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企业泄密案例

企业泄密案例

时间:2018-08-27   来源:自我鉴定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鉴定】

企业泄密案例 第一篇_泄密案例分析:无知导致的泄密

无知导致的泄密

2009年8月,中央保密委员会检查组在对A省进行保密检查时,发现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3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有涉密信息,涉嫌泄密,当即将这3台计算机封存,交由A省保密局调查处理。经密级鉴定,A省保密局确认被封存的3台计算机内存储有机密级资料3件、秘密级资料1件、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7件,随即向省委保密委领导汇报案情。领导明确指示:查清责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并要求将案情在全省范围通报。

懵懂无知 触目惊心

经过深入调查,酿成泄密事件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当事人缺乏起码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技能,对违规操作可能造成泄密的严重后果懵懂无知。这一情况,既令人匪夷所思,更让人触目惊心。责任人、该中心副处长孙某在检讨时坦承,他起草材料找素材就上互联网,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接受保密教育,相关知识几乎一片空白。比如,孙某竟然认为文档资料只要保存在自己电脑中,不给别人看就不会有事,压根儿就没想到还会被别人窃取;出事后,孙某也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另一责任人、该中心副处长魏某与孙某的想法如出一辙:以为电脑里的东西就跟放在柜子里的东西一样,如果不把电脑里的东西复制给别人,别人

不可能拿走。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该中心主任科员韩某,直至案发,这位都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怯怯地问办案人员:“我在处理涉密信息时将网线断开,不处理涉密信息时才连接互联网,涉密文件资料怎么会被窃取呢?”这种不知今夕何夕的认识水平真叫人啼笑皆非。正是这种意识、责任与知识的严重缺失和匮乏,造成了不该连的连了,不该存的存了,最终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泄密的严重后果。 虽经过认真核实,孙某等3人的泄密行为未达到立案标准,但难逃行政纪律的处理。2009年12月,按照省保密局的要求,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对3人作出处理:给予孙某行政记过处分,给予魏某、韩某行政警告处分。

管理空白 教训深刻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A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踏下心来查找泄密原因,他们深刻认识到:长期忽视保密工作,早已埋下了这次严重泄密的定时炸弹。

保密工作无人管。孙某等人的“坦白”,暴露出他们保密意识的缺失和保密知识的匮乏,也暴露出了该部门保密管理的诸多漏洞。在这个部门,不仅没有人提醒或督促工作人员履行保密责任,连必要的教育和检查也很少搞,或即使搞了,也只是表面号召,走走过场。据办案人员掌握,该部门个别领导保密意识淡薄,“重视保密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仅限于应付上级检查,保密工作少人问、无人管的问题十分

严重。

保密规章制度不健全。据办案人员调查了解,该部门虽然制订了保密规章制度,但制度内容很不健全,缺少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和涉密载体安全保密管理制度,致使这些重要的管理工作开展没有依据。2005年,该部门虽将保密规章制度印刷成册并下发,但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工作无计划,活动无记录,业务工作的开展没有与保密工作紧密结合,“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抓什么、如何抓、达到什么标准心中无数。

保密技术防范水平低。调查显示,该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保密科技知识严重缺乏,不懂得信息化条件下保护国家秘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求,违规处理涉密信息问题严重,并且保密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没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时跟进,一些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技术装备不能按需配备到位,致使涉密信息处理、涉密载体传递的条件和环境缺乏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

保密工作机构的现状与任务不适应,工作不到位。在该部门,保密工作没有引起“一把手”的重视,虽然设有保密机构,却无固定人员抓保密工作,在保密宣传教育、检查、指导和监督几方面都非常薄弱,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保密干部极为匮乏。该部门保密工作机构每年都派人参加省

保密局召开的会议,每年都开展检查,但办案部门深入调查后却发现,其检查工作只重过程不重实效,且存在一些盲区,留下了泄密隐患。

2010年1月,省委保密委员会将这起严重的泄密事件向全省通报,并责令该部门认真进行整改。

这起泄密事件中,泄密文件资料数量多,涉案人员多,造成后果严重,教训十分深刻。这起事件警示我们,保密无小事,忽视和懈怠,不仅将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也终究会使个人前途蒙上阴影,家庭失去幸福。

企业泄密案例 第二篇_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2013-05-06 10:14:59| 分类: 社会发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国九大泄密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大陆改革的国门洞开,及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大陆之“泄密事件”仍频,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只是大陆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故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

1.卫星泄密——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新华社的简短报道语焉不详。国际间反应却是爆炸性的,因为这极可能标志着大陆已掌握“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的高科技。各国驻华武官均受命向大陆官员和一切可能的渠道查探详细消息和资料。大陆官员当然是守口如瓶,可万万想不到,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有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前后两稿都翔实报道了这三颗太空飞行物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等。【企业泄密案例,】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皆大欢喜。大陆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之“杰作”。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传送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此人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吃足苦头,受到上司的严厉处置。

2. 维生素C泄密——大陆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通过鉴定,为国家重大科技发明,这是人类需求极大、前景无比广阔的科学成果,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竞相出价要买下这项技术专利。没想到,一星期后,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国代表“和气生财”,欢天喜地地回老家去了。原来这项专利便宜到只值一本杂志的价钱!某学报将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稍有化学常识者,回去按谱炒菜即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3.蚕药泄密——日本人在一次国际蚕业学术会上,对中方代表极尽东道主之谊,规格之高,令大陆代表受宠若惊。原来中方在学术报告上将独创治柞蚕流行病的配方、施药方法甚至病源研究都和盘托出,日本方面不过是回报以东方式的答谢罢了!

日本设有独立一幢楼的广播监听室,昼夜24小时监听和收录大陆中央和地方各省市的电台广播节目,并立即整理,分类存档。

4.宣纸泄密——中国宣纸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尤以安徽宣州泾县所产者为最。日本人对奥秘垂涎已久,曾派出情报人员到宣州转悠,后发现泾县宣纸厂漆着标志的车,旋尾随而至。但这回碰了壁,泾县厂方谢绝参观,后来还下令将所有厂车的标志涂去。但是,次年,另一批日本人到了浙江的一个县,一家造纸厂热情款待,有问必答;连蒸煮原材料的碱水浓度这样的细节也言无不尽,临别更赠送檀树皮、长稻草浆和杨桃藤,而这家纸厂正是在泾县的扶持下建立的!此后,日本人志得意满地宣布:世界宣纸,安微泾县第一,日本第二,浙江第三,台湾第四!

5.景泰蓝泄密——日本人在参观景泰蓝厂时,中方慷慨地允许其拍下全部制作工艺流程,不出两年,大陆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景泰蓝直线贬值,原因是日本货杀来了!

企业泄密案例 第三篇_泄密案例

泄密案例

案例一:2002年7月 17日,涉密人员李某在北京某饭店参加全国某系统内部会议,中途出去接电话时,将正在使用的存有机密级工程项目资料的笔记本电脑随意放在会议室内的座位上。几分钟后,李某打完电话回来,发现笔记本电脑丢失,造成泄密。

案例二: 为通过司法考试,去年9月石某从司法部一名工作人员(另案处理)手中获得了2007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虽然不能肯定这些资料就是考题和答案,但猜想应该也差不离,就电话联系上前男友李某,要李某赶快报考司法考试,说她有份资料能帮大忙。2007年9月10日,李某从石某处拿到了这份珍贵的“资料”,并于当晚飞回北京。实际上李某因为毕业证还没落实,这届根本就赶不上司法考试的报名,但他怕石某会伤心,因此瞒着石某将资料拿了回来。考题落到专业枪手手中,造成泄密。

案例三: 警报:涉密计算机、软盘被盗问题凸显

自2000年以来,国家保密局连续接到涉密计算机、软盘丢失、被盗报告,引起国家保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0年4 月,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所一职工家中失窃,一台存贮有重要涉密信息的笔记本电脑被盗。该电脑内存有国防军工秘密。

6 月,某部委下属某所一高级工程师携带密码箱准备乘火车出差。该密码箱中装有涉及国防重大工程的保密资料二十多份及存有此资料内容的软盘一张。该工程师验票的瞬间,突然发现密码箱被盗。

6 月,某边防总队司令部电脑室的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被盗,另一台计算机主机的硬盘、光驱、软驱也被拆下盗走。当晚又发现一办公室的计算机硬盘被拆下盗走。被盗计算机及硬盘内有绝密级文件l 份、机密级文件4 份、秘密级文件1份。

7 月,菜市研究所某室副主任,违反规定,将涉密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中,次日凌晨4 时左右被窃贼入室盗走。

8 月,某大学办公室被盗,有10台计算机机箱被打开,丢失计算机硬盘8 块、软驱2 个。其中一块硬盘内存有秘密级国家秘密。

11月,某市纪委案件管理专用的计算机被盗。该机存有1998年以来的信访、初核、立案、申诉等秘密资料。

2001年2 月,某省检察院反贪局一微机主机箱被盗,该主机箱内硬盘上存有1995年以来该省反贪局所办案件内部请示报告和法律文书及反贪工作主要数据。

3 月,某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和一位副教授携带装有大量涉密软盘的密码箱到北京申报科研开发项目。返回学校后,该副处长要使用箱中资料时,才发现密码箱丢失。密码箱中装有大量涉及国防军工科研项目的软盘、论证材料。

4 月,中科院上海某研究所一研究员来京参加重要会议,所携带的手提电脑被盗,电脑内存有军工秘密文件若干。

7 月某日凌晨。某军工集团一技术中心3 台微机被盗,其余2 台被拆,内存条、硬盘被盗走。经初步清查,被盗微机内存有涉及军工产品的秘密级文件20余份。

据国家保密局统计,2000年以来,涉密计算机被盗事件频频发生,目前已占同期上报的泄密事件的9 %,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企业泄密案例 第四篇_保密案例

间谍潜伏军中6年 揭秘间谍工作细节 盘点间谍案件 案例1 境外接受培训,在部队潜伏六年

唐某曾担任辅警等工作,2009年在广东省某部队“军人服务社”担任送货员。

2005年,他通过电话、网络主动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联,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老挝站组建立网络联系,后赴马来西亚接受间谍任务和培训,返回后在部队潜伏六年,充当“观察哨”,大肆攀拉策反多名部队现役军人,结成“情报网”,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大量军事预警情报,收取间谍经费20多万元。经部队保密部门鉴定,唐某向境外报送的情资含绝密级1份、机密级9份、秘密级7份。

佛山市中级法院以“为境外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案例2 提供核电招标材料,获刑20年

蒋某某,男,汉族,1954年生,原系中国某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副组长。2004年底至2007年6月,蒋某某多次向境外人员王某某提供我国第三代核电招标项目方面的有关材料及内部消息。其中绝密级国家秘密3份、机密级国家秘密1份,情报3份。

2010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蒋某某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情报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案例3 网上兼职拍军舰,被判间谍罪

陈某琳,男,1995年生,广东梅州人,某船舶有限公司员工。

2014年2月,一网名为“BILL--LEE”的网友通过陈某琳创建的QQ群“黄埔技工学校”与其勾联,以提供报酬为诱饵,要求其提供所在船厂的内部资料,并对周边水域停靠的军舰进行拍照、观察和标注。陈按对方要求,将该厂内部资料逐页拍照后发送给对方,并持续对船厂周边水域进行拍照、观察和标注,有关情况及时报送给对方。陈某琳为此每月固定领取月薪3000元。

2014年10月,广州市国家安全局以涉嫌间谍罪将陈某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诉讼。

复印涉密文件资料 岂能委托“三无单位”

《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第八条要求:“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或保密工作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印制。”根据该条规定,我国对机关单位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实行“双轨”制,即如本机关单位具备印制条件,可以在内部文印室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如本机关单位不具备印制条件,则只能委托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定点单位复印涉密文件资料。但在实践中,个别机关单位严重违反保密规定,在周边打字复印店、图文公司等无涉密资质、无保密协议、无泄密防范措施的“三无单位”复印涉密文件资料,严重危害了国家秘密的安全。

违规复印惹大祸

2014年6月,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某涉密单位下属某研究院违规复印大量涉密文件资料。

经查,2014年5月初,该研究院拟于30日召开涉密产品会议,该院副院长张某指定文秘处处长李某负责会议材料印制工作。文秘处要求各部门27日前上报会议相关材料。但此后报送工作进展缓慢,截至28日下午5时,文秘处共收到113份文件资料,其中68份标注为“秘密”,仍有少数部门未报送。

考虑到会议即将召开,时间紧张,李某决定先复印已收到的文件资料。该研究院系新成立的部门,办公区刚刚启用,尚未配备复印设备,需到其他涉密单位复印。下午6时许,李某前往有关单位协调复印事项,但文印工作人员已下班,当晚无法复印。于是,李某找到副院长张某,建议到研究院周边的美丽图文复印店复印。该复印店不具备涉密资质,属于“三无单位”,委托其复印不符合保密规定。对此,两人均非常纠结。经商量,张某最终同意了李某的建议,并提出三点所谓“保密”要求:一是复印时要清场,不得有外人参加;二是复印过程应当全程监督;三是保证复印机没有存储、联网功能。

5月28日晚8时,李某与文秘处工作人员王某携带113份文件资料前往美丽图文复印店。抵达后,李某找到店主赵某,询问其店内复印机是否有联网、存储功能。赵某答:无此功能。经简单检查、翻看复印机的功能菜单,李某认定赵

某所说属实,便委托赵某将其带来的文件资料复印、装订成会议材料。复印过程中,李某、王某全程监督。5月29日上午,所有部门报齐会议相关材料,李某、王某又将由5份标注为“秘密”的文件资料组成的1本会议报告,送至美丽图文复印店,委托赵某再印50套。5月30日,涉密产品会议如期召开。会后,文秘处回收所有会议材料,交院档案室存档。

案件发生后,因违反有关保密法律法规,有关部门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处5000元罚款;给予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处3000元罚款;对王某进行通报批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研究院院长钱某、党委书记孙某进行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处10000元罚款。

为何委托“三无单位”

本案中,为何当事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重业务、轻保密”思想是根本原因。本案中,张某、李某二人主观上明知复印涉密文件资料的基本要求,也知晓美丽图文复印店是无涉密资质、无保密协议、无泄密防范措施的“三无单位”,但仍作出了到该店复印涉密会议材料的决定。这一行为直接反映出,以张某、李某为代表的部分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认识有误。他们虽然懂得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头脑中存在严重的“重业务、轻保密”思想,认为“只要能办成事,偶尔违反保密规定也无妨”,导致工作

目的的扭曲和工作方法的变形,乃至最后为“及时完成任务”而不惜突破保密“红线”。

内部监管“真空”是重要因素。按照保密法规的要求,机关单位应当设置保密工作机构,对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情况进行内部管理和督查。但在本案中,案发研究院存在严重的内部监管“真空”问题。一方面,该院内部监管机构缺位。因系新成立部门,尚未设置相应保密工作机构,内部监管职责无人行使。另一方面,该院上级涉密单位鞭长莫及。该涉密单位虽设有保密工作机构,但其与研究院不在同一办公区,难以施行有效监管。正因如此,研究院需要到其他涉密单位复印涉密文件资料时无人协调,李某、王某两次带着涉密文件资料去“三无单位”复印而无人监督,实难说没有内部监管“真空”之过。

“硬件不足、时间紧张”是直接诱因。从心理活动上看,张某、李某并非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委托“三无单位”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因受到特定外因影响后才作出决定。首先,该研究院存在“硬件不足”问题。该院因搬到新办公区不久,尚未配备复印涉密文件资料的设备,平时只能去办公区其他涉密单位复印,且28日晚李某前往有关单位协调复印也未成功。其次,会议材料印制工作存在“时间紧张”问题,以致28日晚必须连夜复印。受此双重外因影响,张某、李某病急乱投医,最后找到美丽图文复印店这家“三无单位”。

如何避免“栽跟斗”

复印涉密文件资料看似事小,实则关乎国家秘密安全。

企业泄密案例 第五篇_泄密案例

泄密案例1

“轮渡”木马病毒使他们不知不觉间泄密

互联网络通全球,居家能晓天下事。如今,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在享受互联网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与之相伴而生的各种风险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黑客攻击、网上陷阱、网络犯罪、网上窃密等令人防不胜防。近期发生于的泄密事件多与互联网病毒有关,尤其是“轮渡”木马病毒,其窃密手段非常隐蔽,用户在不经意间极易造成泄密。

所谓“轮渡”木马病毒,就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名为AutoRun.Inf和sys.exe的病毒程序,其“感染”的主要对象是在国际互联网和涉密计算机间交叉使用的U盘。当用户在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U盘时,该病毒便以隐藏文件的形式自动复制到U盘内。如果用户将该U盘插入涉密电脑上使用,该病毒就会自动运行,将涉密电脑内的涉密文件以隐藏文件的形式拷贝到U盘中。当用户再用该U盘连接国际互联网时,该病毒又会自动运行,将隐藏在U盘内的涉密文件暗中“轮渡”到互联网上特定邮箱或服务器中,窃密者即可远程下载涉密信息。

以下两起案例,是近期发生真实泄密事件,都属于典型的由“轮渡”木马病毒造成的无意识泄密事件。【企业泄密案例,】

小刘,是某机关一名干部,平时好学上进,表现突出,被组织上定为政工干部培养苗子。2006年经组织推荐,小刘被送政工班培训。去学习前,小刘特意将自己平时在机关撰写的计划、总结等涉密资料存入U盘,准备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期间,小刘多次上网查阅资料,并用该U盘下载参考资料。在此过程中,“轮渡”木马病毒自动驻存于U盘中,将小刘存储的涉密资料悉数“盗”入国际互联网。事后查明,小刘泄密的资料达32份,他因此受到降职、降衔的严肃处理。

董教授,是某大学知名教授,平时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在家备课。由于需要查阅资料,他家中的电脑接入了国际互联网。董教授白天在办公室办公电脑上工作,晚上在家用个人电脑工作,经常用U盘将未完成的工作内容在两个电脑间相互拷贝。自2005年以来,董教授办公电脑内的二百多份文件资料竟鬼使神差般地“跑”进了互联网,造成重大泄密。经上级保密委员会审查鉴定,涉密文件资料达三十多份,董教授受到降职降衔、降职称的严肃处理。

因保密防范知识缺乏造成的泄密实在令人遗憾!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类似这样不该发生的一幕却在不断上演。这两起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充分反映了部分涉密人员保密观念淡薄、信息技术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欠缺、单位网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当前,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对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缺乏对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严格管理,涉密人员对安全保密防范知识不懂不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连安全保密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由此造成的泄密事件防不胜防。因此,抓好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对互联网的使用管理,不仅是各单位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必须认认真真抓好,确保人人了解,人人知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泄密。

案例1:2002年,原华为公司传输部技术人员王志骏、刘宁、秦学军因与华为公司发生法律纠纷,被国家 公安机关羁押。华为称这几名员工以自主创业为名“盗窃”了公司的核心技术。离开华为后,他们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沪科科技有限公司,并将“窃取”的核心技术资料卖给了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2002年8月,深圳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王志骏等人,并正式立案。

案例2:2004年5月,某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发现某国外竞争对手领先一步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开发,该研发中心领导一下就懵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可是该企业的重大研发项目,该企业想依托A产品完成产品线的转换,大笔资金投入到该项目,众多研发人员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企业在项目立项及开发过程中,还

【企业泄密案例,】

从未听说有哪家单位也在进行A产品的开发,为什么竞争对手开发速度如此之快?

情况汇报给企业老总后,老总的第一反应就是内部人员泄密,随即下令该项目所有人员停止开发,迅速离开工作岗位,并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研发中心保密工作存在重大疏漏:设计人员电脑与普通工作人员电脑连在同一个局域网内、计算机端口允许人员将资料随意拷出、设计人员将某些机密文件设成共享、打印资料随意带出、所有电脑都可以上 互联网……经过检查,公安部门初步判定为内部人员泄密,但是要查出是谁将资料泄密,难度太大。最终该案不了了之,企业也只能对研发中心领导进行降职处罚,该企业付出的1000余万元研发费用、众多研发人员的辛勤劳动全部付诸东流。

案例 3:05年10月,温州市一化纤设备厂来到龙湾工商分局,举报曾在该厂工作的销售科科长叶某窃走了企业商业秘密,擅自拷贝了该厂大部分技术图纸及客户资料,跳槽后在自己投资的公司中使用,导致该企业的客户大量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介绍,被举报人叶某在该化纤设备厂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具体负责企业外地化纤机械设备的销售。去年2月,叶某提出辞职,企业经过再三挽留未能留住。3个月后,叶某投资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利用其带回的技术图纸和客户名录对外开展业务,生产销售的产品与原单位的产品属同类机械设备。

接到举报后,龙湾工商分局经检大队立即行动进行调查取证。2005年12月31日,工商执法人员来到叶某投资设立的新公司,并在其所使用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中查获其从原厂带走的技术图纸拷贝资料(容量约1G)以及两份详细的客户名录,同时还兼有原单位的报价单、业务合同、财务资料、生产技术等资料。据化纤设备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仅技术图纸本身,该企业投入成本达到200多万元,另外2000多个客户名录的商业价值更是难以估计。

【企业泄密案例,】

你认为从丢弃的旧电脑中清除了你报有的个人文件了吗?麻省理工学院的2位研究生建议你再想想。

过去2年,西姆森-加芬克乐和阿比-谢拉特在旧电脑商店购买了158个旧硬盘。在尚可使用的129个硬盘中,有69个仍存有可复原文件:有49个存有“相当多的个人信息”——医疗函件、情书、色情作品和5000个信用卡号码。一个硬盘存有伊利诺州的一架取款机上一年的交易金额,还有账号。

加特纳电子新产品市场信息公司表明,去年有15万个硬盘“退休”。许多被丢进了垃圾箱,但还有许多回到了市场上。

几天后旧硬盘上的个人信息不胫而走,这使人担心会有个人隐私被曝光以及身份遭窃的危险。

去年春天,宾夕法尼亚出售的旧电脑中存有政府职员信息。1997年,一名内华达妇女买了一台旧电脑。她发现里边储存着亚利桑那州一家药店2000名顾客的处方记录。

加芬克乐和谢拉特将把他们的发现发表在《电子与电子工程师安全和隐私》杂志上。他们说,他们认为他们是每一个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全面——尽管不是非常科学——的考察的人。 [摘自《参考消息》2003年1月28日第七版-科学技术]

令人震惊!近来发生的计算机泄密案例!

一.笔记本电脑丢失泄密

1)2003年3月上旬,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所技术人员王某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私自将存有涉密信息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带回家。几天后,王某家中失窃,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被盗,硬盘中存储的1份机密级报告、2份秘密级资料草稿和4份秘密资料草稿失控。王某因泄露国家秘密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2)2002年7月17日,涉密人员李某在北京某饭店参加全国某系统内部会议,中途出去接电话时,将正在使用的存有机密级工程项目资料的笔记本电脑随意放在会议室内的座位上。几分钟后,李某打完电话回来,发现笔记本电脑丢失,造成泄密

3)2002年9月6日,某部委研究室涉密人员张某,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开车外出。当他把汽车停在小学门前去接放学的孩子时,放在车内的存有关于统战政策的机密级国家秘密信息的笔记本电脑被盗。

4)信息产业部某研究院研究员蔡某擅自携带一台存有军事秘密的涉密笔记本电脑,到某地参加军工科研会议。由于未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密措施,致使涉密笔记本电脑在其所住宾馆内被盗,电脑内存储的重要的国防秘密失控。

二.磁介质丢失泄密

1)沈阳某设计研究所总体气动部涉密人员钱某,将装有计算机移动硬盘的小包放在自行车车筐

【企业泄密案例,】

骑车外出。途中下车参观所内正在装修的住房时将小包遗落在自行车车筐内。返回时,发现装有移动硬盘的小包丢失。经鉴定,计算机移动硬盘内存储的研究资料为秘密级国家秘密事项。该研究所给予钱某通报批评,给予负有领导责任的气动部部长和支部书记通报批评。

2)2003年6月,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某下属单位涉密人员胡某违规将50多张存有涉密文件的软盘带出办公室。因保管不善,在乘坐出租车时将软盘遗落在出租车上。案发后,胡某既不积极寻找也不报告。经鉴定,遗失软盘中存储的资料有18份为机密级国家秘密,93份为秘密级,207份为内部信息。胡某因泄露国家秘密被所在单位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免去一分部主任职务。

3)2001年3月,成都某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田某与副教授周某携带装有大量涉密软盘的密码箱,到北京向有关部门申报该校“十五”科研开发项目。两人乘飞机返回成都后,田某要使用密码箱中的资料时,发现密码箱丢失。箱内装有31张软盘,储存有163份项目论证报告材料。绝大多数属国防军工电子科研项目,其中一机密级国家秘密14项,秘密级国家秘密32项。此外,箱内还有2份机密级文件。

杨某,中国某集团公司所属研究所重要涉密人员、高级工程师。2002年3月,杨某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离所,受聘到北京某有限责任公司任职。研究所对其工作期间使用的型号图纸、资料、文件进行了清理,发现其中一些重要的图纸资料没有归还,所在单位保存的一些重要图纸资料丢失,这些图纸、资料、文件涉及多项国家秘密。研究所立即向集团公司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报告。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杨某进行了传唤,并对其住宅进行了搜查。从杨建国处搜查出的图纸、资料经鉴定机密级文件、资料4份,秘密级文件、资料和图纸332份(套)。杨某已以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被依法逮捕。

某学院违规出售涉密文件资料案

2003年3月12日,北京市昌平公安分局在北京大学昌平分校应用文理学院食堂外一书摊上查获两捆文件,共计938份。其中机密级96份,秘密级339份。据摊主交待,这批文件是从北京某废品收购站买来的,经核查,文件是北京某学院等单位作为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的,摊主从废品收购站买下后准备转手倒卖。其中属于北京某学院的文件、资料301份(机密级95份、秘密级13份,已经解密或非密193份),其余637份无法查实归属。事后,某学院党委给予当事人李某行政处分,北京市教育工委给予北京某学院党委、纪委通报批评。

冯朝喜,男,40岁,原籍四川广元市。1980年入伍,1986年转业。 ,

1997年,冯开始在陕西省西安市做装修生意,并租赁解放军驻某部招待所作其公司办公用房。 1997年9月,冯在福建沿海偷渡登上马祖岛,主动投靠参加了台湾间谍组织。台湾军情局马祖站为冯规定了化名,对其进行了训练,要求冯策反部队军官和收集军事情报。 根据台军情局的指示,

冯朝喜以承包工程给回扣等手段,向解放军驻某部下属某单位个别领导行贿,该单位个别领导在金钱的诱惑下,为冯的间谍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使冯得到随便出入他们办公室的条件。冯偷配了这些干部办公室的钥匙,多次到办公室窃取军事秘密文件。冯还通过订阅内部刊物获取部分情报信息,提供给台湾间谍机关。

从1997年9月至2001年10月,冯先后6次从福建沿海偷渡登上马祖岛,向台湾军情局马祖站提供了他偷窃的数十份部队文件,其中机密级、秘密级十余份,收受台湾军情局间谍经费近20万元人民币。2002年1月,我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这起台湾间谍案,抓获了台湾间谍冯朝喜。2002年9月,冯朝喜被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海南席世国窃密案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原助理调研员席世国,被境外情报机构收买,从1996年7月至1997年3月的7个多月时间里,多次利用省政府某些部门保密工作和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获取近百份秘密文件和内部材料,提供给境外间谍分子,从中获得美元4300元、台币14万元、人民币6600元情报酬金及其他酬物。他的行为,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极大危害,影响十分恶劣。

1997年3月,海南省国家安全机关根据掌握的线索,一举破获这起由境外和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相勾结的窃密案,将席世国、熊某逮捕归案。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归案后,席世国仍然抱着侥幸心理,编造谎言,避重就轻,说他“只是为赚点钱,搞点报纸上公开登过的材料”,还企图掩盖在曼谷与情报机构头目见面一事。当审讯人员出示“杨总”写给他的那封信时,他见事已败露,捶胸顿足,丑态百出。

窃密活动发生在省政府机关内部,这不能不说我们思想上的麻痹、保密观念的淡漠和管理上的漏洞让敌人钻了空子。应该说,省政府办公厅从一般工作职责到具体工作制度,从“三密”文件收送、阅读、使用和管理到文件资料的复印,从文件材料归档到文件档案阅览等方面的规定不可谓不细,不周到。席世国所在的部门,也另有专人负责收文登记、文件资料整理存档工作。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大部分都停留在纸上,没有贯彻落实,就是那份绝密级文件,也被随意摆放在办公桌上,而被席世国轻易地将文件复印带走。

省政府总值班室本是中枢要害之地,然而,席世国竟能多次带熊某进出总值班室。不仅如此,席世国通过非法手段为熊某办理了机关出入证和车辆通行证,凭着这些证件他可以自由进出省政府办公楼。

熊某多次在上班时间到席世国的办公室,席世国周围一些人也知道熊某是境外人员。席世国月薪1000余元,却开着一辆日本产轿车。对于这些,没有一个人引起注意或者警觉,更没有人向保卫

企业泄密案例 第六篇_造成失密、泄密的因素及典型案例分析

造成失密、泄密的因素及典型案例分析

1、新闻出版工作失误造成泄密。国内新闻泄密案件占整个新闻出版泄密案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在科技、经济方面,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在政治上产生严重影响。境外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在谈到搜集中国情报的方法时,认为主要手段就是分析研究中国的报刊和出版物。境外谍报组织广泛收集我国公开发生的报纸、杂志、刊物、官方报告、人名通讯录、企业电话号码簿以及车船、飞机时刻表等,经过选择让专家分析研究。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凡是能弄到手的每一份共产党国家的出版物都买下来,每月约有20多万份,他们认为,所需要情报的80%可以从这些公开的材料中得到满足,称之为“白色”情报。

2、违反保密制度,在不合适宜的场所随意公开内部秘密。主要表现在接待外来人员的参观、访问、贸易洽谈之时,违反保密制度,轻易地将宝贵的内部秘密泄露出去。

3、不正确使用手机、电话、传真或互联网技术造成泄密。一些谍报组织借助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先进的间谍工具进行窃听、窃照、截取电子信号、破获电子信件等获取机密。

4、保密观念不强,随身携带秘密载体造成泄密。有些保密观念不强的人,随意将一些秘密资料、文件、记录本、样品等携带出门,遇上丢失、被盗、被抢、被骗,很快就会造成泄密事件。

5、保密意识淡薄,或无保密意识,有意无意把秘密泄露出去。有些保密意识淡薄,缺乏保密常识的人,不分场合,随意在言谈中或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或秘密事项,或炫耀自己的见识广博,不料“道者无意,听者有心”,不经意造成泄密。

6、极少数经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被谍报组织拉拢腐蚀出卖国家秘密。

【典型案例】1 六十年代,当我国大庆油田开发刚刚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的时候,日本情报机关从《中国画报》上刊登的大庆油田照片上获得了大庆炼油能力、规模等情报。

【典型案例】2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的发射

了三颗卫星。国家新闻机构在卫星发射后的第三天,刊登了某工程师写的几篇文章,其中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三颗卫星的运行轨道、运行无线电遥控频率等技术,暴露了绝对秘密的空间技术细节。

【典型案例】3 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1979-1985年间的1089项发明奖中唯一的特等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此后在各种公开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50余篇有关这项成果的论文,造成该项技术成果泄密,同时,使我国也失去了申请专利的条件。

【案例解析】 案例1、2、3中,新闻出版工作的失误,致使秘密公开化,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等于拱手将秘密送给了需要的谍报组织,这种工作上的失误造成秘密泄露说明我们的防范意识不够强,在宣传报导的时候缺少必要的技术环节,没有隐去关键的资料和技术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典型案例】4 我国中成药“六神丸”,本是治喉良药,但日本人通过贸易交往,将它带回去,进行研究,发现“六神丸”还能治疗冠心病,他们便把此药进行简单加工改制,并改名为“救心丸”,这样该药一下子成为国际市场畅销货,每年收入数千万美元。

【典型案例】5 宣纸生产技术的严重泄密。1981年某外商参观我某造纸厂,详细地了解了原料种类、配比、选择和处理以及原料所用碱水浓度等,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录相,还要走了生产宣纸的原料,并以帮助化验为名装走了造纸用的井水。结果,我国具有悠久传统的宣纸生产技术秘密顷刻间被轻易窃走。

【典型案例】6 某日籍“爱国”华侨两次参观我景泰蓝厂,我方代表毫无戒备,慷慨地允许拍下全部工艺流程,热情“传经送宝”,唯恐“海外赤子”一知半解。这名华侨实际上是日本间谍,窃取了我景泰蓝全部秘密,开始自己生产。不到两年,我国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直线贬值。

【案例解析】 案例4、5、6中,针对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给我国带来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方人员疏于防范,违反有关保密规定行事,人为地造成机密技术泄露,给他人造成可乘之机,说明我们在保密制度的建立、完善及宣传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防人之心不可无”鉴于此,我们要时刻警惕着。【企业泄密案例,】

【典型案例】7 1980年美国在台湾省台北市阳明山建立针对中国大陆的监听站,其主要任务为监听中国大陆军队动向和无线电通讯,所获“信号情报资料”可能通过人造卫星直接传送到美国。

【典型案例】8 南方某市科研所博士李某,承担一项重大高科技研究项目,在外出工作期间,经常在电话中与同事研讨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被境外谍报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听,国家安全机关极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立即与科研所取得联系,科研项目也不得不做重大修改。

【案例解析】 案例7、8反映出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沟通变得越来越便利,人们在享受着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却疏忽了对它的防范,先进的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同样,不正当的使用先进的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境外谍报组织利用其掌握的先进技术肆意窃听,截获他人的秘密,巧取豪夺。因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学会利用先进的技术,更要防范他人利用先进的技术侵犯正当利益。

【典型案例】9 卧龙区苏某窃密案。1998年5月下旬, 卧龙区委办信息科一工作人员因编发关于“清官祠”问题的信息,从办公室档案室借阅了中央办公厅、省委对南阳“清官祠”事件的通报。在信息科存放期间,潦河坡乡副乡长苏某到该科打电话,趁室内无人,拉开抽斗窃走上述两份秘密级文件,将文件头技术处理后,拿到区委外个体复印部进行复制,而后乘人不备将原件放回。1998年6月, 苏某亲自到北京将两份复印件送交李洪莲、樊沛二人手中。

【典型案例】10 我国的沸腾熔烧技术在世界属领先地位,某外国情报机构就是从我国几个随身携带秘密载体的人员手中弄到这一技术的。

【典型案例】11 一对夫妇携带国家机密资料跳槽案。原西安某科研工作人员袁某、孔某两人系夫妻,大学毕业后,两人在同一单位工作,在工作期间,私自将属于国家机密的某些国防电子产品的技术说明书、技术图纸、程序和图纸软盘等资料带回家中。2000年6月1日被高薪聘请,跳槽到南京某通讯研究所工作,并将非法获取的秘密图纸和资料藏匿于南京个人住所。案发后,在其住处查到存有国家机密的软盘、图纸、原始试验记录本和技术说明书等物。袁某和孔某采用非法手段窃取国家秘密,其行为已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为了维护国家的保密制度,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决袁某和孔某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案例解析】 案例9、10、11中的工作人员都有违反保密工作制度的行为。秘密资料在使用、管理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违反规定携带、收藏秘密文件、资料都是违法行为,都应负法律责任,以上各案例中,都存在对国家机密管理不善的漏洞,造成机密外泄。

【典型案例】12 某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吕某,学习非常努力,经常与外教玛丽交流学习情况,玛丽外教也对她特别关照,在玛丽的引导下,吕某将父亲的科研资料拿来翻译,并交给外教评判,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吕某,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吕某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了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75046/

推荐访问:企业信息泄密案例 典型泄密案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