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时间:2018-06-09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一篇_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_3000字

那个,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恰恰是因为他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传奇人生,而这本被认为是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到更像是他缤纷人生的一面写照。表面上这是一个失意的爱情故事,但菲茨杰拉德将盖茨比的爱情和理想赋予了更为抽象广阔的含义,使它具有了人类、民族、时代的象征意义。小说具有某种神话意味,反映了人类的某种普遍经历,更展现了美利坚的民族神话——美国梦的幻灭,同时也是对“咆哮的20年代”的完美总结,对爵士时代的深刻剖析。

小说中的盖茨比经常以神话的、诗画的形象出现,菲茨杰拉德赋予了他太阳神阿波罗的特征,这一个具有神话性质的人物,好像具有改变现实的魔力。盖茨比庞大的花园中点缀着璀璨的灯光,仿佛万花筒一般,是一个现实与魔幻交织的世界。这里俨然是人间天堂,人们不请自到,纵情欢乐,享用着源源不断的香槟美酒。盖茨比正是这一天堂的创造者。他似乎具有某一种创造能力,能使人们分享他的幻觉,觉得自身置于某种神奇境地。小说多次强调盖茨比的理念,让读者意识到盖茨比对现实的梦幻化。

然而,现实无法规避,过去也不可能找回,盖茨比的天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他人的牺牲品。人们会为曾经的天真付出惨重的代价,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丑陋,而回到过去也只是一个梦想。

小说仿佛一个悲剧田园诗,欢乐延续整个夏季,直到青春逝去,神灵死亡。

这篇小说发表于1925年,当时的美国应该和现在的中国的情况差不多,人们生活水平正大不断地提高,大部分农村的人们都相继涌入大城市,而人与人之间渐渐缺少了真情、友情,而只有利益。这篇用盖茨比的伟大来衬托其他人的卑鄙与自私,从文中尼克对盖茨比说“They're no good, any of them! You are better than all of them added together!”(他们都不是好人,你比他们家在一块还要伟大)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那样一个人们都为利益熏心的时代,爱情也比不那么纯粹的时代中,盖茨比这样的人竟能保持那种对纯真的柏拉图式爱情的执着追求,他仍能保持一颗很宁静的心,这也是为什么他让维拉既觉得很神秘,有不得不佩服的原因。

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盖茨比所爱的黛西她的自私,她和汤姆结婚后的大小姐架子,奢侈,以及她丈夫的世俗.在盖茨比死掉之后,主人公突然发现原来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人会出现在他身旁。他的朋友,几乎无一人来到他的葬礼上,他们都有自己种种的借口.可是当初呢,当来到盖茨比家聚会总是那么的积极。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就如同人心与人心的距离那么远。

人心与人心的距离是多远?它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试看我们当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剩下多少?80年代我们还在说学习雷锋好榜样,可惜他已经死了;90年代我们还在学习"当代保尔"张海迪,可惜如今她的国籍遭到质疑;进入21世纪,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惜某些人只会把表戴在手上。看见有人拦车求助不能停,因为那可能是钓鱼;看见老人摔倒不能扶,因为那可能是碰瓷;看见地上有钱不能捡,因为就算不犯法那也可能是螳螂捕蝉,你看,我们的社会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价值取向也在渐渐扭曲,让富人带动穷人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初衷在哪里?为什么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信任危机?为什么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会如此遥远?

而“我”尽管在帮助他料理后事,但是“我”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旁观的心态。并没有很多对于那些所谓忘恩负义或者过河拆桥的人的批评,“我”只是在做仿佛是应该做的事情,同时又冷漠的在观察。我相信在与盖茨比不多的接触中, “我”在逐渐形成,回归,寻找,判断,观察着自我。就好像“我”并不一定在世界中存在,而只是盖茨比的另一个存在形式。或者,从头到尾尼克就只是个观察者,并且时刻谨慎的和他观察的事物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联系。这里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是“观察”的概念,一方面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这这样在观察着自己。看着身体遵循着社会的规则行事,看着他在规则里面像弹球一样碰来碰去,有时顺畅的通过轨道,有时冲出去太远不得不靠别人捡回来;另一方面看别人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不会真的融合进别人的圈子里,常常是默默的观察而已。看在不同的情况下别人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怎样可以做的更好,怎样做才能变成我的风格。这样既在学习,又在犯懒,不愿意参与。始终陶醉在自己的理论和所谓“旁观者”的清醒上。

小说中,菲茨杰拉德没有对盖茨比的形象做过多具体的刻画,对他的背景交代并不详细,他和黛西的感情描写也不够充实。然而唯其如此,才使人物具有独特的性质,达到抽象的象征意义。盖茨比的爱情与梦想明显超过了个人的经历,而代表了人类梦想与现实、过去和现在、天真与经验的普遍经历。盖茨比的个人梦想象征了整个民族的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艰苦历程,体现了美国人推崇个人自由、自力更生,相信个人道德的理念。尽管盖茨比的形象更具有讽刺意味,他却拥有天真、纯洁的个人品行。盖茨比的悲剧死亡象征了美国人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败,《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关于美国梦的幻灭的小说。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说明,轻易得来的财富和日益松弛的道德标准使美国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逐渐堕落。

美国人曾经通过个人的梦想赋予了这个国家意义,而在小说中,盖茨比的个人经历暗示了美国梦意义的丧失。盖茨比在黛西身上注入了她根本不具备也不配具备的完美理

想,盖茨比的梦想也因为其目标的没有价值而遭到幻灭。这就好像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梦。

小说中的另一些人物——老贵族们虽然举止优雅,却没有心灵。东埃格人都是一些漫不经心,任意轻率的家伙。小说的结尾,布坎南夫妇嫁祸盖茨比,自己搬到远离这里的另一座住宅,在盖茨比死后甚至不肯屈尊出席葬礼。而盖茨比虽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大量财富,却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在整部小说中,盖茨比代表的是拥有梦想的暴发户,黛西就是盖茨比梦想的化身,汤姆代表利己的上流社会,乔丹是脱离不了上流社会的新时代女性的代表,汤姆的情妇代表的是爱慕虚荣的灰姑娘之梦,汤姆情妇的丈夫代表着失去理智充当刽子手的社会底层,而我,尼克只是一个壁上观的穷屌丝。故事的结局证明,盖茨比的梦想已远远超越了黛西本身,他所追求的只是一个过去的影子,或者说只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满足,更积极地说是对自我实现的执着。

小说最后写道:我们继续奋力向前划,逆水行舟,不停的倒退,回到往昔。(So we beat on,boats agaisn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我不知该如何诠释这句话,因为整本书的基调是如此悲惨与迷茫,然而我又不愿妥协在这令人窒息的结局中,难道我们奋力向前的结果就是梦想的破碎?还是说我们奋力向前的方向错误了?或者说梦想本身就太过天真?再退一步说,梦想有必要存在么?有必要坚持么?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主流思想体系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自我吗?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的拥有自己。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生百态还在我的心中翻腾,雅典娜赐予人类智慧是为了让人类学会如何生活而不是互送“人参公鸡”,虽然,盖茨比最后被杀死了,但我仍不能轻易地总结道:他的人生是个悲剧。对我们许多人而言,盖茨比所拥有的社会财富,是我们常人一生都不一定能企及的梦想。或许他过早地到达人生顶峰是他死亡的诱因之一,但我们很多人都还在上坡的路上,没有会当凌绝顶,怎能一览众山小。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二篇_了不起的盖茨比 女性形象解读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形象

朱碧荣 201314703004

[摘 要]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描写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盖茨比的人生奋斗历程,同时作品也反映出在物质丰富和精神喧嚣的年代,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女性的生存空间依然狭窄,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在很多妇女恪守传统的同时新女性不断涌现它展现了一幅轻浮放浪、玩世不恭的女性群像。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并得出女性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作者的男权主义、厌女症和对新女性出现的恐惧。有助于女性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这也是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 的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 父权文化; 女权运动; 新女性; 独立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最优秀的 100 部小说中排名第二,而小说的作者也被誉为桂冠诗人的称号 在小说中,作者以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奋斗历程为线索,描写了其爱情梦和财富梦的破灭,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人们的精神迷失和道德崩溃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在小说中作者还塑造了很多自私 虚荣 追求物质享乐的寄生虫样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也以悲剧收场,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新女性 乔丹·贝克,在作品中,乔丹与其他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来说明父权文化下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在这种压制下,新女性正逐渐崛起 从女性主义解读这部小说将有助于妇女反抗父权文化的压迫,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 父权文化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父权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很长的历史,《圣经》可以说是这种两性关系失衡的根源 众所周知,在《圣经》中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制成,这为男女关系的失衡奠定了基础。从此,男人在男女关系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男人作为支配者决定了女人的命运和人生价值,而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 世纪20 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经历了一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安逸 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她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父权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的关系特征,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仍非常普遍。[1]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解读出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西出身于上流社会,她美丽单纯,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了青年军官盖茨比。黛西厌恶上流社会的虚荣、欺骗和无情,她本以为善良诚实的盖茨比是她将来人生的依靠。可是事实上,盖茨比向黛西隐瞒了他的社会底层的出身,单纯的黛西不过是他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最好的捷径。当黛西与盖茨比谈婚论嫁时,盖茨比却因军队的调遣远赴国外。 伤心的黛西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被家人安排要嫁给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汤姆,而盖茨比根本无力实现他答应给予黛西幸福的承诺,在婚礼当天还给黛西写了一封祝贺信。而此时的黛西还在伤心欲绝地等待着盖茨比。黛西虽然出身高贵,衣食无忧,但是在一个父权制社会中,她却无力选择自己的幸福,而黛西婚后的生活更加显示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 黛西在嫁给汤姆之后,不久就发现她的丈夫对婚姻不忠 汤姆与酒店的服务员有染的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甚至上了报纸,为了斩断汤姆与他的情人的关系,黛西甚至选择了搬家,而这根本无济于事 在黛西因怀孕生产时,她还没完全从麻药中醒过来,汤姆就已经不见踪影 可怜的黛西看着刚出生的女儿不由心生感慨,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成为一个美丽的傻瓜。黛西经常寻找丈夫的踪影,一时不见就精神恍惚。而汤姆却缺乏对妻子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他眼中,妻子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黛西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摆设而已,他整天与自己的情妇厮混在一起。 正当黛西对婚姻和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盖茨比回来了。此时的盖茨比通过贩卖私酒发了大财,他的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世袭富家子弟汤姆,而曾经被盖茨比视为上流社会的化身的黛西依然像一道高高在上的“绿光”一样吸引着他,盖茨比发疯般地想夺回黛西。盖茨比通过黛西的表弟尼克的帮忙,把黛西约到了自己的富丽堂皇的住宅中向黛西展现自己的富有,他把自己的美丽昂贵的衬衫一件件地向黛西炫耀,由此可见他同样缺乏对黛西的精神上的尊重,他以为男人用钱就可以买到爱情 当盖茨比最终向汤姆摊牌他与黛西的关系时,他甚至没有在乎黛西的想法,直接表明要带走黛西 而此时的黛西实际上是不愿放弃她的家庭和女儿的,她仍然在盖茨比与汤姆之间徘徊。

可见,在两个男人争夺黛西的过程中,黛西只被看做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物品,黛西成了男人争斗的牺牲品。在父权文化中,女人是很难获得真正的爱情的。汤姆整日与情妇混在一起,他甚至大摇大摆地带着她的情妇出入公开场所,没有丝毫的顾忌,能够拥有情妇甚至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同时他却公然表示女人们不该抛头露面,认为女人参与社交活动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当他发现了盖茨比与黛西的关系时勃然大怒。 在汤姆看来,黛西应该牢牢地由他控制,黛西对所谓的爱情的追求是社会道德的败坏,汤姆的男权主义思想决定了他是不会把黛西拱手让给别人的,汤姆在意的是黛西的美丽与出身,黛西是一件可以标志着他的身份的附属品。汤姆在与盖茨比谈判时,并没有反思自己对妻子的背叛,反而与盖茨比比较起了财富的多少,他认为男人的财富才是女人衡量男人的标准,

黛西不应该放弃坐拥世袭家产的他而选择依靠贩卖私酒等不正当手段发财的社会底层的人。

汤姆身上表现出了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汤姆的情妇梅特尔也是父权文化的受害者 梅特尔不甘心自己的贫困,希望通过婚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威尔逊却假扮有钱人骗取了梅特尔的信任,甚至在婚礼上威尔逊都穿着借来的礼服掩饰自己的贫困。所以婚后,当梅特 尔在火车上认识了有钱的汤姆之后,她投入了汤姆的怀抱,企图以此接近上层社会。她随汤姆出入各种公共场合,以汤姆的情妇自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扮起了上流社会贵妇人的角色,她甚至对与她同样出身的酒店的服务员颐指气使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而汤姆却把她看做满足自己欲望的玩物,对汤姆来说,包养情妇是男人成功的标志,所以汤姆带着她出入各种聚会,却经常把她扔在一边。当梅特尔不知天高地厚地在聚会中评论黛西时,汤姆对她大打出手,当梅特尔与汤姆的婚外情曝光后,威尔逊把她毒打一顿并锁在房间里,梅特尔跑出求救时,死在了黛西的车下。此时的梅特尔已经威胁到了汤姆的利益,所以汤姆对她的死无动于衷。结果在两个男性的压制和夹缝中,梅特尔最终成了父权文化的牺牲品

二 新女性的出现与反抗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历了一段空前的繁荣时期 同时由于战争很多女性走出家门,加之战后的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广大女性开始追求经济和思想的独立以及平等的社会地位。[2]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20 世纪初,广大女性要求平等的投票权。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改变,这引起了权文化下的男性的恐慌,他们认为妇女角色的变化破坏了社会伦理。在这种男女两性的对抗中,一些妇女仍然恪守着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而一些新女性也开始大量地涌现作者菲茨杰拉德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新女性形象。[3]曾经对菲茨杰拉德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位女性是他在大学时的初

恋情人吉尼夫娜· 金。吉尼夫娜与她的丈夫在 1936 年离婚,她的抗争行为在一个父权社会中是很不容易的。而另一个女性是菲茨杰拉德的妻子珊尔达·塞瑞,塞瑞同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愿像传统女性那样依附于自己的丈夫,而是主张夫妻经济平等和思想的独立,在她与菲氏出现感情危机的时候,她在1924 年爱上了一个法国军人,这次婚外情差点导致他们离婚。

总之,在20 世纪初,妇女通过离婚和婚外情等手段追求幸福的现象越来越多,新女性不断涌现。同样,在小说中乔丹·贝克也是一位新女性的代表。乔丹是美国一位知名的高尔夫运动员,曾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冠军 她也因此深受美国上层社会的欢迎,她经常出席各种名流聚会,想高攀她的富家子弟不在少数,比如她经常到黛西家做客,是黛西的好朋友,但她并不愿意像黛西一样靠依附于男人来生活,而是依靠自己的运动天赋追求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连尼克都承认乔丹拥有男人一样的坚强毅力。在以男性为主体的运动领域,乔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和竞争,但她总是能够自己应付。在生活中,乔丹也常常不拘小节,比如有时会忘了拉上车棚,有时把车开得飞快,而正是她像男人一样的做事风格最终导致了她与尼克的分手。

在一个男权社会,一个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的女性是很难拥有自己的幸福的。[4]在乔丹与尼克的恋情中,乔丹也表现出了新女性的独立和勇气,她身为体育明星,身边不乏上流社会的追求者,但是乔丹选择了乡巴佬尼克,因为尼克诚实,能够给她支

持和安全感 乔丹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她的独立甚至表现在她对性的态度上,她对性是开放并勇于追求的。乔丹的强硬的女性形象最终触及了尼克作为男人的底线,他最终承认乔丹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从而选择了与乔丹分手。当乔丹听到分手的消息时,她假装平静维护自己的尊严,并高傲地撒谎说她已经与别人订了婚,以摆脱自己的不利形势。乔丹在事业、经济和感情上都是独立的,她从不把男人当做自己的庇护所,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在这部小说中,乔丹目睹了整个故事的全过程,她看惯了男人的背叛和欺骗,同时她也目睹了黛西和梅特尔的可怜命运,在强大的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她无能为力,只能自己默默奋斗。她经常保持着一种高傲、冷漠的神情,观察着整个社会的众生相,在一个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社会,男人们更加堕落,女性的悲剧使乔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并且她将与千万女性一样坚定地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幸福

三 结 语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的人生历程,在一个充满着喧嚣和浮华的爵士时代,人们的精神空虚,盖茨比的爱情梦和财富梦都化为虚幻的泡影 同时在这个繁华的时代中,女性仍处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她们的命运依然由男性控制,而随着妇女争取平等的投票权等妇女运动的兴起,传统女性形象开始改变,出现了像乔丹一样敢于追求经济和思想独立的新女性。因此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于女性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幸福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该作品至今仍受热捧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Margaret Walters.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译.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故事[M].裘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菲茨杰拉德.飞女郎与哲学家[M].姜向明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三篇_了不起的盖茨比.开题报告

衡水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色

学生姓名 : 马舒媛

系 别 :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 2012级 学 号 : 201220101121 指导教师 : 周倩

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1页

第2页

第3页【了不起的盖茨比】

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1000字,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第4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四篇_了不起的盖茨比 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美国小说,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美国小说家如海明威、塞林格、卡波特,甚至连远隔重洋的日本当代小说家村上春树也十分钟爱这部小说,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借主人公之言:“兴之所至,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中抽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经典,在写作技巧上自有其成功之处,结构紧凑,文笔流畅,多运用象征手法,小说随着尼克的叙述展开,既有旁观者超然物外的姿态对现实讽刺批判,又能深入到小说人物之间,感受他们的悲欢。仅仅是文字和技巧方面的成就,就已让人爱不释手。

而一部作品若想成为经典,只靠文字和技巧上的成就是不够的,它必然要在思想层面上具有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内核”,从而无论是“爵士时代”还是“网络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阅读中有所获得。

“美国梦”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内核。

“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出关于追求个人主义,通过自力更生获得幸福的信条。也就是说,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种族及宗教信仰如何,凭借勇气、勤奋及运气,都能获得成功。 之所以称其为“美国梦”,不过是刚踏上“新大陆”的欧洲人,面对这片富饶的土地,相信他们的梦想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实现。实际上,人人平等、公平竞争何尝不是人类共有的梦想。

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却给狂热追求“美国梦”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梦”本身并不是菲茨杰拉德责难的对象,菲茨杰拉德批判的是腐化堕落的“美国梦”,是变质为不择手段,追求金钱、追求恣意挥霍享乐的“美国梦”。

小说中尼克、盖茨比、汤姆和黛西都意图从中西部到东部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对金钱、名誉、成功、刺激的追求。黛西不会嫁给一个一文不名的男人,她和汤姆的生活必须由豪华的房子、马球、旅游和每天盘算着如何打发时光构成;而盖茨比也只有在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赚到大笔的钱,住进海滨别墅,过上一掷千金的生活之后,才感到自己有信心去“赢”回黛西——他的“美国梦”。

正是对这种已然“物质化”了的梦想的盲目追逐,使那个时代的人们陷入了一种缺乏洞察力的状态——追求由金钱、名誉堆砌的成功,却精神生活空虚,外表的繁华难以掩盖空洞、虚伪的社会风气。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意识到他一生追求的“美国梦”的虚伪性和无意义性。作者在结尾也写到:“He had come a long way to this blue lawn, and his dream must have seemed so close that he could hardly fail to grasp it. He did not know that it was already behind him…”盖茨比渴望用金钱赢回黛西的感情,但却意识不到一个如黛西一般的拜金女子已无真挚感情可言。对金钱的膜拜已使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人冷酷无情,盖茨比生前宾客盈门,死后却无人参加葬礼,这就是对当时社会风气最大的讽刺。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中却痴情或纯情如盖茨比者,只能有悲剧性的结局。而正是因为盖茨不同于当时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还拥有自己纯真的梦想,所以才被菲茨杰拉德用“Great”来形容吧。

对梦想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狂热追求名利,有人也会为人类平等献出生命。而现实中梦想却极易物质化,追求金钱和优越的物质生活显然比追求人人平等、友爱有诱惑得多。但无论是何种境界的追求,归根结蒂,我认为还是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这也是人不同于动物的方面。纯物质的追求永远不会给人深层次的满足,它只会使人欲望不断膨胀,在追求中丧失对人对己的洞察力,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把对物质的追求当作自己的全部追求,结局只有更深重的失望。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述中不乏伤感的基调,主题思想似乎与时代的进取精神背道而驰,因此纵然是经典,也断然算不上书店里的畅销书。但正是这种冷眼旁观的文字,让人们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妨稍停片刻,对自己所追求之物重新审视,不要在当前时代的风气中迷失方向。

菲茨杰拉德自己也了然,他能做的不过是一部小说,人类整体对物质的狂热是无法停滞的。 用《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这也是刻在菲茨杰拉德墓碑上的文字: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了不起的盖茨比】

盖茨比最终凄凉死去,无人流泪,无人哀悼。然而隔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仍在为盖茨比扼腕,我们追随着他,甚至追随着码头对岸黛西家的那盏绿灯。我们看着盖茨比梦的破灭的同时,也审视了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的梦想,到底怎样的梦想才不至于让我们倒退?我们时时质问,却迟迟得不到回答。

或许每个人的心间,总是存在过这样的一盏绿灯,我们为之痴迷神往,如飞蛾扑火般的不顾一切。因为我们听到了它的召唤,仿佛一只无形的手,牢牢地抓住我们的命脉——唯有追逐,才得永恒——不管这个梦想,是有着气吞山河的盛大,还是小悲小喜的微末。我们永不会知道结局如何,也无需记挂,就好像盖茨比在跨出了第一步时,势必不会因为第二步的不可知而畏首畏尾。再是虚无的梦,即使存在就是一种幻灭,我们亦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但凡我们的心说:“走吧,年轻人”,即使荆棘遍地,我们也要跋山涉水,逆流而上。

菲茨杰拉德曾说:“法国是一片土地,英国是一个民族,但是美国……是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这颗赤子之心中看尽哀乐人间,同时也暗暗滋生出自己的梦想。在每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选择张开双臂,看得更远,跑得更快……

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五篇_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5000字)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刚刚完成。美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一跃超过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大强国,出现经济空前繁盛的景象,全国各地一派欣欣向荣,小汽车、电灯、电话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觉得不会再打仗了,是时候尽情享乐了,年轻的一代更是觉得进入了一个欢乐绚丽的新时代,他们开始放弃传统的道德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整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经济的繁荣代价是社会的世风日下。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尼克的叙述展开。尼克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经营股票生意,并想以此发财。他住在长岛,与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盖茨比原名盖茨,和尼克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在家举办大型豪华聚会,大宴宾客,以显示其阔绰,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五年前在盖茨比服兵役时黛西曾是他的恋人,在盖茨比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然而物欲和肉欲的满足并没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在尼克的帮助下,与盖茨比重逢后好像又旧情复燃。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美丽的躯壳。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后来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

茨比的车时轧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闯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仔细翻阅这本书,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或丑陋的,或刚正的,或执着的,或委曲求全的等等。

盖茨比是一个追逐美国梦的年轻人,早期美国梦意味着: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而在一战结束后美国梦却在悄悄变味,其背后的动力成了对财富的渴求。盖茨比为了能得到心爱的姑娘不惜铤而走险贩卖私酒以此获得巨额财富,从此开始整日笙歌艳舞,没日没夜的在心爱的姑娘黛西附近宴请宾客只为引起黛西的注意,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的事。由此可见,在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国,拜金主义与攀比之风空前繁盛着:社会各阶层的人不择手段赚钱,有钱人花钱如流水、穷人贷款消费盲目攀比。于是经济越发呈现繁荣的景象,殊不知这虚假的繁荣最终导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最终引发二战。

女主人公黛西也是人性堕落的代表。黛西身为交际花每日晚上都有军人来自己家中参加宴会,而黛西跟随盖茨比的原因则是因为盖茨比欺骗她说他很有钱,随后盖茨比离开之后黛西便立马开始寻找新的归宿,有钱有势的汤姆成了他的丈夫,而带到多年之后盖茨比腰缠满贯的回来的时候,黛西又决定跟随盖茨比,后来黛西撞死了人,汤姆

献计利用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嫁祸于盖茨比,黛西又从了汤姆。黛西如一棵墙头草一般左右摇摆着,哪一方对自己有便跟随哪一方。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拜金的普遍心态,用美貌博得男人的爱,用金钱衡量包括爱的一切事物,生活不加检点、奢靡腐败,以玩乐作为活着的目标,将男性视为自己的钱包,也就是说,她们追逐爱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金钱。

汤姆则是花心男人与不择手段的典型代表,汤姆在与黛西结婚后不久便找到了一个情妇,两人秘密交往数年,等到盖茨比回来要带走黛西的时候却又紧紧抓住黛西不放,这可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占有欲与面子而已。但故事最后黛西竟然阴差阳错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汤姆立马装作完全不认识情妇的样子,还帮助黛西出谋划策嫁祸盖茨比,最终盖茨比被杀死,而这两人马上远走高飞消失不见,连盖茨比的葬礼都未参加。汤姆成为那个时期上流社会男性的典型代表,用钱来处理一切事物,在外面花天酒地,四处寻找情妇,并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心态,在自私心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可以干出杀人一类的事,人性竟至于堕落到如此地步!

故事中很多其他的小配角也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汤姆情妇的丈夫代表着美国的无产阶级穷人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任富人摆布;盖茨比的父亲则在儿子死后,为儿子拥有如此大的房子与如此多的财产而骄傲,似乎忘了儿子已经死去这一事件:沃尔夫山姆在盖茨比生前只想着盖茨比的钱,在盖茨比死后装聋作哑„„让人感到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与自私

叙述者尼克则是一个旁观者,他不是这人格堕落中的一员,他以他的视角讲述了这发生在美国最繁华的东部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尼克看清了东部的鬼影重重,世态炎凉,踏上了前往中西部的路途。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凭借其另一本小说《人间天堂》出名时还不满24岁,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星期后,他与泽尔达在纽约结了婚。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年轻,迷人,拥有金钱和名望,是一对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他们活跃于纽约的社交界,纵情地享受爱情、年轻的生命以及成功的欢乐,过着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的生活,后来又长年在欧洲居住。但由于讲究排场,挥霍无度,他们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泽尔达因精神病多次发作被送进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这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菲茨杰拉德曾经这样形容欧美的三个国家:法国是一片土地,英国是一个民族,而美国是一颗赤子之心。世界各地的人都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美国追逐自己心目中的美国梦,但到了最后无非是追逐更多的金钱罢了,在这经济繁荣却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慢慢迷失自我。所以,黯然神伤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最为绚丽的时代。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

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当我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最后一页我发现,在爱情面前,盖茨比永远是在等待,从他发现在码头尽头黛茜的倩影还有她身后的那盏绿色的灯开始,他就陷入了坚毅但痛苦的守望,虽然这种守望在许多时候对于看似很聪明的人来说,简直是愚不可及。当我们面对一个满眼只有金钱但却当着你的面柔情的说爱你的女孩该如何应对呢?更恐怖是,她并没有逢场作戏,她真诚的眼神让你无法回避你那什么也没有的钱包时候,也许我们抱以回应的只能是尴尬的猜测与沉默了。但盖茨比却坚定的意识到,她是爱他的,只是他没有钱。于是,盖茨比的悲剧也就此开始上演。菲茨杰拉德也伟大的令我们有无数话需要表达却也只好闭紧嘴巴,看着盖茨比无可挽回的渐渐的倒在了后来他自己建造爱情幻想花园的后院中。

准确的说,我们应该讨厌的并不是那个物质主义女孩黛茜,与她对世态的冷漠与玩世不恭一起,她选择了生活的安逸与平淡,尽管她不一定是达到了她选择的初衷。有人说菲茨杰拉德向我们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充满泡沫般的浮华现实中的幻像,然而我却似乎只看到了盖茨比在他那盛大的派对中,在那绚烂灯火照耀下的觥筹交错中,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52392/

推荐访问:了不起的盖茨比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度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