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尊师小故事

尊师小故事

时间:2016-12-08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尊师小故事(一):名人尊师故事

名人尊师故事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将他一直对其有愧意的老师张干接到北京,一直在照顾他的生活,直至百年。

3.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4.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5.彭总穿便服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6.江泽民回母校看望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主席乘车来到母校。在行政楼的走廊里,江主席快步走上前,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会议室里,江主席询问了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钟光林教授住院期间,江主席还多次到医院看望。

7.鲁迅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8.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名人尊师 1

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9.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10.“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中小学生守则》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名人尊师 2

尊师小故事(二):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尊师小故事】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

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尊师小故事】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6: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7: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

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朝。 8:文学家鲁迅:探望老师传为美谈

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伟人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尊师小故事】

9: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尊师小故事】

10:一代伟人毛泽东:尊师重教光辉榜样

人民领袖毛泽东, 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禹居,毛泽东小时的私塾老师。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重回故乡韶山,

毛泽东亲自向毛禹居老师敬酒,毛禹居老人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 ”杨昌济, 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学时的老师,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 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他。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1937年徐老60寿辰时, 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1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 ...

12:程门立雪 杨时在洛阳求教于程颐。杨时那个时候大概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拜见程颐时,恰巧程颐正在坐着打盹,杨时就和游酢恭敬的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走开。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13: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 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14: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尊严。

15: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俩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尊师小故事(三):2015升旗演讲稿

第1篇:升旗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尊师重教传承中华》

九月,秋风飒飒,秋叶飘飘。这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老师们收获的季节,更是学生们回报的季节。一个人无论他的低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从发春秋战国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到近代伟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饱经沧桑的岁月,遗留下里了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而尊师重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与精髓,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尊师重教的例子把,一起学习什么是尊师重教,什么事文明行为,以及如何做到尊师重教,行为文明。

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报恩师,四处奔波,传播他的仁政思想,南宋时期的岳飞,为师父披麻戴孝,一生牢记师父教诲,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疾学在于尊师”,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我们的老师,常常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一丝不拘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晚上常有他们忙碌批阅的身影,清晨常有他们箭步疾飞的身姿……。老师的教育让我们明白;我们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蓄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给我们智慧,去开动脑筋,他们给我们勇气让我们襟怀坦荡,正直为人。他们将美放在我们心中,给我们教诲,见识和想象。

或许老师讲课的每一个细节随着时光的流逝会被我们所淡忘,但他们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甘做人梯,愿做牛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爱戴的,所以我们应尊重老师的教诲,学习感恩。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不仅仅是教师节才有的专利,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用你的心,用你的言语,用你的行动老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吧!

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尊师重教的文明火种,发自内心的敬爱我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老师。我们无需大张旗鼓,更无需高喊口号,只需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路遇老师时,报以轻声的问候与微笑,那会令老师温馨;上课前,擦净讲桌、黑板,那会令老师愉悦;上课时认真听讲、练习,那会令老师欣慰……

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挚爱以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以回报恩师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谢谢大家。

第2篇:升旗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新年的钟声还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新春的脚步随着我们又走进了新的一年。迎着美丽的朝霞,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今天同学们又回到快乐的校园。看到大家抖擞的精神和张张笑脸,我相信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温馨、祥和、愉快的新年。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教导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锻炼,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很多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新的学期对我们每一位同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你们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自尊自爱、继续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作“五小公民”。

新的一年开始了,同学们又长了一岁,我相信我们的同学比以前更成熟、更懂事、更自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新的变化,新的要求将扑面而来,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面对今天鲜艳的五星红旗,雄壮的国歌,我向学校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一、希望同学们严以律已,养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和道德规范,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二、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任何成果都是凝结着辛勤的汗水,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不要怕苦,不要分心,更不要去玩游戏和受不良因素影响,为你们将来的美好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积极地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谢集小学具有优良的传统,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这一切都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发扬我们的好传统,好学风,让我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同学们,美好的愿望,崇高的理想总是和艰难相伴,没有今天刻苦钻研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就没有明天的成功。在新学期第一天的早晨,我真诚地祝愿每一位老师在新的学期里工作

顺利,事业有成!祝愿每一位同学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谢谢大家!

第3篇:升旗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X班的XXX,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会与他人相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们认为这句话对吗?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

同学们,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294479/

推荐访问:孝亲尊师小故事 古代尊师小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