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庆香港回归20年

庆香港回归20年

时间:2018-05-30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庆香港回归20年 第一篇_20年,世界一流

20年,意味着什么?

一所大学可以从无到有,跻身世界一流。它是香港科技大学,今年20岁。

港科大的崛起,被誉为“香港的奇迹”。而它的崛起,其实有迹可寻。不管是学生、教授还是校长,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港科大启示录”,其中有不同,但更多的是共识:少而精的办学理念,同创但各司其职的治校精神,对一流人才的高度重视。

这些共识,并不是“金科玉律”,但对于立志世界一流的内地高校而言,却一定有可资借鉴之处。

——编者

10月,坐落于香港清水湾美丽海滨的香港科技大学迎来建校20周年。

在诸多权威的大学排名中,港科大屡次名列亚洲前茅甚至第一。20年,凭什么成就世界一流?数学家出身的校长陈繁昌列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式:定位+人才+制度+资源=成功。

这所奇迹般崛起的研究型大学,其实从创立到发展,每一步行走都严格遵循着最初的立校理念。可以说,港科大按部就班地走向一流大学。

少而精

在精选的领域里走在世界前沿,不必样样争第一,没有法学、医学等“热”专业

大学可以分很多类型:专注培养本科生的博雅学院,侧重高级职业培训和应用开发的英式理工学院,还有学科众多的综合性大学,以及精选学科、培养专才的研究型大学。而研究型大学在当时的香港高校版图中,还是空白。于是,港科大创校之时,即定位为一所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培育全面人才的国际研究型大学。

除了倚山面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初到港科大,会发现校园并无多少名校气魄:一座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科研、教学功能的弧形大楼,巨大却难言美观。内部30多部电梯通达各个院系、课堂、实验室。外墙贴着白色小片瓷砖,典型的上世纪90年代建筑风格。

研究型大学的奥秘,正隐藏于港科大的这座巨型建筑内。创校校长吴家玮回忆,港科大创校时,香港的大学,研究也都做得不错,但是没有一所专注学术研究的大学。在研究领域的选择上,港科大也煞费苦心。“在精选的领域里,走在世界前沿,而不是样样都争第一。”

港科大的使命用法律(香港法例第1141章)固定,该校宗旨应包括两方面:通过教学与研究,增进学习与知识,尤其在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及商业方面的学习与知识,及研究生程度的学习与知识;协助香港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少而精”被坚持下来。创校20载,港科大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以及新近成立的跨学科课程事务处,没有法学院、医学院等一

般大学都开设的热门院系。

在这里,诞生了直径只有0.4纳米的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几毫秒内可从液体变为固体的电流变液、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创的智能杀菌涂层、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课程等国际领先的成果。

同样是这所“少而精”的研究型大学,吸引了今年北京市的高考理科状元,还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的两名高考状元。科大国际学生新生IB(国际高考)的成绩,也高出全球平均很多,内地招生的分数,则与清华、北大相当。

一流吸引一流

招募一流教授,吸引一流同学,培育一流毕业生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通向卓越学术之路——如何建立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港科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招募到杰出的天才学者和科学家,80%的教师在世界排名前24位的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曾供职于这些大学。”

吴家玮把教授称为“大学的灵魂”。港科大在建校时即已立下志向,“一流吸引一流”:招募一流的教授,吸引一流的同学,培育一流的毕业生。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港科大的创立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香港回归在即,地利是香港是一座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中国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头,人和则指吸引了大批来自美国大学的一流教授。

当时,很多在美国已获终身正教授教职、功成名就的华裔学者,渴望叶落归根,回国效力。创校校长吴家玮,曾任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任主要大学校长的华裔;钱致榕,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正教授;张立纲,半导体物理学界顶尖人物,身兼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一批一流学者很快聚集在港科大。

创校教授们到位后,“一流吸引一流”的策略开始发挥作用。现任商学院院长郑国汉教授于1992年回港任教。当时,他已在美国的大学获终身教职,收到港科大邀请后,听说陈玉树等朋友已经回来任教,就决定也回来看看。回来之前,他只打算做短期“客座教授”,但到学校之后,发现已到位的同事都是高水平的人,所以决定全职在港科大任教。【庆香港回归20年】

廖家俊是港科大首批博士生,当时他已经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毕业,之所以敢万里迢迢回到香港,投考一所从未听说过的大学,是因为听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高秉强已经到此任教。廖家俊后来成为第一个从港科大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而且也是当年唯一一个。

同创

行政人员不把自己当“官”,同事、师生之间互相扶持

【庆香港回归20年】

虽然依山面海风光优美,但港科大并不是一个轻松享受的地方,相反,研究工作非常辛苦。甚至因为学业繁重,其英文缩写UST被学生们演绎为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压力与紧张大学)。陈繁昌说,同学们毕业后会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在学校就要学会如何处理压力,并将压力化为动力。

吴家玮在任校长时,在美国出差,发电邮给香港同事,即使已是香港时间深夜两点多,10分钟后就能收到回信,“都还在工作呢”。参与研发全球首个智能杀菌涂层的学生们,更是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做实验。

如此繁重的研究和学习,必须有高效的行政系统支援,也需要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扶持。

助理教授杜胜望到港科大工作3年了。问他如何评价港科大,他讲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一次晚上在实验室挑灯夜战,他发现空调被关了,就给主管行政的副校长写了一封电邮,很快,港科大就修改了“实验室夜间关空调”的规定。

“学校的行政系统运转非常高效,行政人员不把自己当官。”杜胜望说,“有时我甚至觉得,我们系谁不在都能运转,但行政秘书如果离开,可能真的就无法运转了。”

香港的高房价让不少教师难以负担,学校还提供教师宿舍。杜胜望现在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100多平方米的海景房,租金却低于市场价格。“我最满意的,就是港科大给教授们提供了安心做研究的环境。”

行政人员不当官,资深教授也不当老大。“跟我合作的两个讲座教授,都非常帮我。他们从来不把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不是领导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合作发论文时,还会要求把名字放在我后面。”

杜胜望把讲座教授与助理教授的关系,形容为“就像父亲对儿子一样,完全没有隔阂。”港科大接受采访的每一位教授,都会提到一个与自己关系特别密切的年长教授,回忆起做助理教授时获得的帮助。

吴家玮将自己参与创立港科大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书名叫《同创》。出版社的编辑认为,这个名字很难吸引读者,建议改名。但吴家玮坚持不改,因为“一个„同‟字,正体现了港科大的精神。”

现任校长陈繁昌则提出了“同一科大”的理念,即在教育、研究、组织、社会服务和文化等多方面“纵横整合”。这正需要师生之间、资深教授与助理教授之间、教员与行政人员的无间合作。

各司其职

校长一心做好校长,教授决不当总裁

无间合作的同时,也必须各司其职。

港科大学生事务处为新生们举办了一场名为“一见钟情”摄影展。在摄影展的颁奖礼上,虽然只有十几名学生出席,但校长陈繁昌也出现了,表情轻松却步履缓慢——前几天打网球时崴了的脚腕尚未痊愈。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获奖作品,还发表了演讲。他经常说,自己非常重视与同学的沟通联系。

除了把每天的时间分配于类似的活动,校长还面临繁重的公务。他的案头正放着一摞信件——每个晋升终身教职教授的评审信,校长都要仔细阅读。

陈繁昌是一名成功的数学家,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再带新的研究生了。

按照吴家玮的经验,一边当校长,一边做研究非常难。“校长的行政工作排得很满,即使只是开讲座,也要事先安排时间,一旦与公务活动冲突,就要调整,否则就会影响其他教授的课程安排。”

吴家玮认为,校长的责任是为教授、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教研环境。“如果一个校长说自己还在做科研,这一定是骗人的。科研是要做到半夜的,在大学中搞科研,必须全心全力。有兴趣,当嗜好可以,等于你的文体活动。”

校长要一心做好校长,教授也要一心搞好科研。创新成果多,港科大教授创业的机会也非常多,但对教授办企业,港科大有严格的规定。

港科大规定,在不影响教员在大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大前提下,大学鼓励及支持教学人员在其专业领域为业界或社会大众提供顾问服务,促进大学教育、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

申请人若从事的顾问活动有可能影响其教研工作,要预先以书面向其系主任及院长提出申请,并获首席副校长书面批准才可进行。陈繁昌认为,跟业界的联系对教授的研究有帮助。

但是,学校一方面鼓励教授创业,另一方面更注重保护学校使命和学生权益。“教授和老板两种角色不能混淆,你可以做股东,但不能做执行层,因为学校的使命不在于此。”陈繁昌说。

庆香港回归20年 第二篇_香港回归与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一件大

事,全世界的目光无不关注着这历史性的重要时刻,海内外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衷心欢呼着

这一天的到来。同时,这一重大事件,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说服力的教材。一、

香港被割占的历史,是近代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备受屈辱的历史缩影现在的高中学生,都学

了中国近代史,知道香港被割占的大致历史经过。但知道的不清楚,个别学生甚至还存在一

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为了抓住香港回归这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机遇,我专门

举办了“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讲座。把香港被割占的历史放在近代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倍

受屈辱的历史大背景中来讲述。说明英国帝国主义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

辱国的《南京条约》,英国占领了香港本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860年10

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的规定,我国新安县九龙司的部分领土,即九龙半

岛今界限街以南部分(包括昂船洲在内)被割让给英国。19世纪末期,正是垄断资本主义

代替自由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的时候。各在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种形势下,1898年6月,李鸿章等代表清政府,窦纳乐代表英国,

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新界”地区较原香港行政管辖区(香港岛加上

九龙)大11倍,租借水域大四五十倍,其性质是租借,而不是割让,这是约有明文的。中

国政府一再坚持对九龙城的管辖权和对整个新界的主权。但是旧中国落后,政府软弱,对英

国政府顽固的殖民主义立场没有办法。在把香港问题的由来放在中国近代大背景下讲述的同

时,通过香港被割占的历史经过,着重向学生强调以下两点。一是英国占领香港本岛、九龙

地区,首先是通过军事强占,形成既成事实,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予以确认;关

于“新界”的强租,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字后,英国仍

然得寸进尺,对专条中清政府坚持的东西一律予以推翻,千方百计攫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出尔反尔,毫无信义可言。就是说,香港被割占的历史,是弱肉强食的历史。二是必须使同

学们明白,香港的被割占,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夜郎自大,愚昧落后,腐败无能所

导致的必然结果。二、祖国支持是香港繁荣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摸清同学们对香港问题了解、

掌握和认识的确切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无记名问卷

调查。在有52位同学参加的调查中,在回答“香港的发展和繁荣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

时,有33人,也就是63.5%的同学认为是由于祖国大陆的支持,“一国两制”政策的英

明。但是,大多数同学又对祖国对香港支持的情况,中国大陆对香港繁荣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却知之甚少。我用充分的证据,着重向同学们强调以下两点。一是中国政府一贯支持香港的

繁荣稳定。在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对香

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暂时不动香港”的战略决策。以后,采取各种有效的措

施,避免国内的各种政治运动波及和影响香港。香港因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成为亚太地区的

政治“避风港”,导致资本大量流入。大陆解放前夕,上海、广州等地南来的资本、人才,因

香港局势相对稳定而留下,为香港走上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必需条件。与此同时,一些东南亚

国家因政局动荡,资本也源源不断地流入香港。近20年来,香港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来

自欧美、日本、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有人将香港喻为“聚宝盆”,就是因

为它在中国支持下政局稳定,有钱可赚,资本、人才源源而来,形成了香港经济的独特优势。

从经济上支持香港,以优惠价格大量供应香港必需的食品、日用品、淡水、燃料、工业原料

和半制成品等。仅仅从1962年3月20日开始的从上海、郑州、武汉至香港的三趟农副

食品专列来看,35年来,已向香港运送了72万个车皮的农副产品,在香港副食品市场上,

牛羊供应量的100%,猪供应量的99.8%,蔬菜的60%,水果的30%,茶叶的7

0%都来自中国内地。在价格上,70年代初由中国进口的食品价格平均按国际市场价格便

宜五成以上,原料便宜约30%,衣服等消费品便宜25%。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

香港带来了生机。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庞大的

【庆香港回归20年】

市场为各国所关注。而要进入中国市场,就要充分利用香港这个通道和桥梁。所以,许多跨

国公司相继把其亚太地区总部移至香港,国际著名的会计师、财务顾问、工程师、建筑师、

测量师及律师在香港设立了许多公司。截止1995年底,海外公司在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已

达714家,地区办事处1132家。香港一时身价倍增,备受青睐,其国际经济地位因而

更上一层楼,这一切都得益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大陆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

资源,为香港提供了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优势。内地改革开放后,大批港商至内地投资设厂。

据粗略统计,香港厂商仅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设有23000家合资企业和8万家原料加工

工厂,投资总额超过70亿美元,雇佣300多万内地工人。此外,内地各省市志接受雇于

港商的工人超过200万人,形成由香港提供采购、设计、开发、营销、服务,在内地进行

产品加工的“前店后厂”的格局。这种格局,使香港可以从静态的比较优势中获得丰厚的利

润,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须从香港制造商因生产线内迁而减少支付的人工成本就可窥见一斑。

按照目前的工资水平,港商支付给内地工人的平均年薪只及香港当地制造业工人工资的1

0%,即7200港元。就是说,每雇佣1名内地工人可为香港制造商节省6.48万港元

的成本,按此推论,500万内地工人一年中间带给港商的好处就是3240亿港元。所以,

如果没有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种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区域化优势。正

是这一新优势进一步提高了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独特的外部条

件。同时,中国在1978年后的战略性改革,使中国经济出现高速发展局面。这促使借贷、

放款、投资大量进入中国,使处于中国南大门的香港自然成为投资,放款等金融活动的中介。

带动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和繁荣。等等。三、香港回归的事实说明,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国发【庆香港回归20年】

展、强大起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香港被割占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我反复向

学生讲明:香港被英帝国主义霸占,是国家积弱积贫的必然结果。香港被割占后,中国历届

政府也都为收回香港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

向会议提交了两项提案。第一项提案包括废弃势力范围、归还租界、归还租借地等7点内容,

其中在归还租借地的要求中,明确地提出了“新界”。但是,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巴黎和会根

本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

的新生。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政府庄严宣告: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三个不平

等条约,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护现状。

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1972年11月第27届联大批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

删除。这为以后我国通过外交途经同英国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香港回归祖国

是大势所趋,香港回归的历程却又坎坷曲折。但是,今天的中国不是任人宰割的积贫积弱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所以,

香港能够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也是祖国繁荣强大的必然结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

贫弱必然挨打。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国家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没

有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就没有香港回归祖国的今天。所以,我们以此勉励同学们必须珍惜

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将来的国家建设出力献策! 《》

庆香港回归20年 第三篇_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变成生动现实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变成生动现实

网站首页 | 今日中国 | 中国概况 | 法律法规 | 公文公报 | 政务互动 | 政府建设 | 工作动态 | 人事任免 | 新闻发布【庆香港回归20年】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变成生动现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06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经变成生动现实

——香港回归十年成就回顾·政治篇

香港夜景(摄于2007年5月30日)。香港的夜晚,既有灯火璀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风情,也有白云、山岗和温暖的海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为这里带来独有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周磊 摄

香港维港上空的新春烟花(2006年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新华社香港6月26日电(记者 李凯 张勇 白冰)从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香港夜空中高高飘扬的那一刻起,一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伟大实践,就在香港这片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弹指一挥间,十年后的今天,“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香港保持自由法治、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繁荣稳定的香港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香港——这颗祖国南海的明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更加璀璨。

十年回归路,壮志赋华章。香港,曾经缔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而今又再度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政治奇迹。这一奇迹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香港同胞有能力管理好、治理好香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能力把香港的事情办好、保持香港繁荣稳定,能够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的现实,并不断推进“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

资料图片: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投票选举,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来选择最高行政首长,也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位主政的中国公民。

新华社发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得到成功落实。香港这十年取得的成绩,绝对值得我们骄傲。——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

香港回归十年,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十年。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提供了崭新的思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指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进方向。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确保了香港的平稳过渡,实现了香港的顺利交接,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

2002年11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按照“一国两制”方针管理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确定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区基本法,香港特区的法律地位是直辖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央政府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负有重大责任。十年来,中央始终把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为处理涉港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地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循序渐进地发展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制度。

十年中,每当特区遇到困难之时,中央政府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关切之情,伸出援助之手,成为特区战胜困难的坚强靠山。1998年,香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大鳄”利用亚洲金融危机狙击港元,扰乱香港的金融市场秩序,香港金融体系一时风雨飘摇。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明确宣示,全力支持香

港特区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维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保持香港大局的稳定。中央政府以雄厚的外汇储备作为特区政府反击国际金融炒家的有力后盾,使得香港最终“在风暴中屹立不倒”。

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胡锦涛主席非常关心香港的疫情,当年4月他在广东会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时,请董建华将香港急需的药品和防护用具开具一张清单。清单提供后,根据胡锦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政府在内地许多地区也遭受非典疫情的情况下,及时、无偿地向特区提供了大批抗疫药品和器材。当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央前往香港出席《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仪式时,看望和慰问了非典疫情受难者和医护人员,为还在非典阴影中的香港同胞加油打气,极大地鼓舞了香港人心。

为了帮助香港经济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冲击带来的困难,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个人游”,推出扩大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香港各界的努力下,香港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并呈现出20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

国家的支持和中央领导的关怀,温暖着广大香港同胞的心。同样让香港同胞备感振奋的是,回归祖国大家庭后,香港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香港同胞得以分享伟大祖国的崇高国际声誉。10年来,香港特区已加入了200余项多边国际公约;与134个国家或地区互免签证或落地签证;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2006年世界电信展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相继在香港特区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也将在香港举办。原香港特区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执掌国际组织的第一个香港人、中国人,更使广大香港同胞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强盛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对香港前途的信心。

在曾经的港督府、如今的特区政府礼宾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系着招牌式的红花纹领结,用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香港回归这10年的经历,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我总的感觉,香港比1997年前更坚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将来的道路。”

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接受访问(5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一国两制”在香港已得到彻底落实,取得明显成功。回归后,港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回归十年来,在“一国”的前提下,香港按照基本法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保持了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而且香港同胞全面行使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积极参与特别行政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十年里,广大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享有比港英时期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自1997年以来,香港已举行了三次特区行政长官选举。选举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包括了香港的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界、社会服务界、宗教界、政界等各个阶层的代表,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认受性。这比起回归之前,港督由英国政府委派,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同时,香港特区立法机关的议员全部经过选举产生,其中,地区直选议员从回归初的三分之一已经增至二分之一。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自豪地说:“回归后,港人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

香港回归的十年,也是广大港人权利、自由得到切实保障的十年。现任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顾问的曾德成对此感触颇深。在港英时期,他还是一名17岁的中学生时,只因写了一幅“反对奴化教育”的横幅,就被当局投入监狱两年。而这种事情在回归后的香港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基本法的保护下,香港市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回归以来,港人依法享有以和平方式举行各种集会和游行的自由。香港警方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公民依法结社的申请,也没有对任何一次合法的游行示威活动进行过限制。同样,在基本法的保障下,回归后香港拥有高度的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香港媒体评论说,香港的传媒报道不但维持了多样化,而且言论自由、百家争鸣的空间比回归前更加宽阔。

在法律制度方面,回归后香港的法律基本不变,并成立了特区终审法院。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黄仁龙认为,法治是香港成功和继续成功的关键。十年来,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司法独立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尊重,特区政府的司法水平给予市民极大的信心,也备受国际社会的赞誉。

曾荫权最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回归10年,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港人的价值观,港人喜欢的自由,港人重视的法治、公平的社会,流通的货币„„香港的每一个价值不但没有削弱,更有增强。„„不管是‘一国’,还是‘两制’,在香港已明显取得成功,得到了落实。这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

资料图片: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一国两制’好比一棵植物,已深深埋根于香港的土地。我相信时间长了,它会长成参天大树。”——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之初,美国《财富》杂志断言:香港回归之日,就是香港“死亡”之时。事实胜于雄辩。十年过去了,《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周刊得出了新的结论:“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在回归十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和国外人士纷纷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给予积极评价。英国外交部和欧盟曾多次表示,中国政府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是成功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承认,香港过去10年保持了繁荣和稳定。香港最大的

外国商会——美国商会会长梅三乐最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了很大成功。一方面,香港保持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法律制度,享有高度的自治。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和香港都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使“一国两制”得到了切实贯彻和落实。这些都是商界珍而重之的。“在今天看来,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得到了绝大多数港人的真心认同。香港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对“一国两制”的信心等各个指标都创历史或香港回归以来的新高。其中,78%的市民对“一国两制”有信心,81%对香港前途有信心,89%对祖国前途有信心。

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正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唱道:“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

回归十年,范徐丽泰连续担任三届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是“一国两制”的亲身见证者。她最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神情坚定地说:“‘一国两制’好比一棵植物,已深深埋根于香港的土地。我相信时间长了,它会长成参天大树。”

诚哉斯言。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十年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香港,一定能在推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董建华:十年的成绩值得骄傲 对香港前途更有信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得到成功落实。香港这十年取得的成绩,绝对值得我们骄傲,对香港的前途,我们更有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曾荫权:香港比十年前更坚固 更成熟 更了解将来

【庆香港回归20年】

在曾经的港督府、如今的特区政府礼宾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系着招牌式的红花纹领结,用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香港回归这10年的经历,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我总的感觉,香港比1997年前更坚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将来的道路。”

高祀仁:新起点上的香港将继续推进“一国两制”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近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经受了各种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十年发展。相信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香港,一定会取得新的发展,把‘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香港司法独立在"一国两制"下得到绝对认同和尊重

“回归10年来,香港特区基本法得到不断落实,为香港的人权和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庆香港回归20年 第四篇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尔雅考试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考试 ( 2) 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 1 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  A、 1912 年  B、 1917 年  C、 1919 年  D、 1921 年 我的答案:B 2 时代主题反映的是()。

 A、 世界基本概况  B、 世界基本特征  C、 世界基本格局  D、 世界基本状况 我的答案:B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人民当家做主  B、 党的领导

 C、 依法治国  D、 公平正义 我的答案:A 4 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是()。  A、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 坚持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B 5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  A、 闽西根据地  B、 延安革命根据地  C、 沂蒙革命根据地 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我的答案:D 6 在党的()会议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布局。  A、 十五大

 B、 十六大  C、 十七大  D、 十八大 我的答案:D 7 在哪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宣布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 领导乡村的转移?()  A、 七届二中全会 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 C、

庆香港回归20年 第五篇_华谊20年:一部公司史,改变娱乐圈

1994年,全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在瑞典,拉宾、阿拉法特与佩雷斯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在美国,世界杯热闹了整个夏天;在中国,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正式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这一年发生的许许多多时政大事相比,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开张,简直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不过,20年后,这间当年毫不起眼的“华谊兄弟”,竟一步步成长为了内地最知名也最具影响力的娱乐公司。

内地娱乐行业每一次震荡,华谊总能先人一步找到方法去应对,回首望去,竟未能有一家民营的娱乐公司比华谊“活”得更长,而华谊也俨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他们的经历,也恰恰是内地所有民营娱乐公司共同的经历,回顾华谊的20年历史,更是折射了这个产业的“生存之道”——不破不立,打破旧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Part1 “巨无霸”简史——120秒看完华谊20年

2014年6月6日起,海口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里,为期3天的华谊成立20周年庆典正式拉开帷幕,国内外近百位明星艺人、各界嘉宾获邀前来见证。从原来的用10万美金建立的小广告公司,到如今市值约270亿、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娱乐公司,不管你带着什么感情去看到华谊,它都堪称是如今内地娱乐圈的“巨无霸”。

A:广告公司起步

1994年,34岁的王中军从美国留学归来,怀揣着端盘子送外卖积攒的10万美金血汗钱。靠着这笔钱和弟弟王中磊赞助的10万块,一间名为“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正式亮出了招牌。历史教科书称这一年是中国的“改革年”、“攻坚年”和“关键年”,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中国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而那些年,王中军在北京各餐馆做过直投广告生意,然后说服中国的银行像美国银行一样具有统一的标识,靠着给国内的银行设计卡面、统一标识等业务,华谊挖到了第一桶金,步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而王氏兄弟也成功的与各大银行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这也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冯小刚贺岁片中看到那么多银行广告的原因。

B:进军影视行业

1998年,冯小刚已经靠《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搅热贺岁片市场,备受瞩目。一些人嗅到了这个圈子潜在的商机,而一些人则还在观望。同样创立于1994年的知名广告公司雷明顿(即小马奔腾的前身)就是这群观望者中的一员,公司创始人李明按捺不住终于杀进影视行业时,在1998年就进军影视行业的华谊兄弟却已经上市。

说起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49379/

推荐访问:香港回归20年纪念钞 香港回归20年玉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