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以卵击石的故事

以卵击石的故事

时间:2018-08-2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一篇_淮南子中的故事

民间故事

115 .宋人嫁女

116.宋人好善者

117.秦牛缺遇盗

118.乌鹊之志

119.齐人盗金

120.尾生守约

121.单豹张毅

神话故事

122.女娲补天

123.后羿射日

124.嫦娥奔月

125.夸父逐日

126.共工怒触不周山

127.神农尝百草

128.神农劝耕

129.黄炎之战

130.涿鹿之战

131.伏羲作卦

132.仓颉造字

133.阳燧取火

成语故事

134.削足适履

135.兵不血刃

136.抱璧泣血

137.刻舟求剑

138.竭泽而渔

139.掩耳盗铃

140.螳臂当车

141.三人成虎

142.塞翁失马

143.积羽沉舟

144.狐死首丘

145.反裘负刍

146.道不拾遗

147.畏首畏尾

148.兔死狗烹

149.以卵击石

150.唇亡齿寒

151.抱薪救火

152.高山流水

153.不食周粟

154.移风易俗

155.墨守成规

156.胡服骑射

157.庖丁解牛

158.碧血丹心

159.隋侯之珠

160.胶柱鼓瑟

161.冠盖相望

162.酒池肉林

163.佝偻承蜩

164.遁世离俗

165.执干戚舞

166.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16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68.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169.一叶知秋

170.至高无上

171.百川归海

172.登高履危

173.声东击西

174.坚甲利兵

季节故事

175.孟春正月

176.仲春二月

177.季春三月

178.孟夏四月

179.仲夏五月

180.季夏六月

181.孟秋七月

182.仲秋八月

183.季秋九月

184.孟冬十月

185.仲冬十一月

186.季冬十二月

格言警句

187.以恬养性,以漠处神。

188.善游者溺,善骑者坠。

189.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

190.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

191.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澹然无治而无不治。

192.贵者必以贱号,而高者必以下为基。

193.往古今来谓之于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194.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195.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196.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197.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生之准绳也。

198.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199.运筹庙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

20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01.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202.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203.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204.重生则轻利。

205.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206.以恬养性,以漠处神。

207.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

208.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209.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210.小恶不足妨大美。

211.福莫大于无祸,利莫美于不丧。

212.利则为害始,福则为祸先。

213.守其分,循其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

214.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

215.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216.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217.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218.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219.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220.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22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222.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223.愚者惑于小利,而忘记大害。

224.因媒而嫁,而不因媒而成;因人而交,不因人而亲。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225.贵贱之于身也,犹条风之时丽也;毁誉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226.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

227.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不加沮,定于死生之境,而通于荣辱之理。 228.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所谓是与非各异,皆自是而非人。

229.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心可以怀远。

230.水击则波平,气乱则智昏。智昏不可以为政,波水不可以为平。

231.物莫避其所利而就其所害。

232.仕鄙在时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

233.世治则小人守政,而利不能诱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弗能禁也。 234.天下有至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原心反性则贵矣,适情知足则富矣,明生死之分则寿矣。

235.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

236.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成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 237.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

238.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239.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240.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

241.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

242.凡日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243.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

244.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245.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246.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247.明光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

248.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

249.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丝,下言若纶;上有一善,下有二誉;上有三衰,下有九杀。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二篇_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以卵击石的故事,】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成语故事: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揠苗助长 削足适履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 完璧归赵 余音绕梁 孟母三迁 一笑千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韦编三绝 闻鸡起舞 南辕北辙 三顾茅庐 老马识途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气 重于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战 弄巧成拙 风吹草动 乐不思蜀 东山再起 安居乐业 程门立雪 逼上梁山 徒有虚名 骄兵必败 雪中送炭 卧薪尝胆 城下之盟 其貌不扬 指鹿为马 开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发百中 捕风捉影 闻鸡起舞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冰山难靠 ·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以卵击石的故事,】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三篇_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寓言或者寓言故事通常是一篇含有道德教育或者警世智慧的短篇故事,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常隐含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西元前六世纪,希腊、印度和中国就有许多寓言故事出现,如西方的伊索寓言、佛教的《百喻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著作。公元前二世纪的战国时代更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连带地也创造出大量的哲学性寓言,在荀子、墨子、韩非子中都可看到不少寓言故事,《庄子》书中寓言约200则,更堪称为战国寓言的代表作。

1 基本简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以卵击石的故事,】

2 名称由来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从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意味。著名的“和氏献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马”则描绘出造父是专政制度最佳辩护的人物形象;“郑袖劓美人鼻”,写出郑袖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手段毒辣,故事情节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说,而且人物形象鲜明。引公木先生的话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以卵击石的故事,】

3 发展历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4 基本作用

要描述的事理很抽象,于是用一有具体形象的故事来设喻,以具体显现抽象,所以再难理解的哲理经由寓言故事的叙述马上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有“化抽象为具体”的神奇功用,往往“意旨遥深” ,值得让人细细咀嚼个中道理,这也是寓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由于寓言是象征式的语言艺术,一可寄寓抽象事理,二可明哲保身,三则是风趣引人沉浸其中,因此寓言在战国时代蓬勃发展,战国时代诸子以著书立说,以干诸侯,虽然可以高谈阔论,但却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游说的对象都是王侯公卿,如果出语不慎,很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要保全自身,又要排难解纷,使君王有所省悟,设寓说理或劝谏便是最好的方式,在 孟子、列子、庄子、韩非子或吕氏春秋中都被广泛采用,甚至有人说,“一部战国寓言史便相当于大半部的战国思想史”,研究先秦各家寓言中所寄托的道理,确实便可从中了解各家的思想内容,说它如同“半部战国思想史”其实并非夸大,所以寓言深值探讨。 5 中国情况

中国寓言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印度寓言、希腊寓言同为世界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部分中国成语故事都属于寓言故事。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瓜田李下。

6 寓言方法

6.1 寓言简介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7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

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好的安身之地。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动作、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简短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8 相关成语

老还童 发蒙振落 愚公移山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买椟还珠 发奸擿伏 返

守株待兔 开卷有益 博而不精 百发百中 奋不顾身 分崩离析 风吹草动 分道扬镳 毕恭毕敬 百感交集 兵贵神速 杯弓蛇影 不得要领 抛砖引玉 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自量力 不拘一格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当务之急 开诚布公 不可多得 不堪回首 不可救药 别开生面 多多益善 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当局者迷 不伦不类 伯乐相马 班门弄斧 冰山难靠 大笔如椽 打草惊蛇 雕虫小技 大材小用

白面书生 八面威风 不名一钱 拔苗助长 乘兴而来 沉鱼落雁 乘人之危 车载斗量 不屈不挠 不求甚解 髀肉复生 病入膏肓 草木皆兵 长驱直入 车水马龙 黔驴技穷 背水一战 半途而废 不贪为宝 白头如新 才高八斗 城狐社鼠 沧海桑田 草菅人命 抱薪救火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残杯冷炙 寸草春晖 草船借箭 乘风破浪 别有天地 不遗余力 百折不挠 百丈竿头 不自量力 不知所云 宾至如归 拔帜易帜 一国三公 以规为滇 一鼓作气 一事无成 一网打尽 义无反顾 一误再误 风声鹤唳 一挥而就 与虎谋皮 异军突起 有脚阳春 一日三秋 一丝不苟 一身是胆 以身试法 以卵击石 以邻为壑 夜郎自大 一毛不拔 一文不值 予取予求 一丘之貉 一日千里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以貌取人 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 一诺千金 一曝十寒一窍不通 9 狐狸乌鸦

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丛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

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获得那块肉。因为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法子在树下获得。

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愿等闲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乌鸦大哥,吃饭了吗?”乌鸦没有回覆。

见乌鸦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乌鸦大哥,可有此事?”乌鸦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没有回覆。

狐狸仰起头,把脖子伸得老长:“乌鸦大哥,我亲眼看到大嫂和一只老乌鸦成天眉来眼去的,这事你知道吗?”乌鸦瞪大双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难开。

狐狸仍不放弃,摇着尾巴,面露媚色:“乌鸦大哥,不知道你看新闻没有?传闻这几年的猪肉有的是注过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养大的。你想想啊,孩子们恰是长身体的时辰,若是持久吃这种猪肉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当然啦,这只是小我建议,信不信由你,归正我是信了。”刚一说完,乌鸦便火烧眉毛地把叼着的猪肉扔在了地上。[1] 狐狸一阵窃喜,迅速叼起猪肉钻进了洞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四篇_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蔡锷的参谋长殷承瓛(殷氏曾任云南军政府参谋长、护国军第一军参谋长)的回忆:

松坡入京,余实相随,彼欲察知袁之虚实,每日必到统率办事处陪袁办公。袁每邀松坡及唐在礼共进午餐。关于剿办白朗的一切计划情况有关文电,袁尽交松坡审阅。松坡因得以洞悉北洋军的底蕴及其弱点,退而喟然叹曰:“为了剿平几千乌合之众的白朗,先后调动了所有兵力三分之二,费时近两年,械齐饷足,奖赏逾常格,而白朗纵横出豫、鄂、陕、甘间,如履无人之境,谁说小站兵力足以威令天下?云南一师,足够打败北洋十个师。就军事论,胜算决不属袁。”以是信心十足,毅然回滇首义。

《蔡松坡轶事》所述,可为补充:

先生知袁氏帝制自为之心,非口舌争强,所能阻止。欲返滇中,召集旧部,谋革命事业。又逆料袁氏防范綦严,因假中日交涉为名,上书政府,请其主战。袁氏若预揣其意旨者,不之许。先生欲知全国兵力之厚薄,及各要隘守将何人,驻军若干,乃建议政府拟于某处宜增兵,某处宜减兵。袁氏即以原议交将军府开特别军事会议,先生凝神壹志,一一听而识之。以故了然胸中,其处心积虑,诚不可及也。

后人常常设问:为什么蔡锷敢于起兵反袁?这便是一大原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早已做到了“知彼”。

不过蔡锷反袁,决胜因素却非军事。复盘历史,不难发现,蔡锷率领护国军在四川与北洋军苦战,兵力对比大概是以一敌七,强弱分明,直至袁世凯撤销帝制,战局依然在僵持,北洋军不敢战、不愿战,护国军不能战;与此相应,如张国淦所云,“时局重心,在东南而非西南”,换言之,蔡锷在西南反袁,作用犹如导火索,打响第一枪,但开风气,而不能决定胜负。

其实这两点,举兵之前,蔡锷已经预见。他对梁启超说:“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对护国军士兵说:“袁势方盛,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此次举义,所争者非胜利,乃中华民国四万万众之人格也。”这么说,有以悲情鼓舞士气的成分,同时为突出“争人格”的理念,然而其前提未尝不是实情。

蔡锷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他的眼界,并不限于战场。试看其所论:“善用兵者胜败决于未战之先,比及干戈相见,然后以争胜负,亦已晚矣。”有人问,什么叫“决于未战之先”,他答道:“民心之向背、地势之得失,此胜败之大原因,未战之先已可见及。若夫军旅之多寡,器械之利钝,何足道焉。”

以其一贯深谋远虑,敢提弱旅反袁,自有底气,这个底气,一是人心向背,二是东南即冯国璋的力量。他回云南之后,与唐继尧召集少校以上军官开会,共商反袁大计。有人质疑:“以云南一省之力与袁世凯拥有的全国力量对抗,有以卵击石之危。”他解释:“你们要知道,我们的力量是活的,越来越大,袁世凯的力量是死的,不但不会发展,而且只会越来越小。我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根据人心,全国反对帝制的十之八九。”

开战不久,他与幕中人预测袁世凯的结局,不仅指出“人心不归项城(袁世凯),虽自进于帝位,又岂得一朝安居”,还提到“东南人心反对其机已动,亦岂旦夕之间能归平静”,基于此,他料定袁世凯必败,且将忧愤而死。事态发展正印证了其先见之明。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称谋略,论断天下大势,把握人心走向,则属大略。蔡锷之略,便是大略。与其相比,袁世凯的雄才未遑多让,大略则严重欠缺。

蔡锷不仅有大略,而且善于从小处入手,处处留心,一丝不苟。如果比作弈棋,那么他从不走废棋,落子貌似漫不经心,事后来看,无不饱含深意,甚至堪称妙着(按照我下四国军棋的经验,高手的标准之一,即不走废棋,这最能考验一个棋手的布局能力)。

以故事为证。蔡锷与陈宧有交情。1915年,陈宧任四川将军,为袁世凯坐镇西南,走马上

任之际,蔡锷推荐了两个人给他,一是其秘书修承浩,二是其手下干将雷飙,此二人皆是蔡锷亲信,从云南追随到北京。彼时蔡锷被羁縻在京,虎落平阳,部下随之闲置,让他们投奔鸿运当头、大权在握的陈宧,似有谋出路之意。陈宧果然承蔡锷的情,重用这二位来客,令修承浩担任永宁道尹,雷飙任川军第二师旅长,驻扎泸州。

据雷飙回忆,他在泸州,曾收到蔡锷密信,略谓“兄在川治军,须处处留心人才,即土匪中有知识才能魄力者,亦宜力加开导维护,俾将来为国家出力。凡各军队官长,尤应特别留心团结一致”云云。雷飙读信,“亦知其用意所在”。待护国战争打响,雷飙与刘存厚(这也是蔡锷安插在四川的一颗钉子)、刘一清、邓汉祥、修承浩等,在蔡锷与陈宧之间居中运作,为护国军争取了许多便利,并最终促成陈宧宣布四川独立,加速了袁世凯的塌台(袁世凯之死,有“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之说,其中一陈便是陈宧)。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五篇_“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的故事

在中国,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如果说一个人像诸葛亮一样,那是对他的高度赞赏。下面就是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魏国 、蜀国和吴国。当时被称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著称。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知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后,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 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只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撤退 。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以卵击石的故事 第六篇_二模优秀作文

2015静安、宝山、青浦二模优秀作文:成为信息的漏斗?!

成为信息的漏斗?!

于丹曾在讲座中说:“现代人面临信息爆炸的时代,盲目地被媒体引导,被

海量的信息吞没,最终失去自我,无奈地随着时代和人群漂流起伏。”有道理!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一些人不幸患上选择恐惧症,全盘接受,也容易消化不良,现代人在迷茫着、思索着。于丹一语点破,让我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可是别忘了,于丹主修的是“媒体传播学”,她的言论本身也是“媒体引导”的“海量消息”之一!

在媒体和信息主宰的时代,大众永远是处于被动的。大众好比养鸡场的鸡仔,而媒体负责投食,大众丧失了自己觅食的能力,嗷嗷待哺,偶尔发出几声抱怨。而于丹就好比一剂比较美味的饲料,通过央视、网络等输食道运输给大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处境。

真是讽刺!就连我们正在被“喂食”这个事实,也需投食者主动告诉我们!这个窘境,让我联想到《黑客帝国》的情节。故事中的人们对自己正在被机器人操纵这个事实毫无察觉,只一味相信眼前的真实,活在虚幻之中。

媒体,岂不像绑架人类的机器?当代,除了媒体,人们是否还有其他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是否愿意无视触手可及的信息?媒体的绑架是狡猾的,它并不威胁人们,而是提供便利的舒适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作为代价,我们只能够接受它们加工过的信息。

“必须穿过沙漠,所以人是不自由的”,也可用以描述当下大众被媒体填鸭的无奈;“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途径,所以人是自由的”,这是这个时代人们可怜的胜利。——我们可以判断,鉴别来自媒体的信息。

因此,在媒体时代,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信息的漏斗,虽然这个工作本应由媒体来做,可由于“海量”的信息冲击,人不得不自己完成这道工序。

为了鉴别信息而浪费的巨大精力便是我们,无可挽回。

真是悲哀的漏斗。2015徐汇、金山、松江二模优秀作文:鸿鹄之见于泰山

鸿鹄之见于泰山

每个生命都拥有一个相对孤立的世界。我们逐渐习惯于从自我的双眼猜测

世界,却总会忽略,那只能算是一片碎片。

鸿鹄环泰山三日而还,仍不一定能见到泰山全貌。春之繁茂,秋之萧瑟;晴之万顷,雨之雷鸣,都是景色的一部分。同样,我们的认识或许也一样只是冰山一角。人们何尝不感受到所知甚少,但不愿承认的理由,大多不愿示人。不愿承认的理由,或许是因为固执。不是仅指那种性格上的固执,还包括了对于既定判断不愿深思的介于懒惰与固执之间的那种性格。曾读过一本书:“懒惰与无知有时并非毫无关联。”我觉得,与其无知,倒不如说是片面化的理

解所造成的局限。如果鸿鹄立于一石曰:“吾至泰山矣。”与其说是可笑,不如说是悲哀。这种片面化的固执在阻隔着许多人认清自己片面性的同时,也会造成更多的困扰:如果说一个无知的人容易被他人鼓励,那么一个惰于思考固执己见的人,更容易被自我鼓励,而其结果,往往不可预知又令人惊悸。不愿承认的理由,或许是因为不相信。外在的世界纷乱嘈杂,无法辨别绝对的真与假,因此很多人选择了逃避,超脱外物以静心。可我们无法学庄子垂钓,学梭罗隐居于森林的尽头,因为我们必须活着,以现代人的身份活着并奋斗着。在此背景之下,人们宁可相信自己所知的便是世界,因而免于卷入自己并不认可的各色漩涡之中。鸿鹄绕华山而曰至泰山,尤不听鸾凤之劝诫,不失笑?而消除这种对局限的无法认识的本源,其根本之道在于我们的内心。每个个体都是无知的促进者,但与此同时,每个个体也都是知识的建构者。我们必须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俯视,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即使仍只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然更接近真相的碎片,也是真实的判断的来源。

鸿鹄飞之越高,其见必越奇。而一个更高的视角,不仅需要包括我们自己,还需要考虑到别人的观点和利益,而这一点,必须要克服心态的懒惰与对他人的不信任。虽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相信,一定会有曙光出现的时候。 鸿鹄游于泰山,以万丈之姿飞三日,其见必奇。2015静安、宝山、青浦二模优秀作文:知其本质,方能哓天下

知其本质,方能哓天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网络使消息能够更轻易、更方便地接近人

类的日常生活。但过度的宣传却带来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带来这种不同的原因,无非都是个人和现实的选择,而我们所要做的并非是纯粹地接受和拒绝,也不是去提醒别人不要这么做。而是尊重事实,选择那些该听的去深入了解,那些夸张的过度修饰简单忽视,这才是相对合理的方法。

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宁静并不是避开车马喧市,而是在心灵修篱种菊,这才是真正的宁静。”我们在面对轮番宣传时,是否也应该让心灵沉静下来,去听听那些被光鲜外表下隐藏的真实。不是避开车马喧市,也不是拒绝相信一切。拒绝、不拒绝都是你自身的权利,然而若是被外物所牵引,没有自己的主张,那么人就是没有主见的,不过是空洞的躯壳罢了。当我们能够更深入了解那些消息的内容,抽取主干之后,我们或许就会知晓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就好比朱塞佩所导演的《天堂电影院》中,有一句台词说:“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看透问题的本质,生和死就好比是鱼和熊掌,也好比是真实和谎言,并非只有贤者有是心也。

然而,我们也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那些本应该告诉事实的媒介,却是在做一些属性转移的事?当今社会,是不是真的因为人的欲望而变了质?《论语》说“小人喻于利”,是否也该理解媒体真正该做些什么,虽然我们个体没有改变媒体性质的权利,但是我们是否也该深思一下,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又能够挽救一些什么呢?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所带来的毒剑,还是挺身抗击一切现实的苦难?是继续持有接受的态度,还是依然置身于事外,都源于你对于本心的选择。

圣心并非我们人人都具备,但是那份追求真相的好奇心,那份看透事物本质的慧眼,我们却可以修炼,可以从细小事物中一步一步地走出来,从而进一步达到圣心的境界,人的智慧,对于其主观判断和客观影响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知其本质,我们才不会被虚假所蒙骗,也就能去感悟天下。2015浦东二模优秀作文:勇气

勇气【以卵击石的故事,】

望眼古今,勇气一直是为人所称颂的品质,但却有时因为意义不明被随意滥用,造成世人对“勇气”爱恨的复杂心情。何谓“勇气”?在我看来,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知道不畏惧什么”是公认的“勇气”的表层含义、基础含义。知道不畏惧什么,因而敢于去抵抗、去斗争。古有谭嗣同、文天祥、岳飞,今有鲁迅。柴静,不止中国,西欧甚至早于文艺复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74379/

推荐访问:以卵击石的寓言故事 以卵击石故事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