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美文 > 学生随笔 >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时间:2015-11-24   来源:学生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学生随笔】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我却在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讨论往往流于表象没有完全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制定了学习小组建立的实施方案,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五年级的学生一些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所以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侧重于合作的评价,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这里我仅就这方面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一些做法。

我按照学校制定的小组活动方案把学生分成8组,每组6人,按成绩分为1——6号,分组时我一直担心: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这样按成绩分组会不会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呢?很快我担心的问题在二年级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几号学生回答问题加几分”。这个方案立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让我开心的是调动了后进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他们听得认真了,积极参与每一次讨论,争取每一次发言的机会。现在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不愿意回答问题而苦恼了。我和孩子们都从小组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有了这次的成功我又把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也纳入小组评比中,我沿用了课堂回答问题的制度“几号学生完成作业加几分”。这一方案一实行,效果特别显著。为了给自己的小组加分就连平时磨蹭的学生也变快了。印象最深的是我班的代曾文同学,他是班里公认的“小磨 1

蹭”,就因为这个毛病,当时在分组时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组。可自从实行了小组作业加分,一下子把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每次课堂作业总能抢在前几名,还在小组作业评比中得了一个周冠军。

这种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同学间的互助。渐渐地下课时在班级吵闹喧哗的少了,许多孩子为了让自己小组的同学及时完成作业常常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同学讲题。姜博岳是班里特别淘气、贪玩的一个男孩,现在我经常会看到他课间时站在他们组6号王波同学身边,督促他完成作业或是讲解习题。孩子们的这种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帮助是我始料未及。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开心的笑容;看着孩子们爱学习了,会学习了,我感到特别幸福。

当然光带动后进生还不够,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竞争意识。所以每次月考后我都会按成绩重新调整成员排名,让他们把目光向前看,找到自己的对手,在不断努力中获取更大的进步。四组的王欣冉原来排在6号,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后居然上升到3号,前进了20名,这个成绩也让这个成绩一直较差的女孩找到了自信。

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班上学生自主探讨知识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也普遍看涨。 2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浅谈“ 学案+小组合作交流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在成都培训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整合资料,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不要太难),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明确各个小组第二天的任务,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渗透了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函数》时,在有了情境创设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谁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实际生活中想关联的

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函数的概念:“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跟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的关键性的结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将对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1.1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学习任务,就有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是不可取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交流时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还有些学生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到了课堂上自然疑点重重,吃力多多,这样的合作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1.2 学生的层次不同,合作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的次数要多于学困生,学困生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获得了信息,在小组合作中的收益较少。另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合作,但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这极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老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很多时候反而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扼杀者。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将会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一步步的进行培养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前预习,这样,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讨论时解决,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包括参与小组活动,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学习他人长处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等。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索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2 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构的合理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小组合作一般以4 至6 人为宜,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另外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还可以按活动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可以安排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加大监管力度。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3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给每个学生定位,设计出不同层次学生参入的情景,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宏观把握是课堂高效的有力保证,应进行适时有效的管理,仔细观察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和价值。

以上只是本人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所做的浅显分析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不断的积累,精心组织,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三):2015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第1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是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便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有的甚至当旁观者。当学生汇报时,教师依次听取,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作学习需要动静结合,合理分工。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指动手动脑、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从而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二、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合作气氛迎合课改潮流,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讨论,看哪一个小组讨论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就草草开场,其结果就是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4篇: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研反思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合作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逐步进入课堂,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合作学习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s/185195/

推荐访问: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