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7-08-24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一):国情教育的特点,内容

关于国情教育

大多数人将国情教育理解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简单地说国情教育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有人将其简化成为知国、爱国、报国。把国情教育看成是一个线的话,实际上它有三个内涵:第一是了解祖国;第二是在了解祖国的基础上培养爱国情感;第三是在了解祖国和培养爱国情感基础之上还要升华成为实现小康社会、国家富强的报国之志。所以这里也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知识、情感和行为志向,所以国情教育是一个全面的内容。

(2)国情教育涉及到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国情教育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所以此次课标的修改将社会发展的内容全部放到历史课程里,在国情教育的体系下就没有这部分内容了。但是,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是道德教育,特别是基本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情教育以爱国主义、民族认同、人文精神、共同理想、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世界文明的理解与开放等为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相对于旧课标明显加强了,这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第二是国际关系的多元化;第三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比如说开放,它是一种国策,但是更主要的它是一种国民心态,它是属于国民基本的基础的心态,所以国情教育内容实际上非常丰富,它不是简单地了解中国历史,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它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当代中国的认知。

(4)国情教育涉及到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思想品德课重在价值的确立与能力、情感的培养。历史、地理主要是知识,比如说“王安石变法”有哪些内容,哥本哈根在哪,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是价值的确立,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2.国情教育的内容

爱国、爱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初中生国情教育重要内容。

爱国包括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包括知道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体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关心社会的变化。关于这部分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国史、党史,认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里主要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了解党的基本路线,体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认识、树立共同理想。

(4)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枯燥,离学生很远,学生也不明白,或者也不爱听,学生的兴趣度、接受度都很低。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对不同价值、不同认知的人的理解和包容,甚至包括对世界、人、民族、信仰和文化都是多样的理解和包容,最后升华到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和平相处的国家。这就回到整个课标的宗旨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培养他们评判分析的能力来提高认识,而不是外在强加的。

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谈到的三件大事,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讨论,比如第一件大事,中国当时怎么了?不走这条路行不行?再比如,第三件大事——改革开放,中国的强大是从哪里来的?在这里需特别希望提醒老师的是,主流价值固然是好,但如何做得更好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内心去接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拿第一件大事来说,探索的道路艰辛,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制度尚不完善等,我们要给学生这样的一个观念——所有的制度也可能不尽善尽美,重要的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我们只说正面的内容就能起作用,要把整个真实的状况展示出来引导孩子去认识,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选择、真实的判断;另一个是这个过程一定不能简单灌输,一定不能是我们把主流价值给孩子说清楚就可以了,需要的是孩子自发的认知的过程,他去理解、去思考、去探讨,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5)树立志向——“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人发展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自身的发展和为国为民的志向如何有机的统一起来。而这种为国为民的志向基于对党情、对国情、对社会的了解。立志是国情教育的落脚点。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现代孩子认知和流行的话语和能够接纳的认识事物的方式来重新包装传统。比如说长征,以往一说长征就开始说吃草根、咽树皮、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艰难历程,现在的孩子都把爬雪山叫做野外素质拓展。从根本上就对不上号,所以我们要找出长征精神最核心的东西,既为了一种信仰和一种事业,在绝望境地的时候如何战胜自我,从战胜自我出发走出一条路来,这是现代人特别需要的东西,这对当代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挖掘传统事件当中的现代元素;二是要用青少年习惯的话语和思维方式包装传统。

3.《标准(2011年版)》中国情教育的重点内容【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1)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和政策,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这部分相比旧课标内容加重了,还提到了计划生育,顺序也提前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些是最基本的国情;另一个是世界潮流,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知道民族方面的知识和指导思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国情、进行国情教育,民族方面的知识和指导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3)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共同理想和协调发展方针。要了解中国发展的方向,着重了解四个关键词语:第一,小康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认识和内涵不断的丰富。第二,改革开放,我们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的道路。第三,社会建设,包括文化建设、法制建设,这是改革开放遇到问题所必须要采取的措施。第四,科学发展,也就是协调可持续发展。

(4)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增强与世界对话的意识。这部分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表述得更加准确了,也突出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这里的文化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另一个是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包括本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也包括现代社会的中国文化的文化价值、文化认同。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作为现代人的品质。在这方面也要有更多的创新,因为它是个新课题,新的内容。

(5)了解科教兴国的战略,增强创新意识。这一块内容是国情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内容比较多的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让学生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多设计一些互动性强和动手动脑的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6)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树立全球观念。这是此次课程标准新增加的部分,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新时期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一定要了解世界趋势,树立全球观念。

从以上的分析介绍中可以看出,国情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它也是思想品德课中思想意识形态最浓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担负着原来思想品德教育中政治那部分的任务,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部分内容,特别是前面谈论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共同理想和科学协调发展的方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部分,虽然没有涉及特别多的内容但它的分量却很重,同时它也是一个教育的难点。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育在这一部分第一要高度重视,第二要不断创新,争取新的突破。这部分是我们思想品德课重要的功能体现,不能忽视。

2004年使用新课程以后,我们研究更多的是在道德、心理素质教育部分,法制部分偏少,国情部分更是一个弱项。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要认真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从思想品德课的功能上看,一方面要推动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任何国家的思想教育一定是为政权和政体服务的,为执政党的价值服务的。这两个任务一定是统一的,过去我们过多强调政治属性,政治教育多于对人的发展教育,所以我们疏忽心理,内在的普世教育。改革开放后,在整个的思想品德课的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注意把人的全面发展凸显出来,我们把课程的名字都改了,把思想政治课改成思想品德课,我们开始逐渐去接受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价值,道德价值。但是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很重要,不能疏忽任何一部分,不能矫枉过正。强调国情教育是因为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现在全世界意识形态复杂的斗争中,我们实际上面临着挑战,如果学校不进行制度和制度价值的有效教育,这是很危险的。所以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必须努力创新。第二个问题是过去的国情教育比较枯燥,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弊端今天必须改变。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这样一种制度,一种抽象的好的价值,变成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认知需求,通过他自己的认知、思考、追寻、探讨来接纳这种东西,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和创新应该进一步加强。国情教育不能强加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有个探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去引导他。当然不可能强求对整个体制的完整性都去探讨,时间和课程都是不够的,但可以提出部分内容,经过部分内容的研讨、学习,推而广之。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一):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思品2班

“山西的省会在哪里?” 这个简单得匪夷所思的问题,是近来备受人们关注的上海著名高校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一道题,竟被许多优秀考生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而且,不知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考生,已同时接到复旦、交大预录取通知。这还不是最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对于这个结果,出题者的解释是,“题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尖子生的回答更为坦然:“上网一查都知道了,背这样的知识没有意义。”听听这都是什么呀,我们要质疑的,不是孩子们的“偏科”,而是我们的国情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偏差?又是什么,让无知者“无畏”?

如果这样的情形不被重视,那些屡屡在应试中闯关夺隘的聪明孩子,尽管可以解出各种难题,却仍然可能终生走不出文化荒漠。如果,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竟然对祖国文化传统、对基本国情近乎一无所知,我们如何指望他们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从小学到中学走的是“两点一线”——家庭和学校,根本不了解父母的辛劳、生活的艰辛,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从小是喝牛奶、吃面包长大的,没受过劳动锻炼,不知道流汗的滋味,甚至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当然,更不知道山西煤窑的煤是由矿工流着血汗肩拉背抗、冒着随时塌方被砸死掩埋的危险挖出来的,而他们一旦死亡不过是付给几万元的赔偿而已;也不知道深圳、珠海的高楼大厦下面埋葬着多少民工被机器碾掉的残肢断腿和鲜血皮肉;不知道西部黄土高原上面黄肌瘦的农民面对干旱缺粮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后怎样悲凉绝望的眼神;不知道千百万工人为国家辛苦了一辈子或几代人,却一夜之间下岗没饭吃了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其实国情教育包含着很多方面,这个题目很大我不敢说,只是简要的说说其中的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教育。就是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要到什么地方去。新中国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上帝恩赐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内乱外忧不已,既有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有军阀混战和蒋介石的黑暗独裁,更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这些众多的、时下精英们赞不绝口的“友邦”们肆意践踏,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死死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人民群众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真正在天天流血受辱。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站出来了。讲这些道理要理直气壮。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二是时政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我们面临的危险,越南菲律宾等制造的南海危机,中印领土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还有美国对台军售。美国研制的最新武器对位我们的威胁等等,告诉学生不要再整天浑浑噩噩,发愤图强,用心学习,造出我们的航母,研制我们的隐形飞机去保卫我们的领土、领海。

三是爱国教育。要用历史告诉我们的学生,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这些以“民主、人权、自由”自居的民主法治国家给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不是自由和人权,更不是幸福和财富,而是杀戮和死亡!鸦片战争以来他们在中国造了多少孽?杀了多

少人?抢了多少财富?没人算得清!他们既不是我们的客人,更不是我们的朋友,只是凶狠的豺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坚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才赶走了他们,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的杀人放火。即便是现在你到这些国家去,他们都会蔑视我们嘲笑我们,日本人背地里还是称我们为支那,美国人还是叫我们“中国佬”。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一):中国梦教育情主题心得体会杨绍秋

教师“中国梦,教育情”主题活动心得

—— 福泉市“十二五”了“中国梦,教育情”讨论发言稿 教师:杨绍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如果说个人的梦是小梦,那么中国梦就是个大梦,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一脉相承,无数的小梦就构成了大梦。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有自己的小梦,这并不与我们的“中国梦”背道而驰。相反,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可以圆小梦;圆了小梦,我们的“中国梦”亦是指日可待。

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所说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深情,不仅道出了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更是道明了中国亿万同胞满怀一颗颗赤诚的中国心,共筑最深层次、最核心的“中国梦”。

回首中华民族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总书记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精辟表达。这三句气势磅礴而富有诗意的概括,引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国情教育心得体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

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对广大群众来说,实现宏大的“中国梦”的过程,自然是实现具体实在的“就业梦”“上学梦”“安居梦”的过程;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中国梦”是你我的梦,种种色彩丰富的梦想汇聚成梦想拼图。

“梦想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每个人都要有或大或小的梦想,这样才能使一生过得有意义,这些很小的梦想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梦想。这些小小的梦想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有梦想的人就会有希望,有梦想的国家必将强大!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梦想,党领导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慷慨壮歌,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梦想自然离不开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

有未来。“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新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我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并努力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认真学习怎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做一名优秀教师。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作为一名肩负重任的教师,圆梦之旅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做好师之示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把每个人的小梦想转化成现实,才能离“中国梦”更进一步,“中国号”巨轮才能扬帆远航,成功到达梦想的彼岸。

2013年7月11日

国情教育心得体会(一):十三五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十三五培训心得体会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建中镇白水小学:黄金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69058/

推荐访问: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