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录大全 > 经典语录 > 切格瓦拉语录

切格瓦拉语录

时间:2018-09-20   来源:经典语录   点击:

【www.gbppp.com--经典语录】

切格瓦拉语录 第一篇_切格瓦拉语录

切·格瓦拉经典语录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军击伤并被捕。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说。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1968年巴黎学生印在胸前的格瓦拉的一句名言

☆我是切·格瓦拉

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弹,包扎伤口时被捕,切平静的说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苏联人沉迷于女秘书的怀抱,放弃继续革命;切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和卡斯特罗诀别后出走

☆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毋宁死。

1997年7月3日,切的遗骨在玻利维亚找到,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

☆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切一生反对官僚主义,热爱人民

☆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当“切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的消息传开,无论悬赏多高,那些曾经因为害怕而告密的玻利维亚农民,再没有告发过游击队员,甚至主动保护他们。

☆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切是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人

☆直到最后的胜利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

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各国歌手纪念,这也是格瓦拉最有名的一句话。

☆足球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因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门将,他说:“但这(足球)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做人。”

☆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使人产生最强烈的愤怒。

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古巴导弹危机时,切这么说,并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多了解点,再下结论吧

在被玻利维亚士兵马里奥 德兰枪决前,切如是喊:

☆我知道你要在这里杀死我。开枪吧!懦夫!你只是杀一个人!但你杀不死我的信仰!

切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

☆你们应当永远对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非正义事件感到强烈的愤怒,那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切离开古巴前留给妻子的《诀别诗》:再见了,我的唯一\ 不要在饿狼面前颤抖\也不要在思念的草原上冷的发抖\我把你放在心里\ 我们将在一起,直到路途的尽头。

切格瓦拉语录 第二篇_切-格瓦拉语录

切-格瓦拉语录2007-01-19 04:46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军击伤并被捕。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说。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1968年巴黎学生印在胸前的格瓦拉的一句名言

我是切·格瓦拉

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弹,包扎伤口时被捕,切平静的说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苏联人沉迷于女秘书的怀抱,放弃继续革命;切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和卡斯特罗诀别后出走

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勿宁死。

1997年7月3日,切的遗骨在玻利维亚找到,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

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切一生反对官僚主义,热爱人民

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当“切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的消息传开,无论悬赏多高,那些曾经因为害怕而告密的玻利维亚农民,再没有告发过游击队员,甚至主动保护他们。

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切是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人

直到最后的胜利

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各国歌手纪念

足球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因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门将,他说:“但这[题足球]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做人。”

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使人产生最强烈的愤怒。

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古巴导弹危机时,切这么说,并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多了解点,再下结论吧

坚强起来才不会丧失温柔!【切格瓦拉语录,】

像鹰一样战斗!

我不是英雄,但是我与英雄并肩战斗!

无数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当一个旅人乃是我的宿命。

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罗西南特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and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让世界改变你,然后你改变世界。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永久胜利时见! )

切格瓦拉语录 第三篇_张广天话剧《切格瓦拉》经典台词、插曲及剧照(整理版)

张广天话剧《切格瓦拉》经典台词、插曲及剧照

1、你不是在井边汲水的珂赛特,有慈善的冉阿让突然从天而降。

你也不是圣诞夜无家可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多情的安徒生写进童话去鼓舞那些黑暗中的人。

你甚至不是除夕夜被黄世仁抢回家做小老婆的喜儿。

你是拉丁美洲,妓女,婊子!

你面容憔悴,肢体枯瘦,除了良心,没有一样东西还能值钱。

那„„良心可以换良心吗?

做梦!

良心可以抵押给“鬼门关大银行”换取十个比索。

2、苦难并没有放过我,它盛开的花朵比整个春天都要绚烂。

3、我设想,有钱人分为两部分:一些是坏的,嗜血如命的;而另一些是有同情心的,我为后者的幸福祈祷!现在,我开始明白——为富不仁是第一个悲剧;穷困潦倒却安守本分是第二个悲剧;天真地以为抵押掉良心就可以换得未来是最后的悲剧!

4、(插曲)其实世界都只有一个人,其实人间都只有一颗心。如果还有人饥寒就是地狱,如果还有人绝望就没有福音。请让我拥抱你,亲爱的人!请接受一个浪子悲伤的吻。真理出自你苦难的脚印,道路来自你伤心的泪痕。如果流血可以停止仇恨,就让最后的子弹打中我心。如果我死可以换你青春,就让我先死、让我献身。你看见了吗?拉丁美洲,航船马上就要出发前进;也许风会把我们吹散,但请千万不要忘记,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这些人英勇不屈、无畏牺牲的精神!

5、(插曲)因为爱情教人懂得仇恨的罪过,因为友谊需要远离背叛的堕落,因为劳动证明了剥削的无耻,因为高贵我不能容忍一切压迫!

6、他比谁都怕死,要不是死里求生,他犯得着革命吗?请相信这个得了穷人的馈赠而受到鼓舞的人,请相信这个靠着穷人的祝福而斗争不息的人,请相信这个听到穷人的告别而洗心革命的人!„„记住,言语的最好形态,就是行动!

7、切的含义,在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语中,表示“我的东西”,在潘帕斯草原居民的嘴里,有着更为丰富的激情含义——惊讶,喜悦,悲伤,温存,赞同甚至抗议。【切格瓦拉语录,】

8、(插曲)我们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向前又要迎接新的锻炼:谁能告诉我你已经准备好,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纪元?新社会需要新人出现,之前的历史不过是野蛮!革命从来就不缺少胜利,歌名缺少的正是洗心革面!新人,新人,我们呼唤新人的出现!新人,新人,让我们一起告别昨天!【切格瓦拉语录,】

9、不是社会制度不好,而是人有问题。

10、(插曲)为什么砸开的铁镣又戴上?为什么奴隶又成了新国王?难道人心本来就是自私的,只想到个人好处轮流坐庄?为什么邪恶反而成为动力,善良倒几乎是前进的阻挡?人的欲壑什么时候才能填?新思想的旗帜为何不能高高飘扬?这就是我要的革命吗?这就是革命的命运吗?几千年的黑暗何时光明?我一路孤独地走,孤独地想„„

11、“他(切格瓦拉)怎么想就怎么做,他忠于自己的信仰。你们要记住:革命是最重要的!你们应当永远对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能产生强烈的反感。这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12、(插曲)你们是盐却不咸 你们是灯却不亮 你们谁也看不见 你们是血却不红 你们是剑不锋利 你们谁也不在乎 你们是树不开花 你们是花不结果

【切格瓦拉语录,】

你们谁也无所谓 你们是人不相爱 你们有爱不追求 你们谁也不相信 就像这样悄无声息 已经过去了几千年 就像这样人去人来 没有什么根本改变 夜色已降临 先知的手在墙上晃动 留下了至理名言:你们其中那些虚心的人有福了 这是因为神圣的天国是他们的、你们其中那些哀恸的人有福了 这是因为他们将获得最大的安慰 你们其中那些渴望爱情的人有福了 这是因为他们将得到永恒的生命。

13、他是新人,完美的人!埃内斯托·切·格瓦拉,他是二十世纪渺小的征人,他是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尘世基督。切 切 切„„这个声音代表着纯粹,就象《国际歌》中唱的:“为了真理而斗争”的纯粹的人!

14、(主题曲)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我们听见你的召唤:切-格瓦拉。是谁指给我闪亮的星斗?心灵战胜了虚荣的繁华。在寻找家园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你的身影:切-格瓦拉。坚定我的心让红旗飘扬,接过你的枪奔赴战场。唱起我的歌就有了力量,走在你的路上我们找到新的方向。是谁带领我重新出发?正义的思想再度升华。前进的路需要新的脚步,我们跟你前仆后继:切-格瓦拉。是谁站起来永不倒下?身后的大地开满鲜花。革命的意志百炼成钢,我们决心和你一样:切-格瓦拉。坚定我的心让红旗飘扬,接过你的枪奔赴战场。唱起我的歌就有了力量,走在你的路上我们找到新的方向。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我们听见你的召唤: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语录 第四篇_切格瓦拉

革命英雄?自由的象征?亦或是时尚的象征?摇滚的精神?切·格瓦拉,这个被神话了的人物,有着太多衍生的形象,以至其人物本源反而显得模糊。而在《摩托日记》或是《切·格瓦拉》等影片中,导演们似乎通过光影艺术表达自己对于切·格瓦拉的理解,为观众重塑偶像。

头戴五星贝蕾帽,消瘦的胡子帅哥的正面肖像,被作为时髦的图案印在T恤、咖啡杯、海报、钥匙串上。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甚至把他误认为雷锋。他正是切·格瓦拉,一位出生在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古巴游击队的领导人。他在中西方大受欢迎,不但是“自由”、“革命”的代名词,更成为时尚的标志。蓄着嬉皮发行和个性小胡子的格瓦拉在摇滚乐、歌剧院和艺术展上出尽风头,甚至出现在著名足球队的队旗、出租车司机的坐驾前方、摇滚音乐会的大型电子屏幕、Andy Warhol的波普作品上。当然,还有如索德伯格、沃尔特·塞利斯的影片中。

神话了的革命象征

在60年代世界范围性的革命风潮中,切·格瓦拉无疑是最鲜明的人物,他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后,他更是在1965年离开古巴,继续前往其他国家如刚果、玻利维亚发动公产革命。于是,带着左翼运动色彩,引领着革命旗帜的切·格瓦拉自然而然得成为了这股世界革命风潮的偶像性人物。

红色、革命、激进的样式形态,反抗着资本主义一切腐朽力量,如此魅力当然吸引当时极富激情的青年学生为之雀跃。于是,那些沉浸在巴黎“五月风暴”中的学生们,纷纷将切·格瓦拉视为精神偶像。印有着切·格瓦拉肖像、语录的海报,被学生们拿来张贴、膜拜。你大可以在《戏梦巴黎》或是戈达尔那些影片中寻觅到这样的痕迹。随着年代的流逝,切·格瓦拉的英雄主义色彩日趋模糊,他更象是革命、自由的代名词,一种语义上的符号,如同玫瑰代表了爱情橄榄枝代表和平,切·格瓦拉的形象即等同于“革命”、“红色”、“暴力”、“自由”等名词。也因此,那些乐于在影片中玩弄隐喻与结构主义游戏的导演们,只需要在影片的场景中增加一张印后切·格瓦拉肖像的海报,影片的意味立刻转变。最明显的例子有加拿大那位Bruce

La Bruce,在那部无政府主义的影片《野草莓帝国》中,直接设计了一段激情戏,而背景的墙上,张贴的正是切·格瓦拉的肖像海报。或许对于Bruce La

Bruce来说,所谓的性、革命都充满着无政府的激进样式形态,而切·格瓦拉的肖像,真是这一形态的最直观表达。

到了“波普教父”Andy Warhol的画笔下,切·格瓦拉的形象基本与“革命”、“自由”无关,而完全成为了时代的ICON,如同玛丽莲·梦露等人一样,成为了商业艺术的一个产品。在Andy Warhol的艺术工厂中,切·格瓦拉完全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个原材料,经过波普的包装,制作成Campbell s Soup罐头类似的产品。或许是因为Andy Warhol颠覆性的创举,原本富含政治语意的符号立刻瓦解消失,而只是成为一个艺术设计的素材。于是,T恤、牛仔裤、海报、钥匙串甚至是时装周的T台上,均能发现切·格瓦拉的肖像,这纯粹是一种潮流化的表现形式,而无任何其他意味。

《摩托日记》自由的逍遥骑士

导演沃尔特·塞利斯,为切·格瓦拉塑造了一段影像诗篇。这或许是因为沃尔特·塞利斯出生在巴西,与切·格瓦拉同样生长在南美的土地上,才使之对于切·格瓦拉有着独特的情感。谁能想到一个革命战士,在银幕上会变成一个骑着摩托车,极具骑士精神的浪漫主义形象。但事实确实如此,影片之所以名为《摩托日记》,一方面源于

切·格瓦拉年轻时,驾驶摩托穿越南美的那段经历;另一方面影片中大部分情节都取材于切·格瓦拉在旅途中写下的日记。当时,他还叫厄内斯托·格瓦拉,他在这本日记的结尾写道:“写这本日记的人,在他重新踏足阿根廷土地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死了。组织与打磨过这本日记的那个我,早就不再是我;至少现在的我,已不在是过去的那个我了。漫游南美洲对我造成的改变,远远超过我所能遇见的。”联系到他之后改名为切·格瓦拉,投身入南美的独立运动,足见这次摩托之旅对于他价值观以及整个人生的影响。

也因此,影片并没有对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倾注太多的笔墨,影片主要围绕着他与好友阿尔伯托·格兰纳多一同出发,沿着公路开始“寻求和发现真正的拉丁美洲之旅”展开。当时23岁的格瓦拉尚是一名学习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格兰纳多则可是一名生物化学家。陪伴他们的是一辆1939年产的诺顿500型摩托车,这辆老旧的摩托甚至在他们长达八个月的旅行过程中就宣告崩溃了,但这丝毫不妨碍两个年轻人执着前进,靠沿途搭车完成剩下的旅程。无论是宏伟壮观的印加遗志“马库·匹库”废墟带给他们沉重历史的冲击;还是秘鲁境内亚马逊流域深处落后、愚昧、无知的居民给予他们的震惊,这此旅行无疑带给了切·格瓦拉太多的疑问与影响:人类社会的文明空气究竟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价值究竟何在?

南美洲盛产奇幻之旅题材的影片,例如费尔南多·索拉纳斯的《旅行》,同样以一个年轻人贯穿南美洲的旅行为依托,同样以神秘而魔幻南美大陆为背景,虽然《旅行》更接近于一个奥德赛式的寻父之旅,但与《摩托日记》相同之处,则在于自我放逐、自我发现的寻根意义。看来南美大陆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了生存在这片土壤上的人们,那与生俱来的浪漫主义情怀、骑士精神,以及对于自由的无限追求,对于古老历史文明的寻根似的幽思,无不植根在这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心中。即使沃尔特·塞利斯特意选用了年轻而性感的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来饰演切·格瓦拉,俊美而迷人带着中性色彩的贝纳与切·格瓦拉清瘦、沧桑的外行相去甚远,但这丝毫无损于观众通过影片去体验切·格瓦拉的自我发现之旅。

许多人将《摩托日记》归为一部公路电影,去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之类的小说相联系,这或许是因为导演刻意避讳政治元素以及在影片中营造出的浪漫主义的诗意。于是“格瓦拉更象是一个极具浪漫情怀的朴素年轻人,他的武器不是枪,而是既诚恳又不老实的微笑,他更加‘在路上’,而不是左派。”这就等同于只谈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是事实,却又不全部是事实。而编剧琼斯·瑞沃拉却有如下解答:“这是个关于寻找和理想的故事,他承载了对整个60年代激情的缅怀,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需要这么个旅程中的故事。”于是,即使影片中的切·格瓦拉是如此暧昧,但毕竟也造就了一部最成功的格瓦拉电影,连同好莱坞的英雄片“前传风”中的超人、蝙蝠侠,向人们袒露了英雄的青涩时代。

《切·格瓦拉传》:四小时的银幕史诗

这部索德伯格拍摄的《切·格瓦拉传》毫无疑问是08年最受争议的影片之一。在纽约放映时,片头的古巴地图才初露端倪,就引起了大批观众高呼“古巴万岁”,影片也创下了观众起立鼓掌时间最长的记录,并不因为影片本身就有4小时之久。在古巴流亡者云集的迈阿密上映时则遭到了愤怒的抵制;可到了哈瓦那首映时,上千名古巴革命的老兵却把激动的掌声献给了男主角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这无疑是索德伯格处心积虑八年之久的一场预谋。

长达4小时的影片被索德伯格分为上下两部:《切·格瓦拉:阿根廷人》和《切·格瓦拉:游击队员》。影片依照格瓦拉人生经历划分,将前者聚焦于从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与卡斯特罗兄弟相遇到59年进军哈瓦那之前在古巴玛埃斯特腊山区的游击

生涯;而后者则是古巴革命胜利8年后格瓦拉在玻利维亚丛林中的游记岁月。导演采用了半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画面以彩色为主,黑白为辅,夹叙、插叙的叙事手法标明了导演对于格瓦拉的重新解读。影片上下集的分段,也暗合着从牺牲换来古巴革命胜利,又从胜利走向了个人牺牲的终结的历史规律。当观者怀揣着激动和无比激动的心情观赏完影片的上半部分,或许还能为切·格瓦拉所制造的神话般的壮举欢欣雀跃,而到下半部分时,就不得不为趋向于死亡的终结而沉闷不已。也因此,对于切·格瓦拉,既无法在前半部分中,从英雄式的符号中剥离出一个真实的个体生命;也无法就后半部分,从一个悲惨死者的尸体上抽象出一个圣徒的面貌。那游曳于彩色/黑白、叙事/资料的影像,无疑也促使了影片中的格瓦拉在真实与虚构、个人与英雄的命名方式中穿梭。如此表达方式,使得狡猾的索德伯格对格瓦拉的态度愈加暧昧不清。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依靠在影片中重塑切·格瓦拉的形象,获得了当年戛纳影帝,他大量观看有关格瓦拉的录象、资料,模仿他说话的神态,抽雪茄的模样,去揣摩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甚至洋洋得意的说自己“整个人都有了切·格瓦拉的影子”,更让古巴《格拉玛报》大赞他的演技。对于切·格瓦拉这样一个超级文化偶像,一个连安吉丽娜·朱莉都将他刺青在身体上的潮流标记,通过银幕来还原其历史形象,明显不如重塑偶像来得讨人欢喜。于是导演在影片有意设置一切可以烘托格瓦拉形象的细节,甚至连音效都特意将病人的哮喘声发大,以强调格瓦拉“阿根廷医生”的身份。而在对格瓦拉的内里精神的探索,却有意模糊,使其不可知论,在彩色与黑白平行剪辑的叙事中,观众也跟着模糊了真实与虚构,模糊了切·格瓦拉的真实人性。以至于每一个人都在影片中,都能寻找到自己理解的切·格瓦拉。

对于切·格瓦拉这样一个被神话了的标志,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会愈加脱离其历史本真,模化而被重新解构、定义成一种文化、潮流的符号。有关切·格瓦拉的电影一定还会继续出现,而那一段历史看来并不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切·格瓦拉又会赋予当下的观众什么样的意义。

切格瓦拉语录 第五篇_通识书单

【切格瓦拉语录,】

1.文学类

曹征路《那儿》《问苍茫》《霓虹》《民主课》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杨沫《青春之歌》

鲁迅《伤逝》

陈映真《将军族》

张承志《心灵史》

戴维洛奇《小世界》

张者《桃李》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

2. 历史类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和后毛泽东的中国》

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

童小溪《极端年代的公民政治》

加莱雅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切格瓦拉画传》或《切格瓦拉语录》

韩丁《翻身》

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

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

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双石《开国第一战》

高戈里《心路沧桑》

马社香《前奏: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贝特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工业组织:管理以及分工的变革》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此书可推荐给大一非历史学专业者)

3. 经济学类

姜相求《生活中的资本论》

门井文雄《漫画资本论》

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

曼德尔《权力与货币》

左大培《混乱的经济学》

鲍尔斯《理解资本主义》(此书是现在美国最流行的左派经济学教科书)

施韦卡特《超越资本主义》

赫勒《困局经济学》

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

保罗.巴兰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4. 哲学类

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伊格尔顿《人生的意义》

弗洛姆《逃避自由》《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切格瓦拉语录,】

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道金斯《上帝的迷思》

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

罗伯特沃尔夫《哲学是什么》(此书为美国较为流行的左翼哲学教科书)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此书大二以上有悟性有钻研精神的必读) 布洛赫《希望的原理》

5.社会学类

多姆霍夫《谁统治美国》

呂途《中国新工人》

胡斯《高科技无产阶级的形成》

哈维《巴黎城记》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

潘维《农民与市场》

贺雪峰《地权的逻辑》《地权的逻辑Ⅱ》

福斯特《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

6. 政治类、时政类

任冲昊等《大目标》

钟庆《大国之道:中国凭什么实现强国梦》(旧版名为《刷盘子还是读书》,新旧版皆可) 以上二书适合大一大二同学粗读,不可不读,但也不可反复读。

王绍光《民主四讲》

阿尔都塞《论社会契约:错位种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

卡普兰《理性选民的神话》(此书为右翼观点)

赖希《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齐泽克《有人说过极权主义吗》(中文译本将极权主义误译为集权主义)

哈维《新帝国主义》

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

7. 文艺理论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卡勒《文学理论》

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

8. 人生爱情类 !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弗洛姆《爱的艺术》

巴丢《爱的多重奏》

赖希《性革命:走向自我调节的性格结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l/482021/

推荐访问:格瓦拉经典语录 切格瓦拉名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