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时间:2018-04-03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第一篇_中国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中国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要求各地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各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义务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有学生免除学杂费,向所有农村学生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鼓励各省在民族地区、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视其情况给予奖励性补助。

普通高中

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完善捐资助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中职教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国家建立以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免学费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具有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按月直接发放到受助学生中职资助卡中。免学费政策对象为公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涉农专业学生。

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时,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国家要求各高校开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第二篇_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习题集锦]

[人教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习题集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我国加大西部教育发展论述正确的是( )

①加大西部教育发展力度

②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

③在西部8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

④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是在( )

A西昌 B酒泉 C柴达木 D罗布泊

3.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

4.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②改革政治体制

③改革经济体制

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5.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6.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倡导全日制和哪种制度并存( A )

A.半工半读制 B.勤工俭学制 C.借读制 D.奖学金制度

7.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 195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8.关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9.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考试是在

A 1977年7月 B 1977年12月

C 1978年7月 D 1978年12月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

A扫除文盲的基本方针

B“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

C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战略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1.将教育作为我国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B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1992年,中共十四的大召开

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公布

12.姚文元在1974年10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A、对文革前17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

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17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占主导

13.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4.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在 (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

20世纪新中国的下列事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 ③中央提出调整八字方针 ④中国恢复高考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2001年中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B.“四人帮"宣传的“读书无用”论给教育战线造成巨大危害

C.大学生继续深造,就可获得博士后学位

D.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

16.在“双百"方针正确指导下出现的成果是 ( )

A.成立中国科学院 B.郭沫若的《蔡文姬》连续上映

C.新凤霞被下放劳动改造 D.《沙家浜》占领戏剧舞台

17.对新中国教育开基创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成功地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新的人民教育

B.借鉴了英美先进教学经验的

C.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通过接管各级各类学校奠定的

D.从列强手中收回了教育的自主权

18.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停滞状态的时间是

A.1952-1958年 B.1958-1961年

C.1963-1966年 D.1966-1976年

19.“文革”期间,中国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不明确 B.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C.混乱的政治局面 D.国家对教育不重视

20.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行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C.坚持改革开放 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我们国力的强弱,经齐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 10 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 21 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人才断层”;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立法。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 l 984年,邓小平又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提高教师的素质, 尊师重教。他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同时,他还强调,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整

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邓小平尊师重教的呼吁,引起了澈会的共鸣。国家正式宣布每年 9月10日为教师节。„„而且邓小平曾不无忧虑地说过:现代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不成比 例,对教育投资太少,今后无论如何要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否则现代化就实现不了。 请回答:

(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6分)

(2)你如何理解“三个面向”的辩证关系?(6分)

【参考答案】

(1)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

(2)面向现代化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是“三个面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而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

3.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重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请回答:(1)我国在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哪些偏差?

(2)“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事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在“大跃进”的年月,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不顾客观条件大办学校;大量增加学生的劳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革”的到来,使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那时学校教育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青少年一代丧失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各条战线专门人才短缺,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了。

(2)措施:①文革结束后,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迅速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②改革开放后,提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③对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三、问答题

1.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3分) ②鼓励社会办学。(3分) 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3分)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3分)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分)

2.结合史实说明,建国后到“文革”前以及1978年以后我国的科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

【参考答案】

建国后到到“文革”前以及1978年以后我国的科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治上,建国到文革这一段时间里,党和政府对积极支持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发展教育。(2分,只要有史实说明就落分)而在“文革”后,国家和政府又重新重视科技文化的发展,实施了863计划,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2分,只要有史实说明就落分)

其次,经济上,建国之初到66年,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国民经济,于是要求科学文化为这一目标服务,如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服务。(2分,只要有史实说明就落分)文革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又再一次地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像“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2分,只要有史实说明就落分)

所以,这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文化发展,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体现。(2分答到科学文化是政经反映1分,只有对科技文化加上限定词,才落足两分)

3.列举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参考答案】

兴办: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初具规模;培养一大批人才。蓬勃发展: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两基、职教、普教、成教、高教)。教训: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4.2001年18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高校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有8项,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高校承担了1/3,当时“863”计划的250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来自高校的有120名。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到22家。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举例说明我国在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果?

【参考答案】

(1)措施: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成果:21世纪,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科教事业的主力军全国高校建立了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中心,开展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几十万项。许多科研成果的转化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涌现出一批新型校办企业,发挥了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第三篇_《中国教育史》样卷和问答题(有答案)

中国教育史课程试题(考试样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

内)

1.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取火技术的是( ) A.伏羲仓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 ) 提出的。 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曹魏

3.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考试制

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 A《师说》 B《春秋繁露》C.《五经正义》D.《非国语》

5.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 )

A.经学 B.心学 C.玄学 D.理学

6.颜元在教育方法上认为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是( )。

A.习行 B.“因人而进” C. “施之有序” D.学思“相资以为功”

7.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的是( )。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颜元 D.龚自珍

8.181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英华书院地点在( )。

A.香港 B.广州 C.马六甲 D.澳门

8. 1834年,伦敦会女传教士郭士立夫人办有女塾一所,地点在( )。

A.澳门 B.上海 C.天津 D新加波

10.洋务派在1862年创设的外语学堂有(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广州同文馆 D.新疆同文馆 11.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 )。

A.圣芳济书院 B.蒙养学堂 C.贝满女学 D.崇实馆

12.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胡适

13.壬子学制公布实行于( )。

A.1910年 B.1911年 C.1915年 D.1912年

14.民国初年确定的教育方针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其核心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是( )。

A.湖南自修大学 B.上海大学 C.黄埔军校 D.劳动学院

16.到1926年,全国各种教会学校共有学生约( )。

A.30万 B.50万 C.80万 D.120万

17.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徐特立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雷沛鸿

18.南京国民政府“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是在( )。

A.1927年 B.1929年 C.1931年 D.1935年

1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

A.干部教育 B.成人教育 C.军事教育 D.普通教育

20.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真正确立的时间是( )。

A.1937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5年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而的括号内)

1.清朝国子监在发展中,以下数端是值得注意的( A.设置学官 B.实行监生历事制度 C.实行积分法

D.设置管理监事大臣 E.实施分斋教学制度

2.清朝国子监的学生因其资格不同分为贡生和监生,贡生主要有( )。

A.岁贡 B.恩贡 C.拔贡 D.优贡 E.副贡和例贡

3.太平天国很重视军队的纪律教育、太平天国颁行的军律有( )。

A.《太平规定》 B.《定营规条十要》 C.《天命诏旨书》

D.《行军总要》 E.《天朝田亩制度》

4.洋务教育的性质是( )。

A.官僚性 B.封建性 C.腐朽性 D.买办性 E.保守性

5.下列不属于教会大学的有( )。

A.岭南大学 B.清华大学 C.协和大学 D.燕京大学 E.格致书院

6.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王韬 B.容闳 C.薛福成 D.郑观应 E.马建忠

7.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有( )。

A.全面学习西学 B.改革科举制度 C.建立近代学制

D.倡导女子教育 E.提倡职业教育

8.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通令各省:各地高等以上学校教学内容要删除( )。

A.《大清会典》 B.《大清律例》 C.《皇朝掌故》

D.《国朝事实》 E.《颁定教育要旨》

9.鲁迅深刻揭露控诉以君权、夫权、父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有( )。

A.《狂人日记》 B.《我的节烈观》 C. 《风波》

D.《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E.《故乡》

10.陈独秀指出:中国教育模仿西洋学校数十年,而成效毫无,原因是( )。

A.远离西方近代教育的“真精神” B.科举制度没有完全废除 C.简单模仿,食洋不化

D.所实行的新教育依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E.引进西学不彻底

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认为陈述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否则在括号内打“×”)

1.清代学政直接对本省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和巡抚负责。(2.明清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叫童试,考生不管年龄有多大,都叫童生。( )

3.对封建传统教育空疏腐朽的批判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

4.中体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体现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5.张之洞认为,学习西学之前必先通中学。 ( )

6.“癸卯学制”中的初级师范学堂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校。( )

7.百日维新期间,科举废止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 ( )

8.北大教学改革后,只有学科的课程考试,而没有传统的班级课程考试。 ( )

9.1915年,18个省区的教育会成立联合组织,名叫全国教育联合会。( )

10.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1917年,主要领导人是黄炎培。(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清末封建教育的衰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早期教会学校有什么特点和影响?

3.洋务留学教育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收回教育权运动意义何在?

5.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和控制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五、论述题:(20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教育有哪些基本经验?

附考试样题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A 4.A 5.D 6.A 7.A 8.C 9.A 10.B

11.B

12.A 13.D 14.B 15.C 16.C 17.B 18.B 19.A 20.C

二、多选题:

1. BCDE 2. ABCDE 3.AD 4. ABCDE 5.BD 6. ABCDE

7. ABCDE 8. ABCDE 9. ABD 10. ACD 11. ABCDE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 ABCDE

三、是非题:

1. 否 2. 是 3. 否 4. 是 5. 是 6. 否 7. 是 8. 是 9. 否 10. 是

四、简答题:

1. 主要从三个方面回答:(一)官学教育有名无实(二)教育内容不切实用(三)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2. 集中在五个开放通商的沿海城市和香港;大多附设于教堂,规模小;招生对象以贫苦人家的孩子为主;为吸引学生,早期教会学校多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甚至还提供衣服和路费等。在当时中国官办新式学堂尚未设立的情况下,他们对中西文化交往、西学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3. 洋务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不再有比留学更彻底的途径。归国留学生献其所学,在事业上作出突出成就,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改变着人们的科举正途观念。洋务留学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推进之功不可磨灭。

4. 收回教育权运动使中国人民对教会学校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使教会教育的发展势头在一段时期内受到了遏制,也迫使传教士们重新思考他们所办理的教育事业,使教会学校的宗教色彩较以前有所淡化,而真正的教育职能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

5.从四个方面论述:1.“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2.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3.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4.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中国教育政策有哪些 第四篇_形势与政策答案整理

1.为什么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搜索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依靠人民的力量,有赖于党的领导。所以,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

2.为了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你认为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目前应有哪些努力?

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我们之所以要抓住“严格执法”这一关键,是因为中国当下法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显然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执法不严、执法疲软的问题。这一法治建设的“短板”已经困扰了我们几十年。执法不严、执法疲软,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弱作为、乱作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执法不严、执法疲软”的问题。

3.试述中国梦的主要蕴涵和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我们的努力。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4.1.结合史实论述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实现强军目标。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场强军运动,那么洋务运动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路、海军是主要内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但是我们知道,只有武器装备的更新,没有制度和军事思想的更新,不可能建成强大军队。结果花费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偿白银2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2年多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日本政府4年的财政收入。因为它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只是在器物上采用了西方武装,而并没有真正学会西方的先进思想,主观内在还是要维护腐朽的清王朝统治。所以,洋务运动为什么不能实现强军目标。

4.2.学习习近平有关强军的论述,谈谈自己的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体现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只有落实强军目标,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国防保证。提升军队战斗力为核心,用改革之剑破除壁垒,正助推军队练就钢铁般的肌肉,筑造中国新的铜墙铁壁。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紧跟习主席的步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常树一颗爱国之心,从点滴做起,义务服兵役,其实做一名军人,一方面可以保家卫国,另一方面主要可以磨练个人的意志,为自己的社会化打下基础,这样才会把祖国发展得更强大。

5.针对美国重回亚太造成的该地区局势的复杂化,请你谈谈中国在战略和策略上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以一种霸道式的形式在破坏地区秩序,造成亚太地区的震荡。军事安全上,美国将大规模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而经济上美国试图让亚太国家为其埋单。因此,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姿态来积极地平衡美国在亚太的影响,让亚太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再平衡不会带来更加安全和繁荣的地区秩序。中国应通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应积极主动拓展周边战略,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要积极塑造、提升中美与亚太国家之间互动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6.结合当前中日关系的现状,谈谈你对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认识。

钓鱼岛问题作为中日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问题、法律问题及敏感的现状使其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鸦片战争之后风云突变浪涌潮起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冲突不断延续至今。解决钓鱼岛问题是全体中华民族的责任,因此在该问题上,大陆方面应该谋求与台湾的合作。加强我国的军事方面,若有了用于武力保卫和威慑的军港,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就有了更多的底气。我们中国的渔民和渔船应经常活跃在钓鱼岛,并且政府也要介入管理渔民和渔船问题。

7.南海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南海问题并不是从来就出现的,自194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对世界宣布了拥有了南海主权,这一点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所有国家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当然也包括美国。时至今日,由于南海周边国家主权要求和利益诉求不断扩大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重叠所产生的矛盾冲突不断扩大化、以海洋权益为核心的竞争不断扩大化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插手南海问题的趋势不断扩大化,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面临重大挑战。

8.如何理解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

9.试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帷幕,充分显示了中央实施改革的魄力与担当。

10.为什么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

劳动教养制度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因为劳教是不需要经过审判的,公安机关可以直接把公民送去劳教,跟刑法未经审判不得定罪相违背,这样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

11.谈谈你对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的理解。

对于中纪委研究室的这一解读,总的感觉,有点振奋。振奋的是,中纪律公开表明体制是最大的障碍、机制缺陷是根本的缺陷,是一大突破,一大进步。我从中看到的,至少,中纪委不再盲目的制度自信。承认体制是障碍,机制有缺陷,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提。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接下来的反腐中,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式的、被动的隔墙扔砖头,砸到谁算谁。而是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甚尔打破旧的体制,创立新的有效体制。

1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参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的推进需要社会各个群体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将发挥不可获取的作用。

中国的大学生首先需要努力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一个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公民,才能在未来大大小小的政治活动中发挥出其个人最大的价值。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密切关注党的最新动态,关注时事热点,为以后的参与民主政治活动,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13.从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来看,未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从哪个方向着手,才能更好的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4.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建设美丽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人口问题突出。首先,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其次,人口老年化问题严峻,青少年人口比重严重偏低。使得我国老年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加剧、老年医疗和养老等问题突出。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瓶颈。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15.你怎样看待大学生信仰宗教的问题?

有信仰是好事,当代很多人没有信仰,也就存在社会上信仰缺失的现状。对个人暂且不论,因为因人而异。就社会层面来说:维护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 ,道德和法律,还有社会保障措施。而道德很多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的,当法律生效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33009/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当代中国教育政策分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