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趣百科 > 音乐知识 >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

时间:2015-07-19   来源:音乐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音乐知识】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一):公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六上《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风小学 周觅

【教材分析】

《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提琴背景图及《月光》奏鸣曲)

师:好的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小提琴曲更是受人青睐,所以一位娴熟的小提琴手,他一定会拥有——

学生:(成百上千的观众、鲜花、掌声。)

是啊,簇拥他的一定是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可是昨天我们相识的那位小提琴手在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却说他不能忘记的是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出示字幕:唯一的听众)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位唯一的听众是谁?

(随生回答出示老教授)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话)又一次聆听这位青年的内心独白,你认为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感悟。

生:(父亲、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而现在为什么我熟练地能拉许多曲子;“耳聋”为什么带引号;我为什么总是想起那唯一的听众;我还会想起什么?) 师随机简评:是啊,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你想探究题目的内在含义,对吗? 学贵质疑,你在细微之处提出了问题。要想解开这些心中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位青年,走近他那位唯一的听众,(出示课文题目)去聆听那爱的旋律,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自学品悟

让我们参考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用心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会解开心中的谜团的。(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带着你心中的疑问,认真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可在空白处简要注上自己的感悟,并想想你是抓住什么走进那位唯一的听众的?

三、感悟交流

师: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融才会把问题理解的更透彻,你们愿意把心中所得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那就让我们从中心问题入手,结合你所品读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常常想起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在我失落、沮丧的时候老人安慰、鼓励我

(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聆听孩子说出自己的感悟。

点拨评价:这个善意的谎言就是一种尊重与理解,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呀。但如果能联系上下文,我相信你会理解得更透彻,谁还想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在什么情况她对年轻人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让我毫无顾忌,放心大胆的练琴;为了我找回自信,为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断努力)

点拨评价:这种善意的谎言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如果你就是那位老人,那位最有声望的老教授,你会设身处地的想:虽然这难听的琴声破坏了林中的和谐,破坏了我正独享的幽静,但此时这位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关爱、安慰„)就把你的鼓励、关爱,安慰,尊重送给他,好吗? 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呀,在我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准备沮丧地溜走时,你的话就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我会想——

谁还抓住了老人的语言来感悟题目的内涵了?

2、我没有信心时老人鼓励、督促我。

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的,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再读读哪句话,你认为老人的这句话中强调的是什么?你才“每天早晨”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希望我能坚持练小提琴,激励我不要放弃)

师:(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呀,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那是一个和风煦日的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生补充)

多么真诚无私的老人呀,原来你在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不管怎样的早晨,你都是如约而至,始终如一的陪伴在年轻人身边,就把你对小伙子的的督促与鼓励告诉他吧。(再齐读这句话)

点拨评价:对于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居然有一位老人愿意做我的听众,我受宠若惊,内心深处真有几分兴奋呢,谢谢你,热心的老人

3、每天练琴时,他不是的鼓励我,督促我,给我勇气与力量

师你还从哪些老人的话语中体会到老人对我那分呵护?那份真诚的爱? (随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是啊,鼓励是一句最好的良药,大家试想,我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 老人感受到了什么?(我对音乐执着的爱,有勇气了,刻苦练习,点滴进步) 师:老人不仅在感受小伙子的琴声,也在感受着小伙子的成长历程。 谁能带上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老人说的这句话。

师:谢谢你,睿智的老人呀,你的话就像一束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感受到了——(生补充)

所以——(学生补充)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4、我有了成绩,她夸赞,提醒我。

你还从哪些话语中,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

(随学生回答出示)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我知道努力了,我变得自信了,我尽心尽力的演奏了,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我的《月光》奏鸣曲都能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了)

关注我的成长历程,谁能带上老教授的独特感受,以老人的口吻夸夸我?

小结过度:老人如诗的语言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除了感悟老人的语言,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人就是我不能忘却的唯一的听众?

(他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你的心真细,你从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中也感受到了他对你的支持与鼓励,对吗?

思念是生命的炊烟,快速的找一找文中的小伙子几次想到了老人平静的眼神?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你透过老人那平静的目光中,读懂了什么?(出示提示: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简要记录的学生的心中所想:

(放心吧,我是个聋子,什么也听不到,你尽管放心的练习。

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沮丧,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你的琴技进步了,这为你高兴。

你已经进步了,加油,未来的路还很长,你可不能骄傲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练习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提琴手的。 不要满足自己的进步,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几天不练手就生呀。 师随机进行了评价:

你的期盼让我拾起了久违的信心;

爱是轻灵动听的音符;爱是感人肺腑的诗句;

爱也是润物无声的甘露;爱是荡涤天地的春风。

你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动力,你的循循善诱让我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深深的湖水也蕴含了老人对我无偿的付出

此时此刻,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为什么视老人为唯一的听众,为什么总会想起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聆听学生学生回答,评价梳理并整合板书

师:如果说我的成功是一个奇迹,那一定是老人的关爱创造了奇迹。 板书:关爱

是老人的鼓励,让我从失落、沮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知名的小提琴手。 板书:鼓励

是老人的欣赏,让我有机会站在了万人瞩目的舞台上。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厦门海沧育才小学 邓玉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采摘积累印象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感受老妇人对“我”的爱护与鼓励,感受爱的力量,学会感恩。

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方法深入研读课文。

2.理解文中老教授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

2、学生根据导学练提纲进行自学和小组学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总思路】努力践行“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的理念思想,力求做到学习目标人人清,学习环节时时清,能力训练堂堂清,逐步做到超前断后地学习。同时,以文为例,以言为本,以思悟理,以读激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疑等语文综合素养。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以训练为手段,不断追求自主互助、朴实扎实、情智共生的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感变化

1.揭题并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同桌对读并汇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板书(音乐白痴 小提琴演奏家)【《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

4、是啊,多大的变化啊!从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一个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小提琴家,这一切都使我想起了——那位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设计意图】改变按顺序逐段教学的传统,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首尾段入手,从对比鲜明、首尾呼应的叙述中感受作者巨大的变化,直奔中心又统领全文。

二、看图说话,初识老人

1、组间PK汇报:图上画的人是谁?能把你看到的或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她的信息用自己的话介绍介绍吗?(可从她的的长相、动作、神态、职业来介绍)

2、整体感知:老妇人的“神丹妙药”究竟是什么呢?(板书:信任 安慰 肯定 鼓励关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长相、动作、神态、职业等方面介绍老妇人,把自己看到和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老妇人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重组转换,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及搜索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三、品读语言,感受关爱

1、四人合作小组学习交流:老人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想一想她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2、全班汇报。

3、质疑解疑:难道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了?

4、全班品读感悟:这一诗一般的话语,使我产生了什么感觉?发生了什么作用呢?

5、概括能力训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到底有哪些变化吗?用上排比句。

6、师生合作配乐诵读三至七自然段。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教材,明确方向、深入思维,实现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的多重对话。以品位老妇人的语言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悟意悟情。由义而句、由句而词,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并在读中悟情,声中传情,体会老人的用心良苦和高尚品质,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四、品读神情,想象升华

1、导读提示:文中几次出现描写老妇人平静神态的句子,她为什么始终保持这样的神情?

2、质疑探究:为什么我觉得她的眼睛深得像潭水?我从老人眼中读到了什么?

3、想象表达:平静的神态背后,老妇人想对我说什么呢?

4、创设情景引读: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时,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时,她还用她慈祥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问题及探究意识,在品读老妇人神态的语句时,教师依学而教,启发学生质疑:“为什么我觉得她的眼睛深得像潭水?我从老人眼中读到了什么?”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进行辩疑、析疑。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朗读体验,悟出老妇人对我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前勾后联,以点带面,突破难点。

五、体会用心,点题总结

1、品读省略号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情。

2、升华情感:你觉得这唯一的听众又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3、伴随乐曲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本文文质兼美,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和标点运用上颇为用心。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省略号蕴藏的意义所在,将省略号具体化,想象揣摩当时我的神情、语言和内心感受,从中发现课文“冰山”浸在水下的部分。在激活标点,升华情感中学会正确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本领。

六、拓展练笔,修改作业

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像老妇人一样一直默默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吗? 他(她)们又是如何鼓励、支持你?请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神态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仿促写。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习惯。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帮助、鼓励、关爱

附:

《唯一的听众》导读练提纲

一、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好词摘抄下来,想办法把不理解的词语弄明白。(个人检查)

二、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这位“唯一的听众”的年龄、长相、身份及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小组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课中汇报)

三、读课文首尾段,想想这两段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

四、熟读课文,用“——”和“-------”线分别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想一想她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交流后选代表汇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个人检查)

六、小练笔: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也有像老人一样一直默默支持和帮助你的人吗?他(她)是如何鼓励支持你的?请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神态等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小组交流后选代表汇报)

《唯一的听众》获奖教案(三):2015《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名家教案)

阅读教学在“教什么”这个问题上一直莫衷一是、徘徊不前,同一篇课文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来,而更多的时候是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跑着跑着就跑到别人的道上去了,自己模模糊糊,学生糊里糊涂。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教得明明白白,学得扎扎实实,关键就在于把“课”研得透彻一些。《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读过三五遍之后,课文基本能读正确、读通顺,内容也大体上能读懂了。阅读教学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从学生自以为是的“已知已能”中,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实质上的“未知未能”之处,再雄辩地揭示课文蕴含着的“语言秘密”,使课堂充满理智的挑战。由此,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明确而集中,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清晰而精要;教学活动应该对应教学目标,以相应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乃至豁然开朗。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联系语境理解意思,并正确书写。

2.在教师指导下,了解“我”在练琴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从中体会那位“耳聋”老人给予“我”的自信和关爱。

3.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补写一段课文中的“留白”。

教学过程

板块一:联系“语境”,读写“字词”。

1.相继出示下列生字、生词,指名朗读:

仪,隆重的仪式;

歉,抱歉;插话:“歉”字笔画多,易写错,看老师板书。

溜,溜走;插问:怎样走才算溜走?

割,无法割舍;插问:哪些东西让你无法割舍?

2.出示生字:嘿

(1)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xq/148265/

推荐访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