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习报告 >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时间:2017-09-15   来源:实习报告   点击:

【www.gbppp.com--实习报告】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第一篇_农村留守妇女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调查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妇女”。因为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由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目前“留守妇女”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我镇妇联深入各村调查农村就“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生活需求状况、婚姻家庭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由于我镇地处城郊, 多数家庭选择了本县城光电园区、建筑公司务工,因此我镇长期“留守妇女”仅占全镇妇女人数的1.5%,她们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占2.4 %,从留守妇女的留守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这一现象在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强度大。在调查的妇女中,她们大都在从事繁重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既要扶老携幼,还要忙碌繁杂的家务

劳动,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调查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的占75%左右。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妇女中,抚养两名小孩的占47%,抚养1名小孩的占44%,抚养三名及以上小孩的占4%,;赡养1位或2位老人的占31%。有87.5%的人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强度相对较大的种植业,加上大部分妇女无法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导致31.42%的人认为当前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是生产劳动强度大。

2、文化程度低。在调查的留守妇女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这样为家庭获得的收入比例也不高,占家庭年总收入比例30%以下的占56%,30%-50%的占41%,50-70%的占3%。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调查的留守妇女中没有一人获得科技致富等有关方面的荣誉称号。

3、就业观念落后。“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就业观念与长期农村封闭的生活环境对大部分的农村女性就业造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障碍。有的家庭观念较重,沿袭着相夫教子,养老扶幼的传统;有的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生产总是老一套;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的文化素质低,干什么事情也不行,只好在家种地养家糊口。

4、文化生活贫乏。她们的生活除了生产劳动、扶老携幼,就是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没有其它文化生活,生活对她们来说,是单调、枯燥、无味的。

5、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在面对紧急事件,如孩子、老人生病,常常感觉压力很大,缺少安全感。丈夫外出后,家庭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使“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精神压力变大。她们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容易遭受财产损失。调查显示,在农村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三、几点建议

解决“留守妇女”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上级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合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人文关爱环境,营造一个充满人间亲情、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外出务工人员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增加本地农民就业机会,积极鼓

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有利于农民工兼顾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

2、加强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一是对她们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让她们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种田,科技致富;二是对她们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她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侵权问题,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对她们进行健康知识培训,让她们关爱自己,懂得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各级政府部门要多组织送技术、送文化下乡活动,采取通俗易懂,现场指导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逐步提高留守妇女自身素质和致富本领,减轻她们的生产劳动强度。

3、鼓励留守妇女自主创业,提高妇女家庭收入。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是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把支持留守妇女创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女性创业的平台,以全方位的服务,激活女性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女性创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使留守妇女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要完善小额信贷制度,为留守妇女创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设立农村妇女创业基金,为帮助农村妇女创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4、丰富她们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环境。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组织她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表演地方文化节目、开展科技知识及计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等,让她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开展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使广大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妇女家庭成员充满活力,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美满,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庄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5、进一步改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打破农村和城镇居民身份,建立家庭医疗账户与大病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小病在全家范围内自助,大病在全社会范围内互助共济,从而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除在参保面上进一步扩大外,要在医疗条件、报销比例上做好文章,让农民能走进医院看得起病、能看好病,真正发挥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障作用。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第二篇_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研究

盛海涛黑龙江省春蕾捐助中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加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中的男性涌入城市,从而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以及相对的问题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妇女产生原因生存现状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离开农村,在外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长达6 个月以上,本人留居在家,年龄介于20 - 50 之间的已婚女性。这个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期产生的特殊群体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家庭的幸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关心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妇女,对稳定农村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背景

造成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而言,主要是由于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原因,而是妇女自身的性别特性的羁绊。

1. 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原因。我国于195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使户口登记有了全国统一完整

的法律依据,并一直沿用至今。当时的户籍制度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两个不同的身份阶层。这种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制造特权,以城市的发展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割,又进一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以现代化工业为主,农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农村人口远高于城市人口。农村妇女之所以选择留守而不跟进城市是因为户籍制度下举家迁移成本过高: 跟进城市的话,农民就必须荒废农业生产,而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的生活保障; 进城之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由于受教育权受到身份和地域限制,所以在城市就读的教育费用偏高,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如果在城市里失业,民工也无法享受跟城镇居民相同的优惠就业政策和失业保障; 住房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一般工薪阶层都望尘莫及的急速增长的房价面前,农民工只能望‘房’兴叹。除此之外,还存在医疗,养老,乡土情愫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框架下,农村家庭选择丈夫出外打工,妻子留守家庭是自然衍生出来的现象。

2. 女性自身性别特征的羁绊。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在选择谁去谁留的问题上,以男权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使得对妇女的价值取向依旧停留在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封建模式上。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的劳动分工较有弹性,留守妇女即能织又能耕,既能独立承担起农副业劳动,又能照顾好家里老小的生活起居。女性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处于劣势,表现为她们有生育的刚性任务、体能的限制,

文化程度较低,在城市中得到工作的机会低于男性等方面。农村家庭是一个居住、生育和经济生活的单位,农村妇女往往将自己的利益与家庭利益联系在一起。因此,争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农村家庭中妻子选择留守的根本动力。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农民家庭追求生存理性的同时追求经济和社会理性的表现。【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妻子一人在家中内外兼顾,给农村留守妇女造成了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她们要承担家庭中的农业生产劳动、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责任,而且面临着孤独、离婚率上升、安全感降低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压力。

1. 生理压力。农忙时节,农村留守妇女要独立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任,每逢农忙季节抢收抢种成了留守妇女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平原地区,机械化普及的地区,留守妇女承担的体力劳动不是太大,但是在丘陵山区,大型机械无法操作的地区,留守妇女面临的劳动压力很

大。农村留守妇女认为从事农业生产有困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强度大和留守妇女不懂劳动技术,导致生产效率较低。非农忙季节,农村留守妇女不仅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

孩子,另外加上副业的劳动,大多数留守妇女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忙里偷闲的休闲方式就是跟邻居聊天,或者看看电视。另外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几乎没有性生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再加上一系列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低于非留守女性。

2. 精神压力。心理学家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妇女在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几个因子上的分值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大。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妇女被迫承担起所有的家庭责任,事无巨细都需要独立处理和决策,包括儿女的教育,老人的健康,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等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电话跟丈夫商量,但是为了避免丈夫担心影响工作,很多事情还是要自己做决定。

农村留守妇女经常会感到孤独,对其婚姻的稳定性产生质疑。长期两地分居使留守妇女婚姻的许多功能无法实现,降低了其婚姻幸福感和满足感; 性生活是婚姻的生理基础,是促使男女双方成就婚姻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因,留守妇女过不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导致性压抑和性饥

渴,婚姻满意度下降; 丈夫外出,夫妻继续社会化的环境不同,机制不同,过程和结果不同,导致夫妻的人格特质出现差异,从而给婚姻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近年来农村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丈夫外出是家庭遭遇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 有的留守妇女有时也可能面临被异性骚扰的问题; 留守妇女对丈夫的担心,包括丈夫身体健康、工作安全和感情方面是否出轨等担心也大大降低她们的安全感。

三、应对策略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面是解决留守妇女问题

的治本之举。但是改革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可以断言农村留守妇女现象还将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和政府不会对此坐视不管。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影响着农村的

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政府要负起责任,给予这一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引导其走出困境,在新农村建设中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技术,增强其生存能力,使其有能力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优路径。农村社区可以组织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在农忙季节互帮互助,交流农业信息,也有共同话题,可以互相倾诉心事; 留守妇女可以在社区的带动下自发组织娱乐性强的活动,丰富其文化生活,增加其生活中的信心; 另外还要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成立农村警务站,加强日常的治安巡逻工作。

参考文献:

[1]魏翠妮.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苏皖地区为例[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张宏宏. 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及其从业行为分析[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2002; ( 6)

[3]朱桂琴. 农村“留守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 天中学刊,2006;

( 4)328 农村经济

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第三篇_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

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男性农民工外出打工,部分妇女为了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操持家务而留在家里,过着“男工女耕”的生活,她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妇女”。近期,保康县妇联组织专班深入到寺坪镇稻场坪村,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调查50户,有47户接受调查,从调查看,留守妇女大多是40岁以下,93%的文化程度不高,64%的有过外出务工的经历,大多生育过子女,夫妻分居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达到了98%。下面,就调研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分析

1、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妇女收入偏低。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收支情况存在着“三少”:一是人均收入少,75%有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 10%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二是年收入少,94%的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70%的外出务工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三是妇女经济收入少,妇女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四成以下的有98%。

2、妇女身体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堪忧。从视程度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妇女身体状况良好,但妇女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因为家庭缺乏劳力,妇女在家要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除患妇科病以外,妇女患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相当的大,68%的妇女有病因药费太贵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不治疗,40%的妇女没有做过体检。在心理上,77%的妇女因丈夫外出务工,遭遇骚扰、打、骂及财产安全等问题,70%

以上的妇女感到孤单、烦躁、压抑,精神不振、易怒和与人争吵、睡眠质量不高,70%的妇女在遇事时感到力不从心。

3、重视子女教育,教育辅导效果不佳。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后承担了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教育方式比较得当,最担心的是孩子生病无人帮忙,其次是孩子不好好学习和受到意外伤害。在教育子女方面,66%以上的妇女没有或很少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孩子的需求有68%以上不去了解或等孩子主动提出来,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68%的妇女因为家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40%的妇女因为自己文化知识水平低而无法辅导。

4、妇女劳动强度较大,家庭地位较高。85%的妇女仍然从事农业生产,除种地外,妇女在家做的工作依次是家务活、饲养家禽、照顾老人,每天用时平均在6个小时以上,60%的妇女丈夫外出后感到在生产和家务上力不从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忙大部分来自邻居和朋友,最大的困难是劳力不足。在家庭关系中,妇女地位有所提高,80%的妇女在家庭中有自主权和决策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仍占绝对优势。

5、处事能力较强,社会关系处理较好。妇女的法律意识和处事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大部分妇女选择找干部解决同。留守妇女产生矛盾纠纷最多的是邻里生活琐事和照料老人纠纷,大部分都通过救助基层干部的方式解决,部分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6、夫妻交流较少,感情疏远较多。从调查来看,现代化的通信方式占据着绝对的地位,电子邮件或QQ消息的交流方式占到了30%,但丈夫回家探望的次数较少,60%的丈夫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夫妻交流的内容大多是孩子、老人、家【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庭生产上的事情,而对于彼此关心和苦恼交流的较少。夫妻感情在丈夫外出后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夫妻关系淡化的有17%,32%的夫妻产生过情感危机,13%的家庭危机来自于第三者插足,70%的妇女认为两地分居可能导致妻子出轨。

7、娱乐活动简单,缺少致富要素。农村妇女娱乐活动贫乏,活动场所大多是农家书屋和棋牌室,妇女对娱乐生活不满意达到了77%,在丈夫外出期间,留守妇女的娱乐活动主要是串门聊天、看电视和打牌。在妇女自身发展上,87%的妇女有创业的愿望和意识,但是因为养育孩子和照顾老人而无法实现。在创业方式上,养殖业和种植业是妇女首选的创业项目,她们参加这方面的培训也较多,但是最想培训的内容还是养殖和种植业技术,在创业中最大的困难和希望得到的帮助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74%的妇女认为信息是影响创业的最大障碍。

8、妇女政治权利保障较好,妇代会作用发挥较差。调查发现,妇女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意识强,能够按照自己意愿选举干部,在村务管理上能够向村干部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妇代会组织得到了健全,村配备了妇代会主任及妇代会小组长,但妇代会工作没有很好开展,其原因主要是妇代会主任身兼数职和无固定活动经费,22%的村妇代会没有组织过妇女培训,妇女最想举办的活动主要是文艺、技能培训和妇女维权等方面,希望妇代会能够开展娱乐活动和妇女健康知识培训,想了解主要是优生、优育和育儿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分析

1、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专业技能看,参加座谈的留守妇

女代表均表示缺乏生产发展技能。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既无学历优势,又无能力优势,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

2、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关爱。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父爱,教育缺位或监护不利,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差已成为留守妇女非常愧疚和担忧的事情。由此,致使部分孩子产生自卑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孩子缺乏识辨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

3、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存在危机。留守妇女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加之常年与丈夫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留守妇女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危机较大。部分留守妇女对丈夫在外务工的环境感到忧虑,对丈夫的婚姻忠诚度产生猜疑,但出于对丈夫的经济依赖而委曲求全。据了解,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奉献,但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夫妻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丈夫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妇女对目前的婚姻状况表示担忧,有的甚至感到没有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是守活寡。

三、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培训力度,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网络和载体,整合教育资源,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大力推广普及型、转移型、创业型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帮助留守妇女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职业技

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妇联组织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同时,要在广大农村中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消除封建残余思想,为农村妇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引导农村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在经济上和情感上不再依附于男人。

2、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相关部门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定期或巡回开展“三下乡”活动、建立“妇女健康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评选“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 “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宣传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义;引导妇女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鼓励留守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第四篇_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2-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凤城市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凤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约占八成,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不到两成。其中,初中以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小学都未毕业。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村生产实用技术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她们普遍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们的事,有的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也仅仅停留在参与选举层面上,有的即使因为政策优势当上了候选人,也是抱着选上选不上无所谓的态度。

3、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两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其次是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中,虽然丈夫外出务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农村妇女在家的务农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经济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妇女支配。

4、业余生活单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平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串门,而极少读书看报、补习知识。在有烦恼时,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倾诉很少。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在全市2911名留守儿童中,683名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三、工作开展情况市妇联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使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一)关爱留守妇女

1、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妇女创业发展的瓶颈。市妇联针对广大农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想致富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联合市农村信用联社深入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为留守妇女增收致富提供资金支持。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市共为1万农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帮助1000多名留守妇女通过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脱贫致富,使留守妇女树

立了“四自”精神和新的经营理念,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2011年,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省、丹东市妇联有关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文件精神,协调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凤城市支行,联合实施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工作。两年来共为全市城乡妇女及留守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多万元。获贷妇女主要从事暖棚蔬菜、蛋肉鸡养殖、花卉等十余种产业,有力助推全市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

2、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培训活动。市妇联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广大留守妇女所想、所需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活动。依托农村妇女培训学校、指导中心、示范基地,采取举办讲座、现场咨询、进棚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林等新技术、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3、关爱留守妇女身心健康。重点抓好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市妇女和家庭参与妇女健康行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今年三八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活动,为全市近4万农村妇女发放体检优惠卡。

4、加强培训,促进留守妇女就地就业。市妇联努力拓展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对留守妇女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充分利用“无围墙工厂”、就业培训中心、翰墨培训学校,入基层、进村镇,结合农时制定培训计划,举办手工编织、电脑技术、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帮助广大妇女及农村留守增长生产生活技能,创业就业。

(二)关爱留守儿童

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对留守儿童问题都很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活

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市妇联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

践月”等契机,动员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

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文件、法规;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等理念,动员社会力

量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职责;

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

2、加强管理,健全档案。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利用多

方面多渠道的关爱的方式,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维权工作。市妇联还联

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通知,以“留守

儿童活动之家”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立一个家长及托管人家教能力

培训的基地,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帮助留守儿

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精神,提高素质,健康成

长。完善了全市留守儿童档案,利用学校、镇村、家庭留守儿童活动情况反馈表健全留守

儿童的监护联系,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家庭、学校、社

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3、确立示范,强化督导。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妇联在省妇联、丹东市妇

联的支持下,2007年,分别在白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远堡镇营房小学建立了省农村“留

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丹东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向“留

守儿童之家”赠送了电脑、电视、DVD、图书等电教设备及文具等。在挂牌当天,网通公司凤城分公司为白旗镇留守儿童开通两部免费“亲情一线通”电话。两处“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后,镇妇联与学校密切配合,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并因地制宜的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

4、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实施关爱行动。市妇联将每年8月作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月”,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开展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代理家长”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巾帼家庭志愿者的关爱下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德智体美劳得到健康发展,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自立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巾帼家庭志愿者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里上信赖的“妈妈”(“爸爸”)。

2009年,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共享蓝天、共促成长”情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全市关工委系统五老志愿者与乡镇(区)800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队子,对留守儿童开展经常性、个性化、实事化的情感关爱,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情感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仪式上市妇联向留守儿童赠送亲情电话卡及学习用品,五老家庭教育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交换爱心联系卡,家庭教育志愿者曾庆龙就感恩教育、亲情沟通作报告。

2012年5月份中旬,市妇联在全市启动了“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首批爱心妈妈392人与留守儿童结成实名制帮扶对子。5月30日上午,凤城市“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结对仪式在丹东市农村示范留守儿童之家通远堡镇营房小学举行,结对仪式上,来自通远堡镇政府机关的20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代表现场结对,交换爱心结对卡,并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

5、开展形式多样关爱活动,救助贫困留守儿童。我们把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与开展的各种关爱行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贫困留守儿童入学问题、生活问题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2010年以来,在全市开展的“恒爱行动——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百名女童午餐工程”等活动中,共募集款物价值6万多元,救助贫困儿童5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有150名。各级妇联组织在“六一”儿童节、“两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到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上生活和学习用品。

四、几点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1、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一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是要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创业。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扶持农村留守妇女大胆创业,不断促进家庭收入的增长。

2、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一是相关部门要制定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带头人。及时建立各乡镇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的新机制。二是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就业的

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训,激励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妇联、计生等部门要积极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为留守妇女搭建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3、丰富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健康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是减轻留守妇女精神负担的一剂良药。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村组、社区建立健身场、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之家等文体场所,组织留守妇女参加腰鼓队、健身表演队等文艺组织,编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为留守妇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家庭、邻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积极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亲情互动活动,组织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对留守妇女进行人文关怀。

4、强化农村治安,营造和谐环境。一是推动村组、社区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动平安家庭、平安社区(村、组)建设、平安小区建设,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有效地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根据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农民工夫妇团聚和交流的时间。

(二)针对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而家庭教育工作是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妇联组织,我们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上,同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市妇联将结合自身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为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整合资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成长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3、重视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外出务工人员应该学会家庭教育这门课,提倡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父母要与孩子书信往来,更能表达感受和心声。继续开展“代理妈妈、爱心妈妈”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另外我们开展的

2016年湖北农村留守妇女人数 第五篇_2015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调研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占52%,小学占41%,高中及以上占7%;3、“留守妇女”家庭人口情况,3口人的占41%,4口人的占43%;4、“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5、“留守妇女”家庭年收入情况,以年收入2万-3万的居多;6、“留守妇女”丈夫多长时间返家一次,半年之内占25%,半年至一年占67%,一年以上的占8%;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最担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担养家义务。

(二)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留守妇女”年龄分布中年居多。2、“留守妇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3、“留守妇女”从事家务和农业身心俱疲。4、“留守妇女”担心感情出现危机。5、“留守妇女”文化生活枯燥单一。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困境留守妇女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常年过着“牛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75522/

推荐访问: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 2016年留守儿童人数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