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时间:2018-01-17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一篇_春节故事之“春联”的由来

春节故事之“春联”的由来

我国周代盛行在大门的两旁悬挂上长方形桃木板,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的《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山,叫度桃山,山上有一棵生长多年的大桃树,桃树顶上常卧着一只金鸡,总是在日出后,仰着脖子向天空鸣叫。这棵桃树的东北角上,有一棵好大好大的树,那树的枝干呈拱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东海里这座风景秀丽的度桃山,住了许多妖魔鬼怪,常常从东海里跃到海岸上祸害陆地上的村民,但是这些妖怪的出没都要经过这个天然的大门,人间叫他鬼门。后来,土地爷把这件事禀报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为了制止东海的鬼怪到人间作祟,便派了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将去把守,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那山上的桃木削成钉子,把它牢牢的钉死。

这件事被土地爷偷偷的给说到了人间,于是人们每逢除了“夕”和“年”之后,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来恐吓妖魔鬼怪,果真是人间平安好多,慢慢的人们越传越广。

周代的姜子牙把桃木制成符,用来驱逐妖魔鬼怪,由此桃符便更为广泛的在民间推行开来。

五代初年,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在桃木板上“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产生了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到宋代时候,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桃符便由桃木板改成了纸张。

明代的朱元璋有一年在除夕之后,要到民间微服出访,有一地方官听说后,急忙要家家户户帖上了红色桃符语联。朱元璋微服出访,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语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杀猪的,正忙于年事,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杀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语联。然后笑道:“这春来之时,又是过年,怎能不贴„春联‟?以后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帖上„春联‟来欢度节日。”

从此,“春联”便演变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二篇_对联中的历史故事

对联中的历史故事

以下对联是本人平时积累,自感颇有造诣,且耐人寻味,推荐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大家多学习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1.金蛇狂舞旭素一笔草,艺海泛舟包康双楫文。(赞书法艺术联)

2.韩信屈身未必怯,羲之坦腹何曾愚。(含韩信受胯下之辱,坦腹东床两个故事)

3.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 赞西汉两位文学家和诸葛亮联 )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赞项羽勾践及自勉联)

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赞蒲松岭联)

6.冬芍药夏牡丹,春兰秋菊,臣乃探花郎,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乾隆皇帝试探新科进士探花的对联)

7.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总结韩信一生联)

8.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河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要用火攻。(赞诸葛亮功绩联)

9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古有一考官见一考生与己同名,不悦。出上联难之,生不惧,对出下联)

10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 (乾隆南下,在南通州突出上联,求下对,身边一随从左右顾盼,见街边当铺很多,随对出下联)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三篇_民间故事

活动一:元宵节的传说与习俗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阅读等活动,对元宵节的传说与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

2.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与幼儿谈论关于元宵节的话题,提出关于元宵节的新问题。

2.鼓励幼儿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调查、访问、阅读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进一步丰富元宵节的经验。

3.在班上开展“话说元宵节”活动,引导幼儿自由结伴,向同伴介绍自己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的关于元宵节的新认识、新经验。

活动二:元宵节到了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策划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方案。

2.对元宵节庆祝活动充满期待,共同营造节日氛围。

3.具有分工合作意识,知道通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幼儿前一年过元宵节的照片展板。

活动过程:

1.欣赏照片展板,激发共同布置节日环境、准备节日活动的愿望。

★指导语:①这些照片是关于什么节日的?在庆祝元宵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②今年的元宵节,大家准备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2.设计“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分配任务,各组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讨论。

(1)师幼共同商定“闹元宵准备工作表”(包括准备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等几项)。

(2)自由分组,分配任务。【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3)各组围绕自己的任务展开讨论。

①布置环境需要哪些材料?布置些什么?

②准备些什么节目?请谁来参加我们的元宵庆祝会?

③海报上要有哪些内容?

3.集体交流小组意见,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方案。

延伸活动:

幼儿分头行动,合作完成闹元宵的准备任务。

活动三:学做花灯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鲤鱼跳龙门

设计意图:

鱼在我国民间民俗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由于“鱼”和余裕的“余”同音同声,而被人们认为是吉祥,视为祥瑞之物,于是出现了“年年有余”“富贵有余”“鲤鱼跳龙门”等一些富有民族乡土气息的祝福语,并表现在年画中。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的孩子对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了解越来越少,对过洋节、吃洋快餐倒更加热衷,为了使幼儿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学会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结合春节的来临,我设计了《鲤鱼跳龙门》这一活动,从而让幼儿领略中国的传统艺术。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初步理解和认识年画《鲤鱼跳龙门》。

2、 学习剪鱼的基本技能,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情景创设。(倒福、春联、红包、灯笼、鞭炮、窗花等)

2、 课件《鲤鱼跳龙门》、歌曲《鲤鱼跳龙门》

3、 操作材料:蜡笔、纸、剪刀、色卡纸、双面胶等。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话题。

再过不久,我们又要长大一岁了,要准备怎样了?过年的时候,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变化?(根据创设的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各抒己见)

2、 了解过年的习俗。

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老师也很喜欢过年,过年时,可以放鞭炮、拿红包、可以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民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和习俗。

3、欣赏年画。

(1) “年年有余”。知道“鱼”表示“余”的意思。

(2) “鲤鱼跳龙门”。

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年画”。过年的时候,人们贴上年画表示喜庆,年画也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东西,暗寓“年年有余”,全家快快乐乐、幸福和美。

4、重点学习《鲤鱼跳龙门》

(1)、出示课件《鲤鱼跳龙门》,幼儿根据画面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述内含的故事。

(2)、小结:知道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鱼”“水”表示收获成功,繁荣,《鲤鱼跳龙门》还表示工作、学习有成。

(3)、认识年画中鲤鱼的特点:有鱼鳞、鱼鳍、胡须、最主要的是尾巴往上翘。

5、制作年画《鲤鱼跳龙门》。

(1)蜡笔画。

(2)剪纸制作、装饰。

要求:鱼鳞、鱼鳍、尾巴有特色,有自己的想法,图案排列有规则。

6、歌表演:《鲤鱼跳龙门》 嘭叭,过年罗!

反思: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很高,愿讲、乐动手、喜表演,体现的是一种自主、愉悦的活动。蜡笔画颜色鲜艳、明亮,高高翘起的尾巴很有特色,鲤鱼姿态优美,背景充满喜庆。剪纸、装饰活动有活力、充满创意,有的镂空几何图形排列;有的锯齿型装饰;有的镂空波浪线打扮;有的站起的三角形立体表现„„各有千秋、各领风骚,很有特色。

活动反思:

春节即将临近,在课题内容的基础上,我根据活动需要创设以之相适应的环境,挂灯笼、贴春联、窗花、放鞭炮,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祥和的过年气氛,并且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欣赏传统民间艺术,了解中国民间习俗和感受它们所表达的喜庆吉祥的节日气氛,从而引出年画,知道年画也可以是过年时张贴的,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四篇_对联小故事

对联小故事

妙对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讽刺

一九二六年,汪精卫在武汉政府期间,口头高喊革命,办事却大耍官僚派头,讲排场,图享受。一次,到郑州开会,冯玉祥对他的表现极为反感,便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了汪精卫:“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五篇_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

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熬年守岁的来源: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里面,人们管它们叫“年”。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出没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人们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灭炉火,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贴门神的来源

过年家里都喜欢在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敬德两位将军的画像,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古时候,泾河龙王与一个算卦先生打赌,犯下天条,被玉皇大帝判死刑。泾河龙王托梦唐太宗李世民,让唐太宗赦免他,太宗应允。

第二天,太宗和直言敢谏的大臣魏徵下棋,魏徵突然睡着,在梦中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的冤魂责怪太宗不讲信用,常来索命。 太宗一病不起,游了阴间,被十阎王谅解,重返阳。这就是《西游记》的起因。

怕泾河龙王来索魂,就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守门,平安无事。太宗又觉得过意不去,就把二位将军像贴在门上,也平安无事。传到民间,于是,民间也贴两位将军像。

春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压岁钱的起源:

压岁钱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1、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2、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六篇_年春联

年春联

鼠年春联: 春雨晓风花开五色

鼠须麟角力扫千军 人喜盛世

鼠兆丰年

百年推甲子

福地在春申

碧野青蛙叫

黄山松鼠鸣

丙辉觇瑞应

子庶庆丰登

丙辉腾瑞气

子庶乐丰年

苍松随岁古

子鼠与年新

春潮传喜讯

鼠岁报佳音

春风拂绿柳

灵鼠跳松青

春燕鸣暖树

金鼠跳青松

鹊语红梅放

鼠年喜气浓

人欢为体健

鼠硕因年丰

豕去呈丰稔

鼠来报吉祥

豕去春无限

鼠来岁有余

鼠来豕去远

春到景更新

鼠为生肖首

春乃岁时先

鼠至调新律

鸡鸣早报春

欣有鼠须笔

喜题燕尾书

新妆鼠嫁女

美景艳迎春

子年春到户 鼠岁喜临门 子时春意闹 鼠岁笑声甜 子时岁交替 鼠节春更新 子为地支首 鼠乃生肖先 子夜松涛劲 鼠年鹊语香 子夜岁交替 鼠年春更新 子夜钟声响 鼠年爆竹喧 丙丁烈焰开新宇 子丑银花兆丰年 丙辉耀福腾淑气 子舍承欢聚太和 丙年有庆猪辞岁 子夜无声鼠报春 丙夜未眠思国计 子时早起讶春光 丙子迎春期两制 陆台携手庆三通 才见肥猪财拱户 又迎金鼠福临门 窗花巧剪吉祥鼠 科技尊称致富神 春鼓频敲鼠嫁女 秧歌竞扭喜盈门 稻菽千重金浪起 春风万里玉梅开 火树银花迎玉鼠 山珍海味列金盘 吉祥鼠报丰收岁 科技花开富裕家 甲兵永戢书康乐 子庶同歌世共和 甲第连云欣发展 子年遍地祝丰收 甲乙科名佳话在 子孙孝友古风存 甲子迎春多瑞霭 文明建国遍春风

嫁女画图呈喜庆 迎春燕子舞祥和 鸠妇雨添正月翠 鼠姑风裹一庭香 老鼠娶亲成故事 雄鸡迎日报新春 老鼠娶亲鸣鼓乐 羊毫蘸墨写春联 麟角凤毛增国誉 鼠须妙笔点春光 灵鼠跳枝月影晃 春牛耕地谷香飘 灵鼠迎春春色好 金鸡报晓晓光新 龙国群英兴伟业 鼠须彩笔绘蓝图 年画喜人鼠嫁女 红梅傲雪鹊鸣春 鹊喳梅放春迎户 鼠报年来福满门 壬遇深恩心谢党 子图大业力描春 豕去鼠来新换旧 星移斗转腊迎春 鼠怀不可告人事 年到非常吉庆时 鼠女出嫁千里外 钟声敲响两年间 鼠无大小名称老 年接尾头岁更新 鼠颖描春成画稿

肃贪惩治官仓鼠 正本当纠裙带风 万千气象开新景 一代风流壮鼠年 万千禽兽尊为子 十二生肖独占先 务本神农播百谷 刺贪硕鼠吟三章 羊毫触墨舞龙蛇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一日时辰子为首 十二生肖鼠占头 银花火树迎金鼠 海味山珍列玉盘 银花万簇迎金鼠 火树千株展玉龙 莺歌燕舞春添喜 豕去鼠来景焕新 宰掉肥猪开美宴 迎来金鼠庆新春 子时一到开新律 鼠岁三春报好音 子夜佳章茅盾著 鼠偷奇案况钟察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喧 子夜钟声燃爆竹 鼠年吉语化春联 祖国健儿兴骏业 鼠须彩笔绘宏图 一纪开端共迎金鼠 三春肇始同举玉杯 两个文明同建设无分甲乙 四项原则共坚持永传子孙 雪花献瑞五龙鳞甲飞大地 绿酒添欢家人父子庆丰年 雪花献瑞玉龙飞起三百万 绿酒添欢金鼠报来十二时 海宇尘嚣坚甲牧马立国之道 人寰春暖孺子为牛尽我所能 岁月峥嵘应知花甲易屈指珍惜少壮 江山锦绣乐与赤子同存心服务人民 丙辉瑞应 子庶丰登 丙名世德 子夜凯旋 丙年春满 子夜灯红 丙年凤仪 子夜钟鸣 丙年兴旺 子民腾欢 子年人瑞 丙岁春温

子年润泽

丙火兴隆

子孙奋发

丙火辉煌

子夜为鼠

丑时属牛

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雨复滋甲子年 春光曙色兆甲岁 松韵清流庆子年 东风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恋子年 亥岁祝福歌九曲 子年尽兴饮三杯 花香鸟语山村好 雨顺风调鼠岁丰 甲第宏开他造府 子年兴旺我修楼 九州浪潮逐鼠去 万里东风吹富来 绿酒添香甲子岁 雪花献瑞大丰年 三春花雨润甲岁 十亿神州庆子年 十二时辰鼠在首 一年四季春为头 岁月峥崂逢子鼠 江山锦绣倾甲年 跳舞唱歌庆子岁 题诗作对颂甲年 午夜钟声响且远 子时月色亮而圆 消除鼠害人人事 造福家邦岁岁昌 子来亥去年更岁 斗换星移日转轮 子年大有山河壮 甲岁丰盈日月新 子岁人奔新富路 甲年众改旧乾坤

2008年春联集锦--五字春联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七篇_对联故事

1.我国留传下来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春节(即旧历的正月初一。以往把过春节称为过年),是咱们中国民间顶热闹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爱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贴春联这个习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个风俗的起源,应当从我们祖先当初挂“桃符”的事说起。

传说,早在两干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板条,钉在大门上,说是能用它赶跑“鬼怪”,消灾灭祸。人们还在桃木板上写上一些“避邪”的符号,要不就画上两个神像——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lǜ]。据说这哥儿俩住在山上的大桃树下,看见恶鬼就把它们逮住,再去喂老虎。这么一来,人们就把这两位画在桃木板上,一左一右钉在大门上,给自个儿家站岗守卫,镇鬼驱邪,还把他俩叫“门神

爷”。那会儿科学不发达,人们都挺迷信,家家都要挂桃符。

到了唐朝末年,人们过年,有的在桃木板上不再画神像了,而是写上对偶的两句吉祥话。到了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后蜀的皇帝孟昶[chǎng]有一年过年之前,他让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好挂在自己卧室门外。辛寅逊写完了,孟昶 一看,直摇晃脑袋,不满意。他就干脆自己编了两句,亲自写在桃木板上。孟昶写的是: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两句全是吉祥话,是说新的一年开始了,万事大吉;春节一到,美好的春天就来了,万事如意。“长春”还有总是年轻的意思,孟昶也盼着自个儿能“长春”,老当皇帝。

这还是个嵌字联,头尾嵌上了“新春”两个字,中间嵌上了“佳节”两个字。孟昶是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的皇帝,他压根儿就不管国家大事,这样的皇帝怎么能“长春”呐?他写完上面那副对联的第二年,后蜀就让北宋给灭了,孟昶投降,没多久就死了。孟昶写对联那年是公元九六四年,他那副对联因为记在了《宋史》等史书上,而保存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顶早的一副对联。

据《宋史·蜀世家》,

宋·张唐英《蜀梼机》。

2.最早的扇联

范质是后唐进士,在朝廷里做官。后来,他对后唐君臣的腐败无能十分不满,就辞官回家了。范质回到家乡以后,曾经在自己的白纸扇上写了一副对联: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意思是,让人气闷难忍的酷暑天气,赶紧跟那些贪官污吏一起滚走吧。扇子一摇,凉风习习,要好的老朋友就要跟清风一道儿来我这儿做客了。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扇联。以后,各个朝代都有不少文人喜欢在扇子上题联,留下了不少好扇联。

据宋·文莹《玉壶清话》。

3.吕蒙正的一副怪联

当过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得厉害。大了以后,家里也没什么起色,还是穷得叮当响。这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奇怪的春联,

上联是:

二三四五;

下联是:

六七八九。

横额是:

南北

怪联贴出来以后,不大工夫,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大伙儿莫名其妙,猜不出对联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站在那儿瞎嘀咕。一会儿,有个小伙子咂摸出味儿来了,他对大伙儿说:‚你们看,上联少个‘一’,是说‘缺衣(一)’、缺穿的;下联少个‘十’,是说‘少食(十)’、少吃的;横额只有‘南北’,是说没有‘东西’呀!‛吕蒙正在屋里听了,哈哈大笑,走出来对小伙子说:‚不简单,猜得对。大年下的,我这会儿真说的上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大伙儿要是不信,欢迎进屋观看。‛看热闹的人全笑了,大伙儿都说吕蒙正写的这副春联,怪有意思的。

4.“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偁[chēng]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家里挺穷,父亲靠给人家磨面挣点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可王禹偁人穷志不穷,自己努力读书,刻苦学习。

当地有个叫毕垵[ǎn]的官,听说王禹偁是个要强的孩子,就把他找了来,对他说:‚你们家靠磨面过日子,你能不能拿石磨作首诗?‛小禹偁想了想,就作了一首:

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

得人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诗中的‚心‛,是指磨盘的中心;‚眼‛,指磨盘上用来灌麦粒的窟窿眼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只要磨盘安得正,不怕磨得慢。只要有人稍微使点劲,磨盘就能转起来。这首诗表面说的是石磨,其实王禹偁是在说自个儿呐:只要我心正肯努力。还怕眼下进步慢?要是有人能帮帮忙,我就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毕垵听了,惊奇得不得了,心里还真佩服小家伙有志气。他知道王禹偁家里穷,读书困难大,想‚得人轻借力‛,自己一定得帮小家伙这个忙。毕垵就让王禹偁跟自己的孩子一块到私塾 里念书去了。

有一天,当地的知府[管理一个府的地方大官]请客吃饭,毕垵也去了。吃到半截儿,知府说了个对子上联,让客人们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意思是,虽说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它嘴再巧,外表长得再美,也比不上鸟王凤凰。

在座的客人没人能对,毕垵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下联。他回家以后,就把对联写在屋里的屏风上了。碰巧,这个上联让王禹偁看见了,他就对了一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意思是,蜘蛛虽说也能拉丝,可比蚕差远了。蚕吐出的蚕丝能织出漂亮的绸缎,可蛛丝就不成了。

毕垵一听小禹偁对得这么好,挺佩服。往后,也不拿他当晚辈看了,见面就叫他‚小友‛,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小‛朋友。

据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内

翰王公》

5.杨大年巧对翰林院

宋朝时候,有人在翰林学士院的墙上,写了这么一句上联: 李伯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句中的‚李伯阳‛指的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李耳又叫老聃[dān]、老子。传说,李伯阳刚生下来,就用手指着门外的李树。后来,他就用李树的‚李‛做了自己的姓。老子死后好多年,到了汉朝,兴起了道教。那些道教徒抬出了老子当他们的教主,硬说道教是老子创立的,还说他‚生而知之‛——刚一生下,就知道天下大事了。墙上的这句上联,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这当然是不可信的。

上联出得挺妙,妙在几个地方。第一,前半句人名的姓[李]

有关春联民间故事 第八篇_2017春节文体活动倡议书

春节文体活动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祥和的春节假期是人们的期盼和幸福,但也需要大家用共同的行动来维护。祥瑞常伴文明到,不便多随陋习生。只有“休闲不忘文明、欢乐不忘安全、尽兴不忘公德”,才能过一个“文明年、祥和年、健康年、平安年”。所以,我校团委倡议在春节期间开展“树文明新风,过文明春节”活动,在尽享新春欢乐的同时,为来年开个好头。

第一,社会责任不能放假。假日里工作、学习少了,生活却更加丰富。休闲放松下来,陋习最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更是磨练和提升文明素质、展示形象的大好时机。要遵纪守法,拒绝黄赌毒,不参与迷信活动;要主动清扫积雪和燃放垃圾;管好自家的宠物。无论同学聚会、同事聚会,还是走亲访友、游览购物,都不忘用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影响家人和朋友,让现代文明走进我们的节日,融进我们的生活,扮靓我们的宿城。

第二,友善之心不能休眠。节日氛围贵在温馨,宽容和关爱不仅能温暖他人,赢得尊重,也能慰籍自己的心灵。我们要争做传递温馨的使者,为家庭、社会和-谐尽力。假日是化解邻里误会、融洽街坊关系的好机会,要想着给邻居拜年,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祝福,邻里之间要互谅互让,相互守望。要主动帮助我们周围的军烈属,鳏寡孤独、伤病残和困难群众。要讲礼仪、守孝道,善待别人,乘车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展示和-谐形象。

第三,安全之弦不能松懈。平安是喜庆、祥和的基本前提。出行时,要文明乘车,不携带违禁物品;要文明行路不争道抢行,要文明驾车、礼让步行者,不酒后驾车、疲劳驾车,不违规鸣号、频繁变线、随意停放。燃放烟花爆竹时,要遵守燃放时间,选择空旷地点,不在楼道和阳台上燃放,不在夜深人静时燃放,不让儿童在没有大人指导时燃放。外出和入睡前,要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气。发现隐患及时报警。

第四,身心健康不能大意。放松不是放纵。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多参加室外和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不沉迷网络、不斗酒贪杯,不在居室和公共场所吸烟,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食物中毒、流感和假日疾患,保持身心健康。

第五,节俭美德不能忘。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参与“文明餐桌行动”,摒弃爱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杜绝中国式的“剩宴”,反对挥霍浪费,过一个风气向上的“节俭年”。

各位家长、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建和-谐,过一个文明、祥和、平安、健康的春节。

中国共青团宿城第一初级中学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二日

春节文体活动倡议书 [篇2]

尊敬的各位传统文化志愿者、爱好者:

扶危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而时习之”是对传统文化学人的实践要求。为此,在2017癸巳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鞍山文促会倡议广大传统文化志愿者、爱好者,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和慰问老人院的慈善实践活动。

一、关爱农民工子女、捐资助学活动

鞍山市第三十八中学是铁西区教育局指定的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初中,家庭贫困的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虽然学校和各界一直关心帮助这些孩子,但总是杯水车薪。经-文促会慈善实践部与该校沟通,该校老师通过家访,遴选出12名品学兼优但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急需救助。他们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患病,有的是被父母抛弃、由亲属抚养,有的被养父母送到市内,自己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这些本该青春阳光的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了人世间的疾苦。(每位同学的简介附后)。鞍山文促会倡议大家向这些孩子奉献爱心,捐款或捐赠生活学习用品。

捐赠截止日期:2017年1月15日。

二、尊老助困,慰问老人院活动

位于对桩石的鞍山慈善院是由郭阳清等爱心人士创办的公益老人院,常年收养多位家庭贫困、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和智障人员。经过到慈善院调研,文促会拟组织约20名志愿者于1月26日上午慰问老人院,为老人送去过年需要的生活用品(募集捐款后统一购买江米面、白面等),给老人洗衣服、剪指甲等(请自带指甲钳、胶皮手套等工具),同时募集交通工具(小车约5辆)。如果报名人员过多,优先考虑捐款和出车的志愿者,其次考虑报名先后顺序。

捐赠(或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1月24日。

以上两项活动接受捐赠地点:鞍山文促会秘书处

咨询电话:13841247925(慈善部义工李老师)、0412-7218929(文促会办公室)

注:捐款可以到文促会秘书处现场办理,也可以通过网银转账或到中信银行窗口存款,之后持转账或存款收据到文促会换取正式捐赠收据,文促会银行账号:

开户行:中信银行鞍山湖南支行

户名:鞍山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

银行帐号:7216510182600001994

鞍山市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

2017年1月5日

春节文体活动倡议书 [篇3]

陵阳,我们的家乡!灿烂的陵阳河文化举世闻名,纯朴的民风民俗渊源千年,丰富的历史遗存若星河熠熠。同学们,你知多少呢?春节快要到了,在假期里,让我们一起踏上家乡风俗文化之旅,做一个有根的陵阳人吧!

一、民风民俗汇集册(低中高年级)

家乡的节日里,总是那样多彩:辞灶、守岁、春节、元宵节、清明、仲伙、重阳、冬至……等节日,腊八粥、贴春联、过门笺、压岁钱、放鞭炮、闹元宵……等传统习俗,我们都耳闻目染,做个有心人,通过长辈或上网搜索,把节日的来历、节日风俗、节日诗词、春联集锦、节日图片等内容,制成一本图文并茂的民风民俗画册(或绘本)吧!

二、历史文化图片集(低中高年级)

陵阳河文化遗址举世闻名,它的主址就在我们学校正南不足百米之处。尤其是出土的21个图像文字,陵阳就出土了13个,将中国的文字历史上推了1500多年,据说莒州博物馆里近70%的文物来自陵阳。大寺、小寺、陵阳街、葛湖、大埠堤、西上庄、杭头等地都有出土文物。同学们,在假期里,带上相机到各个遗址、莒州博物馆参观,用图片和文字记录祖先繁衍生息的情境、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文化。

三、文物古迹寻访记(中高年级)

陵阳的古迹众多。刘章墓、莒子墓就在学校的东边不足一千米之处,莒州八景中的“沐水拖蓝”就在庄科村之西、“屋楼春晓”在学校东南六千米之地,乐毅垒就在刘家村西边沐河的河床之上……每一处历史文物遗迹,都有厚重的历史内容,用你们的笔记录家乡的历史吧。

四、家乡故事精彩讲(低中高年级)

家乡的传说与民间故事总是那第悠长。大王坟的传说、大雁河薛礼征东打雁的故事、洗马银的故事、有巢氏居屋楼的故事、四姑山的传说、古佛寺的故事……听长辈讲一讲,仔细记一记,把家乡的故事记录下来。

当你把这四块内容整理成册,新年开学之时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传阅,是不是很高兴的事?你就会有小作家的感觉!孩子们,行动起来吧,把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爱家乡而有根的人!

陵阳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办公室2017.1.22

春节文体活动倡议书 [篇4]

亲爱的朋友们:

小餐桌,大文明。饮食文化、餐桌文明作为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承载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传承了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良好风尚,倡导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特此倡议:

1.传承美德。自觉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踊跃参加文明餐桌行动,打造温馨、文明、和-谐的就餐环境。

2.理性消费。厉行节约,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411078/

推荐访问:春节剪春联民间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