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我国养老问题

我国养老问题

时间:2018-03-08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我国养老问题 第一篇_中国养老现状及模式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多么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这首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曾经在互联网上转帖不衰,让不少人看了泪眼迷离,它涌动的不仅是难以舍弃的亲情,同时也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

据统计,我国有1.67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人人有老,人之将老”,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与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相对应的数字是,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养老形势严峻。

我国养老现状

国内外养生养老模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类:

1 .家庭养生养老: 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生养老模式。该种模式比较适合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照顾精力和照顾时间的老年人。

2.居家养生养老: 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生养老方式。该种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居家养生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物业公司、志愿者等。

3.机构养生养老: 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生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及经常间老人死亡会造成入住者一定心理影响,而且成本较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老年人采用机构养生养老,其中北欧大约为5%-12%,英国大约为10%,美国大约为20%。

4.其它养生养老模式: 包括以房养生养老、候鸟式养生养老、乡村田园度【我国养老问题】

假养老等方式。其中,以房养生养老是指将自己的产权房出售、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获取一定数额养老金或养老服务的养生养老模式。它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房产蕴含的价值提前变现,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养生养老资金来源。

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是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目前在老龄产业的投入上,主要有政府部门投入、金融机构和民间投入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如财政、民政、工商税务部门等,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对社会福利性质的税收减免服务,属于普惠性投入;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保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等;民间资金包括各类企业、公民个人,以及非公投资公司等资金投入。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

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

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我国养老问题】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注: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全国为3.3%,

我国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养老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但也不能脱离政府,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格局。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不仅要在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国家政策要细化,更重要的是落实。同时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只有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老年产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我国养老问题 第二篇_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我国养老问题】

中国养老模式现状

在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养老问题不仅是老年人口的福利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模式正在向新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主流养老、机构养老、旅游养老、迷你型家庭养老模式的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的多维变化及未来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两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其他一些养老模式一般都是从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衍生出来的。

(一)传统的居家养老 困难重重

居家养老是与社区养老相对应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中国是奉行居家养老的国家,不仅历史上将“养儿防老”视为天经地义,即使进入现代社会,除少数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依靠国家或者乡村集体供养外,居家养老几乎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自觉选择。2007年中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与亲属同住的户占70.9%,在主要生活来源上,除了有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的老人外,90%以上的老人主要靠家庭成员供养。除目前享受国家五保户政策的530.8万孤寡老人由国家建立相应的敬老院集中供养或者国家发放补贴由其邻里帮助照料, 其他独居老人和老年夫妇即使子女不在身边也很少选择住进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与习惯。

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与习惯已经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直接且显性的影响——家庭内部的老年供养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养来源持续减少,造成居家养老供需日益严重脱节,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便日益难以为继。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现象突增了人们的养老需求,尤其是服务照料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越过50岁、60岁之后,又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获得的平均71.4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岁。人口学家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 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高龄行列,在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同时,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人口老龄化与老人高龄化同时并存,构成了少有的人口年龄结构现象。

另一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又使居家养老的供给能力急剧减弱。照顾生活不便的老人,对于多子多孙的大家庭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负担,因为在多子女家庭结构中,子女间互相监督、相互制衡, 彼此间往往会达成一种默契或隐性的赡养父母协议,老人多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中国的俗话“家有老人便是福”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但是,如前所述,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后、家庭规模普遍小型化的今天,对于家庭来说,便是一个日益难以完全承担的负担。

(二)社区养老的好处

围绕着“六个老有”形成全方位的服务系列,社区居委会的站、点和街道的中心要相辅相成,互成网络,服务内容要逐步覆盖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项目。入户服务的内容要逐步覆盖家务整理、生活照料、送餐服务、陪护服务等方面,并通过入户服务,为老年人建立福利服务档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日常生活服务

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主要是指家人将无人照料的老年人送到托老所,时间可以是几小时或几天,最长一般为两周,这期间老年人由专职的工作人员照顾。英国的托老所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全国各地约有600多个托老所,可提供3万多个位置。我国也应拓展这方面的服务,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以解决家人照料不足的问题。上门服务也称居家服务,是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主要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服务内容。以上的老年人接受这一服务。这种服务形式在我国也应大力推广,老年人可以不脱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得到照顾。

(2)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老人服务是香港最早引入社区照顾概念的领域,因此香港在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方面的经验已是相当丰富。香港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在各医院门诊部设立老人门诊优先服务,为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安排优先就诊,设立老年人日间医院,开展健康护理服务,设立老人疾病治疗的专科病室。内地应吸取香港比较好的做法,完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今后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应包括:了解和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他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病症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等等。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即为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提供治疗和护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等。

(3)精神生活服务

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主要是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而提供的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陪老人聊天,文化交流、旅游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书法、棋牌、歌咏等比赛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等等。中心定期举办学习班、文娱康乐等活动,促进老人与社会的紧密接触。英国各个社区经常举办各种联谊会,经常带老年人到乡间去郊游,人们自愿组织起来和老人们交朋友利用休息日和他们谈心,地方政府每年还帮助老年人外出度假。天津南开区在为老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有12条街在街道和居委会中专门设立了170多个“聊天站”,还有17条街和16条街分别建立了93个老年人文娱团体和216个老年文化

活动站。

社区养老服务应按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社区养老文化娱乐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综合起来,同时将负责组织、管理社区养老产业的专职人员以及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专项服务的人员纳入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实现连锁化、规模化规划。

(三)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中国养老新模式

中国的居家养老已经陷入困境,但又不可能彻底放弃居家养老的传统;中国老年人既对超越家庭之外的社会力量有日益强烈的需求,又不可能完全接受机构养老方式。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进行中,家庭规模急剧缩小、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及人们的家庭观、就业观的变化,共同弱化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它不仅在事实上已经损害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老年人因缺乏额照料而自杀或者死在家中不被人发现的极端个案。因此,尽管经济保障确实重要,但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不只是一个经济来源问题,日益重要的将是日常生活的照料及相关社会服务的供给问题。

【我国养老问题】

中国在解决老年人口的经济来源方面,可以借鉴甚至直接采取国外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如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津贴制度等),但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却必然要考虑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与传统取向的平衡。本人认为,“居家养老 + 社区养老”模式将是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并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养老模式,这是一条以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兼容西式机构或者社会化养老成份的中庸之道,也是中国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理想之路。

居家养老 + 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质内容是让老年人居住在家养老,同时接受家庭之外的社区养老服务。其显著特点是尊重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家庭养老的文化与伦理价值,尽量维护家庭的养老功能,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来弥补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最终目的是在尊重老年人偏好的条件下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不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与社区,并尽可能地调动生活自主性。因此,“居家养老 + 社区养老”模式,既是传统的居家养老的延续,也是传统居家养老的升华,是加入了社会化与现代化因素的居家养老,它在减轻了家庭成员负担的同时,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与偏好,可以提供给老人以更周到、细致的照顾。因此,应当让“居家养老 + 社区养老”模式成为中国人安享晚年的主流方式。

让“居家养老 + 社区养老”模式成为主流的养老方式,不仅符合传统习惯,而且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很高的城乡居民的房屋自有率。在中国,农村居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房屋,城镇居民的房屋自有率也已经超过80%,率居全世界之冠,远远超过一直在60%上下波动的日本房屋自有率和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前69%的美国房屋自有率;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居住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8平方米,许多地方还远远超于此。 利用个人宽敞的自有房屋养老既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在有效整合家庭与个人、政府与社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重新配置养老供给责任在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间的格局,从而

更有利于稳妥有序地推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因此,这种模式应当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养老模式。【我国养老问题】【我国养老问题】

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力量投入,以解决帮扶困难的老人生活。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我国养老问题 第三篇_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期末作业

我国养老问题的现状

药学院 中药学专业

老有所养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3.26%,65岁以上的老人约为总人口的8.87%。据初步推测,到2030年,60岁以上的老人人口数量将可能达到17.39%[1]。可见,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许多家庭又是独生子女,老年人赡养问题日益严峻,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我国,养老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养老保险和储蓄养老。

一、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由子女或是亲属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是将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己解决的一种养老方式。特别是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儿子才能保证他们的老年生活。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养老方式遭遇到了巨大挑战。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许多农村家庭也只有一个孩子,导致家庭供养老人的能力减弱。过去每个家庭子女较多,供养老人毫不费力,而现在,一个家庭两夫妇要供养四个及以上的老人,给他们的经济及精神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往往力不从心。除此之外,农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很少有人还留在农村种田种地,导致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必须自己承担劳务和家务,并且还要照顾下一代,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老人们的生活将非常困难。再者,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不足使大多数老人处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不仅在农村的老人如此,许多城镇老人也是如此。许多城镇老人年轻时不是在企业工作,也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他们享受不到政府及社会的养老保障,只能依靠子女生活,给下一代人造成了很

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因此,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在大部分农村或是低收入家庭已经难以维系,将逐步改变。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是一种由集体组织对老人进行赡养的方式,如敬老院制度。在过去,许多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养老,儿女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去敬老院养老。因为这样的话他们会遭受较大的舆论压力,在敬老院养老的老人会被认为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而子女则会被认为不孝,不赡养父母。但现在,随着这种养老模式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医疗和照顾服务逐步健全,这种养老方式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虽然开办了许多民办养老院,并且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由于民办养老院收费太高,使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显然,这种养老方式也很难满足社会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出现了社区养老的模式。社区养老是只老人晚上在家里由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除此之外,为老人提供的文化交流和社交服务等能有效帮助老人摆脱孤独,促进老人心智健康。社区养老是将集体养老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家庭养老。吸收了家庭养老和集体养老方式的有点和可操作性,为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提供了一种新型可实行的养老方式。

三、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而保障老人生活所需的保险制度,主要以养老保险金来实现保障[2]。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自50年代初期建立以来,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摸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但是,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我国的养老制度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虽然在建立初期二者的养老金待遇差不多,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推行,两者的养老金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养老金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由国家统一划拨,他们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企业职工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的标准缴纳的。由于享受的标准不一样,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的养老金标准。不仅如此,由于社会进步不断加快、经济高速发展等因素带来了许多极不稳定因素,如企业破产导致下岗职工增多,使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更加困难。职工下了岗,但养老保险金还要继续交,下岗职工由于工作不稳定或是没

工作,拿不出这部分资金[2-3]。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企业也已不堪重负,使得养老保险的发展还十分困难,于是在近一两年提出了要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提议引起了大众的热议,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表示抗议和反对。因为,延迟退休会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许多高校毕业生,还未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另一方面,人年纪大之后工作效率低下,也使得企业活力大打折扣,限制年轻人的发挥空间,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已经为了生活到处奔波,生活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好不容易盼到自己退休了,可以在有时间也有钱的情况下放松自己,却要被延迟享受的时间,这是很不人性化的。

四、储蓄养老

储蓄养老是人们为了自己老了以后有个依靠,在有能力赚钱的同时把部分钱存入银行,在自己没了工作或年龄老了无法工作赚钱后,用这部分度过老龄阶段。这种养老方式对收入可观的人来说既可作为投资又是自己年老之后生活的保障,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种养老方式显然难以实现。

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及个人力量的投入来解决人们年老之后的生活问题,而优异养老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付海涛,段玉明. 新时期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破解及出路[J]. 农业经济,2013,7:67-69.

[2] 傅海蓉. 论我国养老制度的现状[J]. 品牌,2013,Z2:20-21.

[3] 马斌,蒋莹,叶青.关于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研究评述[J]. 经济与管

理,2013,27(6):9-12.

我国养老问题 第四篇_中国人养老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人养老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人养老问题值得重视。从联合国提供的数据看:2006年,世界上老年人口高于10%的74个国家中,发达国家是32个,发展中国家是42个。由此可见,1982年时,老龄化还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但到了新世纪,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参与分享”了。说这一组数据,是想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门槛,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人的寿命更长,同时也使人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减弱。所以,一个社会富裕起来以后,老龄化是无法避免的一道门槛。老龄化本身并不是个社会问题,但要是制度安排、政策应对不当,那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流动并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得天南地北地跟着就业走。因此,老人们已经很难像农耕时代那样安享儿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没有地,没有劳动能力,没有金钱来源,自己都无法满足正常的养活自己。所以七海建议,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交社保哦。

在中国,要想靠自己存钱养老和靠子女养老都是不现实的。老龄化的高峰已经迫在眉睫,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人为地加速了中国老龄化的进程。几代人为控制人口规模付出了代价,“4—2—1”的家庭模式加上沉重的社会经济压力使子女们无暇他顾。大部分中国家庭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年轻时按时缴纳社保,最终受惠的是自己,也为儿女减轻了负担。

在这里,七海告诉大家:养老是一门科学,需要专业化。养老保险服务必须走非营利的道路,而且政府给予补贴。当然目前这已经实现,可是有多少人这样真真实实的做到了。大都贪眼前的小便宜而忽视了未来长远的利益。再次呼吁大家着眼于未来,为自己也为孩子受惠。

社保问题可以咨询办理在七海,另外七海在招合作加盟商,有需要的都可以找哦。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25650/

推荐访问:我国养老问题现状 我国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