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随笔原创 >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时间:2018-03-06   来源:随笔原创   点击:

【www.gbppp.com--随笔原创】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第一篇_中国国家战略安全

中国国家战略安全:170万亿战略国资佐利克你动不得……

作者:国中雄(原创)

一、核心提示

1、近期中国卖国精英请世行佐利克为中国经济市场化规划作了林林总总大大几百页的报告,但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以中国经济市场化为幌子将中国现行总值近170万亿的中国战略安全的核心企业——铁路、石化、金融、军工、电力、民航和电信等。进行私有化。

2、卖国精英主要是拿佐利克的“报告”作为瓜分中国国家战略企业的天主神符依据。

二、经典案例

1、2006年,卖国精英瓜分所完所有中小国企,所剩下的象鲁能这样的大国企,却找不到理由来瓜分时,就在北京西山开了个会议:硬打硬上——GCD抢了我们的,现在再抢回来。于是就有了一个在内蒙古草原上牧羊的目不识丁小姑娘领走了738亿的山东鲁能大国企……

2、2007年初一纸《特权法》将所有过去和后来、现在或将来,卖国精英抢到的国有资产变成合法的私有财产。

三、国家战略资产动不得

1、动了铁路……

铁路是中国国家战略的安全资源和资产。

中国铁路至少有二十多万亿资产,私有化卖给谁?下岗的工人?失地的农民?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房奴”?显然中国的老百姓买不起,这个私有化与老百姓无关,那么中国的有钱人如何呢?

第一步,三一重工的老板梁稳根算是有钱的,民族资本家,在大陆的富豪排行可以名列前茅。但是他有多少钱呢?虚拟资产(有价证券)近千亿,还不是现金。现在的

铁路每公里造价是一个多亿,就算梁稳根把全部家产变成现金也只能买几百公里铁路,看来民族资本对铁路也望尘莫及,最终是外国资本,美国财团控制中国的铁路,所谓的铁路私有化,其实质是铁路殖民化!变中国国有垄断为外国殖民统治的垄断! 第二步,便是砸铁路职工的饭碗,取消铁路职工的福利。再上演一遍中小国企职工的悲剧。

第三步,就是洋人随心所欲地涨价,就像这三十年的房价,食用油一样,被洋人操纵直上云霄,面对票价的节节攀升,国务院的应对只是“抑制过快上涨”,国务院的措施只是“约谈”。

于是十三亿老百姓继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后,又增加“享受”铁路私有化带来的:坐不起车! 而对于国家经济运行,铁路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需要畅通无阻,殖民化后的铁路这一段是美国的,那一段是日本的……这些各自为政的外国公司把完整统一的铁路运输网割裂成互不买账的土匪山贼,每段设卡,索要买路钱,就像身体的血管布满了血栓。中国经济将由谁左右,一目了然!

2、再动其他150万亿……

不仅仅是铁路,这帮奸贼连同铁路一起要“私有化”的还有石化、金融、电力、民航、军工等所有大型国企,经营性资产加金融资产总资产高达150万亿!中国有3亿多家庭,合到中国每个家庭要被抢走40万的财产。

3、危害有多大……

如果让奸贼的阴谋得逞,中国的损失是多大呢?150万亿折合白银5435亿两,是甲午赔款2亿3千万两的2363倍。爱国志士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42年。从屈原出生算起,至今2354年,每年一个甲午战败赔款都还多。这可以算得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侵略了!将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战”败奇迹!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第二篇_中国近年战略规划的回顾与总结

目录

1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内容重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中国战略规划产生发展的背景

2.1 城市发展中出现新条件与新问题 2.2 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中存在不足 2.3 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2.3.1 我国当前城市化与大都市区化并存 2.3.2 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效果不佳

2.3.3 战略规划研究已经在大都市区化背景下开始实践 2.4 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博弈 2.4.1 上级政府的集中控制 2.4.2 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

2.4.3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是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博弈的产物 3 发展演变的阶段与重要变化

3.1 第一轮战略规划编制热潮期 3.1.1 突破总体规划的限制 3.1.2 战略规划的特征 3.1.3 战略规划实践

3.2 新形势下战略规划热潮再次出现 3.2.1 战略规划的地位得到加强

3.2.2 战略规划从对抗走向协调(南京) 4 中国战略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4.1 尴尬而矛盾的地位

4.1.1 法律制度保证的缺乏导致战略规划缺乏有效控制力 4.1.2 战略规划的制度化面临着矛盾 4.2 公众参与

4.2.1 公众参与在制定方视角下分量不足 4.2.2 公众参与自我意识缺乏 4.3 规划编制缺陷

4.3.1 规划地位的争论与模糊

3 3 4 4 5 5 5 6 6 7 7 7 7 8 8 9 9 9 10 11 12 12 12 13 13 13 13 14 14 15 15 15

4.3.2 规划编制内容仍然具有局限性 4.3.3 科学研究与规划观点表述的平衡 5 西方的经验与借鉴

5.1 对国外战略规划的总结与概括 5.1.1 国外战略规划发展的历史 5.1.2 国外战略规划的内容特点 5.2 比较

6 对中国战略规划发展的思考

6.1 战略研究内容上咨询化倾向

6.2 战略规划研究制度上法定化倾向 6.3 战略规划编制内容发展新趋势 6.3.1 研究方法定量化内容加强 6.3.2 研究对象广泛化深入化

6.3.3 研究方法多学科,多种手段融合趋势更加明显 6.3.4 政策与战略规划的相互影响加深

15 16 17 17 17 18 19 20 20 20 21 21 22 23 23

中国近年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摘要】:中国战略规划在我国规划制度与发展情况背景下催生,以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拉开了序幕,不断地发展,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战略规划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对战略规划所产生的变化与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对我国的战略规划发展进行思考,对战略规划的内容咨询化,制度法定化以及其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中国战略规划、回顾总结、发展趋势

ABSTRACT

Chinese strategic planning was born in China's planning system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Guangzhou,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started,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perfecting itself. So far, the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has undergone two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change.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change and existing problem on strategic planning,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West, and consid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rategic planning, including the contents of strategic planning advice, legal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of new trend.

key word: Chinese strategic planning, Review and sum up, Trend of Development

1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现阶段的战略规划实践在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制定之后开始兴盛,在一段时间内涌现了大量的优秀的战略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仍在继续,但像对于国内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的第一次高峰期而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新变化: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部分地区大都市区化明显;经济产业发展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战略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战略规划实施难度大,可能性小;缺乏法律效力;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甚至在学术上都对战略规划的角色抱有争论。

在2001年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之后,国内出现了战略规划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在这一时期中队国内的战略规划的形成,编制,技术路线,实践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中外城市战略规划编制》(王微波)比较对国内的广州,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的战略规划编制进行了分析,并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战略规划编制进行了比较。提出中外战略规划在编制内容、成果、期限等方面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研究中外战略规划对中国传统总体规划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盛鸣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技术流程》中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类型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实际工作,提出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流程的实践性思维。

《从广州到杭州:战略规划浮出水面》(王凯)通过对广州等4个重点的城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实践的剖析,分析了战略规划产生的宏观前景,总结了战略规划的技术路线,并认为这一新类别的规划研究促进了城市研究、规划方法的探索,为城市政府提供了更恰当的咨询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战略规划的不足,肯定了这一新类别规划的积极意义。

《试论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及战略规划的形成》(罗震东),在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战略研究具有快速、实效、创新、宏观的特点及对象多元化、方法的趋同化、视角全面化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建立制度化的战略规划的可行性及战略规划编制程序的框架设计。最后指出,战略研究不等同于战略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可以视为一种规划的工作方法,而战略规划应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技术过程、社会过程和政治过程的结合,其最终的成果则必定是基于技术和社会、经济现实的政治决策,并有制度性的保障。

在战略规划研究热潮之后,对今年来的国内战略规划实践的研究,缺乏在新形势下的对战略规划实践的总结与检讨。本文针对目前的情况,对两次战略规划热潮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比较,找出战略规划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思考。

1.2 内容重点

文章正文分为5个章节。 第一章节:阐述中国战略规划产生出现的背景,从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条件,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不足,城市化层面出现的新阶段,以及城市发展主体——城市政府的矛盾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第二章节:对中国战略规划发展演变的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其重要的变化。 第三章节:针对现阶段中国战略规划的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法定地位,公众参与,以及编制内容上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节:介绍西方战略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制度,并分析中西方战略规划的不同点。 第五章节:在基于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战略规划的发展进行思考,研究其发展趋势。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许多研究手段,总体而言分为三种:

2 中国战略规划产生发展的背景

“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通过最精炼的语言道出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最核心的旋律:城市规划学科与制度的变化必然有其深层的经济,社会,政治影响因素。随着几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不断延续,我国在大量的领域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当时的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冲击,城市规划领域也不例外。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作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以200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及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为先导,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迅速升温,工作扩展到了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是小城市以及城市内的局部地区。 中国城市战略规划作为一种新生的非法定规划,能迅速的为城市发展主体所接受并重视,并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情形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有其政治经济以及时代特点的诉求,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可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动因。

2.1 城市发展中出现新条件与新问题

城市的发展是通常是连续,平缓的,但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政体机制的作用下,往往会突发式的产生一些新情况,从而对城市发展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Stiglitze)认为21世纪初影响全球的最大事件就是高科技的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这对原有的城市和即将新建的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人口、空间还是基础设施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从技术层面来看,现行的规划编制办法特别是总体规划很难预计这一发展的趋势(人口增长、用地指标),而这又是城市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的战略问题,且不受规划期限的限制。

此外一些城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迫切的学要对城市的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加以研究、论证和确定,特别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管制需要尽快的出台明确的规划控制政策。而在这种背景下的,强制性的法定规划中,总体规划由于其自身程序上的特点,缺乏对这种情况的灵活并及时地应对,从而失去自身的效用。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研究具有灵活,针对性强,弹性,注重策略的特点,顺应这样的需求,能够快速而具有针对性的为城市发展主体提供应对新条件、新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广州、杭州、佛山、常州等城市的发展概念规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鉴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客观现实而提出的。

2.2 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中存在不足

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城市法定规划的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为各项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基础,对城市空间发展,用地性质提供最基础的依据。

图2-1 中国法定规划体系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第三篇_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如下: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

(经国务院授权发布)

2015年3月

目录【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共建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合作重点

五、合作机制

六、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七、中国积极行动

八、共创美好未来

前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

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微博]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三、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

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微博]《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15.23, 0.04, 0.26%)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第四篇_2013-2014年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

2013-2014年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2014年06月18日 16:51:36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9

新华网消息(记者王逸涛、杨庆民):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发布《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3-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之际,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报告主编綦大鹏教授,就国际战略形势和中国国家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国际大变局特征、美日安全困境的影响、南海争端新趋势、中美关系、美俄关系、非洲战略形势等热点进行深入解读。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学研究的机构,长期跟踪研究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与诸多国内外研究机构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关系,向国家和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此番公开发布这份报告(中、英版),向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公众,提供中国专业研究机构对国际战略问题和国家安全的专业分析,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并为各方决策提供参考,为建立广泛的国际互信提供学术支持。 发展竞争决定国际大变局走向

綦大鹏介绍,报告重点关注了当前纷乱形势背后的国际战略基本走势,指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启了一场非同以往的国际大变局。2013年以来的形势变化深刻揭示了这场大变局的特征:

第一,最重要却很容易被忽视的是激烈的发展竞争,它真正决定着国际大变局的主要走向。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展开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竞争,其激烈程度可以说前所未有。这些贸易安排的竞争,不像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南海与东海争端等军事热点问题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它们将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格局的长远走向。

第二,各国围绕发展竞争展开一系列的国内改革,其成败将从根本上决定各自在未来国际格局的地位。 第三,地缘政治矛盾,已经演变为各国特别是霸权国发展竞争的工具。南海问题、东海问题、乌克兰问题等,实际上成为美国遏制中、俄发展与复兴的战略工具。

第四,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呈现螺旋上升的严峻局面。俄罗斯与美国、美国与伊朗、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日本与美国都存在着更加严重的安全困境。

第五,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国际关系总体上仍运行在以合作为基础的国际政治框架之下。举例来说,中美“安全困境”尽管比较严重,但“战略与经济对话”照常举行,双方几十个政府部门参加,就像是两国政府的“联合办公”。

美日也存在安全困境

綦大鹏认为,美日安全困境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一点也不比中美、中日安全困境弱。美国加给日本的“和平宪法”、《美日安保条约》与驻日美军,是真正导致日本失去战略自主权与普通国家地位的“三大枷锁”。

因此日本要获取战略自主、成为所谓“普通国家”,其真正的斗争对象是美国,而非中、韩等东亚国家,实际上这些国家都难以阻挡日本拥有正式的军队和对外战争权力。对这一点,美日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美国对日本任何从美日安保体制中独立出去的努力,都保持高度警惕;反过来,日本也会对美国暗中压制其“普通国家化”的努力积累着怨恨。这是日本右翼势力仇华但更仇美的根源所在。随着安倍内阁不断推动“普通正常化”,美日之间潜在的安全困境将会浮出水面。

日钻美“战略漏洞”实现阴谋

由于美国手中掌握着“三大枷锁”,所以日本很难通过挑战美国的方式,摆脱美日安全困境,鸠山首相下台就是例子。日本必须在美国东亚战略之中寻找可以利用的漏洞与契机。

美国东亚战略的是什么?綦大鹏认为,一言蔽之,就是保持一个分裂的东亚,即让中日之间保持战略距离。安倍抓住这一点,极尽对华挑衅之能事,表面上满足美国分裂东亚的需要,实际上就是瞅准美国实力下降和借日制华的漏洞和时机,寻求发展军事力量、拉台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为摆脱美国的“三大枷锁”做准备。 所以,美日安全困境在安倍政府操弄之下,成为中日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安倍可能还会借此制造更多、更大危机,用同盟关系绑架美国,迫使美国支持日本“普通国家化”,并使中美关系拉开更大距离,这应该是安倍的“如意算盘”。

美国会听安倍支配吗?

綦大鹏分析,这正是安倍失算的地方。美国认为美日同盟是其亚太安全的基石,但美国也同时认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固然想以美日同盟威慑中国,但并不会随日本起舞,搞坏中美关系。对美国振兴经济而言,毕竟中国市场远比日本市场重要的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议程而言,毕竟中美合作要比美日合作重要的多。所以,安倍企图将中美两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想法,不过是他的南柯一梦。

南海争端:国际司法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

菲律宾2013年初将南海问题单方面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报告明确指出,司法手段并非是解决南海问题的成熟手段。全球近60个国家有争议岛屿近千个,海域划分争端则更多,而大多数国家未有将这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报告详细列举了目前仅有的19个由国际法院、仲裁法庭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判决的海域划界案例。 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愿采取司法手段解决此类问题?綦大鹏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类争端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和民族感情等诸多复杂因素,若要以司法手段解决这些争端,必须相关国家在达成政治共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国际司法实际上将承担其不能承担之重,其仲裁结果,是有利于解决分歧,还是激化矛盾,都是未知之数。从这个角度来讲,菲律宾单方面进行司法诉讼的做法,明显是恶意的和不负责任的,怀有极强的战略目的。而中国采取不应诉的做法,也符合包括《国际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准则要求。因此,国际海洋法庭应当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将驳回菲律宾的起诉作为一个重要考虑。

中美关系:是麻烦战略?还是攀崖合作?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不仅未能建立起战略互信,而且随着中国的崛起与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双方相互猜疑加重,出现严重的信任赤字。特别是美国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挑战中国的做法,已经被视为牵制中国发展的“麻烦战略”。目前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突出,最近中美代表团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舌剑唇枪,反映了这种形势。

但是,綦大鹏分析,中美共同利益巨大,任何一方都不能承受走向冲突的代价。美国尽管对菲律宾、日本做出安全承诺,对越南做出支持姿态,但美国清楚,它已今非昔比。一个在伊拉克、叙利亚都不愿负起责任、不愿再承受战争代价的美国,也许尚有余勇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军事对抗,但它必将丢失对整个世界的霸权。所以,美国不可能为这些国家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所以,稍稍展望一下中美竞争与对抗可能产生的后果,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

所以,非常有趣的是,中美在经济等领域因为存在共同发展利益,会产生合作需要,但在安全领域,因为冲突前景可能产生的巨大代价,双方还是不得不进行合作。这就像落入悬崖下的两个人,双方可能彼此并不喜欢,但为了攀上悬崖,却不得不开展合作。

俄美关系:出“冷战”,入“凉战”

报告指出,尽管俄美不会陷入另一场冷战,但双方进入了“凉战”阶段。綦大鹏认为,这与俄美在长期冷战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思维、习惯、官僚机制等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基因的存在,使得对峙仍然是目前两国关系的自然状态。所以,一点都不奇怪,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双方陷入地缘政治角力与“经济战争”。反过来,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又会强化双方的这些基因。因此,俄美关系的“凉战”可能要持续很长时期。 东盟应保持大国关系平衡,约束菲、越等成员

綦大鹏认为,长期以来,东盟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保持与各大国平衡关系。这不仅提高了东盟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东盟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当前,地区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东盟仍会把握这一根本外交方向。

但当前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菲、越等南海周边国家,为谋取南海私利,极力拉入区域外大国,并企图促使整个东盟采取同样的政策,这就可能使东盟外交失去平衡。菲、越这种绑架东盟、抗衡中国的做法,必然影响东盟未来发展。所以,基于南海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东盟需要约束菲、越等国。

中亚力量格局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

报告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通过关税同盟、欧亚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努力加强在中亚的主导地位。美国则针锋相对,明确表示“美国将不会让苏联复活,将努力抵制俄罗斯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政策”,并鼓励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参与中亚事务。土耳其的政策目标是利用泛突厥主义的构想,来创造一个广泛的

突厥语国家联盟。印度积极进军中亚,正在争取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艾尼机场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沙特、阿联酋一直在扩大在中亚的伊斯兰教传播。伊朗则谋求与中亚有关国家建立军事联盟或波斯语族联合体。中国基于反恐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推动上合组织发挥作用,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綦大鹏认为,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中亚地区力量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亚国家坚持多元化的外交政策,符合其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新洗牌 美国霸权快速衰落

报告指出,虽然现在还没有国家能在中东取代美国,但中东地区秩序的洗牌正在进行。中东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供应地,它的持续动荡,将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綦大鹏认为,中东地区的乱局,特别是目前叙利亚危机、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攻城掠地,用铁的事实说明美国中东霸权的快速衰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危机主要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国自己。它发动伊拉克战争和以所谓“巧实力”颠覆叙利亚,今天反过来让美国付出了惨重的政治代价。历史将会记载,美国正由一个地区秩序的建设者,变身为一个地区秩序的不负责任者甚至是破坏者。

半岛困局何解?能源战略建构?非洲战略前景?

綦大鹏认为,由于地区力量结构稳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困局之中。朝鲜进行“射星”与核试,目的是寻求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的突破,但朝美政治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美国诸事缠身、战略优先不在半岛方向,所以没有走向朝鲜设计的方向,反而以制裁加强对朝封锁。在这种局面之下,重启六方会谈,仍旧面临极大的困难。 綦大鹏认为,按照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规划要求,能源供应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个战略问题。201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大约是56%,中国维护中东、中亚、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石油进口安全,必须纳入中国国家安全筹划的范围。

綦大鹏认为,非洲地区的战略形势,与中国的发展和安全越来越息息相关。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历史经历相近,发展使命相同,彼此经验易于借鉴,双方开展经济与安全合作,存在深厚的政治基础和广阔的战略空间。对非洲地区战略形势进行年度评估,就是要为这种合作提供依据,中国今天具备了这样的战略视野。

国际网络与太空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

报告认为,目前网络空间与太空军事化倾向十分明显,各国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已成普遍趋势,主要航天国家开始制定空间战略和空间作战理论。在这两个方面,执牛耳者是美国。目前,美国网络作战指挥体制、政策框架和作战理论已基本成型,网络战武器发展迅速,有能力对世界各国开展进攻性网络战;在太空军事化方面,美国发布了新版《空间作战》条令,并全面开展“如何应对太空项目与反卫星威胁能力”的研究。

綦大鹏认为,在网络与太空安全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军事力量建设,另一方面要与世界各国进行网络安全对话,维护这两个国际公域的安全。

我国今天有能力“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

报告最后对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进行了评估。綦大鹏认为,战略机遇期,既需要主观的积极把握,也需要国际战略形势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过去,我们更看重客观条件,但今天我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拥有更加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可以更主动地塑造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拥有这样的战略自信。

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第五篇_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刘洪义 交运3班 20132641 一,摘要:

1,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二),周边国家领土纠纷;

2,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解读

二,关键字

1,

2,

3, 安全威胁 重返亚太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 三,正文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千米,陆地与14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众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我国危险来源主要来自于周边各国的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425080/

推荐访问:国家电投战略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