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

时间:2017-03-17   来源:自我介绍   点击:

【www.gbppp.com--自我介绍】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一):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130129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封闭管理于2000年,更名于2003年。开发区托管刘店、下集、叶店、刘古塘、许庙、丰山、龙王庙、刘集、丁店、黄花涝、三店、后湖12个行政村。12村共有140个自然湾,196个村民小组,11702户、33535人。开发区总人口数约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1947人,流动人口约25万人。区域行政区划范围为88平方公里。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重新审核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核定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

文化底蕴深厚 开发区境内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被誉为中华瑰宝,距今3500多年,已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198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追溯为“华夏文明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遗址保护开发列入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近城优势独有 开发区地处黄陂最南端,隔府河与汉口相望。境内岱山府河桥、岱黄公路府河桥、机场南线路府河桥、外环线府河桥和盘龙城府河桥等五桥直接与汉口城市主干道相连,驱车从开发区到市中心新华下路7分钟车程;向东走岱黄高速到市区黄浦路仅8分钟车程;走318国道岱山线至解放大道仅5分钟车程;向西走机场高速路到市内青年路仅9分钟车程,至天河机场仅4分钟车程。

交通条件便捷 2006年建成的盘龙城大桥直接与市区相连,后湖大桥建成后,从市中心沿两桥将直抵黄陂腹地。2007年,机场高速收费站、岱黄高速收费站“两站”的北移,武汉中环线与

盘龙大道的贯通以及解放大道延长线与巨龙大道开发区段的连接,使之前困挠开发区的交通“瓶颈”全面瓦解。阳逻深水港、汉口火车站、天河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加之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及高速客运站,基本构成了开发区“水、陆、铁、空”的立体交通网络。

山水资源丰美 区内的丰荷山、甲宝山、露甲山、横山、铜管山与盘龙湖、盘龙城湖、汤仁海、新教湖、马家湖等众多湖泊相依相映,构成了汉口北面水山相连、水碧山翠的天然画卷,其生态之美、生态之特为武汉近郊少有。

软硬环境完备 开发区累计投资10亿多元,新建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排污、供电、路灯、供气、道路、通讯、广电、绿化等。设立了财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保险、土地、城管、学校、医院等各类服务性单位16家,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类服务。

产业定位明确 在已初步形成了光学电子、医药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汽车贸易等6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应具备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强的配套能力,并致力发展成为现化制造业的集聚区的要求,开发区将以光电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及依托天河机场,打造集航空企业总部、大型商业服务中心、物流枢纽中心、商务餐饮于一体的航空经济总部区等作为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引进成果丰硕 截止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202个,协议投资额为320亿元。其中,引进工业项目122个,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94家,预计全部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税收

7.78亿元。目前,重点发展卓尔企业总部集群、佳海都市工业城中小纺织企业集群和汉口北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产业发展“龙头

企业示范带动、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经济运行良好 自2000年封闭管理以来,开放开发步伐不断加快。2001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7.2亿元,到2013年达到203.83亿元;2001年财政收入1190万元,到2013年达到173787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5.6亿元,到2013年达到133.21亿元;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96亿元,到2013年达到30.33亿元;2001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2013年达到2740万美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124元提高到2013年的14685元。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空间广阔、文化厚重、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山水丰美,具备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基础条件,按照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要求,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走科技立区、项目强区、环境兴区的基本区策,依托大武汉,引进大项目,重点建设现代制造业区、临空港物流产业区、都市旅游度假区、生态人居区,努力把盘龙城开发区建设成为武汉市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基地和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城。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二):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中部崛起”战略后,湖北、武汉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临空港开发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融合之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平台功能丰富多元,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必须牢牢把握此次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实现嵌入式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引领临空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并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间位置,是《指导意见》确定的三大航运中心之一和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中心城市,东联沿海、西接内陆,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可率先接受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长期实行的优先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内需型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性调整也包含着区域经济发展从过去偏重沿海转变为沿海内陆协调发展的调整,增大了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九州通衢”

的武汉,具有明显的国内市场接近性优势,必然成为扩大内需主战场之一。

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带来的机遇。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之一,中部唯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命的武汉,再次成为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创新改革试验区意味着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先落地,部分法律法规可以暂时调整,支持和允许试错、容错和纠错,这些政策和发展环境上的利好,无疑将利于武汉进一步打造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服务平台。

4.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了中部地区建设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其中第一条就是“沿长江经济带”,湖北占据中部“沿长江经济带”干线通航里程的72.6%,而以武汉为首的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战略的龙头,可以说是湖北建成支点的“支点之点”,必将成为“两横两纵”经济带开发的重中之重。

5.“两带”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湖北省提出,要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下,推进“两圈两带”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配套衔接和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两带深度融合、两带共赢发展。根【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

据《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大纲》,汉江生态经济带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增长极,武汉沿汉江流域包括开发区(东西湖区)在内的6个行政区将作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主发动机”,带动湖北省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省内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会倒逼武汉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1.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然要依托城市群的建设。但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上还是分割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各自省域范围内独立运作,一体化程度较低。各城市间、区域间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等形式的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过去地理区位上的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正在消除;传统产业发达地区的领先地位正在被新兴产业崛起地区赶超替代;传统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正在面临以3D打印和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产业形态正在从过去“1”到“N”的线性增长演变为从“0”到“1”的裂变增长。开发区发展速度与新城区比、与其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比,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居中,有些差距还比较大。

3.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

区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能源资源承载力不断弱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凸显,主要依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难以持续。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过程中,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的任务也越发艰巨。

4.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当前,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统合,部分交通设施不对接、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受到很大制约;城际高等级公路纵通横不通,一体化的公路网络尚未形成;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滞后,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尚未完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不够,缺乏平台支撑,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临空港开发区必须有所作为 武汉临空港开发区作为武汉临空与沿江双向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在推动区域东、中、西联动发展格局中有巨大潜力,必须要有大的作为,要紧紧围绕万亿倍增目标,确立工作新目标、新任务,谋划发展新产业、新项目,拓展城市建设新空间、新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突破、新亮点,力争成为武汉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四新”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1.融入战略大局,争做区域发展领跑者。开发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从地方区域来看,我区处于长江、汉江交汇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

的扇形区,是武汉市扩大城区空间的第一圈层,也是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必然是省市里重点发展的区域。从宏观大局看,我区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可兼取两大经济带的东风。

特别是,作为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开发区做大做强大临空经济区,建设产城融合临空港新城,打造武汉经济重要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千亿倍增”,要求开发区做万亿倍增主战场和创新驱动引领者。近期万市长调研我区,还特别指出,开发区不要满足于在省市层面走在前列,要放眼全国、比肩东南部的开发区。

为此,我区要积极争做引领区域发展的领跑者。在湖北省临空经济区建设中,要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区;在申报武汉内陆自由贸易区方面,要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武汉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争取将东西湖都市发展区全域纳入,成为新区主体与核心;在汉江经济带建设中,要当之无愧地做“主发动机”,成为推动省内腹地与沿江区域联动开发的桥头堡。

2.加快开放开发,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对于区域发展与竞争而言,谁抢占了开放高地,谁就占据了发展高地;谁率先建成完备的开放功能,谁就能实现率先发展。特别是这种开放优势具有独占性,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为此,一定要立志于抢抓长江经济带上的开放高地。

临空开放优势是我区特色优势之一。我区要积极对接全

黄陂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三):2016发改委区域经济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区域发展主要受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和省加快皖北发展、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四大区域政策覆盖,从政策扶持内容和覆盖范围看,四大区域政策有交集重合的部分,也有错位互补的部分,总体上呈现出分工抱团,竞争合作,统筹联动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现状

1、示范区产业承接加快,平台建设稳步推进。1-4月份,全市示范县区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9亿元,同比增长47.8%以上。其中,舒城县到位21.1亿元,同比增长23%;金安区到位资金36.7亿元,增长55.3%;市开发区到位13.1亿元,增长42.7%;市集中示范园区意向性项目20个,规模200亿元,已签约项目3个,到位资金3亿元;新桥国际产业园签约入园项目1个,总投资5000万元。1-4月份各类承接平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7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市集中示范园区今年已征地近1000亩,拆迁房屋2万多平米,截止4月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4050万元;金安区1-4月份,全区平台建设完成投资5.12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舒城县1-4月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0.97平方公里;市开发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3.2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新桥国际产业园1-4月份累计投入基础设施1.5亿元,园区初步框架基本形成。

2、合肥经济圈互动加强,合作专题进展明显。随着经济圈各市党政领导会商制度的确立和部门会商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圈内各市发改、招商、旅游、环保、交通等部门都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与市、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衔接日益紧密,互动更加频繁,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议确定的五项合作专题稳步推进。其中:交通1小时公路建设方面,312国道段(一期)工程已于4月27日正式开工,合六南通道项目合肥市已完成招投标,市也已全面启动前期各项工作;产业合作方面,合六产业走廊正在原有《“六合”产业走廊暨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对接,准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新的规划编制工作;旅游联合开发方面,今年一季度在万佛湖举办了合肥经济圈旅游推介会,并完成合肥经济圈旅游指南样稿编印工作,此外正在积极推进合肥经济圈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筹备、合肥经济圈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大八公山旅游合作前期调研等有关工作;对外开放联合招商方面,已设立了经济圈城市招商信息互通平台,完成了经济圈投资指南样稿,计划5月底编印成册,此外正在着手联合招商活动的筹备,计划6月份组织举办一场联合招商活动;大别山生态保护方面,霍山、金寨、舒城、裕安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示范项目已全面启动,计划今年10月底完工,市环保局组织编报了《市“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建设方案》,正在积极争取申报列入国家、省“十二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

3、皖北发展政策更加充实,结对合作迈向深入。合肥市和市分别以两办名义印发了《2016年合肥市与市寿县霍邱县结对合作重点事项表》,确定今年寿县霍邱县与合肥市结对合作重点事项18项,其中与寿县结对合作事项12项,分别为炎刘至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道肥西段建设、石集至吴山公路长丰段及小甸至涂拐公路长丰段道路升级改造、(寿县)合肥(蜀山)现代产业园空港新城规划、新桥机场周边秸秆禁烧、农业结构调整及供肥蔬菜基地建设、深化旅游经济合作、深化商贸流通合作、开展金融合作、开展土地合作、开展联合招商、干部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交流与学习培训、兴建科技创业寿县服务中心(合肥市分中心)等方面;与霍邱结对合作事项6项,分别为沿淮高速暨1小时通勤圈、霍固路和临淮岗至长集快速通道建设、教育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共建蔬菜基地、朗德鹅养殖及鹅肥肝深加工、干部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挂职交流与学习培训等。总体看来,今年合作事项较之去年合作备忘录,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支持措施更具体,力度也更大,皖北结对合作在深度、广度、力度都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重点领域合作推进较快。在基础设施共建方面,炎刘至新桥国际机场快速通道肥西段道路建设工程正在组织工程招标,5月底前可望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通车;石集至吴山公路长丰段及小甸至土拐公路长丰段2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正在铺水泥面板,6月底可建成通车;合肥城市燃气管网向新桥国际产业园延伸正在洽谈中。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方面,在省今年出台的皖北共建园政策支持推进下,寿县及时调整成立了与蜀山区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双方就合作共建园区规划选址、建设规模、合作机制及规划选址、筹备召开高层会商会、起草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组建管理机构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合肥市蜀山区已确定合作园区管委会主任人员,相关机构正在筹建中。在合作推进空港新城规划建设方面,目前两市已商定委托合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4、革命老区发展添新动力,政策助推逐步显现。2016年,省财政对金寨等6县区每年各补助2000万元政策按时落实到位,其中安排金寨等6县区专项补助资金1.8亿元,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1.1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1亿元;省交通厅将大别山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县乡道改造项目建设经费补助标准每公里提高10%;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编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落实了老区水利设施建设省级配套不少于地方配套50%的政策;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调整大别山革命老区控矿权价款地方留成收入省与市县分成比例的通知》,提高市县分成比例;省计生委下发了《关于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实施长效节育奖励制度的通知》,对落实依法生育的农村双女户在规定时间内自觉落实绝育措施的一次性奖励4000元,并将实施情况纳入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省农委制定了《关于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方案》,支持大别山区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省扶贫办在去年底安排第二批扶贫资金时,对我市6县区给予照顾,资金增长幅度普遍在15%以上。环境治理方面,金寨等6个县区获得国家6000万元污染治理资金扶持;金安、裕安两区污水管网列入国家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支持范围。民生保障方面,金寨县在全省率先争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全县每生每天3元标准,全年实施200天,总投入3600万元,全部由中央投资。这些都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5、四大政策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发展巨大合力。由于四大政策之间有很多的互补性,在具体实施中组合叠加效益明显。如市集中示范园区受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的双重叠加效应带动,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前景越加显现;寿县在合肥经济圈、皖江示范区和皖北合作政策的带动下,新桥国际产业园成为全市皖江示范区“一轴双翼”产业布局双翼之一,获批筹建省级开发区,又与合肥市蜀山区顺利启动共建现代产业园区;舒城县和金安区同受合肥经济圈、皖江示范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政策辐射,在招商引资、园区发展、区位优势等方面较之以往有了极大提升。

二、存在问题

1、产业承接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市开发区创国家级开发区仍在申报之中,市集中示范园区产业承接项目开工少,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作用目前仍不明显。承接平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省财政2016年取消了对市集中示范园区的支持,使得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资金吃紧。新桥国际产业园刚刚起步,金安开发区、杭埠工业园等省级开发区发展规模也较小。各园区生产和生活型服务设施相对滞后,配套能力不强,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还不相适应,特别与全省示范区建设的快速进展相比,我市面临的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

2、经济圈一体化融合力度不够。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以及信息通信通道不对接、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经济圈内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各自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经济圈各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梯度差距较大。各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户籍制度等形式的地方“行政篱笆”。在合作机制上,目前是在一种宽松的、平等协商的氛围下展开的,各合作框架协议主要是靠各市自觉主动推进,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进进度不平衡,部分专题推进较慢。

3、皖北合作深度亟待进一步提高。如空港新城打造需要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加快完善相关合作体制机制;机场周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困难,农业结构调整财政奖补政策需要尽快出台;园区共建需要加快启动,尽快成立机构,启动园区建设,设立担保融资机构,破除合作园区建设资金短缺困难等。

4、大别山扶持配套政策不够细化。省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总体含金量很高,但仍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项目资金分配采取“给予倾斜”、“优先帮助”等不明确表述,难以实质兑现。在对相关县区的调查中发现,2016年革命老区县区获省支持的各类项目资金扶持,绝大部分都是常规性的,与非革命老区县区无明显差别,因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政策而单独获得支持的项目资金不突出。

三、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建议

1、筑良巢,引金凤,软硬兼施,进一步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一是加快承接平台建设。围绕我市合六产业走廊和舒三工业集聚区、新桥国际产业园等“一轴双翼”产业承接布局,加快推进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市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步伐,突出打造产业承接主平台;加大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申报力度,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以“一区多园”和“政区合一”为抓手,大力实施“一区多园”整合试点,加快整合乡镇工业集聚区或产业园区,实现开发园区的空间拓展与产业整合,通过优化产业承接外部环境,提升我市产业承接优势。二是优化产业承接结构。科学把握当前产业集群转移趋势和特点,抓住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引进,发挥核心企业带动作用,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着力构建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格局。在引进项目时严把能评、环评等准入关。同时明晰各园区产业定位,引导各开发园区重点发展2-3个主导产业,构建示范园区分工有序的产业体系,促进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在夯实硬件基础的同时,着力提升软环境的塑造。积极推进与中科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整合做大县域发展投融资平台,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继续推进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健全产业承接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的良好环境。

2、展己长,补己短,互通有无,进一步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一是做好发展定位,明晰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我市矿产资源、农产品、旅游、生态等在圈内的比较优势,突出我市优质产品品牌和区域发展品牌打造,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合六产业走廊共建步伐,努力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人力资源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打造合肥经济圈西向发展门户。同时按照“东向发展,呼应合肥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积极对接合肥高新区,大力发展东部新城。二是加强专题对接,拓宽合作领域。加快推进《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议纪要》和交通1小时公路建设、产业走廊合作、旅游联合开发、对外开放联合招商、大别山区生态保护等合作专题贯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fw/323114/

推荐访问: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空港经济开发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