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教学日志随笔

教学日志随笔

时间:2014-03-2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教学日志随笔(一):随笔 --教学日志

要了解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记忆力

我曾经带过大学生,他们上课的纪律几乎不要老师强调。我只要将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带过一年级后,我发现小孩子他们特别天真,既好玩有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很长。要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扼杀自己的记忆力。

后来我在教育学书上了解到,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必须特别细心地对待记忆力这件娇嫩而精细的东西。儿童会很快由于智力集中而疲劳。不要让儿童长时间地处于脑力紧张的状态中。为了解决孩子智力疲劳,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可以使儿童通过做一些作业得到休息或在上课期间做做可种操。有一些思想和词组是特别难记的。无论如何不应当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当你刚刚发现疲劳的征兆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教学日志随笔(二):科研辅导(教学日志、随笔、反思、案例的撰写)

校本科研成果的表述方法 问题 (课题)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 探讨教育规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揭示问题的“本质” ,探索问题的“规律”都属 于我们所说的“校本科研成果与表达”的形式之一。 校本科研成果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俏若对“问题”研究没有成果,这是现实的, 也是允许的。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实践中的缺失, 如果将成功的经脸总结出来,将实践中的缺失的原因挖掘出来,这就是教师个人很好的 “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经验,如果经过整理、总结、归纳、提高、验证,其实就 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而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 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一名“差生, ’取得了改进、自编一 道创新思维的好题,教师成功地自制课件、自制教具、音像制品等都属于教师个人取得 的标本科研成果。 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反思等,一些新的研究方式和成 果表达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些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思 考,或问题取向,或直抒胸臆,或理论研讨,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进行以学校为本、以教 师课堂教学和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的基本存在形态与发展的必然。 第一节:教育日志的撰写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说,教育日记是一种个人的随笔 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对教育日志的基本理解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表 、 、 ” 述教师开展教育叙事行动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日志中,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 活事件的定期记录,在他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 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的行为,有意识的表达着自己。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 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 学事件、自己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也会不断增强。具体而言,教师将更加深入理 解学生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教师将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 教学的,了解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解如何获得那些自持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 等等。 一般的说,日志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 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

【教学日志随笔】

行为。记录的是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 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日志的主体 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每一次撰写的日志都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事件的 日期(若书写日期与发生事件日期不同时,需标明) ;脉络性资料,如时间、地点、参 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日志,日后要 重读日志的内容,会得心应手得多。 二、教育日志的基本形式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生活中,教育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通常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 和解释性记录。这三种形式在记录的侧重点以及文体的表现形式方面有一定差异。备忘 录很多时候就可等同于一篇日志,而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通常只能作为一篇日志的 一部分。下面结合实例来具体剖析一下这三种研究日志的记录形式。 (一)备忘录 备忘录是最常见的日志形式。它通过研究者试着去回忆并写下特定时段的经历,而 再现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场景。 (二)描述性记录 描述性记录包含教学和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个人的肖像与特征的描 述,对话手势、声调、面部表现的描写,时间、地点与设备的介绍等。需要强调的是,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有人说了什么话,最好直接记录,并用引号表示,或用独立的一段 文字说明。即使当时的情景不允许即时记录,也要尽可能在事后的第一时间把记忆中尚 比较鲜明的细节、研究对象的话语记下来。用以描述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情境的文 字与措辞,最能呈现其特性,最能从中反映隐藏在个体或群体行为背后的态度,然而, 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尽可能精确记录才行。 (三)解释性记录 是记录解决某一问题的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事件的解说,对自己假设 与践实得反思,理论的发展等。解释不仅会在写下经验时产生,也会在不久之后产生, 在写教育日志时有所反思的引发。 三、撰写教育日志应注意的问题 在强调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的今天, “教育日志”已作为教师研究成果的形式,也 提示教师在撰写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有些教师不钟情于写教育日志,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撰写,而是一些习 惯性因素的阻碍,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硬着头皮去写日志“挤”时间去写日志,在撰写 日志的过程中, 体会日志带给教师在整理思路、 积累资料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以写日志的方式获得个人的一种成就感。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和境界,需要长期的 努力。 第二,教育日志具有隐私性

【教学日志随笔】

,其中的有些内容不宜直接公布于众的,要妥善处置。 当你要将教育日志向同事展示,让同事一起分享你的“成果”时,或者有出版价值并能 够出版时,对于其中涉及的隐私部分,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或者作一些必要的技 术处理。如你对一名学困生的个案研究,就不能直呼其名、学校、班级等,应尊重并保 护其人格和自尊。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机会交流自己的日志,争得同事帮助。分 享日志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把日志拿给别人来看,也可以在休息时间里与别人来讨论日志 所记的内容。这是因为,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可以帮助日志撰写者理清思路,找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撰写者通常是“当局者”的身份,往往会迷失于熟悉的事物之 中.难以清晰的看到问题的本身。 第四,写教育日志应该持续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好每天或隔几天 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专门写教育日志。在一段时间内,教育日志的撰写可以紧紧围绕 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或结合你在教学中确立的课题研究过程 来写。如何建立“课题研究跟踪随笔录” ,举例来说,你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则可以就每一节课之内,这种教学方式引起的学生变化、你自 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教育日志:也可以定期记下你与班上某位特殊学生 的接触、交流过程;也可以每天或隔几天记载你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等等。 第五,撰写教育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 量的分析。如果是用笔记本来记载日志的,那么笔记本的每一页右边最好留下一些空白 的地方。在日后整理日志时,这些留白之处可用于记录一些新增的变化、附录或相关的 信息,而且在对日志记下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它也会派上特别的用场。 【日志举例】 3 月 25 日, 昨天语文课上,在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3‛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 什么)时,孩子们一致认为,就目前这场战争而言,可以通过写信来呼吁交战双方和平 解决伊拉克问题,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还可以办一份以呼 吁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来让人们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一一我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并将写 信和办手抄报的学习任务布臵了下去.信要求昨晚完成,手抄报下周一进行评选. 今天,60 封信全都收上来了一一展读,我欣喜不己.孩子们有的借第一次海湾战争 带来的突难委婉地向交战双方领导人提出建议,有理有据,情理相融;有的从自然环

境 的保护、生命价值的保降等角度出发直接呼吁停战;还有的表达了对伊拉克受难同龄人 的关切和同情,格式正确、语言流杨不说,更重要的是,信中融入了孩子们的情感,表 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着一封封信, 就是和孩子们进行精神的、 心灵的对话,我似乎看到了那一顺顺真诚而纯洁的心. 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一定要走进生活,让孩子们关注时 事、关注生活,大大加强语丈数学与时代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使语 文学习有一私永不枯竭的活水. 第二节:教育随笔的撰写 一、教育随笔的基本特色 教育随笔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表述教育问题的,它具有其本身的一些特色,就在一个 “随”字—随便、随手、随意、随心等。 教师要想写好教育随笔,在掌握了它的基本内涵之后,就是要抓住其基本特色: ·随手——及时性。随笔中往往涉及的是一些即时发生的教育事件和看到教育事件 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带有闪光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过了一 段时间后,你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能那么清楚了,故事就很难记得那么清楚完整,思 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 ·随便——灵活性。随笔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要求,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可长可 短,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只求在字里行间能体现你对教育真实问 题的思考即可。如果你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你有所触动,不说不 快,你也不必找什么理由做依托,你就“随便”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意——文学性。随意中“意,就是指文学性的意境。教育随笔相对于传统的教 育论述式的文章具有更多的文学性。它的语言是活泼的,充满情感和哲理。可以描述, 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写者心情舒畅,充满激情,在不刻意的追 求与雕琢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读者也会倍感轻松。 ·随心——思想性。教育随笔虽然灵活,但它要求观点鲜明、突出,必须具有思想 性和一定的教育惫义。 教育随笔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够灵活的表现出作者个人独特的思想 观念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经验。它的思想性是有明显的个人特征的。 【教育随笔举例】 欣赏和期待 有这么一个故事:查理〃罗斯在上学的时候,打架出名,学习一塌糊涂.可是,他 的英文老师迪丽〃布朗小姐却非常喜欢他。在一次课上说:我的孩子,好好学习吧,你 可不能辜负自己啊!如果查理将来成不了一个人物,我不会原谅他的.并当众吻了

【教学日志随笔】

查 理.他从老师肯定的目光中受到了鼓励,他相信老师是不会错的。从此,他改变了自己, 他开始发奋努力,下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值得布期小姐的当众一吻.他成 功了,后来他真得成了美国白宫负责出版事业的首席秘书。一位优秀教师的一吻造就了 赫赫有名的伟人.布朗小姐的出色正体现在巧妙地将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和爱以‚吻‛的 方式化作教育影响,一直激励鞭策着罗斯成为著名的政界要人. 心理学家已经揭开了这个心理奥秘: 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 也存在着一种能量场, 并通过这个‚场‛能把这种信念的能量传递给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 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就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收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 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奋斗的动力;相反,如果你总是持怀疑的态度,那么,这包含着一 定会失败的信息也会摧毁被怀疑者最后的信心,而学生也是最容易从自己的老师那里, 接受这一信息的心灵最敏感的人.作为一个教育者,只要你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 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顺欣赏和赞美之心,并相信这些优点和长处在未来的岁月里, 必能结出系系硕果,他就真得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你的欣赏和期待的阳光灿烂的 开放,会一直从你欣赏的阳光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营养,不管以后会在前进中 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他都不会怀疑你对他当初的肯定。 欣赏和期待教育,可以说是教师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最直接的应用.一个教育家说 过这样的一段话: ‚你要想把自己的学生或孩子塑造成你渴望中的样子,只有靠激励和 赞美的语言才能真正的达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一样;而挑剔和 过度的批评,只能让孩子变得胆小 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欣赏和期 待教育,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的价值赋予给孩子的教育,也可以叫做是让孩子们发现自己 价值的教育。 老师,你听了有何感想?请多给学生一些爱、欣赏、车重和期待,让每个幼小的心 灵中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梦吧! (选自《青年教师》2004.,9 期) 二、怎样写教育随笔 有些教师会说“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写东西” ,或一提到写文章就头疼,认为这是【教学日志随笔】 一件耗时费力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教育生活过程中,经常听到教师讲自己或他人 很精彩的“教育故事” ,把这些教育故事写出来,从口头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 笔。 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一个醒目、鲜明、引人的题目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

教学日志随笔(三):2015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2、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6、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

7、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配套读物、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此外,教师也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利用报刊资源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阅读能力,利用音像资源进行听力练习和了解文化元素,利用分级读物增加输入量,培养阅读兴趣等等。但对于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建立在认真研究课程要求,透彻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础上,使之与教材相辅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8、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魏书生的教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教学日志随笔】

第2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说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教学日志随笔】

首先、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大纲上说:“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也即: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既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必须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如何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呢?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在新课程理念中,始终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笔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把握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的。应该关注: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由此我们呼吁的课堂应该是: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自私的,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案例,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对待他们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8709/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