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儿童音乐剧

儿童音乐剧

时间:2018-06-28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儿童音乐剧 第一篇_儿童英语音乐剧剧本

音乐剧名:小蝌蚪找妈妈 <where is my mummy>

角色: 小蝌蚪, 鹿, 熊, 驴子, 青蛙

1.

小蝌蚪出场,跟观众打招呼: hello, I’m tadpole. I’m so sad, because I can’t find my mummy.<大家好,我是小蝌蚪,我很伤心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妈妈。> (走向评委,问评委)Hello, do you know my mummy?<嗨,你们认识我妈妈吗?> 评委回答: Your mummy has two big eyes.<你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

小蝌蚪重复:OK, two big eyes. Thank you<两只大眼睛。谢谢>(鞠躬致谢然后出发去寻找妈妈)

2.

小鹿出场,音乐 Do re mi 起,小鹿跟着音乐一起唱, 小蝌蚪过来跟着一起跳动。。。

音乐停,小蝌蚪指着小鹿说:oh, two big eyes,(去抓小鹿手臂) mummy, mummy, you are my mummy!(噢,两只大眼睛,妈妈,妈妈,你是我的妈妈。) 小鹿拿开小蝌蚪的手,摆手说: No, I’m a deer. Your mummy has a big belly(指着肚子).<不,我是一只鹿, 你的妈妈有一个大肚子。>

小蝌蚪说:OK, a big belly. Thank you.<一个大肚子,谢谢你> 跟小鹿告别: Bye bye, deer.<小鹿再见>

小鹿: Bye bye. <再见>小鹿下场。

3.

小熊出场, 音乐 three bears 起,小熊唱歌,小蝌蚪听到过来一起跳动。。 音乐停, 小蝌蚪指着小熊说:oh, a big belly,(抓小熊手臂) Mummy, mummy, you are my mummy!<哦,一个大肚子,妈妈,妈妈,你是我的妈妈!>

小熊拿开小蝌蚪的手,摇头说: No,I’m a bear. Your mummy has four legs(指着腿).<不,我是一只熊,你的妈妈有四条腿呢>

小蝌蚪说: OK, four legs. Thank you. <好的,四条腿,谢谢你>跟小熊告别: Bye bye, bear.<小熊再见>

小熊:Bye bye.<再见> 小熊下场。

4.

小毛驴出场, 音乐 donkey donkey, I beg you 起,小毛驴唱歌,小蝌蚪听到过来一起跳动。。

音乐停, 小蝌蚪指着小毛驴说:oh, four legs,(抓小毛驴手臂) Mummy, mummy, you are my mummy!<哦,四条腿,妈妈,妈妈,你是我的妈妈!> 小毛驴拿开小蝌蚪的手,摇头说: No,I’m a donkey. Your mummy is green(指着背).<不,我是一只驴子,你的妈妈是绿色的>

小蝌蚪说: OK, green. Thank you. <好的,绿色,谢谢你> 跟小毛驴告别: Bye bye, donkey.<小驴子再见>

小毛驴:Bye bye. <再见>小毛驴下场。

5.

青蛙出场,小蝌蚪看到青蛙: Oh, you are green确定她就是妈妈,冲过去: you are my mummy! <啊!,你是绿色的,你就是我的妈妈!>

青蛙: Yes, I’m your mummy. let’s go home.<是的,我是你的妈妈,我们回家吧>

小蝌蚪:Mummy,The new year is coming, let’s sing a song with my friend. OK? <妈妈,新年到了,我们跟我的朋友们一起唱首歌吧>(向小鹿,小熊,小毛驴招手)come on!Let’s sing and dance. <快来,我们一起唱歌跳舞> 小鹿,小熊,小毛驴上场, 一起唱歌: happy new year。

演员分别用英文做自我介绍,谢幕。

儿童音乐剧 第二篇_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让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一、“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遵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 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 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二、“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 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 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 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儿童音乐剧” 综合艺术实践课的生成过程

课堂“儿童音乐剧” 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

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紧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要注意安全性,勿伤学生皮肤。

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不要笑场,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浅薄、低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像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叫我演大灰狼!”“老师,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等诸方面发展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家长反映热烈。

让“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为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锦上添花!

儿童音乐剧 第三篇_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

龙源期刊网 .cn

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

作者:郑锋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8期

摘 要:很多小学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方法比较少,教学内容也比较单调,学生学得乏味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老师对音乐教学也不够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非常的低下,这对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对音乐教学进行创新,将儿童音乐剧很好地引进去。学生往往会比较喜欢儿童音乐剧,它以讲故事的方式,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儿童音乐剧能够将小学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其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将其和教材结合,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和演出,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是非常合适的,儿童音乐剧的表演,不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声乐表达和表演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音乐剧的运用能够将审美的核心理念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寓言故事中是有比较深刻的寓意的,会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小型音乐剧告诉学生,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够更好地生活,若是过分的贪婪,则会失去一切。在进行表演的时候,由于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很多学生首先做的便是通过对美声唱法的模仿来进行音乐旋律的演绎;其次则重视故事中人物的刻画,比如说凶狠、贪婪的老太婆,懦弱的老头以及善良的金鱼。此外,学生还应该进行道具的准备,设计一些比较有创意的对白,将音乐审美理念更好地体现出来。

二、音乐剧运用的动力则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都是有明显区别的,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剧的选择,并且选择音乐剧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熟悉程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不会有困难。但是音乐剧和寓言表现形式是有明显区别的,在以往寓言学习的时候仅仅是听故事和读故事,

而现在音乐剧则是将唱歌、跳舞、演奏、说话、表演等方式都利用起来,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三、音乐剧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儿童音乐剧 第四篇_儿童音乐剧校本研究与开发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表演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的音乐表演形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我校音乐组结合学校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这种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以队伍建设为前提,提供音乐剧创作表演的人才保障;以环境营造为保证,形成音乐剧教学的良好氛围;以课程落实为基础,促进儿童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编写教材为契机,提高学校艺术教学整体实力。在国家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中,开展以“儿童音乐剧”为载体的综合艺术实践探索活动,无疑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园地锦上添花!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 载体 艺术素养 综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参与、兴趣缺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尊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

纲要》对课程结构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值得深思。古代“礼教”、“乐教”,歌、舞、乐合为一体的《唐大曲》,值得借鉴。

近现代,我国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创作和倡导的十三部儿童歌舞剧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为此,以音乐为主线的“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把“儿童音乐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儿童音乐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的音乐表演形式,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各国广为流传,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后,受到音乐教育界广泛欢迎,他直接为音乐剧的表演做理论上的支持和操作中的帮助。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起初该教育体系也是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实践,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活动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所谓的音乐剧。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

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儿童音乐剧】

国内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地进行着音乐剧进课堂的研究,其中北京的海淀区做得尤为出色,成为国内开展得最好的学校之一。作为方城小学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儿童音乐剧”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城小学音乐组结合学校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这种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使课程的实施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

2.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

3.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4.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

5.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

6.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7.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8.有效地体现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完善、突出“教学评价”的作用。

就是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以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完善、突出“教学评价”的作用。

四、关于课题的研究措施及做法

(一)挖掘资源,编写教材

低年级的故事生成:以经典的童话故事或语言故事为主,改变后生成剧本。

例如:《小红帽》、《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守株待兔》等。

中年级学生使用的剧本生成

如《三个和尚》等,主要是有教育意义又有艺术水准的内容,同时能够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目标的剧本。

【儿童音乐剧】

高年级的剧本生成

以学生和老师自己创编的剧本为主,使每个学生除了表演,更能锻炼创作的能力,体验创作的快乐。例如我们自己创作的反映教学方法方式改变的课本剧《放飞》等。

在所有的剧本创作中,既要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要有任务分组,如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严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提倡教师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有效配合,演出、道具要面向观众;注意学生情感真实、投入,预防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语言粗俗、浅薄、低级,造成不良影响。

(二)儿童音乐剧表演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A、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1、引导教师提高认识:使老师们了解开展儿童音乐剧活动与全面育人的关系、与实施新课程的关系、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增强开展儿童音乐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帮助教师明确任务:主要是氛围营造、剧本写作、剧本写作指导(小学生也参与写剧本了)、表演指导、观摩与体验指导、写观后感指导。

3、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教师全员培训: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施教师艺术素养全员培训计划,如今已是第三期;几年的培训中就有儿童音乐剧的学习、观摩和研讨,帮助教师提高对儿童音乐剧意义的认识和开展该项活动的能力。

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克服困难,支持了4名音乐教师参加省市编剧、表演等的培训,目前这些教师中在承担各年级的表演任务中积极实践、积极探索,发挥作用,不断提升自己。 校外专家聘请:学校根据实际的需要,聘请了市里小品以及其他有关专家、领导担任学校顾问,保证儿童音乐剧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学生队伍建设

1、学校认识:在儿童音乐剧的开发过程中,学生是课程的受益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要让学生在编剧过程中自我教育,在表演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在评议和写作过程中让情感升华。

2、培训安排:由音乐组的老师,在组织学生排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小编剧培训班,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的有二百多人,已有90名学生接受了培训。

3、激励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评音乐剧表演积极分子,到目前为止,该我已评出音乐剧表演积极分子300名,还有优秀小导演10名。建议由此发展为“儿童音乐剧学生表彰系列”,制定“最佳小编剧、最佳小导演、最佳小演员、最佳观众、最佳小评论员”等评选标准和办法并实施。方城小学除了重视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之外,还通过家长学校、个别辅导等途径,鼓励家长参加儿童音乐剧的编导和演出活动,使其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成果【儿童音乐剧】

(一)形成教材

以剧本编写为抓手有关专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剧本”是这样说的(吴增强

2001):“情景剧或短剧,即教师准备好情景剧或短剧的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心理辅导的气氛,或者提供学生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增加学生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样的剧本,剧本都是要预备好的。剧本内容是否来自学生生活,剧本主题对优化学生艺术修养是否有导向作用,剧本对学生来说是否好排好演,决定了儿童音乐剧活动的质量与成效。因此,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建设是非常

重要的。方城小学的主要做法是:

1、确定编写原则

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反映学生生活,揭示心理冲突,优化心理品质;并且好排好演。 前面两点好理解。“揭示心理冲突”则是所有舞台表演剧的属性;没有“冲突”不成其为“剧”;不抓住“音乐”,也就谈不上音乐剧,。

2、明确编写程序

主要是: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完成写作——实践验证——修改定稿。

这里“实践验证”是很重要的,剧本是否好,以及是否好演,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方城小学的儿童音乐剧的剧本都是经过实践并多次修改才定稿的,这种严谨态度是需要的。

3、规范剧本格式

为了方便教师特别是学生创作剧本,方城小学对剧本的写作格式作了规范要求。格式是:编剧、目标、剧情简介、主要人物、道具、指导老师(学生创作需写此项),剧本正文。以中年级短剧《小梅的心事》为例,它的格式是这样的——

编剧:杨蓉依

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与愿望

2、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愿望。

剧情简介:小梅想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可老师让她参加“写作兴趣小组”,她不敢说不,在好友谢莹的鼓励下,向老师表白了心事,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主要人物:李小梅、谢莹、林老师

道具:书包

剧本正文:(略)(注3)

有了合适的音乐剧剧本,该项活动就有了很好的抓手。在具体操作中,音乐组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对剧本的个性化把握,尊重学生合理的修改意见,增加演出的生成性成分,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剧本和音乐。两年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自创了五十几个剧本。

(二)以环境营造为保证,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质的养成

方城小学的经验:要想使校园儿童音乐剧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营造好环境。

一是物质环境,首先是舞台。方城小学限于条件,至今没有正式的舞台。但我们不为条件所屈服,充分利用操场和教室讲台前的一点地方来表演。

有关书籍、图片、音像制品是必须的。一些音乐剧要有合适的音乐及图片来配合,这些都要靠日常的积累。积累了,分类保管了,一旦用起来就比较方便。

演出道具,逐步添置(包括师生共同制作的),妥善保管,方便使用。

广播、小报、专栏等,都正常使用,让同学们通过宣传认识音乐剧、参与音乐剧、喜爱音乐剧。

二是精神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方城小学制定了“小编剧培训制度”、“优秀小演员评选制度”、《小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巡回演出反馈表》等,保证了校园心育剧持续健康地开展。 特别重要的是,学校引导教师善待学生,多给学生理解与支持。学生在编、演音乐剧时,总是受到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这样创造性的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儿童的情感特别容易相互感染,众多的小学生由参加校园音乐剧而形成的积极情感,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成为“我要演、我要看、我要说”的“心理场”,又成了推动该项活动更深入开展的动力

(三)以课程落实为基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方城小学开展校园心育剧活动正处在国家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领导敏锐地将校园心育剧活动作为课程来认识,来安排,这是他们能把这件事做好的一条重要经验。 学校明确提出校园音乐剧活动是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它以学校为基

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为整体,以满足本校学生的艺术需求为宗旨。

方城小学把校园音乐剧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突出的特点是做到了“四个明确”。 1、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在该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简介”中,第一段写的就是“校本课 程开发的目标”——“我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潜能,根据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进行了以编演音乐剧为主要形式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编演音乐剧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疏解情绪,激发潜能,成长心智,提高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使教师能正确看待心理、道德教育中的各种现象,将德育、心育、艺术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提升教育水平;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目标是课程的“纲”,抓住了“纲”,才是抓住了课程。

2、明确校本课程的范围、内容(材料)

方城小学校园音乐剧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内容是艺术与心育、道德教育的结合,具体涉及“我在长大、我在进步、学会学习、学会共事、热情交往、改变情绪、陶冶情感、相信自己、磨练意志”等方面。师生共同努力,编出了一套综合读本,供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每套分低、中、高三本,供三个年段学生使用。

明确校本课程的时间(含教研)

学校规定了各班每月有一次班队会另有一次以上的晨会用于校园音乐剧的演出和评议,排练则放在活动课时间和课余时间。班队会开展音乐剧活动均有登记。

音乐教研组每月一次活动(通常是利用中午),内容之一是研究音乐剧的编演。

4、明确校本课程评价办法

目前,方城小学制定了《小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巡回演出反馈表》,从“台词清楚响亮、有感情、动作自然大方、形式活泼和有适当音乐”五个方面对音乐剧的演出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音乐剧表演积极分子”的评选活动。这样的评价已经收到成效,激发了更多的师生喜爱这一课程。今后,还将在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等方面作出努力。 开本课题研究所得到的实效

校园音乐作为校本课程来对待,因而方城小学的校园音乐剧活动能够健康持续的开展,而且成效越来越显著。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博士吴刚平教授曾经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考虑学校实际可能、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这段话,正好给方城小学的实践作了最好的说明。

五、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反考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教学理念为导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对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了个性发展;既提倡了学科综合,又鼓励了音乐创造;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理解了多元文化;即重视了音乐实践,又完善了评价机制,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形体)语言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两年来,在新理念、新方式影响下的“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似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看到

儿童音乐剧 第五篇_儿童剧分类

按形式分类

传统儿童剧

(我们的奥兹国)

木偶剧 (

一般由专业剧团演出——上海木偶剧团

人偶剧

(我们的丑小鸭)

儿童音乐剧

开心麻花版本《三只小猪》

绘本改编儿童剧

【儿童音乐剧】

北京儿艺《你看起来很好吃》 上海儿艺最近推出了绘本系列剧第一季《兔灯》《偷西瓜的獾》《小丑》

创意儿童剧

台湾纸风车剧团《纸风车幻想曲》

多媒体儿童剧

加拿大多媒体儿童音乐剧《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文版

科学实验剧

《超能战队小白科研室》

英语(双语)儿童剧 最近正在出票的是《五个傻瓜》,之前演出过的有美国儿童英语互动魔术剧《奇幻魔法学校》

儿童音乐剧 第六篇_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研究

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研究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对音乐课这类有趣味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而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教学内容单一、上课形式枯燥、教学方法少等原因,我国小学生音乐课质量普遍较差,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引进儿童音乐剧这类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使得我国小学音乐课程质量较差,这一现状对该方针有着严重影响。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占课程主导地位的格局,由老师引导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采用实践和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儿童音乐剧的概念及特点

儿童音乐剧源于十九世纪末西方的一种新兴综合艺术表演形式——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文学、喜剧、表演、美术、化装、服饰等其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儿童音乐剧是以儿童为受众的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1]。

儿童音乐剧作为音乐剧的一种,由于受众主体的不同,使其从取材、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等方面都与一般的音乐剧存在一定的差异,决定了儿童音乐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受众主体明确

顾名思义,儿童音乐剧的受众主体是儿童,而儿童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儿童音乐剧的内容必须符合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才能被儿

童所接受。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剧,儿童音乐剧的题材多源于儿童所熟悉的故事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表演形式生动活泼

儿童音乐剧的受众主体决定了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由于儿童天真好动,活泼可爱,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过于单一沉闷的表演形式容易让其对音乐剧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失去对音乐剧的兴趣。因此,儿童音乐剧的表演形式需生动活泼,并且在情节设定和语言表现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认知能力,对情节内容生动活泼的表演则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能寓教于乐,在音乐中提高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个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对故事情节中凶狠贪婪的老太婆、懦弱的老头以及善良的金鱼这几个角色生动形象地扮演,更能激起儿童对这个故事的兴趣,从人物的刻画到对情景的布置再到音乐的陪衬,儿童能从中学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不能贪婪的故事寓意。

(三)内容浅显易懂

儿童音乐剧的题材多源于儿童所熟悉的故事或他们身边的事例。儿童好奇心强,但由于其年龄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儿童音乐剧的内容大多是从儿童熟悉的童话故事、寓言、课本故事和生活事例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中取材,由于这些题材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能使得他们更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起到教育反思的作用[2]。

二、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不同于传统音乐课单一的弹唱教学模式,儿童音乐剧结合了表演、对白、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把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符合儿童喜欢唱歌跳舞的特点。小学生富有表现力,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儿童音乐剧这一新鲜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同时儿童音乐剧表演的内容往往是童话故事或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让小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理解故事更深层次的涵义,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也更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3]。

(二)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儿童音乐剧的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不再是由老师一人主导课堂,而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领略

音乐的趣味性。儿童音乐剧的演出需要小学生对音乐剧的情节进行排练,而首先老师会在学生中挑选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特长选择喜欢的角色,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挑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例如有的学生擅长钢琴,可以配乐;有的学生声线比较好或者擅长演讲,可以做旁白;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演主人翁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表演欲,使他们在表演中提升自信和勇气,更能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儿童音乐剧集音乐、舞蹈、文学、喜剧、表演、美术、化装、服饰等其他艺术于一体,小学生在观看或者扮演的过程中能对这些艺术形式有一定了解,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另外,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性质不能准确定性,而儿童音乐剧的取材来多源于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及认知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4]。比如排练《白雪公主》这部剧,学生首先得对这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剧中包含哪些情节,同时加上自己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把握,在音乐中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表演出来,感受其中的寓意。在演出过程中,由于他们亲自准备道具,更能体会每个元素每个人物每个情景的重要性,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种锻炼。

结束语: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占主导地位,使得小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致,音乐课教学质量偏低,阻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进程。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其新奇的教育方式、活泼的教学特点更符合小学生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另外,由于儿童音乐剧的内容的故事性,能使学生寓教于乐,同时激发个人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5]。

参考文献:

[1] 郑锋.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

[2] 刘顺敏.寓教于乐学之以剧——对儿童音乐剧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张蓉蓉.让儿童音乐剧加入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4)

[4] 张扬.深化小学音乐课堂,体验音乐剧的快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

[5] 刘继英.点燃音乐创新课堂的火花——儿童音乐剧综合教学模式初探

[J].文理导航(下旬),2012(1)

儿童音乐剧 第七篇_快乐的节日--小学生音乐剧剧本

快乐的节日(初稿)

人物: 同学甲 同学乙 同学丙 阿姨丁 老奶奶及伴舞12人 第一幕

《快乐的节日》音乐起

学生分两组从舞台两边律动上场(前奏)

两主唱上前演唱,其余众人伴舞

(演唱):小鸟在前面带路

风儿吹向我们【儿童音乐剧】

我们像春天一样

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

美丽的衣裳

像许多花儿开放

跳啊跳啊跳啊

跳啊跳啊跳啊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457965/

推荐访问:儿童音乐剧视频 儿童音乐剧剧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