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美文 > 名家作品 >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时间:2015-02-09   来源:名家作品   点击:

【www.gbppp.com--名家作品】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一):企业部门统计报表参考

作品考试参考题: 1.生产报表:

指标分析:

10月份产值超额完成3.5%,尽管Z型产品产值没有完成计划任务,但由于X型和Y型两产品产值都超额完成计划,所以总体还是超额完成任务了;10月份产值比9月份增长22.49%,比去年同期增长24.2%。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2.供应科报表:

2011年10月工商一厂原材料消耗月报表

指标分析:

10月份原材料消耗3100公斤,比计划消耗节约5公斤。其中X型正好完成定额,Y型节约80公斤原材料,Z型没有完成计划,超耗75公斤,但由于X型和Y型两产品分别正好和超额完成定额,所以总体还是节约了原材料。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3.设备科报表:

2011年10月工商一厂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分析:本月的设备综合利用率为90.91%,设备生产效率为100台/台。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4.【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人力资源科报表:

(1) 月工资极差:17000-3000=14000元

(2) 员工平均工资:

(3) 工资总额:4195000(元)

Xff

4195000

4195(元)

1000

(4) 月工资1万元以上的人数占全员人数的比重:p

n1151.5% n1000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5.销售科报表:

分析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总变动差额:

PQ12100价格变动:PQ11490

1

1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p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1【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105.31%,销售额总变动差额12100-11490=610(万元)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6.财务科报表:

2011年10月工商一厂生产费用月报表

p

PQ

PQ

10

11

=

6210

98.73% 6290

由于单位成本下降而节约的生产费用总额:6210-6290=-80万元。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7.质检科(68.27%的把握程度):

指标分析:

p

p(1p)0.9(10.9)

9.49% n10

ptpPptp

90%19.49%P90%19.49% 80.51%P99.49%

PN:80.51%20000——99.49%20000 16102台——19898台

以68.27%的把握程度对20000Y型MP5抽取5%的样本,得到一级品率是90%,抽样平均误差为9.49%,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级品率为80.51%——99.49%的区间范围,一级品数量在16102台——19898台之间。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8.信息科报表:

由于市场对汽车MP5的需求,公司人员也应产量的增减而变动。根据以往生产量对人员需求的信息资料,预测当MP5月产量为420台时,公司人员应配备多少?

2010年10月工商一厂产量和员工人数信息表

2

xy1555000 x

b

nxyxynx2(x)2

604500

515550001730446059200

2 2

2960056045001730

yx446017302200 a=b

n

n

5

5

y=a+bx

y=200+2x

当x=420时,y=200+2*420=1040 公司人员因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汽车月产量为420辆时,公司人员应配备1040人。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二):公司数据统计分析人员报表管理制度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1. 总则

 明确报表接口人员与相关职责,保持统计分析的稳定性。

 确定报表数据种类,统一报表统计口径,保证报表数据统一性。  制定报表开发与作业流程,保证报表工作有序性。

 规范报表周边信息以及报表归档工作,确保报表数据的可查性和追溯性。

2. 细则

2.1 统计分析人员职责要求

2.1.1统计分析人员职责描述

 负责与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确定报表统计口径与固定报表体系。  负责制作财务报表、集团报表、经营分析报表等固定报表。  负责提取统计分析类临时数据。

 负责统计分析类报表数据的稽核、报送及归档工作。

 负责就统计分析类报表相关事宜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

 负责统计分析类报表问题的核查与处理。【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

2.1.2 统计分析人员职责分工

 需设立统计分析岗与统计分析稽核岗,即填表人与审核人。

 填表人负责报表的制作与报送工作,审核人负责报表的稽核与归档工作。  填表人与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个人,可采取交叉复核的方式,即此报表的填表人可作为另一份报表的审核人。

 填表人和审核人均确认后方可报送,由填表人和审核人共同承担责任。

2.1.3 对统计分析报表接口的规定

 对于各业务部门需要省公司或分公司定期提供的数据,业务部门把已审批的

《统计数据需求登记表》报表需求给信息部,由支撑共享中心负责人审批后交统计分析岗处理。

 对于业务需求,若不需系统开发的,转由统计分析岗处理,对于需系统开发

的,则由需求管理员安排厂家开发。

 财务部在统计数据中若有程序开发或改动的需求,在办公软件中向信息部需

求管理员提出需求,由需求管理员安排厂家处理。

 各业务部门须指定统计分析报表接口人。统计分析人员直接向报表接口人提

供报表和有关信息,由报表接口人向对应分公司或部门发布。

2.2 相关报表规范

2.2.1 统一报表统计口径

 报表统计口径由集团信息中心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确定,一般在一年内不作

改动。

 报表统计口径确定后由集团信息中心向各分公司发布,若有更新及时发出通

知。

 各分公司统计分析人员制作报表应遵照集团信息中心的统计口径,特别是对

外披露及考核用的重要报表。

2.2.2 统计分析报表主要数据种类

 营收类数据:计费出账收入、营业款、预存款等,主要报表如财务报表、产

品树收入及业务量报表等。

 业务发展量数据:客户和产品资料新增、删除、更改等,主要报表如集团业

务发展及业务量报表、产品树收入及业务量报表。

 业务量数据:业务额、指标及业务数量等,主要报表如集团业务发展及业务

量报表、新签客户报表、重点项目报表。

 考核类数据:业绩考核数据等

2.2.3 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时限

2.2.3.1定期报表生成时限

 日报:每日上午生成前一天数据

 周报:每周二生成上周数据

 旬报:第一、二旬的报表一般在下一旬的第二个工作日(即12、22号)完

成,假期顺延;第三旬报表由于在出账期间(每月1-5号)出,需在4号完成

 月报:

5号生成:收入快报、财务营收报告单

6号生成:集团业务发展及业务量月报、产品树收入及业务量报表、回款业务收入清单

7-8号生成:其他统计分析报表

(注:以上工作时限的正常情况,及数据源处理正常,无延迟。)

 年报:每年初生成上一年的数据

2.2.3.2临时报表、数据提供时限

 一般在接收需求后一个工作日内响应,统计分析人员与需求方讨论明确需求

可行性和工作量后确定计划完成时间,工作按需求的缓急与接收需求的先后排序,一般在约定时间内完成需求。

2.2.4 统计分析报表数据质量要求

 统计口径须与集团保持一致,特殊情况须相关业务部门讨论确定。统计口径不应随意更改。

 报表数据须与数据源一致,不可凭空填写数据。

 重要报表间相关数据的平衡关系必须一致。

 做好报表数据把关工作,加强审核力度,对数据异常问题重点解决。

2.2.5 统计分析报表报送渠道

 界面展现:报表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

 邮件报送:手工生成的excel报表

 系统对接:按接口文件格式生成的报表,如财务ERP接口

 当面交接:需盖公章的纸制报表

2.2.6 统计分析报表归档要求

 对接收或提出的报表需求的处理情况或反馈结果统一归档,以便跟踪和记录报表工作。

 对报表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出现原因及解决措施记录归档,以便分析、总结报表问题,改进报表工作。

 对财务收入稽核,保留各环节稽核记录和台账,确保收入统计正确及明确责任。

 对生成的报表或数据,及报表数据库历史数据(包括引用的基础数据、统计sql语句等),须以介质备份保存, 保留期限至少1年,确保报表静态数据的可查性和追溯性。

 对重要报表,须填表人、审核人打印并签章归档。

2.2.7 建立报表问题反馈机制

 每月在常规报表工作完成后进行报表工作小结,收集汇总业务部门与分公司

反馈的报表问题,分析改进报表工作。

统计公司人员的报表(三):2016劳动工资统计调研报告

一、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劳动工资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随即进行了一次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之后劳动工资统计历经一系列变革,统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一)50年代到80年代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主要统计全民和城镇集体职工人数和工资;1990年-2016年国家统计局把统计范围扩展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其统计对象为全民、集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单位(内资: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2016年-2016年,劳动工资统计范围除城镇非私营单位外,增加了“三上”私营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中的私营企业)。2016年开始增加其他私营单位:19人及以下的单位采用典型调查,20人及以上的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三)2016年以后,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分为两种: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调查范围不变,私营单位调查范围采用以下方式调查:企业一套表单位(即“四上”企业,统计范围是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国家重点服务业和省级服务业)全面调查。其它非一套表私营单位按就业人员分类,100人以上全面调查,20-99人抽样调查,19人以下典型调查。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分别实施,数据没有合并使用,且抽样的数据县级没有代表性,不能推算总体,不能对外公布使用。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实行网上直报,劳资报表告别纸介质上报方式(除了视同法人的银行等产业活动单位仍延续纸质报表)。

二、劳动工资统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计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16年非国有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6.1%。而现行劳动工资统计主要偏重反映城镇非私营和“四上”私营企业的劳动情况,规模较小的私营、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并不包括在内,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反映或不能切实地反映已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主体的私营、个体等经济性质的劳动用工情况和工资水平,统计范围带有明显的局限性。正是由于这种落后于目前经济结构的统计规则,导致了本应给予高度重视的大多数较低工资收入的企业职工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目前已统计的恰恰都是有较高工资收入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导致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不能被普通百姓接受。以为例:城镇非私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垄断行业,工资水平居高不下,影响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明显偏高。2016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3848元,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和全市12374元、7277元和4065元,而2016年人均GDp仅为39705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2204元、28757元和6678元,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明显不匹配,不能真实反映整体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价格水平。

2.统计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1)统计指标设置复杂且缺乏实用性。一是统计指标设置复杂。复杂的指标设置只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对指标解释理解不深,指标涵义仅凭自己的理解去填写。比如“单位负责人”这个指标,大部分人一看就觉得是法人代表,但是其实指标解释是包括单位中层的;再比如就业人员下面的按人员类型分的三个指标,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就业人员,且不说各自的指标解释,单说其中的区别就让人头痛,挂职锻炼的人员属于原单位在岗职工,要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而劳务派遣的人员又要统到实际用工单位,不能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劳务派遣工的界定又是一系列的说明,县级专业人员也要仔细研读指标解释才能确定界限,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可想而知大部分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个数据而已。还有在岗职工的工资分类指标,晦涩难懂,使基层统计人员极易产生歧义,如“绩效工资”机关单位误以为只是事业人员工资单上的绩效工资,而实际的指标解释却是奖金性质的工资,机关人员也有此项目。二是统计指标缺乏实用性。一直以来,反映劳动工资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就业人员期末人数、就业人员平均人数、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其实用性和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已落后于社会需求,反映各级政府决策、企业需要及社会焦点问题的指标显得尤为不足。如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情况、行业用工需求、下岗再就业等社会保障热点,在这些指标群上,劳动工资方面仍是空白。

(2)反映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指标单一化。在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中,仅有本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一项指标。平均工资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数据及涨幅代表的都是整体的水平。简单的平均所带来的问题,是掩盖了平均下的不平均。一方面,掩盖了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的不平均。从2016年劳动工资年报来看,最高行业平均工资为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的6.3倍。另一方面,掩盖了单位内部的不平均。现在企业老总和普通员工的工资差距越拉越大,相差几十倍、上百倍的也不在少数。而仅仅提供一个单位的平均工资,无法解释更多的不平均。从工资分布来看全社会各群体工资水平呈“偏态”分布,工资高的人数占少数,工资低的占大多数,现有的资料又无法反映这些情况。因为指标的单一,解释不清深层次的原因,老百姓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数据,因而在向社会公布平均工资这项数据时,造成公众对数据的质疑,也带来统计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3.统计任务繁重,但数据利用率不高

(1)统计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当前劳动工资统计涉及的单位多、任务重、压力大,不仅包含了工业、建筑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等行业里面的“四上”企业,而且包含了所有“四下”非私营单位,加起来有四百多个单位,工作量十分繁重。而目前采用的网上直报开网时间较短,基层统计人员频繁更换或身兼数职,报表期间能主动直报的单位只占少数,大多数单位往往需要县级统计人员通过电话、QQ、办公助手发短信等形式三番五次提醒和催报,个别单位还须多次催报,催报难度较大。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县级专业人员不仅有大量的催报工作,更有无尽的比对工作,需分行业、分单位逐个比对填写说明,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2)网上直报操作平台有待完善。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收集的方式由纸质报表改为联网直报,给基层统计减轻了一定工作量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yc/102161/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