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人生的散文

人生的散文

时间:2018-08-20   来源:人生感悟   点击:

【www.gbppp.com--人生感悟】

人生的散文 第一篇_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总有可能会一段坎坷的经历,对谁来说,应该都是如此的。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许多的记忆都是在坎坷中产生的,它们旺旺是经典无比的,以至于许久过去了,我们还不忍心把它抛弃。我觉得回忆是一个过程,就想看看那一瞬间,自己是如何从那些艰苦的岁月里走出来的,拥有了一片海阔天空。尽管坎坷是一种困境,可是我们用心去体会,化就成了苦难。由此观出,困境和苦难是完全不同的。人生是由许多个微观元素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认识,也就是一种人生意识。人生意识高的人,无论怎么说总是会把苦难看作人生的成长,或者是心灵的蜕变。

我们实在应该学会看待困境。困难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其中有着它本来的意义,任何的生命,喧嚣的,还是宁静的,没有经过苦难的磨练,是始终无法成长的。只看到每天不一样的变化,那是必定的生理变化。

其实谁都想拥有一帆风顺的生命,不过那似乎太过于平淡了。生活之中我们讲究平淡,需要在一片沧海之中,慢慢的寻寻觅觅,直到发现了什么样的位置,最适合自己灵魂的栖息所,最容易听到心里最真切的声音。那是心灵的平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平淡的,平淡是需要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悟性。也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能意识到平淡的韵味,那样的生活如同品茶一样,就是一种道。

生命往往是需要品茶的,只有学会品茶的人,生命才会与其他的人完全不同,光说悟性,就要高了许多。品茶,品的是茶的芬芳,生活,活的是其中的韵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茶是用来品的,还有些人认为茶无所非咖啡类的饮品,是生活的一种享受。我觉得茶跟咖啡不同,茶除了是一种艺术,还是一种道;咖啡就只是一种艺术。善于为道而思考的人,喝茶总要讲究速度,不是很快,而是很慢。我就喜欢喝茶,我总慢慢的喝,我所要的是茶水过后一股清韵的幽香。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茶像人生,是需要细细的品的。

我们的生命总有过度的时候,过度的时期常有孤独相伴。害怕孤独的人,总是逃避这一时期,认为所有的苦难都经历了,人生真的是很悲剧。有的人看待人生,不把主观的思想放在主要位置,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宿命。既是你的苦难,命运自有他的安排。这世界里的一切,只要是存在了的,总有存在的理由。

要知道这种想法是富有哲学范畴的,哲学是一种思想,融入人生就变成一种态度。哲学的人生不简单,要哲学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把一切看似平常,就是哲学。哲学来源于生活,我相信没有生活的哲学是毫无光泽的,黯然失色的。没有任何的哲学家不是从生活里走出来的,而且也都是经历了苦难的折磨,发现生

活其实是一种道理,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无形的道。

生活还很艺术,酷爱艺术而活下去的人,到了晚年就不会太凄凉。因为会有一种理由认为这一生,活得很值,无外乎生与死,我还看透了其余的道理。人有所追求,有所不求,可求的东西不多,无非生命与真情。真情又包括了亲情和爱情。

爱情会是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一般人的爱情很顺畅,这些人其实是不懂得真正的爱情的。一对情侣整天搂搂抱抱,那不是爱情,只是相互利用。只有失恋的人才会懂得爱情是什么,它就是在相互寻找的过程中,的一种向往。

为情而困的人常把爱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这很真实。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命很重要,这样的人除了看到生命的价值还意识到爱情的珍贵,一旦真爱上一个人就会好好的珍惜。

曾经有不少的朋友屡屡问我,陈老师,你为什么不结婚呢?就凭他的这句话,我就可以断定他绝对没有读过,我所写的中篇小说《粉墨凉半秋》。这里面就写了我的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其中还有两次,一次是我的初恋,那还是我在上海美童公学读书时的初恋女友,当然她现在早已回美国去了。是生是死只有天知道。至于我在进入劳改农场之前的那段,长达三年的那段罗曼史,更是令我心里疼得慌。

要知道等我从劳改农场出来以后,我已经快到花甲之年了。再结婚我可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了。

【人生的散文,】

我现在的主攻方向们就是事业。事业是所有胸怀壮志人士的向往,不免一些人在青年时期为了事业,而不得不放下儿女私情,这种人很值得我钦佩。我们欣赏一个人,实质上是在欣赏他的气魄,一个人的气魄,决定了他将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样的人与失恋的人不完全不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也向往爱情,只是从某一定的角度来说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年轻人谈恋爱只是简单的相互利用,没有多少会体会爱情的真谛。无论是为事业奔波的人还是失恋的人在悟性上总比常人高出一等,这注定他们面对生命里的虚虚无无,真真实实有着自己的见解。

爱情会成为一个人磨练的平台。没有人会在其中做这些无聊的徘徊,我的许多朋友说失恋了就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顶多只是失恋的时候伤心一阵,过几天又是活泼乱跳的。这种人没有成功的前景,往往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善于在爱情的苦难里徘徊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欢寻找自我的人。活着的并不一定是自己,有可能只是一个影子。真正的自我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不用心的找无法找到。这样的人从理念来说比常人高出许多等,一旦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注定将来与常人拉开很大

的差距。常人站在山顶,他站在云端。

苦难是一种磨练,对于善于利用的人来说还是一种修养。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如此一类的人看来生活和悟道一样,需用心体会。实质上生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道,每一个人有着独特的道,参悟了也领略了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许多的杰出人士就是这么的走出来的,文学家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如此我们也才每时每刻都有些杰出的“家”。

其实什么家都是一样的,前期的生活充满了苦难。社会之中也不乏没有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只能说他们很幸运。幸运并不是一种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机遇。在相同的平台上,这些人远比于经历苦难而成功的人来说逊色了许多。没有对生活生命的认识,或许也有,只是不怎么深刻。一般有着影响力的人物都是对生命生活有着足够深的认识,这就是苦难所赐予他们的,也是应该的。

生活可以无所谓,生命可以无所求。无所谓的生活极其乐观,无所求的生命极其悲观。乐观与悲观不能失调,一个完整的生命,二者有着一定的比例。成功的生命,对乐观和悲观都不排斥,同时存在才使得生命如此的绚丽迷人。我们往往只是看到它的外表,有些时候还是悲观占上风,到了一天,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乐观,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自然。

生命从出生到事业成功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蜕变,然而蜕变了的人生更加有魅力,更富有生机。因为他们知道,如此的经历,什么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该珍惜,什么该放弃,已经是很清楚了。

人生的散文 第二篇_人生如茶散文

人生如茶散文

人生如茶散文

茶悟人生

中国人喜欢喝茶,也爱茶。是因为茶浓缩着做人的风骨。一路清香,不管你是得意抑或失意,一杯茶在手,总能品尝出不同的芳香味道。人生如茶,一开始也许很浓,再冲一次正好,继续冲泡,那就是在品味人生。

夜晚,独坐桌前。泡一杯清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脾。那种淡淡的清香,香而不浓,使人心神具安,心灵愉悦!我喜欢喝茶,喜欢那种淡淡的香气!看着杯里那种淡淡的绿色,绿得是那样的匀称,那样的剔透!所以不喜欢红茶那种浓浓的颜色!觉得看不透,而且缺少一种韵味和灵秀!

更多的时候,喜欢燃一支烟伴一杯淡淡的绿茶。在袅袅升起的一缕烟雾中,细细思量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时候,凝望那淡淡的绿色,觉得人生中的很多东西甚至人生也如着淡淡的绿茶!在红尘俗世中,大多的人并不觉得轻松,为生计整日奔忙。累了谁?为了谁?!更多的是甘苦自知!人的一生无论是谁,都会有各种不如意和不满足,正所谓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得到了还想得到的更多!更有时自己的一颗心,一不留神掉在地上或碎或沾上很多灰尘,甚至四分五裂。岂能不累?!所以我欣赏淡然的心境,淡然的人生,就犹如这淡淡的绿茶!淡然,也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境界!因此觉得,恬淡的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浓郁奋争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如同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一句话“院子中央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初读时,觉得这么著名的文学泰斗竟然写的是废话!后来再读的时候,细细的琢磨觉得并非是废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两棵树都是枣树但一样吗?也许种类,大小不一样!或许还有很多的不一样!这多么如同人生啊!看似一样的人类,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一样吗?!细细思虑一定会觉得是不一样的!

现实中的红尘俗世,有时让人觉得很累很累。那是一种比之与体累更累的一种心累!所以,更多的时候应该把心放下,放平稳,所谓物不平则鸣。心稳了,心也就平静了,心静了,看风是风,看云是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惯看秋月春风„„【人生的散文,】

淡然的心境,淡然的生活!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淡定。以淡然的心境和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看朝日冉冉,观晚霞绚丽。人生如一杯淡淡的茶!淡出一种清香,淡出一种意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生似清茶,不浓不淡,不甜不甘,刚刚好,煮一壶清茶泡人生,简单而幸福。

人生的散文 第三篇_教师的人生如散文

龙源期刊网 .cn

教师的人生如散文

作者:陈英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5期

有人活得像诗,有人活得像小说,有人活得像戏剧,教师的人生则如散文,没有规模宏大、悬念丛生的铺叙,无需繁华绚丽、金碧辉煌的舞台,更不必费尽心机、涂脂抹粉的装扮。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人生琐屑而真实,简单而纯粹。日复一日,生活波澜不惊,月复一月,日子冲淡如水。教师的人生像一篇隽永的散文,用天上白云般朴素空灵的词句、小河流水般淡悠清澈的意境、名家雕塑般唯美坚毅的绮思,默默传承着深妙幽邃的生命,殷殷濡染着学生的精神,渐渐提升着学生的品格。

教师的人生真实而不虚假。他们愿意捧出一颗心,献上一份爱,送出一片情。三尺讲台诲人不倦,一支粉笔桃李满天。他们播下真诚的种子,虽然悄无声息,却能长出充满希望的新绿;他们送上真诚的钥匙,虽然微不足道,却能收获深切浓厚的真情;他们献上真诚的感化,虽然默默无语,却能将生命中的搁浅一一托起。

教师的人生平凡而无悬念。每天披着晨曦走出家门,伴着星光离开校园;捧着课本走进教室,抱着作业返回书案。天天如此,月月如斯,从温暖的春季走到凛冽冬天,从健硕青年步入衰弱老年。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生活两点一线,简单而又纯粹,平和而又执着。不幻想跻身灿烂的高处,不谋划置身炫目的焦点。教师像一条船,载着一批又一批学生,驶向辉煌的彼岸,驶向灿烂的明天。太多的人都在哀叹,而教师没有时间哀叹。选择了散文似的生存状态,就要甘于清贫,乐于淡泊,勇于坚守。

太多的人都在奢求大福大贵,而教师喜欢润物无声的温婉,习惯随遇而安的淡然,他们的灵魂纯净而又饱满。

太多的人都在祈求回报,而教师的希翼却与众不同:遇到愚蒙者,竭力使之聪慧;遇到幼弱者,努力使之茁壮;遇到后进者,力求使之骎骎日上。埋下种子,硕壮的枝叶交叠披覆,流光旖旎;浇灌幼苗,含苞的蓓蕾迎风怒放,馨香渐起。

教师腹有诗书,肩扛重任,心藏信念,一路走得风轻云淡,一路走得春意盎然。教师的人生像散文,隽永绮丽,芬芳四溢。阅读这样的散文,身边无海,心海之潮已涨;身不在舟,心之风帆已徐徐升起……

人生的散文 第四篇_奔跑人生(散文)

奔跑人生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

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

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

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满足。

人生的散文 第五篇_人生如梦(散文欣赏)

人生天地间,时光匆匆若白驹过隙,悠悠数十年,弹指一挥间。生活在这虚幻与现实的边缘,过去与现代的疆界,总会萌发出太多的感慨,深深的记忆镌刻得潮起潮落,澎湃时更若崔古拉朽的大潮汐般荡涤着一切尘垢和铅华,使一切再度回归于本真,在平静中奋发,在奋发中平静,最终落幕成为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章文字、一份答卷。打开尘封的宗卷,轻揽依稀的记忆,回味过往的点点滴滴,或微笑、或皱眉、或纠结、或失落、或温婉、或缠绵。这些人生的和弦在不经意间相互交织演绎,于叮叮咚咚中恰如大潮汐时迸发的万种声响、万般形状,组合成一曲亘古不息的交响,弹拨人生高低琴弦,或如高山流水般一泻千里,或如涓涓小溪般源远流长。尚未写尽的历史的一页,如苏轼的幸与不幸,李白的遇与不遇,杜甫的叹与不叹,李清照的悲与不悲,历经世事的沧桑和岁月的沉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唯有任人评说。

当战火的硝烟在历史长河中弥漫,演绎成悲壮激越的旋律,目睹一个王朝覆盖另一个王朝的斑斑遗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不堪回首,在胜利的荣耀取代失败的落魄之时,陈旧的楼宇和荒芜的废墟终究只能彰显破败的过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新的技术取代了钻木取火,先进科技文化取代了刀耕火种,造纸术的发明替代了甲骨竹简,活字印刷淘汰了刻版印刷,火药的发明加剧了战争的杀伤力……所有这些都在告诫人们,只有放弃堆积如山的过去,跟着时代的脉搏,在无尽的奔走中,总结人生的真谛,才能宽慰那颗历经长途跋涉而近乎疲惫崩溃的心。不再思忖过往风尘,不再为昨日所累,收拾心情、装点今朝、换身轻装、从容迈步。亦如朝阳初升,不纠结黑夜的漫长;亦如晨星闪烁,不挽留昨夜的呓语;亦如晨露晶莹,不悲观瞬间的精彩;亦如晚红尽然,不留恋瞬间的万种风情。不惜露宿山顶,不悲寄身檐下,让那古老传统和千年风骨融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让它在各个时期萌芽植根、蓬勃茁壮。行走在红尘阡陌中,时常感叹日新月异的高楼如何平地拔起?宇宙星辰如何不再遥不可及?涉足历史长河,寻觅远古的踪迹,悄然发现,在岁月流逝中总会有坚如磐石的遗迹成为历史的见证,他们的昨日不曾离去,今后也将永远不会离去。追昔抚今,每个感动瞬间,最终会留下难以觉察的深深痕迹,即使斑斑伤痕,也会在漫长的时空里最终愈合。那丝深蕴于心的伤痛或幸福最终会

蛰伏在心底,恍若灾难过后,无数家庭中永远缺席的位置,成为永远的伤痛,再也不想回忆。呵呵呵,扯远了!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驰骋一番,似乎和主题无关了。 人生之路如潮汐般起起落落,也恰如人生经历了一个个风雨洗礼,见证着一步步奋斗的历程。当呼啸的潮汐来侵时,便如奋斗中的艰辛过程,而此时的心灵海岸,却经受着浊浪的拍击、考验,甚至被疯狂的海水侵蚀的斑驳流离、失魂落魄,更时时潜藏着被巨浪吞噬到海底的悲催,成为永远宁静的沉积。待一番惊心动魄之后,潮汐也将渐渐地退去,海岸重新归于平静。此时的海岸,别有一番风景呈现,那些鲜亮的贝壳,闪烁着洗礼后的晶莹,倾述海水的无尽秘密,展现经历起落的收获,就如同接受生活的馈赠,却又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坦然,那被海水刻画的痕迹便会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在雕琢中逐渐精致丰满,演化为最美最靓的风景。

打开史册,寻觅故人。遥想当年,高瞻远瞩震惊华夏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荡平六国,铲除诸侯割据,统一华夏建立大秦,其业煌煌、其功灼灼,也难逃英年早逝的厄运;叱咤风云书写青史的曹操,早已化为一缕清魂潜藏在人们的想象与记忆中;开旷古先河,书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摆脱晚年昏庸的悲催和无奈;巾帼骄子女中丈夫的一代女皇武则天,识人才、建周业、重女官、创新意,在历经辉煌后,暮年依旧恢复大唐帝号;弯弓射大雕、驰骋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荡平草原,直指欧洲,也未能目睹元朝的崛起与兴衰;横扫欧洲,志与阿尔卑斯山脉齐高的拿破仑,最终沉睡在巴黎荣军院……秦皇汉武、凯撒、亚历山大,所有的伟业都如潮汐般澎湃汹涌后,又归为暴风骤雨后的平静。暗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争鸣,在风云叱咤的那一刻,又何尝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呢?不能因为俱往矣,不争朝夕,也不因为俱往矣,放纵懒惰。其实俺总认为,不管故人的业绩如何辉煌,此时此刻,后退一千步来讲,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该做啥就做啥。不在庸庸叹息中浪费年华,不在好高骛远中崩溃生命,不在鞭长莫及中憔悴陨落,不在后悔嗟叹中蹉跎岁月,不在妄自菲薄中迷失自我,不在唯我独尊中目空一切……最终脚踏实地,感动生命的每一个潮涨潮落,感动生命中的真情自我,唯此足矣!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成为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石,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构建了坚实基础,毕达哥拉斯、笛卡尔、沈括、徐光启……他们的成就历经岁月风尘的剥蚀依旧历久弥新。是人生潮汐的馈赠,是经历无数次实验的结果,是对善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在演绎的文字里对人生反复解读,唯有在生命与生命火化撞击的那一刻,才能完成生命的对接和延续。

人生如潮汐,国家也亦然,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方能百战不殆。法国公认的战争之神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醒来将震撼世界。而今,预言已经变成现实,中国经历狂风骤雨的洗礼后,于痛定思痛中,埋葬了被奴役、被歧视的痛彻骨髓的耻辱历史,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以崭新骄人的雄姿,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突发事件和飞天横祸,已不再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觉醒了的中国人,在汶川玉树大灾难面前,彰显大爱无边,倍显人间温暖。恶性食品,安全隐患,转基因的阴谋秘密……在潮汐的冲刷下逐渐隐退。未婚妈妈张菲三十年收养弃婴,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爱情,在潮汐澎湃后,奉献人间真爱奇葩。和平时期的潜规则,使中国的基础更加坚韧,众人划将开大船的精诚团结,中国才会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苍茫浩瀚的世界蔚蓝的大海中领航奋进!

人生的青春岁月,遥远成一道缱绻的背景,于似梦非梦的朦胧中依旧清晰可见,更如昨天的茶靡,牵衣蔷薇,恍如水墨丹青,书写不尽的诗篇在潮汐的风靡里渐行渐远,留给岁月无尽的遐想和悠远的回忆。在逐渐苍老的年轮里,渐渐沉淀为心灵深处的一抹绯红,荒漠深处的一丛莹绿,浩淼苍穹的一抹蔚蓝,峰峦叠嶂的一抹黛青。所有这些,都在我们不经意间的翻来覆去中去品味、去推敲、去假想、去陶醉。从中挖掘出无尽温婉缠绵,含英咀华,总有一丝丝层出不尽的借鉴和希望,犹如潮汐中美丽铮亮的贝壳,河蚌中含蕴晶莹的珍珠,沧海中劈波斩浪的云帆,蓝天下振翅翱翔的苍鹰。

人生如潮汐,无论浪潮如何汹涌,都有潮起潮落的激情和无奈。就如马甲代替了旗袍,商品的喧嚣代替了桃花源的怡然自乐,闪婚,闪离的骚动,代替了百年修得同

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珍惜。就算时尚代替了千年文化,依旧脱离不开:王国大厦拔地而起,始于黄土大地;帝国雄鹰凭虚驭空,终栖于独木寒枝。

相信茶越沉越醇,便不会人走茶凉;相信酒越存越香,便不会酒醉人伤。唯有坦然面对潮汐,在潮汐中得到历练和重生,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奇葩润泽生命,绽放绚丽多姿的风采。人生如潮汐,潮汐如人生,就让这亘古不息的大潮汐起落自如平仄生命,演绎生命的芳华和精彩瞬间!

人生的散文 第六篇_精美散文 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余玉奇

现在的茶具可算得上是五花八门,陶瓷的、瓷质的、不锈钢的什么都有,但我还是喜欢用玻璃的。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茶叶,有的急急地展示,匆匆的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人生的散文,】

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品茶时,我俯视着各样的人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区别,只是融进诸如家庭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因素,界定了贫富贵贱。有的为名孜孜以求,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为利益奔波劳碌,不惜反目成仇。有的成功者,得意洋洋;有的失败者,垂头丧气。人常在利害得失之中,为利所困,为名所累。

其实,人的生存极其有限,只不过“一箪食,一瓢饮”而已, 何必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谁都不能躲掉。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万贯家财亦或赫赫声名,一样都不能带走。记得一位领导退休之际说过这么一段话:“金钱是子女,位子是暂时的,身体是自己的,友谊是长存的。”此话出自肺腑,发人深省。还有一老人,死时慨然叹道:“人到临死的时候,手里捏着的除了自己的指甲外,什么也没有。”古人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当然,讲这些,也不是把生活归于虚无,让人消极遁世。人没有追求就没有生活的动力,人生离不开奋斗,奋斗自有奋斗的乐趣。我只是说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偏执,来到手中的欣然接受,要从手中溜走的,怡然放手。快乐未曾忘记,苦恼尽力摆脱,这样才能多一份坦然少一分落寞。

我品茶也品人生,人生如茶。

人生的散文 第七篇_人生必读的60篇散文

土壤与环境 2002, 11(1): 38~41 /retype/zoom/90c7551155270722192ef7cc?pn=2&x=0&y=0&raww=288&rawh=186&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186&md5sum=d662764136599140ad72646b19799eaf&sign=49cb51199f&zoom=&png=218-4347&jpg=0-10836" target="_blank">

图1 黄土淋出液pH值 图2 黄土淋溶过程中M4释放速率变化曲线

集完淋出液后立即用PHS-2型酸度计测定pH值;K+、Na+、Ca2+、Mg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l-用硫氰酸汞光度法测定;Si用硅钼蓝比色法测定。

至淋溶后期M4释放速率基本稳定不变。这进一步说明无机盐的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反应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黄土中的盐基离子能够很快通过溶解和交换作用被淋洗下来。

2.3 Na+、Ca2+和Mg2+的淋失特点

如图3所示,黄土中Na+、Ca2+、Mg2+三种盐基阳离子具有共同的淋失变化特征,即在淋溶初始阶段大量淋出,随后释放量迅速下降,并很快达到稳定,直至淋溶实验结束。这种淋溶动态变化表明,在模拟淋溶实验条件下,黄土中的Na+、Ca2+和Mg2+主要是通过快速的离子交换和无机盐类矿物(如石盐、石膏、方解石等)的同成分溶解过程淋失的。淋溶过程中Na+与Cl-的一致性淋失变化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2.4 K+和SiO2的释放

由图3可以看出,在降水淋溶过程中,黄土中K+的释放情况明显不同于Na+、Ca2+和Mg2+。尽管在淋溶初期K+的释放速率也迅速下降至一个低点,但随着淋溶过程的推进,其释放速率由此低点一直缓慢增大,直至实验结束。这种淋失变化特征显示,K+的淋溶释放先后受两个不同速度的过程控制。初期的快速释放源于离子交换和含K+无机盐的溶解,此后K+的淋出则与比较缓慢的硅酸盐矿物(如黄土中风化程度较低且富含钾的伊利石、正长石、云母等)的异成分溶解反应有关[4]:

3KAlSi3O8(正长石)+2H2CO3 +12H2O→ 2K++2HCO3-+6H4SiO4+KAl3Si3O8(OH)2(云母) KMg3AlSi3O8(OH)2(黑云母)+7H2CO3+0.5H2O

120 3.69 11.65 11.20 0.09 0.20 0.15

150 4.62 12.12 11.64 0.11 0.21 0.16

180 5.54 12.46 11.95 0.13 0.21 0.16

210 6.46 12.79 12.24 0.15 0.22 0.17

240 7.39 13.09 12.50 0.19 0.22 0.17

270 8.31 13.34 12.70 0.23 0.23 0.18

300 9.24 13.58 12.88 0.28 0.23 0.18

2 结果与讨论

2.1 淋出液pH值的变化

如图1所示,模拟降水淋溶黄土时,淋出液的pH值在淋溶初期迅速增大,此后渐趋平稳,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在黄土的淋溶侵蚀过程中发生了快速的可交换盐基与外源质子的交换反应,这种快速的阳离子交换过程是黄土缓冲外源质子输入的初级反应。

和淋入雨水相比,黄土淋出液呈明显的碱性,与黄河水的pH值相近[3]。这也间接表明黄土是黄河的主要物源,黄土的淋溶侵蚀是黄河溶解态物质输送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过程。 2.2 盐基离子淋失总量及其动态变化

表2列出了在模拟降水淋溶过程中质子的累积输入量和黄土盐基离子的累积释放量。其中,M4为K+、Na+、Ca2+和Mg2+四种阳离子释放量之和,称为盐基离子淋失总量。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降水淋溶过程中,黄土盐基离子的淋失量远大于外源降水的质子输入量,这表明在淋溶降水的pH值较高时(pH>4.0),黄土盐基离子的淋失主要来自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盐类的溶解,而阳离子交换反应的释放作用则相对是次要的。

由M4释放速率变化曲线(图2)可知,淋溶初期M4释放速率变化很大,由一个较高值迅速下降,

淋溶量/mm

质子累积输入量/(μmol·kg)

【人生的散文,】 【人生的散文,】

M4

阳离子累积释放量 /(mmol·kg-1)

NaCa

+

-1

表2 模拟降水(pH=5.6)淋溶黄土时的阳离子平衡关系

30 0.92 6.05 5.80 0.05 0.13 0.07

60 1.84 9.36 9.01 0.07 0.17 0.11

90 2.77 11.04 10.62 0.08 0.19 0.14

K+

2+ 2+

Mg

图3 黄土淋溶过程中各元素释放速率变化曲线【人生的散文,】

→K++3Mg2++7HCO30.5Al2Si2O5(OH)4(高岭石)

+2H4SiO4+量等。我们按下式对黄土的盐基离子淋溶通量进行粗略估算:

FM4=D×A×M×P

式中,D、A、M、P分别代表黄土的物理剥蚀速率、黄土覆盖面积、盐基离子淋溶释放速率和年降水量。在黄河流域,黄土主要覆盖在中游地区,面积达3×105 km2,其物理剥蚀速率平均可达5×106 kg Km_2a_1 [2]。假设在淋溶过程中盐基离子的释放是均匀的,那么,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可得P=13.58/300=0.045 mmolkg-1mm-1,年均600 mm的

表3 黄河主要元素的通量(×109 mola-1)[3]

Ca2+ 42.9

Mg2+ 30.0

K+ 3.6

Na+ 107.0

∑(M4) 183.5

如图4所示,在淋溶过程中,硅的释放量一直随降水淋溶量以类似线性的速率缓慢增加。由于受淋溶量的限制,直至实验结束也未能观察到其最大释放量,但SiO2与K+两者的累积释放量间存在有良好的相关性(见图5)。K、Si的这种相关淋失变化特征进一步表明,有关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控制着淋溶过程中K+和SiO2的释放。在此过程中,除释放简单离子,同时还有多种次生矿物生成,反应速率低于无机盐矿物的同成分溶解过程,因而K、Si淋失缓慢,在表生地质作用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2.5 盐基离子淋溶通量估算

确定化学物质的淋溶通量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产生有效淋溶侵蚀的土壤总量、元素的淋溶释放速率以及淋溶降水

降水则可使黄土中淋失盐基离子40.7×109 mol。对比表3的数据可看出,黄土中盐基离子的淋溶通量

是黄河化学要素输送通量的22%。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黄土是黄河的主要物源,淋溶风化是黄土向黄河进行溶解态物质输送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过程。

步的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黄河流域,降水淋溶侵蚀作用每年可从黄土中淋失盐基离子40.7×109 mol,占黄河溶解态物质入海通量的近20%。

参考文献:

[1] 余存祖,刘耀宗,彭琳,等. 黄土区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与肥力指标

分析[J]. 土壤通报,1990,21(5): 197-200.

[2] ZHANG J, HUANG W W., LIU M G,et al. Drainage basin

weathering and major element transport of two large Chinese rivers (Huanghe and Changjiang)[J]. J Geophy Res, 1990, 95(C8): 13277-13288.

[3] ZHANG J, HUANG W W, TOLLE R L É, et al. Major element

chemistry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China: weathering processes and element fluxes[J]. Journal of Hydrology, 1995, 168: 173-203.

[4] 戎秋涛,翁焕新. 环境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3 结论

(1)黄土各主要组分表现出不同的淋失特征。Na+、Ca2+、Mg2+、Cl-通过离子交换和无机盐矿物的同成分溶解过程在淋溶初期即大量快速淋失,但K+、SiO2的淋溶释放过程受有关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反应控制,淋失缓慢,在表生地质作用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2)碱性的黄土对淋溶雨水的酸度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在pH=5.6的降水淋溶过程中,黄土通过快速的阳离子交换反应来缓冲外源质子的输入,淋出液呈明显碱性。

(3)黄土是黄河的主要物源,其淋溶侵蚀是黄河溶解态物质输送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过程。初

Releasing of major elements from loess leached by rain

XU Hui1,YANG Xin2

(1: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dynamic experiment design, loess sample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was leached by simulated rain of a pH value of 5.6. 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sms of cations, Si and Cl- release and pH value of the leach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 Ca2+, Mg2+ and Cl- were leached mainly through fast 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inorganic salts and the release of K+ and Si was controlled by slow incongruent weathering of silicates. The rough evaluation of leaching flux of these major elements indicated that rain leaching of loes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major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Key words: major elements;release;loess;leach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rszl/473171/

推荐访问:关于人生的散文 描写人生的散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