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名家作品 > [拍摄距离与景深]景深合成拍摄流程(2)

[拍摄距离与景深]景深合成拍摄流程(2)

时间:2018-12-11   来源:名家作品   点击:

【www.gbppp.com--名家作品】

  上图的作者是极影AX成员—史炎冰。拍摄的条件就是如我说的那种大风的天气,风很大,前景花草的位移很厉害。下面我截取了他在作品下方的描述,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拍摄以及合成时的艰难:

  拍摄这张照片可能是我所有摄影经历中挑战最大的一次。听闻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交界处的哥伦比亚河旁的野花已经盛开,利用近水楼台之便驱车赶往了著名的野花点 Columbia Hills。之前踩点时遇到时速35英里的大风,看形势不得不放弃转拍别处。周一早晨天气预报预测时速9英里的微风,日出前一个小时便满心期待地来到了拍摄点。刚一开车门,车门瞬间被迅猛的大风吹回来,差点没夹到手。走进田野发现风势一点不比踩点时弱。在大风的摧残下,大部分的黄色野花都被压弯了腰,成了侧对远处Mt Hood的姿势。大风持续呼啸着,且极少有停歇的片刻。这给构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很难判断花静止时的位置和形态。端着相机不断在花丛中徘徊尝试,心想着一定要再太阳直射到地面前完成构图想的金星带场景的拍摄。当终于定下构图后,开始看长达半小时之久的景深合成的反复抓拍。ISO从800一直爆到了4000才得以“钉住”摇曳的花草。叠一组完整的景深需要连续移动焦平面3-4次。而大风偶尔的喘息仅仅给我最多1-2面的捕捉机会,完全不足以完成一整组的拍摄。更为困难的是没两张之间花草会有明显的位移。于是我只能寄希望于多抓几组能从中挑选出足够的素材完成景深合成。直到回家开始后期选片时,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最终能完成它。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两天陆续续的处理,最终还是将脑海里的场景完整的呈现出来了。

  2.调整

  在lightroom里对照片进行一个基础的调整,为后续在ps中的拼合打好基础。通常矫正一下曝光,对照片做一个基础的调色,降噪锐化等。当做完针对某张照片的调整后,需要将这个效果应用到这一组的所有图片上。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选中所有图片,点击“同步设置”,将所有选项都勾上,然后点击“同步”。那样针对某一张照片的所有调整就被同步复制到了所有图片上,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一致的。

  Tip:

  如果拍摄的时候光线变化很快,可能每张照片的曝光会有一些差别,这就需要在同步设置以后对每张照片进行单独的调整。

  3.合成

  lr里完成对照片基础调整后,接着把所有图片导入到ps中。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选中所有图片,点击右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在应用程序中编辑”,然后再点击“在photoshop中作为图层打开”。这样所有的图片就自动载入到ps中了,并且作为图层叠加在同一个画布中。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接着全选图层,点击ps上方工具栏的“编辑-自动对齐图层”,那样,所有图层就被软件自动对齐了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这个对齐的操作是为了克服镜头的呼吸效应.当我们在拧动焦距环时,镜头会移动浮动镜片来对焦,浮动镜片的移动必然带来光学结构的改变,因此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虽然机位固定,但是拍摄出的画面一定有轻微的变形跟位移,这时就要依赖ps强大的对齐功能了。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自动对齐以后,画面的周围有白边,这就是程序对图像进行拉伸匹配像素时出现空白的多余像素。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对齐以后,就是要将图片融合在一起,还是全选图层,点击“编辑-自动混合图层”,在跳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堆叠图像”,同时勾选“无缝色调和颜色”,再点击确定,软件就开始自动融合。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下图是最后融合完的图像,每个图层的旁边都多了蒙版,这就是软件自动计算生成的。这个功能能够计算抓取出每个图层最清晰的部分然后进行融合。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接着我们将图层合并。如果在拍摄时没用三脚架或者现场有很大的风,就会造成图片中元素的位移和晃动,这时候不能够完全依赖ps软件的自动合成。要在这一步拼合前追加一步,就是手动调整各个图层的蒙版,用笔刷刷取清晰的部分,这个过程比较考验技术以及花费时间。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合并图层后,用裁剪工具裁去画面周围空白以及模糊的部分。所以我们在拍摄时要尽量在构图上留有余地,给后期留下裁剪的空间。

突破极限—景深合成

  这就是最后裁剪完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从最近到最远都是清晰锐利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532156/

推荐访问:拍摄距离与景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