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节日知识 > 关于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来历

时间:2017-12-29   来源:节日知识   点击:

【www.gbppp.com--节日知识】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一篇_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过年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

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在xx为你带来快乐幸福,希望你阖家欢乐,幸福快乐!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二篇_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关于春节的来历】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

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关于春节的来历】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三篇_春节的来历阅读答案

【关于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在福建省民间,流传着过年的美妙传说。【关于春节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活似两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却说那时候,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个叫阿水,他俩是好伙伴,胆子都很大,常常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家里的人对他俩说:“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计,说:“我们背上弓和箭,年要是来了,就爬到树上射死它!” 话虽这么说,他俩上山几次,幸喜都没有碰到年。转眼到了腊月三十日,天色黄昏。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回家。真怪,牛儿惊慌得哞哞叫,挤成一团。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挥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几下。忽然听到“嘎哇”地一声怪叫,一只怪物吓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只年跑了!”

“真怪,年是凶兽,怎么看到我们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觉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断地说,“我们追过去看看。”

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过来,“原来年害怕牛鞭声!”

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乡亲们听了,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里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看到篝火,听到响声,果然又往回跑了。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第二天正月初一,乡亲们拿出红柑、花生米等好吃的东西一道吃,互相祝贺:“恭喜!”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1.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降临 A.jiàng B.xiáng正确答案:A2.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牛鞭 A.biān B.piàn正确答案:A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忽然( ) A.偶然 B.突然 C.经常正确答案:C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抵御( ) A.抵挡 B.放弃 C.欢迎正确答案:C5.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凶恶( ) A.丑陋 B.和善 C.美丽正确答案:B6.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美妙( ) A.美好 B.丑陋 C.幸福正确答案:B7.最初阿山和阿水是怎样吓走年的? A.放爆竹。 B.放火烧。 C.甩牛鞭。正确答案:C8.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简单说说看?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四篇_春节的来历50字

春节的来历50字

篇一:春节的来历50字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篇二:春节的来历50字

【关于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篇三:春节的来历50字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篇四:春节的来历50字

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篇五:春节的来历50字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篇六:春节的来历50字

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篇七:春节的来历50字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五篇_2016关于万圣节的由来200字介绍

万圣节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

古西欧国家(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凯尔特人(当地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

当时是秋收的庆典,即"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第二种说法

凯尔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为他们觉得这晚,有一堆邪恶灵魂潜伏在任何地方。他们在家生起火来让那些邪恶灵魂离开他们的家,他们相信是太阳神把死人叫出来的,他们还相信太阳神会把死人变为其他东西,好像猫。

凯尔特人会装着可怕的伪装来把那群邪恶灵魂赶走。(这就是万圣节的原型)后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人的土地,把罗马的节日和凯尔特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万圣节。

第三种说法

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

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六篇_20152016春节放假安排时间通知范文怎么写

尊敬的客户: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公司的鼎力支持,预祝我们往后合作更加愉快。

新春佳节渐近,为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使全体人员能够开开心心地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2015年春节,尽可能的与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欢乐和喜悦。现将我司春节放假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15年春节放假暂定共7天

2016年春节放假安排为:2016年2月7日-2016年2月13日

2016年2月7日至2016年2月13日调休,放假7日。

2月7日(星期日,农历除夕)、2月8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一)、2月9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

2月6日、2月14日(星期日)公休调至2月11日(星期四),2月12日(星期五)

2月6日(星期六)、2月14(星期日)日照常上班。

由于假日期间,本公司无人接听电话,如有相关业务需要咨询,

请拨打---------何生电话,由此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放假注意事项:

1.放假期间外出旅游或者外出的朋友,请注意个人安全。

特此通知,请大家知悉!

祝:商祺!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过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温暖和羊年携手,营造幸福人生;

关于放假,目前假日办还未公布2016年春节的放假安排。根据以往的惯例春节放假7天,从2月7日(也就是除夕)起至2月13日(正月初六)后一天就是西方情人节2月14日。

附注: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到2015年农历蛇年春节,我国现行‘春节’整整满‘100岁’了。”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关于春节的来历 第七篇_2014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

方案一: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

为传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贯彻落实中央、省文明办《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我局工会春节前组织开展“温馨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因地制宜、就近就便,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心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着力深化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展示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提高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通过陕煤通讯、宣传橱窗、网站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春节、元宵节相关知识。

2、组织开展“网络、手机短信大拜年”活动。组织广大职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给亲朋好友拜年。通过春节、元宵节原创祝福短信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网络节日氛围。

3、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拜年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有利时机,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拜年走访、慰问交流、座谈联欢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

4、开展慰问困难职工活动。春节前局领导带领工会、政治部、离退休管理中心相关人员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帮助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春节。

5、召开春节团拜会。春节前组织召开春节团拜会,局机关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畅谈我局发展带来的实惠,局党政向全局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拜年,让全体干部职工感受到节日的温馨和大家庭的温暖。

6、组织开展春节、元宵节焰火晚会。除夕和元宵节晚上,组织人员观看焰火晚会,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

7、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组织广大职工与家人收看龙年春节联欢晚会。

方案二:春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居民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根据区文明办安排,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着力营造喜庆热烈、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组织领导: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拜年活动

1、春节前道德模范寄发贺年卡、拜年信,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2、安排道德模范部身边好人及其他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参加社区的节日庆典和文艺联欢活动。

3、走访慰问道德模范、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身边好人及其他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二)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继续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邻里一家亲”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慰问、拜年等活动。

2、开展送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深入基层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组织职工志愿者依托社区文艺小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3、开展送卫生志愿服务。组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志愿服务活动和“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环境整治行动,普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开展送平安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参加治安巡查、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等工作,组织老年志愿者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监管引导,组织专业志愿者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

5、开展送健康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向居民讲解食品安全、健康膳食与营养平衡等知识,开展“健身大拜年、体育进万家”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三)开展节日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1、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共享成果”为主题,继续开展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文化服务、辅导和交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需求。

2、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文化站(室)、图书馆等在节日期间要搞好环境布置,照常开放,并举办相关展览、演出、讲座,活跃节日文化生活。

(四)开展群众性节日文化娱乐活动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集中力量组织展览会、游园会、新春音乐会、文艺晚会、联欢会等规模大、影响力大的活动,开展民俗展示、歌舞表演、联欢联谊、灯谜灯会、书法棋艺、美术摄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中感受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享受亲情友情、体验健康快乐。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安排。各社区要把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丰富群众节日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日程,摆上位置,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各项活动圆满顺利。

2、突出思想内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活动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引导人们在感受文化氛围、享受节日快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广泛动员参与。要多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各类文化场馆、文化服务设施要通过延长周期、增加场次、减免票价等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享受文化惠民服务。要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

方案三:春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内容:

认识春节: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初四日,在继续“迎年”中,沿有“为菩萨乞草”的习俗:由儿童捧神像,在车鼓队簇拥下,按户募取木柴。下午则有“娘妈请花”,希望能庇其早生贵子。黄昏垒柴木于社庙前,举火燃烧,各户进行接神祀,待柴火烧透,众用长钳争夹未烬之柴速返家中,日“夹火母”希望财如火发。

春节习俗:

1、扫巡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

2、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

3.、二十五日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

4、做年糕,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5、辞岁,“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6、初四过大年,做大岁

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出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当时,莆田男女老少奋起反抗,被倭寇割舌断胫,或火焚、钉死,惨不忍睹,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兵到,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后来,为纪念莆田这一段悲惨的日子,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夜“做岁”,时间拖得太长。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

主题活动:

1、举办书写春联活动

2、开展“我爱家乡,介绍家乡习俗”征文活动

方案四:春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以下“九个一”工作:

1、创编一份“节日小报”。通过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2、 参加一次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假期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与春节有关的名篇、典故;观看春节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春节游艺活动和福清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 的“裕荣”杯欢乐家庭幸福福清小童星才艺大赛,了解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编一幅新春对联。倡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自己创作春联,动笔写春联,使春联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下来。

4、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引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可参照市面流通的贺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未成年人对新春的一种期盼,一种祝福。

5、讲一个新春故事。引导学生收集春节来历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写出来,给小伙伴看。

6、 做一件有意义事。鼓励下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宣传节日文明礼仪 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在新春期间,为家庭、为伙伴、为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7、拍一张新春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sh/405827/

推荐访问:春节的来历作文 关于春节的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