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名家作品 > 人到中年了

人到中年了

时间:2017-04-13   来源:名家作品   点击:

【www.gbppp.com--名家作品】

人到中年了(一):人到中年

读谌容小说《人到中年》的几点思考

谌容的《人到中年》写于1979年,发表于1980年的第一期《收获》,是一部切中时弊、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活生生、实实在在、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把如何看待与处理好女性知识分子的课题搬上了社会大课堂。再读《人到中年》依旧能带给我许多触动,许多思索,下面我就个人的感受,从我的视角来再次走进《人到中年》,从以下四个大的方面来解读这部小说,阐发几点个人的思考。【人到中年了】

(一) 解读小说主题

——凄美的悲剧,高昂的赞歌

作品一开始就将步入中年、成功地进行三个手术,但是却因为心肌梗塞处于病危昏迷状态中的眼科大夫陆文婷推到了读者面前,运用时序颠倒,空间跳跃的意识流水法,为我们再现了她的生活、工作,以及围绕在她周围的人、事。陆文婷作为一个中年科技工作者,五十六元半的工资,住在十二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两个小孩,既要处理繁忙的工作,又要做繁重的家务。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事件,引出陆文婷对工作高度负责以及她的献身精神使得事业与家庭生活的矛盾越发尖锐,小说结束,陆大夫何以会病倒的悬念也解开——在经历了“四人帮”横行的十年后,中年科技人员任然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这就是社会因素。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一面是像陆文婷那样的人为人民事业在艰辛中顽强奋斗;另一方面是“四人帮”路线残存下来的腐【人到中年了】

朽势力对顽强精神的吞噬。小说的主题也揭示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是陆文婷身上凄美的悲剧,由她的悲剧,又渗透出对其高昂的赞歌。

《人到中年》是一部切中时弊、引起巨大反响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其锋利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中年知识分子工作中和生活的艰难处境,真切地描写了他们的苦衷和理想,热情地讴歌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围绕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问题所反映的种种社会疾患。

(二) 知识分子关注视角

【人到中年了】

——当代知识妇女的命运与追求 《人到中年》让我们体会到了作家以中国知识分子为视点,真是生动地反映了他们在时代风浪中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科学始终不渝的精神。我们也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百年风雨中走过坎坷路程,在其渗透汗水、泪水和血迹的艰难历程中,以中国知识阶层传统的爱国情感,构成了激荡人心的悲剧力量。

谌容对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女性有一种潜在的认同心理,她喜欢把女性放在爱情、婚姻、家庭与事业、工作社会责任的对应统一中揭示她们的酸甜苦辣,反映当代知识妇女的命运与追求。陆文婷的施展自身理想和抱负的坚定信念让她充满着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满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作为一位新中国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对于祖国,天然地充满了挚爱之情。她的潜意识指引她在自己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即便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中,她被戴上了“包庇叛徒”的帽子,却依然有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勇气。

【人到中年了】

崇高的社会使命和无私的社会责任感是作为社会角色的陆文婷的灵魂,作者赋予了她庄严使命感,甘心情愿地接受种种磨练与考验。四年之内,她几乎成了被爱情遗忘的少女,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一直驱使着她。她认为一个大夫上了手术台,就应该摒弃一切杂念,什么瘦弱的自己,繁忙的爱人,生病的孩子等等全都置身度外。在家庭中,她温和、谦恭、勤俭、善良,有的人对外谦和而回家却是另一种情况,而陆文婷即使在情绪最糟糕时仅仅吼了一声,事后又感到内疚和自责,仅此一例足已证明陆文婷这一知识女性的人性气质。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表现陆文婷爱情幸福,婚后甜蜜,生病前对丈夫的体贴,病危时对丈夫,对儿女的思念,正因如此,站在读者面前才是一个现实的高大的,有强大亲和力的艺术形象。

正是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压力,使她心力交瘁,濒临崩溃,就这样,谌容把一个压着因袭重担,肩着时代使命的知识女性展现在我的面前。

(三) 植根于现实的创作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人到中年》将焦点对准新时期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社会矛盾,谌容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摆在读者面前。从历史转移到现实中来,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描述了知识分子在经历了“报国无门”的苦闷之后,满怀喜悦地迎来献身的机会。然而,依然困扰他们的是工作的重担与生活重担之间的矛盾。他们没有相应的历史地位,姜亚芬“她渴望今早获得在医学上可以成就自己的平台,可是在现实条件

【人到中年了】

下,送给病人光明的眼科大夫却看不到前途”,这句话道出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心声。他们在人到中年时开始反抗,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挣扎。他们失去的太多,心中有太多的抱怨。国内低下的生活水平和严酷的政治运动耽误了他们的事业,长久以来对知识分子的不公平的待遇让他们心酸。这就是现实,现实下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就像姜亚芬一家最终选择了赴美。

谌容长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展示其心理活动的复杂层面,捕捉和显示人物的心理。秦波这个人物形象是谌容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捕捉而来的,这个人物形象虽然笔墨不多,却有鲜明的现实性。作者始终抓住她行为的自私与谈吐的“高尚”并将她性格中的这一特征突然地予以展现,眼科主任孙逸民送给她一个极富讽刺味道且在恰当不过的绰号——“马列主义老太太”,开口闭口“我的同志哟”,初见陆文婷,就表现出对她能否胜任崔副部长手术表示怀疑,手术前对陆文婷进行试探,还提出无理的要求;当陆文婷在病床上需要绝对静养时,她又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的中心意识。这一系列的人物刻画都根植于当时的现实,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人到中年了】

(四) 价值观念位移

——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成长

《人到中年》以人道主义笔触发出真切的呼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权和人性,改变社会现状,为知识分子报效祖国创造更好的环境。其实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的觉醒”,关注知识分子的

自我独立意识。陆文婷是近乎完美的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奉献着形象,她一心想着集体和事业而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得失。在住院时陆文婷的意识流动颇耐人寻味,大部分时间她脑海里出现的几乎全是国家、医院、病人。而文中当她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时,陆文婷一度受遮蔽的感情世界敞开了,这时她的意识里出现的主要是对家庭的愧疚,是对丈夫的责任和报答,是为园园买球鞋,为佳佳扎小辫。例如小说

第十章有这样一段动人的描写:

啊,真的,他变得那么苍老啊!陆文婷心酸地扑到他身边,抚着他的前额说: “都是我不好,让家务把你拖垮了,都怪我!”

傅家杰取下她的手,温柔地摆在自己手中说:

“不,这不怪你。”

“我太自私了,只顾自己的业务”陆文婷的眼睛离不开那印着皱痕的前额,声音颤抖着:“我有家,可是我的心思不在家里。不论我干什么家务事,缠在我脑子里的都是病人的眼睛,走到哪儿都好像有几双眼睛跟着我,真的,我只想我的病人,我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陆文婷夫妇和姜亚芬夫妇在文本中作为两个相对照的叙事序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选择都有很大不同。相对于陆文婷夫妇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姜亚芬夫妇选择出国寻找更好的生活,他们的这一举动,体现出个人主义价值取向,这也意味着社会价值观念的悄然位移,针对他们逃避“历史责任”的行为这一现象作者并没有持批判的态度,而是赋予了一种同情和理解。

从上述,我们很明确的得出知识分子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在为社会服务时需要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

从陆文婷等一系列知识分子走过的漫漫长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和艰辛,他们的思想发展的历程映照出历史的进程,他们心灵的搏动紧合着时代的脉搏,凸显了知识分子在心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330759/

推荐访问:中年人网名 中年人照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