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又临黄河岸

又临黄河岸

时间:2018-07-10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又临黄河岸 第一篇_又临黄河岸

又临黄河岸

高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③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

回家了。""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你冷不冷?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或者,我扶你到护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600字记叙文:我拥有,我快乐

[标签:选择]小学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常常有同学问我,你怎么总是乐呵呵的,难道就没有一点儿烦恼吗?怎么没有?我想周游世界,可兜里没钱;我想门门功课拿“优”,可是事与愿违;我想当作家,可是没那份才华;我想„„然而,苦恼又有何用?

妈妈曾告诉我,她小时候谁家结婚,分四粒喜糖是难得的喜事,兄弟姐妹一人一粒,花花绿绿的糖纸漂亮极了,剥开它把糖放进嘴里,慢慢咀,那滋味真甜。每每吃完喜糖。妈妈总把那些糖纸展平压在厚厚的书里,一有空便拿出来看看。她那份纯真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

有人说,烦恼往往是人自己设计的。其实,快乐又何尝不可以自己设计呢?

那次,好友阿秋听了别人的传言对我产生了误会,我默默地听完她的指责后,刚要解释,她已愤然离去。还有什么事比失去朋友的信任更让人难过的呢?带着这份苦闷,我骑着自行车箭一般地回家去,经过十字路口,一个急刹车,差点没把我抛出去,还遭了那“五十铃”货车司机大汉的破口大骂。种种烦恼与懊丧一下子在我胸口弥漫开来。

叹了口气后,我决定改变一下,于是先给自己买了一串冰糖葫芦,然后在公司逛了一圈儿,之后单脚蹬上秋千板,来了个大飞跃„„当我从秋千上下来时,顿觉心情也和原来来了个大转弯。这时忽然看见阿秋,显然她在等我停下来:“对不起,是我„„”她看看了还在前后摆支的秋千,笑着说:“你真有意思,一个人荡秋千!”我也笑着说:“我这就叫‘设计快乐’!”然后两只秋千又快乐地荡了起来。我们这样笑着闹着,忘却了所有的烦恼的不快。

进入高中,数学的挫折破坏了我学习的优越感,自信和成功也似乎弃我而去。每每夜深了,我还在立体几何、解析三角、排列组合、曲线中穿梭。虽然屡屡碰壁,但是我可以选择

快乐作为我走出苦恼的突破口。当我成功地做出一道题时,我便奖给自己一颗纸做的星星,并积累在记忆的玻璃瓶中。这使我的整个状态都得以调整,于是便又信心十足地进入了题海。即使在最低沉的日子里,我也可以高攀那记忆的玻璃瓶,然后稍许“阿Q”一下——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垂钓者付出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夕阳西下,他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他说,鱼咬不咬钩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欢乐。是的,看到人自寻烦恼,我们会说:“自找的”。其实快乐也可以自长,可以自己设计。

【满分理由】

一个好友与自己闹了别扭,自己通常会很痛苦,但是文中的“我”却是能设计快乐的孩子,正是她的大度,她的快乐,让她很快又重新拥有了友情。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让大家明白其实拥有快乐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会自我设计。

又临黄河岸 第二篇_记叙文专题

1、篇目特点

初三语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

05----11年北京语文中考记叙文题目 散文,名家名篇,字数1500左右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西皮流水》高洪波 《晶莹的泪珠》陈忠实 《乡间的庙会》林莽 《又临黄河岸》高缨 《忆冼星海》茅盾

• 2011年 《鞋》阎耀明

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审美情趣,文笔优美,语言富有文采且风格别致。作者均为现当代著名作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都重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作者抒发什么“情感”,更应重在对作者“思想”的感悟和探究。

必须明白:记叙文阅读的设题形式和答题方法! ㈠ 整 体 感 知 ㈡ 形 成 解 释 ㈢ 欣 赏 评 价 ㈣ 实 际 运 用

[一]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二] 西 皮 流 水(①) 高洪波

①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作“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摩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的“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着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茅惯取咽喉,鞭打都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著名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③),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位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④)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论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头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里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伤神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却有遇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你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取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搅,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有删改)

注释: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 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 ③[国粹]:指我国固有文化的精华。 ④[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

1、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每处限5字以内)(2分)

( ) → 家 中 赏 京 戏 → ( )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

3、第⑦段描写戏迷“找乐”的场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限26字以内)(3分) 答: 4、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100字以内)(6分)

[三]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2)我要求休学一年。 (3)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4)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5)"就是的。"

(6)"不休学不行吗?" (7)"不行。"

(8)"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9)"亲戚„„也都穷。"

(10)"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1)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

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2)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13)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土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14)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5)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

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16)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平,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18)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9)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

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0)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21)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又临黄河岸 第三篇_记叙文之赏析题(一)

记叙文之赏析题(一)

赏析角度

1.修辞

用XXX的修辞手法,怎么样地写出了谁什么的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2.词语

XXX词,怎么样地写出了谁在什么情景中什么的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3.描写

用什么描写,通过什么内容,怎么样地写出了谁在什么情景中什么的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4.写作手法

用XXX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怎么样地写出了谁什么的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

5.标点

XXX标点,构成什么样的句式,写出了谁什么的样子(特点、情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心理、品质),表达上一气可成(有节奏感、富有诗意、气势强大)

【又临黄河岸】

2005年真题

老北京的小胡同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又临黄河岸】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

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

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

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2008年真题

乡间庙会

1.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2.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3.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4.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5.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6.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7.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8.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9.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

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 分)

2009年真题

【又临黄河岸】

又临黄河岸

1.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2.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3.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5.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6.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7.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8.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9.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10.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11.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12.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

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13.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

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14.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

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15.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

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

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又临黄河岸 第四篇_赏析记叙文语言

赏析记叙文语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训练,使学生学会品味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训练,使学生学会品味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中考说明对这节课的要求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通过赏析训练,使学生学会品味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中考赏析题回顾

对文章的自主欣赏:

1、05年中考题:《老北京的小胡同》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答案要点:

①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

②表达了"我"的得意、兴奋,满足、舒畅。

考查品味词语。

2、06年中考题《望柳庄》

慕生忠将军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请以文中对人物l一2处语言描写为例,做具体分析。(字数在150一200之间) 答案要点:

思想性格:慕生忠将军具有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他性格坚毅顽强,对格尔木充满了热爱之情。

语言分析示例:慕生忠将军带着同志们收拾那些被风沙吹倒的树苗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这段话表现了慕生忠将军建设格尔木、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慕生忠将军坚毅顽强的性格。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时可以采用代入法,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要领:

我为什么长(穿)成这样--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生活条件、抒发作者情感;

我为什么这么做 ----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我为什么这么说 ----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我为什么这么想 ---- 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步骤:

(1)首先找出文章中所有描写这个人物的句子;

(2)然后指出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最后用形容词或成语、短语对人物性格准确、全面地加以概括。 3、08年中考题《乡间的庙会》

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考查对语言(词语、句子)赏析

4、09年中考题《又临黄河岸》

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个字)

答案示例:(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语言(词语、句子)赏析题

(四)阅读训练

1、《》――梳理赏析思路

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要领: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或生动词语、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②交代了什么内容;【表层含义】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深层含义】【即围绕主题、中心答】

④具有什么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品味思路:

(1)品内容:表情达意

表面意义: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深层含义: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蕴涵了什么深刻道理.

(2)品形式:(角度)

赏修辞 :比喻 拟人 (生动 形象)

排比 (强调突出)

对比 (强调突出)

反复 (强调突出) 。。。。。。

赏词语: (动词、副词)准确性 (形容词) 生动性 形象性 赏句式、表达方式、人称„„

具体品味语言思路的答题格式:

(1)这句用了 ( )修辞方法,( )写出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61297/

推荐访问:又临黄河岸阅读答案 又临黄河岸阅读理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