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模板 > 法学论文格式

法学论文格式

时间:2017-12-16   来源:写作模板   点击:

【www.gbppp.com--写作模板】

法学论文格式 第一篇_法学毕业论文格式

吉林大学法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学术型论文适用)

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二○一一年九月

硕士生同学:

祝贺你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撰写学位论文。为了你能顺利通过这一阶段,法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编写了这本手册——《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书写指南》。你可以到吉林大学法学院网站直接下载这本手册的电子版本。

目 录

一、引言 ......................................................................................................................................... 1

(一)编写本指南的目的 ..................................................................................................... 1

(二)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 ................................................................................................... 1

二、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 2

(一)学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 .................................................................. 2

(二) 学位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2

1.封面 ..................................................................................................................................... 2

2.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3

3.摘要及关键词 ..................................................................................................................... 4

4.目录 ..................................................................................................................................... 4

5.凡例或缩略语 ..................................................................................................................... 4

6. 正文 ................................................................................................................................... 4

7.参考文献 ............................................................................................................................. 5

8.附录 ..................................................................................................................................... 6

9.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

10.后记或致谢 ....................................................................................................................... 6

11. 量和单位 ......................................................................................................................... 7

12.有关图、表、表达式 ....................................................................................................... 7

(三)页面设置、篇眉与页码 ............................................................................................. 8

1.页面设置 ............................................................................................................................. 8

2. 篇眉与页码 ....................................................................................................................... 8

三、论文几个主要部分的写法 ................................................................................................... 10

(一)论文的语言及表述 ................................................................................................... 10

(二)论文题目的写法 ....................................................................................................... 10

(三)摘要的写法 ................................................................................................................ 11

(四)引言的写法 ................................................................................................................ 11

(五)“一、二„„,结论前的一部分”的写法 ............................................................... 11

(六)结论 ........................................................................................................................... 12

四、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规范 ....................................................................................................... 13

(一)注释的规范 ............................................................................................................... 13

(二)参考文献的规范 ....................................................................................................... 16

五、论文复制比的检测及其处理建议 ....................................................................................... 19 I

(一)论文复制比的检测 ................................................................................................... 19

(二)论文复制比的检测的处理意见................................................................................ 19

(三)其他 ........................................................................................................................... 19 II

一、引言

(一)编写本指南的目的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一种学术作品,其书写首先应该符合学术作品的公共规范,同时为了方便对其的评审、保存和查阅,硕士学位论文的书写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要求。

(二)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

本指南描述的规范和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术作品表述的公共规范,二是我院对硕士学位论文的书写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

本指南将从如何写作论文题目、封面、摘要、目录、凡例或缩略语、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正文、参考文献、后记及致谢、附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逐一展开。

1

法学论文格式 第二篇_法学论文写作格式

论“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宋体5号加粗】杨丽娟诉南方周末侵犯名誉权案是“自愿型公众人物”首被引入我国判例中,由此引发了对“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思考。目前我国对于自愿型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的保护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本文试图从明晰“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开始,对“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法律理论和国外立法实践之经验,希冀对我国目前关于 “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空白做出有益的探讨。(仿宋_GB2312五号字) 摘要的字数为200字左右。行距为单倍行距。

【关键词宋体5号加粗】自愿型公众人物 隐私权 公众知情权 隐私权保护(关键词3-5个,仿宋五号字,词与词之间用二空格,不要用任何标点.)【法学论文格式】

引 言【居中,字与字之间空3格】

“杨丽娟”案件的终审判决时我国司法实践中首次引入“自愿型公众人物”(Voluntary-based public figure)这个新名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目前我国对于自愿型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的保护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本文试图从明晰“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开始,对“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法律理论和国外立法实践之经验,希冀对我国目前关于 “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空白做出有益的探讨。1

一、“自愿型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格式—段落—段前、段后设置自动】后面一级标题都采用这种格式,一级标题居中

“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的明确有利于以后该类侵权案件的审理,也有利于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

(一) “杨丽娟”案件引发的思考【格式—段落—段前设置自动、段后设置0】后面二级标题都采用这种格式,二级标题不要居中

2009年9月2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杨丽娟诉南方某报侵犯名誉权一案作出终审宣判,该案以杨丽娟败诉为这一轰动全国的追星事件画上了句号。但人们讨论的远没有结束,尤其是在该案判决书中,首被引入我国判决的“自愿型公众人物”的概念,引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大讨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认为:杨丽娟追星事件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杨丽娟及其父母多次主动联系、接受众多媒体采访,均属“自愿型的公众人物’,自然派生出公众知情权。1 “杨丽娟”案件:2007年3月26日,甘肃女子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为圆女儿追星梦,在香港跳海自杀。同年4月12日,南方周末第10版刊登了《你不会懂得我伤悲——杨丽娟事件观察》一文。2008年3月10日,杨丽娟和母亲一起状告南方某报,认为该篇报道侵犯了杨父、杨母以及杨丽娟的名誉权,三起案件共索赔30万元精神损失费,并要求广州某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一审败诉后,杨丽娟母女上诉。2009年9月21日,广州中院依法对“杨丽娟”案作出终审判决,宣判杨丽娟败诉。

法院认为该报社发表涉讼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追星事件的成因,引导公众对追星事件有真实的了解和客观认识,自然涉及杨丽娟及其父母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成长经历,相关隐私是揭示追星事件悲剧性和反常态的关联要素。原告认为涉讼文章表涉及了杨丽娟父亲杨勤冀的个人隐私,因此要求被告作出道歉和赔偿。但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报社已删除了可能对造成杨勤冀严重影响的相关内容,也没有过度渲染个人隐私,故该报社已尽了谨慎注意义务,不存在侵害杨勤冀隐私的主观过错,同时这一隐私与社会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相联系时,自然成为公众利益的一部分。南方周末报社作为新闻媒体对这一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调查,行使报道与舆论监督的权利,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该判决引发了不同的声音:大部分人认为该案具有标本之意义,尤其是“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提出,揭示了公众人物隐私权、名誉权应受到限制的法理基础,为媒体采访报道特殊人物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司法标准,也许该案在今后的该类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案件被作为典型的判例而被引用。但以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副教授张西安为代表的人士却认为将杨丽娟判定为公众人物还是有些疑义的,由此可能将公众人物的范围扩大了,危害普通公众的权益,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很有可以一不小心成为自己了所谓的公众人物,而自己的隐私被随意至于大众视线之下而无能力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由此引发社会恐慌。

本案中杨丽娟一家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从法学的角度上来看该案也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对于该案件,笔者认为其焦点主要是“自愿型公众人物”定义及其认定,以及在公众人物隐私权在与社会公众利益矛盾时该如何的保护的问题。“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的明确有利于以后该类侵权案件的审理,从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的角度出发也更加利于保护。目前在我国,“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界定尚不够清晰,从其概念本身所揭示的自身特性来看,其认定直接影响到其将来的立法倾向,再者由于杨丽娟案件中的首次引用很可能会对今后的案件有着案例标本的作用,不少人担心由于 “自愿型公众人物”概念的滥用将给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利带来伤害是不无道理,无论从法理角度、立法角度或者是实践角度来看,该命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其概念的界定、其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冲突等问题还待进一步明确深化。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理论著作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的介绍对该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窥探,并对我国将来对人格权侵权领域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探讨。

(二)“自愿型公众人物”的界定【格式—段落—段前设置自动、段后设置0】后面二级标题都采用这种格式,二级标题不要居中

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的概念是在20世纪中叶美国法院对于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格茨诉韦尔奇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判决中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的。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最早是由自公共官员(public officer)衍生而来,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的社会成员,包括公共官员、

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科学家、艺术家、皇亲贵族、战犯和社会公敌等。我国判例中首次使用“公众人物”这个概念,是在2002 年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在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侵犯名誉权一案的判决中,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公众人物应该容忍一定限度的轻微侵害”。

从当事人是否具有成为他人或社会所熟知的主观动机来分类,,公众人物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1)自愿的公众人物;(2)非自愿的公众人物。“自愿型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s voluntarily)是指在主观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为公众人物,并在客观上成为公众人物。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高级官员等。这些人通过明示或默示推定的方式将自己主观成为公众人物的意愿表达于外。而非自愿型公众人物往往不是主观上追求或者放任,而是由于某些重大事件的偶然性的加入所造成的,由于这些重大事件拥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而引发读者甚至是社会的关注。鉴于公众人物的认定随着时间、地点、事件等客观因素及当事人的主观因素等所影响而发生着变化,自愿型公众人物的认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杨丽娟的整个追星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杨丽娟及其父亲为了满足杨丽娟见刘德华一面的心愿,其父倾其所有,多次向媒体主动爆料,其几近疯狂的行为引起了读者较大的兴趣,引起国内外众多记者跟踪报道,从时间和事件的影响度来说,杨丽娟一家已俨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从其主观角度出发,杨丽娟为完成心愿积极主动的要求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对于自己以成为公众人物不可能一无所知,相反的是其积极追求,主动爆料导致整个事件越演越烈,因此不难判定其一家是“自愿型公众人物”。

有学者认为根本不存在自愿型公众人物和非自愿型公众人物的划分,公众人物人格利益保护范围取决于个人事务与公共利益的关联程度。每一公众人物的个人事务与公共利益的关联程度都不相同。21但笔者认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背景之下,更加便捷的搜索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被迫”进入公众视野,譬如网上流行的“人肉搜索”事件比比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不愿意自己的隐私暴露于大众视野之下甚至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而相对于杨丽娟这类“自愿型公众人物”或希望出人头地或希望被公众关注或者要从中获取利益,其主要特征便是从主观上追求或放任自己成为公众人物。从保护受害者的人格利益角度出发,不仅从其受到侵害的客观事实,也因从其主观意愿中区别保护,笔者认为自愿型公众人物和非自愿型公众人物区别意义在于: 两者在正当隐私利益的在保护范围与力度上是应当有所区别的,这是法律区别保护原则的体现。且在美国的众多判例之中也对自愿型公众人物和非自愿型公众人物加以区分,由此是对其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的范围和力度加以区分。 1

2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洪波、李轶:《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4期。

(三)“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征【格式—段落—段前设置自动、段后设置0】后面二级标题都采用这种格式,二级标题不要居中

1890年,美国学者布兰戴斯在《哈佛法学评论》第四期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了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的观念和理论。但到目前为止,学界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隐私权的观念。

国外学界按照所包含的内容来划分,对于隐私权的定义可以分为“信息说” (information一based)、“接触说”(access一based)、“决定说”(deeision一based)和“综合说”几种。

我国学者对隐私权的定义存在较大分歧,在国内法学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第二种观点认为,隐私权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第三种观点认为,隐私,又称生活秘密,是私人生活中不欲人知的信息。54321第四种观点认为,隐私是指那些仅与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且不愿为他人所干涉的个人领域.其指个人生活安宁和生活秘密不为他人披露和干涉的状态,包括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

而笔者比较同意著名学者王利明教授的观点即第一种观点,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和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干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其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个人信息的保密、个人生活的不受干扰、个人私事决定的自由。

目前学界对于“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研究较少,但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保护意义十分重大。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特征的探讨以进一步明确“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和限制的原则。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兴趣性。众所周知公众人物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影响力,其各种隐私信息如年龄、住址、婚恋情况、生活爱好等往往引起极大的公众的兴趣,从而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各类媒体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尤其是当下发达的媒体网络更能使这类隐私信息在坊间迅速流传。广受到公众的关注和引发强大的爆料兴趣。这种公众兴趣性的引发往往始于该人物的各种新闻报道。若“自愿性公众1

276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449页。

3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452页。

4

5

6

7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6页。 李显冬:《人身权法案例重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页。 王利明、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452页。

人物”隐私权没有公众兴趣性这一特征的话,可以说自愿型公众人物是不合格的炒作行为。

2.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性。隐私内容与公共利益相联系是隐私和隐私权运作的正常表现。自愿型公众人物主要包括影视明星、体育明星、高级官员等,这些人尤其由于公众人物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公众人物的工作、生活、言行举止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甚至构成了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

3.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性。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是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其实质是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害,但公众人物特别是高级官员的学历、出身、个人品德、财产状况、廉政勤政状况、家庭成员状况以及各类明星、社会知名人士的工作、生活、言行应受公众知情权的约束。这种价值的冲突,只有借助法律的手段,方能得到调整和平衡。

4.法律保护的限制性。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限制。隐私权是基本的人权,为《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认,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在权利的行使上同样受到限制,在隐私权方面享有的法律保护范围就相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较小。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更被各国判例所确认,在私法保护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判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经过不断的司法实践,公众人物隐私权受限制已被大家所公认。

自愿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除具备公众人物隐私权特征的以上几点外,笔者认为“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于隐私权的自愿放弃性。“自愿型公众人物”,如芙蓉姐姐、杨丽娟等时下流行的网络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除了这些人所引发的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外,事件持续的升温往往借助于这些公众人物不断向媒体和公众爆料和自我包装的行为,有些甚至不惜以爆料自己的隐私信息。可见这种自愿放弃的行为使得自愿型公众人物获得某种牺牲隐私权而换来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如一些影视明星通过一定的炒作手段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从而享受高级的待遇、影迷的追捧和随着而来的巨大的经济收益。这一特征便是对“自愿型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合法基础。“非自愿型公众人物”往往因偶然卷入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的新闻人物,为被新闻与公众兴趣所捕捉,相比较“自愿性公众人物”来看,他们主观上并不具备成为公众人物的愿望,而只是被动的接受公众关注,他们并不具备隐私权的自愿放弃性。从隐私权限制的合法基础上可以看出“非自愿型公众人物”不但没有利益可得,他们及其家人甚至还会因为隐私被公开而受到损害。因此笔者认为正是“自愿型1

24321 梁慧星、廖新仲:《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4期。 在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布伦南大法官首次提出了“公共官员”(Public official)的概念,他认为“公共官员的问题辩论应当是无拘束、热烈和完全公开的,可以对政府和公共官员进行猛烈、辛辣、令人不快的尖锐攻击”。转自王利明:《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和保护》,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3

4 [美]A.L.科宾:《科宾论合同》(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5页。 韩冰:《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现状与完善》,?,2009年6月15日。

法学论文格式 第三篇_法学论文格式

【法学论文格式】

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撰写格式

(一)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邮编

(三)摘要(应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要客观陈述、独立成文,字数为100——300字。)

(四)关键词(3-8个)

(五)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问题的详细表述,应力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六)注释与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毕业论文的注释统一采用脚注,每页按先后顺序单独编号,在正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于文末。所罗列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包括期刊、书籍、论文集等,参考文献序号一般用方括号标注(如[1],[2],……)。 参考文献的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为[M].期刊文章为[J].报纸文章为[N].学术报告为[R].学位论文为[D].论文集为[C].其中的被析出文献为[A].联机网上数据

库为[DB/OL].磁带数据库为[DB/MT].光盘图书为[M/CD].磁盘软件为[CP/DK].网上期刊为

[J/OL].网上电子公告为[EB/OL].).出版社,出版年.引文所在的页码。

毕业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不低于7项。

(七)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置于参考文献之后,包括与中文对应的英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院、摘要及关键词。

二、论文正文段落层次格式

论文的层次用数字番号标明,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

一、

(一)

1.

(1)

三、打印格式

论文经指导教师审阅定稿后,由学生用标准的A4纸打印,标题用2号宋体字,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邮编、摘要、关键词用4号楷体字,正文用4号宋体字,注释和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字。封面采用西南政法大学论文统一封面(请到学校教务处网站下载)。

四、外文论文写作格式

外文论文写作格式由学生所在学院做出相应规定。

法学论文格式 第四篇_《中国法学》的格式

《中国法学》的格式(来源培培同学和金池同学提供在群里的资料)

正标题:黑体,小二,加粗,两端对齐。(副标题:暂不知道,求解)

作者:楷体,四号,加粗,右对齐(去掉姓名二字、作者简介在文章后面英语部分写上)

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宋体,五号,加粗 里面具体内容:仿宋,五号,不加粗 (整体左右各缩进两个字符)——用上下双横杠(格式\边框与底纹里面)(来稿请在正文前加列“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至6个。)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不加粗

二级标题:黑体,小四,两端对齐,不加粗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不加粗

正文:宋体,小四

脚注与页眉:宋体,小五

英文部分:Times New Roman 小四(摘要加粗、关键词不翻译)

【注释体例】

(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

1、著作类

①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

① 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3、文集类

①[美]J.萨利斯:《想象的真理》,载[英]安东尼·弗卢等著:《西方哲学演讲录》,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第112页。

4、译作类

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2月版,第55页。

5、报纸类

① 刘均庸:《论反腐倡廉的二元机制》,载《法制日报》2004年1月3日。

6、古籍类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7、辞书类

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8、外文类

依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鉴于有些同学格式有点小问题,小编整理如上,一起分享。有哪位同学有更精准的格式,望指正!)2013/11/6

法学论文格式 第五篇_2016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第1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调控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了诸多风险,这也决定了经济放缓的趋势将不是短期现象与此同时,越是进入经济减速期,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任务就越迫切。未来一个时期,扩大消费是关键所在。应牢牢把握消费演进规律,引导科学健康消费,并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消费革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未来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条件,为此,一定要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外部条件分析

(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的复苏势头,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虽然在最后时刻达成了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协议,避免了债务直接违约,但经历此波折后,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下降,美国国债被评级机构历史性地降低信用等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美国债务问题将更加复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展。日本伞年的经济增长则仍受地震困扰,如果应对不好仍会影响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

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正在转变,工业和出口增长难以恢复以往速度。长期以来,尤其是美国逐步经历"去工业化"转向"金融服务化"的产业演变过程中,伴随着其长期低利率的宽松政策,导致以负债方式进行过度消费的问题日益严重。但美国并未因此而出现经济崩溃,这主要是由于存在愿意出口给它并愿意为其融资的国家。只不过近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由原来的德国和日本,逐步转变为中国。在此基础上,就形成并维系了"一方是消费的积累,一方是生产和出口的积累"这一"山峰之顶"的危险平衡。这一平衡本质上却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逐步明确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赶超。效果是明显的,口贸易量以20%一30%的年均增速增长,由于工业的产业布局更多地瞄准外需,有近一半的工业品服务于出口,工业化进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推动。

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正在改变。在经历了2016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失衡的矛盾被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调整经济失衡的格局对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危机对失衡进行的强制性调整,具体表现为:美国因个人"去债务化"必须要缩减消费,因提高就业水平必须要重拾"再工业化"战略并提出了一轮又一轮形式各异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一背景的变化无疑是深刻的。我国近几十年,工业品生产能力之所以能够急速扩张,并非国内消费力量使然,而主要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下,产品被庞大外需所消化在全球经济失衡逐步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将难以继续高速增长,而相应的生产能力则会出现过剩。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我国经济必须要经历一个"去产能化"的过程,而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减速。

(二)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自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2016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0、4%,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态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皇%和2、2%。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

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我国宏观经济的内部条件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的趋势,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二)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经济增速放缓过程中,这些风险是否会集中显现,导致经济"硬着陆",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风险是可控的。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三)房地产"非理性繁荣"的背景正在转变相关产能面临过剩风险。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尽管前几轮调控效果并不明显,但白实施"限购"和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投机性需求正在逐步被"赶出市场"。而且,近期多地出现的"微调"、"放松"政策,均被叫停。在这一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采矿、钢铁、有色、建材等诸多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这一"繁荣"而形成的巨大产能。这些生产能力,在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显然存在着大量过剩的风险。目前,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去库存化"特点,然而,未来面临的将是更加痛苦的"去产能化"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业生产部门增长的放缓并非短期现象。

(四)土地收入快速膨胀的背景正在转变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不足将导致投资整体减速或财政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引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从行业的角度看,投资占比最大的行业主要有i大类,即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近年来大行业合计占比持续保持在81%左右。

(五)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六)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七)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很重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遏制产能过剩行业肓目扩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八)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背景正在转变,经济发展将面临高成本阻碍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于低廉而充裕的劳动力和人为压低的资源要素价格。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两高一资"产业,这一方面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端链条,另一方面极大地透支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步变化,劳动力市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2016年、2016年、2016年一直到当前,接连出现劳动力供给紧张的现象,而且出现的频率提高程度扩大。这就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原因很复杂,但解决办法恐怕有一条是必须的,即增加工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提升,导致了原来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不得不向中部进行转移,这也是我国产业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程。

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建议

(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及全球复苏进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要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二)综合治理物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较快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要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提高补贴、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人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保障供给、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并把通胀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三)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与此同时,还要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2篇:试论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摘要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16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宏观经济学;一体化理论;货币化理论

2016年11月希腊新总理上台后,发现上届政府隐瞒了真实的财政状况,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随之下调了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2016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别,从而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此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也被相继下调。2016年9月,穆迪调低了法国两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欧债危机由欧元区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担忧情绪不断升级。

一、宏观经济角度

(一)欧洲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欧债危机始于希腊,接着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出现主权信用危机。这些国家自身结构存在问题和经济的失调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总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生产性”,即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空心化;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增加了财政负担。以希腊为例,希腊经济结构脆弱,以旅游业、农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过于单一、集中,而制造业基础十分薄弱,电器、汽车和船舶等工业品严重依赖进口,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57%,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4、62%。同时,政府从国外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福利支出而不是用于发展经济,资金的边际产出很低。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终究不能用国家债务来弥补,所以导致了危机的出现,即使是欧元区核心国家也不能幸免。

(二)三大评级公司的不公正评级

从欧债危机爆发到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均下调希腊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接着,在发布欧元区诸国偿债高峰危机警示的非常时期,三大评级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在国际社会和欧盟出台了相应救助方案后,受援国家制定改革计划时,三大机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受援国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联系之前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不得不对其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在欧洲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评级机构的并不公正的评级,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对危机的升级有推波助澜之嫌。

(三)欧元区内部制度问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欧元区的成立本身就潜藏着分裂的隐患。欧元货币体系涉及多个欧洲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等存在差异,仅靠欧洲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缺乏其他行政力量控制,必然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当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欧元体系自然难以维系。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点。

其次,欧元区缺乏有效的制度或机制遏制国家间的“劫贫济富”的局面。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没有利率自主权,也没有调控汇率的能力。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采取的统一的汇率相当于各成员国的平均汇率水平。对经济实力强的德国等国家而言,汇率被低估,从而有利于出口;但对经济实力弱的希腊等国家,出口则受到压制。这就会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使欧元区内部存在着财富由穷国向富国转移的机制。但因欧元区没有形成一套对冲机制,最终导致欧元区经济不发达国家不堪重负,率先出现问题。

最后,欧元区制度僵硬,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统一的汇率调整,这是欧元区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各国的需求,只能偏向经济发展成熟的德国等国,而使得边缘国家的经济逐步恶化,经济出现高通胀、低增长现象。例如2002年,欧洲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利率,实施扩张货币政策,使得德国经济增长加速而导致爱尔兰等国原本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升高。

(四)历史原因:希腊从开始加入欧元区时就不满足要求

德国总理默克尔曾指出,“欧债危机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错误积累的结果”。这就是说,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历史原因的积淀所致。关于欧债危机的历史原因,主要包含两点:

其一,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时潜藏的危机。欧元区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各种手段修改财政数据,加入欧元货币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401982/

推荐访问:中国法学论文格式 法学论文格式模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