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经典语录 > 慈善的经典语录

慈善的经典语录

时间:2018-10-21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慈善的经典语录 第一篇_公益广告经典语录 珍藏版

公益广告经典语录 珍藏版

“尊师重教” 公益广告: 1、师训如酒 久酿沉香。 2、薪火相传,尊师重教。

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4、尊敬老师,从小事做起。 校园公益广告:

1、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橱窗 ; 2、求知而来,载知而去——阅览室

3、您的爱心能托起一项事业——希望工程 4、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5、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锻炼场) 6、该出手时莫出脚——门寄语

7、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8、知道我在等你吗? (垃圾桶) 9、不要让我无故流泪(水龙头)

10、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阅览室)

12、 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 13、举手投足间,别忘了我饥饿的大嘴(果皮箱) 14、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请爱护草坪 )

15、 武术家松动了我的骨头,艺术家拧紧了我的眉头——课桌 16、顺“便”冲水——卫生间

17、吐气如兰,缘于心香如蕙(语言美) 18、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 19、痰纸(弹指)一挥间,风度尽逝矣! 20、等待您心灵的爱护!(窗户) “希望工程”公益广告:

1、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温暖世间真情。 2、你帮,我帮,大家帮;同一首歌,大家唱。 3、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

4、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 5、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说普通话”公益广告: 1、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3、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4、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5、我说,你说,大家说,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歌。 6、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7、“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8、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9、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 10、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1、推广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12、 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

1、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2、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 3、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4、尊重历史,憧憬未来。

5、宇宙好汉,生命短暂;传承文明,文化遗产。 “保护动物”公益广告: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3、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 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4、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5、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关爱他人” 公益广告:

1、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3、尚善若水,厚德载物。

4、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环保” 公益广告: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

1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草儿可爱,大家爱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9、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0、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1、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12、绿色——生命之源 13、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14、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15、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禁烟”公益广告

1、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2、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3、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禁烟) 4、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5、点燃你的烟,污染了空气,害了人性命,良心在哪里! “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公益广告: 1、停止战争,为了孩子!

2、看看孩子脸上那天真的微笑,我们又怎舍得让这份和平与安宁转瞬即逝呢? 3、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 “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1、献血的你,灵魂如虹;你献的血,生命涌动。 2、真情流淌,血脉相通

3、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4、鲜血诚宝贵,救人品更高

5、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 6、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

7、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8、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

9、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 10、一点热血助他人,一颗爱心好精神【慈善的经典语录】

11、热血是生命的标志,无偿献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12、让血液把我们的心连接在一起。 “购买体彩”公益广告:

1、中奖欣喜,贵在参与。 2、爱心需长久,奇迹在左右 3、体彩手拉手,公益心连心 4、投注深情,好梦成真

5、彩民共托朝阳,足彩再创辉煌。 交通公益广告:

1、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 2、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 3、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4、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 5、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6、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7、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青年志愿者行动”公益广告: 1、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2、团结、友爱、奉献、进步。 3、雷锋在我心中,奉献与我同行。 4、新世纪、新青年、新风采。

5、一份青春一份爱,爱心献给全世界。 “关爱艾滋病患者” 公益广告: 1、防治爱滋病,你我同参与。

【慈善的经典语录】

2、有了爱的滋润,他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3、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 4、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5、“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公益广告:

1、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

6、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诚信” 公益广告:

1、真诚面对,沟通无限。

2、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 3、诚信----人生的通行证。 4、诚信方能成人。

5、失去诚信,一文不值。 6、信用是无形之财。

7、荣誉存在于勤奋而诚实的工作之中。 “尊敬老人” 公益广告:

1、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 4、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 5、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尊老爱幼是美德。 “社会公德”公益广告:

1、高空抛物,砸在地上一个坑,砸在头上…… 2、拐弯,拐角,不能拐骗。

3、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 4、讲社会公德,受社会尊敬。

5、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

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8、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9、邻里是兄弟,相敬又相让。

10、提高“人口”素质,保证出口质量,请勿出口成“脏” “助盲,关心残疾人”公益广告:

1、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2、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3、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1、贪欲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结局只有一个———自毁灭亡。 2、廉政几时有,腐败何日休。昼夜奔于斯,监狱是尽头。 3、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生命意义”公益广告:

1、生命像一面镜子,你微笑所以她微笑,你皱眉所以她皱眉。

2、君当如兰, 幽谷长风,宁静致远;君当如竹,高风亮节,坚韧不拔;君当如菊,洁身自好,寒芳自赏;君当如梅,笑迎霜雪,傲骨不折。 3、正视生命意义,享受亲情温馨。 “下岗再就业” 公益广告:

1、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前途,看你怎么走。 工作是靠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想。 工作是要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做。 2、换个位置,也许对你更合适。 3、踏平坎坷,再上征途。

4、这支碗碎了,你就不吃饭了? 5、掀过去,将拥有另一片天空。 6、换个插座,照样发光。 “关注心理健康” 公益广告: 1、尊重生命,追求成长。

2、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 3、从小自立、长大自强。 4、珍惜健康,珍惜生命。 “打击盗版”公益广告

1、为了不使你的偶像变形,请杜绝盗版。

2、华丽的外衣掩饰不了你空虚的灵魂,更哄骗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 “禁毒” 公益广告: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吸毒不仅是吸掉你的家产,而且是吸掉你的家庭,甚至生命。 3、摇头丸,生命经不起这么摇。 4、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5、一次吸毒,终生戒毒。

6、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一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得家徒四壁。

7、拒绝毒品,向摇头丸摇头。

3

慈善的经典语录 第二篇_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发育史上,始终伴随有一种慈善文化。它穿透千年岁月,浸润中华儿女的心灵,在苍茫大地上流传着仁爱、崇善的理念,净化世道人心,健全人格国魂。

中华传统慈善文化在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中有着深邃幽微的表述,也通过家庭教育,春风化雨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华历代家庭教育留传下来许多家训。孔孟提倡仁爱,但多是提出纲要,其义理并未充分展开,而后世贤人奉行古圣贤的教诲,在为人、做事、处世的过程中,有人生感悟,有处世经验,并总结成家训,而且文字整合得很讲究,其内容是向弟子指点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观、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其义理意味深隽,警世劝诫,敦促子弟思哲悟真,修养身心。而且,因为是教诫子弟,故而语言亲和恳切,既讲道理,又讲故事,让子弟易读易记。贤人家训是对古圣贤教诲的直接的诠释和见证,有说服力。 本文重点介绍中华传统慈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它出自《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明代嘉靖年间袁了凡先生教训儿子的四篇文章。数百年来,《了凡四训》影响很广,不仅在中国民间发挥了益国利民的教化作用,而且传到日本后,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著名汉学家安冈正笃对《了凡四训》推崇备至,称赞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如吉林师范大学郑重地将此书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参考资料。

《了凡四训》的“四训”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训”之中,重点是改过和积善。“四训”有着严谨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因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善的辨别”的十六个字,即八个词组。学习和践履这十六个字,不仅关系我国慈善文化的传承,也关系中华民族和国家命脉的延续。所以笔者称这十六个字为“十六字箴言”。古圣讲“仁贵断”,“仁”是仁爱,仁爱所贵的是决断。决断什么?是非、邪正、善恶、净染等,我们要有智慧辨别。具体到“善的辨别”,则是要辨别“真假、端曲、阴阳、是非、正偏、满半、大小、难易”。古圣也讲“择善、知善,需要良知。”《中庸》讲“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是说,努力做到真诚的人,才能选择善事而并坚守不渝。这是将择善作为价值信仰了。佛陀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为什么?感情用事,没有智慧决断。如果有智慧的决断,这个事情即祸害和下流就可以避免了。这可见“择善”“善的辨别”多么重要了。至于其他三训(立命、改过、谦德)都是修身。修身是为了真正懂得仁爱行善的道理并实践之。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和圣贤的慈善文化呢?因为我们不少人身体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但思想是美国人的自我中心主义,自私自利,崇尚“自由”,实质上是想纵欲,漠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忙、盲、茫中迷失人生方向。宋代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在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为往圣继绝学,弘扬圣贤文化和圣贤的慈善文化。“天地之心”就是“道”,生民之命可以在此得到安顿;此道体现在往圣绝学中,所以要继承和弘扬。只有将此道行之于世,才可致天下之太平。《中庸》讲“诚者,天下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庄子讲“循天之道,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学习和弘扬中华慈善文化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慈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养。美国政治家阿兰?布鲁姆在其《巨人与侏儒》一书中说,对一本伟人著作或一位伟大作者的书的反复阅读与信赖的消失,“不仅导致基调的庸俗化,而且也导致社会的原子化。因为有教养的民族结合在一起,是基于对德行与恶行、高贵与卑鄙的共通理解。”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慈善文化的复兴。

《了凡四训》在“积善之方”中谈到“善的辨别”,指出“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第一,“何谓真假”?了凡先生讲,“昔有儒生(读书人)数辈,谒(拜访)中峰和尚(元朝高僧),„„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善于己是恶。

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私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诚发心)真,袭迹者(跟别人去做,非出自本心)假。又无为而为者(行善而无个人希求)真;有为而为者(行善而有所求)假。皆当自考。”辨别真善、假善,一定要从心地里去辨别。贪财妄取难道不是恶吗?未必是。古时,有一年青人在政府管财务,常常私取公款,去市场买鱼放生。后来事发,被判死罪。此事报告了皇帝。皇帝下令,观察他临刑是否怕死。他临刑大义凛然,视死而归,毫无惧色。皇帝知道后,问明原委,命他入佛门为僧,后成为一代高僧。他就是延寿禅师(904-975年)。 在这十六字中,善的真假辨别最为重要,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笔者愿多说几句。古圣讲“圣贤之道无他,诚明而已。”“诚”就是真心、直心;“明”就是智慧,通达明了一切事理。善的真假辨别一定要建立在“诚明”上,做善事光明磊落,心地清净。若为物欲所蔽,就不会诚明了。所以《大学》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才能闲邪存诚,时时提起警惕性,防范邪思、邪念、邪见。从哲学上讲,“真”是作为意识观念中的“概念”与其对象的一致。这种“一致”可以在表象层面上体现出来,也可以在本质或规律层面上体现出来。我们仰慕的范仲淹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就是把他理解为这样一位人。他的思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行为呢?他的薪俸高,但施给300户人家,让他们衣食无虞,而且还办义学,置义地。他自己离开人世时,买不起一口棺木。他的思想与行为一致,究竟圆融,因此一千年来,他堪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然而不少慈善家是“慈善发家”,他们以慈善为名,行做广告之实,提高知名度,个人名利双收。名实不符,是谓假。真的慈善家给人的印象深刻,不是他的财富的魅力,而是他的人格魅力。又比如,日本有一位“商圣”――韬盛和夫。他从中国古圣先贤和佛陀的教诲中深悟兼济天下的精神。他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他重视自己的人格修养。他说,他的人生是从“佛道”到“商道”,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都奉行“自利利他”的原则,自他不二。他深信因果报应法则。他说“命运乃经纱,因果法则乃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人生。”他时时感恩,不为物欲所蔽。他于1997年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北京大学教授、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以来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韬盛和夫先生始。”任何事物都具有该事物所特有的规定性,那就是真的,否则是假的。真慈善家就是指某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真慈善家的规定性,比如具有大爱精神,其大慈大悲之风范不仅体现在慈善捐献和慈善服务上,而且体现在他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利他,而且真正利己,即从心地上克服贪嗔痴等邪念和习气,从而获得内心的淡泊宁静、净化心灵、自我升华,身心兼修,并为此感恩受施者和一切众生。 第五,“何谓偏正”?了凡先生也以讲故事来解释。他讲“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在古代,乡绅有对乡民进行教育,乃至管教的责任,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现代人多缺少家庭教育,父母溺爱子女,子女长大了,少有孝敬父母者。小时候不严加管教,子女长大了,就没法子教了。了凡先生又讲“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私下把抢劫的人抓起来,私自用刑),众始定(把事情平定了);不然,几乱矣(几乎发生动乱,难以收拾)。”了凡先生总结说,“故善事为正,恶事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这说明,善恶的标准,最终要从对社会,对世道人心的影响来论断。

第六,“何谓半满”?了凡先生讲“易(易经)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书经)曰:‘商罪贯盈(商朝末代君主纣为暴君,恶贯满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

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佛寺方丈)亲为忏悔。及后入富贵者,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恳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回向”意为回向实际,即决心断恶修善,恢复“本善”和“本真”;回向菩提,即希求破迷开悟,真实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回向众生,即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了凡先生的这一段教诲指明做善事,根本上要从心地上下功夫,要真诚、恭敬、清净,没有一丝污染。了凡先生继续讲“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这是讲的佛教的慈善的“三轮体空”观,是行善的最高境界。佛门各宗都修禅定。我们读《傅灯录》(禅宗的语录)都是讲禅宗历代高僧的所修、开悟、证果的记录。禅定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则做善事即能进入“三轮体空”境界。这是真实的记录,是可以仰信的。

第七,“何谓大小”?了凡先生讲“昔卫仲达为馆职(在翰林院工作),被摄至冥司(被小鬼抓去见阎罗王),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筋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筋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常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只为自己),虽多亦小。”这段话表明,“大”、“小”差别在发心、发愿和立志,是为天下国家,还是为自己和小家庭。佛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然后推己及人,孝敬天下父母;自己罹病,则祝愿天下人健康无病。

第八,“何谓难易”?了凡先生讲,“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难先能行,难舍能舍)。”他讲故事,说“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教书收入),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易而不为是自暴自弃;难而能为,是非常可贵。

了凡先生在讲了十六字箴言后,又讲了随缘尽力修十善:“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随缘尽力修十善,就是讲十六字箴言切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在这十善中,笔者以为“护持正法”最为重要。在了凡先生的心目中,“正法”指的是儒、佛大法。儒、佛大法都活在儒、佛的经典中。英国大史学家汤因比在晚年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能靠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汤因比在英国很有威望,他的思想在英国的影响很深。几十年来,英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中都吸收佛经。要护持“正法”,首先要有智慧、有能力认识正法,因此绝对要努力学习儒、佛经典,并“学而时习之”,讲儒、佛的教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了凡先生讲“积善之方”之前,是先讲“立命之学”和“改过之法”。他懂得了“立命”和“改过”,才真正懂得了“积善”。他懂得了“积善”,又修“谦德”。真正懂得了“满招损,谦受益”,从而能虚心屈己。他从修身行善中亲证了善有善报,他的命运也越来越好。佛法意蕴高深幽微。佛法的教育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断恶修善;第二层面是破迷开悟。何谓迷悟?一念起来为自己,是迷;一念起来为一切众生,是悟;第三层面是转凡为圣,这是人生的终极关怀。了凡先生的修身和行善是处于第一和第三层面。断恶修善和破迷开悟是做善人【慈善的经典语录】

的必备条件。倘若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并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准则,则天下太平指日可待了。

了凡先生是明朝人,懂古文字,有能力读儒佛经典,查阅历代祖师大德的注疏和批注。他懂道理后,认真奉行,做到与经典中的教诲相应。我们现代人大多没有学过古汉语,读儒、佛经典多少有困难。对于我们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多读、熟读《了凡四训》。读多少遍?明、清时期的学者说,至少要读一百遍。为什么?我们有许多不良习气,是长期熏染成的,习染太重,已习惯成自然了。不要以为我们自己没有过失。其实,以为自己没有过失,是我们最大过失。古圣先贤都承认自己有过失,还天天改过。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王伯,一位大贤人,“行年五十,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其恒心、毅力足以为我们效法。了凡先生讲,要改过,要圆发三心:一是羞耻心,知耻能生大勇;二是畏惧心,畏惧能生诚敬;三是勇猛心,知勇则能振奋。从习气回头,这是真回头。回头也得有下手处。第一是认真读《了凡四训》,依教奉行,用它来检点自己;第二是看到别人过失,回过头来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用什么态度呢?儒、佛的千经万论所说的只有两个字,一个是“诚”,一个是“敬”。《中庸》讲“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如果缺少“诚”和“敬”,什么理想,什么事业都不可能真正成功,尤其是修身。要“至诚无息”,“至诚”要坚守不渝,否则“不诚无物”,化着泡影了。知过、知善是觉悟,改过、行善是修行。“真善”是慈善事业的灵魂,它关注人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使人的生命更加美好,让社会和谐,让生态平衡,自然保证我国慈善事业健康、长足的发展。

慈善的经典语录 第三篇_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慈善理念

爱心联盟网 社工网 梅明爱心联盟 梅明社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也涵盖了现代公益慈善事业,涉及立法、免税、注册、志愿服务、政府采购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勾勒了一幅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蓝图。目前,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的加快,社会对和谐包容的需求不断增大,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较快,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有增无减,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全民慈善大环境正在形成。这里,主要结合我国国情和慈善民情,从人文视角的多个维度,漫谈和梳理现代慈善理念,为营造我国发展现代慈善事业良好的人文氛围鼓与呼。

现代慈善理念较传统慈善认识,更多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更多体现了社会走向善治的时代内涵,更多体现了自愿平等的社会价值,集成了文化、信仰、精神、尊严、平等、自愿、爱心、互益、责任、和谐等多个人文要素,汇成了21世纪人类慈善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类文明符号

慈善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的真实反映。慈善作为一种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社会文化,是人类宗教信仰和道德文明的精髓所在,它拥有一种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传统意义上,慈善文化更多是一种行为模式,通过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助学、助医等行为,传递着人间的平等互助和诚信友爱。在现代社会,慈善文化更多体现为公民参与公益、帮助弱者的渴望和完善自身道德的内在要求,它融合在宗教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消费文化等多种文化之中,并在与各种文化碰撞与磨合中凝成社会共识。而且,现代慈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而进步,已成为提升公民社会道德、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国自古就是慈善之邦,上至一国之君,下至普通民众,都秉有乐善好施的奉献精神。文献记载,“慈善”一词在南北朝时就较早出现,《北史.崔光传》有云:“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史书载有商汤为与夏桀争夺天下,格外重视扶危济困,“夷境而积粟,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天下归汤若流水。此桀之所以失其天下也。” 夏、商、周三代也常被后世视为充满仁爱之心的朝代。其中尤以周文王为胜,史称文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孟子释其“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四者”即现在所常指的“鳏、寡、独、孤”。顺流而下,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也首屈一指。

追根溯源,中华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儒家倡导仁爱精神,推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释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道家主张“损有余,补不足”,遵从“知足不辱”、“知足常乐”、“知足者富”。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要“爱无差等”,“远施周遍”使“天下之人皆相爱”,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境界。佛家主张“慈悲为怀”,宣扬摆脱轮回、出离三界、普度众生,实行“与乐、拔苦”

的义举,为一切众生造福田。凡此种种,这种潜移默化的慈善文化长期植根在中囯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积德行善、乐善好施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华慈善文化以仁爱、兼爱、恒爱为核心,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慈善要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今时代语境下,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慈善环境,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吸收各国慈善文化的精髓,对于推进我国志愿社会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慈善是一种信仰,一种人类对生命和社会的信念和意志

慈善源于信仰,信仰升华慈善。慈善是宗教信仰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是长期以来人类对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社会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说,慈善信仰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包涵着生命的关爱,彰显了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追求。可以说,慈善信仰不分国家、地域,不分种族与肤色,是人类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互惠共生。所谓慈善者,于人施慈,于己修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慈善信仰滋养了生命,丰富了生命,升华了生命。在现代社会,慈善信仰也让公民超越自我小我、追求人性的真我本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爱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为内涵的慈善信仰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根基。

作为一种对于生命和生存态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慈善与宗教信仰的渊源极深,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慈善思想直接起源于宗教。从美国宗教与慈善事业的关系看,宗教对慈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美国著名哲学家亨利·艾伦·莫曾就此作过精辟概括:“宗教乃慈善之母,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产生过程中,莫不如此。”基督教认为,富人要想进入天堂,惟一途径就是将自己的财富捐赠出去。基督教中有关“富人原罪”教义让富有者有一种“负罪感”,希望通过行善于社会来祈求“上帝”宽恕,以求灵魂净化,良心解脱,维系生命安全和灵魂安宁。由于深受基督教“互济文化”的影响,美国富人捐款与基督教“富人原罪”的教义关联度较高。美国私人慈善事业奠基者之一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1889年发表《财富的福音》一文已成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经典之作,其“人死富有,死而蒙羞”广为世人所知,被奉为慈善业的经典语录。美国现代私人慈善事业奠基者、石油巨子约翰·D·洛克菲勒也明确地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力归于基督教浸礼会信仰,终生践行基督教义所倡导的朴素生活方式,并在去世前向社会捐献大额财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基督教“富人原罪”教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社会慈善思想与行为的直接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宗教在社会慈善事业中也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佛教界以慈悲为怀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道教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身致和……从救助艾滋孤儿到救灾捐赠,各宗教积极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赈灾扶贫、环境保护、捐资助学、养老抚孤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断探索和开辟宗教慈善的渠道和平台,成为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文明的快速上升期,如何让公民更好地体会和分享生命的价值和幸福,各宗教在变革中找准位置,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提升公民的慈善信仰显得十分有必要,十分迫切。

慈善是一种精神,一种彰显人类大爱的慈悲和付出精神

慈善是一种心境,是人类对生命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种精神需求。现代慈善彰显了人类的仁爱、慈悲和博爱,它体现了人类无私无我的大爱情怀,是一种

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一种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与之相应,每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体现庄严责任和时代激情的精神支撑,慈善精神就是这种普世情怀升华时代精神的元动力,体现在不同时期的民族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的内涵层面上。

大慈大悲,大善大爱。爱国主义是慈善精神的一个至高境界,在善与爱的历史范畴里,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世代传承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慈善品格和道德风范,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这种彰显民族大义和国家大爱的慈善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生生不息,根深叶茂,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无时不善,无处不善。在当代中国,雷锋精神也是慈善精神内涵外化的一道风景,这种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包含着人格的自我修炼,也包含着美好、温暖的人际关系,还蕴涵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现实中最好的范例,就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鞍钢矿业公司模范共产党员、鞍钢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山市道德模范郭明义,15年为企业创效3000多万元,20年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为当代雷锋精神做出了最好诠释。

从某种意义上,现代慈善精神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对生命和社会的关爱和担当精神。正是在这种慈善精神感召下,慈善者以其仁爱之心、慈悲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弥补社会贫富差距,克服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推动中国社会慈善事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慈善是一种尊严,一种绽放人性之光的德行和善举

从人性的角度看,慈善的最高原则就是彰显和维护公民的尊严,尊严也是现代慈善的准入门槛,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道德坐标。应该说,人格尊严是现代慈善的灵魂所在,用任何语言来赞美和褒奖它都不为过。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慈善不需要功利的动机,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仪式,不需要热热闹闹的场面;它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一种从从容容的心态,一种平平静静的氛围,这种情境构成了对慈善尊严的呵护和推崇。

现代慈善的尊严理念更多地体现了对人性的一种关爱和呵护,体现了一种对弱者尊严的理解和尊重。应该说,现代慈善绝不是同情和怜悯,不是简单随意的施与,必须要让受施者得到帮助的同时拥有尊严和平等。可以说,敬畏生命的尊严是“底线伦理”,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尊严,就是现代慈善对生命尊严的一种坚守和承诺。

这里选讲两个有关慈善尊严的故事。

其一是很有名的荷兰故事。鹿特丹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次慈善活动时,出现了一位受助者的镜头,镜头持续只有短短一秒钟。但电视台遭到了受助者的起诉,也遭到众多观众的批评和谴责。最后电视台长发表了致歉声明。荷兰许多慈善活动都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媒体在报道慈善活动时不会提到某个具体受助人,记

者也不会采访受助人,报纸上没有受助者照片,电视上没有受助者镜头。在荷兰人看来,媒体的曝光会侵犯受助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其二是作家刘墉的“课不能停”故事。纽约一个公立小学积雪致难以举步仍然上课。一些家长打电话去抱怨后对学校满口道歉。学校回复让家长闻之震撼、无不动容。原来,不少贫困家庭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饭,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中饭,有时还可以带些回家当晚餐,学校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多受一天冻,挨一天饿,所以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意停课。或许有家长会问:为何不让富裕家庭的孩子留在家里,单单让穷苦的孩子去学校享受暖气与营养午餐呢?学校老师的答复是:那样做的话,会让穷苦的孩子认为他是在接受救济,而慈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护受捐者的尊严。

必须指出的是,现实中很多慈善场景令人难堪,很多人不乏慈善之心,却不知如何做慈善,有的人把慈善做成了活动秀,甚至把慈善当成了营销术,任意曝光受赠者身份信息,受赠者成为慈善“道具”苦不堪言。由此看来,现代慈善仅有爱心施与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以尊严为前提的慈善理性和温情。

慈善是一种平等,一种现代公民与生俱来的社会权利

平等是现代慈善的一个基本理念,其目的和初衷是要实现平等慈善,人人可善。人类慈善的发展进程表明,唯有平等,慈善的尊严价值才能得以彰显,慈善的社会参与才能得以实现。毫无疑问,现代慈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行为方式,每个公民,无论身份地位与贫富程度,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根据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平等地参与其中。

从慈善平等的维度看,现代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与善意,是一种平等的赠予和接受,慈善的目的是人人互助,人人平等。在现代慈善的平等理念下,做慈善不仅仅是因为受助者需要帮助,更重要的也是回应自己的心灵召唤。施与者也应向受助者表示感谢,感谢受助者给予自己行善的机会。正是这种闪烁人性光辉的人格平等,让现代慈善具有了普世价值的人文情怀。

2010年9月 “股神”巴菲特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平民慈善更值得尊敬,每个个体对慈善的态度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当更多的人投身到一个社区的微小慈善事业中时,这个进程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力量也将改变整个社会的行为风尚。

平等是现代慈善区别于传统慈善的重要特征。现代慈善注重理解沟通,注重平等与尊重。在现代慈善平等理念下,慈善无“远近亲疏”之分,不受“地缘关系”、“亲缘关系”的影响,对于有需求的受助对象,尽可能的做到一视同仁。美国的比尔•盖茨基金会,在非洲、亚洲,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成为现代慈善平等理念的杰出典范。

需要强调的是,在慈善平等前提下,无论你是首富还是平民,还是慈善组织,任何人和机构都没有特殊权利,没有特殊待遇,更没有特殊要求。现代慈善就是要在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下保证施与者和受助者在权利和义务上的绝对平等。

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公民和组织加入慈善行动,尤其要强化现代慈善的平等理念。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以慈善为名的“强捐索捐”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些“慈善”行为严重背离慈善平等自愿原则,负面影响极为突出,破坏力极为严重,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警觉。

慈善是一种自愿,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和志愿行动

自愿参与,志愿行动,是现代慈善的本质特征。自愿慈善,是公众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心灵契合,是公众内心世界向善的展示,是人类良知的外在体现,

是慈爱情感的志愿行动证明。自愿慈善的对象是全体公众,是社会的每位公民,也包括企业公民。公民或组织的无偿捐款、无偿捐物和无偿服务,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无偿利他行为,是发自内心本我的志愿行为和举动。

当今社会大量的志愿者或是义工,就是现代慈善自愿理念的最好诠释和例证。在现代慈善的自愿理念下,慈善是纯粹的自愿行为,不同于按章纳税,不可以统一标准,不可以强制要求,也不宜过度宣传包装,更不应成为道德评价的标杆和尺度。

当下,国内好多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民慈善”活动,一些城市甚至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设定了慈善日,通过不同的年度慈善主题,引导公众自觉自愿参与慈善,分享全民慈善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当前需要注意的是,平民慈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为重要,慈善需要全民参与,一个健康的慈善是全民公众参与的慈善。如果急功近利地采取强制推动方式开展全民慈善,将会使慈善离平等自愿的本源越来越远,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我国现有志愿者8000余万人,已建成服务站2.4万个,中国青年志愿者十余年来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亿多人次,累计服务45亿多小时。在众多城乡基层社区,很多社区居民在抱有平等心、公平心与平常心的状态下,以自愿参与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行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敬业乐群,承担社会角色和职责,这些志愿行为让现代慈善自愿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根基。

慈善是一种爱心,一种推己由人的悲悯之心和关爱之情

慈爱之心,悲悯之情,推己由人,是慈善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慈善是人类真情的释放和流露,是一种同情心、关爱心、慈悲心和责任心,是发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关爱和悲悯,是人类共享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古往今来,不论传统慈善,还是现代慈善,爱心都是慈善之根,慈善之本,偏离爱心,也就无所谓慈,更谈不上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慈善在爱心上,更加注重爱心的自愿体现,更加注重爱心的责任体现,更加注重爱心的快乐体现。可以说,爱心是现代慈善的动力,也是现代慈善的引擎,更是现代慈善的标准。爱心无大小之分,更无多少之说,一分钱和一笔巨款并无本质区别,一个友善微笑的精神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慈善排行。有了爱心,人们才有爱的能力,善的结果。有了爱心,人们才有尊重平等的现代善举。有了爱心,人们才能克服各种障碍,锤炼善的意志,付诸慈善行为。有了爱心,人们才能体味行善后的快乐与幸福。

人人有爱,人人有善,人人欢喜。在人类爱心之光的照耀下,慈爱、悲悯、友善、欢喜,让慈善变为一种生命的心灵鸡汤,变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变为一种共同的社会行为。点滴的慈善之心,汇成了社会的良知,在这样的爱心社会里,个体生命才更有尊严,生存才更有意义,生活才更加快乐。

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里,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南丁格尔“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些发自生命本真的无私大爱,构成人类灵魂深处永不退色的一抹亮色、一道彩虹。这种慈爱之心,饱含着先知们对生命困苦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真挚情感,它给人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力量,激励每一个社会成员,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创造未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90918/

推荐访问:慈善大爱的语录 慈善方面的语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