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18-11-0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一篇_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

——基于心理画像的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2015级 临床医学 三大班16小班 李泽夫 学号:15011010445

“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不是他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这句心理学名言道出了人对于自我的心理学认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这些问题说明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同时个人也要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心理画像进行剖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从意识和大体的层面上讲:我将自己的心理学自画像定义为一个时常忧郁,但能及时调节情绪;性格内敛,但是能够意识到人格不足;容易被外界影响,但能理性调适的大学生形象。下面,我将通过几件具体的经历,剖析自我的心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自从进入大学,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与心目中有较大的差距。在初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周围的同学都乐意主动与我交流。但在大学,我发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完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主动向我伸出友谊之手。大学的自主时间很多,看到同学们为各种社团活动忙碌奔波,我的内心很矛盾,既希望自己能积极融入团体,有为可能影响学习而焦虑甚至忧郁。但是在我意识到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后,我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身心。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的课程学习,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心理学动机。从上述情境中,我认为自己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1)在环境适应方面,我的社会适应性差。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即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不变的行为模式,偏离正常但不伴有精神症状。心理学家视社会环境因素为形成异常人格的关键因素。我认为正是大学校园的陌生环境使我的人格方面缺陷暴露无遗。⑵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认为自己对交往的认知存在狭义的偏见,人格的不健全也使我在交际方面产生问题。正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人是社会化动物,交往是每个人心理的需要。我认为造成如今交往障碍的原因在于我的内心存在社交恐惧症,并且伴随孤独感和自卑感。孤独感来自于过去上学环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自卑感来自于我从内心深处认为气质、性格欠佳而产生轻视自我感。⑶在认知方面,我没能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到平衡点,从而两者不能均衡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思维是一种指向问题解决的认知活动过程,而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构成性能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我的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认知并不到位。(4)在情绪调控方面,我时常受负面情绪的影响。焦虑犹豫等情感主要来自于我对于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无力感,这也体现出了我的能力欠缺和人格不足。

除上述问题,在进入大学后的一年时间中,我发现每当面对困难,我都难以鼓起足够的勇气去解决即为难情绪。当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困扰并对我造成了影响时,我的头脑中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放弃的念头。面对出现的挫折,我亦是如此。每当心存烦恼时,我都会试图转移我的注意力,譬如上网。但是我不能适当地节制自己,以至于有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从这些表现上看,我认为自己还存在以下不足:

(1)在意志品质和磨练塑造方面,我认为自己存在理想追求的不坚定性。虽然我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我缺乏追求理想的坚毅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就造成了我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2)在挫折的心理方面,我存在消极的心理防御即在遭受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非理性行为。我内心产生的情绪行为包括逃避和焦虑。

(3)在网络心理方面,我存在轻微的网络依赖和网络孤独。我试图通过网络缓和生活中的

矛盾,但是却适得其反。

通过对自己心理行为及动机的分析,我在发现缺陷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积极心理。

(1)我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认知并且客观地自我评价。我接受自我,纳悦自我,在生活中尽力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自强。(2)按照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超我”“自我”,我能够协调三者的关系,争取矛盾心理的最小化,以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面对各种问题。(3)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我做到了注意集中、理解记忆和多种手段。在机械学习的基础上我也能够进行一定的有意义学习。(4)虽然我时常会产生不良情绪,但是我懂合理宣泄消除压抑。我对于消极情绪有充分的认知。(5)我的自觉性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果断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自制力也有所增强。(6)面对挫折,我能够将它视为正常的心理现象,在失败中反思从而增强自身的能力。同时我可以做出正确的评估,适时释放挫折情绪(7)尽管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存在不足,但是我能够掌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信互助的原则。(8)我对于网络双刃剑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尽管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有依赖性,但是我能够做到不沉迷不成瘾。我认为以上可以称之为存在于我的心理自画像中的优点。

针对前文中我所意识到的自我不足,一些改进措施也许会对我产生莫大的帮助。(1)在自我认识方面,正确地认识自我,时常进行自我分析并且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完善自我。(2)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保持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集体与社会对于提高适应能力也有帮助。(3)培养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积极的学习动机,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4)通过幽默、升华和补偿的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情绪。借助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消除自卑感从而缓解社交恐惧症。运动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的合理途径。(5)树立远大目标和志向。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学习的目的越高尚,越能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策略和毅力,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确立正确的自我归因,只有这样才能调整工作目标,改进方法,避免相同的失误。(7)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注重交际的技巧,学会主动表达赞美与感激,正样才能建立坚实的友谊。(8)寻求心理辅导,协调现实和虚拟的关系,加强自我约束力的管理,对于合理用网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更要正确认识到网络的功能有限,并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

每个人的心理自画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存在,正如再平静的湖面也有微风漾起的涟漪。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才是描绘心理自画像的意义所在。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处于心理和生理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问题自然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本身更要对心理动机有充分认知。通过对心理课程的学习,我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自我有了更深刻清醒的认知。我相信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自我教育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才一定会有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二篇_大学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论文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一次有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是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没觉得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反正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地上课吃饭玩。后来高二了,渐渐有压力了,意识到了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不过也没有那么明显。直至高三,每天机械性的动作枯燥无味,还有面对高考后的选择,不知所措,甚是烦躁。高中结束以前,我觉得我的生活还算可以,成绩比较好,每天都能比较轻松地度过。后来就上大学了。在大学里,有很多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不得不违背自己去接受那些事物和事情,幸好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好。可这样子以来快一年了,我觉这段时间是我过的感觉最不好的一段时间。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总是很多,我这样觉得。也许我还没有真正接受现在这个现实吧。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成为一个成人是在高考后填志愿的时候,老爸说填志愿这个事情就由我自己决定了。那时候还挺兴奋,以为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将来,那时候也没多想,就自己处理了填志愿的事情。后来来到了天津工业大学。

在生活中,我觉得我表现出来的是友好、平和的性格,我不想和同学有不好的关系。大的方面,我不想和任何人有不好的关系,当然会有些特例除外。平常我也比较喜欢帮助身边的人,因为我觉得帮助别人自己不会损失什么反而得到了自己心里的愉悦感。那种感觉很好!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顺父母,这个也是我的基本原则。还有就是,我觉得我自己比较有责任心,不会因为自己的什么事情而影响到别人的情绪,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负起责任。最后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不会随随便便就发脾气。我很爱干净整洁。 在实际生活中,我必然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增强。实际上,我是一个容易情绪泛滥的人,事实证明,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不能专心地做本来该做的事情,反而任由情绪的波动泛滥。我知道这样是不好的,可情绪泛滥的当时我觉得好过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可到了关键时候总会掉链子,变得异常紧张、说话卡壳。这我觉得是我的沟通能力不够好,需要学习改进。还有就是我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就不能专心于本来该做的事情上,神游一段时间后猛地回过神来,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很多理由,这也是很不好的一点。我做事的时候还需要别人的监督,不自觉。还有就是我觉得我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上做的还不够好,我的圈子不够大。对于现在的我,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处理自己多变的情绪,整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做好其他更多的事情。接着就是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专注力。还有就是要加强自己的时间观念,不能拖拖拉拉,要变得更加勤奋,懒惰没有理由,而我知道我不会是那样的人。

我的基本人生观是活着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这对我来说意味着许多,父母健健康康,弟弟懂事努力,朋友幸福,自己过得也还不错。那个状态是现在的我所幻想的,因为那时候我的内心会一直在一种愉快的状态。在自己所认同的道德行为标准下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心有所属。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里我的心情都是比较沉重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和实际上我想要的很不一样,这让我很不爽。我会为此找很多理由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比如:这个状态是成长过程所必需的,这样,感觉会好一些,可依旧是心情沉重,过得不踏实。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我会用比较客观的观点去看待别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什么的而对某某人做出什么主观的评论或看法。尽量做到客观,我觉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尊重。【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不信教,所以宗教信仰对我对生活的看法上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而文化背景的话对于我来说影响就比较大了,我来自广西东南部的一个小乡村,我觉得我们那里的人们都比较淳朴,知识文化程度基本都不高。大人们只是教会了我一些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道德标准我觉得是一个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你判断很多事情。对于异性,我觉得到了人成长的一定阶段,对异性的追求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

我的人格类型是理智、善分析、果断、意志坚定,以系统化的方式组织具体事实。喜欢事先组织细节和操作程序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理智、善分析、果断、意志坚定,以系统化的方式组织具体事实。喜欢事先组织细节和操作程序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理智、善分析、果断、意志坚定,以系统化的方式组织具体事实。喜欢事先组织细节和操作程序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类人,他们勇于承担起责任,会在苦难的时期咬着牙不放弃,会在富裕的时期不忘勤俭节约,不忘本。要说哪个人物在我心里面最合适担当英雄的角色,那就是我老妈。

我认为成熟的标准是一个人不会再因为种种事情而乱了自己的阵脚,懂得感恩,懂得生活,懂得追求。

我的个人奋斗目标:爸妈过上好日子,不必再操劳。我能够过上轻松愉快的生活。弟弟过得很好,家人之间没有代沟。朋友们能够常常聚聚。

我觉得影响我的人生发展的是小学老师的那一次赞扬,那次使我知道了学习的好处。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高考了,这对我的影响非凡。

我最好的朋友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我的错误,但会觉得我是一个“好人”。 人们对我的批评集中在我的沟通能力方面上,我正在努力地学习中。 a性格好 b情绪化严重 c缺乏沟通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三篇_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我们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于天之骄子的我们大学生来说,优良的心理素质更是在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

我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我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健康障碍的同学,让大学生活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让大学无忧,让生活无忧!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四篇_情绪与心理健康[论文]

情绪与心理健康

健康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但对于健康的理解却不尽相同。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不病不残就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加深刻和全面。“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了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里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医生指出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威胁最大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情绪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一般认为,情绪是人堆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喜、怒、哀、乐、忧、愤、爱、憎等均是情绪不同表现形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表达我们自己感觉的无声语言。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无论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都伴随着情绪。情对人们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如一个大人失去了亲人不但不哭却咧嘴笑。这就属于情绪不健康。而一个小孩子如果这样就不能说他是不健康的。西方人当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五篇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微妙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性心理和“网恋”心理为基础的“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恋爱状况

正文: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学生青春期和性意识萌发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黄色书刊的增多,促使当代大学生的性态度日趋开放,传统性道德监督约束力下降。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它与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知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体性成熟的旺盛期,这一时期的个体性心理、生理的发展,充满了风险和最具挑战性,他们的性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加倍关注和探讨。 1、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恋爱”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上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拥有者,有更多的条件参与网络生活。“网恋”在大学生当中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大学生“网恋”现象在校园中已屡见不鲜,引起了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会问题。因此,在新的条件下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性开始成熟。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大学生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1【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2014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7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国2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双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结婚则无妨的占8%,四项加起来超过了60%。与1990年全国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比较,大学生认为“会引发社会问题,应受道德谴责”的比例有所下降;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对心爱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依次是:60%的人“晓之以理,帮助克制”,13%的人“冷静地断然拒绝”,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对待婚前性行为问题上,女性更为谨慎:70%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恋人的性要求时,会从理智出发,既力求维护自己的“性纯洁”,又力求维护双方感情而“晓之以理,帮助克制”;坚决维护自己的“性纯洁”而“冷静地断然拒绝”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3倍。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前性关系表示理解。大学生们已到了身体发育成熟的年龄,心理上则更加早熟。在谈恋爱过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们大多都希望有灵肉统一的爱情。然而,由于中国社会对性问题依然讳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数大学生仍然是观念现代,而行动保守。因此,性冲动和性苦闷仍常常困扰着他们。一位大学生说,我们周围的空气太紧张了,所有的人都怀着罪恶感来看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位女大学生总是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机会和男友同居,内心的紧张、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周围的压力总使她有一种犯罪的感觉。因此,“性与健康”的一位大夫说,这一代年轻人“既不像他们的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纪6o年代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苦苦煎熬”。

2

2、当代大学生“网恋”心理的新趋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一项网上调查,2014年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l8—3O岁青年占85.98%,而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据清华大学的一项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8%。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网恋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同样吸引了大学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恋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缘分天空”。2014年3—4月,一项相关调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展开,本次调查采用偶遇式的调查方式,在上述大学的本科生中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7岁,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分别占62%、27%和ll%。调查显示,超过4o%的大学生相信网恋有成功的可能性,超过60%的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大学生网恋心理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性格倾向,笔者对他们的性格进行了大致归类,将选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性格归为“前卫”型,选择“等其发展成熟,再作决断”的归为“理性”型,选择“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归为“从众型”。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网恋经历的38名大学生中,“理性型”网恋者占53%,比率要略高于“前卫型的网恋者(占45%)。可见,性格“前卫”并不一定更容易网恋。调查还发现,网恋大学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恋经历。这说明,曾经在感情方面受过创伤或是失恋过的大学生更容易尝试网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处于“爱与隶属”需求层次的大学生,更需要别人的接纳、关爱、欣赏和理解。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种需求或是在这方面遭受挫折和创伤时,就会将这种需求转移,寻找其他途径补偿。网络的适时出现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3

通常,同龄群体的行为具有从众性,在网恋问题上也同样如此。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占92%)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其周围也有人有过类似经历。从人际互动的角度上说,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大学生都是2O岁左右的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而且彼此朝夕相处,周围环境特别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网恋,虽然自己主观上并没有刻意盲从,但网恋却占据了潜意识中的一定空间,一旦有机会,就更容易去尝试。正是这种同龄群体的示范作用,使得尝试网恋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网恋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经验相符。毕竟,来自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触网”时间更长,对新兴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网恋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的大学生,则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保守,做事循规蹈矩,在情感问题上更倾向采用传统的方法。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面对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网恋现象,大学生们持什么态度呢?调查显示,多数(占65%)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既不明确表示反对,也不公开表示赞成。而对网恋明确表示赞成(占12%)或反对(占24%)的都是少数。但对于网恋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访者的回答分化较大。8%的被访者认为“十分可能”,认为“有一点可能”和“不确定”的分别占到36%和28%,另外还有25%和4%的被访者选择了“不太可能”和“绝对不可能”。在整体上,对网恋成功持乐观态度的大学生要更多一些。乐观者认为,网恋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爱情应该更加牢固,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而悲观者则认为,网上聊天是网恋初期相对单一的了解方式,这种方式使双方缺乏实际的真正的接触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见光死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大学生在网上可以展现自己的虚拟人格,这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在网络中出现。但有些大学生在网上虚设了一个自我,想以这个虚设的自我,获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获得的爱情或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这对于能够控制自如地进行网上人格或现实人格转换的同学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一种解脱现实压抑、调节心理平衡的好办法。 4

但有些大学生却无法将网上人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格灵活转换,渐渐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他障碍。网络爱情总是带有太多的虚幻性,可信度太低,好多“网恋”者大都是带着面具游荡网坛的人。这些人不用解释,因为在网上,解释与掩饰的区分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况且,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有关网络的法律体系来对网络生活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管理。现在唯一可以借助的是网络道德的隐形准绳,而这又毕竟是“无形”的。坦率地讲,网民的素质还尚需怀疑。因此,在没有法律保障下的“网恋”,犹如雾中之花,水中之月。在有关网络的基本法律体系完备以前,这始终是一个基本的网恋倾向,希望此问题能引起广大热衷于“网恋”的大学生的警觉。

3、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中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发生的变化和“网恋”心理出现的新趋向。

首先,端正恋爱态度,摆正爱情位置。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和集体活动,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体魄,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年期性冲动。同时,青年期个体经常涌现的性冲动,无论来自个体内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须有合理的途经加以疏导。对于人格成熟的人来说,适当的意识调节和合理的升华作用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而事实上,任何健康有益的兴趣活动都是转移、宣泄性冲动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把性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也是增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上海大学商管学院邓研会策划主办的“心跳回忆——邓研会与你共谱春季恋歌”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活 5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六篇_心理健康论文-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的意义及方法

说到自我觉察,总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经过半学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我对自我觉察也有了一些认识。说到自我觉察,我们先得了解一下自我觉察到底是什么,从字面上看,自我觉察可以分为“自我”和“觉察”两部分。“自我”表现出“自我觉察”是一个从我到我的过程,而“觉”可以理解为认知、了解,“察”则是仔细的分析、察看。总的来说,自我觉察是一种自我认知,自我了解的活动,很多人会认为它就是了解自己的爱好、喜好什么的,实际上它让我们了解的更多是我们内在的品性,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全方位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些自我觉察的意义及影响。

一、 自我觉察的意义

既然是进行自我觉察,我们就需要先了解自我觉察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觉察,也才能了解自我觉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近现代的许多科学研究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大脑的能力感到惊奇,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0000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更有甚者,足以容纳300万个小时的电视节目。1然而,在我们感叹它神奇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其缺陷,例如,我们的大脑思维能力是很强的,却由此带来一些主观臆断,凭空猜测,甚至编出一套故事来迎合自己的想法。例如,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陌生人,穿戴不整齐,或是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让你想起一个和他有些类似但是是你讨厌的人,你的脑海自然地编出一套故事,他一定和他一样,怎么怎么不好。后来有机会了解,却发现其实他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讨厌。这种缺陷可能会给你带来正确的结果,却也很可能让你失去一个好朋友。 “大脑表面上看去很聪明,然而深入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分析、判断、推理都基于我们已有的制约。”——郝琪、陈依雯 《心理自我觉察能力的培养》2。正是因为大脑或多或少的缺陷存在,需要我们去自我觉察。只有我们进行自我觉察,以一个近乎于完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就像有自我觉察习惯的拜伦凯蒂3,通过多年的自我觉察,得出了造成我们痛苦的来源是我们的思想,而并非问题本身。从而通过改变自身想法,拜托了不少烦恼,可见自我觉察对我们十分有益,对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和完善也有帮助。

1

2 以上数据摘自果壳网 《心理自我觉察能力的培养》:摘自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3 拜伦凯蒂:心理学家,著有《一念之转》

二、 自我觉察的方法

经过了一个学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自我觉察的方法。自我觉察,最重要的就是能身心分离,让自己的思想从离开自己,然后以一种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同时也要保证这是一个从我到我的过程。【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一种方法可以像老师上课给我们做的那样,全身放轻松,闭上眼睛,使自己的身心分离,思想离开自己,以此来自我觉察。

第二种我认为可以的自我觉察方法就是不断地反思自己。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回顾一下今天一天发生的一切,然后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并不断的问问自己,自己今天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结果给我带来了什么,通过反复的询问自己,反思自己,便可以觉察出自己的内在的品性,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更加全方位的了解。(这是我自己总结的自我觉察的方法,如有不足之处,望老师给予指点。)

我与心理健康论文 第七篇_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于一切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对危险事物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强,就是在这个年纪,很容易误入歧途。还未完全踏入社会,父母的关爱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尊心。未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一个挫折就可能击垮他。有时,我们过于关注现实物质的满足,而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姿态与需要,不经意间就会迷失。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下去的重要保障。

曾看到过一幅漫画,画中的年轻人代表物质的左腿十分粗壮,代表精神的右腿十分纤细,这样的身体如何支撑他的身体呢?这幅漫画反映了现代年轻人普遍的现象:追求现实的东西而忽略精神的渴望,更深一层次来说,人们的内心被忽略。

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虽然患严重躯体疾病的并不多,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正常的生活。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曾经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案就是一个血淋林例子。药家鑫杀人的动机充分暴露出他内心的脆弱,这脆弱在他室友的讥讽与欺凌下一再发酵,最终演变成扭曲的憎恨,一次性爆发。纵然他们四肢健全、无疾缠身,最终还是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说身体健康是四处行动的资本,那么心理健康就是支配活动的基础。就算有完美的硬件,没有精确的代码操控,机器也是废铁。心理的健康会发掘出大学生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座,从此之上可以创造工作、家庭、友谊、兴趣、成就、财富等他为之奋斗的一切。

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如何整理好其中的喜怒哀乐?大学的竞争十分激烈,现实往往比一切成绩单都有说服力,表现不佳的人在失败后有两种选择:一、直面结果,吸取教训,付出汗水;二、回避问题,消极对待,一蹶不振。无疑第二种选择只会让一个人的成长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对一切漠不关心,甚至麻木不仁,社会上不缺少这样的人,结果呢?社会风气大不如前,铁石心肠的人一再出现,那些真正热心的人反倒被伤害,失望与焦虑带给这个社会的负能量挥之不去。一个好的心态不仅是个人智慧的体现,更是对生命的热爱,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挑战,能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好的心态源于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能使大学生摆脱依赖性的束缚,做好独自闯荡人生的准备。上了大学以后,我们就不再是父母要牵着手过马路的小孩子了,因为我们要在世界里生存下去,就要具备生存的手段、识人的眼光、明确的人生规划。这一切的一切不是长辈能全部口授的,很多事情是我们经历过后独自总结体会出来的。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环境,这里有一切的可能性,我们的同窗不仅仅是同样坐在教室听课的人,有时还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教给我们一些道理;在这里,我们的生活要自己料理,如何解决温饱问题、如何调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如何摆脱依赖,学会独立思考。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早点儿做好准备就早点儿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离危险远一点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一生来说,何其重要!

备注:第二自然段摘自孟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94148/

推荐访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