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禅理小故事

禅理小故事

时间:2018-06-21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禅理小故事 第一篇_禅理小故事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可也许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回忆时说:

“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他去年去世了。那天,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致命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回归仁慈友善,才是至高境界的宽容,才能让世界少一些不幸。

宽容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从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

禅师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禅师对那人说,现在他把斧子扔向天空,会怎么样呢? 当扔出去的斧子“咣”的一声掉到地上时,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的声音了吗?” “斧子又没有伤及到天空,天空怎么会喊疼呢?”那人说。

“斧子为什么伤及不到天空呢?”禅师问。

“天空是那么高远,那么辽阔,斧子扔得再高,也触及不到天空的皮毛啊!”那人感叹道。 “是啊,天空高远、辽阔,那是天空的心胸大。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到他的心灵啊。”

那人低头看了一眼那把掉在地上暗淡无光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不由开朗了。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心态

一个生性吝啬的富翁,富的只剩下钱了。于是专程去请教禅师说:“我有这么多钱,可是为什么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而且不快乐呢?”

禅师请他站在窗子前面,问他看到了什么?

富翁回答:“我看到了热闹的人群,还有快乐的顽童。”

禅师又请他站在镜子前面,再问他看到了什么?

富翁不解地回答说:“看到我自己。”

禅师说:“窗子是玻璃做的,镜子也是玻璃做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他人,而镜子因为涂抹了一层水银,所以只能看见自己。当你慢慢擦拭掉你身上的那层水银,可以看到别人时,你就会拥有快乐了。”

禅师的意思是说,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你就能透过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否则,窗子就会变成镜子。

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用客户的视角,重建公司的文化。所以,问题虽在城中,答案却在城外。城中是自己,城外则是客户。

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应该多看看窗外,弄明白哪些外在机缘促成了今天的成就;而不顺的时候,应该多照照镜子,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手指向别处。

慧能接受了五祖弘忍的衣钵传承,离开了湖北黄梅,历经险境,十五年后,他来到了广州法性寺。

当时印宗法师正在寺中宣讲《涅盘经》,前来听讲的四方弟子很多。休息时,大家在院子里走动。突然,一个和尚看到风吹动了幡,说:“你们看,幡动了!”

另一个和尚不以为然:“你错了,是风在吹动。”

这时慧能走进院子里,听见他们两人在争论风动还是幡动,插了一句:“我看,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动!”

大家的眼光全都注视着慧能,感到惊讶。印宗法师走来,正听到慧能的一番精辟见解,不禁大为赞赏。交谈之下才了解到慧能就是黄梅弘忍禅师的衣钵传人。

从此,慧能就在法性寺倡导顿悟法门。第二年,慧能又到漕溪宝林寺大阐宗风,开创了曹溪禅,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位禅师。

慧能对于风动还是幡动的简介一直是禅经佛理的经典佳话。

禅理感悟:对于世事的看法多由心态决定,这就如同故事中说的,是幡动还是风在吹动,其实是看一个人的心态,最主要是一个人的心如何动。

天堂与地狱

有一个信徒向无德禅师诉说:“禅师我已经习禅多年了,仍然迟迟不能开悟。佛书经典上说,地狱与天堂是真实存在的,可我怎么就从来体会不到呢?我想知道,天堂和地狱到底存在于哪里?”

无德禅师并不答话,只叫信徒去河边提一桶水来。

信徒依言而行,把水提来放在禅师的面前。

无德禅师告诉信徒:“你低下头去看看,说不定你能从水桶里面发现地狱和天堂。”信徒觉得奇怪,就凑近水桶聚精会神地寻找。

这时,无德禅师突然从后面握住他的脖子,并将他的头压到水里。信徒痛苦地挣扎着,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这时,无德禅师松开了手。信徒大口喘息着,生气地问道:“禅师,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把我的头压在水里,让我几乎透不过气来,那感觉简直就是在地狱。” 无德禅师微笑着问道:“那么现在呢?现在你感觉如何?”

“现在好多了,呼吸畅通,感觉就像在天堂一样!”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地狱和天堂只存在于一念之间,当你心怀不满、怨恨或者因不幸的遭遇而痛苦不堪时,那么,你就陷入了地狱;而如果你感到幸福、快乐或者因实现某个目标而志得意满时,你就升入了天堂。【禅理小故事】

【禅理小故事】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门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一丝概念,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他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渐渐从深巷移游到僧人的芒鞋上。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盲者缓缓地问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

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

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儿,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是的,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你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生命的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上,我们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禅理感悟:只有为别人点燃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

善与恶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抱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们,愿佛祖保佑他们平安。”

过了一阵子,二弟子下山化缘,一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村民发现了,就把二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治疗。伤好后,二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是挺可恶的,这次怎么友善了呢?”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和这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些普通人。既有小善,也有小恶。你给他一个善的契机,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所以说,恶要原谅,善要引导。你把一担桃子丢在树下不管,还怪别人偷吗?”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禅理感悟: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从前有个不大的庙,却很有名,因为有一件镇庙之宝,供奉着佛祖戴过的手链。因为珍贵,自然藏在密室。这个地方只有老法师和7个弟子知道。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法师觉得后继有人,将来传位给他们之中任何一个都能光大佛法,却不想,发生了一件事。

这串供奉已久的手链不见了!因为外人不能进去,法师跟弟子说,你们谁拿了手链,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怪。

7天过去了,手链依然不知去向。

老法师又说了,谁拿走了手链,只要承认了,这串手链就归谁了。

7天又过去了,还是没人承认。

老法师又说了,那么,你们明天就下山吧,拿了手链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人收拾准备走,一个人留了下来。那6个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干干净净地走了。

老法师问那个留下的弟子,手链呢?弟子说,我没拿。老法师又问,你没拿,为何留下来?为何要背个偷窃的名分?弟子说,这几天我们相互猜疑,总是要有个结果的,总有水落石出那一天的。再说,手链不见了,佛还在呀。

法师笑了,从怀里取出了那串手链!没有解释为什么,只是戴在这名弟子手腕上。然后才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啊。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无非是心意相通,能想人,肯想人,出发点是自己,落脚点是别人,再然后又回到自己这里。拿物理来说,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拿老话说,这是圆满。

禅理小故事 第二篇_禅的100个哲理故事

《禅的100个哲理故事》书摘

禅,一种解脱的智慧,一种追寻快乐适意生活的心境。

万物皆为空寂,不去执着与较真方能获得真心,才能超脱于世间,随性生活。

在禅的世界,德行是以自己的修行和对大道的体察、领悟为标准的。它不在乎你在世俗表象中的功德。这种自性德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没有等级的成见,能体悟到世间一切生命、事物的伟大。

诸法空寂是禅的一种境界,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超脱于世间。佛之为佛,就在于佛的灵悟和不为外物所动;菩萨之所以为菩萨,就在于菩萨的不动念。只有这样,才能登涅磐的彼岸。

其实,人生来来去去也不过百年。如果人们在这仅有的百余年中还计较来计较去,那么一定会被聪明的禅师笑话。在他们的心中,人生自在适意即可。“我自调心”,正道出了超脱的人生境界。

烦恼随心而生,善随心而起,罪也随心而起。心是人们的人生中最难突破的局限,很多人因莫名的烦恼而耽误了大事,因莫名的愧疚让自己的生活处于悔恨之中。而禅,让人们超脱于心之外,随性生活。

不要固执于某一个点而迷失了自己。

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禅讲究自性、自修、自证;有了外物,或者别人的东西就不是真的东西了。禅家主张:在那个自性的世界里,关照自己的心灵世界,以期获得一种超脱和自明。

不涉入层次之争的最佳方式就是自我修炼,自性证悟,超越层次之上。或者可以说是看透“层次”。

直指人心,就是证见自己的心,用心灵的静和动来体察万物的动静,感受空明的宇宙世界和体味充实的生命气象。同时又超脱于这些之外。——六祖慧能

万物本来也没有迟速可言,也没必要执着不放。

虚空在禅家真意中是一种境界,所谓“万物于我如浮云”是也。在茫茫世间,如果将什么都装进人们的心中,那人们的心一定还不如一锅粥清楚。人们就会背上沉重的负累,过着病恹恹的生活。所为何来呢?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超越外物的执,解脱人生的烦恼。那才是真意!

佛是一种真谛,是大彻大悟后的心境。

无所执故明,无迷误故快乐无忧,心中轻快。

万法本空,人心本明。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马祖:事如春梦了无痕。

禅讲究回归人的本性,不拘泥于外法,不执着于外物。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百丈怀海禅师

劳作,工作本就是世间生命应有之义,连日月都时时刻刻在运转着,没有一刻的停歇。人类更应该在短暂的百年之内抓紧时间工作,自食其力。

天下的万物万事,无论大小,美丑皆有立身之所。它们相得益彰,各居其所,方有生活于其中的秩序井然之世界。

禅的精神就是要立身于自己的心灵,不拘泥于外物的阖限。不执着于世人的评说,最终要达到心中无一丝的杂念,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有心的存在。

执著就是苦,执著就是不悟。人生,心是根本,凡事,依人不依法。人们只有放下一切执著,

一切人生的成规,才能凡事不为外物所局限,达到心灵的自由,人生的飞翔。

禅师的心中是万法皆空的。这空就是不去刻意地执着于什么,强调什么。

生固然是一种欢乐,死也并不是一种痛苦。只有在生的时候,忠于生命的真实,才能在面对死时感到心灵的安宁。所以,不能说生也不能说死。

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所以它就在人们的身边。只要有一份透明的心,透彻的心境,该做什么时就做什么,安顿好自己的身心,那么你就是佛,你就会快乐。

解脱就是心无挂碍,不作任何的外在追求和无谓的争论、言说。

去除妄念,忘却烦恼是禅家的最终目的,也是禅宗能够受到很多人欢迎的最终原因。在禅师的心中,甚至成佛的念头都不要有才是真正的没有妄念,没有欲求,才能忘却烦恼。正所谓“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直指人心就是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寻找一个真正的自己,守住这个真正的自己。

人生本无所谓生,无所谓死,一切都不过是自然世界的更替,不过是生命的真相之一面。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生死的执著中。生命就是这样,只要自由适意地过完一生就行了。 人死之后,如水归水。

不争执,不执著,一切随心,随意。

真正悟道的禅师什么都是佛,什么都可以说成佛,没有顾忌,没有执着。

随缘,正是人生适意的表现,是人生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

禅的精神就是一种活灵活现的人生智慧,不要执着和偏执,否则不仅会让自己闷闷不乐,还会让身边的人都讨厌你。

禅的境界是一种状态:无执无碍,逍遥自在,在日常的生活事件中自有一份适意和幸福。 禅最忌的就是执着于语言和文字,最忌在概念上作无谓的争论和辨析,以至于遮蔽了自己的本心,遮蔽了世界的真相。

禅理小故事 第三篇_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禅理哲思小故事3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禅理哲思小故事3

38、一粒稻米的耐心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愿望根本达不到,于是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希望能一夜致富。

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惜每次创业都失败,也陷家庭于绝境。他心力交瘁的太太无力说服他重回职场,在无计可施的绝望下,跑去寻求高僧的协助。高僧了解状况后跟太太说:“如果你先生愿意,就请他来一趟吧!”

这位先生虽然来了,但从眼神看得出来,这一趟只是为了敷衍他太太而来。高僧不发一语,带他到僧庙的庭院中,庭院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庭中尽是茂密的百年老树,高僧从屋檐下拿起一支扫把,跟这位先生说:“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叶扫干净,我会把如何赚到亿万财富的方法告诉你。”

虽然不信,但看到高僧如此严肃,加上亿万的诱惑,这位先生心想扫完这庭院有什么难,就接过扫把开始扫地。过了一个钟头,好不容易从庭院一端扫到另一端,眼见总算扫完了,他拿起畚箕,转身回头准备畚起刚刚扫成一堆堆的落叶时,却看到刚扫过的地上又掉了满地的树叶。

懊恼的他只好加快扫地的速度,希望能赶上树叶掉落的速度。但经过一天的尝试,地上的落叶跟刚来的时候一样多。这位先生怒气冲冲地扔掉扫把,跑去找高僧,想问高僧为何这样开他的玩笑?

高僧指着地上的树叶说:“欲望像地上扫不尽的落叶,层层盖住了你的耐心。耐心是财富的声音。你心上有一亿的欲望,身上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就像这秋天的落叶,一定要等到冬天叶子都掉光后才能扫得干净,可是你却希望在一天就扫完地。”说完,就请夫妻俩回去。 临走时,高僧就对这位先生说,为了回报他今天扫地的辛苦,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个谷仓,里面会有100包用麻布袋装的稻米,每包稻米都有100斤重。如果先生愿意把这些稻米帮他搬到谷仓外,在稻米堆后面会有一扇门,里头有一个宝物箱,里面是善男信女们所捐赠的金子,数量不是很多,就当作是今天你帮我扫地与搬稻米的酬劳。

这对夫妻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了一间谷仓,里面整整齐齐地堆了约二层楼高的稻米,完全如同高僧的描述。看在金子的份上,这位先生开始一包包地把这些稻米搬到仓外。数小时后,当快搬完时,他看到后面真的有一扇门,兴奋地推开门,里面确实有一个藏宝箱,箱上并无上锁,他轻易地打开宝物箱。

他眼睛一亮,宝箱内有一小包麻布袋,拿起麻布袋并解开绳子,伸进手去抓出一把东西,可是抓在手上的不是黄金,而是一把黑色小种子,他想也许它们是用来保护黄金的东西,所以将袋子内的东西全倒在地上。但令他失望,地上没有金块,只有一堆黑色籽粒及一张纸条,他捡起纸条,上面写着:这里没有黄金。

这位受骗的先生失望地把手中的麻布袋重重摔在墙上,愤怒地转身打开那扇门准备离开,却见高憎站在门外双手握着一把种子,轻声说:“你刚才所搬的百袋稻米,都是由这一小袋的种子费时四个月长出来的。你的耐心还不如一粒稻米的种子,怎么听得到财富的声音?” 显然的,一粒稻米,职守耐心,终成满仓稻粮,耐心的人才听得到财富的声音。

39、让爱的光芒照亮人间

一年天下大旱。一个和尚四处化斋,但怎么也吃不饱饭,于是他夹进一支难民队伍,靠讨些残羹剩饭勉强活命。

一天他们走进一座荒山,露宿在一片小树林里。半夜时分,一伙强盗袭击了他们。喝令他们交出财物。

强盗们的钢刀在火把下寒光闪闪,逃荒的人们有的在发抖,有的在祈祷,还有的在痛哭。只有和尚手持念珠,闭着眼睛平静地坐在草地上。

强盗开始洗劫了。他们威胁、恐吓、抢夺,在每一个难民身上搜刮或多或少值钱或不值钱的东西。他们一边抢劫一边怒骂,互相埋怨今夜运气太差,劫了这么一群“穷鬼”。

轮到和尚了。他一副灰头土脸穷困潦倒的样子。穿了一身打满补丁的僧袍,脚边还有一只破碗。“呸!原来霉星在这里,都是这秃驴害的!”匪首冲和尚的光头啐了一口,连搜都懒得搜,就背着已抢到的“财物”,率众悻悻而去。

见强盗已走,难民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只抢我们的而不抢和尚的?有的说,和尚太自私,有福能够同享而有难却不能同当:有的说,也许和尚与那伙强盗有亲戚,所以才不抢他的:甚至还有的说,那匪首说得对,是这和尚的秃头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应该把他驱逐出难民队伍。

听着听着,和尚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念珠也越转越快,一不小心,线断了,珠子一齐滚进了荒草里。他抓起那只破碗,猛地跳起来向强盗们离去的方向追去。

他拦在匪首面前。跪倒在地哀求说:“请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抢劫我,哪怕一件东西也好!”说完,他双手递上那只他认为是自己最值钱的东西——破碗。

匪首愣住了,他当了一辈子强盗还从来没有遇到过有人请他抢劫的。再看那碗。好像一件刚出土的文物,残缺不全且肮脏不堪。“谁要你的破碗!”匪首被激怒了。

“不。求您一定要收下!只要您收下这只碗,小僧就有救了。”和尚继续哀求道。

“有救了?”强盗们都坠入了五里雾中。分不清东西南北。“去你娘的,老子还要赶回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呢!”匪首不耐烦地劈手夺过破碗,用力捧在地上,继续赶路。

和尚双手捧着破碗的碎片。泪如雨下,这只破碗已经跟了他二十多年了。哭了一会儿,他又突然高兴起来,他终于可以回到难民的队伍中,并且向他们说:“瞧,和你们一样。我也遭到了强盗们的野蛮抢劫,我吃饭的家伙都被他们摔得粉碎,不信请看这些碎片!”

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那群难民,自己落了水偏要把别人也拖下水,嫉妒使他们丧失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友爱、理解和宽容。但愿和尚的悲剧不再重演。让爱的光芒照亮人间。

40、不要把心儿给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说:“果核是树木的心脏,不要随手丢了,要把它播种在适宜的泥土里,唤醒一个涅槃的再生梦。”

小沙弥就把那个真有些像心脏的杏核深浅适宜地埋在寺院的一个角落。一两个月之后,那颗杏核真的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心形的叶片。小沙弥感到由衷的喜悦,就跑去告诉老方丈。老方丈听后,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喜悦,他对小沙弥说:“树木的种子可以轮回树木再生梦,人生的种子也可以涅槃人的梦想和愿望,你知道什么是人生的种子吗?”

小沙弥思忖了片刻,小声说:“我认为是人心。”

老方丈满意地点点头头,语重心长地说:“人心就是生命的种子,把它播种在佛教里,能生成一棵菩提树;把它播种在艺术里,能生成一丛风景林。可是,有不少人,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随手就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算得上有心人呢?

41、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智者不假思索地答道。

“为什么?”青年甚为好奇,“今天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

“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为我的来访?”

“即使今天没有任何来访者,今天仍然很重要,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

青年还想问,智者收住了话头说:“在谈论今天的重要性时,我们已经浪费了我们的‘今天’,我们拥有的‘今天’已经减少了许多。”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下山了。

确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今天都是我们惟一的资本,也是我们惟一的机会。那么,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忘记昨天,忘记明天,牢牢地把握住今天。

42、两刃刀

朝鲜的“天下第一商”林尚沃15岁时,父亲林凤库为了培养他的性情,磨炼他的意志,特地把他送到金刚山的秋月寺做了一年的行者。

秋月寺里有一位名叫石崇的高僧。一天,林尚沃从山上打柴归来,正好遇到手持禅杖的石崇大师。大师突然把他叫住,然后伸出攥着拳头的左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林尚沃全然不懂石崇大师的发问究竟包含着什么禅机,于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不知道。”

石崇大师用手中的禅杖敲着林尚沃的头说:“小子,连这都不知道。你给我听着,我还要问你,如果不知道,我还要敲你,直到你的脑袋开窍为止。”

从那以后,每次见到林尚沃,石崇大师都会伸出拳头,问同一个问题。林尚沃每次都回答“不知道”,每次都照例挨上一杖。

最后,林尚沃心生一计,想出一个躲过劫难的好办法。这天,林尚沃又与石崇大师相遇,就在石崇大师又要伸出拳头的一刹那,林尚沃抢先把自己的手握成拳头伸向石崇大师。 面对林尚沃的这一举动,石崇大师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说: “你问我你手里有什么?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我现在就告诉你,你的手里有一把刀。”

林尚沃终于使巧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第二天,林尚沃又遇到迎面走来的石崇大师。大师照例伸出手问道:“我这手里有什么?”

已经知道答案的林尚沃脱口而出:“大师手里有一把刀。”

“对。”石崇大师又问,“那我手里拿的这把刀,是救人之刀,还是杀人之刀?” 这又是一个奇怪的问题。无奈之下,林尚沃只能试着回答: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救人的刀。”结果,他马上挨了大师一禅杖。林尚沃又回答说: “大师手里拿的是一把杀人的刀。”但是他又挨了大师一禅杖。

【禅理小故事】

第三天,林尚沃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得模棱两可地说: “大师手中所拿的那把刀,既可以是杀人之刀,又可以是救人之刀。”

奇怪的是,这次石崇大师竟没有用禅杖敲林尚沃,只是点了点头,然后便转身走了。 此后,林尚沃再也没有受到石崇大师的诘问和敲打。

43、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在众僧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中,小和尚坚毅地走出了寺门。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44、砍柴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可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仍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三个弟子,嘱咐说:“你们带这个施主到五里山,各自打一些柴回来。” 青年和三个弟子沿着门前湍急的大河,直奔五里山。

等到他们返回的时候,智者正在原地迎接他们——青年满头大汗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两个弟子一前一后,前面的弟子用扁担左右各担着4捆柴,后面的弟子轻松地跟着。正在这时,河面上飞来一个木筏,载着小弟子和很多柴,停在大家面前,大家一致竟然有8捆。

青年和两个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智者见状,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大师,让我们再砍一次柴吧。”青年请求道,“我一开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感觉太沉,就又扔了两捆;最后,就剩下了两捆。可是,大师,我确实尽力了。”

“我们和他恰恰相反,”走在前面的弟子说,“刚开始,我们各砍两捆,各担各的觉得很吃力,于是,就把柴和在一块,两个轮流担,就轻松了许多。最后又把这位施主丢弃的柴也挑了回来„„”

“我的个子矮,力气小。不走水路的话,别说两捆柴,就是一捆柴我也担不回来。”小弟子抢着说。

智者拍拍青年的肩膀,“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但关键在于怎么走。”

禅理小故事 第四篇_禅经佛理经典故事20个

【禅理小故事】

禅经佛理经典故事20个

1、世间什么最珍贵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前的横梁上有一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到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一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 ‚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五百年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五百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两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珠儿。一晃,蜘儿到了16岁,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金榜题名,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珠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嫉妒,因为她以为,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过了些日子,说来也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珠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是你的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儿感觉?‛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和长风公主完婚;珠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得知消息后的几天里,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的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两千年,爱慕了你两千年,但是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到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她睁开眼晴,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马上打落宝剑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55778/

推荐访问:幽默禅理故事 佛教禅理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