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

时间:2018-02-27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伯牙绝弦教案 第一篇_伯牙绝弦教案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3,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重难点:

难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全文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兴趣

教学准备 :古筝曲<<高山流水>>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1、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关于这首乐曲的

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 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顺。

2、 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请学生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再读课文,找出不懂得地方交流体会

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两个“善”字的意思一样吗?

3、 课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了子期是伯牙的知

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1) 这两句话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2) 指出“善哉”、“兮”语气词的作用

(3) 老师用“善哉”评价,加深学生对善

哉的理解

(4) 请同学翻译这句话

4、 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理解“之”代表什么?请同学翻译,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钟子期说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

5 、理解“知音”的含义。伯牙善弹,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他们之间心灵相通,这就是知音。

6、 学生集体读最后一句,感受“绝弦”的意思

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伯牙为谁绝弦?问什么要绝弦?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点什么

7、 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配乐读),评读

(2)、背诵全文

8、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诗名句

五、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琴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教案 第二篇_《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我的课堂我做主”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黄石市开发区汪仁小学 柯莉 【教学背景】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越发艰涩难懂,怎样才能让那深邃而华丽的辞章走近学生?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深、学透?我决定做一次小小的挑战:丢开“读—赏—析”的套路,让学生先赏文,再在读中自由品味。我选上的《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全文只有77个字,却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那深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在课前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情,设计了一套“自由”学习的活动教案,没想到得到了调研组几位专家的一致好评: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现将其中几个片段摘录如下:

【课堂写真】 片段一:课前谈话,做足铺垫【伯牙绝弦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能说说几个这样的词吗?(引导学生说词)

生1:白雪茫茫

生2:炊烟袅袅

生3:清风徐徐

……

师(出示):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绵绵 白雪皑皑

师:同学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些词吧!(生齐读)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反思一:此环节的游戏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而且能为后面的课文拓展做好了铺垫,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为化解教学的难点,丰富学生的语言作了充分的准备。

片段二:初读课文,划准节奏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3、指名读,生共同评议,在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4、师范读,生齐读,引导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重点指导:(1)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2)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反思二:为什么反复地读?学生在读熟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后面理解文言文做准备。毕竟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理解内容较难,只有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读,加上老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锻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片段三:自由学文,自找学法

师:读了这篇文言文,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

生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为什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1:只要是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因为他俩是知音!

师: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生2:我选这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

生3: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3: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说得太好了,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

师: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5:读懂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

„„

师:大家可真会学习啊!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还有明月、青山、高兴、快乐、伤心、青草„„)

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出示课前词语)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反思三:此处是一个“自由”学习的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才会想法去理解它,这时又能锻炼学生自己寻找、掌握学习方法。尤其是后面的拓展练习,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分析研究】 教授本课时我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逐步引导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拓展练习,还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但这一环节因停电而未能进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悟,要求读得充分,读出韵味,读中理解,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一点。课后经过专家的指导:画节奏这一环节的设计应调整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通过自己反复读,放手让学生自己感知;在让学生领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应先引导学生感受伯牙的伤心、痛苦,再去理解知音的难得,领悟“知音”两字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我将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习的真谛:学习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能感知、领悟。作为教师适时引导,及时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

【资料链接】

(1)古筝曲《高山流水》。

(2)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书中对这个故事的描述。

(3)伯牙在子期墓前,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 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 尺瑶琴为君死!

2009、2010年黄石市教育学会教师下水作文比赛 一等奖作品---选登开发区教育报

(发表类)

伯牙绝弦教案 第三篇_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详细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几段音乐,闭上眼睛认真感受,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梁祝》为我们讲述的是梁祝化蝶的凄美故事。

《赛马》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像。

生活中,音乐就是用它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描绘着美好的画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欣赏了几段美妙的音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课文讲的谁与谁的故事?伯牙是谁?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被人们誉为“琴仙”。《荀子 劝学篇》有这样的记载: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说伯牙弹琴的时候,连马都停止了吃草,抬起头来听他的琴声。可见伯牙的琴艺是何等高超。

3、伯牙绝弦,绝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伯牙作为一代琴仙,是一个视音乐如生命的人,是什么原因让他断绝了琴弦,一生不再弹琴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苦流传的动人故事。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指读。

预设生1:有没有读错的音。

预设生2:有的句子没有读对停顿。

师:有哪些句子不好读,或者你想提醒大家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那么,谓是什么意思?乃的意思是?破琴绝弦指的是?

生回答。

师:意思理解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请两位同学读。

师:大家注意到这句话了吗?

出示:兮是什么意思,若是?

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两位同学读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

学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全文。

2、师: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出示:画节奏文章)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范读)

师:同学们不妨拿出笔,边听,边在你们的书上作出这样的记号。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篇文章的读一遍。

四、深入学习

(一)了解梗概、何为知音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读完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两个人。板书:伯牙 钟子期

师:对于钟子期,你了解多少?

学生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1: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1:“善”。 生2: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师: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看看同意谁的观点?生:第二个同学。“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文中还有两个善,一起看一下:

出示:

师:这两个“善”怎么解?预设:生:“善”就是好的意思。

师:“哉”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啊!”“善哉”就是好啊,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止“好啊”一个解释,表示赞叹时,还可以说什么?预设生:真棒啊!真行啊!不错啊!了不起啊!妙极了!真厉害啊!

3、师:伯牙和子期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琴,(板书:琴)你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告诉了我们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D: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勾画的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预设:生1:我认为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在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就是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巍峨。

生2、在钟子期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峨峨是巍峨、高大的意思。这个词说明钟子期仿佛看到了高大、巍峨、雄伟的泰山屹立在自己的面前。读出你的感受。 谈感受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两位同学读。

【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A:看看这句话,再看看上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B:他们在句式和写法上完全相同,下面,你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大声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这句话中又是如何体会到伯牙善弹,钟子期善听的? C:两人一组,读句子并交流感受。

D:指名读句子,说感受,指导朗读。

5、师:既然伯牙是当时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那么,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试着填一填。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四字词语,希望能带给你们一点灵感。

6、让我们再合作读这一部分,去感受音乐让伯牙子期二人产生的心灵共鸣! 合作读后直接接读自己写的句子。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相机出示)

一生读。

师:作为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你觉得他的琴声仅仅是表现优美动人的画面吗?你觉得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

生谈:理想、抱负、信念 情怀

师:你体会的真好,钟子期能听明白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必得之

师:什么是必得之?

学生谈理解。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是啊,伯牙用琴声表达自己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向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不管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此正是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所以,伯牙视钟子期为

生:知音

那么,什么是知音?谈谈你的理解

生谈:学生谈理解: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准确的知道自己内心的人。

师:伯牙是名满天下大音乐家,而钟子期只是山中的一个砍柴的,二人地位悬殊,为什么伯牙视钟子期为知音呢?

生谈:

师:是啊,不论高矮胖瘦,不论贵贱贫富,知音是心灵的交融,知音是心意的相通,知音 是思想的共鸣。

师:面对子期这样善听、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的心情一定是?

生1:一定是激动的,心潮澎湃的。

生2:一定是快乐的,他会想:我一定要在音乐这个事业上在所成就。 生3:我认为是很欣慰,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知音。

师:是啊,高山巍峨,流水缠绵,琴声悠悠,心有戚戚。相遇并相知,相知亦相惜,弹一曲山高水长,奏一曲地老天荒。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前四句,感受他们的快乐。开始齐读:

7、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佳节再到这里鼓琴听乐,一诉心声。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他多么盼望着见到自己的知音为他弹奏乐曲呀!

可是,他等来的却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伯牙为什么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学生谈体会。

师:传说伯牙的琴相当名贵,他把琴看的比自己的什么生命还要珍贵,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有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谈体会

9、引读:

师: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伯牙的知音子期却已长眠于地下,再也回不来了,这是一份怎样的悲痛呀!读„„女生读

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破琴绝弦,这是一份怎样的毅然决然呀!读„„男生读 师: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墓前道别。在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去年相言欢,今年见坟茔。知音已不在,弦断有谁听。伯牙又怎能不加倍思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这真是(课件出示):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园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五、回味绝弦

师:无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还是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归根结底,都只因艺术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源于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对音乐的理解。

对于这个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这乐曲的名字就叫《高山流水》。(欣赏名曲《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教案 第四篇_《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 学

学校: 姓名: 日期:

案 例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 (2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 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相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进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 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伯牙绝弦教案】

25.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二)教学实录

课前活动:

老师:同学们,老师很想了解大家。因此,我说人的姓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你们只需说知道或不知道就行了。周杰伦。

学生:知道。 老师:成龙。 学生:知道。 老师:李宇春。 学生:知道。 老师:毛泽东。 学生:知道。 ......

一下问了七八个。学生都说知道。

老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偶像,老师也能说出来。说明我与大家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词语风暴游戏。游戏规则:看谁能又快又对的说出ABCC式的词语。

学生纷纷举手说:神采奕奕、大名鼎鼎、文质彬彬、仪表堂堂......(学生一下说了十多个)

老师: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能够多的。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ABCC式的词语)我们来看看。

学生饶有兴趣的小声读着,老师静静地等着。 老师:你们说说这些词语描写的是什么方面的? 学生:风。 学生:云。 学生:杨柳。 ......

学生说了一些景物。老师引导:同学们说的这些是属于什么? 有学生:景物。

老师:是呀!这些词语是描写景物的词。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上课钟声响起。师生互相问候。 一、 揭题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个人物(出示人物幻灯片):你们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他就是晋国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着俞伯牙和钟子期)。在一个上大夫和一个樵夫之间居然发生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板书)出示课题(课件)

2、学生读课文题目。老师指正“绝”和“弦”的读音。学生再齐读课题。 老师过渡语: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让学生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老师: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吧。(学生自读)老师指名读,指导“哉”和“兮”的读音。

2、老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还讲究节奏和韵味。借助屏幕上所给的提示(出示幻灯片),试着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吧!(学生试读)

3、老师:在听你们读,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下面老师读一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老师过渡语: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先从文章的题目开始——伯牙绝弦,怎么理解?

1、解说课题。

老师:“绝”是什么意思?

学生:断绝。(很多学生认同的点点头,并放下手。) 老师引:试着把“断绝”放入“绝弦”中来理解试试。 学生纷纷说着。有学生笑了:不通。

有学生开始举手,学生:砍断,绝弦就是砍断琴弦。

伯牙绝弦教案 第五篇_伯牙绝弦 教案

伯牙绝弦

外国语小学 韩雅丽

一、揭题导入:

1、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高山流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真是一群会听的孩子,看来只要用心听,我们就会与音乐心心相印。)

2、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就是由春秋时代著名的宫廷乐师俞伯牙所作的名曲《高山流水》。板书:伯牙。今天,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一个凄美的故事。

板书:绝弦。

3、《伯牙绝弦》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整体读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古文讲究一种节奏的美感韵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这就是我们说的抑扬顿挫。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读。

指名一生读课文。(该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再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初悟知音

1、几遍读下来,咱们一定知道,整篇文章写了哪两个人?读读第一句,你对他们有何认识?

——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

2、哪个字告诉你?(善)读读,仅仅是喜欢吗?

生:善于。

3、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

生:感叹词!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5、伯牙善鼓琴这个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弹的意思。

6、刚才我们知道,他们二人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句子还告诉我们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

(生默读划。)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

理解的真棒,老师也想说:“善哉!”你从哪个词看出是伯牙心里想到了泰山,江河?(志)文中还有哪一个字也是“想”的意思?(念)

在我们汉字中,有很多这样同义不同字的现象,你瞧,我们祖国的汉字是多么丰富。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高山?想像。如果你是子期,你会怎样赞叹伯牙呢?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齐读

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流水?想像。如果你是子期,你会怎样赞叹伯牙呢?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齐读。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 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大家所描述的那么多画面文中仅用 “峨峨兮”“洋洋兮”表达出来。古人写话就是这样的简单而简约。你还从何处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

生: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绝弦教案】

师: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相传,伯牙鼓琴的时候连马儿都仰起了吃草的头,那既然他是音乐家,伯牙的琴声当中一定不仅仅表现课文当中巍峨的泰山,宽广的江河,他的琴声中还能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呢?

还能表现一望无际的平原。

生:表现绵绵的细雨。

生:还可以表现幽静的竹林里所刮过的一阵风。

生:可以表现柔美的月光。

生:可以表现奔腾的大海。

生:可以表现出委婉绵绵的山岱。

生:可以表现无比广阔的天空。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可以表现出与钟子期之间美好的友谊。

师:除了景,还有情哪!同学们,我想,伯牙的琴声当中一定还会像同学们所说,表现出这些动人的情景。他的琴声当中一定还会表现出“杨柳依依”、“茫茫沧海”,谁来接着老师的说——

生:还会表现着“悠悠云朵”、“绵绵春雨”、“蒙蒙烟雨”、“漫漫黄沙”、“皑皑白雪”“萧萧落木”。

师:同学们,你来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就是钟子期,伯牙正在弹琴,你正在听琴,伯牙的琴声当中表现的是这萧萧的落木,亲爱的子期,你会怎样赞叹?

——善哉!——

生:善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呀!

师:是呀,这一曲就是——善哉!萧萧兮若落木。伯牙鼓琴,心里想到的是茫茫沧海,你若是子期,你会怎么赞叹?

生:善哉!茫茫兮若沧海。

师:伯牙鼓琴时,心里想到的是飞瀑,你又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连连兮若飞瀑。

师:伯牙鼓琴,志在秋风,你会这样赞叹——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423129/

推荐访问:六年级教案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