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宋词 > 诗词赏析 > 行舟春意的诗句

行舟春意的诗句

时间:2015-11-15   来源:诗词赏析   点击:

【www.gbppp.com--诗词赏析】

行舟春意的诗句(一):有关春天的42首古诗词

有关春天的42首古诗词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

红豆生南国, ——王维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行舟春意的诗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枝词》

——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行舟春意的诗句(二):2014古诗经典选择

2014古诗经典选择

1、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2、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下列是对这首诗《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4、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5、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6、对《秋词》《秋思》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7、对《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D、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

D、《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10、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11、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家书”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2、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3、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14、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行舟春意的诗句】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15、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16、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18、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19、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tssc/182491/

推荐访问:春意盎然的诗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