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关于悟的诗

关于悟的诗

时间:2018-09-11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关于悟的诗 第一篇_读古诗 悟意境

[读古诗 悟意境]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却十分深远,它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意义含量,读古诗 悟意境。关于古诗教学,以前已有同仁讨论过,而且讨论得比较深透,在此不打算多言,重点要说的是指导学生读古诗后,领悟古诗意境的几点做法。

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首先得让学生自读自悟(预习),对诗句的意思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同学根据注释和自读时的理解,在小组上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接着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说说讨论的诗意。师生讨论诗意,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到此,古诗教学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关于这方面,我有如下几点尝试。

一、想一想。

思考能让人变得聪明,想象能让人加深体验,不断创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可以培养孩子们善思乐想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使他们敢于想象创新。所以,在指导学生讨论诗意,体会情感后,让他们闭眼听教师(或录音)朗读古诗,要求孩子们边听边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图画。

二、说一说。

善于思考,还要善于表达。常常训练孩子们把思考、想象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完善想象。所以,听完朗诵后,让孩子们睁开眼,把刚才脑里构想的景象说给小组同学听,互相取长补短,完善构想。

三、画一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论文《读古诗 悟意境》。 ◆分享好文◆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把自己心中的事物画下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可以帮助他们领悟古诗意境,也可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究竟领悟得怎样。

在小组上描述完以后,让孩子们马上动笔,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构想的景象勾勒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例如,在九年制教材第八册,学习了杜牧的《江南春》后,就让孩子们听、想、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水彩笔画的简笔画,有颜料画的国画,也有素描画。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鸣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树,红绿相映。那依山傍水的村镇,酒幌子在风中飘动。还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留在 濛濛春雨之中。好一派美丽的江南春光啊!

四、解一解

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更赞赏自己的画,孩子们一定好想给老师和同学讲解自己画的意思。教师要多给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所以,在展示图画时,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当解说员,其他同学还可提问。

五、评一评。

通过展示、解说,师生可以一起评一评,谁的构想丰富,符合诗句意思,而且画面美观,比例恰当,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六、写一写。

为了把精炼的古诗中包含的丰富语言,意义体会得更深透,画好评完后,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诗中人物、景物或事件加以扩展,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小练笔,把隐含在诗句中的情境描述出来,更进一步剖析诗句意境。还可把古诗与小练笔进行比较,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古诗这一文体独特的魅力。

如此一诗一画,一诗一文,既可以使孩子们对古诗意境领悟得更深透,留下深刻印象[1][2]

关于悟的诗 第二篇_悟诗(优秀作文)

【关于悟的诗,】

悟诗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诗文奇奇丽丽美,待我认认真真游。

--------题记

诗,是明时的一棵柳,摇逸在古风河畔;诗,是唐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柔波;诗,是元时的一支曲,飘荡在古乡胡同;诗,是清时的浣纱女,传唱着绝代天籁……

悟诗,我看到了他的豪情壮志。

风吹起他的红披衣,站在碣石之边,望着涛涛沧海,吟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不朽诗篇,对,他就是曹操,就是那个豪情万丈,永不服输的曹操。想想看,我们有没有学到他的一些品质呢,真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 悟诗,我体会到了人生哲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折戟沉沙,自将磨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忍受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凉,最终‘‘生’’‘‘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对,我们要直面挫折和惨淡人生,方可大放光彩。

悟诗,我看到无限美景。

我爱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机;我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丽;我爱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的稚趣……

悟诗,我看到了摇曳的柳;悟诗,我看到游弋的鱼;悟诗,我听到绝美的歌,总之,在诗中,我体会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人生曲曲折折弯,事事重重叠叠山。

诗文幻幻丽丽美,我已完完整整游。

-----------后记

关于悟的诗 第三篇_青少年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经典_《雾中的你》

作者:后土豆时代

看你,在雾这边。

再看你,在雾那边。

雾是你?抑或你是雾?

水一般的雾。

伸一只手过去,不着边际。不小心,拨动了山尖的弦儿,恍惚间,是一支未谱完的曲子。优雅而洒脱,润泽而撩人。

试着用唯一的语言与你交谈,在索居群友的日子。

有南国的日光。有北国的村庄。

耳边却只有山尖的清泉在流淌。

山还在增高,我只能仰视,在一簇深深的雾霭里。

找不到爬上山巅的唯一的那一条山路,找不到雾色中能够容我立足的土地。

山泉还在汩汩地流淌。

我只有静静地听,却摸不着它的走向。雾色中,我只有深一脚、浅一脚地在丽山秀水中穿行。

六【关于悟的诗,】【关于悟的诗,】

看你,在雾那边。

再看你,在雾这边。

久久地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你。久久地,久久地,你就朦胧成一片雾了。

关于悟的诗 第四篇_黄潮龙诗歌一悟

绿月亮的追寻

——黄潮龙诗歌一悟

□翁奕波

芸芸众生,万家灯火,灯火亮处必然向往着物质生活的节节拔高,盆满钵满,富裕幸福。于是,人离开了精神的原乡,涌向物质生活的高地,涌向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由是,人无穷无尽的欲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日】东山魁夷《听泉》)而这潺潺的泉水,这诗意的心声,原来才是人类心灵深处真正的向往。细读黄潮龙的《黄潮龙乡土诗选》和《黄潮龙香蕉诗选》之后,我忽然明白,原来诗人心灵深处那一股潺潺的泉水,已化作了低吟浅唱的清新诗行,化作了他心中的绿月亮。

诗人黄潮龙是从粤东榕江南岸的乡村走出来的乡土诗人,乡村既是诗人“逃离”之地,也是诗人“皈依”之地。正是这种“逃离”与“皈依”的宿命般的纠缠,使诗人对乡土的思索有了新的升华。读者从黄潮龙的诗中,不仅能够读到田野里泥土的香味、小溪中潺潺的流韵,而且能够读到儿时住过的老屋的荒凉、村寨烟雨的迷蒙、红薯粥的饥馑和香甜,读懂父亲脸上岁月的刻痕、洗衣女淘洗青春的沧桑,更重要的是,在黄潮龙的诗中,读者还能够读到“万顷蕉园将静夜的月光涌起许多浪”(《绿月亮》)、蕉女“凭借着农业的深度开发/在商品的镜子里化妆”(《一群劳动的蕉女》,读懂龙舟竞渡的沸腾溪流、祭祖的青烟抵达宗族根部的虔诚„„而这,才是我从黄潮龙的乡土诗中咀嚼到的不同凡响的“绿月亮”的深深意涵。 绿月亮不仅是诗人精神原乡的象征,而且是诗人精神原乡的新的探索,新的追寻。这种探索,这种追寻表现有二。

其一,绿色故乡的诗意向往:“蕉乡的月亮是绿色的/蕉女用绿色编织寓言/蕉果永远是照亮蕉乡日子的月亮/带着慰藉的光泽/我不知挂在哪弯蕉茎上/任月光自由的升起/带着广袤的宁静/轻轻地走进大地的传说里去”(《绿月亮》)。这是绿色的向往,也是诗意的向往。这种向往缘于诗人故乡发展“绿色企业”,“万顷蕉园将静夜的月光涌起许多浪”,它代表着现代农村发展的未来方向,呈现着诗人心中精神原乡的绿色提升,诗意提升。因而,诗人不禁为之欢欣鼓舞,为之放怀歌吟:“一个诗人躲在蕉园里/他捡起既雅又俗的素材/泥土馈赠的原始味道/悠然写诗(《建筑蕉园》六)。”

诗人歌唱蕉园,“阳光无声地洒落/青碧的蕉园 无边的蕉园/上升的姿势无比优美”(《蕉园》);诗人歌唱蕉乡,“三月蕉乡影影绰绰/蕉丛纤纤如蕉女的腰肢/蕉果弯弯如蕉女的谎言/三月蕉乡泼你一身绿色”(《三月的蕉乡》),“进入宁静/进入生动的秋的家园/展翅翱翔的蕉/在月夜闪射绿光”(《月下蕉乡》);诗人抒写蕉叶、蕉果,“一叶青绿/许是你青春的箴言//宽阔的音流/感受季节起源的速度/春天的气息愈加清瘦„„//蕉叶 竖起卷曲的耳朵/以一种望月的姿势/倾听世纪的歌吟”(《蕉叶》);“蕉果 神圣而安然的女人/十指纤纤/梳理绿色的河流”(《蕉果》);诗人赞美蕉女,“美丽的蕉女走过/我嗅到一股绿色的气味/施肥护蕉的女人立于田塍/成一株长势良好的青绿白菜„„//在季节的边缘 蕉女丰满的乳房/挂在弯弯的蕉茎上/蕉乡的爱情便朴素地开花”(《蕉女》);赞美故乡现代农业的发展,“这里有热带植物生长的

气候/这里有‘三高农业’种植的土壤/这里有现代农业连片种植经验的蕉民/把日子装订得整整齐齐”(《建筑蕉园》),“蕉园的绿不是大海给的/蕉果的黄充实了土地的感觉/生活的颜色 在太阳底下五颜六色/活命的蕉园 泛着生机/村女劳动的姿势 集中了美和力量/希望的田野 蕉们的情绪饱满极了”(《蕉园并不遥远》)。蕉乡、蕉园、蕉叶、蕉果、蕉女,春风、秋月、阳光、雨露、爱情,无不入于诗人的诗中。诗人把所有的绿和爱都注入了蕉乡,注入了蕉园。进入黄潮龙的诗,犹如进入了香蕉的海洋,绿色的海洋,诗意的海洋。

毋庸置疑,黄潮龙是用爱和希望在开拓,在营造一种专写香蕉题材的蕉园诗,在追寻心灵故乡的那一片绿,在求索精神原乡的那一片永恒的诗意。

蕉园诗是诗人的一种大胆尝试,是一种新的美学追求,是绿色诗歌的一种新的探索。这种追求和探索,体现着诗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有机融合。黄潮龙的蕉园诗,有着一种童话般的浪漫,几乎每一首诗都被绿色所浸透,都散发着绿色的芳香;它赞美爱情,赞美劳动,赞美奉献和收获,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昂扬的情调。“初春的蕉园/恍如刚被弄醒的沉睡少女/一边撩泼松散的发辫/一边已爱上这梦里的水乡”(《诗意蕉园》);“从根茎一直绿到春天里去”,“坐一片江南的冬放射绿光”(《蕉园》);“一万亩香蕉用绿色燃烧田野”(《蕉

乡九月》);“建筑蕉园 蕉民们忙着手中的农活/一任汗水不止一次漫过光洁的身躯/渗入脚下绿意盎然的蕉苗”(《建筑蕉园》八);“新月样的青青蕉果/在茎上成熟/顷刻将蕉园照得透亮”(《蕉园情话》)等等。这些诗是在写实基础上诗意的升华,诗中无边无际浓得化不开的绿色,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是万物蓬勃发展的象征,饱含着浓浓的赤子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由衷赞美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冀。

其二,精神原乡文化之根的追寻。诗人黄潮龙对于精神原乡的追寻,绝不仅仅在于心灵故乡的那一片绿色,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赤子情怀,还在于对心灵故乡的风俗情趣的精神寻觅,在于对宗族文化的根的追寻,力求在根的寻寻觅觅与审视中获得一种精神的皈依,得到灵魂的安顿。

在《黄潮龙乡土诗选》中,诗人除了抒写寨门、宫头、环村小溪、金沟顶、书斋仔、四点金之外,还着重抒写了《家乡的过年》、《“老爷出巡”》、《灶内赛龙舟》、《在寨内后畔埕拜月》、《出花园》等潮汕乡村长盛不衰的民俗活动。

潮汕的乡村,斟满湿漉漉的乡情,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春节刚过,便有祭神、游神、赛神的活动。从正月十六开始,各个村庄的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地方是各村庄轮流举办祭神活动,一天一个村庄,一直连接到早春二月。关于游神、赛神,诗人在《灶内民俗活动(组诗)》一诗中有详细的描述:首先是《“老爷”出宫》,“农历正月十六,天正淅沥下着/毛毛细雨/„„三山国王、陇尾爷/齐齐走下神台来到民间/香火明灭,鞭炮齐鸣/渗着期待已久的泥土气味”。其次是《“老爷”出巡》,“都传灶内的‘老爷’显灵/出巡的时候,天空开始放晴/暖暖的阳光温馨而平和//„„‘老爷’们坐着轿子/表情如一,不时示意点赞/为村民送去吉祥和欢乐//一对红烛,三柱清香/敬畏神明,我们虔诚跪下/为荒芜的心田,竖起灵魂的高度”。接着还有《走“老爷”》、《游灯》和《“老爷”跳火堆》、《抽木偶》等环节,最后是《挽“老爷”》,“宫头,人山人海/游神回来,热情的村民一再挽留/回宫归位‘老爷’们/或许,村民不会忘记/关心民生美好愿景的人”。“赛神的日子/最能近距离触摸到/灶内村的脉搏”(《走“老爷”》)。的确,春天的游神赛神,乃至一年四季潮汕乡村的所有民俗活动,最能近距离触摸到乡村的脉搏,聆听到我国广大农村乡民们心灵深处的泥土般朴素的心声。乡民们想留驻的是历史上那些“关心民生美好愿景的人”,想竖起的是“荒芜的心田”“灵魂的高度”。

而“灵魂的高度”更深深地植根于对祖宗的缅怀和纪念,植根于对故乡人文的景仰,古迹的参禅。

今天,湖内要来祭祖/从朝南的方向而来/通往祭拜先祖的路散发着祥光/湖内宗亲从明代和我们分开/但不管相隔的时间有多厚/一样很亲切,像蓝天的白云/融入水中一样自然„„/那主祭的族长,熟稔的祭词/是否以乡土的名义/从宗族的根部出发/而我的心事,谁人代为祷告/宗亲们,我是最虔诚的孩子/不信,请看青烟袅袅/有我挥之不去的灵魂的抵达。 ——《今天,湖内的宗亲要来祭祖》

远游庵,灵魂的庙堂/苏东坡、吴复古情怀高尚/他们的名字与翠柏长青//„„麻田寺,八百年禅宗/能照临几番花开花落/寺宇安在?一片荒凉感觉/山下的村落和植物不语/泥土散发紫气//„„麻田山上,站在人生拐点/重新审视生命图谱。

——《麻田紫气》

黄岐山、进贤门、麻田紫气/从四方朝拱而来。人生/何止精彩,挺拔的涵元塔/竖起连天接地的灵魂高地

——《涵元塔》)

可以想见,诗人对于精神原乡文化根脉的追寻,在于寻觅宗族的根部,在于抵达灵魂的高度。与时下泛泛而谈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同。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传

统文化是外在于主体的、历史地凝固了的种种文化事实;文化传统则是内在于主体之中,支配民族认知和判断行为的观念或习惯势力。文化传统是由传统文化的传递、积累而成的,是经过历史的选择、变形易位但依然存在于现时、作用于现时的文化现象。”“它产生于过去,存在于现在,并有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徐洪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载曹维劲、魏承思主编《中国80年代人文思潮》第862页)因此,文化追寻,文化传承的应该是文化传统,应该是一种文化精神,一种能促进未来社会文明发展的文化精神,而不仅仅是其载体——传统文化。诗人黄潮龙借助故乡民俗活动、人文历史遗迹的抒写,所要追寻的精神原乡人文的根脉,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通古达今,达致未来的,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

综上依稀可见,诗人黄潮龙所苦苦追寻的绿月亮,有两个鲜明的向度,一是灵魂的故乡,一是诗意的故乡。灵魂的故乡“从宗族的根部出发”,追索人文根脉,抵达民族精魂的高度;诗意的故乡从春天的希望出发,追索心灵向往的原乡,皈依诗意栖居的人类故乡。【关于悟的诗,】

美国作家艾默森说过:“真正的诗是诗人的心灵;真正的船是造船者。” (【美】爱默森《爱默森文选》第90页)黄潮龙的诗自然是诗人心灵的歌吟。我心有灵犀,于是循诗人心灵的歌吟追寻,便有了以上这些感悟。然而掩卷细思,似乎还隐隐有些不足之感。因为当我沉浸于绿月亮的新颖和万顷蕉园铺天盖地之绿的时候,忽然发现天地之间似乎缺了些什么,而绿,也忽然显得平面而单调了。君不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由于春深与水涨,江水之绿因之有了深度,并因之呈现出蓝色来。于是,我顿悟:没有江水的深度,何来绿色的深度!愿与诗人共勉。

乙未深秋写于广州大学城

关于悟的诗 第五篇_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关于悟的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关于悟的诗,】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阴《联灯会要》卷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808),唐代著名在家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

顿悟玄机。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遗有《庞居土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法常大师(752-839),唐代僧。湖北襄阳人。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希运(?一850),唐代僧。福州闽县人。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一击忘所知,更禾假修治;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各,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898),唐代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淂知。

洞山良价(807-869),唐代曹洞宗之祖。越州会稽(浙江会稽)人。于五泄山礼灵默禅师披剃。曾访沩山灵佑禅师,参“无情说法”公案,不契。受指示往诣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之义,辞归时,涉水睹影,大悟前旨。于江西洞山弘扬佛法,门风颇振。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尤以本寂的法系,称作曹山,合称之,即为曹洞宗。著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等。

七、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注,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幺会,方得契如如。

八、唐·古灵神赞《五灯会元》卷四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奉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古灵神赞,唐代禅僧。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遇百丈怀海禅师始开悟得法。

九、唐·灵云志勤《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女。今更不疑。

灵云,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灵云见桃明心”、“灵云桃花悟道”。

十、唐·长沙景岑《景德传灯景》卷十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景岑,唐代禅僧。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初住长沙鹿苑寺,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其有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谥号“招贤大师”。

关于悟的诗 第六篇_关于雾雨冰霜风雪霞虹露的诗句大全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杏花天》作者:卢炳

12、绿萼冰花,数枝清影横疏牖。玉肌清瘦。夜久轻寒透。——《点绛唇》作者: 蔡伸

13、落梅时节冰轮满。何似中秋看。琼楼玉宇一般明。只危邖娥添了、万枝灯。——《虞美人》作者:范成大

14、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早春》作者:白居易

15、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荐冰》作者: 鲍溶

1、唐代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秋兴八首》“玉露凋霜枫树林”

3、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夭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1;《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2;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绮霞低映晚晴天。”

3;《文选·左思〈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4;晋 曹毗 《临园赋》:“青霞曳于前阿,素籁流于森管。”

5;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3.

4. 虹

咏虹(一作虹霓) 董思恭

春暮萍生早,日落雨飞馀。横彩分长汉,倒色媚清渠。

梁前朝影出,桥上晚光舒。愿逐旌旗转,飘飘侍直庐。

咏虹 苏味道

纡馀带星渚,窈窕架天浔。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人沉。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暮虹 黄庚

浮云开合晚风轻,白鸟飞边落照明。一曲彩虹横界断,南山雷雨北山晴。

虹 王杜

谁向长空驾彩桥,轻红浅绿共迢迢。现时忽傍疏林挂,断处旋随薄暝销。 乍讶龙光晴贯目,还疑宝气夜冲宵。云情雨意知多少,总付江郎赋里描。 5.

6. 露

暮江吟 白居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在狱咏蝉并序 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题帻精舍 任翻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关于悟的诗 第七篇_以诗比诗,以诗悟诗

以诗比诗,以诗悟诗 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以诗比诗,以诗悟诗,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深刻地感悟了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还学会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了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

(一)对比景物,感受写法不同

师: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是怎样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一首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写春天。第二首诗听过颜色的强烈对比来描绘春天。)

(二)对比感受,体会情感不同

(1)体会情感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分别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知人论诗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呢?你能结合诗人的简介来说说吗?(出示写作背景)

(3)感情朗读

带着自己的体会来吟诵这两首诗,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草堂前的春天,感受春天带给作者的幸福与思乡之情

反思: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教学法就是

其中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比较,教师可帮助学生串联相关知识,构成知识的有机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还可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吸收,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个性。

“以诗比诗,以诗悟诗。”我们可以拿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主题不同诗人的诗进行对比。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语言艺术有更深刻的感悟。以上教学片断中,笔者引导学生将杜甫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诗进行比较。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第二首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虽然是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文,但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下所作,因而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了。课堂上通过“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并结合写作背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感受到了这两首诗写法不同,还体会到它们表达的不同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教材中,古诗都是两首同时出现。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呢?是否在提醒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呢?如:苏教版三上的《山行》和《枫桥夜泊》;三下的《江南春》和《春日偶成》等。它们都是同一题材的诗,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比较着学,学生不仅会加深对诗文情感和意境的领悟,更会感受到古诗文语言的绚丽多姿。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79457/

推荐访问:写雾的诗 崂山雾诗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