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日本投降70周年

日本投降70周年

时间:2018-05-09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日本投降70周年 第一篇_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答题及答案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花了将近1小时,才做完试题。现在刊在这里。以更好地纪念抗战胜利。答案为参考答案,在进一步核实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时____年。

A.8

B.10

C.14

2.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____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掀起了察哈尔抗战。

A.冯玉祥

B.傅作义

C.周保中

3.1935年1月,____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4.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其主题歌____,后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A.《大刀进行曲》

B.《游击队歌》

C.《义勇军进行曲》

5.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抗日宣言》

B.《救国宣言》

C.《八一宣言》

6.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____,旨在把中国华北地区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A.八一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7.“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____。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日本投降70周年】

C.一二·九运动

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次会议是____。

A.瓦窑堡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9.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____,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阵线。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C.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0.“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一位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抗联女英雄给儿子留下的遗书里的一段话,她的名字叫____。

A.刘胡兰

B.赵一曼

C.江姐

1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中央派遣____到达西安,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董必武

B.周恩来

C.朱德

12.1937年7月7日的____,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1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____,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A.八路军

B.抗日联军

C.志愿军

【日本投降70周年】

1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____,翌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塘沽停战协定》

B.《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淞沪停战协定》

15.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晋东北取得____。这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台儿庄战役

B.雁门关战役

C.平型关大捷

16.1937年秋,八路军115师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挺进华北,建立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____。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70周年】

B.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C.东江抗日根据地

17.1937年12月,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死难中国同胞达____万人以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

A.3

B.10

C.30

18.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____的演讲,针对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A.《论持久战》

B.《矛盾论》

C.《实践论》

19.1938年10月,____的冷云等8名女战士,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集体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A.东北抗日联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20.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____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并拼凑伪中央政权,组织伪军,在其辖区内实行恐怖统治﹐捕杀抗日爱国人士。

A.蒋介石

B.汪精卫

C.何应钦

21.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____”的反动方针。

日本投降70周年 第二篇_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睡狮”渐醒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导入】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9月3日至5日调休放假,共3天。其中9月3日(星期四)放假,9月4日(星期五)调休,9月6日(星期日)上班。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这一天为纪念日。

【主要内容】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抗战胜利给我们的启示

三、70周年庆祝活动的内容

四、当前中日关系若干思考

【正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渐行渐远,有些阴霾虽然能淡出视线,却逃不出人类的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共同掀起的违反世界历史进程、破坏和平与和谐的不义之战。1931年日本在中国点燃了九·一八的战火,1935年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1939年德国袭击波兰,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法西斯的铁蹄肆意践踏着全球的安宁和国际秩序。战火不断扩大,亚洲、欧洲、太平洋硝烟弥漫,全球惊恐。 邪恶催促正义者走向大联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战火洗礼中最终形成。英雄联手,人心凝聚,为击败法西斯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奠定了必要基础。伟大的莫斯科保卫战、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关键的中途岛海战,中国战场上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以及东北抗联配合苏军出兵东北,直到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正义终于战胜邪恶,法西斯集团逐个瓦解。

【日本投降70周年】

日本侵略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 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一个伟大历史事件,总是给人以深邃而久远的启悟。从某种意义而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深刻指出的:

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战争唤起的伟大民族觉醒、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1、民族觉醒与民族耻辱——“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屹立着一座4.5米高的巨型雕塑《醒狮》。这是一种意象,一个标识,象征着四亿五千万同胞在抗日战争中的空前觉醒。

启蒙和精神发动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征程中改变前途命运的新追求、选择前进道路的新定向、焕发生命活力的新跃升。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在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中睁开双眼的。

使得民族灾难深重,人民饥寒交迫。时代呼唤东方“睡狮”醒来。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

1894

数额巨大,割出的是整块省区,并由此开启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亡国灭种的危险,像一个令人战栗的阴影,笼罩在爱国者的心头。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即强占了中国的东北全境。东北各族人民面临的是被奴役的共同命运,而南京国民政府却实行“不抵抗”政策,并荒唐地提出“彼有强权,我有公理”,“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社会干预”。【日本投降70周年】

午之战“以夷制夷”的失败,到南京政府乞求国联干预落空,都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的侵华野心并不因南京政府的妥协退让而有所收敛,反而益发膨胀起来。 1932年,日本为侵略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燃起了广大民众与爱国人士的反抗烈焰。 1935年,日本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激起了“一二九运动”的爱国救亡热潮。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寇的洪流之中,中华大地到处燃起了抗日烽火。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回顾百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换来的,是被列强一“棒”一“棒”打出来的。尽管民族意识的觉醒艰难曲折,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而逐步深化。

深重的灾难,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成为中华民族觉醒的催化剂。只有到了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觉醒最终得到集体呈现并引发质的飞跃,演绎出同仇敌忾、共

御外侮的壮阔历史场景。

正如朱自清在《这一天》一文中所写的:“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从“死中国”到“活中国”,这确乎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化。

2、民族觉醒与民族意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过程。

“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早就出现了,但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朝代、邦国、家室的总称,即“一姓之天下非万姓之天下”。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区区百余年的历史。 1902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不但将德国政治理论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后数年间,孙中山、杨度、章太炎、李大钊等多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从理论上逐步将其涵盖到本国境内的所有民族。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因为只有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真正与“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发生冲突,才有可能使民族自我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存空间、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正是在抗战初期《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铿锵旋律中,人们才深切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概念——“中华民族”。

群体的生命就会永生„„民族一旦存在,个人也不会灭亡”。在空前的民族危机

面前,不管党派、阶级、阶层、团体、个体,都共同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这种觉醒的表现。尽管国共两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歧见,但在共御外侮、挽救危亡的民族意识推动下,“化干戈为玉帛”,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使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

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无论是中国的广大官兵,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实业家,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海外侨胞,无不以各种方式,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抗战到底,成为一种全民族的坚强意志。正是这种觉醒的民族意识、定型的“国家感”,汇合成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醒,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鸦片战争以来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内外危机的激化,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历史场域和条件。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民族、国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为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所取代。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积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当年日本侵略者以少量兵力就敢欺凌中华大国,认定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均不敢抵抗,一个重要根据便是中国的分裂和内战不息,民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甚至认为,四分五裂的中国“不过是在一个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像死猪一样容易对付。然而,历史辩证法无情地惩罚了侵略者。巨大的民族灾难唤起中国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可以说,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觉醒和奋起,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43428/

推荐访问:日本投降女人 日本投降时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