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化坚二陈丸

化坚二陈丸

时间:2018-09-25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化坚二陈丸 第一篇_囊痈肝经湿热可用 A.阳和汤B.泻热汤C.橘核丸D.滋阴除湿汤E.化坚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化坚二陈丸 第二篇_溃疡性睑缘炎常用的方剂是: A.化坚二陈丸加减B.银翘散加减C.桑菊饮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化坚二陈丸 第三篇_方药应为: A.先天大造丸合小金丹B.阳和汤加减,兼服小金丹C.化坚二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化坚二陈丸 第四篇_常见病辨证

常见病辨证

痈(浅表脓肿):

外感六淫邪毒,或皮肤受外来伤害感染毒邪,或过食膏粱厚味,聚湿生浊,邪毒湿浊留阻肌肤,郁结不散,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化火成毒而成痈肿。证属火毒凝结,治当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

丹毒(网状淋巴管炎):

素体血分有热,或在肌肤破损处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侵入,郁阻肌肤而发。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凡发于头面部者,多挟风热,治当疏风清热解毒,方选普济消毒饮加减;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治当清肝泻火利湿,方选柴胡清肝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多挟湿热,治当利湿清热解毒,方选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乳癖(乳腺增生):

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久郁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凝血瘀即可形成乳房肿块。证属肝郁痰凝,治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选逍遥蒌贝散加减。

乳核(乳腺纤维瘤):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积聚于乳房胃络而成。证属肝气郁结,治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选逍遥散加减。

乳岩(乳腺癌):

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肝木侮土,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津液凝聚为痰,痰气交阻,结于乳络发为本病。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证属痰瘀互结,治当化痰活血,散结解毒。方选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肉瘿(甲状腺腺瘤):

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或忧思郁怒,肝旺侮土,脾失运化,痰湿内蕴。气滞、湿痰、瘀血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聚而成形,乃成肉瘿。证属气滞痰凝,治当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选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石瘿(甲状腺癌):

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蕴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证属痰瘀内结,治当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选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肉瘤(脂肪瘤):

脾主肌肉,又主运化,思虑过度或饮食劳倦伤脾,脾失运化,痰湿内生,脾气不行,津液凝聚为痰,痰气郁结,发为肉瘿。证属气郁痰凝,治当理气健脾,化痰散结,方选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加减。

筋瘤(大隐静脉曲张):

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证属劳倦伤气证,治当补中益气、活血舒筋,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镰疮(下肢溃疡):

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证属湿热下注证,治当清热利湿、和营解毒,方选二妙合五神汤加减。

肠痈(急性阑尾炎):

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证属瘀滞证,治当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方选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癃闭(前列腺增生):

年老脾肾气虚,推动乏力,不能运化水湿,终致痰湿凝聚,阻于尿道而生本病。证属脾肾气虚,治当补脾益气,温肾利尿,方选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车前子等。

精浊(慢性前列腺炎):

房事不洁,精室空虚,湿热从精道内侵,湿热壅滞,气血瘀阻而成。证属湿热蕴结,治当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化坚二陈丸,】【化坚二陈丸,】

石淋(尿石症):

本病多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危在肾、膀胱和溺窍,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患者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致湿热内生,蕴结膀胱,煎熬尿液,结为沙石。证属湿热蕴结,治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选三金排石汤加减。

胁痛(胆石症):

胁痛主要责之于肝胆。因为肝位居于胁下,其经脉循行两胁,胆附于肝,与肝呈表里关系,其脉亦循于两胁。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等病因,累及于肝胆,导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或肝阴不足,络脉失养,即可引起胁痛。证属湿热蕴结,治当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狐疝(腹股沟疝):

患者先天不足,腹壁薄弱,加之脾胃受损,运化失司,中气下陷,脏器失于统摄而突出体外,故成本病。证属脾胃气虚,治当健脾补中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外伤:

突受外来之暴力,致皮伤肉损,运化失司,而致血溢脉外,阻塞气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本病。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骨折:

突受外来之暴力,致皮伤肉损,骨断筋伤,而致血溢脉外,阻塞气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本病。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补骨脂、续断等。

化坚二陈丸 第五篇_外科方剂51方歌诀

外科方剂40方歌诀

1. 五神汤《外科真诠》 五神汤治疖疮疔,车前牛膝云茯苓;银花地丁相为配,红肿疼痛湿热病。

2.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3. 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 竹叶石膏汤四物,熟地易生去粳米,黄芩生姜灯心草,滋阴生津清热高。

4. 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 柴胡清肝芎芍归,黄芩栀子连翘随;防风牛子天花粉,生地甘草功独魁。

5. 化斑解毒汤《温病条辨》 牛蒡黄连翘升膏,知母玄竹人中黄,内发丹毒火热盛,化斑解毒功效好。

6. 开郁散《外科秘录》 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天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7. 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 八珍姜枣气血补,陈皮桔梗贝香附,瘰疬乳岩与石疽,养营化痰病自除。

8.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托里消毒补血气,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9. 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 当归生地赤芍川,荆防柴胡白鲜蝉,薄荷独活加红枣,养血祛风疹自安。

10. 消风导赤汤(验方) 牛蒡银花薄白鲜,生地赤芍木通连,甘草和中调诸药,清热利湿祛风解。

11. 麻黄桂枝各半汤(验方) 麻桂芍药杏仁草。

12.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 枇杷清肺枇杷柏,黄连桑皮参草裁,枇杷清肺金鉴出,清宣肺热粉刺摘。

13. 五虎汤《霉疮秘录》 斑蝥蜈蚣蚕全虫,大黄山甲有奇功,杨梅毒疮结筋骨,活血解毒通止痛。

14. 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 夏苓陈草黄连僵,薄荷煎汤泛为丸,体表各部痰核结,清热化痰散结消。

15. 散肿溃坚汤《薛氏医案》 升麻柴胡龙胆知,葛根花翘芩连柏,香棱归芍布甘桔,肾岩瘰疬散溃败。

16. 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 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7. 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当归独活川芎翘,化痰散结瘿瘤除。

18.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 乳痈初起需金银,连翘花草山栀芩,青陈柴胡皂角刺,瓜蒌牛蒡汤最神。

19. 透脓散《外科正宗》 川芎山甲皂角刺,黄芪当归气血补,内脓已成不易溃,可去黄芪免助火。

20. 逍遥蒌贝散(验方) 术苓芍归蒌贝母,牡蛎星夏山慈姑,瘰疬乳癖乳癌初,疏肝化痰水煎服。

21. 神效瓜蒌散《外科大成》 神效瓜蒌散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加,黄酒2碗煎温服,和营化痰散结消。

2 肛肠疾病方剂

22. 脏连丸《证治准绳》 黄连半斤肠尺二,蒸干黄酒2斤半,捣烂晒干制成丸,便血坠痛

痔可瘥。

23. 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 凉血地黄用清胃,荆芥黄芩枳壳配,赤芍花粉榆槐角,血栓外痔肛周痈。

24. 止痛如神汤《外科启玄》 秦艽桃仁皂角刺,苍柏泻黄槟榔吃,当归防风风热湿,诸痔痒痛皆可除。

泌尿男性疾病

25. 橘核丸《济生方》 橘核桃仁昆带藻,川楝延胡木香饶,枳实厚朴桂心助,睾囊液肿酒送服。

26. 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活血散瘀委中毒,芎芍桃仁积血除,瓜蒌丹皮归苏木,枳壳槟榔大黄逐。

27. 消核丸《类证治裁》大黄芩栀连翘花,瓜蒌橘桔赤苓夏,牡蛎僵蚕元参研,皮肤痰核瘰疬除。

28. 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马钱草乌胶灵脂,地龙麝香归乳没,墨炭米粉糊千锤,活血止血消痰坚。

29. 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柴胡黄芩四物汤,知母地骨陈贝襄,泽泻生姜甘草入,滋阴除湿效堪当。

30. 三金排石汤(验方)海金金钱鸡内金,滑石石韦冬葵沁,再加车前助利尿,三金排石能通淋。

31. 五子衍宗丸《摄生众妙方》五味覆盆菟丝杞,再加车前衍宗继,余沥痿遗腰虚痛,益肾种子填精髓。 周围血管疾病

32. 活血通脉汤(验方)黄芪丹芍鸡血藤,公英地丁葵花粉,再加乳香与没药,血栓深成活血通。

33. 清利通络汤(验方)公英地丁藤金银,蛇草甲珠苡车苓,血栓浅脉湿热证,清热利湿功效灵。

34. 顾步汤《外科真诠》参芪当归牛膝斛,公英地丁银花入,菊花甘草脱疽毒,益气养阴和清营。

肠痈【化坚二陈丸,】

35.红藤煎(验方)银花红藤黄丁翘,香药丹皮延胡饶,甘草调中和诸药,肠痈初起未成脓。 小儿湿疹

36. 小儿化湿汤(验方) 陈苓苍术麦芽炒,六一泽泻合成方,婴儿湿疹渗液多,健脾利湿病自瘥。

37. 前列腺汤(验方前列汤丹桃红芍,泽兰不留乳香药,青皮川楝茴香小,白芷公英败酱草。

38. 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胃苓加通去姜枣,山栀滑石防风灯,湿疮缠腰火丹毒,清热燥湿理和中。

39. 治疣方(验方)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

40. 萆薢渗湿汤(验方)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苡米水气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透快。

41. 清肝解郁汤: 清肝解郁四物襄,二陈香贝草茯神;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

42. 冲和汤 冲和汤治半阴阳,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乳没银花川芎赞。

43. 透脓散《外科正宗》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44. 当归饮子 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45. 四妙散 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

46. 全虫方 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

【化坚二陈丸,】 【化坚二陈丸,】

47. 清暑汤《外科全生集》外科全生清暑汤,银花滑石甘草翘;车前泽泻利湿毒,淡竹花粉与赤芍。

48. 青黛散:外用剂青黛散方解热毒,皮肤焮肿水滋出;石膏滑石川黄柏,收湿止痒麻油涂。

49. 颠倒散:外用剂颠倒散敷功效极,大黄硫磺各研细,等分再匀凉水调,专医酒皶肺风刺。

50. 二矾汤:外用剂二矾汤中白皂矾,儿茶柏叶在其间;先熏后洗油烟照,鹅掌风痛愈不难。

51. 苦参汤:外用剂苦参汤可治奇痒,银花菊花共三两;菖蒲白芷与蛇床,黄柏地肤胆汁淌。 52.

化坚二陈丸 第六篇_各种痰的处理

各种痰的处理

——二陈汤及其类方应用

现在很多朋友有各种痰,困于此,聊以此文与诸君共解其义。

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是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原方用生姜、乌梅入煎,近代不强调。

早在《和剂局方》之前,《金匮要略》已有橘皮汤、小半夏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千金方》中有温胆汤。可以说二陈汤正是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而成为一首治疗痰饮的通用方剂。

痰是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引发原因。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半夏具开泄滑降之长,能荡涤痰浊,向被誉为消痰主将。《珍珠囊》说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气,燥脾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又气结成痰,治痰须利气,气利痰自愈,陈皮横行散结,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医林纂要》说陈皮“主于顺气、消痰、去郁”。《药性本草》也说陈皮“消痰涎,治气上咳嗽,开胃”。又水泛为饮,凝饮成痰。痰以水为本,因湿而动。茯苓健脾补中,行水利湿,标本兼顾。陆九芝《世补斋医书》目之为治痰主药。甘草可以缓解气管痉挛,为治疗咳喘的常用良药。《别录》说甘草“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咳,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汤剂中配伍甘草,可以使所用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明末清初神医李士材《医宗必读》论二陈汤说:“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共致调和之力。”元代医家罗谦甫说:“应用二陈汤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医方集解》说:“治痰通用二陈。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干姜;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气痰加香附、枳壳;胁痰在皮里膜外加白芥子;四肢痰加竹沥。”文献中,二陈汤化裁的处方名目繁多,按照功用,大致可以指归八类,分述如下。 燥湿化痰

二陈汤虽然功专燥湿化痰,但有时嫌其力量不足,常加用芳香、温燥、行气、祛痰之品。如:

1.香砂二陈汤(《证因脉治》):二陈汤加藿香、砂仁。功用醒脾行气,燥湿化痰。可用于夏季感冒挟湿和支气管炎等。

2.枳砂二陈汤(《丹溪心法》):二陈汤加枳实、砂仁。东南方人多湿热生痰,朱丹溪倡用此方治之。

3.六安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主治寒痰壅滞所致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心悸、眩晕等症。

4.导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南星、枳实。主治痰厥、眩晕,胸胁胀满,吐逆喘嗽,食欲不振等。

另有加味导痰汤(《张氏医通》),系导痰汤加人参、白术、黄芩、黄连、瓜蒌霜、桔梗、竹沥。主治湿热痰饮及眩晕。

5.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导痰汤加苍术、香附。主治胸闷咳嗽,食欲不振,肥胖症,不孕症,带下病,瘕积聚等。

6.启宫丸(《经验方》):二陈汤去甘草,加苍术、香附、神曲、川芎。主治妇女肥胖不孕,带下稠多和月经不调。

7.渗湿清痰饮(《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白芷、香附。主治带下稠多,眩晕气喘及肥胖症。

8.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炒甘草、生姜、大枣、藿香、姜厚朴、苍术。主治伤寒,瘴疫,霍乱吐泻及胃肠炎等。

9.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炙甘草、紫苏、白芷、大腹皮、炒白术、姜厚朴、桔梗。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

10.杏苏散(《温病条辨》):二陈汤加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大枣。主治外感凉燥,头痛恶寒,鼻塞咽干,咳嗽痰稀,脉弦,无汗。

11.止咳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桔梗、枇杷叶、苏子、荆芥、枳壳、马兜铃、前胡、杏仁。主治咳嗽头痛,气逆多痰。可用于感冒和支气管炎。

【化坚二陈丸,】

清热化痰

凡遇痰热或痰火之类的病症,常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伍以清热之品治之。如:

1.清气化痰丸(《医方考》):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主治痰热内结,咳痰黄稠,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或发热,或惊悸失眠,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竹沥达痰丸(《古今医鉴》):二陈汤方用生姜汁,加人参、竹沥、大黄、黄芩,礞石、沉香。主治正气虚损,实热老痰。

3.化坚二陈丸(《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用生甘草,加黄连、白僵蚕。主治霰粒肿。

4.加味二陈汤:(1)《医宗金鉴》方: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主治舌下痰包。(2)《沈氏尊生书》方:二陈汤加苍术、羌活、黄芩,治疗湿阻、湿疟。另有一方为二陈汤加当归、枳实、桔梗、杏仁、高良姜、缩砂仁、木香、肉桂,治疗痰饮咳嗽。

5.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仙半夏、陈皮、赤茯苓、竹茹、生枳壳、碧玉散。主治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或干呕泛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6.抑肝和胃饮(《中医临床手册》):法夏、陈皮、竹茹、苏叶、黄连。主治妊娠呕吐。

7.橘红丸(市售成药):二陈汤加贝母、麦冬、杏仁、生石膏、瓜蒌皮、生地黄、桔梗、苏子、紫菀、款冬花。主治咳嗽气喘,痰白粘或黄稠。

治风化痰

二陈汤配伍平肝息风药,可治疗因风痰上升头目,横窜经络所导致的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1.半夏白术天麻汤:(1)《脾胃论》方:二陈汤加苍白术,天麻、黄柏、干姜、黄芪、人参、泽泻、神曲、麦芽。功用补脾化痰,祛风燥湿。主治太阴痰厥、头痛眩晕、虚风内作。

(2)《医学心悟》方:二陈汤加白术、天麻。主治痰饮上逆,眩晕头痛。

2.清痰降火丸(《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减茯苓,加大黄、僵蚕、连翘、桔梗、天麻、酒黄芩、薄荷、白芷、礞石。主治风毒袭脑或痰热生风所致头痛、颜面疙瘩、颅内轰鸣等症。 开窍化痰

痰浊闭塞气机,可造成意识障碍,即所谓“痰迷心窍”。证见神昏谵语,惊痫,晕厥等。在二陈汤基础上,加用远志、菖蒲、琥珀、辰砂等,可收开窍化痰之功。如:

1.涤痰汤(《济生方》):二陈汤加枳实、南星、竹茹、大枣、人参、菖蒲。主治中风昏,

舌强失语。

2.清心涤痰汤(《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麦冬、黄连、菖蒲、南星、竹茹、枳实、酸枣仁。主治慢惊风,虚中挟热,身热口渴,气粗,烦躁,痰涎上泛。消导化痰 二陈汤配伍消导化积之品,可以帮助胃肠机能的恢复,治疗痰饮食积。如:

1.保和丸(《丹溪心法》):二陈汤减甘草,加连翘、山楂、莱菔子。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腹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或大便泄泻,食疟下痢,脉滑,舌苔厚腻而黄。用于消化不良。

另外,《丹溪心法》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宜于小儿消化不良。

2.二陈平胃散(《沈氏尊生书》):二陈汤加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砂仁、草果、枳实。主治宿食不消。

3.二术二陈汤(《张氏医通》):二陈汤加生白术(姜汁拌晒)、苍术(麻油拌炒)。主治脾虚痰食不运。

4.和中丸(《医学心悟》):二陈汤减甘草,加枳实、白术、神曲、麦芽、扁豆、山楂、香附、砂仁、丹参、五谷虫炭、荷叶。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纳差神疲。

另有大和中饮(《中医临证备要》),系二陈汤减茯苓、甘草,加木香、厚朴、枳壳、泽泻、干姜、山楂、麦芽、砂仁。主治湿食停滞,食欲不振。

5.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橘皮、半夏、麸炒枳壳、白术。主治脾虚停痰,饮食不消,气滞痞闷。

养血化痰

法则两种:一是活血化痰,所谓治痰要治血,血活则痰化;二是补血化痰,所谓血虚生燥痰,补血可润燥。二陈汤加活血或补血药,具有养血化痰之用。如:

1.芎归二陈汤(《中医临床手册》):二陈汤加川芎、当归。主治肥胖多痰,胸闷腹胀,月经后期,白带较多。

另本方加生地、赤芍、丹皮、红花、香附、海藻,名加味四物二陈汤。主治闭经。

2.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二陈汤加当归、熟地。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壅盛,咳喘呕恶。

行气化痰

痰随气结,又随气逆。庞安常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二陈汤中,只有陈皮属理气药。因此,每遇气痰郁结的病症,便显得理气之力单薄。所以临床用于治疗气痰郁结之证,常配伍行气开郁药物。如:

1.开郁二陈汤(验方):二陈汤加苍术、木香、香附、川芎、青皮、莪术、槟榔。主治胁胀腹痛,胸闷不适,情绪忧郁,食欲不振,痰浊流注和经闭不行。

2.丁香柿蒂散(《济生方》):二陈汤配伍丁香、柿蒂、高良姜、人参。主治胃寒呃逆。

3.竹茹汤(《大生要旨》):二陈汤减甘草,加苏梗、藿香、黄芩、枳壳、炒白芍、竹茹。主治忧郁,呃逆,呕吐。

另《本事方》竹茹汤,系二陈汤减茯苓,加竹茹、山栀、大枣、枇杷叶。主治胃热呕吐。

4.七气汤(《三因方》):二陈汤减甘草,加厚朴、紫苏、桂心、白芍、人参。主治头昏咳嗽,胸腹冷痛,肠鸣泄泻。

5.通气散坚丸(《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桔梗、川芎、当归、天花粉、黄芩、枳实、胆南星、贝母、海藻、香附、石菖蒲。主治气瘿。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6.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二陈汤减茯苓,加炒苏子、姜厚朴、肉桂、前胡、当归。主治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满闷,咽喉不利等症。

7.顺气导痰汤(《中国医学大辞典》):二陈汤加胆南星、枳实、木香、香附、乌药、沉

香。主治痰结胸痛,喘咳上气。

益气化痰

这里所谓益气,重点在于固卫气和补中气。因为肺合皮毛,卫气充沛,则腠理固密,虽遇气候变化,而能自稳适应,肺脏清虚质地和肃降功能有序不乱,便不能成为贮痰之器。又因为中气充足,自能升清降浊,水谷得以运化,精微得以吸收,脾脏便不致于成为生痰之源。平素卫表虚弱、脾胃不健之人,每易罹患痰证。在化痰之时,顾护卫气和补益中气,不仅可以迅速控制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机体反应性,减少或避免痰证再发。如:

1.参苏饮(《和剂局方》):二陈汤加人参、紫苏、大枣、桔梗、葛根、前胡、枳壳、木香。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咯痰不爽,舌苔白滑,脉弱。市售成药名参苏理肺丸,用于支气管炎。

2.补气运脾汤(《医学统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砂仁、大枣。主治噎膈、气阳虚惫。

3.温中补脾汤(《医宗金鉴》):二陈汤加人参、黄芪、白术、干姜、附子、肉桂、白芍、砂仁、丁香。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吞酸,纳呆便溏,神疲乏力等症。

此外,益气化痰类方剂涉及二陈汤者,尚有六君子汤(《医学正传》)、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加味六君子汤(《医宗金鉴》、《万氏妇科》)、归芍六君子汤(《中医临床手册》)等。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编写试用教材《中医学》曾介绍归芍六君子汤加煅瓦楞、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改橘皮为橘叶,治疗肝癌,含有益气血、散痰结、抗肿瘤之意。

化坚二陈丸 第七篇_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2.白虎汤(《伤寒论》) 3.保元汤(《外科正宗》)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 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统旨》)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大承气汤(《伤寒论》) 14.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18.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19.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二妙丸(《丹溪心法》) 22.二至丸(《证治准绳》) 2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24.桂枝汤(《伤寒论》) 25.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27.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 2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29.化斑汤(《温病条辨》) 30.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 31.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

32.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4.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 3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7.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9.麻黄汤(《伤寒论》) 4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42.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4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45.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46.秦艽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47.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48.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49.清营汤(《温病条辨》) 50.清暑汤(《外科全生集》) 51.清骨散(《证治准绳》) 52.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引邵应节方)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54.桑菊饮(《温病条辨》) 5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6.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 57.四妙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5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59.四

逆散(《伤寒论》) 60.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1.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2.神应养真丹(《宣明论方》) 63.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6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65.痛泻药方(《丹溪心法》) 66.五苓散(《伤寒论》) 6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68.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 69.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 7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7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72.消风散(《外科正宗》) 7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4.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 75.小柴胡汤(《伤寒论》) 7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77.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78.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79.益胃汤(《温病条辨》) 80.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81.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 82.茵陈蒿汤(《伤寒论》) 8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84.银翘散(《温病条辨》) 85.栀子金花丸(《景岳全书》) 86.猪苓汤(《伤寒论》) 87.增液汤(《温病条辨》) 88.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 8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90.真武汤(《伤寒论》)。

中医医院妇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2.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3.二至丸(《医方集解》) 4.二陈汤(《和剂局方》) 5.八正散(《和剂局方》)

6.八珍汤(《正体类要》) 7.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10.小蓟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 11.小营煎(《景岳全书》) 12.小柴胡汤(《伤寒论》) 13.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 14.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16.乌药汤(《兰室秘藏》) 17.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1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19.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2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21.长胎白术散(《叶氏女科证治》) 22.化阴煎(《景岳全书》) 23.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24.四乌贼骨一蔗茹丸(《素问·腹中论》) 2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加味五淋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7.加味五苓散(《医宗金鉴》) 28.加味麦

门冬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9.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30.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31.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32.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33.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4.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35.归肾丸(《景岳全书》) 36.平胃散(《和剂局方》) 37.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38.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39.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40.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41.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42.左归丸(《景岳全书》) 43.右归丸(《景岳全书》) 44.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45.玉真散《外科正宗》 4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4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4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49.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 50.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 51.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52.当归饮子(《外科正宗》) 53.安老汤(《傅青主女科》) 54.防风汤(《证治准绳》) 55.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56.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5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58.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59.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60.芎归泻心汤(《普济方》)

6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62.补血定疼汤(《万病回春》) 63.肠宁汤(《傅青主女科》) 64.沉香散(《医宗必读·淋证》) 6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66.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67.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68.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69.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70.育阴汤(《百灵妇科》) 71.肾气丸(《金匮要略》) 72.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73.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 74.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6.固阴煎(《景岳全书》) 77.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78.固经丸(《医学人门》) 79.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80.青竹茹汤(《证治准绳》) 81.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82.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83.柏子仁丸(《妇人大全良方》) 84.春泽汤(《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85.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86.荆穗四物汤(《医宗金鉴》)

87.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88.茯神散(《医宗金鉴》) 89.保阴煎(《景岳全书》) 90.胎元饮(《景岳全书》) 91.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 92.养荣壮肾汤(《叶氏女科证治》) 93.养心汤(《胎产心法》) 94.举元煎(《景岳全书》) 95.香棱丸(《济生方》) 96.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97.顺经汤(《傅青主女科》) 98.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99.益气导溺汤(《中

医妇科治疗学》) 100.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101.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10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103.调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4 .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105.逍遥散(《和剂局方》) 106.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107.桂枝汤(《伤寒论》) 108.宽带汤(《傅青主女科》) 109.消风散(《外科正宗》) 110.胶艾汤(《金匮要略》) 111.逐瘀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112.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113.健脾利水汤(《胎产心法》) 114.健固汤(《傅青主女科》) 115.桑菊饮(《温病条辨》) 116.凉膈散(《和剂局方》) 117.真武汤(《伤寒论》) 118.泰山盘石散《景岳全书》 119.黄芪当归散(《医宗金鉴》) 120.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12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122.清营汤(《温病条辨》) 123.清暑益气汤(《温病条辨》) 124.清肝引经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125.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126.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127.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128.银翘散(《温病条辨》) 129.脱花煎(《景岳全书》) 130.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31.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132.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133.散结定痛汤(《傅青主女科》) 134.趁痛丸(《经效产宝续编》) 135.滋肾通关丸(《兰室秘藏》) 136.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137.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 138.温经汤(《金匮要略)) 139.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140.温胞饮(《傅青主女科》) 14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142.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 14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144.毓麟珠(《景岳全书》) 145.增液汤(《温病条辨》) 146.鲤鱼汤(《千金要方》) 147.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148.六味回阳饮《景岳全书》 149.天仙藤散《校注妇人良方》 150.四神丸《证治准绳》。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八珍汤(《正体类要》)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5.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8.大青龙汤(《伤寒论》) 9.小青龙汤(《伤寒论》)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12.五皮饮(《中藏经》) 13.五苓散(《伤

寒论》) 14.五虎汤(《证治汇补》) 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16.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18.匀气散(《医宗金鉴》) 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 20.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 2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22.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3.右归丸(《景岳全书》) 24.左归饮(《景岳全书》) 25.归脾汤(《正体类要》)

26.四神丸(《内科摘要》) 27.生脉散(《医学启源》) 28.白虎汤(《伤寒论》) 29.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30.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3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3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决》) 3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决》) 34.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35.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

36.杞菊地黄丸(《医级》) 37.连翘败毒散(《医方集解》) 38.远志丸(《济生方》) 39.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0.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4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42.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83412/

推荐访问:化坚丸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