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时间:2018-09-25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一篇_下面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二篇_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春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三篇_描写北国风光的段落

1、冬天,大雪飘飘,厚厚的雪给大地添置了一件白花花的衣裳。平时川流不息的河流变成了冰河,就像大地上的一面镜子;瀑布停止流了,变成了千丛下坠的冰柱。阳光透过冰一直照射在地面上,散发出无穷的光线,五彩缤纷。游览期间,仿佛置身于白色的幻境里。梅花更是吸引人的目光。它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任凭风吹雪迫,从来都是不畏不惧。只有它,北国的冬天的景色才有另有一番的美丽。

2、抬头望去,嗬,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啊!空中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地上像铺上了一张柔软而冰凉的白地毯。在这冰雪的世界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毛主席的一首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身处南国,却能领略北国风光,如此良机又岂能白白错过?我想着,捧起一把雪,细细观察起来:它们晶莹剔透,如碎玉一般,多呈六角形,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追逐、嬉戏着,踩得雪地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地上留下一串串美丽的图案。

3、下雪的景象真美啊!只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像鹅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乍一看,它又如烟一样轻,银一样白,玉一样润,一朵朵,一簇簇,忽而向左飘游,忽而向右猛扑,忽而冉冉飘落。站在雪中,就像蹲在轧花机下,只见无数温柔、细腻的雪花亲热地扑来,仿佛淘气的娃娃,一个劲儿往我的脖子、手心儿里钻,那么清凉,使人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又给我裹上了一身洁白的素装。

4、北国的雪在我眼中是圣洁而又无比高雅的。走在乡间的路上。我看到,雪落满了这个世界,树仿佛也成银色的了,像一条条银蛇匍匐在树上,真应了那句山舞银蛇梅报喜,江飘玉带柳含春。素洁的银被子也随之披到了大地母亲的身上,似乎在说,妈妈,咱一起来过个好年。

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唯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诗让我感到兴奋无比,梅花是好样的,但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只有在雪中,梅花才能展现自己的风采。我爱北国的雪。

6、雪是冬日的象征。第一场雪来临,没有海浪般的气势汹汹;也没有山峦般的绵延不绝。每一片雪花都很轻,轻的感觉不到它的重量;每一片都很清晰,清晰到可以看清它的容貌。就像毛毛细雨一样,从天空的一边倾斜而下,飘飘洒洒。

7、不过,雪再大,也终究会停;天再暗,也终究会晴。因为在干净的世界也需要阳光来杀杀毒。云,褪去了;风,静止了,太阳,微微笑了。一束束阳光穿透云层,迅速扩大,蔓延最后亮了,一片点点的雪花在阳光下折射着光芒,如同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着纯真和喜悦。

8、又一场小雪下起了,一切又陷入了安静,静静的抬起头,慢慢升入那雪的世界,遨游在自我的幻觉中,耳畔没有了尘世的喧吵杂闹,眼前没有了世俗的浓妆艳抹。沉浸在这北国之冬中,没有一丝杂质,只有毫无瑕疵的白雪;没有一丝杂音,只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那么安宁,那么踏实。

9、天空渐渐暗了,似有又无的几片无的几片的云淡淡的浮在那,一种压抑的情绪成了催

化剂,仿佛不久后就会有一场强大的无法预计的暴风雪。没错,会有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四篇_《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阅读练习题:

1、文中 、 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 ,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2、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想像描写: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3、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 ,显示了作者 的胸怀, 的气魄。

4、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5、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7、《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划分层次并说明其大意。

8、词的下阕有过渡句,请写出。

9、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11、下阙惜的是( )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12、《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 B.鄙视封建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沁园春雪》阅读答案:

一1.舞、驰、生命

2.A.⑴~⑶、⑷~⑽、⑾~⒀ B.⑷~⑺、⑻~⑽

3.广阔、博大宽广、雄伟旷达

4.第一层(1~3)总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4~7)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三层(11~13)想像雪后北国风光

5.略

6.C

7. 第一层(1~2)过渡 第二层(3~9)评论五位帝王的文治不足 第三层(101~12)点明主旨,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8.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9.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它管到射大雕一句,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议论,概括了他们的文治不足。

10.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1.D

12.C

后记:《沁园春雪》及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阅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首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五篇_2014-2015年秋季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2014-2015年秋季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2分)

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ɡ bǎo) ..

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 ...

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

冻僵(jiā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D.颤抖(zhàndóu) 枯黄:干枯焦黄。 ..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法制办起草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B.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莫言无疑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颗。

C.为了避免感染H7N9禽流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要增强体育锻炼。

D.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IT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

3.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3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5.(1)请写出四个与雨有关的成语;说出与雨有关的俗语、谚语各一句。(4分)

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古诗句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2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6.古诗词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第7—9题。(10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誓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2分)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8.

词的上阕“望”字所及的内容是 ;下阕“惜”是 的意思,它所及的内容是 。在上下两阕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是 。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5分)

9.作者对历史上的英雄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3分)

(二)、阅读《雨说》节选几段文字,回答第10—14题。(15分)

①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第二样事,我还是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的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③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0.为什么“石狮子”会“笑出了泪”?(2分)

11.第②段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笑”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13.第②、③节寄予了作者对儿童怎样的希望?(3分)

14.联系整首诗来看,其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雨”给人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15—17题。(15分)

秋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

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

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

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虾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扑通扑通的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15.在秋雨的笼罩下,主要的感觉是什么?(2分)

16.文中描绘色彩的词语有哪些?试把它们找出来。(至少5个)(5分)

17.文章说“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这里的“它”

指 ;“充满愉快的生气”具体表现在(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4分)

17.以“云”为对象,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句话。(4分)

例句:雨,像银灰色粘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访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六篇_2015年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 及答案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来。(注音要写清楚,字要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①重创 ②创伤 ③以头抢地 ④抢呼欲绝

⑤钥shi ⑥汤chí ⑦cāng海桑田 ⑧一叶piān舟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欢迎。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3.在下面语段中,先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②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③他们的课讲得非常好,使我校师生收获颇丰。

4.名著阅读。(3分)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_____修辞方法,讲述____________故事,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5.默写。将相关的诗文名句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卡上面的田字格中。(7 分) ⑴在处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上,孔子主张“ , ”。

⑵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⑶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⑷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其中描写竹林寺景色的诗句是“ , ”。

⑸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⑴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1分)

⑵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1分)

⑶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1分)

⑷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2分)

⑸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1分) ⑹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1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15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苔痕上阶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⑷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9 题。(15分)

选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选段二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

②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选自《故乡》)

选段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自《济南的冬天》)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故乡》这两篇文章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理由是什么?(2分)

15.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摹绘,就是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写出了人或事物的形状(摹状)、颜色(摹色)、声音(摹声)、气味(摹味)等。请你在选段一与选段二中各找到两个描写事物用摹色手法的句子,然后把它们写出来。(每个句子必须用五个字表达)(2分)

16.请结合课文,参考第15题的说明,说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个句子在写作艺术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17.请写出《济南的冬天》作者的原名。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有何不同,与伦敦的冬天又有何不同。(2分)

18.你学过的不少文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指出下面比喻句中的本体是什么。(3分)

(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9.下面这段话中,有一处兼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请把它写出来,并说说表达效果。其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薄烟”指的是什么?(3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3 题。(7分)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

王宗平

①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什么会选择校园足球呢?动商,这个与智商、情商一并阐释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选择校园足球的历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与国人对体育的偏见不无关系: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竞技体育本来是精英体育,金牌本应是荣耀。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脱离了教育体系的正轨,运动员只注重训练而忽视文化教育。运动员除了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外,几乎一无所长,一旦退役则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③其实,竞技体育只是体育最小的一个范畴,体育更广泛的外延是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也就是全民健身。动商就是要把体育本来就包含的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有机融合在内,改变人们对体育片面的认识和偏见。

④校园足球,本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很多校长、老师、家长的眼里,踢足球的都是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而千方百计阻止学生踢球。校园里没有了足球,足球人口就没有了依托,竞技足球就失去了根基。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

⑤动商的提出进而重振校园足球,这个过程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如今,中国体育正面临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体育充满了偏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质却连续下降;增强体质必须靠体育锻炼,而对体育的偏见却阻碍着体育锻炼。提出动商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这种怪圈。人们总是担心孩子在踢足球中容易受伤,不可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与向往。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危险的存在,人们在运动中培养了冒险的精神,培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⑥踢足球同样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在踢球时,球员要综合运用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这就是对智商的培养与锻炼。玩转足球需要球员间的默契配合,而这正是情商培养的有效载体。同样,在踢足球过程中,难免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说“对不起”和宽容别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商,进而带动智商、情商,就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七篇_《沁园春 雪》课后作业

《沁园春雪》课后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园春 shǔ()风流人物妖ráo()素guǒ()

成吉思hán() fèn()外

2.填空。

(1)《沁园春•雪》,作者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 __名,“雪”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这种体裁也叫________。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

(3)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3.解释加粗的词的含义。

(1)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驰蜡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图。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2)“望”字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

A.总起 B.总括 C.统领下文

(3)“望”的领起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的表达方式有()

A.记叙 B.抒情 C.议论 D.描写E.说明

(5)属于虚写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长城内外”一句的朗读节奏是()

A.望长城/内外B.望/长城内外C.望/长城/内外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的,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的感受怎样?

参考答案

1.沁数娆裹汗分

2.(1)毛泽东词牌题目词长短句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1)鞠躬称颂,赞美之意。

(2)文学才华。

(3)白色的大象。

(4)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4.(1)北国雪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C

(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欲与天公试比高

(4)D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6)B

(7)①对偶②对偶、夸张③对偶、比喻④拟人

(8)承上启下

(9)这样写一共有3个因素

①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看到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②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③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样写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83633/

推荐访问: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全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赏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