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结婚知识 > 与家庭有关

与家庭有关

时间:2018-03-21   来源:结婚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结婚知识】

与家庭有关 第一篇_关于“家庭与工作关系”的5道常见面试题

帮你写简历,教你过面试,推荐好工作

关于“家庭与工作关系”的5道常见面试题

——新职教育 结婚、生育、养孩子,是99%女性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虽然生育是个社会问题,但很多用人单位,却将矛头指向女性,于是,为考察求职者的工作稳定性,很多面试官习惯性的会问到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的面试题。这些面试题,通常只有女性会遇到。如果你是女生,建议你一定要看一看。

问题一:你如何调节家庭与工作间的矛盾?

解析:其实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家庭与工作的矛盾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传统意识影响,认为女性应该更倾向于偏重家庭一方,导致在面试时女性不得不经常面对这样的提问。

参考回答:在答案中应该体现出三个关键点。1.工作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的;2.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可以体现出你的价值;3.当工作和生活出现矛盾时,你有具体的处理方案,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你会以工作为重。

问题二:如何看待晚婚、晚育的观点?

解析:面试官之所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想知道你在工作与生育的关系问题上,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参考回答:谁都希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当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工作,因为拥有了一份好的工作,将来培养孩子就会有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我想总会有合适的时候让我二者兼得,至于什么时候最合适,相信上司一定会帮我考虑的。

问题三:你有想过生二胎吗?

解析:企业最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女性怀孕生孩子休产假。虽然有生育保险为休假期间的花费买单。但,休假就意味着少了一个劳动力,意味着少为企业创造价值。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于是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已婚已育的女性求职者的时候,会问此话题。

参考意见:不要明确的回答“生”和“不生”。用人单位并不想了解你的私人生活。他们问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想试探你对生育和工作的态度。在回答此题时,可以突出“不管生不生都不会影响工作”这一主题。

问题四:你有男朋友/你结婚了吗?

解析:女人大都是感性的。一旦有了家庭,就会变的更加稳定,会为未来考虑的更多。因此,很多单位更愿意录用已经结婚,或是已经有男朋友的女生。

参考意见: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直接回答就好。

问题五:面对上司(客户)的非分之想你会怎么办?

解析:在工作中遭遇咸猪手,或是被骚扰的情况屡见不鲜。面试官问这一问题,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听听你会如何对待职场中的潜规则问题。

参考答案:你们能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事业殚精竭虑。至于应对潜规则,我会尽量保持好自己与上司、客户的距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与家庭有关 第二篇_一篇非常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篇非常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一、转变观念

带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想法,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责任。

孩子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从一棵幼苗长成栋梁之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也许很多家长说对孩子我已经尽上了最大责任。但我的观察却不是这样,我们在渴望孩子成材的同时,为了自己轻松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全托”的大有人在;我们在参加一些必要的应酬以外,为了一些纯粹的娱乐我们可以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独享我们自己的快乐;还有的家长因为有钱了,把孩子送到了贵族学校,等等。我对这种选择的看法是,当你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的时候,你至少输掉了一半,因为你把本来属于你的一份责任也推给了学校。好多家长说,现在的社会竞争的这么激烈,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要忙于应酬,哪有时间带孩子。再说我现在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孩子。我也承认这个现实,但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对多数人来说,就现在的基础,追求权利,混到个市委书记了不起了;追求金钱,就目前而言,这辈子挣1000万顶天了,这也算是给孩子创造了发展的资本,但换一个角度,就算当了市委书记,能把的孩子提携到什么位置?就算提携到了那个位置,假若他干不了呢?就算有了1000万,也许不够他花一天的,也许他根本就不会花,这样的孩子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还是尽量挤出点时间陪陪孩子。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和爱人只要能抽出时间,我们就一定陪孩子。我在济南听过一个讲座,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他说:如果一个男同志一周能辞掉两次喝酒的时间,一个女同志能把每天化妆、卸妆的时间拿出来陪孩子,那你的孩子就是半个天才。前段时间,方正周考得了第七名,李老师搞了个“方正现象”让同学和家长讨论。我不想对这件事情本身说什么,只是后来我看了孩子和家长写的感受后,很受感动。我感受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殷切的希望,但也从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几乎每个孩子写的部分都有个别错别字,没有家长给予改正;另一个是绝大多数是妈妈签的字,不知我们的爸爸们忙什么去了,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忙,还是这件事情根本就不重要。

二是观念。

经历了贫穷愚昧之后,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懂得了知识了重要性。一方面现实是残酷的,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光考上大学还不行,还必须考上重点大学才行。但在这同时我们一些教育孩子的观念还很落后。我们在座的大都是70年前后出生的,这个年龄段意味着我们都经过了贫困年代的边缘,今天我们在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不免对过去充满了回忆。常听一些家长说,过去我们也没有早期教育,也没有这么多作业,我们不也上了大学、甚至是研究生。我不否认这是事实,但社会发展太快了,大家对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应该都记忆犹新,我说让现在任何一所普通高中的孩子回到当年,那一定是北大、清华,因此,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必须对如何教育孩子进行反思。有家长说对孩子的发展要“顺其自然”,这个观点很对。“顺其自然”就是顺应孩子发展的规律,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绝不是“任其发展”。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孩子玩电脑的事,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说道底就像自行车和汽车一样,在玩不玩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对此意见不一,应该说02年北京发生的“蓝极速”事件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在孩子玩电脑这个问题上只能疏不能堵。我主张让孩子玩,但有一个如何引导孩子玩的问题,第一,要诱导孩子对电脑有正确的认识。电脑不仅可以用来娱乐,更是学习的工具。除了查找资料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把作文、语文、英语的一些作业让孩子在电脑上完成。第二,玩可以,必须先把作业做完,第三,每次玩之前我都和他约定玩多长时间,让他自己说,到了时间就得下。还有一个对孩子投入的问题,一方面现在条件好了,家长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也大了,我们在孩子吃穿上,高档玩具、名牌服装、麦当劳、肯德基,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一点也不心疼,但我们用于孩子教育上的投资又有多少了。麦当劳、肯德基常常是人满为患,书店什么时间能看到这种场面。请问,你带孩子去过几次书店,你给孩子买了多少课外书?从孩子出生到现在,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孩子的存书达到了一千多册,我认为这是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我们的投入还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们可以把钱存在银行里,我们可以买房子、买汽车,甚至孩子结婚的钱都准备好了。前几天听张校长说,今年考入新元的个别学生,尽管学校给出了分期交纳学费的优惠条件,但还是因为没有钱放弃了。他们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为买房子,钱都花光了,并且还贷了款。说到这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理解不了住宽敞房子让孩子上普通学校的滋味。朋友乔迁,有时带孩子去祝贺。有一次我问孩子,叔叔家的房子好不好,孩子说,好是好,就是没有书。说到投资,我的态度是:我不会给孩子攒钱,如果我在他18岁之前有能力给他攒够100万的话,我会把这100万从现在开始投到他身上,等到他18岁时留给他一个零。他有本事生存他就可能有更大的发展,他没有能力生存我也问心无愧。

三是榜样。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我们家长要求孩子回家不玩电脑、不看电视,可我们家长做的怎么样,我们好多家长往往是让孩子做作业,自己玩电脑、看电视,这对孩子没有说服力。其实孩子有他的思维和判断方式。我儿子4岁时对我说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的家长是混蛋,天天打扑克,不管孩子。我想也应该引起我们在座的家长的思考。

二、注重方法

孩子是可爱的,教育孩子,首先要被孩子感动。我想我们的家长肯定被孩子感动过,反正我是经常被孩子感动着,孩子给了我太多的快乐。孩子幼稚、纯洁的心灵对我们来说很多时候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很多人问我教育孩子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啊,四个字“三心二意”, “三心”就是爱心、恒心、耐心,“二意”就是不经意、不介意。其次,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或者叫欣赏。我看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孩子考试的了59分,他怕回家挨揍,就怯生生的找到老师说,你能不能给我加1分,老师说,加1分可以,但这是我借给你,这次借给你1分,下次考试你要还我10分,孩子答应了。下次这个孩子考试得了71分,老师说你很讲信用,这次我再借给你10分,结果下次这个孩子考了81分,以后这个老师继续借给这个孩子分数,孩子的学习成绩继续提高,最后这个孩子成了一个优秀的学生。作为家长要抓住一切可能奖励孩子的机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实践证明效果不错。比如周末孩子要我带他出去玩,只要时间允许,我会马上答应他,但我也会给他提出条件,今晚先做完作业,再看完几本书,结果孩子学习的高兴,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关键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引导孩子。方正在小学时当过班长,来新元后曾一度为没当班干部耿耿于怀,我就对他说,以你的表现,当个班干部没问题,主要是李老师考虑到你小,再说你的成绩还要再提【与家庭有关】

高提高。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有对他说,李老师让你给她当助理,这个职务比班长还大。前几天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了张老师,说起了孩子数学课存在的问题,正好孩子过来了,我就转过脸去对孩子说,刚才张老师说了,你最近进步很大,期末考好了,下学期让你当数学课代表。谁都免不了做错事,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是在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父母采取何种态度。父母的态度恰如一把双刃剑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也可以从中崛出生命的新水源。孩子做错了事,我就对孩子说,你认为你做的对吗?孩子一旦认识到错了,我就接着对孩子说,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就是进步,关键是以后尽量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再就是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要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防盗门、防盗窗,在防盗的同时也把我们的孩子隔开了距离。其实防盗门、防盗窗只是一种形式,关键的是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交流。我鼓励儿子带同学来我家玩,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两个孩子在我家玩,我住的离公园很近,到了周末,家里能有5、6个孩子,我的朋友都说我们家是儿童乐园。我陪他们玩玩具、玩电脑、看书,带他们去公园。给他们做饭吃、陪他们去麦当劳,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真正体会到了带孩子的乐趣。孩子在一起玩时发生矛盾是经常的,我一般不干预,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有一次看到我的孩子太不象话了,我就对他说:我很尊重你的朋友,如果你不尊重你的朋友了,我就干脆把他们撵走,让你从此没有了朋友。再以后他就知道尊重同学了。第三,教育孩子的最大成功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我们在座的可能都有体会:孩子只有自己想学习,他的学习才能见到效果;若他自己不想学习,你怎样逼他也没用,做家长的就要想办法把孩子学习的内动力调动起来,让孩子坚信自己不笨,自己不比别人差,他学习才会有劲头。孩子还小,今后的路还很长,学习差了今后可以努力,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也许就失去了整个人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我观察,我们身边的好多家长在看似关爱孩子的同时,不自觉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抹杀了孩子的自信。比如说有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晚上陪孩子做作业,遇到孩子不会的问题刚开始还耐心地给孩子讲解,等到讲了两遍三遍孩子还不会时,就开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你真笨,你真笨,再没有比你笨的了。我说这种做法最不可取,孩子还小,他可能因为害怕你,不敢反驳你,等到孩子大点了,他就会说,我就是笨,你怎么了!真到了这个地步,你也就没有招了。我在辅导孩子时,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结果是我还没失去耐心,孩子就着急了。这时我就会安慰孩子,我会说这道题确实很难,我和你这么大时也不会,听了我的话,孩子开始有了自信,然后我再仔细的讲给他。

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马上就问考了多少,你看人家,你就是不行。我对孩子,从来就是以表扬为主,方正来新元第一次测验39名,我知道后第一句话就是:你考的很好,第一次你考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以你的成绩再加上你的年龄优势,你已经是第一了!下次一定考的更好,接下来的几次测验不断上升,期中考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说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我经常开玩笑喊孩子“傻瓜”,原因很简单,我已经给孩子建立了绝对自信。孩子经常反驳我:我是傻瓜你就是傻瓜的爸爸大傻瓜。

最近我读了阳光家庭亲子书系《最伤孩子心的10句话》一书,把这10句话送给大家共勉。

“笨蛋,没用的东西”,“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我说不行就不行”,“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你又做错了,真笨”,“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

最后我想对在坐的说,作为父母不应该不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分数上,而应该放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上,这是最重要的。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出类拨粹的人只是少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其中的一个,我们会很高兴,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其中的一个,也不应该难过,因为我想,以现在这样的教育方法,教出一个有道德感、能约束自己、有相当的兴趣、又能在喜欢的领地里自由自在的人,应该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与家庭有关 第三篇_关于家庭教育的九个经典故事

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 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纽约州的州长。

宽容的力量: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那位同学,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开花的佛桌:给浪子回头的机会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与家庭有关】

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正人先正己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好像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急忙带它去看兽医,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

检查结果证明,鹦鹉完全健康,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么难听的咳嗽声,医生回答说: “俗话说,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是吗?”

这时,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所以经常咳嗽,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挨到天亮,向守林人致谢后便匆匆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恢复得怎么样?”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4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很漂亮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培养了你这样的一个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

与家庭有关 第四篇_有关家庭教育 论文

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冯秀莲

就每个人的生活时间来看,生命中的三分之二也是在家庭中度过。

因此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儿童和

青少年时期.一般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怎样教育孩子,都会在

孩子心灵上留下最初的痕迹,好的家庭儿童教育观就能对孩子进行良

好的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研究中,发现在我国目

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

无方,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严重后果。近几年,有不

少熊爸熊妈,采取棍棒教育的典型事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份的溺

爱,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如何爱孩子,而一味娇

惯、包办代替,造成目前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普遍下降,阻碍了儿童的

正常发展。高尔基讲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 ,

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

活知识。”每一位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子女,决不是一家一

户的个人事,而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当今社

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

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太切。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

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

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

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

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

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

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

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

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

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

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

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

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

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 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了孩子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

体来看待。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儿童

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有一种定势思维和习惯势力在

束缚我们: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即是娘身上的一块肉,就注

定是父母的附属品。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孩子采用爱的承包制,几十年

甚至终身不变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在教育方法上则采用“包、保、

抱”即包办一切,保护过头,不放心、不放手抱着孩子长大。这一切

除了使孩子依赖还是依赖,不利于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应适应

时代要求,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敢说能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

能动会做;解放孩子的脑,让他们敢想会想;解放孩子的腿;让他们

会走、会跳、会跑。

三,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平时,我们常常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妈妈,让我来试试

吧?” 妈妈说:“算了,算了,你不行!”

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增长,身心心智的发育,孩子越来越对自

己的能力与智慧充满信心。他们十分渴望帮助成年人,甚至独自去干

这干那,渴望体验那一份成长所带来的喜悦。这时,做父母的应该鼓

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他所想干的事,大胆地去运用那份正在发展成熟

中的智力、能力,这样做会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应该向孩子竖

起大拇指,对他说:“你能行!”而不应该怀疑孩子的能力,从而阻

止孩子的行动,压抑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念头,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四、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缺

乏吃苦精神

现在大多家庭,是 “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往往使孩子成

为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对儿童的保护过度,使儿童产生对父母的

依赖性,缺乏独立性。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后,不敢自己独立睡觉。

还有到大学后,不知道鸡蛋怎样吃?而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从小“自找

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日本,乘火车、轮船旅游时,跟随大人旅游的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旅行包,里面装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日本教育孩子的格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相比之下,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包办太多了。一个人不吃够足够的苦,他的人格就缺少必要的因素,人要全面发展,做对人民有用的人,就必须学会吃苦。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你首先要学会吃苦。”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形象着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是当前重中之重。那么,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如何根据子女的特点,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呢?

1、对儿童的要求符合儿童的实际水平,避免过高期望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父母对儿童的过高期望,不切实际,往往会适得其反,成为儿童沉重的精神包袱。因此,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达到动力作用,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

2、要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

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3、培养独立性,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特别是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可以模仿学习各种社会交际的能力,在同龄伙伴中,他们才能体会到平等与公正,才能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如父母过于阻止儿童的正常交往,对儿童的社会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形成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性格,如同情、互助、真诚、豁达、友爱、温和、爽朗、幽默等。还要教育孩子划清正常的人际关系与“拉关系” 的界限,防止他们受“拉关系”“走后门”的等不正之风的影响。

4、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对子女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发展各种能力。

总之,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二十一世纪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应具有自觉进取的精神、扎实渊博的学识、创新应变的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强壮扎实的体魄。作为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办。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

与家庭有关 第五篇_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优秀孩子。孩子降生后,家庭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可以这样说,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多变、差距明显的社会,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家庭教育的高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家庭教育的差别直接决定了孩子今后发展的差别。 各位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是自己养的,不管自己多忙、多苦、多累、多烦,教育自己的孩子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了这一点,父母就会自觉担当起家庭教师的职责,在日常生活通过言传身教,通过优化孩子的品质,培养各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好基,导好航。

二、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与家庭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进步,经济在腾飞。相比起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的时代,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丰富的,可是我们却发现,身边的许多孩子生活得并不比我们那一代人小时候快乐。所以,许多长辈发表感慨: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横草不拈,直草不拿,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少的孩子自私、冷漠、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害怕吃苦、缺乏孝心、不懂感恩、没有责任感等等,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学校教育的不当,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走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1.把孩子的生育、养育与教育截然分开

很多家长认为:生育孩子和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觉得,把孩子生下来以后,给他吃,给他穿,给他钱花,尽力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将自己监护人的角色和责任转移给他人。

2.过分的溺爱取代了“真爱”

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满足,据统计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日常消费额度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父母并不考虑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与孩子的学生身份相适应,不区分很多消费行为的利弊,只是一味的攀比,赶时髦,甚至是求虚荣,或是简单地用物质刺激孩子。长此以往,不仅会淡化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他们无法感受父母的艰辛,不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不知感恩,坐享其成,以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发展下去他们很可能就会变得任性、自私、懒惰、霸道、狭隘、放纵,成为典型的“三无”孩子:无情、无能、无责任感。

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习惯于强调客观,强调别人的不足。甚至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对别人大加指责。对待别人的批评,家长总是不愿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肯下狠心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许多家长过份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这会导致孩子偏执,唯我独尊,一旦形成“生活锈”、“习惯垢”,就很难去掉。

因此,请家长们记住:给孩子过多的爱就是溺爱而不是真爱,那样会使他们对爱感到麻木而不珍惜爱。爱孩子不能害孩子,爱过度了就会害孩子,如同营养一样,营养是个好东西,但是营养过剩就会导致患上肥胖症,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而引起多种疾病。

3.过度的保护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保护,有的在生活上过度操心,有的在学习过度干预,有的在人身安全上过度关注,还有的在食品营养方面过度加强,反正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劳动、远离挫折、远离伤害。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学生做家务的比例很低,五成中学生不清扫垃圾,六成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衣服,八成不烧伙做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起,上学书包有人背,往返有人接送,路不要自己走,力气不要自己出,心不要自己操,生活也不能自己做主。调查表明,很多孩子并不愿意这样,只是父母一味强调孩子搞学习而不让干或没教过怎么干。父母心肠虽好,但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省略了孩子长大所必须亲历的许多经历,也好心地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美国心理大师布卢姆说:“这是家长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以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他认为,“一个孩子应该体验生活中正常的挫折、苦难和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飞得更高,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准备。”“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如此的脆弱,究其原因是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时代替他们消化掉了很多他们必须面对的忧虑,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我希望我们昆外校六年级的每一个孩子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内心世界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其他什么东西都没得到,人格丧失了,性格也不好,苦也吃不了,啥事做不到。 当前的教育考试体制让社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分数上,家长和老师都有些无奈,但我们对此要保护清醒的头脑,未来的竞争不会仅仅是分数的竞争,分数和名次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我敢断言:只讲分数的教育绝不是好教育,同样的,只关心分数和名次的家长和老师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家长和好老师。当然,我们也要顺应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成绩要抓,但应该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上再抓学习,这样学起来也就会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与家庭有关】

三、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要坚持对孩子说人话

对孩子说话要直面孩子的生活,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应该怎样做人。因为他们是人,是长大后要当家理事的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曾跟孩子说过这样的神话:孩子跌倒了,使劲地把地面跺几脚,然后说 “你真该死,把我的宝宝跌倒了。”孩子撞到桌椅上,使劲把桌椅拍几下,然后说“打死你,都是你,把我的宝宝撞疼了。”在这样无需孩子承担任何责任的教育环境里,孩子岂能坚强、自立、有责呢?有一位学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或许对我们家长有启迪作用:

一个暑假,一个朋友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一个朋友的家中,说是要让儿子见见世面,请朋友帮忙照顾一下。朋友由此开始了她对一个未成年男孩的“照顾”。

刚从机场接回男孩,那位朋友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托我照顾你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的,他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自己做早餐吃,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的时间表,你自己看好地方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有时间可以带你去,没时间的话你在弄清楚路线和车程以后,可以自己去。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独立起来。因为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

13岁的小男孩眨着眼睛听着这位不许自己叫她阿姨而坚持要他直呼其名的爸爸的朋友的一

番言语,心中肯定是有些触动的。因为在北京的家里,他的一切一直都是爸爸妈妈全盘负责。最后,当那位朋友问他听明白了没有的时候,他说:“听明白了。”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29357/

推荐访问:乐活家庭 摩登家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