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节日知识 >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时间:2018-03-20   来源:节日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节日知识】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一篇_中国法定节假日

中国法定节假日一览表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二篇_我国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

新年元旦(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正月初三放假3天)

劳动节(5月1日1天)

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

清明节(放假1天)

端午节(放假1天)

中秋节(放假1天)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探亲假: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①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②未婚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③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婚假: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

①法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员工,可享受3天婚假。 ②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初次结婚的员工,可享受15天晚婚假。

③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④再婚的员工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产假: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

①女员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假前可以休假15天。

②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③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④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⑤产假为连续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年假:【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①员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②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③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④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的300%支付。

⑤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工伤假:

①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③工伤员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病假:

①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②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员工,病假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③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在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并不得以调休、补休替代。

在休息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调休或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在工作时延长劳动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三篇_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带薪休假差距大

朱剑红

2013年12月12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带薪休假差距大

(法定节假日天数排名、合计天数排名均为在62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 制图:宋 嵩

放假天数为何没有增加

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在新的放假安排中,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并没有调整,只是对原有的11天节假日做了更加均衡的安排。为何没有增加放假天数?据有关专家分析,休假水平应该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休假水平是职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刚性特点。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明显优势,劳动力成本不宜过快增加。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必然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竞争力。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天数为11天,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我国职工平均年法定休息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已超过全年时间的1/3,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安排看,每个法定节假日基本为1天;即使是圣诞节,也只有德国、法国、英国放假2天,其他国家均放假1天;国庆节(独立日)各国基本放假1天。因此,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不宜增加春节及“五一”劳动节放假天数。

据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调查比较,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11天)排在并列33位,属中等水平。62个国家和地区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9个工作日。我国(10个工作日)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6个工作日)和菲律宾(5个工作日)。(如图)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导致我国职工总体休假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重要性。但受文化背景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带薪休假只在部分人群中得到落实,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不同程度地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的职工(含未休假但依法给予工资补偿的职工)约为50%。

有关专家建议,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应带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示范效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职工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监察的专项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要采取集体协商等有效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休假权益。教育部门要督促各地在确保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安排中小学放春假,为职工利用带薪年休假安排家庭旅游创造条件。

对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法定节假日安排应体现以下考虑:一是立足国情,逐步完善;二是传承文化,以人为本;三是分布均衡,运行平稳。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四篇_中国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的积极意义

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的意义

摘要: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既是民众知识、智慧与技能的载体,也是联络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渠道。新世纪的中国,是传统文化强劲复兴的时代,各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纷纷出现。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得以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提升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之本。重建传统节日的符号体系,转换传统节日的参与模式,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法定假日 民族文化

节日是什么?对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来说,节日是休闲,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1.传统节日的现状

节假日安排中只有春节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如果说,“五一”、“十一”体现的是国家对政治文化传统的确认,那么元旦就是对普世传统的确认。而体现传统文化的节日中,只有春节被纳入到法定节假日中,其他的传统节日,仅在民间有所保留,而未被规定为官方法定节日。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积淀下来不少很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在世界各地,华人都很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但在大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传统节日已经有逐步走向衰落的迹象。但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开始热衷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 当然,洋节也是人家的民族节日,它是可以存在的。现代化与民族传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对传统节日的淡忘或者淡漠,根本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2. 传统节日的特征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一切传统只有在对今天或者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时,它才获得了价值,我们才努力地去保护它、爱护它、传承它。我们的每一个节日不仅有相应的活动,而且它的象征物、象征符号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家现在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它的食物特征,但此外还有更多的象征符号。过年有过年的植物,南方人要买一盆橘树,象征着吉祥;清明,在许多地方,人们会折几枝柳枝来纪念这个节日;端午,自然是艾蒿和菖蒲当令;到了中秋,桂花也就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植物,连饮料也都使用桂花酒;重阳登高的时

候自然要采几枝野菊花。至于衣物、配饰,每个节日也各有不同。当然,其他的象征也都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节日体系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十分可贵的。我们感念我们的先人所给予我们的这份恩惠,这是一笔极为可贵的遗产。

3.传统节日的意义

每到清明的时候,人们总要怀念故去的亲人,总要到亲友的墓地上去扫墓,中华民族提倡的是慎终追远,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享受民族先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就,感念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所有这一切都成为我们过清明的重要主题; 每到端午,我们总要到有水的地方去,有条件的还要划龙舟,进行龙舟竞渡,龙舟比赛,喝雄黄酒,佩带香包,这些优良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新的意义,它在人们的情感培育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和谐建构方面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每当八月中秋,皓月当空,举头望月,人们情不自禁地要联想到自己的亲人,联想到家乡、故土、祖国。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每到这时都会有一种眷恋故土,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愫。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要从许多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的节日体系是那样的有情趣,内涵极为丰富,象征体系同样极为丰富。

4.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的意义

4.1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法定的几个节日,概括起来,完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长胜不衰,之所以生生不息,能够传承到现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民族节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要考虑到现在我国实行“一国两制”,这些重要的民族节日,在香港、澳门都是法定假日。那作为这些民族节日发祥地的祖国大陆,我们自己不珍惜它,不把它变成法定假日,你有何愿望、有何理由去抢救我们的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凝聚力呢?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也要随着国力的增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像美国一些地方,春节都变成了法定假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在东南亚,在欧洲都很有市场。有中国的节日就有中国的文化,就会吸引大量的外国人。这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起一个和谐社会、和谐民族爱好和平、崇尚自由、尊重祖先、重视家庭的形象。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这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4.2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确定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将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和谐。 比如,中秋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秋月圆象征着家庭和美、社会和顺、国家和平; 重阳节体现了中国“孝”文化的内涵。总之,确定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不仅仅是多放了几天假、换了一下休息日期的问题,而是在全民的主流价值观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意义重大。

4.3是繁荣国内市场、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客观需要

与“黄金周”不同,传统节日有着非常清晰的节日内涵,商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比如清明的祭扫商品、端午节的龙舟游乐等。这些节日内涵将使旅游、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获得比较准确的商业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繁荣,避免“黄金周”的盲目消费和浪费行为。

另外,在当今国际军事和经济实力激烈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而文化竞争就是争夺消费者对某些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借助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所蕴涵的文化与价值观,大量西方品牌涌入我国市场。比如以美国好莱坞、NBA为代表的欧美文化产品,以日本动漫、韩剧为代表的日韩文化产品,导致不少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严重错位,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可怕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日益关注中国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本着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初衷,确定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4.4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形象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和谐外交政策、树立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为己任。中国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就要以具体行动来表现中国人“和为贵”的处世精神。传统节日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如果能让这些外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实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和谐氛围,感受到中国人的和平愿望,那么,通过他们所传播于世界的,将是中国“和为贵”的和谐之音。流传千百年的民俗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提倡传统节日放假,是为了让传统节日的文化生命得以更好地延续,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提倡传统节日放假,就是推动传统文化重建。

所谓和谐,首先要心情舒畅,在自己心理和谐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人、和家庭、

和自然环境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们才有前进的内在力量。而民族传统节日一旦被纳入国家日历当中,作为公众的假日,它的意义就由隐性的变为显性的,为整个社会所关注,成为全社会的公共时间。

应该说,这一次国家日历改革最根本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民众对传统节日的关爱和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眷顾,正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才催生了国家日历的重新制订。它的重大意义,在今天我们或许还难以说透,我想,在今后的若干年里,重新成为法定假日的四大传统节日以及其他一系列民族传统节日,会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无穷魅力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占祥 《中国民族节日大全》统计 1993 2.叶大兵.乌丙安 《中国风俗辞典》 1990 3.徐杰舜 《汉族民间风俗》 1998 4.苑利.顾军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与我们应该秉承的原则》 2006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五篇_中国法定节假日一览表

中国法定节假日一览表

1、新年(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清明节,放假

4、劳动节,放假

5、端午节,放假

6、中秋节,放假

7、国庆节,放假

1天(农历清明当日); 1天(5月1日) 1天(农历端午当日) 1天(农历中秋当日); 3天(10月1日、2日、3日)。 2015年3月30日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六篇_中国法定假日的由来与趋势

10月4日,游客在好汉坡上摆手势拍照留念,背景是如织的人流。

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调查:全国假日办征意见:7天长假是否该保留?

新京报讯 昨日,全国假日办在新浪、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 假日办希望放假安排更合理

按照2007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现行的放假调休方法是,通过调借双休日,分别形成春节和国庆2个7天“长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小长假”。

昨日发布的这份调查问卷中,共涉及了6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你对现行放假安排是否满意”、“长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长假是否需要调休”等。全国假日办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反映公众意愿,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学合理。【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取消黄金周?支持反对意见持平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截至昨晚10时,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人数超过了4万人,以20岁至60岁之间的人群居多,其中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士。

在涉及放假安排的问题中,超过七成的网友不满意现行的放假安排。在持“不满意”意见者中,有些网友认为,长假应该放得更加平均,从而避免出现春节和国庆长假的人流拥挤;还有网友认为,现行的假日安排需要“挪用”双休日来“拼凑”出假期,很折腾。

对于“7天长假是否应该保留”,支持与反对的人数很接近,分别为46%和50%,对“有无必要将1天的节日调借周末形成3天小长假”这个问题,42.4%网友认为有必要,51.8%网友认为无必要。 ■ 综述

从一周休一天到一年休115天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礼拜天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直实行一周六天工作制,每周只能礼拜天休息。法定节假只有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国庆放假2天等这些全体公民假期。

1995-1999年

从大礼拜到双休日

1994年3月1日,国家开始试行“1+2”休假制度,即每天工作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每逢大礼拜休息两天,而在小礼拜就只休息一天。

1995年5月1日,完全意义上的双休日工作制正式实施。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外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1999-2007年

一年三个黄金周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2000年6月,正式确立了“黄金周”假日制度。

“黄金周”迅速推动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和经济的发展。统计数字显示,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到2005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

慢慢地,由于假期的集中节假日过于集中,致使黄金周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不断有专家呼吁取消黄金周。

2006年,以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了。2007年两会期间蔡继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2008年至今

增传统节日和小长假

2007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起取消“五一”黄金周,改为3天短假期,同时相应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这几个节日通过双休日的拼接,形成了三天小长假。此次调整后,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115.3天。

但实行小长假后,常出现休息3天后连续工作七八天、一个月休息和工作时间被大卸八块等情形,这也引发了广泛议论,关于取消小长假的呼声也渐渐高涨。

【网友说】

调休混乱让假期质量打折扣

有时要连上5天以上班才能换来一个小长假,这种调换方式让假期的质量„打折‟了。

——网友“格桑花开”

“十一长假休完,我的生物钟很混乱。”网友“咸萝卜”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时,在“是否满意现行的假期安排”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不满意”。

“咸萝卜”是一个企业白领,今年中秋节和十一的“上3休3上6休1上2休7”让他“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调来调去,弄得我们这些上班族天天查日历才知道哪天上班、哪天休息。”而十一长假“黄金粥”也让他颇有怨言。“咸萝卜”说,10月2日他和家人去山东泰山爬山、看日出,看到山路上比肩接踵的游人,“咸萝卜”笑言,“哥爬的不是泰山,是人山。”

网友“格桑花开”也是名对现行假期持不满意见的网友。她说,不满的主要原因在于,小长假虽然多了,但这种借调周末形成的小长假更像是延长版的双休日,“代价是有时要连上5天以上班才能换来一个小长假,这种调换方式让假期的质量„打折‟了。”

不少网友认为,现行放假安排,让长假更加聚集,由此带来的旅游出行难、购票难、住宿难等问题更加严重。

【专家说】

取消小长假对经济影响不大

请问中国的法定节日有 第七篇_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带薪休假差距大

朱剑红

2013年12月12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分享到...

* 分享到人人

* 分享到QQ空间

原标题:中国法定节假日天数接近世界水平 带薪休假差距大

(法定节假日天数排名、合计天数排名均为在62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

制图:宋 嵩

放假天数为何没有增加

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

本报记者 朱剑红

在新的放假安排中,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并没有调整,只是对原有的11天节假日做了更加均衡的安排。为何没有增加放假天数?据有关专家分析,休假水平应该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休假水平是职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刚性特点。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明显优势,劳动力成本不宜过快增加。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必然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竞争力。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天数为11天,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我国职工平均年法定休息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已超过全年时间的1/3,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安排看,每个法定节假日基本为1天;即使是圣诞节,也只有德国、法国、英国放假2天,其他国家均放假1天;国庆节(独立日)各国基本放假1天。因此,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不宜增加春节及"五一"劳动节放假天数。

据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调查比较,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11天)排在并列33位,属中等水平。62个国家和地区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为19个工作日。我国(10个工作日)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6个工作日)和菲律宾(5个工作日)。(如图)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法定节假日天数与世界平均天数非常接近,但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有较大差距,导致我国职工总体休假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重要性。但受文化背景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带薪休假只在部分人群中得到落实,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不同程度地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的职工(含未休假但依法给予工资补偿的职工)约为50%。

有关专家建议,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应带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示范效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职工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监察的专项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要采取集体协商等有效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休假权益。教育部门要督促各地在确保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安排中小学放春假,为职工利用带薪年休假安排家庭旅游创造条件。

对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法定节假日安排应体现以下考虑:一是立足国情,逐步完善;二是传承文化,以人为本;三是分布均衡,运行平稳。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28936/

推荐访问:中国法定节日大全 中国的法定节日和日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