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世界之最 > 中国战略是什么

中国战略是什么

时间:2018-04-03   来源:世界之最   点击:

【www.gbppp.com--世界之最】

中国战略是什么 第一篇_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是什么

1. 我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是什么?如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首先,要细化战略目标。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其次,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我国很多传统产业消耗大、利润低,所以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此外,还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第三,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最后,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一是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二是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三是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四是注重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升对外科技合作水平,推进科技援外,加强民间科技合作。

中国战略是什么 第二篇_浅谈中国对外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

摘要:对外战略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对外战略有几次重大的调整,每个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利益及国际局势的影响。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对外战略,并且构建心目中的对外战略。

关键词:对外战略 调整 原因 影响

对外战略具有全局性、总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国家处理国际事务,进行国际活动的总路线、总方针。国家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总的认识和谋划。”①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是一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国拥有的国家实力强弱和掌握战略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对外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一国所处的国际战略环境则是对外战略演变的重要因素。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调整着对外战略。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进行了4次比较明显的对外战略大调整:依次是 50年代的“一边倒”对外战略、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对外战略、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和80年代至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我主要从战略的提出、背景原因及影响来认识我国各阶段的对外战略。

一.20世纪50 年代的“一边倒”战略

(一)“一边倒”战略的提出

毛泽东在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②

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对外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属品”,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一边倒”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

(二)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原因

1. 国际环境的影响

新中国诞生之时,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的局面。中国北边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领苏联,东南边是强大美国支持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由于处于这样一个地缘政治位置, 美苏不会放弃对中国的争夺,中国不可能采取中立政策,中国要么倒向苏联,要么倒向美国,中间道路是行不通。无论新中国倒向那一方,都会对冷战格局造成极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国积极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而苏联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给予支持。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环境面前,新中国只能“一边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 国家安全和利益考虑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严峻考验。在军事上,国民党的敌特分子从事破坏活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和包围的政策;在经济上,农业基础落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百废待兴。新中国要想立稳脚跟,需要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强有力的国际支持和援助。在当时情况下,苏联是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上能给予中国援助的唯一国家。如果中国保持一种所谓的中立立场,则苏联也会采取观望态度。③因此,采取“一边倒”政策,是当时新中国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复杂斗争,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是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

3.意识形态

新中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都强调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强烈的反帝意识,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两国长期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自中国革命以来,苏联就一直在支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有积极贡献的。新中国对苏联和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一边倒”政策,是基于兄弟般的友谊,是因为“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奋斗”。④

(三)“一边倒”战略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第一,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全面开创了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第二,开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第三,巩固新中国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四,塑造了政治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影响。

2. 消极影响

第一,使新中国同西方国家处于对立、隔离状态,不利于新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不利于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关系。第三,强化阶级斗争的观念。 第四.苏联有时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二.20世纪60年代的“双反”战略及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一)两个战略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在国际、国内大背景的深刻变革之下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了联苏抗美的“一边倒”政策,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政策。

70年代,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的思想,“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到美国的战略线,“一大片”是指这条线周围的所有的国家,团加起来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二)两个战略各自实行的原因

1.“双反”战略实施的原因:

美国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对华政策;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日益加深,中苏两国矛盾不断激化, 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都严重危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伴随着“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提出,中国转变对外战略实施“反帝、反修”的国际战略

2.“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实施的原因: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苏联挑起武装冲突,成为对中国安全威胁最大的国家。美苏争夺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借助中国抗衡苏联,美国开始调整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中国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有利于对付苏联的威胁,基于共同的利益使中美双方从对立走

向缓和。

(三)两个战略各自实施的意义

1.“双反战略”实施的意义:

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和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二,积极开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外交活动,突出成果是中法建交,使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在西欧被打开一个缺口。第三,中国顶住了美苏两国的威胁,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

消极作用: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既要反帝又要反修,国内面临严峻的形势以及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的问题上存在某些“左”的偏向。

2.“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实施的意义:

积极作用:第一,打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中国的建交热潮。第二,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利益,有效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第三,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第四,遏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扩张,维护世界和平,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消极作用:第一,对苏联的威胁估计过于严重,导致中国在一段时间里把主要精力放在备战上,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气焰,增加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砝码。第三,在处理第三世界某些国家的关系中,存在“以苏划线”的现象。第四,片面判断国际局势,过分渲染战争危险性,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关系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

(一)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完善

邓小平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及时调整了我国的对外战略。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不结盟的对外战略。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⑤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或为敌,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又强调不搞对抗;建立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始终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既要韬光养晦又强调有所作为。

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中国外交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迎接挑战”,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应对全球化发展大潮的战略部署。积极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继续塑造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提出和谐世界的战略。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构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⑦强调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收并蓄的和谐世界。

(二)实施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原因

1. 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成为时代的主题,战争的威胁在减小。

2.中国自身基本国情下的要求,国内发展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也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可避免地对现存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格局带来一定的冲击,实施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抵制“中国威胁论”

4.中国周边形势持续稳定,“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一直是我国开展周边外交的根本指导方针

5.世界经济在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对中国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战略的作用

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战略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繁荣创造了更有利的国际条件与环境。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性组织和多边合作,加强了和世界的互动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外交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改善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了周边安全局势。

四.建构心目中的对外战略

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外战略具有长期性,所以要对整个国际格局、国际形势的发展方向要有总体上的判断,这是制定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对自身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这是制定对外战略的根本。

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竞争相处,人类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加,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据此我认为中国的对外战略主要包括:

1. 继续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不搞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国际新秩序。

2. 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外交,立足亚太地区,走向世界。中国首要的战略重点是改善和发展同邻国关系,创造和巩固和平稳定的周边关系,大力推进地区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用互信取代猜疑,用对话消除误解,用合作解决矛盾。

3.明确国家利益的内容与层次,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观,树立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的大国意识,树立全局的国际战略。展开多种形式的国际交往,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同发达国家改善和发展关系,务实灵活,求同存异,处理好国家间的各种问题。

4.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平崛起,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拓宽对外战略的范畴与领域,积极地参与构建全球化的国际秩序,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

1张季良.国际关系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 第73页

2.《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1472~1473页

3.叶自成 《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206页

4.《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5.(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 P57

6.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 2005-09-06(1)【中国战略是什么】

参考书目:

① 张季良 国际关系学概论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年 第73页

② 《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1472~1473页

③ 叶自成 《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第206页 ④ 《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

⑤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第57页

⑥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02-11-08(1) ⑦ 胡锦涛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05-09-06(1)

中国战略是什么 第三篇_中国全球战略如何布局

中国的全球战略如何布局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战略 中美关系 邻国关系 中俄关系

正文:

中国古代思想中历来有“变”的智慧。《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上下几千年,“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梁启超)

按照史家说法,“变”有三个级度:一曰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曰百年期的缓慢渐变;第三种变化并不基于时间维度,通称“激变”或者“剧烈脱节”。这种变化实为根本性的摇撼和震动,它动摇乃至颠覆了我们最坚实、最核心的信念和规范,怀疑或告别过去,以无可遏制的创新冲动奔向未来。若以此来透视全球历史之变,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变革也许正是这第三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全球化”一词就常常被挂在人们嘴边。对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全球化”是痛苦的起因。然而不管对于谁来说,“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避的命运,是无法逆转的过程。

从其本意来说,全球化是指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联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化和深化。这种强化和深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通讯手段的改善。从一定意义上说,全球化所达到的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化作为一个波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现象,设计众多的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其主导因素和主要内容还是经济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全球化,其主要途径是国际市场。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全球市场经济化,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成为了主要动力和先锋。与此同时,全球化逐渐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等领域扩展。在此过程中,西方利用全球化趋势,把自己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乃至文化推向全球,牟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霸权,并按照自己的战略需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制度。西方国家(例如居于全球化中心地位的美国)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地位,他们是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不得不按照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加入一场福祸难料、前途不容乐观的“游戏”。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在如此变换莫测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布局国家战略,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因笔者对经济、军事、政治不是特别了解,实在没有自信可以把这几个方面都分析阐释清楚,所以以下从对外关系上入手,来谈谈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问题。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这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并不利。因此,中国尽力推动世界多级化的发展。中国认为国际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秩序。在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其中包括美国和其他大国的关系,建立了各种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内容含义的伙伴关系。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的一大创造,也是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一大贡献。这种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不直接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不结盟不对抗第三国,而是积极推动新的协商合作,创建新的利益基础和架构。伙伴关系的建立摒弃了结盟对抗的传统,是中国的外交空间大大拓展,因为“伙伴关系首先是一种非对抗性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同时,中国推动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日益紧密,中国认识到,参与到这些制度中去,有利于实现中国的利益。一方面,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自己更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利用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活动扩展国际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联合国在冷战后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联合国在冷战后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加和创建地区性合作机制,构建区域经济和安全合作新框架。中国清楚地表明,愿意通过国际恶化地区制度来实现国家利益,实现参与国家的“合作共赢”,愿意接受国际和地区制度的规约。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越来越深,中国的责任意识也逐渐增强。“负责人的大国”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1997年也周金融危机以后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中国逐渐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繁荣与安全保障都高度依赖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对中国来说,融入世界不仅意味着有利可图,还以为着中国要肩负起某些义务和责任。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并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和政策。为制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蔓延,为亚洲经济的快速回复和重新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是中国作为负责人的大国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负责人大国形象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从经贸开始,扩展到政治军事等发面。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以融入世界为特征的对外战略,回过头看看这三十年的

努力,确实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已经很好地融入世界并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更应该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处理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

领国:和衷共济 相互扶持

众所周知,中国是当今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周边关系也是现今国际政治中最复杂多样的形态之一。由于一言难尽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在近三十个大大小小的邻国中,竟有将近半数与中国发生过主权纠纷甚至武装冲突,至今仍然有近十个国家同中国存在着围绕陆地边界、领海和经济区及各种岛礁、大陆架归属等问题的争议。历史上,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既有和谐相处,共荣共进的美好阶段,也不乏剑拔弩张、残酷争斗的不幸事件。在新中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间,在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氛围导向下,虽然有外交部门和周恩来同志个人的友善努力,但总体上中国与周边区域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从邓小平同志1978年执掌中国航船以后,整个形势开始向着改善、调整和充实的方向发生积极变化,随着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周边关系也呈现出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良好态势。【中国战略是什么】

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快速上升,为促进亚洲和平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两年来,亚洲国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根据本国国情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同时,加强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为亚洲经济率先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东亚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美关系:有理由期待 沿友好的轨迹缓慢前行

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所言:“其他问题也占据了美国的新闻,但正在崛起的中国对美国提出了最大的长期性的挑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始终将战略放在全球性的角度上,在保持自身发展及对全球的支配能力是,时刻防范任何一个潜在对手的成长。中美关系并非像日美或欧美那样的盟友,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搁置矛盾,保持合作的“选择性”伙伴关系,即双方合作要选择共同点。中美关系的发挥是建立在利益双赢的基础上的,然而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首先,中美两国是两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普遍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增进国际合作,维护

世界和平。但美国却始终强调价值观因素。这几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西藏问题。达赖是一个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和尚,但在美国却受到官方和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广泛追捧。打来曾多次到美国活动,多次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美国国会更屡屡通过决议对他表示支持。2007年10月中旬,布什不顾中国方面的坚决反对和多次干涉,在白宫私人会客室会见达赖喇嘛,并出席了国会向达赖颁奖的仪式。布什说:“美国人民无法对宗教压迫的苦难熟视无睹,或无动于衷。这是我将继续敦促中国领导人欢迎达赖喇嘛访问中国的原因。”这是五十西藏的现实,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布什和国会的行为受到美国一些主流报的追捧,认为之“即对达赖表示尊重,也彰显了美国的价值观。”

其次美国是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挑战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的霸权地位。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发展总是疑虑重重,生怕中国的发展会削弱美国在东亚的影响,甚至危及美国在全球的地位。这种疑虑在美国官方文件中就可见一斑。美国理念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无一例外地夸大了中国的国防预算,对中国的安全战略妄加评论,主观臆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思想和军事能力,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

再次,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虽然近年来在反对和遏制法理“台独”、维护台海稳定方面,中美两国做出了共同努力。但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说,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目标是不同的。对于中国,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是坚定不移的。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目标大家各执一词,但总的来说与中国是相悖的。

尽管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中美两国间的冲突并没有必然性。第一,中国与现存国际体系之间的关系决定,中国是这个体系的维护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不会挑战这个体系。第二,中国没有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能力,更没有这个意图。尽管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但中国当前的综合国力与美国仍有巨大的差距。即使将来中国富了,也不称霸,这是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承诺。第三全球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像中美两个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两国互利双赢的部分在不断增加,零和博弈的部分在不断减少,两国经济是在朝着利益同体的方向发展。

尽管最近中美关系比较微妙,但我们仍有理由期待,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是有可能实现的,和平才是我们所倡导到最终目标。

中俄关系:合作格局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战略是什么】

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之中,国际关系纷繁复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稳定因素。

2010年05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胡锦涛就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提出4点建议。一是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化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维护两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二是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三是加强反恐领域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四是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

近几年来,中俄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提高。今年是中俄两国高层交往最为频繁的一年,两国元首年内已经举行6次会晤,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快速发展势头和高水平。

在政治关系进一步密切的同时,中俄安全、经贸、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快速推进,人文交流成果显著,地方交往方兴未艾,两国关系的基础更加牢固。

在安全领域,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为中俄合作应对这些威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

俄罗斯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盟友,发展好中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中欧关系:理性对待,问题不能忽略

欧盟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是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成员。欧盟对华关系的定位已经完成了“三级跳” :1995年,欧盟提出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到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2003年9月,欧盟在其对华政策文件中又将这种关系提升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佳时期。这是因为双方相距遥远,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而“和平崛起”的东方大国与统一、发展的欧洲可以在多方面互利互促,双方在国际关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各领域正在进行日益深入的合作。

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不少的问题。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是关于

中国战略是什么 第四篇_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摘要

本文浅析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在世界格局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并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得出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

作为众多三角关系之中的支撑者,中国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对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采取的国际战略。中国围绕“和平崛起”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推动 “和谐世界”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布局。

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之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这一国际战略的实施定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造福于世界!

【中国战略是什么】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 三角关系 国际战略 中华复兴 和平崛起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所谓世界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1.1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1.1.1美国综合国力最强

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工农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不仅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面均属世界一流。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外依赖性相对较小,经济基础十分雄厚。

从军事方面看,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国防工业基础雄厚,军工技术居世界之首,美国的军事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从科技方面看,美国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上均居世界之首。

1.1.2美国的主导作用。

美国自身经济实力雄厚,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世界各类经济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中,美国的作用无可替代。

在国际政治方面同样居于主导地位,它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在解决许多国际问题时的态度对于问题的能否解决至关重要,如:波黑、中东以及其他地区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反恐斗争中,美国都在起着主导作用。

1.2俄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

苏联解体后,俄成了他的“法定继承国”,但实力无法同当年的苏联相比,特别是近10年的经济衰退与混乱,俄国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综合国力大大下降。但,就俄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军事力量以及世界政治影响来看,它仍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2.1俄在世界政治事务的地位与影响

俄继承了苏在联合国的席位,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的战略稳定主要取决于美俄两国。

1.2.2俄是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

俄军事实力是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对全球战略平衡十分重要,俄又是多极化趋势的积极推动者。

1.3欧盟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

1.3.1欧盟占据重要位置

冷战结束后10多年的发展没有改变世界的经济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欧盟的分量十分重要,欧盟的整体实力与美国大体相当,未来欧盟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上的自主性将更为明显。

1.3.2欧盟在国际政治和地区事务上拥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欧盟在当今世界战略格局中将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并成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1.4“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在这一结构上,美国居于主导地位,与其他几大力量中心皆有密切的关系,并同时形成若干三角关系。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一超多强”战略大歌剧或力量机构中,一是中美俄战略大三角,其对全球政治和战略稳定的影响十分重大;二是美欧日三角关系,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三是美欧俄三角关系,它影响着欧洲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四是中美日三角关系,影响和决定着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二、中国国际战略——和平崛起

中国,作为21世纪重新崛起的大国,现阶段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

界局势的影响不具备优势,但是,随着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且,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家之一,对重大国际事务拥有无可辩解的否决权。

国际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领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在较长时期、全局性的谋略。中国国际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世界局势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判断所形成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内需,改革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大背景下,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

2.2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

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一是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二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具体方针:

1.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

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3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互利共赢”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不仅顾及本国的利益,同时兼顾别人的利益,在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4构建全方位外交布局

总体战略思路 :全方位的和平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在与发达国家关系方面: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在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在周边关系方面 :“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加强睦邻友好,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在多边外交方面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选择的“和平崛起”的民族复兴道路, 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 走的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特征, 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

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和平崛起将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促进整个亚洲的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推动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有利于世

中国战略是什么 第五篇_论中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

论中国所面临的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个时期内由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战略利益的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时代特征、世界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战略趋向、世界及周边地区战争与安全形势等。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和斗争,是构成国际战略环境的基本方面。它关系到斗争各方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国家主权和战略目标得失等根本利益,以及由此决定国家军事力量建设与应用的基本力量和原则,是国家制定军事战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显然极其广泛,但对于某一国家(集团)的战略指导者来说,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代特征。时代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总进程中的矛盾领域和斗争状况。时代特征是世界性的、阶段性的,它所反映的是世界的总貌,是整个世界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的标志。正确认识时代特征,有助于战略指导者从宏观上把握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总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国际战略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战略指导的重大失误。

二是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的战略关系。对国际战略格局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从总体上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在世界全局中的地位以及战略利益方面的矛盾和需求,有助于对世界形势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基本的估计。

三是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世界各国之间由于战略利益和政策的异同,既可能是对手,也可能是朋友。各国的战略动向,既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的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所推行的战略、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33015/

推荐访问:中国战略网 健康中国战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