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课后心得

形势政策课后心得

时间:2017-05-0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www.gbppp.com--心得体会】

形势政策课后心得(一):2016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2016年形势与政策心得总结

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将要走向,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二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 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篇二: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随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专业形式的了解,面对剩余不多的学习生活,越发觉得学习时间的紧迫,感叹时光的飞逝,感觉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短暂,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的同时却不免有一些茫然与恐惧。

庆幸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虽然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经学习过,但大一时的懵懂以及大二时的不够成熟让我在学习之余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的动力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发减少。丰满的理想总是在骨感的现实中变得那么虚无缥缈。有着一股刻苦学习的干劲却偶尔也会因为茫然而悄悄停下前进的脚步,未曾真正感到就业压力的巨大。每天习惯花大量的时间认真专研自己的学习,觉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是一种无以言比的幸福。不愿意这么早就面对未来的社会,就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一样,偶尔会逃避似的不去了解时事,不去关心当前的形式政策。但理智又把自己拉回现实,我是当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从我做起,才能谈祖国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不能在这象牙塔里做只十足的井底之蛙。于是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时事,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发奋努力。

通过对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我庆幸自己还有战胜逃避现实的理智头脑,更感 谢老师的授业解惑。偶尔茫然的自己似乎找回了信心与希望。面对未来,不再是那么惧怕。前进道路的方向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明确了。思想再次得到了升华,就算不那么伟大的说成是为了为国家,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而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而努力学习吧。老师的讲解让我更加理解当前形式与政策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社会的紧迫感,让我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时代在进步,我也不能落后, 跟紧时代的步伐,不做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深刻的认识到不全面的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我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争取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的人才。

【篇二】

自1949年台湾题目构成以来,我们始终把解决台湾题目、完成祖国同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进历史新时期。《告台湾同胞书》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30年来,中国为增进台湾题目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同道根据国际国内情势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动身,在***同道、周恩来同道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题目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同道提出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同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对台工作做出重

大决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举措,赋予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反***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把我们关于解决台湾题目的大政方针法律化,表达了我们坚持和平同一的一向态度和最大诚意,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果断反对***、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全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时间隔尽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昔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构成互补、互利的格式;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鸣”,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2009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迎来难得历史机遇。5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共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鸣”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获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机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题目,保持***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展现出和平发展的远景。今天两岸同胞来往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换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史无前例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同一的事业,日趋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式不断巩固和发展。

30年来,***发展的实践告知我们,推动***发展、实现祖国和平同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守“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推动祖国和平同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尽不动摇,争取和平同一的努力尽不放弃,贯彻“寄希看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尽不改变,反对******活动尽不让步,牢牢掌控***“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全,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听了教授的的讲座,真是收获颇丰!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意想到台湾题目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题目或意识形态题目,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题目。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应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独占的开放眼界对***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公道的假想。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气力。篇三:2015-2016学年南邮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1)

2015-2016-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课 程 号:【形势政策课后心得】

学 号:

任课老师:

2105年 12月 7日

亚洲安全观及中国应对亚洲安全形势的路径

不知不觉,新世纪以来如今以至2015年,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冷却,冷战的风雨也已消散。我们本该走在最和平的那一代,然而,尽管国际局势保持着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却仍然有着相当严峻的局部态势,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而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大型事件也揭示着这一点。乌克兰事件,中东问题,安倍历史修正主义,韩朝对抗,南海争端,恐怖主义等等等等。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不小冲击。

同时,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而最令人忧心的,则是强烈反弹的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反恐斗争形势十分严峻。自冷战

【形势政策课后心得】

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震惊世人。在不安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去主动寻求恰当有力的相应布置和对策。 因此,尽管当前亚洲形势是稳定的,和平、合作、发展仍是主流。但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中的复杂因素也在上升,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交织。

在此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3月在海牙核安全峰会上正式提出“亚洲新安全观”,并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亚洲新安全观,是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亚洲安全新理论,该理论在亚洲安全形势中复杂因素上升的背景下提出,其核心主旨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和发展,与他在2014年4月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相连。习近平在“亚

洲新安全观”中强调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并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 和本地区安全,他还特别强调指出,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 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

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增进战略互信,以合作

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亚洲和平稳定。

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要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

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历史上,亚洲曾经以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全球的商品贸易和文明对

话,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繁荣。今天,亚洲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正以其广阔地域、众多人口、快速增长、多样文化、区域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当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亚洲人口占世界六

成,经济总量占世界1/3,发展速度领先全球。近年来,世界上工业增长率最高的10个经济体,亚太占8个:中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菲律宾、老挝、韩国、日本和泰国。亚太有雄厚的投资潜力,10大黄金外汇储备体,亚洲占6席:中、日、韩、印,加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中印等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引领亚洲经济欣欣向荣。安全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经济发展又为安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当人类遇到的共同性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之时,亚洲也是世界

上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日趋激烈的中东冲突、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内战、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对亚洲的冲击、国与国之间的领土、岛屿和海洋争端、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猖獗以及制毒贩毒、跨国犯罪、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都是亚洲亟待解决的安全难题。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该如何寻找出路,布置对策呢?

中国倡导的安全观在于“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既维护 本国的安全,又尊重别国安全关切,促进人类共同安全”。中国历来重视周边安

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安全观,并与亚洲伙伴国一道,共同推动区域安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曾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所作的主旨讲话,正是阐述了中方对亚洲安全形势的看法,提出中方对加强亚洲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张,呼吁亚洲国家共同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这被外界视为“亚洲新安全观”的阐释,会给亚洲安全领域带来新的前景。此时的亚洲既在传统安全领

域,诸如巴以冲突、核危机、海洋权益争端等存在多重挑战,也在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领域面临不少重大威胁。这就意味着亚洲的发展需要新的突破,中国所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正逢其时。

从经济上来说,中国应积极反对欧美主导下的不平等、不公平的经济秩序,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更广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构建一个平等、互利、共赢的新的经济秩序。

从政治来讲,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通过多样方式积极参与和推进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设,是中国安全外交的重要方面。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区域安全架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理念基础,来满足亚洲各方需要。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安全责任,执行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优先的外交政策,应付安全威胁。中国积极推动与地区内外各国共同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

在我看来,世界各国应该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是亚洲和平发展与安全保障的正能量。中国的安全与亚洲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应积极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铭记亚洲安全观的理念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世界各国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亚洲。

形势政策课后心得(二):《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心得体会

经过这几个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并且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且对于这五个主题,我感触和学习到最多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形势政策课后心得】

中国古代时,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蕴藏了无限的机遇。首先,它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其次,它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第三,它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第四,它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由于“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因此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包括产业、金融、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对于另外一个课题《当前大国关系新变化》,我想总结一下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国互动出现新形式,二是大国关系结构出现新变化。大国互动出现的新形式主要有两种,双向的、平行的相互依存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我个人看来这些很清楚的表明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另外还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全面合作这一模式,当前全球的发展出现很多方面的问题,经济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如同一张网牢牢的围住了我们的生活。针对全球化的治理,需要我们共同合作,一起共赢。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趋势性影响有两个,一个是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另一个是国际体系面临新变革。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方面有“一超多强”说和“五个力量中心”说,不管是哪种学说都有各自的依据,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和影响力走向衰落,这种趋势在经济、军事和战略上都有所显示。国际体系关系面临的新变革也有多个方面,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出现突破,各种金融合作机构不断出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机构中的投票权重新分配,另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关键国际经济机构中影响上升。国际政治安全体系酝酿重要变化,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面四国集团入常遭遇不同的抵抗,人权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潜规则之争也空前激烈,各种国家在相关地发展问题上不断博弈。还有区域和跨区域机制蓬勃发展也是新改革。当前大国关系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旧的格局难以维系,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未来一段时期内,大国关系将继续在博弈、调整、协调中发展前行。

中国经济“新常态”,从本质上来看,其核心要义是指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减速换挡,毅然告别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全力迈进、全面转型;它与西方语境中“新常态”所言的“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显然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它不是要重新回到危机前的所谓繁荣状态,而是要在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重塑新的发展源泉,它的主题是“全面改革”、是“结构调整”,而不是“危机救助”。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支撑发展的各方面条件都在改变,潜在增长率也趋于下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36542/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势政策心得体会15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