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时间:2018-04-20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第一篇_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李叶清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对党的建设进行部署,必将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实现管党治党新飞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受益匪浅。

我们党成立88周年,执政60周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和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全会再次强调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它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获得巨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现实问题。就当前来看,我们党需要进一步加强遏制腐败的力度。腐败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所以这个问题人们不能不关心。希望我们党能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卓有成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反腐问题也是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通过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专题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的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党的思

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保持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清正廉洁,不断的完善自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丰富的创新成果、一流的工作业绩和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2011年11月25日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第二篇_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知识问答试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知识问答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 )在北京举行。

A.15-17日 B.15-18日 C.16-19日

2.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 )和公信力、影响力。

A.及时性、权威性 B.科学性、准确性 C.公开性、法定性

3.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 )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4.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荣辱观

5.( )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邓小平理论体系

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 )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A.革命精神 B.民族精神 C.爱国精神

7.( )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社会主义荣辱观

8.加强( )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A. 人文关怀 B.社会关怀 C.家庭关怀

9.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 )的重要标志。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繁荣发展C.社会和谐发展

10.( )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A.思想 B.文化 C.道德

11.(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A.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B.满足人民基本物质需求

C.满足人民基本精神需求

12.( )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B.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C.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13.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 ),拓展投资渠道。

A.城市规划和设计 B.城乡规划和设计 C.农村规划和设计

1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 )是关键。

A.科技 B.教育 C.人才

15.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 )的重要支撑。

A.中华民族文化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C.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6.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 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A.新颖文化 B.特色文化 C.高雅文化

17.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 )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

A.基层文化 B.农村文化 C.农民文化

18.(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A.发展文化产业 B.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C.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19.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 )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A.国有资本 B.民间资本 C.社会资本

20.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 )。

A.社会责任 B.企业责任 C.集体责任

21.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 )。

A.文化娱乐场所 B.文化活动场所C.文化消费场所

22.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 )。

A.竞争市场主体 B.合格市场主体C.特殊市场主体

2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 )年。

A.三 B.四 C.五

24.设立( ),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

A.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

B.社区志愿者服务岗位

C.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

25.壮大( )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A.文化志愿者 B.社区志愿者 C.青年志愿者

2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 ),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A.生产者和传播者 B.倡导者和传播者 C.生产者和传承者

27.要推动(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8.( )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A.正确创作理念 B.正确创作方向 C.正确舆论导向

29.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 )支出预算。

A.一般性 B. 经常性 C.常态性

30.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 )对待。

A.同等 B. 视情 C.特殊

二、多项选择题

31.文化是民族的( ),是人民的精神( )。

A.血脉 B.灵魂 C.基础 D.家园

3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 ,关系 ,关系 。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全会《决定》指出,采取政府采购、 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A.项目补贴 B.定向资助 C.贷款贴息 D.税收减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34.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 。

A.号召力 B.先进文化 C.生产活力 D.吸引力

35.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 人,以高尚的 人,以优秀的 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A.说服教育 B.舆论引导 C.精神塑造 D.作品鼓舞

36.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A.贴近实际 B.贴近生活 C.贴近群众 D.贴近基层

37.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A.永不自满 B.永不僵化 C.永不停滞 D.永不懈怠

38.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 和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A. 社区文化 B.民族文化 C. 村镇文化 D.企业文化

39.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 、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A. 认识世界 B. 传承文明 C. 创新理论 D. 咨政育人

40.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A. 民族化 B. 中国化 C. 时代化 D. 大众化

41.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 教育。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B.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C.思想道德、职业美德 D.诚信美德、个人品德

42.《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 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A.公益性、基本性 B.公平性、公开性

C.创新性、创造性 D.均等性、便利性

43.全会《决定》指出,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包括 、群众文艺等。

A.文学、戏剧、电影

B.电视、音乐、舞蹈

C.美术、摄影、书法

D.曲艺、杂技、民间文艺

4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 、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A.布局合适 B.结构合理 C.门类齐全 D.品种繁多

45.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 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A.思想文化新觉醒 B.理论创造新成果

C.文化建设新成就 D.经济建设新成就

三、判断题

4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A.正确 B.错误

47.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

A.正确 B.错误

48.企业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

A.正确 B.错误

49.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

A.正确 B.错误

50.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吸收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

A.正确 B.错误

51.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作出了详细部署。( )

A.正确 B.错误

5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

A.正确 B.错误

53.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

A.正确 B.错误

54.构建文化服务体系,要发展面向妇女、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

A.正确 B.错误

55.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坚定不移地控制和遏制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

A.正确 B.错误

56.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

A.正确 B.错误

57.全会《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是“六个坚持”。( )

A.正确 B.错误

58.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 )

A.正确 B.错误

59.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

A.正确 B.错误

60.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 )

A.正确 B.错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B 6.B 7.C 8.A 9.B 10.B 11.A 12.C 13.B

14.C 15.C 16.B 17.B 18.A 19.C 20.A 21.C 22.B 23.C 24.A 25.A 26.A

27.A 28.B 29.B 30.A

31.AD 32.ABD 33.ABCD 34.BC 35.BDC 36.ABC 37.ABC 38.ACD 39.ABCD 40.BCD

41.AB 42.AD 43.ABCD 44.BC 45.ABC

46.A 47.A 48.B(人民) 49.A 50.B(外资) 51.B 52.A 53.A 54.B

55.B 56.A 57.A 58.A 59.A 60.A

1、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研究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存在“三个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文化水平与综合国力不适应,二是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三是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不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与GDP位列世界第二位的经济成就相比,中国的文化事业没有充分发挥育民作用。

具体说,现在社会上存在着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答: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__B__在北京举行。

A.2011年10月14日至17日

B.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

C.2011年10月16日至19日

D.2011年10月17日至20日

2.本次十七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__C__。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

3.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_B__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A.二○一五年

B.二○二○年

C.二○三○年

D.二○五○年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兴起__A_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第三篇_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而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准确理解其基本内容,深刻认识其建设意义,真正找到其建设途径。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所谓价值体系指的是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社会要求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

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如果不以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共同的导向,社会就会失去灵魂、失去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其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迫切要求最大限度地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命线作用。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明确了努力方向,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再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得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部分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令人堪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与践行存在脱节现象;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仍存在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远离老百姓生活的问题;等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增多。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多元化、多变性的特征日渐凸显,这必然为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现实问题,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第四篇_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下一步,我国文化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迈步向前?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相关主管部委及研究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展望。我们摘录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所作的展望,以帮助海内外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决定》精神。

展望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摘自《决定》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我们要按照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必须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要进一步形成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建设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待业青年等给予更多关爱,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让他们增强信心,形成理性认识,养成健康人格。

展望二: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摘自《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施《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抓紧培养造就高层次、高素质文化人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促进年轻人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加大推进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实的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创造的人才工作新经验新办法,通过人才工作先进典型推动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杜金才: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决定》强调指出:“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深刻阐释了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能极大地调动人民参与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

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动得到充分发挥。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持续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竞相涌流,让一些文化创造的成果得到充分运用。要总结推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成果经验,健全鼓励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制度机制,切实加强对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组织领导。

展望三: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摘自《决定》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按照《决定》要求,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第一,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

第二,做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要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面向基层群众“送”文化的长效机制,切实满足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

第三,实行以城带乡,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要完善城乡文化帮扶机制,打造农村文化传播平台,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第四,加强投入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府的保障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行向农村基层倾斜的财政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扩大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是扩大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落实《决定》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对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至关重要。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政府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基层文化市场;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单位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也是提升基层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展望四: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摘自《决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决定》明确提出,“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分量、思维成熟程度和对人类社会探索的广度深度。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善于在实践中创新理论,服务社会。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还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面向国外系统翻译、出版和介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网络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

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巩固壮大网络文化阵地。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形成业务先发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网民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网民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展望五: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摘自《决定》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要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勇于面对世界。 当前,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均不到我国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1%。我国文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很大的空间。

加快形成文化对外开放的格局。积极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以精品创作为核心,量身定做既有中华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习惯的精品力作;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对外合作和发展,形成后发优势;要建立激励机制。

增强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能力。要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研发展和服务外包。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获取现金技术、管理经验、创投基金和市场网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文化品牌效应,扩大在全球的影响;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鼓励开展中外人才交流;要做好国际文化贸易谈判和应对,增强话语权。要继续完善文化开放的支持政策,做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服务。

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

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个系统工程,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要不断提高对外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水平,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多讲“中国故事”,力求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

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专业化、市场化道路。要借助高新技术和新媒体,及时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要重视人与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沟通,“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人民内心。

要从人民和文化角度唱响科学发展观、和平发展道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重要思想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

展望六: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摘自《决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105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2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上升到2010年的2.75%。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力量。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38017/

推荐访问: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