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18-03-22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一篇_经济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题目吉林商品粮基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刘 丹 专业 经济管理 层次年级 2007春专升本 学号 2073010101101 指导教师 黄金峰 职称 副教授 学习中心 校本部 成绩

2009年 7 月 1

摘 要

农民收入是农户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因此,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学术理论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

关键词:商品粮基地 农民增收 吉林省

目 录

一、保持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要性„„„„„„„„„„„„1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实质是增收问题„„„„„„„„„„1 二、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农民增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6

(一)农民收入结构单一„„„„„„„„„„„„„„„„„„„„„„„„6 (二)单纯依靠提高粮食价格增收的空间有限„„„„„„„„„„„„„„„7 三、促进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13

(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13 (二)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15 (三)国家要加大对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农业的扶持力度 „„„„„„„„„„17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致谢 „„„„„„„„„„„„„„„„„„„„„„„„„„„„„„„„„22

一、 保持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要性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实质是增收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然而今天的“三农”问题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已经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扇软肋。

„„

(二)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中国居民收入的①基尼系数目前己经超过了0.45,大于国际警戒线(0.4 )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农村是最广大的区域,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

郭庆海:《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24页。

(一) (二)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二篇_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本

分 类 号

学号 密级

学校代码

毕业论文

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环境分析

学位申请人 : 王昊

学科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 武蓉

答辩日期 :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为中国政府创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实质是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分别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战略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环境,通过对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环境分析来指导中国更多的自贸区的建立。

本文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人文、政治法律五个方面,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环境分析系统。在对各个子系统分别选取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子系统、基础设施环境子系统、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人文环境子系统、政治法律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文章中,使用包括层次分析法在内的多种分析方法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在文章正文中,不仅对五个子系统分别评价,更要建立关于五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全面的反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环境。本文通过对五方面细致的论述,通过这五方面的联系以及五方面各自的特点来衡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环境。最后,通过之前的子系统分析,得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优势与不足之处,针对性的改善投资环境策略。

关键词:投资环境;自然地理;经济环境;政治法律;层次分析。

ABSTRACT Free trade area of Shanghai, was founded on September 29, 2013,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reate the first free trade area, the essence of which is a regional free trade zone. Free trade area covers four areas under special customs supervision, respectively, in Shanghai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the waigaoqiao bonded logistics park and Shanghai pudong airport, yangshan bonded port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s, with a total area of 28.78 square kilometers.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is comply with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trade, the major move of a more proactive strate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more free trade area.

In this paper,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natural geography, infrastructure,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and cultural, political, legal, establish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analysis system. In each subsystem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on the basis of based on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of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bsystem, infrastructure subsystem, economic subsystem, social humanities environment subsystem, political and legal environment subsystem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article,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the free trade area of Shanghai system analysis.

In the text, not only for evaluation of five subsystems, respectively, to establis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five subsystems, using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to comprehensive reaction free trade area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five aspects detailed discussed, through the five aspects of,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aspects respectively to measur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bsystem b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investm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Key words: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Physical geography;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tical law; Hierarchical analysis.【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目 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III

(一)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 ........................................III

(二)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意义 .........................................IV 二五大投资环境分析 .....................................................V

(一)自然地理环境 ..................................................V

(二)基础设施环境 ..................................................V

(三)经济环境 .....................................................VI

(四)社会文化环境 .................................................VI

(五)政治法律环境 ................................................VII 三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环境分析 ..........................................VIII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投资环境的基础 ...............................VIII

(二)基础设施是硬件 .............................................VIII

(三)经济环境是重中之重 ............................................X

(四)社会文化环境为辅助作用 .......................................XI

(五)政治法律环境是投资者看中的门槛 ...............................XI 结语 .................................................................XII 参考文献 ............................................................XIII 致 谢 ...............................................................XIV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三篇_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

目 录

一、导言 ........................................................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二)文献综述 .................................................. 2

二、荀子“裕民富国”思想形成的基础 .............................. 3

(一)对“非命”的看法 ——强调人这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性 ........... 3

(二)对自然规律的看法 ——强调遵循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 5

(三)“制天命而用之”——对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 ......... 5

三、荀子“裕民富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 6

(一)“裕民”与“富国”的界定 ................................... 6

(二)“裕民富国”的目标 ......................................... 9

(三)“裕民富国”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中的体现 ...................... 10

(四)“裕民富国”的实现 ........................................ 13

四、荀子“裕民富国”思想的现代意义 ............................. 14

(一)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 14

(二)对建立合理消费观的意义 ................................... 18

(三)对民生的意义 ............................................. 19

致 谢 ......................................................... 22

参考文献 ....................................................... 23

荀子“裕民富国”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范丽微(指导老师:常婕)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0702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 要:荀子“裕民富国”思想是其众多经济思想的一种。该思想建立在荀

子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尊重并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荀子“裕民富国”思想主要包括“裕民”与“富国”、实现“上下俱富”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主张通过重视农业生产和开源节流这两个途径来实现。荀子“裕民富国“经济思在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倡导社会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及保障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荀子 裕民富国 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

Economical theory about people's richness and nantion's strong of Xunzi and its modern value Fanliwei(Instructor:Changjie)

(Class 0702 Economics Major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bei No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Abstract: The economical theory about people’s richness and nation’s strong is

one of mang thoughts of Xunzi.Xunzi pay a lot attention to people's initiative and advocates to respect and use of natural law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Based on these thoughts , the economical theory about people’s richness and nation’s strong is established. The economical theory about people’s richness and nation’s strong includes its own unique contents,involving people’s richness with the relation of nation’s strong, the purpose of maintenance of the landlord class rule , exemplifications i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reproduction.We have two ways to realize people’s richness and nation’s strong:give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The economical theory about people’s richness and nation’s strong includes some modern factors abou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ells us the modern value: to promote economic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vocate social form a reasonable consumption, safeguard people's livelihood. Key words: Xunzi People’s richness and nantion’s strong Modern value

荀子“裕民富国”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一直以来是中国人民所不断奋斗的。人民的富裕才能带来国家的富强,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首位,必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对儒家思想而言,“仁政”很重要,而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也充满了民本思想,主张借用民众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富裕,最终使社会达到“上下俱富”的和谐状态。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诉人们,民富虽然不必然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即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外强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所以人民的富裕是摆在首位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但是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2010年下半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显感觉到民生的重要性。

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不管是农村建设,还是城镇建设,人民是主体,我们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胜利。如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裕民”是关键。荀子“裕民富国”思想与我国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同时,我国现在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荀子的“裕民富国”经济思想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加以利用,如:“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社会要达到和谐,必须“上下俱富”。对于社会生产而言必须

做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士大夫分职而听”1,只有这样才能“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斵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2。因而政府也应“平关市之征”、“关市几而不征”3,以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农工商业关系和谐,封建经济才能稳定发展,对于现代经济而言,依然需要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当然对于生产,荀子提出的“以利农时”等思想,对现代社会都有借鉴意义。

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裕民富国”思想的借鉴价值,本文对荀子的“裕民富国”经济思想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也就是既要“富国”又要“裕民”,二者不可分割。荀子的“裕民富国”经济思想是与当代中国的主旋律相一致的,对该思想进行研究有其现代价值。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荀子“裕民富国”思想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国内学者,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富国”的手段、财政与分配、“富国”与“裕民”的关系等。

对于如何富国,石世奇认为,荀子为了维护封建经济的发展提出的根本主张是“强本节用”和“节用裕民”,包括强本、节用、裕民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强本的“本”指农业;荀子的节用思想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于墨子,荀子批评墨子的节用是使天下贫困的办法;荀子提出“裕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裕民可以发展生产,二是裕民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笔者认为,对于荀子“裕民富国”思想的理解还可以深入挖掘。

对于财政与分配,高力认为荀子的消费观点同孔子一样,也是崇尚节俭。认为荀子把节俭看作是和自然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并且按等级消费是必要的,统治阶级的消费,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天子的消费,有必要十分繁华,节俭是不必要的,但荀子也不主张在任何条件下都节俭,过度的节1 《荀子•王霸》

2 《荀子•王制》

3 《荀子•富国》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四篇_财经类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

系 别 财政金融系 专 业 届 别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届 张三 李四

金融学

班 级 2010金融一班 学 职【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二O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系列 “藏富于民”政策的出台,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到2020年相比2010年人均收入水平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使得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加乐观。面对家庭日益增长的财富,以及不断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老百姓思考的重要问题。银行业正是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始创新思路推出理财产品抢滩个人理财市场,目前已形成包括现金管理与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类、衍生投资类以及境外投资类等投资领域在内、各种风险收益等级、期限与币种多维度灵活搭配的产品体系。我国的理财业务则最早起始于2004年,一经推出就呈现出快速发,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商 ,如此规模和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改善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产品结构和效率;突出了理财业务创新是顺应商业银行治理改革与业务转型,市场化竞争下的理财业务促进了金融体制与机制变革,是“脱媒”与银行资产、负债及收入结构调整的生力军;最后辨证的分析了理财业务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但是金融创新在带来银行业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引入了巨大的风险。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给出了有益的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乃至银行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创新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a series of "hidden rich abound people" as the guidance of policies, residents income rise, the family wealth increasing, how to manage the accumulated wealth, keeping the value of increasing income become most families1 bi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each big commercial Banks saw folk wealth reserves of strong value, are subordinate to launch financial products to

occupy personal financial market, already formed, including the cash management and monetary market category, fixed income derived class, the penetr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area of penetration and etc, risk and return, all kinds of levels, time limit and currency multidimensional agile collocation products system.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n 2004,finance business in increase among bank business income and promo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tructure in transition makes great of third season of 2011. In financial follows as well. Under the new process relation between busin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recent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ince with financial supervision of the straggle between the dynamic game, from Status and innov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s the micro and macro angle to our country bank financ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product features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on the bast of the current business innov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innovation creat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financial innovation.

目 ······················································································································· (1)

·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五篇_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郝若冰

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国家也采取了施工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但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经营转制后应以防范信贷风险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贷风险 不良资产 信贷资产

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银行信贷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许多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措施,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解决了这个风险,不仅能够缓解商业银行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变负债经营的状况,提高低御“金融风暴”冲击的能力,使各大商业银行有效、有序地营运。为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当前,我国有不良资产量多面广、积累加速。就其原因,主要是产权制度的残缺、市场机制扭曲、管理体制不顺、信用基础薄弱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历史沉积性、政府干预性、市场盲目性、道德困境性、管理失误性、法律缺陷性。

(一)、历史沉积性风险。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下,银行成为国家的出纳,企业没钱找银行要,企业亏损有国家承担,加上企业既不能破产又没有弥补来源,只好继续向银行贷款,实际上风险集中在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企业自有资金过少,支撑企业营运的资金大部分由银行铺垫,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体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混乱,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都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且没有更多的转化渠道和分散途径,只有通过企业贷款向银行集中,使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难控性,商业银行承担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本。 (二)、政府干预性风险。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为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要求企业“大干快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新上项目,或者为了各种“安定团结”之类的政治需要,过多地插手企业经营权、投资权、改制权,迫使银行发放“政策性”贷款,造成银行贷款被动受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甚至片面追求任期效绩,好大喜功,重长期轻短期利益,重局部轻全局利益,重地方轻中央利益,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项目数量、改制数量,结果助推了一次次的经济过热,并直接或间接地给银行实施压力,迫使银行贷款,导致贷款质量先天不足。 (三)、市场盲目性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借贷双方都要对借贷行为的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只有借贷双方预计将来均可得到补偿,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借贷行为才会发生。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引发市场经济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银行借贷资金风险加大。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市场法制不健全,信贷项目要素的信息不充分,这必然带来信贷决策的盲目性。信息粗略、滞后和失真可能与经济发展前景不一致、不协调而使信贷决策失败,从而扩大了银行资产的风险性。 (四)、道德困境性风险。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和个人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企业以经济效益为驱动力竭力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精神道德上的约束力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同时,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用观念淡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名目和方法,有意识地逃、废金融债务。 (五)、管理失误性风险。从银行内部环境看,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全,管理手段不力,特别是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力,使银行成为信贷风险的承担

者。例如,申请(担保)人资格和资信审查不严;对贷款对象和项目以及抵押物没有进行调查和评估或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超越权限发贷款;违反规定对客户评信和授信;发放假名、冒名贷款;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借款(担保)合同不规范、不合法;未及时发现、报告企业发生重大事项或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其贷款偿还能力降低、债权落空等。 (六)、法制缺陷性风险。我国的法制建设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部分法规制度缺位,导致某些金融活动无章可循,市场秩序混乱;二是部分法规不尽合理或有效,导致某些金融活动相互矛盾和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法律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金融法律盲区甚多。法制缺陷表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企业逃废债、金融舞弊、地方干预等,有些是无法可依,有些是处于法律的边缘。可见,法律缺陷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商业银行要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1)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一般说来,银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2)统一信贷资产分类方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尽早制定细则予以实施,使我国的信贷资金分类真实反映其质量状况。(3)统一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人行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哪些产业已经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方式建议,以供商业银行选择。此外,根据国家宏观要求,以一些产业的贷款方式可以作硬性规定,以期通过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后,商业银行能更好地进行信贷工作,知道能不能贷,如何贷,贷给谁。商业银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选择贷款方式,调整自身信贷结构,消化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经营层次,切实做到防范信贷风险。

三、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贷款企业报送报表获取信息的做法,广泛收集有关行及相关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

运状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信贷风险。二是发挥银行同业工会的作用,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采取欺骗的行为。三是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或企业法人代表)监督检查中的信息和资料,再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要出现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四、商业银行可以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把好贷款审批关,正确选择贷款投向是防范新增贷款风险的关键。要把好这个关口,商业银行一是实行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方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二是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险并非对银行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银行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银行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强调的是要加强激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而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

五、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信贷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在所有的风险中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两次不良资产

剥离,但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银行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这当然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未能从内部做好防范信贷风险的工作。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

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

经济类毕业论文范文 第六篇_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

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中国股市过度波动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股市指数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股市过度波动的内在成因和特征。本文研究发现股市指数的波动严重背离其内在价值波动,并不符合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解释。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噪音交易、投资者心理偏差和羊群行为理论解释中国股市过度波动的原因,并从宏观、微观和个人三方面探讨建立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平衡机制,提出抑制股价过度波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行为金融;股市过度波动;股市内在价值;政策建议

一、前言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发表服务,专科本科论文300起,详情伍老师扣扣:三零零四零九八三。

波动性是股票市场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是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原因和结果,没有波动的股市将失去投资价值和存在意义。一个成熟稳定的股票市场应该具有适度的波动性,但波动幅度不宜过大。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资产的价格是由资产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并假定市场是有效的,信息是充分的,投资者是理性的,且偏好是一致的,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在市场自发力量调节下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价格包含了资产变化和未来发展的所有信息,但从近一个世纪金融资产波动历史来看,资本市场的突发事件及过度波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甚至危机也常有发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波及世界各国。中国的股市从2005年的998点,一路上升到2007年的6124点,涨幅达5倍多,后又连续下跌,跌到近1600点,跌幅72.8%。可见,股市过度波动及危机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和破坏,这些现象和问题难以用传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进行解释,因此,影响和决定股市波动的因素和机制再次引起政府、社会、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中国股市市场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股市的股价与内在价值两者波动的相关性,并探讨股市过度波动的原因及抑制股市过度波动的政策思路。

二、股市过度波动的文献回顾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是一个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均衡市场,金融资产的价格是由实体经济的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其价值波动。根据传统资产定价方法,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即未来公司现金股利的贴现值,因而,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应该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小幅波动。根据收入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真实”或“内在”的价值都是由投资者从拥有该项资产起预期在将来可获得的现金流量所决定的。因为这些现金流量是预期在将来获得的,所以要用一个折现率进行调整以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对任何普通股投资的现金流都是自购买股票之后的所有预期股息收益,收入资本化定价模型常常被称为股息折现模型。相应地,用股息Dt来表示某

种股票t时刻的预期现金流,r为该现金流在某种风险水平下的适当的折现率,同时,每股股利Dt与每股收益Et和公司的派息率Pt有关,即:

DtptE t (2-1) 从而得到确定股票内在价值的公式:

D1D2D3p1E1p2E2p3E3ptEt V...=...=2323t1r(1r)(1r)1r(1r)(1r)t1(1r) (2-2)

如果令gt为每股收益的年增长率,

即EtEt1(1gt),则:

Vp1[E0(1g1)]p2[E0(1g1)(1g2)]p3[E0(1g1)(1g2)(1g3)]…231r(1r)(1r) ·

(2-3)

其中,E0为基期的实际每股收益。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假定上市公司的派息率pt为1,即公司将收益全部进行分配;同时还假定收益按固定比率g增长。这样,股票的内在价值就为:

VE0(1g)E1 rgrg (2-4)

可见,股票的内在价值或理论价格同每股收益成正比,同折现率成反比。

因此,从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变化决定的。但该理论对股市波动的实际情况又难以作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解释,这也促使学者们对股市过度波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关于股市过度波动的早期研究主要是考察红利与股价的关系,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学者认为股市回报中的方差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且相对于短期实际利率、消费和红利的波动而言,实际股票回报的波动太高,Campbell(1999)称之为“股市波动之谜”。LeRoy和Porter(1981)和Shiller(1981)指出,总体股市价格看起来比预期未来红利更加波动。他们的工作都假设股价和红利是平稳的,并围绕着一个随机趋势。Campbell和Shiller(1988)放松时间序列的其它假设,在实际价格和实际红利的协整模型的条件下重建了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水平不能被股价是对未来收益的贴现的任何有效市场模型所解释。因此,Shiller(2002)等认为对股市的波动需要新的理论与创新来解释。

国内对股市波动的分析,主要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两方面来进行。一是将股市波动跟基本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胡继之、于华(1999)通过对上市公司业绩、资金结构与规模、市场结构性价格波动和交易制度的实证分析,说明股市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在价值的变化,原因在于企业上市后的业绩不稳定,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29568/

推荐访问: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经济类毕业论文选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