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8-10-28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_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潜心会文,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诵读体味,感受父亲深沉而含蓄的爱。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本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并且鼓励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依然”“不经意”“瞟”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品读和感悟,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爱有哪些吗?是啊!爱有这么多,但有一种爱,它含蓄深沉 ,不露痕迹;有一种爱,它很特殊,它深深地掩藏在心中。这就是父亲的爱。爱,只要它存在,不管有多深,总会显现。今天,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拐弯儿处的

回头。

二、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预习时没有认熟的字,借助拼音再读几遍。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出示课件 读一读 哭丧 怜爱 委屈注视 半信半疑 刹那间 不约而同

3、再读课文: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写件什么事?

三、精读品味,感受父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弟弟受伤的地点,

受伤的程度)找到“被”字句并变成“把”字句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

(1)看到了爸爸,看到了亲人,弟弟心中的懊恼,委屈与不快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他多渴望得到安慰,谁能找到弟弟对爸爸撒娇的词语(哭丧 跷)这是对弟弟什么的描写?

(2)弟弟为什么哭丧着脸

出示课件“不料爸爸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 如果是你的爸爸,他会说些什么呢?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

(3)“满以为”和“不料”是什么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弟弟大失所望。

3、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想一想: 弟弟伤心的是什么?委屈的是什么?生气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愿表现出来罢了。”3个很字表现了弟弟对爸爸不满达到极点,所以读的时候要重一些。

(2)如果是你会怎么发牢骚,看看谁的语言最符合弟弟当时的心情?通过大发牢骚来发泄此时不满的情绪。

(3)你的爸爸是这样的吗?他为什么不愿表现出他对你的爱? (他觉得男子汉应该学会承受、担当、勇敢面对挫折)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再指名读。

(1)出示课件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这句话中的“不经意”可以去掉吗?“ 瞟”可以换成“看”吗?“才”字可以去掉吗?

(“瞟”表现出爸爸不想让孩子发现他的牵挂。 “不经意似的”可以看出爸爸的担心。“才”体现了爸爸对弟弟的紧张和关心。

师:就是这样一个好象不经意的、悄悄的回头,这样一份淡淡的、含蓄、无声的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悄悄地改变了许多。

(2)这一回头体现了父亲的————

这一回头,改变了——————

这一回头,改变了——————

预设一:这一回头,改变了弟弟对爸爸的看法。

预设二:这一回头,改变了爸爸在弟弟心目中的地位。

预设三:这一回头,更改变了弟弟此时此刻的心情。

预设四:改变了弟弟对父爱的认识……

(从哪儿看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的是泪光。)

(3)从爸爸回头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觉得爸爸对儿子的爱属于哪一种呢?

(5)从弟弟的情绪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5、默读第五自然段

作者已经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拐弯儿处的回头 出示课件 情境体验:现在的你找到了“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吗?如果没有,想一想为什么,是父亲不足够地爱你们,还是你们没有觉察品味出父亲的爱?

6、你觉得父爱像什么?

四、总结:一个看似平凡的动作,真实深切,蕴含伟大,拐弯儿处的回头,请记住,那就是父爱。

五、板书设计

看似平凡

、 拐弯儿处的回头

父爱 蕴含伟大 1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二篇_拐弯处的回头 教案

1 拐弯住的回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郊、破 、巷”等12个生字。会写“拐、弯、郊”等1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第1课时 第一周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一节课开始的导语,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弟弟大发牢骚。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步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的含蓄。指导朗读。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有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注意引导从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入手来谈)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渲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这样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那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

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通过演示、朗读、体会,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实现自我建构。)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板书) (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七、深情总结,回归生活

父爱,它是那样深沉,那样含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一个会发现爱、会感受爱的人,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更是幸福的。就如作者和弟弟,就在父亲的一个动作中发现了父爱。这篇文章是否也勾起了你对父爱的回忆呢?你的爸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是否也让你深深地感动了呢?不妨在课后,仿照本文的写法,把你感受到的父爱用笔写下来,你们说好吗?

(紧紧围绕文本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多角度、有创意的讨论、交流到有创造性的写,一气呵成,求异阶段与求同阶段,水乳交融,使学生的情感在求异中发展,在求同中升华。)

板书设计:

1 拐弯儿处的回头

看似平凡 蕴涵伟大

父爱

教学反思 :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_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黄海帆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龙兴镇中心小学 黄海帆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在你身边的,最爱你的人是谁呢?

师:是的。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爱的阳光里,有父母亲情之爱。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老师对你的关心。有些爱,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得到,在家里,爱可能是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精心的照顾,在学校,爱可能是同学借给你一支笔,可能是老师给你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但是有一种爱,没有动听的语言,也没有深情的抚摸,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误认为这不是爱。而其实那是最深沉的爱,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就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名子叫《拐弯处的回头》,教师板书:1、拐弯儿处的回头

2、注意题目中的儿化音 齐读课题

师:想现在就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在概括时能尽量用上这些词语、短语就更好了。(课件出示:划破、回家、巷口、安慰、满以为、说了几句、牢骚、回头、打动,引导学生齐读)

生:自由读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桌交流。 师:谁想把你思考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指名1—2名学生说。如果此处第一名学生说的不理想,可以请第二名同学评价,注意引导他从优点缺点两个方面来评价.如果还是不行,就加以示范,再请同学说.(预设达到的程度为: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弟弟大发牢骚.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一个拐弯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3、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

板书:爸爸 弟弟

4、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和弟弟的句子,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5、谁来说说你找到了那些?学生汇报

6、老师把同学们的句子作了整理,看大屏幕:他哭丧着脸,翘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学生读一读 并说一说是写谁的句子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写人物一般都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写的。那这句话是抓住人物的那些特点来写的,有表情,动作和心理来写的,并让学生找到相应词语,适当的表演或者朗读。(哭丧着脸,是从表情上来描写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表演,翘字是抓住的人物的动作来写的,满通过动作和表情我们都可以看出弟弟伤势不轻,还从哪可以看出满以为是抓住人物心理来写的。满以为 ,是自信的意思,读出自信的感觉)

7、弟弟满以为会得到父亲的同情与怜爱,可是结果呢?(请同学读一读书上的原句)请同学连起来读一读。

8、你觉得爸爸简单的说了几句,爸爸能说些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

9、爸爸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这是弟弟的一个情感的变化,从伤心到委屈,然后又很生气。最后后又开始发起牢骚来了。 什么是“发牢骚”? (非常生气的时候)

10、同学们想一想,弟弟非常生气的时候会发哪些牢骚呢?、、、、、

那爸爸真的就这样的走了吗?

出示课件: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11、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话,同桌两个人相互交流你通过这段话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爸爸表面沉着,但心里十分惦记着弟)

12、爸爸一步一步向前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回头,爸爸真的是不想回头吗?

那爸爸为什么心理想的和表现出来的不一致呢?为什么这

么做呢?

(让弟弟不再困难面前倒下,让弟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希望弟弟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看来爸爸真是用心良苦啊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我们遇到的是妈妈,妈妈会怎样呢? 生:跑过来,关心地问我痛吗?然后带我回家,精心照顾我,给我做好吃的。

那是否说明这位父亲真的不关心自己的儿子呢? 生:不是

只是爸爸的和妈妈的爱表达的方式不同

其实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相比他更深沉。

板书:深沉

可是爱只要存在就是掩饰不住的呀?

读读省略号后面的句子说说通过那些词语看出了爸爸掩饰不住的爱?(不经意、瞟)

爸爸不想让孩子看到他的牵挂,于是不经意的回过头来,不想让孩子看出对他的担心,于是瞟了弟弟一眼,于是才消失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四篇_《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深入体会)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深入体会)

教材简析:

《拐弯儿处的回头》是一篇带有浓浓父子情的文章,它让学生感悟到父爱很平凡,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只要引领学生潜心读文,用心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就能有个性化感悟,体会到父爱平凡中蕴涵着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配乐:爱的协奏曲,同时辅以父亲与孩子的画面。)

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总是默默地站在不远处支持着我们。也许他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帮我们,但他关注的目光,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这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与父亲有关。

2、(板书:拐弯儿处的回头)齐读课题。

(一节课开始的导语,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想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手中的文章,读完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1~2名学生说。

边说边引导学生评价,注意引导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评价。教师适当予以示范。

预设:弟弟的脚被石头划破了,包扎后被几个同学送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碰见了爸爸。爸爸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说了几句。弟弟大发牢骚。但一个同学告诉他,爸爸肯定会在拐弯儿处回头,果真,爸爸在拐弯儿处回头了,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并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这一步是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验

1、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这一回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那么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被感动了呢?让我们再来默读全文,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做上小记号。【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引导学生读,之后,指名谈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

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

生再读之后谈感受。

(1)这段文字还打动了谁?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再谈感受。

(2)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课件出示: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爸爸走到拐弯儿处的刹那间,却不经意似的回过头来,很快地看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儿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找到“好像”被省略了,省略号变成了句号,还有“瞟”改成了看。 你觉得这样改写行不行?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到“好像”是弟弟的一种猜测,失去它就变成了肯定语气。省略号说明弟弟心里还想了很多,这里没有写出来,在读的时候注意拖音和停顿。“瞟”有掩饰的“看”,不像看那么直接,更突出了父爱的含蓄。指导朗读。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了真实的体会。是呀,世界上爸爸对孩子的爱有千万种。有的是直接坦白,恨不得把“爸爸爱你”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有的是平淡含蓄,点滴之中露真情;或者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你认为这里爸爸对儿子的爱是属于哪一种呢?

2、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注意引导从一个动作,一个神情,一句话入手来谈)

3、这份淡淡的、含蓄的父爱,如果不用心去体会,是很难感受到的。让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爸爸依然„„”引读。

(以情感共鸣为切入点,让学生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渲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回头,却改变了弟弟的心情与看法。这样的改变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身临其境就更好了。我建议,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表演好吗?在这个活动中,我来扮演爸爸,同学们来扮演弟弟。(随机问几名同学)你是谁?(我是弟弟)你们大家都是谁?我是谁?你们应该称呼我为?(弟弟,爸爸)

2、请看大屏幕,要做的准备工作都在这里呢?(课件出示要求:默读全文,想想爸爸回头的前后你都有哪些感受,是怎样变化的?

场景1:受伤的弟弟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亲爱的爸爸!此时弟弟„„

场景2:看到受伤的弟弟,爸爸却只是简单说了几句,竟自己走了,此时弟弟„„

场景3:终于,在拐弯儿处,弟弟看到了爸爸的回头,此时弟弟„„

3、“弟弟”们,你们之间也要交流交流,真的理解了吗?一会儿,我们可要对话的呀!

预设1:

师:孩子!当受伤的你在被同学护送回家的途中遇见了我这个爸爸,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是从哪句话里体会出这种心理的?

生:想得到你的关心。“他哭丧着脸,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满以为会得到一点儿同情与怜爱。”

师: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里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呀!这种写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轻声读,再次体会写法。

预设2:

师:面对你跷起的伤脚,我只是简单说了几句,便自己走了——此时你觉得„„

生:觉得很委屈,很伤心,很生气,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师:于是你——

生:大发牢骚。

师:你会怎样发牢骚呢?看看谁的语言最符合弟弟当时的心情?

生:表达不满。

预设3:

师:孩子,本来你有满腹牢骚,可是终于,在拐弯儿处,你看到了我的回头!此时你又——

生:被打动了。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虽然这一切只发生在„„眼里还闪着泪光。”(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这是怎样的泪光?

生:高兴的、感动的、激动的、幸福的„„

师: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通过演示、朗读、体会,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实现自我建构。)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此时此刻,闪着泪光的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2、就是这一回头,这一瞬间的动作,使你们竟如此动情,因为这个动作凝结着深深的父爱呀。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4自然段,表达出此刻你心中的感受吧。(齐读)

3、此时此刻你还想对你周围的小伙伴说点什么吗?或者还有许多小朋友因为感受不到爸爸那含蓄的父爱而苦恼,你们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4、这含蓄深沉的父爱感动了你、我、他,也感动了作者,所以作者在结尾也深情地说——一名同学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如果把这拐弯儿处的回头浓缩成一个词语,你会用什么词?“父爱”(板书)

(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七、深情总结,回归生活

父爱,它是那样深沉,那样含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体会。一个会发现爱、会感受爱的人,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更是幸福的。就如作者和弟弟,就在父亲的一个动作中发现了父爱。这篇文章是否也勾起了你对父爱的回忆呢?你的爸爸,他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甚至是一个表情„„是否也让你深深地感动了呢?不妨在课后,仿照本文的写法,把你感受到的父爱用笔写下来,你们说好吗?

(紧紧围绕文本主题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多角度、有创意的讨论、交流到有创造性的写,一气呵成,求异阶段与求同阶段,水乳交融,使学生的情感在求异中发展,在求同中升华。)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五篇_《拐弯处的回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句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六篇_拐弯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教学设计 第七篇_王新姚静三年上第一课《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拐弯儿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书后的14个字并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作者语言文字的运用。

3.联系生活经历读懂课文,理解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1

2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92888/

推荐访问:拐弯处的回头教学设计 拐弯处的回头教学反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