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时间:2018-12-01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第一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五首《浣溪沙》词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苏轼五首《浣溪沙》词赏析

高考研究

2014-07-06 0020

苏轼五首《浣溪沙》词赏析

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1.簌簌:花飘落的样子。

2.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3.村南村北:泛指整个村庄。

4.缫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缲”同“缫”。

5.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 ],豕也,即猪)之食。'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6.欲:想要。

7.漫:随意。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译文】

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会儿。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敲门试着问一下有人在吗?只是想讨杯茶喝。

【赏析】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着特色。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意识到,他已进入

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求雨途中行路的艰辛,突出的感受和意识活动。“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为何要“敲门试问”呢?1.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2刚刚在旱灾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试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词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臵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臵。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臵,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水:古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

2.兰芽:指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发芽。

3.浸:泡在水中。

4.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5.潇潇:拟声词,这里形容雨声。

6.子规:布谷鸟,也称杜鹃鸟。

7.无再少:不能回到青少年时代。

8.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当却西流"。

9.白发:老年

10.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译文】

去游览蕲水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里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悲伤地啼叫。(然而)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着《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第二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浣溪沙》解析鉴赏

《浣溪沙》解析鉴赏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重视识别和吸引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他门下。卒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工于造语,有《珠玉词》。文集为《晏元献遗文》。

【解题】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因为词是按曲谱的形式要求填的文字,曲谱是固定的音乐形式,同一个曲谱可以填不同题材的内容,因此一般不能从词牌看出词的内容。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长的称长调。《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注评】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听歌、对酒,起调闲雅。 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眼前景勾起往日一幕。点到即止,大段空白留待读者填补。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转而写景,由问夕阳中暗示出伤逝之慨。 无可奈何花

落去,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春光留不住,一切该逝击的都留不住。 似曾相识燕归来。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春中又有自然而来之物,一切不该逝去的都会重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自然法则猜不透,不免怅惘。以“独徘徊”结尾,悠邈。

【译文】

一曲新歌一杯美酒勾起思绪万千。

去年今日还是这般天气这般亭台。

夕阳匆匆落下了何时才重新回来?

春天要随落花去了真是毫无办法,

好在燕子回来了回到熟悉的地方。

似寻芳踪独自徘徊在小园花径上。

【简析】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应该说二者兼有。

“一曲新词酒一杯”起句描绘眼前环境:对酒,听歌。词人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仅这一句,读者几乎无法猜出词人的心理活动。

“去年天气旧亭台。”第二句还是对眼前环境的描绘,不过已由人事转向节气、场所。是饮酒听歌的人与事和同样的天气、亭台,触发了词人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台在一起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作者的眼前分明幻出去年唱者的动人,听者的动心和不能言传的动情场景。这眼中景、心中事无疑维系着那位意中人,尽管未着一个“人”字。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也是去年情事的再现。“天气”、“亭台”、“夕阳”,一切都与去年无殊。然而,“几时回”三字却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难以藏抑的怀人之情。作者即景兴感,由岁月流逝和与此相关的人事的变化,扩展到整个人生,有前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低回流连,怅惘和希望交织在一起。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花落去”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燕归来”是故地陈迹所引起的依稀之感。靓姿幽芳,飘逝无回,去者何其无情;残踪剩影,朦胧仿佛,遗存者又何其有情。“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象征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动的重复,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这两句对语工整,是晏殊的得意之句,也受到后人的推许。

“小园香径独徘徊。”在落英缤纷的小园里,在去年携手同游过的小径上,词人孤身只影,踯躅徘徊,在寻觅旧踪,重温旧梦,也是在对所见、所忆、所感作深沉的反省与思索。词人“独徘徊”的身影,既见其惜春怀人的绵邈深情,也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正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种含蓄的结尾,无疑更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用作成语,意思是好似曾经相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又出现。燕子的习性是在去年筑过巢的地方筑巢。杜甫《燕子来舟中作》有“旧入故园常识主”之句。刘禹锡《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都表现燕子这种习性。这都说明晏殊“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语是有根据的。而成语“似曾相识”的来源正是晏殊此句。

第三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赏析

班级和学号 姓名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 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居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参考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 松林间的沙路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

【诗词赏析】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三句三个画面,造成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幽深孤寂的意境。

●“山下兰芽短浸溪。”兰溪之水清浅明澈,缓缓流动,鲜嫩的兰芽浸入兰溪的流水,静静地受着溪水的滋润,呈现出可爱的生机。

●“松间沙路净无泥。”周围的松树绿意可人,林间小路没有一点儿喧闹,路是平坦、干净的沙路,走在这样的路上,通往幽静的林中,心理的烦恼少了,又不免产生如许的怅寂。 ●“潇潇暮雨子规啼。”诗人在寺中逗留到日暮,此时下起雨来,山林中传来子规的啼鸣,拌和着潇潇的雨声,这怎能不牵动诗人的隐衷,撩起几丝愁绪„„

【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

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本来,溪水可随着地势的不同而西流,光阴却具有不可逆性,人的年岁更要与日俱长,由少变老的,但是,由于苏轼在深沉的反躬自求之中思想情调出现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就为人生涂上积极进取的色彩,并以溪水西流来与人生再少相类比,使之具有不容置疑的艺术力量。

▲“休将白发唱黄鸡。”诗人以此勉人自勉,意思是说,虽然黄鸡啼走了一个又一个黎明,也不要为头发逐渐变白而徒自伤悲。应该及时奋发,建功立业。

(【黄鸡】黄色羽毛的鸡;唱黄鸡,公鸡鸣叫,此处比喻时光一天天流逝。)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随堂练习】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同意。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3、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的看法,表现作者

5、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 ! 。

6、.?。 :7、表明人不要自叹衰老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句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赏析参考答案

1、C

2、同意。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3、C

4、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2分)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5、6、7:充满乐观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四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古诗文赏析

古诗文赏析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第一问抓住“花欲燃”,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最后一句抓住“归”字,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2(10南充)(3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象?(1分)

答: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1)题目就点名了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夕阳西下”; (2)抓住“断肠人在天涯”这一主旨句,因漂泊在外思念家乡而极度悲伤。

3(10眉山)11.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3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苍、霜、方、长、央。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伊人”是所追求的人,极力追求,她却始终在“水中央”,求之不得而苦闷;(2)考查对诗的押韵知识的把握,都押“ang”韵。

4(10南京)【品诗句】(3分)

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C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解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令人怀念故乡。

5(10曲靖)10.阅读下面这

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乡感情的句子。(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解析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注意审清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意境、字词、技巧等角度入手。

6(10红河)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1分) 解析 注意“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最”字,这是最好的提示。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解析 这是初春,“浅草才有没马蹄”是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7(10兰州)(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3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

第五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诗词五首赏析

九年级总复习之诗词部分

《使至塞上》内容提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文学常识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人称“诗佛”。进士出

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

集》。

二、诗歌主旨

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

同时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内容以及写法赏析

1、《使至塞上》中交代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句子是:“,

2、诗中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

3、诗中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的诗句是:“

。”

4、诗人借自然景物比喻自己,暗示内心激愤和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5、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6、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的感受。

7、诗中用来代指诗人自身的词语有征蓬、归雁。

8、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

9、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思乡之情

和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之感。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在叙事写景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情感?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

里却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此联还运用了对偶的修

辞手法】

1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说:“品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请你从图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角

度中,任选一点,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简要的赏析。

(1) 构思角度: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低下的河流,从近

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沙漠,画面上的景物虽然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2) 线条角度: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

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3) 色彩角度:这两句诗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黄色的夕阳收敛了

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任选一角度即可)

12、诗的颈联可谓精妙,请你从用字角度加以赏析。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准确描写了沙漠的景象,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凄清孤寂、雄伟壮观的独特风光。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寂中透着挺拔雄伟,又表现出诗人对塞上景物的惊异;“圆”字给人柔和温暖又苍茫壮阔的感觉。

13、这首诗的颈联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你简要说说好在哪。

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泊秦淮》内容提要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因晚年居住祖父所遗的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是晚唐诗坛之主将,他的《阿房宫赋》是唐代小赋的杰作。

二、诗歌主旨

诗人以行船停泊秦淮河的所见所闻,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苟且偷生、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三、诗歌内容以及写法赏析

1、《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千古名句是:“ , 。”

2、诗中讽刺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 ,

。”

3、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4、诗中借批判“商女”来抨击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名句是:“ , 。”

5、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是:“ , 。”

6、“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呈现出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答:特点是柔和幽静、迷蒙(朦胧)冷寂(悲凉)。

如烟的水气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充满寒意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一幅幽静、朦胧、冷清的景象。

7、说说首句使用两个“笼”字,妙在何处?

答:“笼”是笼罩之意。这句诗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既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8、试分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的作用。

答:内容上: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题目,又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9、“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运用典故(或借典抒情),“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为历代所忌讳歌唱,但在秦淮河美好的夜色里,偏有这不祥之音。诗人用曲笔的手法,歌女所唱只是为了迎合取悦寻欢的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之恨的人正是沉迷于酒色的统治阶级。“犹”字突显了诗人的感慨之深和忧愤之切,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10、有评论者认为“犹唱”一词,在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犹”字,凸显出诗人的的感慨之深和忧愤之切,“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及对官僚贵族纸醉金迷生活的辛辣讽刺。

【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无题》内容提要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文学常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婉约派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二、诗歌主旨

本诗大约拟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又彼此思念的心情。

三、诗歌内容以及写法赏析

1、《无题》中“”一句以景渲染、烘托了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2、运用双关曲折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 , 。”

2、诗中运用典故将情感寄予神灵,表达自己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 。”

3、诗中体现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的句子:“ , 。”

4、诗中“ , ”两句后人常用来赞颂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5、首联中的两个“难”字,各指什么内容?

答:第一个指客观条件上难以见面,两人相聚不易,彼此深切思念;

第二个指主观情感上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与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

6、赏析诗的首联。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前一句用相见之难烘托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两个“难”字又构成了诗句的连绵低回之势;后一句用景物描写渲染悲凉凄婉的氛围,烘托人物的离愁别绪。

7、颔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诗人用对偶、双关、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上句运用双关手法,以“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下句运用比喻,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烛泪直到蜡烛燃尽之后才流干一样。这两句表达诗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8、有人认为颔联中的“寒”字似无道理:时值暮春,百花已残,岂有觉“月光寒”之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句诗是:深夜沉吟,孤寂无伴,应会感觉月光刺骨清寒。“寒”写出了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是借生理上寒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凄凉之寒。【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9、分析尾联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答:“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外三仙山之一,这里指对方的住处;“青鸟”

神话中的鸟,它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借指信使。

这两句强作宽慰之语,“蓬山”已非人间,可见心上人之远;仙鸟方能到达,可见相聚之难,回扣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使诗歌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浣溪沙》内容提要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文学常识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诗、文、词兼擅。主要作品有《珠玉词》。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浣溪沙”是词牌名。

二、诗歌主旨

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三、诗歌内容以及写法赏析

1、《浣溪沙》中意味深长,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 , 。”

2、上片中慨叹时光流逝、人事变更,再也无法重复的句子:“?”

3、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 与“去”对比的是:“ , 。”

4、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 , 。”

5、追忆难忘欢聚,感慨时光易逝的是:“ , 。”

6、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是:“。”

7、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 ,

8、“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达了是人怎样复杂的心态?

答:“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细品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妙处

答:一个“独”字,既勾勒出词人孤单的身影,也揭示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徘徊”一词,从词人的动作揭示出孤独寂寞惆怅的心境,也写出了作者对暮春美景的深深眷恋。

10、这首词作者借助哪些典型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选取了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抒发了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眷恋。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称作千古奇偶的名句,请任选角度简要赏析。【哲理】【修辞】

示例1: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句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其消逝的同时又会有其他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示例2: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对“燕”,“落去”对“归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第六篇: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方法

近年来,诗词赏析题已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内涵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现把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浣溪沙欧阳修赏析】

2014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 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014年四川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

六、诗歌鉴赏(共6分)

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2014南充市1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13.(6分)

(1)(3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1分)、物是人非之感(1分) 和孤独寂寞之情(1分)。

(2)(3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2014四川省宜宾市(三)古诗文阅读(15分)

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7题。(5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17、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1分)

(2)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

16、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7、(1)争、啄。(2)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014年十堰市(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4.(2分)B 2014年孝感市(一)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508117/

推荐访问: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 浣溪沙欧阳修翻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