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说说 >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时间:2018-10-16   来源:说说   点击:

【www.gbppp.com--说说】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一篇_那天,我想明白了

那天,是一个阴暗的天。我刚刚因为数学成绩差,和爸爸妈妈在吵架,一气之下,我直接就回到房间,锁上门,不论爸爸妈妈怎么敲门也不开。

可欣,爸爸妈妈是为了你好啊,你想,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数学,可你就数学学得不好,你不是应该好好的补一下吗,说说你两句就那么生气,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妈,我没好气的朝门口喊你们怎么知道你们做的是为我好呢?你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不喜欢数学,不喜欢,我怎么可能,把一门我不喜欢的学科学好呢?吗,你就不要再说了,求求你了,让我静静吧。

然后,我把自己闷在屋子里好几天,就是想不明白,他们口口声声说了解我,理解我,是真的理解了解吗?我迷茫了,突然觉得这个家好让我窒息,我慌忙把门打开。

妈妈?我吃惊地叫出声,你怎么睡在这啊?

呵呵,妈妈没事的,我只是在想,你好几天没吃饭了,我早门口守着,你出来的时候把饭拿给你吃,没想到就睡着了,呵呵,你饿不饿,我去拿东西给你啊,等会就好。瞧,你这两天都瘦了。

妈,你干吗要这样呢,对不起,是我的不好,我不应该让你们担心的,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你让我学数学是对我好,我不应该顶撞你的,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以后不会了,真的再也不会了

呵呵,恩,妈妈相信你,这样,别哭了,我们去吃饭好不好?

恩,妈妈,你也没吃吧,我们一起吃吧。

呵呵,好,妈妈,就和你一起吃

那天,我知道了,我是个坏孩子,不过以后,我不会再任性了,我要做个让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二篇_想明白

想明白,做实在

对坡杉寨小学 王科文

角色,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不仅要想明白而且要做实 在。

首先,“想明白”主要要求我们做到几个方面:

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作为教师,教育行为观念的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观念会引导教育行为向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深入学习新课标新理念,转变观念,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丰富自己,不断吸取新知识、新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

“想明白,做实在”,这句话是北师大毕节市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专家迟希新教授在培训过程中提出的。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专家们不辞辛劳,抛开旅途的倦意,围绕新时期我们广大基层教师所面临的各种情况、问题作了精心的指导,使我们广大参训人员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我们广大基层教师,“想明白,做实在”对我们来说特别的重要。

“想明白,做实在”,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在迟教授语重心长的勉励下却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扮演着各种不同的

受益非浅,深刻地体会到,的转变受制于教育思想和

育行为。

二、思路要清晰,即做个明白人。【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教育工作中,教育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不断反复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要想明白。只有想明白了,才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指导自己做事,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条不紊,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奋斗。

其次,做实在,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行动,提学生、家长及创新几方面入手:

一、做实在要做一个让同事信任的教师。

在工作中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工作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工作

的做好做坏是能力问题,做与不做是态度问题,态度决定成败,没有一个良好、端正的态度与合作的精神,再有能力,同事也不会信任你,也不需信任你。

二、做实在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学工作中,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我想这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呢?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要有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智力、差异、志向、情感、认知能力等,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不虚假、不虚伪,用赞赏激励学生,作为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

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教师、发展、爱好、兴趣、个性

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是否充满缺点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亮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哪怕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加油”,“老师永远喜欢你!”……也会激励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从情感认知上接受并喜欢该教师、该课程,达到要他学转变为他要学的目的。

三、做实在要做一个让家长放心的教师。

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目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点知识文化,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作为基层教师,承担着基础教育的重任,孩子如

果在此阶段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活动学的情绪,甚至害怕学习。学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知识照亮学生,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自己授课水平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是否关心,考试成绩优秀不优秀,很快就会通过学生的嘴巴传到家长的耳朵里。那怎样做才能让家长放心呢?笔者认为,不要把家长当成局外人,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向他们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我们要与家长商讨共同教育的策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 四、做实在要做一个有创

时,如果我们多一些观察,中就会感到吃力,产生厌点,暂时藏匿他们的缺点,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

新的教师。

创新,从另一层角度讲,就是发展。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就是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敢想、敢说、敢于实践,不墨守陈规。社会学家金马在《21世纪罗曼司》一书中写道:“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世界所容,那么,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是啊,现在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满竞争,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学质量就搞不上去,在竞争中就会被淘汰。

综上,我们作为基层教师,工作中即要想明白,又要做实在。我们有了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合作的精神、清晰的思路,在同事、学生、家长、自我之间把工作干实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想明白、做实在。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 ◇聂新林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又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用劳心劳力这四个字来形容都不够尽兴的,我相信每一位承担着这分工作的老师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也相信大家都希望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么开展好班主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不要吝啬你的爱心 爱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

量。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关爱,更何况是心灵幼小和脆弱的小学生,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多多亲近和关爱孩子们, 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成长情况。在我们班我就要求同学们遇到困难和烦恼的时候给我写信,我会及时回信给他们,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度过难关。给学生关爱其实很简单,也许是你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你一句温柔的话语……总之,不要吝啬你的爱心,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用心去真诚的爱他们,那么其它的一切工作都将毫无意义。 二、我们是好朋友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不应该是凶巴巴的,高高在上又不近人情的,学生喜欢的是温柔善良,体贴入微像知心朋友一样的老师,只有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多和学生交流谈心,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了解全班存在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三篇_结婚多少年叫什么婚??(找了好久终于找齐了)

结婚多少年叫什么婚

(找了好久终于找齐了) 中国对婚龄的说法:

1年--纸婚;

2年--棉婚;

3年--皮婚;

4年--花果婚;

5年--木婚;

6年--糖婚;

7年--手婚;

8年--古铜婚;

9年--陶器婚;

10年--锡婚;

11年--钢婚;

12年--丝婚;

13年--花边婚;

14年--象牙婚;

15年--水晶婚;

20年--瓷婚;

25年--银婚;

30年--珍珠婚;

35年--珊瑚婚;

40年--红宝石婚

45年--蓝宝石婚;

50年--金婚;

55年--绿宝石婚;

60年--金钢婚;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70年--白金婚;80--年钻石婚

结婚纪念日的名称:

一周年称纸婚,最初结合薄如纸。

二周年称杨婚,象杨树叶子一样飘动。

三周年称皮婚,象皮革一样有点韧性。 四周年称丝婚,紧紧地缠在一起。

五周年称木婚,已经如同木质样坚硬。 六周年称铁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铁。 七周年称铜婚,比铁坚韧而不易生锈。 八周年称陶婚,如陶瓷样坚硬美丽。 九周年称柳婚,如垂柳样摇摆不折。 十周年称锡婚,象锡器柔韧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称钢婚,象钢样坚硬不锈。 十二周年称链婚,象铁链样扣一起。

十三周年称花边婚,不但坚韧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称象牙婚,时间越久越晶透美丽。 十五周年称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夺目。 二十周年称搪瓷婚,光滑无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称银婚,婚姻恒久第一大庆。

三十周年称珍珠婚,美丽珍贵使人艳羡。 三十五周年称珊瑚婚,嫣红而宝贵。 四十周年称红宝石婚,更名贵难得。 五十周年称金婚,婚姻恒久第二大庆。 五十五周年称翡翠婚,如同无价之宝。 六十周年称钻石婚,人生难得最隆重庆典。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四篇_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演员表

咱们结婚吧(2015年刘江执导的爱情电影)

《咱们结婚吧》是一部由刘江执导,高圆圆、姜武、李晨、郑恺、陈意涵、郭碧婷、刘涛、王自健等演员主演的爱情喜剧片,定档于2015年4月2日全国公映 。

影片讲述了四对即将举行婚礼的情侣距离婚前结婚一周时间,因为婚前恐惧发生的各种冲突、逆转。

电影《咱们结婚吧》演员表 /tv/

剧情简介

四对

即将举行婚礼的情侣距离婚前结婚一周时间,因为婚前恐惧发生的各种冲突、逆转。其中包括对曾经感情史的纠结,因准备闪婚突然出现的家庭矛盾。以诙谐的手法描述了四对情侣对爱情的焦虑及渴望

角色介绍

叶雯雯|演员高圆圆

婚纱店店长,一位大龄都市“恨嫁女”,因为宁缺毋滥成为剩女,有过感情创伤,性格傲娇,内心很渴望婚姻,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一个有安全感,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嘴硬不敢勇敢说出爱,因为缺少表白的勇气,差点错失真爱。最终学会重新审视生活线索,暮然回首发现不是白马王子的那个才是共度一生的人。

震轩|演员姜武

“润物细无声型”的暖大叔一枚,温柔体贴愿意宠女孩,情感浓度特别高,当他爱的女孩需要时,他永远会伸出手,但是不喜欢表达,性格很“墨迹”,缺少表白的勇气,迟迟不敢向女神说出爱。

文艺|演员郭碧婷

一个小提琴手,感情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的文艺女青年,缺少“追爱的勇气”,在一次被迫独自前往的旅行过程中,发生了游离式的情感出轨后,才幡然醒悟自己七年的感情已悄然逝去。

李想|演员李晨

一个在大学学音乐的阳光男生,有开放而明亮的心胸,热情奔放,爱就爱,放就放,没有压力,不让人复杂。从小在罗马出生,7岁随父母回国,大学毕业后又回到罗马进修指挥和作

曲,在暑期的时候会偶尔兼职做导游,他的身体内东西方文化并存。

顾小蕾|演员陈意涵

一位机场安检,也是一个机灵的“逼婚女”,她在情感的选择上“被动”的与“恐婚男”同居,用尽各种方法“逼婚”仍旧无果,但是,她最终还是意外地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凌霄|演员郑恺

一个有幽默感的飞行员,表面“恐婚”、“难搞”、“不羁”,其实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一旦征服,则浪漫酷帅,坚贞不渝。

田海心|演员刘涛

一名五星级酒店经理,能干的强势女性,霸道的“事业女”,不仅在工作上十分强势,在家里也毫不退让,说一不二,以至于被戏称为“女王大人”。在生孩子和升职位之间需要做选择的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男人一直不懂得怎么珍惜和爱护她而为了前途隐孕,还私自决定偷偷拿掉孩子,遭遇到丈夫的首次激烈反对,怒火与毁坏中她认清了爱人的真心与生活的重心。

曹大鹏|演员王自健

一个搞笑的“围裙男”,在酒店做烤鸭大厨,作为典型居家“食草男”和“绝世贤夫”,他的宣言是:“以前我是因为爱她才娶她回家,可是娶回家后,我应该更爱她才对”,不仅在工作上被田海心领导,在生活中也对田海心百依百顺,但是在田海心想要拿掉孩子的时候,情绪也会大爆发,甚至提出了离婚。

李建峰|演员明道

优柔寡断的“劈腿男”,叶雯雯的前男友,本来和叶雯雯的爱情很单纯,相处得也很好,但是在事业上升期遇到了一个富二代,太急于事业有成,为了前途主动“抛弃”初爱叶雯雯,而且把她伤透了。当他浪子回头重拾旧爱时,一切都晚了。

汪云飞|演员张铎

细心体贴的知名电台主播,和文艺交往七年的未婚夫,因为和文艺之间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有些平淡,对爱情和未来的选择也日渐迷茫,以至于他以“工作繁忙”为由,临时失约文艺,令她一人前往意大利参赛,最终和文艺爱情变亲情。

王可儿|演员莫小棋

一位任性强势的白富美,李建峰为了她抛弃了叶雯雯,在跟李建峰的婚礼现场,精心设计了一出准备让叶雯雯出丑的戏,但却弄巧成拙,反让李建峰厌恶反感自己,开始对前任旧爱复燃,最后因动作过于激烈,婚礼舞台上婚纱走光,糗态百出,出尽洋相。【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机长|演员屠洪刚

一位沉稳顾家的机长,凌霄的搭档,在执飞一趟国际航线时,和凌霄共同遭遇了一场空中险情,好在最终化险为夷。他感慨生死瞬间满脑子都是老婆做的炸酱面,“饭,吃一顿少一顿,人,见一面少一面。”正是他这句颇具生活哲理的话点醒了凌霄,让他最终鼓足勇气,为爱冲破恐婚的心理障碍,成全一段破涕为笑的佳缘。

创作背景

2013年年底,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播完,创造了较好的记录。2014年年初,导演刘江下决心做电影版,但是不想重复电视剧的内容。于是剧组20个人的团队,从30个爱情故事中,挑选了4个爱情故事。首先确定了恐婚和恨嫁这两个故事,然后再定了另外两个,总共选取了4种不同的婚恋状态 ,分别是“烫男”与“女神”的终极恋爱故事、“意大利的爱之旅”、“恐婚男面对逼婚女”、“霸道女王与居家小男人” 。剧本是有四个编剧分别编写,最终定稿是刘江自己来完成的,用一个“让我们相信爱情”的贯穿线,将四段接地气的独立故事贯穿起来 ,把四个线索拧成一个故事,最终成为一个类型片,典型的结构—三幕剧。 演员选角

剧版女主高圆圆是第一个确定的演员,因为她是“咱们结婚吧”的一个标签。在其他演员的选择上,剧组完全是根据人物特点寻找的适合影片角色定位的演员。

影片评价

电影《咱们结婚吧》通过讲述4对情侣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不仅接地气地直击当下都市年轻人的婚恋问题,还在温暖欢快的基调中透露着勇气,更在普通观众中引发极强的共鸣感(新浪娱乐评) 。

电影《咱们结婚吧》是一部有“治愈”功能的电影。这种“治愈”表现在它的每个人物对情感的“分寸”处理上:没有人拿另外一个人的感情来疗伤,没有人因为外在环境而勉强自己。每个人物都是在审视自己的真实内心后,才勇敢地做出的不带多少杂质的情感选择,尤其是女性。这样的处理,让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美好、干净,充满正能量。另外,电影的基调是幽默、欢快而诙谐的,它蜻蜓点水地将真实生活的“滞重感”一带而过,更多地把镜头语言表述放在了“爱”上。这是超出生活的,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四个交错讲述的故事中并没有格外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但是简洁明亮又熨帖人心,在一个大众期待值上,把情感和故事都表达得较为圆润、中和,并无刺激与戾气,对每一个人都是宽厚的,而这种商业特质恰恰满足了人们渴望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这也是观众从中感受到感动的根基 。

电影《咱们结婚吧》节奏明快,情节跌宕,演员阵容强大,通过四对情侣发生的各种有趣事情,展示现代都市人对于感情、婚恋等事情的态度.

电影《咱们结婚吧》演员表 /tv/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五篇_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跟大家探讨一下 随着阅历的加深,我关注的事物和接受的知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学毕业已经四年了,过去的半年中,我接触了一些看似不连贯的信息,因为觉得它们有用,就把这些信息全部记在了脑子中。直到最近,才发现一个片段正在解释和说明着另一个片段,而当我把这些片段信息串起来思考的时候,忽然有了一种开朗的感觉。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当我感悟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就把它写下来,因为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也会有一个更加系统和清晰的思路,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

片段一:

这是有一次开会时,我的老总跟我们说了这样一个事例:通常来说,医生是很高尚的职业(暂不考虑国内医生的负面新闻),尤其是牙科医生,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并且收入不菲。但是,不管牙科医生的收入有多么高,一旦他某天停止拔牙,就没有了任何收入,所以他不得不每天上班;牙医要工作,因此需要有一个可以工作的场所,他可能会在你们家小区附近租一个店面。而这家店面的房东每个月什么事都不用做,也不需要拔牙,但每月都可以向牙医收取一定的租金。【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老总只说了上面这么多,那他实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继续深究一下,房东的租金从何而来呢?表面上看,是牙医支付给房东的;那牙医的钱又从哪里来呢?牙医的钱是拔牙赚得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牙医的一部分工作实际是在给房东打工(这一部分工作的收入支付了房租)。但是房东为什么会拥有这个店面呢?因为房东之前花钱购买了这家店面。所以这个事件的实质是:牙医为了赚钱而工作,房东的钱(已转换为了店面)在为房东赚钱。所以区别就是:为了钱而工作和让钱为你工作。

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成为一个“房东”,而不是一个“牙医”,当然,这里的房东和牙医都是广义上的。

片段二:

老总有一次单独跟我谈话,他是这么说的:只要你有能力,将来你可以接替我做公司的老总,公司我只占小部分的股份,大部分的股份都给你和其他的经营者。随后他给我透露了两个思想,第一个思想是从蒙牛老总牛根生那里学来的,大致是这样:假设公司每年的盈

利是200万,老总占80%的股份,员工占20%,那么老总的收益是每年160万;如果老总只占20%的股份,员工占80%的股份,那么会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因为员工的收入高了,并且公司的盈利状况会切实反映到员工的收入水平上,此时假设公司每年的盈利增长到了1000万,那么老总的收入20%则是200万。所以,尽管占得比例小了,但因为公司总体的效益很大,实际的收入反而上涨了,这体现了一个“财散人聚”的道理。华为2008年的销售额是200亿美元,即便华为老总任正非只占华为股份的1%,也将是一笔巨额的财富,不是么?

他透露的第二个思想就是:聪明人雇佣聪明人。从上一段可以看到,当公司整体效益上升的时候,即便你所占据的公司的股份降低了,你的收益也会上涨。同样的道理,当你在招聘的时候,尽可能去选拔比你更优秀的人,而不是比你差的人。就好像我现在一样,我是技术部经理,技术部人员的招聘由我负责,但是如果我遇到比我更优秀,更适合当技术部经理的人,我毫不犹豫就让贤,而不是将他卡在门外,怕他抢了我的饭碗。从表面上看,如果比我更优秀的人进到公司,取代了我的职位,造成的结果是我的职位降低了,我的收入甚至不及新入职的人高,但是,我更轻松了,因为他比我优秀,我的很多工作由他来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他可以带领着公司向更强大的方向发展。当公司更加强盛时,即便我的收入比他低,但是因为公司整体效益的上涨,我的收入反而比他来之前更高,这样公司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可惜的是,我发现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或者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不是珍惜和挽留,而是一味的排挤打压,最后人家只得另谋高就,这点我深有体会,呵呵。

片断三:

“人的感情基本上是被恐惧和贪婪控制的”。这句话从哪儿看到的我记不清了,但是我却发现了活生生的例子,恐惧和贪婪支配了人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反应在了行动上。

我们先来看贪婪的例子,就拿买车来说,假设你每月有10,000块的收入,并且手头有5万块的存款,你打算买辆什么车?(汽车首付最低通常为裸车价的30%~35%)你一定不会买辆奇瑞QQ或者捷达,因为你认为“有失身份”,因为你想要更好的,你的贪婪完全支配了你,所以你会买辆10万块以上甚至15万块的车,比如说福克斯、克鲁兹等。好的,现在再假设你每月有30,000块的收入,并且手头有12万块的存款,你打算买辆什么车?你绝对

不会再考虑福克斯或者克鲁兹,这个时候你的目光一定是盯着奥迪、宝马或者是奔驰,这些车30万入门,你刚够首付。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父亲给我了2000块钱,供我暑假用。因为暑期阳光很强烈,我就想买一幅太阳镜,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太眼镜这种东西又用不坏,一次就买副好的,以后都不用换了”,所以就花了200多块,买了一副自认为很高档的;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在商场里逛,看到了一款“oh yeah”(欧也)的眼镜,很时尚,也很贵,有600多块。那时候我又在想“上副眼镜已经用了4年了,这次一步到位,以后再也不买太阳镜了”。狠了狠心,在我月薪只有1800块的时候,买了一副600块的眼镜;工作三年以后,我的收入上了一个台阶,有一天在海岸城(深圳的一个购物广场)逛的时候,看中了一款眼镜,雷朋的,一问价格,2600块,我怀着和上两次同样的想法刷了信用卡。

从这两件事,至少可以看到,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我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好,那么我只要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实际上,从买车的例子已经可以看出,即使收入已经很高了,你一样会负债,而且赚的越多,债务也背得越大!所以仅仅是努力工作、加薪、跳槽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因为你贪婪的本性会促使你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再来看一个恐惧的例子,这个例子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已经52岁了,现在还在工作,经营着一家个体商户。为什么到了退休的年龄,而我也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工作,他还要继续去工作?因为恐惧,他恐惧什么?他恐惧我某一天和同事或者老总出现矛盾而丢了工作,恐惧我身体不是很好的妈妈什么时候又需要住院治疗,恐惧我还在读书的妹妹新学期又要交多少的学费,所以他要去工作,因为一旦停止了工作,他的收入就只有可怜的一点退休金。不光他有恐惧,我们也有,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去上班,如果不上班会怎么样?就拿我来说,我很恐惧失掉现在的工作,因为我月底要交房租、要还信用卡、要还车贷,所以我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并且坚信自己一旦收入达到某某程度,这些问题统统都会解决掉。实际上这都是我的幻觉,我收入即便再高一些,我的负债也会同比增长,就好像片段一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看到很多光鲜靓丽的都市白领,他们拥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很可能也背负着沉重的负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很多时候是恐惧和贪婪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恐惧,所以拼命努力,因为贪婪,又再度陷入恐惧,周而复始。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片段四

片段四是一则新闻,看着我都发笑,因为这则新闻验证了上面那些话的正确性:“时下,在人民大学周边、五道口、通州等地区,活跃着一群开车练摊族。他们中有外语流利的海归、出入大厦的职员、培训学校的教师,下班后打开车后备厢,就成了地摊老板。 一位城管支队的队长告诉记者,“这些小白领摆摊尤其难对付”,称他们的出现给城市管理出了个难题。(《北京日报》6月15日)”

片段四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印证了前面片段中描述的情况。白领为什么要去摆地摊?因为他们深陷债务泥潭无法自拔。

片段五

我记得有次在图书馆看报纸还是看书,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实际上很好区分,你只要以这样一个尺度去衡量就行了:资产是为你创造收入的事物,负债是让你产生支出的事物”。

这个定义可以简化片段一中描述的事情,房东的钱,实际上是购买了资产,也就是那个店面,因为店面是可以为他创造收入的事物。而信用卡贷款、车贷、房贷则是你的负债,以汽车为例,你虽然拥有了一辆汽车,但它不是你的资产,因为它无法为你创造收入,反而你要为它每月支出,所以它是你的负债。那房子是不是资产呢?我们可以这样衡量一下,当房子的租金大于你支付的月供,或者房子有强烈的升值预期,并且你打算一旦升值就卖掉时,它就是你的资产,反之,就是你的负债。现在很多年轻人跟风买房,不作为投资,而作为自住,是很蠢笨的一种做法,你以为房子是你的资产,实际上房子是你的负债,因为你既然不出租,所以它无法为你创造收入,而你却要在未来20年背负沉重的债务。(这里会和很多人产生分歧,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结婚要有房子,所以很多年轻人逼不得已硬着头皮买了房子,我只是发表我的个人看法。)

写到这里我觉得基本上可以把一个人的钱划分为五部分:1、正常收入,也即你每月工作的工资;2、正常支出,即吃穿住行;3、负债支出,即信用卡还款、车贷、房贷;4、资产支出,比如你一次性付清房款,然后拿去出租;5、资产收入,你每月获得的房租。

注意,上面的资产也是房子,我特别注明了是“一次性付清,然后拿去出租”,当然,不是只有房子才是资产,资产有很多种,比如说股票、基金。

当新婚的你们把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房子,为了体面又买了车子,实际上是平添了你们的负债。而本来这部分钱是可以用来做投资的,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而不是整天为了钱去工作。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有1万块钱,如果你把它放在家里,它是你的收入,不是你的资产,因为它无法为你创造收入;而如果有个人现在跑来问你借钱,承诺年底还你,并支付你10%的利息,你将钱借给他,然后持有他的欠条,那么这张欠条就变成了你的资产,因为它可以为你创造1000块钱。表面上看是你的1万块变成了11000块,实际上是别人在为你打工,和牙医的例子雷同了。

资产收入与正常收入的一个最大区别是:你不需要参与。如果你参与了,那就是你的职业了,产生的收入既是正常收入又是资产收入。就好像你发现每天上班的白领没有地方买早餐,于是你打算在楼下租间店面专门制作和卖早餐。作为投资,你应该租下这个店面,并且招募制作早餐、卖早餐,以及管理这家店的人员,但你不用自己去经营,因为你一旦去经营,那么这就是你的职业了。你只要做好基础设施,然后让这些人为你去赚钱就可以了。其实大家已经明白我要说什么了,公司也是资产,这家早餐店也是资产,因为它们可以为你创造收入。

所以为什么你的老板有钱,而你要每天工作还时常恐惧?因为他把钱用来买资产了,而你把钱用来买负债了,但是你把负债当成了资产。

如果你看过一些成功者早年的奋斗故事,你会听到他们常会说到这样一个词:“第一桶金”。实际上,很多年轻人买房子首付的钱比这些人所说的“第一桶金”要多得多,为什么不可以拿这些钱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呢?举个例子,我在深圳,想明白这些之前也打算买房子,我看中的房子200万,首付40万,我打算好好奋斗2年然后就买。现在我觉悟了,我不会再干这种事,因为当我买下这个房子后,我即将背负160万的负债,这些负债足以压得我难有翻身之日,我将没有太多的钱去购买资产。那么这40万去做什么好呢?举个例子,我家乡西安的房产泡沫现象不大,而高新区很多白领需要租住房间,40万足够买两套单身公寓,而房子从长远来看是会升值的,那么我就在西安高新区买两套单身公寓然后拿去出租就好了。每套月租1200块,一个月有2400块的收入,这就是上面所列的资产收入了。但是

想明白再结婚演员表 第六篇_想明白

“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组通常被翻译成“批判性思考/思维”。这种翻译的缺点在于,“批判”在中文语境中有着不少其实与“Critical thinking”并不相干的甚至相左的意味。在中文语境里,“批判”这个词,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直至当今的种种运动中,总是与”阶级”、”立场”这类的词 有着紧密联系;而与“思考/思维”或者“思考/思维方式”并无关联,就算有关联也通常是对思考/思维起着负面的作用。

“Critical thinking”的另外一个可能的翻译是“独立思考”。我个人一度认为这个翻译要比“批判性思考/思维”相对强出许多。可是,最终发现,“独立思考”的这种说法往往导致“一定要与他人不一样地思考”,或者“一定要排除所有人的干扰”等等诸如此类的误解。特立独行的不一定是对的,对的也不一定就非得特立独行。

最终,再次印证了“简单即好”的铁律——思量了这许久,我个人觉得

“Critical thinking”其实用“想明白”、“想清楚”、“清楚思考”这类大白话最为恰当且无歧义。其实只不过是“Think clearly”, 或者“Clear thinking”。感谢孙犁先生写过那么一篇”好的语言与坏的语言“,也庆幸自己能够读到并竟然可以瞬间领会好的语言要”简洁、朴素、有效、准确”(后来又通过读许多其它高人的书才弄明白好的文字还要“具体、生动”)。使用“简洁、朴素、有效、准确”的语言,会使自己更容易“想明白”、“想清楚”。 其实,凡事儿都尝试着“想明白”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并且是可习得之习惯。 绝大多数情况下“想明白”其实并不需要智商,只需要耐心。当然了,耐心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没有“之一”,耐心就是最宝贵的品质),也是可习得之习惯。 智商只不过是各种天分之一而已。属于天分的东西固然可贵但往往一并无太多发展空间,二不大可能遍及方方面面,总之非常受限。如果肯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 会发现大多数人从未因为他有什么天分而获益;倒是恰恰相反,“我在这方面没有天分”总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借口。

日常生 活中不乏“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各种例子,那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实际上是那些有智商无智慧的人。智慧与智商不同,智慧是凭借积累获得的。而积累智慧的前提就是要养成”凡事儿最好自己动动脑子想明白”的习惯。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是根本不花费力气的事情,可偏偏大多数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那么多多累啊?”——这是相当古怪的,尤其是从一个“人”——作为地球上惟一一个拥有庞大的大脑额页的物种之成员——的口中说出来。

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那么高比例的人的人不愿思考、懒得思考、害怕思考、厌恶思考——这个比例保守估计都不会低于80%。更说不清楚的是剩下的20%中还有其中的80%常常用错误的方法思考——即能用简单且清楚的方式想明白的人几乎占不到4%的比例。这4%的比例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选择了沉默或者变成敌对的帮凶;因为如果换个角度看待历史的话,可能会得到令人寒心的结论:人类发展史就是极少数想明白的人在不停地挣扎的同时被绝大多数想不明白的人漫骂、侮辱、陷害、谋杀的历史。

谁都有脑子,用还是不用,是个问题。有脑子却不用等于没脑子。用,那应该怎么用,是个更重要的问题。这是个人选择,这是一个人的奥德赛(Odyssey)。女妖的歌声无孔不入——而你却除了你的耐心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抵御工具,路漫漫其修远,你要上上下下而求索不息。

一般来讲,容易的事情很好办;可是,尽管想明白其实并不难,但确实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貌似是个悖论。然而,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现象。因为想明白往往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需要“感受”、“观察”、“思考”、“讨论”、“修正”,并且以上过程还总是需要循环往复,并且还不一定总是以上述顺序排列。所以说,有时“想明白”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轻松容易——尽管另外一些时候想明白真的不难,乃至于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这事儿用屁股想都想得出来”。 “感受”、“观察”、“思考”、“讨论”、“修正”这五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充满了陷阱和障碍。但最先值得提及的过程是“讨论”。因为“讨论”是最难以真正实现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形成总体障碍的环节。如果“讨论”过程出现了问题,就根本无法可能进行下一步,及“修正”——那就意味着说不可能有进步;并且“讨论”过程出现的问题将对讨论参与者的下一步“感受”、“观察”、“思考”,以及这些过程的循环往复造成无法逾越的障碍。具体例子以后再说。 阻碍“有意义的讨论发生、进行、并得出有效结论”的最大障碍是讨论双方或者多方以胜负为目的,而不是以探寻真相为目的。这种障碍之所以如此普遍存在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可能一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几个基本原则有多么地重要。

第一个原则是:有意义之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还要“相互合作”。

我们有句谚语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为什么呢?因为讲道理是需要前提的。双方想要进行有意义的讨论,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理性讨论之基本原则,比如:1)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随意判断;2) 有了确凿的证据,结论就算令人难以接受也必须接受;3) 错了就要承认并进行改正;4) 对了也好,错了也罢也不许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应该对事不对人;5) 谁有道理的就听谁的;6) 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就要看谁的理由更站得住脚,谁的结论更实际;7) 双方的提案都不好,那么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可是兵是手里拿着枪的,兵随时都可以拒绝与秀才合作,哪怕秀才再有道理也没用。 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有意义只讨论存在。大多数人基于种种原因并不重视“共同遵守理性讨论之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动不动就忽视、放弃、甚至违背这些原则。有多少次你听到人们说1) “本来就是这样的么!”;2) “就算道理是那样,我也无法接受!”;3) “滚!”;4) “放屁!”或者“傻逼!”;5) “你自己看着办吧!”;6) “行行行,就你最聪明!”;7) “我不管了!”„„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每个基本原则被忽视被放弃被违背的时候,都是有明显的信号存在的,就好像上面罗列出的那样。后来等我有能力把这些原则想清楚并将其分类之后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天真地以为我可以向那些忽视、放弃、违背基本

原则的人解释清楚我们的现状,而后再把讨论拉回正轨——当然,许多年的挣扎被证明为徒劳。

如果你作为讨论一方,发现对方已经不再“遵守理性讨论之基本原则”,那么就马上停止讨论吧,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讨论的对象。就算对方不依不饶,你也应该回避回避再回避,因为任何接下去的过程都已经不再是“讨论”而更可能是为了争而争的“争论”了。这种争论的害处很多,比如浪费时间,比如影响情绪,比如把对方变成敌人,比如失去更多朋友„„

如果你作为讨论的一方,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已经不再“遵守理性讨论之基本原则”,那么就马上停止讨论吧,因为你已经不再是“讨论者”,而更可能只不过是个为了争而争的“争辩者”而已了。这并不说明你傻,也不说明你笨,只说明你的提高余地还很大。无论是谁最终拥有的能力都是依赖积累获得的,积累是个过程,不是结果。想明白这件事儿,就很容易做到心平气和了,不至于像挨了打却又无能为力的孩子一样生自己的闷气然后开始仇恨社会。这样的结果确实能说明的是对方确实比你更强大(至少在目前这个特定的方面),但,想明白了就知道这也没什么,因为他的强大也是,并且也只能是依赖积累获得的——没什么不服气的,回去继续修炼就好了。

第二个原则是:事实、真相、真理、道理(即所谓的“Truth”;下文中全部使用“Truth”这个英文单词指代)是独立存在的,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存在。

一旦有人认为自己的手中掌握着Truth,或者自己代表着Truth,甚至自己干脆就是Truth本身,他自己就可能已经陷入想不明白的困境不说,还要让身边的人遭受许多苦难。有人开玩笑说,地球上最虚伪的群体分别是神职人员、政客、律师和教师。这种揶揄事实上基于非常准确的观察——因为这几个群体中最不缺的就是“经常认为自己的手中掌握着Truth,或者自己代表着Truth,甚至自己干脆就是Truth本身”的那些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自以为是”来形容上面提到的那些人。然而,自以为是的人并不仅仅限于刚刚提到的那几个群体,事实上,他们几乎无所不在。他们每时每刻造成的灾难无可估量,且还是在他们自己并不自知的情况下。圣经里提到这些人只能这样慨叹:“上帝啊,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其实,“自以为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无一例外,每个人生来都以无知为起点。而成长之路原本就是求知之路。个中的辛苦世世代代都有人慨叹,庄子就哀叹,“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牛顿给朋友的信里悲鸣,“要学的东西太多,学会任何一样东西需要的时间又太长,等我学完了,我就该死了„„”

求知的路不仅太长,也太辛苦,走下去不仅需要心智的努力还需要勇气。所以,绝大多数人中途就停顿了下来,不再前行,他们安慰自己的方法是告诉自己,自己知道的已经够多的了。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人只需要再跨一步就可以超越“自以

为是”的窘境,可惜,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都没意识到自己原本可以跨出那一步。

难以跨越“自以为是”的众多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其中的曲折。你必须为了变得“有知”而去挣扎;然而,挣扎的结果是你将面临更多的无知。那绝望就象那个得罪了宙斯和奥林匹斯众神的西西弗斯所面对的那样那样——因为得罪了众神,遭到了诅咒,终生要把那推上去还会落下来的巨石推至山顶。可是关键在于,如果你用你的“有知”平静接受自己的“无知”,就不会像西西弗斯那么倒霉——只要你做到能够平静接受自己的无知,你的水平已经接近苏格拉底了。(苦笑:苏格拉底也挺倒霉,马上就会提到„„)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教育者本质上都在为一件事情奋斗挣扎:教会下一代跨越“自以为是”。苏格拉底的挣扎招致了恐慌,被认为他在毒害年轻人,于是人们判他死刑赐他毒酒。尼采所说的“超人”当然不是把内裤穿在外面的Superman,德文“Uebermensch”翻译成英文,应该是“overman”——大抵上指的也应该是跨越了“自以为是”那道障碍的人。托马斯索威尔注意到大多数人如果未经教化就很难超越这个障碍,同时也意识到人们如若无法超越这障碍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这样慨叹:“每一代的出生,从效果上看,都相当于野蛮对文明的侵略,我们必须在太迟之前教化他们。”

我写这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uoshuo/489424/

推荐访问:想明白了再结婚 想明白了就结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