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时间:2018-10-06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第一篇_李白诗词全集

> 七绝·望庐山瀑布

ZZ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七绝·早发白帝城

ZZ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ZS【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

> 七绝·赠汪伦

ZZ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C全唐诗:卷171_23全唐诗:卷178_21

> 五古·咏苎萝山

ZZ 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CC全唐诗:卷176_24

>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ZZ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ZS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

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

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

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光明日报1999.7.22 杨义)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74_24

> 五绝·夜宿山寺

ZZ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乐府·静夜思

ZZ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ZS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CC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5_19

> 七绝·望天门山

ZZ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C全唐诗:卷180_31

> 五绝·独坐敬亭山

ZZ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C全唐诗:卷182_28

> 七绝·客中行

ZZ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CC全唐诗:卷181_5

>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ZZ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C全唐诗:卷180_17

> 五律·送友人下蜀

ZZ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CC全唐诗:卷177_6

>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ZZ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CC全唐诗:卷180_30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 乐府·塞下曲六首

ZZ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CC全唐诗:卷164_8

> 五律·渡荆门送别

ZZ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ZS【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第二篇_经典诵读第5学期

南国花园小学校本教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 贾敏编 经 典 诵 读

第1周: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钱塘湖春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正在筑巢。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

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第2周: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南宋时期的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这首小诗写出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尤其是诗的后两句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生动而活脱,遂成为千古名句。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我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蘑菇 【现代】林良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 第3周: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温庭筠(yún)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第4周: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今天就学习其中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美国】狄金森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第5周: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开头两句追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先点出时间和地点,接着描写佳人,以“桃花”的红艳烘托“人面”之美;结尾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与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桃花依旧,人面不见。此诗脍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句流传甚广。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被迫分离的故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第三篇_古诗十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镇江西北,唐晋王李恭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时改名为芙蓉楼。

②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③连江:雨水和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④平明:天刚刚亮的时候。

⑤楚山:指润州一带,战国时为楚国领地。

⑥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化用了南朝诗人鲍照的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为人高尚正直,心地光明磊落。

【译文】

昨夜,满江的寒雨悄悄地降临在东吴大地上,天亮时我送辛渐启程赴洛阳,我的心就像楚山那样孤寂。洛阳亲友如果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你告诉他们,我坚持操守,心地依然纯洁,我的心就像玉壶中藏着的冰一样,晶莹剔透。 ⑥④⑤③①②

【赏析】

王昌龄曾被贬为龙标尉,这首诗是他从贬所江宁送辛渐至润州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以‚寒雨连江、楚山孤独‛衬托送别的气氛,既写出相聚的短促,又关切友人旅途中的孤苦。此诗的重点在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冰心‛‚玉壶‛作比,昭示远方的亲友,表明自己光明磊落、廉洁自守的节操。诗中的比喻极富象征意义,问答形式的运用,使得全诗别开生面,结构新颖,意蕴隽永。

①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④③②

【注释】

①鹿柴:诗人在辋川的一处住所,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 ②但闻:只听见。

③返景:夕阳返照的光。

④复:又。

【译文】

空荡荡的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偶尔可以听见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照进树林深处,又映照在青青的苔藓上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诗人的朋友。使:出使。安西:唐代在西域地区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

②渭城:秦都咸阳,汉时改名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③浥:沾湿。

④客舍:旅店。

⑤柳色新:指柳叶被雨水冲洗过以后更加青翠。

⑥更:再。

⑦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⑧故人:老朋友。

【译文】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⑦⑧⑥④⑤②③①

【赏析】

本诗是诗人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本诗开头两句描写送别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幅色调明快、清新自然的图景。后两句写诗人持杯在手,殷殷相劝:再喝一杯吧,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一番临别前的劝酒词,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及美好的祝愿,使得这种依依惜别之情更为浓重深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④③②①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第四篇_文包诗六首

文包诗(6首)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

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

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

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所以,‚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语言特点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

体的佳作。所以,“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

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经典例子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至于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高适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庭兰。 此时此刻,高适的心里如同刀割一般,因为他舍不得这位知心的朋友,却又不得不送别他。董庭兰的心里也不过如此,他心里却充满了惧怕。高适回眸看了看董庭兰似乎看见了董庭兰的忧愁,便恭恭敬敬地询问:“董兄是否有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看看寡人是否能为你分忧?”董庭兰嘴角一弯说道:“还是高兄了解我啊!不瞒你说,我倒真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什么事?”高适迫不及待地问。“哎~~~~”“董兄为何叹气啊?”“高老弟,我就要去他乡了,也

不知到了别的地方还有没有像你这样了解我的知心朋友,我很担心!”高适连忙劝慰道:“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哈哈 ……”此时董庭兰挺腹大笑,“也只有你高兄才会说这种话吧!”“难道不是吗?你这么有名气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了,怎么会连知心朋友也交不上?”“让你见笑了,我怎么会名满天下?我只不过是没有名气的音乐爱好者罢了!”“谦虚了董兄…… ”他们聊着聊着便到了分别的时候,虽然他们互不舍得,但没有一句挽留的话,因为他们深知这样做都是为对方好,不让眼泪在这个时候掉下来。董庭兰坐着马车向远方驶去,但忍不住回头望了望相处了好长时间的知心朋友,此刻他看见高适也舍不得离开,也是依依不舍地望着对方……

文包诗 赠汪伦

怎么写好,才能得满分。要一篇完整的到450字的作文。(要好,要五年级学生写的)!

说简单点: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

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说详细点: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一、但愿人长久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黄鹤楼送别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jiàn)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 第五篇_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

一年级 上册

[本册共6首]

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赏析:现代人多把此诗作为小儿启蒙诗来教育儿童。遥想,在作者的年代,此诗应是作者本人偶尔郊游,路遇景物,有感而发,颇有趣味,也很悠然。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赏析: 《咏鹅》相传是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实。 3、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赏析: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正午时分,头顶着炎炎烈日的农民正在为禾苗除草, 颗颗汗珠洒落入禾苗下种的泥土。 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美味的米饭, 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们的辛苦。 赏析:诗的第一和第二句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三四句运用联想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诗文锄禾的颗颗汗珠与盘中的粒粒米饭相互映照,表达了对统治者的“盘中餐”原是农民滴滴血汗的感慨之情,提示了劳动的人饿死,不劳动的人却饱食的不合理的社会

现象。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6、梅花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486762/

推荐访问: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的诗全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