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时间:2018-09-04   来源:自我介绍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介绍】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一篇_文广新局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规定

文广新局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规定

根据市委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设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如下。

一、局党委新闻发言人由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

二、局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1、代表局党委和局属各单位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党务信息,通过介绍政策、通报情况、说明立场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党内决策与社会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

2、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新闻发布工作计划;统筹并做好本单位新闻发布相关事务;积极做好新闻媒体的采访申请、接待和接受采访等相关服务;收集新闻媒体、公众关于本地本单位的重要舆情信息,加强分析和研判,主动做好回应和舆论引导;做好新闻发布的其他有关工作。

三、局党委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较强政治观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精通党务工作,善于与媒体沟通,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与时俱进,熟悉互联网知识,掌握一般互联网技术;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勤政廉洁,作风正派,密切联系群众,善于

团结同志。

四、局党委新闻发布的内容与形式

1、党委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是:党委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要会议;党委出台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及处理意见;党委所属各单位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对新闻媒体不实报道的回应和澄清;其他需要向社会发布的信息。

2、党委新闻发布的主要形式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背景吹风会、组织集体采访、互联网访谈、接受媒体专访、答复电话问询、发布新闻通稿等。党委新闻发布会应做到新闻性强、内容简短、主题集中、体现互动。

五、党委新闻发布的管理

1、局党委新闻发言人在局党委领导下,围绕局党委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同时负责指导、协调本级党委所辖下一级党委(党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2、局党委新闻发布主题和内容,由局党办根据局党委阶段性工作特点和需要直接提出,或由局有关部门申报,也可由新闻单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最后由局党办汇总提出建议,报局党委主要领导批准。涉及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须经市委分管领导批准;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须经市委主要领导批准。涉及党务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需邀请市级以上媒体参加新闻发布活动的,应于事前将发布内容、形式和要求报市委外宣办审核同意后统筹安排。

4、党委新闻发布以党委新闻发言人为主,必要时可邀请本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方面负责同志共同发布。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二篇_机关事业单位党务公开制度汇编

党务公开制度汇编

XXXXXXXX党支部

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为了加强党内监督,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实现对党内事务的有效管理和监督,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内情况通报的主要内容

1、党内基本工作制度;

2、支部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党建工作规划及实施情况,党支部负责人述职述廉情况;

3、发展党员情况;

4、落实党员管理定期培训、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内救助制度的情况;

5、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党员受表彰及处臵不合格党员情况;

6、党员参加所在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情况及缴纳党费情况;

7、党员完成党组织分配工作任务情况;

8、党员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情况;

9、其他需要通报的内容。

二、通报时限、方式及程序

(一)通报时限:

固定通报原则上一年一次,即时通报按照工作进度及时通报。

(二)通报方式:

1、会议通报。主要适宜在党内公开,并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传达的情况,原则上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党员大会。

2、文件通报。主要是党内重要文件、涉及党组织或党员群体的主要事件等,必要时可以将文件印发到党员个人。

3、专题通报。主要是涉及党内重大活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等,针对部分群体、个人或者部门进行专题通报。

4、其他通报。主要是适宜向社会公开的日常性工作会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等。可采取党务公开栏、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

(三)通报的程序:

1、承担党务工作的工作部门或工作机构提出拟通报的事项,报党组织书记预审;

2、党组织书记负责通报内容的审核工作,有必要的报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3、具体承办部门将审核后的通报内容,按照规定程序按时进行通报。对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应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通报,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

党支部党内情况反映制度

1、强化党内情况反映意识。

加强对党员的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党员对推行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调动党员向党组织认真负责反映情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党内情况反映的内容。

包括党员个人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党内思想倾向的反映,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反映,党内工作作风的情况反映,党外人士和群众对党员、干部、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方面的情况反映,社情民意的反映等。

3、提高党内情况反映效率。

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受反映者要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向领导和上级党组织报告,不得截流和报喜不报忧。对事关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上报。

4、畅通党内情况反映渠道。 通过汇报、会议、信访、谈心、征求意见等形式,建立社情民意的搜集机制,保证情况反映渠道的畅通。

5、规范党内情况反映程序。 坚持逐级反映的原则,对重大事项可以多级或越级反映。

6、坚持和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上级党组织作出与下级党组织有关的重要决定,事先要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在党内公开,组织党员先讨论,保证党内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第一条 为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减少给党的工作带来损失和造成影响,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

(一)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

(二)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

(三)正、副科级干部的调整、任免;

(四)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

(五)发展新党员;

(六)上级党组织规定应由党组织集体决定的其他问题。

第三条 征求意见的方式

(一)会议方式。通过召集党员开会专门进行讨论,征询意见。

(二)座谈方式。召开由不同工作岗位的党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

(三)公示方式。在区局设立的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明示受理意见的咨询电话或联系人。

(四)发放征求意见卡。

(五)设立意见箱。在机关办公场所明显位臵挂意见箱。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三篇_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资料(全33页)

新闻发言人 百科名片 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有发言人,而许多职业运动员及艺人常由其经纪人兼任发言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11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于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6月30日上午首次集体亮相,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目录[隐藏]

职责

中国新闻发言人

中外记者见面会

西方新闻发言人

职责

要求

作用

影响

职责

中国新闻发言人 中外记者见面会 西方新闻发言人 职责 要求

作用 影响

 

[]

职责【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

新闻发言人,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学者是这样定义新闻发言人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为何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信息来源,杂乱信息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

[]

中国新闻发言人

历史

[1]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这是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二十年来,这一制度在对外宣传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权威性的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实践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基本局限在中央一级人民政府。

发展

河南、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

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旨在保证政府信息的及时性和权威性。应该说,中国人对于新闻发言人并不陌生,电视里、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或名字。有学者是这样定义新闻发言人的:“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最近我国各地建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地方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传媒,并通过传媒向公众介绍政府的政策,通报某个事件的真实情况,说明就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回答传媒的提问。这与以往有些地方对公共信息的封闭堵塞、对传媒所持的回避做法相比,无疑是开放进步的体现。同时这也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新调整,以往的宣传一直讲究内外有别,1983年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央政府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宣和内宣工作在宣传区域、宣传对象、宣传内容上的区别越来越难以界定。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交通更加便利快捷,资讯更加广泛。技术的进步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传统意义上的宣传领域内外有别的界限在很多方面都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各地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种内外宣传的传统模式,是在主导性、全面宣传架构下进行内外兼顾的整合。它立足于实事求是,按新闻规律办事,全力与世界接

章启月(原外交部发言人)

轨,以展现中国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2009年12月2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2009年度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新办主任王晨表示,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3],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一项重要任务,也将是明年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亮点。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的具体要求。

[]

中外记者见面会

6月30日上午10时整,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11位中央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身着正装,面带微笑,依次走上讲台。 伴随着摄像机快门频密的按动声,他们向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上百名中外记者注目致意,然后分两排端坐在台上。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王晨用简洁的开场白,为中外记者一一介绍各位发言人。

11位新闻发言人——中央纪委新闻发言人吴玉良、中央组织部新闻发言人邓声明、中央宣传部新闻发言人李伟、中央统战部新闻发言人张献生、中央对外联络部新闻发言人李军、中央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中央外宣办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中央党校新闻发言人罗宗毅、中央文献研究室新闻发言人闫建琪、中央党史研究室新闻发言人张树军、中央档案馆新闻发言人郭嗣平等,轮流为记者介绍了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能以及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有关情况,随后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中央11个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

中央部门多种形式推公开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发言人制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见面会上,王晨说。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务公开和党务信息发布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按照中央要求,党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积极推进和开展党务信息发布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11个党中央的部门和单位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全国31个省(市、区)及近一半的地市都建立了党委组织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党中央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介绍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一方面,各部门积极出席中央外宣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目前已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9个中共中央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另一方面,一些部门还采用自主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新闻材料、接受媒体专访、在网上登载发布信息等多种形式开展新闻发布活动。

展现执政党开放开明自信

“中共中央部门的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开放、开明、自信的姿态”中央党校教授蔡霞说。

就在两天前的6月28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党内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中组部秘书长邓声明首次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媒体面前亮相。他坦言:“作为新闻发言人,我对这个工作还是很生疏的,所以希望大家多帮助、多指点、多理解。”

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有时候往往“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可以说是组织部门要主动掀起自己的“盖头”来。

紧接着,29日,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在中央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介绍中央党校干部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30日,中央党校和中央外宣办还首次联合邀请中外记者走进中央党校,通过参观校园、观摩课堂、与党校教师和学员交流等方式,向外界揭开这一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的神秘“面纱”。

中央外宣办举办的记者见面会

以多种形式主动介绍党务信息,回应广大公众和国内外媒体的关切,“七一”前夕中央各部门这一系列密集的“动作”,传递出中国共产党推动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的决心。

党务公开不断呈现新气象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务公开不断呈现愈发开放透明的新气象:中央纪委在所有中央党务部门中首次向境外记者敞开大门,邀请境外记者走进中纪委大院参观;中宣部历史上首次设立新闻发言人;中央文献研究室首次开通官方网站,发布重要文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

“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举措。”蔡霞认为,党务公开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学会“主动发声”,把“群众想了解的”和“需要群众了解的”重大关切及时作出回应,同时,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实现党与党员群众的良性沟通互动。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四篇_试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论文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信息互动;实效;规范 [论文内容提要]新闻发言人

制度是政府协调对内、对外关系,与公众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鉴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将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和规范性方面进行思考,为政府与公众

信息互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政府协调

对内、对外关系,与公众进行沟通从而塑造良好形象,创设和谐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

有效的协调沟通,政府希望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认同和参与,使政

府行为能够符合民意,得到有效实行,让公众信任政府,拥护政府,从而塑造良好形象并创

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空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重视对社

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反应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深入进行。把我国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为在法制框架下

运行的、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就预示着服务型政府在新时期将用更

加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和信息互动平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2008年5月1日起,《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要施行。该条例包括了与普通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领

域和政府行政领域的信息公开,使公众知情权诉求在法律层面获得肯定和确认。 上述信

息表明,作为政府信息与公众沟通重要渠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在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下

发展和完善。由于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是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同时

反映政府的执政能力,是政府塑造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其规范性和实效性方面的

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界定及由来 根据

我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

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

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

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

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

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

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

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

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政府新闻发言人向社会

发布的信息应该包括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计划及其完成情况等;发布重大疫情灾情的预报、处理情况;发

布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状况,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和运

行情况等;发布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和程序以及行政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扶贫、社会

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以及其他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的信息等。当然,

上述信息的发布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是政务信息的公布与公众知情权实现的双向互动。

[!--empirenews.page--]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

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

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多年来,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

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相继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政务

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在当今社会,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

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希望通过公布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社会舆论施加影响,提

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借此改善政府形象。于是在公众和政府共同需

求的推动下,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二、政府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效性体现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

必要和有效方式,在政府与公众沟通中体现了它的实际价值和效能。如,在面对各种突发事

件、国际局势、国内外事务等方面,政府新闻发言人基本能够迅速及时地作出反应,为媒体

提供权威性的信息,保持与公众的信息通畅,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

稳定。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立足于实事求是,按新闻规律办事,推进政府资讯公开、透明,促

进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在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对公众具有很强的导向

作用,公共信息可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动,也为公众保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依据。实质上,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动力源于公众知情权的需求。公众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是监督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新闻发言人制度赖以存在的法理基础。 关于新闻发言

人制度的实际效能,我国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满足公众

知情权,实现公众的民主权利。 知情权指的是民众享有了解政府工作情况的权利。而新

闻媒介对政府行为的报道就成了公众享有和行使知情权的重要途径。公民通过新闻媒体获得

和传播国内外信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的重大事务、国家

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尊重和保护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和反映真实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获取知

识,参加娱乐,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权利,是

实现民主权利的基础。人们先要知情,才谈得上去行使其权利。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政府部

门的责任和义务。从理论上说,政府的一切行为,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的信息外,都要公

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方式有很多,部门公告、公众主动询问、领导发表讲话等,但新闻发

言人制度是最便捷、及时、有效的方式。它可以以较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

向最广大的公众传达政府的信息。 (二)引导舆论,协调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之间

的矛盾。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借助媒介平台与公众沟通,为公众提供信息,在公众中

塑造良好形象,获取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成为现代高效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新闻发言人可

以协调政府机构想要在相对保密的环境下工作的要求和新闻记者及公众要求充分披露政府信

息之间的冲突。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

润滑剂,协调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舆论。从传播学角度看,新闻

发言人制度是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控制。麦库姆斯在其议程设置理论中认为,大众注意

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

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体就是通过定期发布一些权威的、经过审定的信息来引导公众关注哪些

事情,忽略哪些事情,从而引导舆论,协调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之间的矛盾。

[!--empirenews.page--] (三)促进政府形象的建设,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和

公信力。 政府形象是公众进行评价的,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是根据公众的赞赏度来衡

量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综合体现;是对政府共同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正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实践,它本身就体现了政府的开放形象。

政府的开放程度影响到公众对于政府的廉洁、勤政、效能等程度的具体评价。由此看来,新

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塑造政府形象的一种途径。政府信息公开体现了政府对于民

众的信任,新闻发言人主要是代表政府的形象,由于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具有权威性,政府

对某一事件发表的看法、言论是通过新闻发言人发布的,所以在公众的心目中,新闻发言人

的形象往往就是政府的形象。 [1][2]下一页

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偏颇和不足 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让新闻发言人统

一发布事件的真相与处理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体现。然而我国新

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行在给社会、公众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不够成熟完善的地方。我

们应该认识到,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需要保持一定的规范性、实效性、稳定性、连续性,

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布制度。 概括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偏颇和不足,首先我们会发现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公开政府“正面”信息多,公开政府“负面”的信息少。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甚至认为,公开那些涉及政府决策失误、吏治腐败、官场歪风等负面信息,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安定,总是想方设法掩盖起来。 其次,缺乏系统战略,信息搜集工作相对薄弱,新闻发布只看到新闻宣传这一外在表现形式。一些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迫于行政命令的压力而建立的,没有将信息公开看作系统化的、需要整个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而只着眼于如何应付记者、回答问题上。同时由于长期的部门分工,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没有完整的信息系统可以利用,新闻发言人能获得的信息也存在局限性,容易造成发布的内容笼统模糊,难有全面、清晰、明确的信息和中肯的分析。 再次,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更多注重了发言而忽略了反馈。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政府部门在与公众双向互动沟通的环节上相对薄弱,更多关注了向媒体发布信息,忽略媒体反馈的公众意见,不知道公众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对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与否,下情上达的作

用没有很好的体现。 四、关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性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保资讯畅通,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突破。 转变传统思维和观念,要更好地落实十七大报告中“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精神。国务院在2007年4月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开宗明义阐明立法的宗旨:“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公正、公开、便民。《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程序、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都有相应的规定。《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将有法可依,同时公民获取政府信息也有了制度保障。 [!--empirenews.page--] (二)加强信息系统化建设,完善信息搜集发布部门。 成熟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搜集整理资料,加强信息系统化的建设。新闻发言人,作为沟通政府和媒体的桥梁,其背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团队从事资料搜集和了解分析情况,跟进政府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言人工作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是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的保证。因此应当成立一个专门的系统的部门或者团队,以便进一步完善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 (三)研究公众心理,强调公众利益,增进双向信息沟通,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 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和公众不断沟通过程中推进工作,满足公众需求,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特别要满足受众的探究心理,需要加强反馈机制的建设。随着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多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受众在新闻传播中接受信息的主动性日益明显,而且会对信息内容作进一步思考,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知晓一件事,还要对这件事的因果、内涵进行深层探究。只有在了解公众心理和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只有双向沟通才能消除偏见和隔阂,避免误解和谣传。 (四)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 国务院前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谈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的关系时说:他(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不过这个朋友是带有挑战性的。政府新闻发言人既是媒体的重要“消息源”,也是媒体的“发问对象”。由于政府机关掌握着大量第一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材料,作为政府代言人的新闻发言人自然就成为了媒体挖掘新闻与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前我国的媒体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媒体,同时也反映公众的声音,成为政府的一种监督力量。媒体既受政府影响制约,也制约影响着政府;既引导着公众,又迎合着公众。这既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良好监督,又能防止政府对信息和信息解释权的垄断,保证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而非对立。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息公开要把握“度”。

原因是一个政策最终成形,需要一个过程,其间可能有不成熟的想法,有粗糙的成分。在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时,如果记者对政策的制定过程提前曝光,可能会影响政策的制定。而记者却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甚至提前报道某一政策制定的信息。由于角色的不同,就会有各自不同的考虑。因此在发布会上政府官员和记者的互动有时会产生紧张或对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2005年12月29日的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在介绍2005年中国政府3个层次新闻发布工作和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时说:“作为媒体的朋友,我对新闻界朋友也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也本着新闻工作本身的准则,在没有搞清事情真相之前,千万不要主观猜测,千万不要以偏赅全,通俗的话讲,就是帮忙而不添乱’。由于记者的报道给事情添乱,这样的事情还是有的。我们的密切合作既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又能满足公众对事情的关注。我们要实现互利双赢。”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相信在今后新的时期,作为政府信息沟通重要渠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在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下不断的完善并健康地发展。

党务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五篇_党委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党委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新闻发布制度,也是今后党建工作和新闻发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委新闻发言人的一句话、一个用词,一个发言艺术,关系到有关部门领导人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会影响到国家利益甚至中华民族的利益。所以党委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胜任。党委新闻发言人素质的内涵,高度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懂政治,二要通新闻,三要懂党务。前者是政治标准,后二者是业务标准。政治上不成熟,自然难成为合格的新闻发言人;业务上不精通,也难以胜任新闻发言人这一重任。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一、坚定的政治把握能力

政治素质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新闻发言人必须拥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的政治倾向是明确的,必须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坚定的政治把握能力,是党委新闻发言人必备的能力,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这种政治把握能力具体表现在:第一,高度的政治判断力,善于对事物变动的状态、过程、发展趋势及其内含的本质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和科学的预见。第二,清醒的思想认识和足够的精神准备,把握履行历史使命的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始终保持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阵地。第三,较高的辨别能力,在新闻传播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现代化趋势的今天,要重视媒介尤其是互联网上存在的严重信息污染问题,辨别哪些是庸俗的,哪些是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以便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那些谣传的不良信息及时予以澄清,还事实以客观面目。第四,新闻发言人所发布的信息是履行党务公开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职责,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二、敏锐的观察能力

党委新闻发言人的敏锐观察能力,主要表现在:

其一,新闻发言人要非常清楚“媒体是怎么看我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各大媒体对我党的各种报道,及时捕捉最新的报道动态,快速从众多的媒体信息中,发现人们的关注点,准确把握媒体对党的信息需要的发展和变化,以便在发布会上提供给媒体最需要的信息。当然,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后,还要密切注意舆论动向,掌握最新情况,对于新闻媒体可能出现的不当或失实报道进行纠正,确保新闻信息发布目的的正确表达。

其二,对发布现场的了解。在发布会现场,党委新闻发言人要能快速观察现场的状况,在发布会开始之前,就能根据不同媒体的喜好,确定各大媒体记者所处的基本位臵,从而能有选择地指定媒体代表提问。在对提问媒体把握的同时,也要通过观察媒体记者们的身体反应,了解自己发言和回答的效果,并及时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把握发布会的节奏,控制现场。

其三,对时间的觉察。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媒体的要求却是要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所以,党委新闻发言人要有良好的时间知觉,根据自己要发布的信息性质来控制和把握时间,每次回答问题的时间都要严格控制,给更多媒体提问的机会,满足不同媒体的不同需求。

3.超强的记忆能力

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不仅需要宣读发言稿,还需要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这种把收集到的事物信息和资料储存和再现,准确回答问题的能力就是记忆能力,它对党委新闻发言人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党委新闻发言人非凡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快速。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一般设有确定的时间和内容,有时会受到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记住需要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以应对可能的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第二,持久。就是指记忆的内容在人的记忆系统中保持的时间长短的特征,就是能把各种有用的信息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生不忘。第三,准确。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记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77548/

推荐访问:新闻发言人制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