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随笔原创 > 教师暑假随笔

教师暑假随笔

时间:2014-06-10   来源:随笔原创   点击:

【www.gbppp.com--随笔原创】

教师暑假随笔(一):教师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感言

教师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感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六个年头了,站在讲台上,刚毕业时那种难以掩饰的青涩和腼腆仿佛就在昨天。二十六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但对教师这一工作的责任感,却由年轻时的火热衍变成了今日的绵长不息。

常常听到有人说:“你是老师啊!不错呀!一天就那么几节课,动动嘴就行了,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一年还有寒暑假„„”。每次听到这些,我只是一笑了之,我明白,只有从事了教师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辛苦。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位老教师对我说:“老师吃得是良心饭!”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精神的实质。是啊!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于平凡岗位的有责任心的人。教师,固然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但她也同样有着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幸福!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付出时,我们没有想到工资,没有想到回报,这就是一种责任的驱使。

有人说:“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是啊,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每天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叫我们又怎么敢懈怠呢?

如今,除了教师的身份,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每天看着儿子点点滴滴的变化,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着每位老师带给她的或有趣、或

新奇的知识,心理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我想,每天会有多少像我一样的母亲在和她的孩子分享学校带给他们的快乐?亦或是焦虑孩子的止步不前,孩子们周而复始的求学之路,牵动的是多少带着期盼的母亲的心哪。当我想敷衍时,我就想:这个孩子的母亲应该也和我一样,希望孩子的老师能够爱他,对他负责;当他受委屈时,也希望老师能够像妈妈一样摸着他的头,安慰他吧。这种念头便会驱使我尽力把学生的每件小事做细、做好。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茫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生命 生命》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学校、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教师暑假随笔(二):第二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获奖作品集[1]

《中 国 教 育 报》 第二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

获奖作品

【教师暑假随笔】

一等奖

追寻教师的精神品质——《致青年教师》读后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尹超 2010年9月9日5版

二等奖

课堂缘何变得静悄悄——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 范里 2010年9月16日5版

教育就是一门慢艺术——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山东省平阴县教师培训中心 王永军 2010年9月23日5版

三等奖

站在讲台上 她就是语文——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安徽省全椒县实验小学 张业厚 2010年10月21日8版

我与课本的情缘 江苏徐州铜山县汉王镇中心中学 董宝珠 2010年10月28日5版

永远不要错过这些书——《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读后感 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 周其星 2010年6月24日5版

“大教育书馆”奖

慎重对待课堂上的价值多元——读《教学作为德性实践——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思考》天津市复兴中学 吴奇 2010年12月9日5版

【暑期征文·教育专业组】

追寻教师的精神品质

——《致青年教师》读后

【教师暑假随笔】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尹超

时隔多年,吴非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致青年教师》出版了。年轻老师们手捧书本,爱不释手,动情处忍不住泪花闪动。封面上白色小楷体字映人眼帘,告诉我这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书中,作者把30年教学经验和教训倾囊托出,教学经验背后留下的则是为人之师的风骨和大爱。

什么是教师的风骨?风骨是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一种正气。对于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吴非老师用他犀利而又率真的语言回答——捍卫常识。这里的常识可以说是一切泛教育性的伦理和准则。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常识辩护,为人性的正直、善良和德性的美好辩护。不仅如此,我们也应以同样的准则教育孩子。

作为一位教师,吴非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骨。他擅于发现真理,这些真理并非纯教育性的认识,而是源自生活、源自人生的真知灼见。他敢于批评,而且语言所指之处都是教师群体的软肋。他坚定不移地崇尚真知,提倡教育工作者要光明磊落,要有胸襟胆魄,并从人性美的高度对教师形象进行了极有说服力的论证。可以这样说,他带给我们的信念和操守,让基层教育避免了随风唱和的堕落;他带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避免了在庸俗的体制中推波助澜。坚持这样的正气,中国教师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除了师者的风骨,《致青年教师》给人的另一种感动,就是教师的大爱。

大爱是什么?从吴非老师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爱是有一颗装着学生的心,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它掏出来。大爱是自然与理性同在,在遵守教育伦理的同时让孩子看到“星空”,看到“辽阔”。大爱是不放弃理想,是敞开博大的充满诗意与童真的心,毫不掩饰地、直率地表达爱与憎,敢于突破寻常教育规训的条条框框。大爱是干脆作为一个儿童,沉醉于孩子们的图画与歌谣中,体验纯粹的诗意与快乐。

有学生问吴非老师,时隔十多年,你最看重我们身上的什么?吴非老师坦言,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们的成绩,而是对他们“人”的认识。吴非老师还说“我们都有不一样的志趣”,他指出,人们对老师的希冀与苛求未必都是有益而且合理的。

生活中,吴非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情感健全的真人。面对学生的冷酷自私,我们可以愤怒;面对个人智慧无力解决的教育困境,我们可以悲伤无助。在这里,德育学者们要求教师要永远“敦厚温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信条并不总是有用的,而教师真实的表情,包括流泪、发火,都有利于学生人性的苏醒。

作为特级教师的吴非还把半生积累的教育艺术倾囊相授:“在和学生对话时,你可以学习传教士的虔诚,但是你不要在学生面前扮演圣徒,不要把和学生的谈话当作布道。可以经常说些学习以外的事,如果和学生的谈话全是围绕学科学习,对学生很不利。谈话不要带着目的,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有机锋城府。”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展现自己真性情的作品,其可贵之处,除了一如既往的质朴、大气以外,还在于它以一种对人生哲学进行审美的形式扣人心扉,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这让此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边界,直指整个“人生”。

课堂缘何变得静悄悄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 范里

暑假想出游,想读书,然而总有意想不到的人找你,预料不到的事烦你。想要坐定看一本书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书,真是很难。

在碎片拼出的空闲里,我遇到了佐藤学,遇到了他写的《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20年间共访问过1000多所学校,参观过7000多间教室,他的文章“多使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具体形象”。读他的书,你看不到居高临下的做派,看不到引经据典的铺陈,看不到诘屈聱牙的矫情,有的只是同事交流一般的随和,却又在不经意间,让你点头连连,大呼精彩。

“日本小学教室的特征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之后,越往上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与此相对,为什么日本的小学里闹哄哄的发言过剩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后就会表情麻木、拒绝发言、沉默不语了呢?”

这段描写是很多读过此书的老师不能忘却的情景,中日两个国家虽然隔山阻水,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教室里的生态又多么相似。

【教师暑假随笔】

去年,我在墨尔本一所学校停留了一周,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情形。学校都是小班教学,没有统一教材,老师驻室办公。孩子和老师就像家人一样,相互熟识,亲密无间。老师对每个孩子的秉性了如指掌,顽皮的孩子叫到跟前耳语几句,就撒娇而不撒野了。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席地而坐,听课的时候想坐就坐,想趴就趴,喝水如厕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形式上十分自由,但是孩子们的眼神都聚焦在一起,他们凝神静听,不管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真是到了形散神不散的意境。要是有不听课捣蛋的怎么办呢?那就“一边凉快去”。我就看见教室一角单独坐着一个面壁思过的孩子,猜想是受了惩戒了。

在这点上,源于德国的华德福学校的教育观念更令人深思。他们的课堂上,老师既不表扬谁,也不批评谁。让孩子在参与活动时,不为了表扬而活动。反观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教育失去最初的创造力后,表扬和惩罚作为外在的学习推动力,已经渐渐地异化成为学习的唯一动力,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们喜欢热闹的课堂,众生喧嚣中,小手高举,小脸通红。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只顾自己的表演,对于别人的发言不愿意认真倾听,常常赶教案的进度,把学生的发言引导、驱赶、逼迫到自己的预设轨道里,就算大功告成。但是,这难道是老师的过错吗?在教材统

一、进度统一甚至作业统一的环境中,老师和学生不都是“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吗?

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先生认为除了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程等原因之外,还有我们的学校文化,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等,使得日本的幼儿园、小学与初中、高中的课堂生态有了如此明显的不同。他认为,长大的学生会尽力反抗小学时代被驯服出来的虚假主体性,中学生拒绝发言,面无表情地坐在教室的情景,不仅仅是中学任课教师的责任,幼儿园、小学的教师也必须对此负责任。

而我觉得,佐藤学如果能联系东西方文化差异等方面看待问题,他就不会把棒子仅仅打

在老师身上了。国外机场、商业大街人流如潮,却安静有序;市民公园风景如画,却不见人群拥挤,更没有嘈杂声响,他们追求自我,也尊重环境,在默契中得以和谐共存。再看看我们这片喜欢热闹的土地上,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挤,广场、街头都是大妈大婶扭秧歌、扇子舞,公园、茶室更是拉嗓子,唱大戏,这种卡拉OK式文化熏陶下的市井民风是如此的不同。

教育就是一门慢艺术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山东省平阴县教师培训中心 王永军【教师暑假随笔】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部著作我已记不清看了几遍,但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我也将“教育是慢的艺术”当作自己执教的座右铭,而最近的一次美食之旅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领悟。

家居的小区门口新开张了一家餐馆,美其名曰“好滋味慢餐馆”。只见过快餐馆却没听说过慢餐馆,这名字起得可谓别致,我们一家三口便禁不住前去探个究竟。进得屋来,只见房间不大,却是窗明几净,透着清爽。店里只有中年夫妻二人,听口音像是吴越人士。老板娘微笑着迎上前来让座,手脚麻利地冲茶倒水。茶甘香如兰,竟是地道的西湖龙井。老板笑道,刚从杭州老家寄来的。夫妻二人并不催着点菜,随手打开了CD,绵软的吴音缓缓飘散开来,却是王文娟版的越剧《红楼梦》,优哉游哉地品茶听戏,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一壶龙井下肚,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便叫了老板娘点菜。老板娘递上的菜单像高档楼盘宣传册般精致,随手翻看果然是别有洞天,每道菜谱不但有精美的图片,而且还附了“菜品人生”表述菜的来历和典故,饶有一番情致。【教师暑假随笔】

那杭州名菜“西湖醋鱼”,又名“宋嫂鱼”。相传宋代西子湖畔住着打鱼为生的宋氏兄弟,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颇具姿色,便谋害了她的丈夫,又欲加害其小叔。宋嫂劝小叔外逃,行前用糖醋烧制了一条草鱼,寓意生活甘甜之后勿忘昔日辛酸。后来做官的小叔偶然吃到了肉质鲜嫩、甜中带酸的醋鱼,便辗转找到隐居的嫂嫂,“西湖醋鱼”遂和故事一起流传下来。一盘“醋鱼”竟寓意了五味人生。

老板娘推荐的“干炸响铃”也蕴藏着一个故事:古时恶霸唆使无赖到小酒馆闹事,专点没有的豆腐皮,并扬言要砸掉小店招牌。只见一位好汉跨上黄膘马挥鞭而去,片刻间却听得马铃儿叮当,好汉已手托豆腐皮出现在小店门口。店老板感激万分地为好汉烹制下酒菜,把豆腐皮卷成了马铃儿形状干炸,入口时只听声脆如铃,“干炸响铃”就这样问世了。婉约江南竟也有这等豪爽轶事!

趁着等菜的工夫,便向老板娘打探这“好滋味慢餐馆”的来历,老板娘悠悠而谈:他们原来一直做快餐店,钱也没少挣,可常年早出晚归身心俱疲,年龄大了就想换一种活法。就像新开的这家“好滋味慢餐馆”的店名一样,好滋味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说话间,两道菜已然上桌,老板娘笑辞道:“您几位请慢用”。仔细品尝着“西湖醋鱼”的酸甜,耐心咀嚼着“干炸响铃”的酥脆,果然发现有别样的滋味„„

走在回家的路上,依然感到唇齿留香。人的一生不正像品尝大餐一样吗?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时,才能更好地体验五味人生的苦辣酸甜。可是现代社会车水马龙、步履匆匆,越来越多的人在浮躁中迷失了方向,哪里还有时间重新审视自我?生活即教育,生活如此,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中考、高考夺标,教育者们早起晚归忙于“填鸭”。为了迅速吃饱,孩子们扑在知识的面包上狼吞虎咽„„而当问及“烤鸭”和“面包”的滋味【教师暑假随笔】

时,学生们却是一脸的茫然。一俟高考结束,总会有毕业生把书本付之一炬高呼道“解放了!”难道教育形同扼杀,学校竟似监狱?

而近年来教育界急功近利之举还少吗?幼儿班学校化、变态的“奥数”热、爆炒高考状元„„人们为眼前的名利所诱惑,不惜饮鸠止渴。教育是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和发展周期;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不仅要传递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给予他们人生的价值与理念。从事教育工作就必须耐得住寂寞,留得住希望。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如享用一席色、香、味俱全的盛宴,重要的不是吃饭的速度,而是欣赏、咀嚼、品味、内化的过程,尽情享用美食所给予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愉悦。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求饱,还应当成为一种享受。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升学,更应该成就学生们做人的根本。教育就是一门慢艺术。

站在讲台上 她就是语文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安徽省全椒县实现小学 张业厚

没有想到,在这个炎炎的假期,《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能带给我如此多的愉悦和幸福,连着读了两遍,还是不忍释手。作者薛瑞萍仿佛就是年龄稍长于我的同事,在每一页里与我侃侃而谈。我为她的真诚和朴素而感动,为她对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的率性和驾驭之力而慨叹,更为她的博览群书和语言功底而深深折服。

我初以为书名有点矫情,近年来读的教育随笔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种风格。但是,这本书的开篇《不说爱》像一阵清风刹那间吹走了我的疑虑——“现在我发现,我连尽职都谈不上,我之所以努力,是因为除了教书,别的什么也不会。这一行再干不好,就只有喝西北风了,而且,我是那么贪婪地想得到尊敬。所以,我的敬业,骨子里透着自私呢。”这可看作一句大实话,也可看作自嘲,其中满含着真诚和自信,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引导我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薛老师的真诚在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她不掩饰对借读生曾怀有偏见,但当借读生赵亮转学后,她又进行自责式的反思:“我对他笑得太少„„从今以后,无论是谁,只要进到我的教室,喊我一声‘老师’,就是我的孩子。”她的教师观有点不符合传统,她说:“我痛下决心,决不把工作带回家。„„身为教师,最反感的就是‘春蚕’、‘红烛’之类的比喻,不是因为它的滥俗,而是因为在它的背后,隐含着对教师的深刻愚弄。”她的话不卑不亢,不忸怩作态,可谓字字珠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如果一个老师缺少了“真”,又怎能教出“真人”呢?所以在她的课堂里,才有学生与她毫无顾忌地争辩。这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早已成了师生之间学习和生活的方式。

作为班主任的薛老师除了智慧,还有狡黠与可爱。当调皮的张源带电子宠物被同学揭发时,张源也揭发大多数人同样带有电子宠物。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剿”风暴似乎正在酝酿。此时,为了让众多双眼睛不再盯着张源,薛老师巧妙地给他指出了两条路。“无论如何,学生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保护他,教给他做人处世之道,这才是我们班主任的职责„„”我相信,薛老师已不仅是把班主任作为一种工作,她对学生的大爱隐含在她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只是她“不说爱”而已。对于学生的告状,薛老师认为“烦”,可又不能少,因为可借此了解班级的状况。为此,她引导小胖墩儿不告状,又引导学生学会告状。拥有玩魔方一样管理智慧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的爱戴呢?作为她的同行,我是深深仰慕。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薛老师有自己的思想,不唯教材教参,“绝不上违背理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32030/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