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

时间:2018-05-19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辛追夫人 第一篇_揭秘千年不腐辛追夫人 少女肌肤宛如睡美人之谜

揭秘千年不腐辛追夫人 少女肌肤宛如睡美人之谜

16岁的少女,情窦初开,美丽大方,而后嫁给了一个名叫利苍的男人。她的夫君骁勇无比,跟随汉帝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封为侯爷,而她也被追封为丞相夫人,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辛追夫人,是轰动我国考古界的“千年不腐女尸”。

这位侯爷夫人,死时只有50岁,一生疾病缠身,最后却因为贪食甜瓜,甜瓜子卡住食道,而突发心脏病去世。如此闻名天下的第一夫人,却因这小小的甜瓜丧了命,正是应了那句“用生命来热爱美食”。

随后,他的夫君和儿子厚葬了她,仅制作棺材的乌木,就要10几个人才能抱住,各类珍贵的陪葬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被世人称道的就是那件轻薄素纱禅衣。当然,她的儿子,深知其母的好吃本性,还在墓中放下她最爱吃的藕片。

在被深埋了两千多年后,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终见天日,一亮相就惊呆了世人。出土时,她的皮肤仍有富有弹性,毫不逊色现在的年轻女子,各个关节仍然能够活动自然,肉眼就能看到软骨组织。被发掘的古墓众多,其中也不乏很多女性,为什么偏偏辛追的尸体保持如此完好,难道是因为她特殊的死因

?

据当时的考古工作者交代,尸体出土时,馆内有大量中药,据推断出的药品有麝香、木香、冰片等,可能是用来杀菌、消毒和吸收潮气的,而且尸体的周遭都被乳黄色的蜡状物质所包裹,起到了隔离空气,防止尸体腐烂的作用。最后是下葬使用的棺材是名贵木材,具有耐腐、防潮的作用,再加上多层的密封和尸体的特殊处理,造就了“睡美人”的容颜不腐。 虽然,这位名声显赫的侯爷夫人的死因令人哭笑不得,但她为后人留下的考古价值却是不可估量,为我们呈现了汉代王朝的绚丽缩影。

辛追夫人 第二篇_中国七大古尸容貌复原图:均堪称绝世美女

中国七大古尸容貌复原图:均堪称绝世美女 古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科学家用高科技复原了考古发现的古墓主人容貌,里面不乏美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长沙马王堆汉朝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堪称绝代佳人。

“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70年前,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这样形容他在小河墓地的发现,他把在这里出土的一具女性干尸称作“微笑公主”。这是小河墓地出土女尸复原图。

1980年楼兰遗址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

千克,血型为O型,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古尸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双眼,薄唇轻抿,俊美而忧郁。这是高科技还原的楼兰美女。【辛追夫人】

这是新疆唐朝墓葬群出土的天然女干尸。据称这个唐墓群是唐朝的一个贵族墓群,葬在这里的人多半是贵族或是官僚。经研究发现,女性干尸是一个成年女子,身材丰满,鼻子、嘴、牙齿较小,眼睑长,是当时流行的丹凤眼。【辛追夫人】

北京老山汉墓女墓主颅骨三维头像复原工作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获得成功。复原头像显示:墓主是位30岁左右、长相端庄的中原女子。老山汉墓女尸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0年8月发掘出土的,于今年10月运抵长春市。

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湿尸。随古尸出土的龟钮铜印,印文清晰地表明墓主人为“凌氏惠平”。据复原结果,,凌惠平圆形脸,柳叶眉,双眼皮,樱桃小嘴,堪称“绝世佳人”。

2001年3月出土于安徽省砀山县梨园小区的建筑工地的清代“香尸”。属于“湿尸”性质活体女尸,国内第二例,过了三百多年,这具女尸却保存的异常完整、浑身散发着奇异的香味。

辛追夫人 第三篇_《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轰动岛城

【辛追夫人】

陈列展览

《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轰动岛城

10月22日,《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在我馆成功落幕。和我馆今年运作的《走进大师系列展》、《圆明园回归国宝青岛大展》不同的是,此次与湖南省博物馆斥资近30万元联合主办的《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是我市多年来鲜见的大型专业文物展出。

纵观近几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专业文物展,如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珍品展》、南京博物院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文物精品展》,毫无疑问都体现了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向精神生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民族自身文化的叩问和渊源的溯求已由个体情趣逐渐成长为大众氛围,这是《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自信走向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首先,展览本身的含金量是赢得观众的中心因素。展览以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服饰为主,介绍墓主人辛追的生活起居,进而涉及到西汉社会人文,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从首推的“素纱褝衣”,到各类衣料、随葬木俑、漆器,以及复制的1号墓辛追女尸、黑底彩绘棺等共计展品60余件,每一件都具有强大的视觉震撼力;布展上,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营造复古氛围,通过搭建西汉建筑、喷绘大型场景、设计依照简洁古朴风格,追求汉代生活的再现。另外引入多元化的展览表现元素,展演结合,特设“汉代服饰展示秀”,极大地促进了与观众的相互交流。

其次,展览宣传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必要手段。展览从筹备之始就开始注重利用媒体来挖掘市场潜力。与新闻媒体通联,引发他们的关注,凭借强势媒体《青岛早报》为主的多家报纸、电视台和电台,让《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走进最广泛的公众视线;开辟网络作为新的宣传工具,开展当日两馆负责人、专家通过青岛新闻网与广大网民“网聊”马王堆;在商业黄金地段投放巨幅广告,并遍及到岛城17条公交干线的公交车上,用有限的资金最大化的宣传了展览;配合国庆黄金周在《青岛早报》推出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在实现宣传功能的同时也对于本展相关的历史文物知识进行了适当普及。

最后,多方面商业运作是成功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得到观众的认可,除其本身的吸引力之外,依靠商业运作,多方位的票务推广也是一个重要愿因。如利用青岛国际时装周、国庆长假的天时优势,做好推介,争取了大量外地观众;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购票,还可以通过售票热线买票参观,凭借票务公司广泛的销售网络,使得售票体系得到扩大,发行空间得以突破,这无疑为《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开拓了另一片天地;展览后期面向岛城大中专院校推出的团体优惠票更是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开展之后社会好评如潮,共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在岛城的文物展览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代草圣”林散之书法压轴今年大师系列展

《力驱蛟龙——林散之书法艺术展》于 9 月 29 日至 10 月 31 日在我馆开展。本次共展出林散之书法作品 60 幅,全部来自南京林散之纪念馆,是林老晚年成熟期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而本次专题学术讲座则是由林散之纪念馆书画院院长鞠慧亲自为观众讲解了《一代草圣林散之——林老的生平及其诗书画艺术》。

【辛追夫人】

林散之( 1899 —— 1989 ),江苏江浦人,原籍安徽乌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分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南京市书画院院长等职。是当代中国书法大家。其书法初学唐楷,继受碑学影响改学包世臣执笔悬腕之法,后由魏入汉,转而复返唐代碑版, 30 岁后学行书, 60 岁后作草书,遂以圆转深雅、奇逸流畅而自成格局。其于诗文、国画、书法理论亦多有建树。作品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及在报刊发表,被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走近大师—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完美谢幕 2004年10月31日,随着《力驱蛟龙——林散之书法艺术展》的结束,我馆2004《走近大师——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完美谢幕。

《走近大师——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策划启动于2003年,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我馆从5月底至11月先后由外省大博物馆引进了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张大千、高剑父、沙孟海六位大师的作品,以一月一位大家、配合专题讲座的形式强力推出,首展即引起岛城观众的强烈反响,观众突破两万人,之后每展均观众踊跃,《中国文物报》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影响波及省内和国内博物馆行业,成为青岛市博物馆的品牌展览,荣获当年山东省精品陈列评比最佳创意奖和最受青岛市民欢迎的十大文化活动。

2004年,《走近大师——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展》在国内多家博物馆和大师纪念馆主动推介馆藏大师名作,我馆慎重甄选的基础上,从五月至十月又先后推出了吴昌硕、赵少昂、刘海粟、陆俨少、钱松岩、林散之等六位大师的精品力作,在岛城观众中掀起了第二波大师展热潮,多所艺术院校组织学生在展厅教学、临摹,许多书画爱好者和专业创作人员不辞辛苦从邻市赶来参观,更有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和冒雨而来的观众„„全年大师展观众达到近十万人次,赢得了岛城观众的广泛好评。许多观众留言希望博物馆继续举办大师展。

应广大观众的要求,我馆决定2005年继续举办这一品牌陈列,继续为广大观众提供不出岛城即可观赏各地大师名作,与大师心灵相约的机会。

《纪念青岛下关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书画展》在我馆开幕 为纪念中国青岛和日本下关缔结友好城市 25 周年,回顾两市多年来友好交往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密切青岛与日本在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努力增进两市人民之间的友谊,由青岛市政府、下关市政府主办,青岛外办、青岛文联、青岛市文化局、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于 10 月 18 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东展区开展,共展出中日书画作品近两百件。中共青岛市市委副书记、青岛市市长夏耕、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长聚与下关市市长江岛洁、议会议长小浜俊昭等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并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于 10 月 22 日结束。

赫保真国画亮相我馆

今年是我省著名国画家赫保真先生诞辰 100 周年,为纪念赫老一生的创作生涯,展示其德艺,表范后来并发扬光大,由青岛市文联、山东省美协、青岛市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赫保真国画作品展》于 10 月 29 日至31日在我馆开展,本展共展出赫老作品百余幅,是赫老个展中作品最为丰富的一次。通过这些工写结合的山水、花鸟、人物,集中体现了赫老一生执著于国画创作和教育的累累硕果。

赫保真( 1904 —— 1987 ),字聘卿,号蓬庐、萍青等。山东潍县人。幼好书画,师法前人而又独具造诣,尤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工写兼能。其于牡丹创作,总结出“五结合画法”,突破民俗陈套而独出新意,素享“赫牡丹”之美誉。 1924 年来青,历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员等职。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政协委员等。曾为中国画教学编写过数十种讲义、教材,多次举办画展并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巨幅画《满堂红》、《十里荷香》。

11月展讯

1、《青岛市民盟美术研究会书画作品展》

时间:11月12日-14日

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东区

2、《馆藏近现代书画作品展》

时间:11月始

地点:青岛市博物馆西区二楼

工作时讯

十二家博物馆协力诠释中国租界史

——黄耀华馆长参加《中国的租界》出版座谈会

在天朗风清的金秋时节,由上海历史博物馆牵头,《中国的租界》一书出版座谈会于10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出席该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前院长张仲礼,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总编张晓敏,发起并主编该书的上海历史博物馆领导、主编以及协编的各博物馆馆长等。我馆馆长黄耀华、陈列部副主任崔少岩应邀出席会议。

《中国的租界》共四万余字,遴选了七百多幅照片,图文并茂,集中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广州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九江市博物馆、苏州革命历史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以及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提供的有关租界的图片和文物。该书以图录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对租界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介绍,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租界的产生、发展至被收回的全过程,是一本反映近代中国租界和近代中国国情的大型图录,不少照片为首次面世。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国的租界》一书,开中国博物馆界科研项目合作之先河,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大有可为。今后应加强联系,强强联合,不断编篡出版有博物馆特色、高品位的图书。

会后,东道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还热情地为与会各馆人员安排参观了近年来新建的上海档案博物馆、上海银行、证券博物馆、法租界代表区域——“新世界”等文博单位,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我馆组织全体职工赴外地参观学习

10月24日至11月7日,我馆组织全体职工分两批先后赴外地参观学习。职工

们在欢声笑语中饱览祖国壮美山河、领略华夏璀璨文明。大家参观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以及屯溪老街、千岛湖等名胜古迹。此行达到了馆领导所希望的让职工们开阔眼界,放松身心,增进交流的目的。

老干部愉快度过“重阳节”

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在馆领导的重视与精心安排下,我馆将曾为博物馆事业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干部邀请到馆里过节。

老干部们在李承江副书记的陪同下首先赴雨林谷游览,回到馆内大家又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正在我馆展出的《马王堆汉墓贵夫人辛追服饰珍品特展》。参观过程中,老同志们认真的聆听讲解,对展出的各种文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后又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西汉服饰表演,并对演员们认真精彩的表演报以热烈掌声。

随后,馆领导集体到场与老干部见面座谈。黄耀华馆长首先向老同志们表达了节日的慰问,亲切询问了老同志们的身体情况,接着向老同志们介绍了我馆近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打算。老干部们对我馆近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所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纷纷表示祝贺与赞扬,并由衷的希望我馆领导继续保持这种与时俱进的工作势头,预祝博物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座谈会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文博采风

河南博物院

被誉为全国四大省级博物馆之一的河南博物院,是一个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河南博物院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首批推出2个基本陈列和6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配备中外语音导览系统、录像播放、电脑咨询等设施,尽力满足观众对文物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河南博物院目前开放的展览有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河南古代建筑明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河南古代玉器馆、明清工艺珍品馆、恐龙世界暨恐龙蛋展等。

他山之石——“我与国宝展”有奖征文佳作选登二

历史不能如烟

姜传奇

呈现在我眼前的这樽精巧绝伦的青铜虎首令我惊愕:其惟妙惟肖的神态、中西

合壁的造型与匠心独韵的技艺,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造诣和文化的广泛交流。时值初秋,置身“国宝展”的陈列展厅仿佛驻足历史溪畔,很多的旧事可随时间淡化为过往云烟,可事关这四件宝物的那段历史却不能一带而过。凝眸这四件历经坎坷归国路的罕世奇珍,其古色古香的流泽中却已透露着掩饰不住的岁月沧桑和往事不堪,在圆明园原貌想象图的大背景前,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会被此情此景触痛到内心深处那块民族的伤疤,那页阴霾的历史不能湮没在民族的记忆里,坚决不能。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看。历代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毁灭便应了这个譬喻,当英法帝国主义联手制造了这个莫大悲剧不久,法国浪漫主义大文豪雨果就在1861年义正词严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胜利就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是正义者的声讨,这个强音在历史的隧道里回荡了一个多世纪,今天展览的这四件国宝只是在那场悲剧与灾难中遗失宝物的一个缩影,当辗转各地最后风尘仆仆地归国来时,那段她曾经亲眼见证了的惨痛遭遇,又在人们的缅怀中历历浮现,岁月斑驳陆离的记忆里她在警示着人们千万不能忘记那段民族的耻辱史,也在人们的痛定思痛中,潜移默化地激起人们深埋心底的那份爱国情感中的民族尊严意识。

那些历史的遗憾任凭我们扼腕叹息也无法追溯回来,但近在眼前的这承载那些历史的四件国宝却可以使我们在瞻仰中获得一丝安慰与感恩,历史的轮廓也在直观的视觉中愈加清晰,但又有一些心事困扰了我。我是一名即将踏上三尺讲台的教师,实习时曾讲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课件制作过程中为了渲染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举世无双,我搜寻了若干的图片资料,包括今天展出的兽首,尽管那堂课因为形式新颖而使得同学们非常踊跃,但有种状况却使我焦虑和担忧,那便是许多学生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整堂课任凭我怎样声情并茂地讲解互动,但由于学生感情基调参差,课文始终没能深入地拓展到民族与历史这层意义上。课后我不禁想:这些孩子怎么就记不住那段历史。后来我转念一想: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认识特点,倘若能用实物的直观穿插上记载那段历史的文字,在合适的氛围里耳熏目染,孩子们定会饶有兴趣地记住那段历史并引起共鸣,从而接受一次刻骨铭心的爱国教育。而这次“国宝展”的布置也是对孩子们达到这种效果的绝好机会,所以我将这种想法也反映给了“国宝展”的工作人员,希望通过这些难得一见的国宝,再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孩子们能够愉悦地在这第二课堂攫取知识。而对于家长则在这暑假的未央不妨带孩子到“国宝展”去开拓一下眼界,增长一下见识。一个民族只有将这些惨痛的历史一代代传承,这个民族才会有明天。

行走展厅观赏“国宝”文物,应该说青岛市博物馆的那种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将此次“国宝展”的内涵演绎地更加淋漓尽致,正如保利博物馆蒋馆长做客青岛新闻聊天室我问 “此次巡展青岛一站的预期目的” 时的回答一样:青岛不仅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之都,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名城,和我们展览的爱国主题相吻合。同时他还诠释了岛城市民应加强与青岛博物馆的联系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的确如此,身临其境之后相信此次“国宝展”的鲜明的历史与爱国主题,再凭借青岛市博物馆的东风,定会让岛城市民的精神家园刈获初秋的第一份丰收的喜悦,也坚信这些国宝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定能让我们热情澎湃地守望未来的国宝回归之路,也深深地在脑板上烙下了那些不能如烟的历史。

辛追夫人 第四篇_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

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罗学港说:“我们利用X光对马王堆女尸进行了观察,发现30年前我们注入女尸血管内的显影剂现在仍在流动,说明女尸的血管没有破裂,她的‘血’仍在流动。女尸的关节仍能活动,相当于现在60岁左右的正常人。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 随着中国**学院教授赵成文用鼠标在电脑上描完马王堆女尸面相的最后一笔,并将制作好的女尸面相复原标准图拷入软盘,标志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复原标准图正式完成。这个2000多年的人类面相信息软盘,数日之后抵达汉代女尸的故乡———湖南长沙。

此次复原的马王堆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将近2200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辛追,死时约50岁。1972年,辛追的墓葬被发现。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辛追容貌复原蜡像,雍容妩媚)

辛追夫人 第五篇_同治皇后尸体不烂之谜

同治皇后尸体不烂之谜

1945年日本投降,东陵地区鱼龙混杂,惠陵被盗掘。在盗掘同治帝陵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那就是同治帝的尸体早就腐烂了,化为了一把烂骨头;而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的尸体却没有腐烂,面目栩栩如生,盗匪给她开膛破肚,肠子流了一地。

同在一个地宫之中,都在同一年去世,为什么皇帝尸体腐烂了,而皇后尸体却没有腐烂呢?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原因如下:

一是阿鲁特氏肠胃里面没有东西。这一点很关键,从目前发掘的尸体实物来看,无论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还是安徽出土的砀山女尸,之所以没有腐烂,都是她们的肠胃里面没有东西。没有食物就不会腐烂,这是很肯定的。那么,阿鲁特氏为什么会空腹下葬呢?难道说她是有意的吗?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做出了违反祖制的决定,让同治帝的堂弟醇亲王之子载湉继承皇位。慈禧这样做出于三点考虑:第

一,载湉仅仅4岁,年龄小,便于控制;第二,载湉和同治帝平辈,慈禧可以继续做太后,如果,在“溥”字辈中选择,慈禧就成太皇太后了,就不能再临朝称制了;第三,载湉是慈禧亲妹妹生的儿子,和自己亲上加亲,更加便于控制。可是,慈禧这么做,就把阿鲁特氏置于十分难堪的境地。因为载湉是自己的小叔子,叔嫂怎么相处呢?而且,阿鲁特氏做不了皇太后,又怎么能抓住权力呢?

所以,阿鲁特氏在同治帝去世之后,没有了靠山,还要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处境极为艰难。同治帝去世后75天,阿鲁特氏便突然崩逝。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绝食身亡。《李鸿藻先生年谱》和《清代后妃传稿》等都持此观点,但也有人认为是吞金而亡。所以,盗墓发生后,那些利令智昏的暴徒,居然给她开膛破肚,从她的肠子里面找那块黄金。

二是阿鲁特氏的棺材里面有大量玉器。古人认为“握玉以防腐”,所以出现金缕玉衣等玉器葬物。那么,阿鲁特氏的棺材之中是否也有玉器呢?清宫档案《宫中杂件·敬事房来文》中记录下了阿鲁特氏棺材中的大量玉器。有玉戒指、玉镯子、玉圈、玉佩、玉葫芦、玉烟壶、玉钳子、玉完器、玉坠等各种玉器,大约有300件。这些玉器,围绕在阿鲁特氏的尸体周围,恒定着棺材内的一定温度,对尸体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 此外,两层的棺椁构造,隔离了尸体同空气的氧化过程,也对尸体防腐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辛追夫人 第六篇_马王堆汉墓陈列

马王堆汉墓陈列

各位朋友:

大家好!提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马王堆”坐落在长沙市东郊,清朝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故称“马王堆”。1972年至1974年,通过发掘并考证,其实这是西汉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墓中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軑侯家,去追寻2000多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马王堆三座汉墓中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器形之多样,工艺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里展示了云纹漆鼎、云纹漆案、云纹漆具杯盒、粉彩长方漆奁、锥画纹漆奁等一系列文物。大家看这个彩绘双层九子漆奁,它呢就相当于现在女孩子所用的多层化妆盒。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丝绸发源地。一号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褝衣就让我们大开眼界。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褝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这两件衣服,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还不到一两,可以说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素纱襌衣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当时的人们喜欢将又轻又薄的透明襌衣套在色泽艳丽的丝绵袍上,衣服的颜色、纹样若隐若现,从而产生了朦胧的美感。

马王堆三号墓还出土了近十二万字的帛书。这幅帛书《五星占》向我们揭示了汉初以前的天象观测,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专著。这幅帛书《五十二病方》则是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古医方专著,它详细记载了涉及内科、外科等一百多种疾病的治疗医方。

在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以这幅“T”形帛画最为絢丽夺目。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帛画全长20 5厘米,被艺术地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个部分。大家看,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正上方的神,人首蛇身,神话中伏羲、烛龙都是这种形象。右边是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扶桑树中,最大的太阳里面蹲伏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称之为“金乌”,这可能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左边则是月宫的描绘,有蟾蜍和玉兔,月亮之下,月神正托举月亮缓缓升起。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描绘的是老夫人生前的一幅出行图,身后有三个贴身的奴婢,身前则是炼丹的方士献上长生不老丹。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后悼念的场景。地狱部分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鲧,它脚踩巨大的鳌鱼,正平托着大地。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

它无处不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1米54,体重为34.3公斤,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大家看到的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但是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考古学家在其食管、肠胃内发现有1 3 8粒半甜瓜子,这表明,她死于瓜熟季节。据病理检查,她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症,还感染了蛲虫、鞭虫。经过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死亡年龄约为50岁。好了,今天我为大家就讲解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46313/

推荐访问:辛追夫人的故事 马王堆辛追夫人
推荐阅读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