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影视知识 >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

时间:2014-06-23   来源:影视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影视知识】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一):《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视赏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视赏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上映在影视界引发了新一轮的狂潮,在海内外毁誉参半。例如电影杂志《Screen Daily》对《黄金甲》的评论是:叹为观止。它指出:“中国迄今最昂贵的电影终于完整呈现在银幕上。影片拥有近来记忆中最富丽堂皇、奢侈到几乎不可思议的场景。张艺谋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的史诗巨片不仅仅只拥有美丽的面容,这也是一部肉欲与血腥的戏剧,充满着阴谋、背叛以及乱伦。虽然《黄金甲》缺乏丰富的动作场面,不大可能再次受到喜爱《英雄》和《十面埋伏》里超凡武打的年轻人追捧,但是《黄金甲》仍将在全世界范围引起影评界和学院派人士的积极响应。”再如美国《时代》杂志一则影评评论道:“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是一部庄严华丽的歌剧,而不是肥皂剧。爱情和死亡在电影中完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犹如灿烂的菊花一般。”又如索尼杰出电影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巴克表示:“我们感到《黄金甲》这部电影是张艺谋伟大事业的高峰。这必定会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

依我个人观点,这部大资金、大演员、大制作的影片不管是精美的构图、震撼的场面、还是富满东方色彩的功夫打斗和气氛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本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间,当时中原大乱,盛唐灭亡,群雄拥兵自立。王以禁军都尉身份,领兵造反.自立为王。为巩固权力,他赶走了前妻,迎娶梁国公主为后.从而得到梁王支持,稳定了政权。前妻留下一子元祥,王与后又先后生下二子元杰、元成。王虽对外谎称前妻已死,却对前妻始终不忘,在后宫立起画像,时时悼念。而王与后的关系始终不好,后宫寂寞,终有一日后与大王子元祥通奸乱伦,王后又一直野心勃勃,被王发现其奸情后,一直逼迫她服用毒药,直到有天被元杰发现,元杰为了救母答应了她挥兵叛乱的请求,一场血雨腥风至此拉开帷幕。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充满乱伦、无奈、背叛、阴险和情深意重的视觉盛宴。这也正是人生的历程:欲望、希冀、深渊、挣扎和光明。不难看出,王后是这场悲剧的最大的受害者,客观来看,她与元祥的乱伦完全被视作奸邪是不正确的,久锁深宫的女人除了压抑和孤独什么都得不到,人人都是有欲念的,而这种欲念在王独断专行的控制之下愈演愈烈,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了本片的主旨:封建权力对于家庭的腐蚀和人性的扭曲。这也正是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另外,本片的许多细节之处:为王后送药的宫人训练有素:一人端药、一人端漱口水、一人端空盏接王后吐出的水、最后一人执丝巾为王后拭口。进退动作速率一致,不急不徐却有节奏上的压迫,带动喝药人保持一样的频率。就一个喝药还有更多的细节信息来展现,每日固定的时辰,更夫报时后,必是王后喝药的时间,分毫不差。既体现了皇家的奢华,又体现了王后喝药的身不由己。王后的被逼无奈被高昂的唱腔推动着,哪怕血流成河也不走样,荒诞中透露着冷酷,无论发生山崩地裂,时间也不会停留。这些细节部分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部影片就像泥沼,越挣扎越深陷。片头时播放的这样一个片段就让我触目惊心:王将身旁侍卫的剑拔出鞘,坐卧不动的跟元杰比武,最后元杰耗尽气力还是败于下风,王说:“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为后来元成的逼王退位埋下了伏笔,王毫不犹豫的刺向元杰,用坚硬的腰带将他打的体无完肤,全然不顾血浓于水的父子之情,相反,场面充斥着为争夺权力和地位的血腥与残忍。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分析,王是一个“讲规矩”的男人,能

坚守规矩的男人,心理上都是骄傲的男人.骄傲的男人更多寂寞,寂寞是骄傲的代价。谁也搞不清是王撑起那一身黄金战甲,还是战甲本身支撑着王的身躯。脱掉战甲后的王,把自己疲惫之躯置于蒋太医特制的蒸汽药浴之中.那时他只是一个无助的老男人,这就是骄傲的代价。从另一面看,他也是个有情怀的男人,不然不会25年始终如一的守着一幅画像,而当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女人出现时,他却选择了杀她,结局的确令人出乎意料,但也许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继续他的爱情。本片另外一个主人公王后,她应该是一个浪漫的女人,因为即便是政变这样血腥的杀戳行为,她也要给每一个叛军将士亲自绣上一条金菊图案的白丝巾。这场注定失败的兵变,对王后而言不过是生命中第一次像菊花般开放罢了,那只是一场流血的仪式。当一万人被大王的军队歼灭殆尽,广场上的血水又被数万朵黄菊覆盖着,菊花似乎多了些灵魂。她的灵魂似乎也在这片片盛开的菊花中得到了放逐。大王子元祥从小失去母亲,也许缺少母爱的男人容易爱上年长的女人,他深陷在与王后的激情中,但他天性懦弱,为了迎合父王便将母后起兵谋反的计划如实告知了王,导致了后来的万人大军血染菊花。他的一生短暂,他曾和蒋太医的女儿蒋婵暧昧不清,后来发现蒋婵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这是多么讽刺的笑话!二王子元杰不仅是家庭中的另类,更是那个时代的另类,他起兵造反的理由就是为了让母后摆脱饮毒药的痛苦,而他的武艺又是王子中最好的一个,王几次给予他重新审时度势的机会,意欲立他为太子,他却为了母后完成了最后一个美丽的疯狂,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着实令人惋惜。三王子元成没经历过战争、爱情,可他的心里却生长着黑暗与邪恶,他迫切的想得到存在感,因而冲动的举剑谋反,却在父王的皮带下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本片中鲜明的人物性格打造了一个个震撼的片段,恢弘的气势,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集合这些精彩的片段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视觉盛宴。然而皇宫里的金红翠绿、红墙绿瓦即使再过奢华,在权利地位的争夺面前都脆弱的不堪一击,华丽的背后隐藏着千疮百孔的伤痕。影片的最后,元杰的自刎成为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在利欲熏心的年代,他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亲情,在每一个人都失去的时候,他,却得到了。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二):影评交流下心得!

业内专家点评国产大片

继《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等国产大片之后,12月14日,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黄金甲》)又将上映。从《英雄》开始,人们对国产大片的争议就一直不断,在争议声中,《黄金甲》还能掀起国产大片的另一个高潮吗?记者日前专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请他们对国产大片的争议现象及中国电影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点评。

“国产大片”缺陷明显

说起国产大片,影视研究专家、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郑凤兰教授滔滔不绝:“国产大片都很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追求视听冲击力,但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糅合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英雄》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糅合还相当不错,但是到了《十面埋伏》,虽然画面依然精美,但是情节却出现了明显有悖常理的地方。陈凯歌是一个具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导演,总想在影片中表现很多哲学命题,但是表现这些主题的情节却太不符合常理了。一个馒头怎么能让一个人从善良变为邪恶呢?所以虽然《无极》的画面也十分精美,但却让人感觉是一部拼贴起来的电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冯小刚的《夜宴》也出现了同样的缺陷,它将莎士比亚原著中的人性深度,浅化成简单的宫廷斗争和欲望挣扎,显然丢失了原著的精髓。”

郑凤兰教授认为,国产大片需要从电影的“叙事策略”上做改进。她指出:“好莱坞的那些成功大片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有一套成熟的叙述策略,在这些影片中,既有真实的历史氛围,也有人性的深度,因此能让观众的内心受到震撼。国产大片往往注重形式,叙事相当生涩,所以难以打动人。”虽然国产大片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是郑凤兰教授认为,也不能过分苛求这些影片,“作为一种类型片,国产大片的存在非常有必要,中国电影要开拓欧洲和北美市场,靠的还是这些大片。虽然国产大片在整体制作水平上明显不如好莱坞大片,但是客观来说,国内观众对国产大片也更容易苛求,比如最近的《迈阿密风云》,我觉得并不比国产大片好,但是中国观众却把更多的批评给了国产大片。”

对《黄金甲》票房有信心

新世纪电影城经理刘芝保也认为,国产大片的制作质量还不是很高,但是他更看重这些国产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激活作用:“国产大片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观众中虽然有很多批判的意见,但是正如人们年年批判春节晚会但是仍然年年盼望它一样,观众对大片的批评也不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票房。观众批判国产大片其实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他们在期待更高水平的国产片。中国电影追赶好莱坞的步伐虽然没有韩国电影那么快,但中国电影毕竟在发展,这是可喜的成就。”

刘芝保说,“根据北京同行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黄金甲》制作精良,故事有吸引力,应该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我相信观众不会因为一部《无极》而对所有中国电影失去信心,何况张艺谋的号召力依然很大,再加上周润发、巩俐、周杰伦等明星,因此我对《黄金甲》的票房很乐观,估计可能会超过《英雄》。12月14日该片上映之后,我们影城11个厅都将集中力量放映《黄金甲》。”

产业化是中国电影的出路

电影研究专家、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姜静楠教授则对国产大片持全面肯定态度,他认为,中国电影的出路,就在于这些国产大片正在探索的产业化之路:“中国电影的发展出路就在于产业化。如果不能实现更广泛的产业化,电影行业就会像京剧、昆曲一样慢慢走上‘博物馆艺术’的道路。电影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美国模式,即依靠法律来保证电影产业化的生产环境,正所谓‘依法治影’;一种是韩国模式,即政府依靠‘减免税’的倾斜政策重点扶持电影产业。具体到中国的电影产业化,当下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这两种模式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姜静楠说,“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已经起步,允许民营机构拍摄电影就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例子。不过当国产电影市场的80%依赖民营机构在支撑的时候,是给

他们以倾斜的重点扶持政策?还是尽快立法从整体上使电影行业得以顺利地‘扩大再生产’?这就是下一步选择的当务之急了。”

以专业的视角还原一个真实的《十面埋伏》

冷眼旁观“埋伏”之长短

《十面埋伏》放映至今不到5天,国内媒体上已经是恶评如潮,“低能”、“弱智”这样谩骂的字眼已经远远脱离了文艺批评本身。《十面埋伏》有什么过人之处和明显硬伤?记者昨日采访了著名电影评论家姜静楠、吴冰沁,力求以一个专业的视角、公允的态度,还原一个真实的《十面埋伏》。

采访者:本报记者 倪自放

受访者:姜静楠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电影评论家

吴冰沁 山东教育学院副教授 影视文学评论家

“埋伏”之长:

好一场“视觉盛宴”

记者:这部电影有哪些你们比较满意的地方?

姜静楠: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拍出了美轮美幻的场景,我比较满意《十面埋伏》在视觉场景上的创意。特别是一开场牡丹坊的那场戏,章子怡仙人指路,刘德华撒豆成兵,章子怡的一场舞蹈别开生面,再加上完美的声音效果,给人的震撼是别的电影无法替代的。

再一个比较满意的就是章子怡的表演,她演盲女演得太棒了,这个人物前后变化明显,当“小妹”完成使命以飞刀门的人的形象出现时,新形象能够让人心头一震。

吴冰沁:电影是要求讲故事的,电影还是画面的艺术,《十面埋伏》的前半部分,特别是前三分之一,有紧凑的故事和悬念,有别开生面的舞蹈,是故事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应该说相当成功。我为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总结了四句话:金城武耍浪、章子怡跳舞、中国的竹林、乌克兰的白桦树,基本上是在肯定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的成功。

“埋伏”之短:

故事太差、人物苍白

记者:现在对《十面埋伏》有许多指责,你们对这部电影哪些地方不太满意? 姜静楠:《十面埋伏》在讲故事方面比《英雄》有了进步,但是张艺谋还是不会讲故事,因为节奏、铺垫不够,造成《十面埋伏》的许多情节比较突兀,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也是张艺谋的致命伤。比如章子怡最后的“永远不死”,编剧王斌对此的解释是:武侠是可以借助内功暂时不死的。但是你没有在电影上借助视觉手段表现出来这是合理的,所以观众质疑那是当然的。

吴冰沁:应该说《十面埋伏》视觉化的东西比较多,也比较成功,可是对人物的内心刻画不够,没有深度,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比如章子怡,表现武打、舞蹈的戏都很好,一到表现愤怒、发呆等心理活动的时候,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我这样评价《十面埋伏》的不足:抓住了人的眼球,没抓住人的眼泪;抓住了人的注意力,没有抓住人心。

记者:张艺谋说《十面埋伏》是武侠片包装下的爱情片,你们怎么看?

姜静楠:这部电影在武侠片和爱情片之间游走,很难说是真正的武侠片或者爱情片,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因为武侠片和爱情片需要的电影元素是不一样的,武侠片需要武打和特技,爱情片需要曲折的过程。由于过多地纠缠于武打和特技,曲折的过程没有得到足够的空间来表达,作为爱情片是不成功的。

其实张艺谋是不会拍爱情片的,他以前的《红高粱》、《菊豆》严格地说是激情片,《十面埋伏》里面也有激情片的影子。

“埋伏”之惑:

观众为什么笑?

记者:张伟平曾经说过,“看过《十面埋伏》如果你不哭的话来找我”,事实上,《十面埋伏》在电影院出现了“笑场”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冰沁:电影中确有一些硬伤,造成电影演悲剧,观众却在笑的场面。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不该用宋丹丹,本来是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宋丹丹的出现将故事解构了。

姜静楠:电影中出现的几个引人发笑的场景,比如宋丹丹的亮相,比如金捕头、“小妹”激情之后,却给出了一个两人下身还穿着衣服的远镜头,是穿帮还是故意造成这种效果,确实很难理解。

张伟平对这个电影的营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毕竟票房才是硬道理,但是张伟平的这句话确实有点过了。张伟平对这部电影有点近乎疯狂的炒作,让我怀疑他是否已经考虑弄完“埋伏”就洗手不干了。

记者:《十面埋伏》放映之后,媒体有许多比较尖刻的批评,你们怎么看待这些对“埋伏”的批评?

吴冰沁:看电影之前我已经看了很多媒体对“埋伏”的评论,相当尖酸刻薄,所以我对这部电影没抱太大希望。看过片子之后,我感觉电影并不像评论说的那么差。

姜静楠:我把电影观众分为两类,一种是“感觉派”,看电影体验的是那种氛围,自己感觉好就是好,交流不多;另一种是“鼻子派”,专门挑毛病,以挑出毛病来为乐趣,不管自己的言行是否牵强,部分媒体大概属于“鼻子派”。媒体给电影找错只是出于自己的考虑,电影没有硬伤是不太可能的,听说以前有人给《哈利·波特》找出了100个漏洞,把给电影找错当成一种乐趣,就脱离了正常的文艺批评。

总评“埋伏”:

好于《英雄》

记者:总体上评价,《十面埋伏》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吴冰沁:我以前给《英雄》打60分,感觉上应该给《十面埋伏》打75分,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片子。

姜静楠:我认为这是一部应该到最好的影院去看的电影。我把电影分为三等,可以推荐的电影、可以到一般的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应该到最好的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因为好的电影看碟片和在一般的电影院看,很多效果是出不来的。总体上看,《十面埋伏》好于《英雄》。

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

职务: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

姜静楠,1955年出生,1985年2月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任电影学教授。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2005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兼任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影视评论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

一、论文成果目录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思考 上海文论 1988.2

历史的瞬间还是永恒 百家 1988.2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

以心灵探索心灵 人民日报 1991.7.8

乡间故事的深度 影视文学 1992.1

建立对话:评论家的社会职责 文艺百家 1992.2

重拼七巧板 戏剧丛刊 1992.2

室内剧:促成电视剧成熟的俗艺术 戏剧丛刊 1993.2

人民性:需要重建的理论标准 戏剧丛刊 1994.3

后现代主义:生活艺术化,还是艺术生活化? 东方艺术 1994.6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态度 文艺评论 1997.2

爱国主义影片的时效性与市场效益 戏剧丛刊 1997.4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文艺评论 1997.5

主持人:娱乐性电视节目的灵魂 影视文学 1997.6

电视文化批评的根本前提 影视文学 1998.1

剧场艺术:话剧的现实出路 戏剧丛刊 1998.2

回返故事 以退为进 理论与创作 1998.3

泰坦尼克:电影奇观的新经典 艺术广角 1998.4

大众文化的自觉关注 当代电视 1998.4

小品艺术与媒体效应 齐鲁艺苑 1998.4

演绎春秋历史 塑造中国战神 影视文学 1998.5

九十年代:中国电视剧的成熟期 山东师大学报 1998.6

从纯文学现状看电影生存的危机 中国电影报 1998.12.10

后现代话剧的理论思路 齐鲁艺苑 2000年第1期

知识经济与家园危机 青年思想家 2000年第1期

艺术家:精神贵族的历史巡礼 艺术广角 2000年第2期

后现代艺术中的人物 文艺评论2000年第2期

遗嘱解读:“卡夫卡式”的后现代意味 文艺研究 2000年第3期

媒体边缘的社会效益 现代传播 2000年第3期

燕山塔陵 人民日报2000年12月1日

音像电子出版业急需策划人 新闻出版导刊2001年第7期

理想·理性和艺术激情 文艺报2001年11月15日

电视剧雅俗共赏的审美结合点 中国电视2003年第11期

二、著作成果目录

个人专著

知识的双刃剑──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理论 中国社会出版社96.3

重写文学史现象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1

银幕叙事圈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9

合作专著

后现代的生存 作家出版社1998.2

主编著作

电影艺术基础教程(主编)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

三、应用型项目

《山东电视台栏目文化研究·卫星频道设置》1998

四、获奖情况

中外影视名作辞典 ★1994年省教委著作二等奖

电影艺术基础教程 ★1995年获省社联三等奖

抗日故事的银幕耗散 ★1996年中国电影评论二等奖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态度 ★1998年省社联三等奖

理想·理性和艺术激情 ★2002年第三届中国金鹰奖论文三等奖

PSP 3.10 OE-A自定义固件,新版变动如下:

- 3.03固件更新到3.10

- 支持4级亮度调节

- 改进了Hen 核心

- Hen核心的改动,对于程序开发员,它允许内核模块使用用户输入,使得3.03/3.10版本的内核上可以减少编程的限制。

- Hen核心的改动,对于用户,之前在2.71 SE系统下的模拟器/自制软件/插件,现在可以在3.10 OE下执行了。

- PS模拟器变动:

按HOME键进入会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35702/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