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美文 > 爱情故事 >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

时间:2016-11-21   来源:爱情故事   点击:

【www.gbppp.com--爱情故事】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一):18个古今中外感人的宽恕故事

18个古今中外感人的宽恕故事

段 新(duanxinxyz)编辑

目 录

1】得理让三分/2

2】于丹“大人不计小人过”/3

3】李亚鹏被羞辱后 /4

4】志行风格 /5

5】两个苹果 /6

6】无原则的宽恕害人不浅/7

7】宽厚仁慈的太守/8

8】两位智者的对话 /9

9】假糊涂真聪明的舜 /10

10】奥巴马的拥抱/11

11】宽容的乔丹 /13【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

12】母亲的仁慈舌头 /14

13】一个士兵的故事 /15

14】安德森原谅朝自己开枪的战友 /16

15】爱因斯坦咽“气” /17

16】林肯宽恕逃兵/18

17】定比定律的发现 /19

18】是什么挽救了大画家 /20

【【【【【【【【【【【【【【【【【【

得 理 让 三 分

刘永好转战猪饲料市场时,他们厂研制的“希望”饲料因为质优价廉,在推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內,销量就直逼“正大”。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因此多次公开指责刘永好的行为是“恶性竞争,有失一个企业家的职业道德”,刘永好只是默默承受,不予回应。

多年后,谢国民参加《对话》节目,央视邀请刘永好做嘉宾。下属觉得要给昔日的对手当“绿叶”,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但刘永好却力排众议,说:“既然我们能宽恕自己对人家的竞争,为什么就不能宽恕人家对我们的竞争呢?没有昔日‘正大’的竞争就不会有‘希望’的今天,我们得感激人家!”

刘永好不计前嫌的举动让谢国民钦佩不已,录制完节目后,谢国民盛情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并表示道歉,媒体更是盛赞他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君子”。

【思考】

1.为什么刘永好能对竞争对手不计前嫌?

2.为什么说“得理让三分”是避免人际争端的良方?

【感悟】身处激烈竞争的商界之中,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如果受到伤害就图一时口舌之快地以牙还牙,只会在激化矛盾中伤人伤己、得不偿失。得理亦让三分是避免人际争端的良方,用宽广的胸怀去感化对方,会使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加和平友善。面对竞争对手的不实指责,刘永好没有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反而选择沉默以对。他的宽广胸怀,让谢国民钦佩不已、主动道歉,同时也受到了媒体众口一致的高度赞誉。

于丹“大人不计小人过”

2007年7月,北师大著名教授于丹被中国19家主流媒体联合评选为“中国最美50女人” 的第三名。著名作家、具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公开表示,不认同这个评选结果。

魏明伦认为:“于丹的姿色和才能均属于中等资质。她只是个‘口才’大于‘人才’的女人。论才能,她也不是大天才。才女要有文才,用著作体现。她的文才,绝对赶不上毕淑敏、王安忆、铁凝、舒婷。她们有著作,即高质量、重量级的著作。”魏明伦这够“损人”的话,一般人听了肯定会生气反驳,但于丹对此却“无动于衷”, 继续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后来,魏明伦与于丹在同一活动中不期而遇。当于丹看到魏明伦时,几次主动走上前向魏明伦问好,说:“魏老师,我非常敬重你!青少年时期我就读过你的文章和剧本。现在真是不期而遇!”魏明伦看见于丹这么热情友好,一下子笑了。于丹与魏明伦顿时冰释前嫌。

【思考】

1.你对“大人不计小人过”作何理解?

2.我们应向于丹老师学习什么?当你受到别人不公正对待时,你能做到宽容友善吗?

【感悟】“大人不计小人过” 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就是指在交际中能够做到宽宏大量、包容对方,不对他人抱有仇恨,而是对其报以微笑。面对魏明伦的“损人”行为,于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计前嫌,勇于率先原谅对方。她在公开活动中,主动上前称呼“老师”, 并表达了自己对魏明伦的崇拜和敬意,这种宽容、友善待人的态度,怎能不让魏明伦“相逢一笑”化干戈为玉帛?于丹虽是巾帼之躯,却有着男儿的宽广心胸。由此可见,给他人多一点包容,就可以扭转别

人对你的不利态度。

李亚鹏被羞辱后

李亚鹏和王菲结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不幸是个天生的唇腭裂患儿。他们共同发起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会,积极为更多贫困的唇腭裂患儿筹集医疗资金。

那天,李亚鹏按惯例在飞机快降落时开始发传单,因为这时大家都已经睡醒了,不会打扰到他们的休息。当他客气地把传单送到一个男子的手中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那个男子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看也不看,啪的一声把传单扔到了地上,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李亚鹏怔住了,他当众受到这样的羞辱还是第一次!他怒火中烧,很想上去与他理论一番,终于还是忍住了。只见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捡起了宣传单,心想可能是人家现在心情不好,不喜欢被打扰,自己做的是慈善事业,就不能大度点吗?于是,他微笑着对那个男子说:“对不起,打扰到您了。”而且照例向他微微鞠了一躬,然后继续礼貌地派发传单——这下轮到那个男子被怔住了。

不久后的一天,李亚鹏在外地工作时,他们基金会的办公室忽然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说收到一笔10万元的捐款,可是却没有署名,汇款单上只写了“对不起”三个字,让人莫名其妙。可是,李亚鹏却知道这钱是谁捐的……

【思考】

1.李亚鹏面对别人当众羞辱采取什么态度?取得了什么后果?

2.从李亚鹏被羞辱一事中你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

【感悟】在与人交际中,我们总难免与别人发生磕磕碰碰,甚至可能受到对方的羞辱,此时该如何应对呢?是以牙还牙,还是报以宽容和尊重?李亚鹏选择了后者,结果不但避免了一场冲突,还感动了一颗“冷漠”的心。可见,选择如何“回报”羞辱,结果大不一样。

志 行 风 格

容志行是广东足球队主力队员,在足球场上驰骋了15年,他那双腿布满了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伤疤。这些伤疤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容志行是球队进攻的组织者,个人控球突破能力又强,常常被对方看作“危险人物”而重点防守,严加夹击。自然,他挨踢的机会就特别多。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从不计较,更没有报复。

有一次比赛中,他被对方后卫踩了一脚,左大腿上被踩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淌,当场倒地不起。被抬离赛场时,他一再告诫队友:“继续打好比赛,特别注意动作,不要报复,不要发火故意伤人!”

人们把容志行在足球场上的作风品质称作“志行风格”,受到人们赞扬。

【思考】

1.为什么容志行挨踢后处之泰然,从不报复?

2.为什么在体育场上,在交际场上应大力提倡和发扬“志行风格”?

【感悟】容志行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在体坛上传为佳话美谈,这源于他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宽厚博大的胸怀,我们应以他为榜样。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二):一则感人的故事

那是1998年5月,小艺正进入了紧张的高考准备阶段。小艺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只要临场发挥正常,去名牌大学读新闻系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那是小艺的宿愿,很小的时候小艺就崇拜搞新闻的父亲。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

然而,那段时间出了很多事。

首先是妈妈病了。小艺妈妈的身体其实一直都不好,几乎是成年累月泡在药罐子里。这一次她病得尤其厉害,医生拿着检查结果对父亲解释的时候神色十分凝重。

当时小艺躲在医生办公室外面,隐约听见医生的话里有“晚期”、“尽力而为”的字眼。小艺的心悬了起来。可父亲出来后什么也没告诉小艺。看着小艺的样子,他轻柔地抚摩了一下小艺的头,用一贯的开朗沉稳的语调说:“小艺,大夫说你妈妈的病会治好,你也不用为她担心,你要安心复习功课,马上要考试了,能考上最重要。何况,把妈妈交给爸爸,你总该放心吧!”

然而,这一切都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坍塌了。那天没有课,小艺和同学溜去书店看看有没有适合用的参考书。小艺本来打算逛完书店到医院去看望妈妈。隔着一条马路,书店的对面是家很有名的酒店,酒店一楼大厅里开了个小型酒吧,透过落地玻璃门能看见里面的客人。小艺其实是很偶然地望了一下,但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小艺看到父亲,他正在酒吧的一隅,而坐他对面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穿着考究、入时的女人。那女人一只手用手帕抹眼镜,另一只手却在父亲的手里!同学也看见了,她轻轻地叫到:“小艺,是你爸爸,他和一个女人在一起。”

阳光很灿烂,并不宽敞的山城马路上行人来来往往。小艺却呆了。小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那女人陪着父亲出门,又将他送上了车。同学扯了扯小艺的衣袖:“傻子也看得出来你爸爸和他是一对情人。”小艺对同学说,你先走,我要自己呆一会儿。

天渐渐地黑了。在街上游荡了不知多久,小艺终于鼓起了勇气向医院走去,脑子里只剩下一句话:我最信任的爸爸有情人,我最信任的爸爸欺骗了小艺背叛了妈妈。

父亲不在医院。照顾妈妈的周姨告诉小艺,妈妈刚吃了药,睡着了。接着父亲也来了电话,说是今晚报社里要开紧急会议,很晚才能开医院。小艺坐在妈妈的病床旁,看着妈妈露在雪白床单外枯瘦的手,忍了整整一个下午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哭完了,小艺平静下来,觉得爸爸是不可依靠的了,自己必须坚强起来,陪妈妈走完人生最后的时光。小艺坐在黑暗的病房里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每天来医院陪妈妈,一是从此不和父亲说一句话。

尽管临近高考,小艺还是不顾父亲和妈妈的劝阻,天天在放学后来医院。她抱了厚厚的一摞书,小艺对妈妈说:“妈妈你也不用赶我,不在你身旁,小艺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父亲很快察觉了小艺对他的漠然和敌视,他依旧来医院,每次来去匆匆。母亲似乎也察觉了小艺对父亲的冷漠,一天晚上,父亲不在,妈妈看了小艺很久若有所思地说:“小艺,你已长大了,有些事情你会慢慢明白的。如果有一天妈妈真的离开你了,你要学会生活,学会照顾自己。”小艺的眼泪出来了,扭过头去看窗外。妈妈接着说:“小艺,还有,你要答应我一件事,不管发生什么、永远爱你爸爸。”

要来的,挡不住。小艺妈妈在小艺7月大考后永远地离开了。妈妈走了,小艺终于耗尽了所有的坚强,在屋子的一角嘤嘤哭泣。父亲瘦得脱了形似的,变得沉默,谁都能看得出他心里的悲痛。但小艺依然不能原谅他,小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他说一句话。有几次,他曾试图打破这种僵局,敲小艺的门,要进来坐坐,但都遭到小艺冷若冰霜的拒绝。【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

在等待分数、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开学的那段日子里,小艺度日如年。她希望能早日离开这个曾多么眷恋的家,离开父亲。

到校那天,小艺看见很多家长来送他们的孩子,心里就很酸。小艺告诫自己,以后就只有你一个人了,你一定要坚强,一定要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第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同学们忙着订机票火车票,然后兴高采烈地

踏上了归途。小艺没有动,小艺把自己封存在宿舍里。偶尔出去,看见大街上张灯结彩,一派春节将至的喜庆,想想四海之内,有多少个家庭将在那一刻团聚啊。就在新年夜的前一天上午,门卫大爷敲开了小艺的门,说是一个男子一大早就来到学校托他将一封厚厚的信交给小艺。

小艺狐疑地拆开了信,居然是父亲写的:“小艺,小艺知道你一直不想见爸爸,可爸爸没有一天不想你。也许你对我的误会太深,你才一直这样冷淡。小艺,爸爸一直都在想,要不要把你妈妈临终前写的一封信给你看。也许你看了这封信对小艺的误会会减轻,但由此又掀开了我们苦心掩藏了十几年的秘密。我怕那秘密回伤害你。可孩子啊,爸爸真的想你,所以爸爸终于到北京来了。在你读妈妈给你写的这封信以前,爸爸要对你说:你永远是爸爸唯一的最爱的女儿„„”

果然,信封里还有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信,是妈妈写的,熟悉的笔迹这辈子都不会陌生。看到信开头的“给我的女儿小艺”时,小艺已禁不住热泪长流。妈妈的信很长,她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年前,一个年轻的军人告别新婚妻子去云南边境前线。战斗在酷烈地进行着。那时候,小艺父亲是随军的战地记者,为了抢拍最句现场感、最能反映战争的镜头,常常不顾生命危险,置身阵地前沿。一天,战斗又在一个丛林里打响了,父亲像往常一样上了阵地。哪知,正在拍摄的时候一颗炸弹落在了他身边。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个年轻的军人扑在了他的身上。炸弹响了„„被震昏过去的父亲醒来时发现自己受了点轻伤,而奋不顾身救他的那个年轻军人则壮烈牺牲了。几个月后,从战场上返回的父亲怀揣着年轻军人的遗物在重庆那座古老破旧的吊脚楼里见到了他的妻子。那时,她快要临产,可她是个孤儿,父母早已去世,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看着她那凄凉的境况,父亲决定,留在那里,不再回老家。孩子很快就生下来了,是个女儿。女儿满月后,父亲就和恩人的妻子结了婚。

读到这里小艺明白了,同时也惊呆了。恩人的妻子就是妈妈,女儿就是小艺,那个舍己救人的年轻军人就是她的生身父亲,而小艺现在的父亲只是她的养父!妈妈继续写到:“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要不是你爸爸我活不到今天。他给了我一个男人最温暖的呵护和最深沉的爱。有一件事我也是在两年后才知道的。你爸爸和我结婚以前已经有了女朋友,她是他的大学同学。他们爱得很深,本来也准备结婚了,可由于你爸爸的放弃,使她痛苦地去了美国。她也是后来才知道你爸爸选择离开她的原因的。你爸爸做出的选择,也许你们这一代人不能理解。这十几年来,你爸爸以前的恋人、你那个阿姨一直没有忘记他,她给他写了很多信。那些信你爸爸也拿给我看过。他们的爱已经化成了一种无私的友谊。妈妈生病的时候,阿姨也从美国回来了,她还来医院看过我。妈妈知道你爸爸的情况后,决定再为他生个孩子,可他考虑到妈妈身体虚弱,坚决不同意,还独自到医院做了结扎手术。你爸爸对妈妈说,我们们有小艺就够了,她就是我的亲女儿。就这样,你爸爸陪着妈妈和你,过了这么多年。其实,你对你爸爸的误会,小艺们早已从你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了。可是你爸爸不让我说,他说孩子生活得很好,不能再把她扯到往日的遗憾里了。我就写了这封信,对他说,如果将来小艺还不能理解你,一定要把这封信拿给她看。孩子,妈妈肯定不久于人世了,但你要记住妈妈的话,永远爱你的爸爸,虽然你不是他亲生的,可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是你啊„„”

信还没有看完,小艺早已哭成了泪人。父亲,小艺错了,这19年,你是用怎样宽厚的胸怀来爱这两个原本不属于你的生命!这半年来,你又是用怎样的宽容才承受了无知女儿带给你的委屈!

小艺跑出了门去,她要回家过年„„

关于误会的感人故事(三):2015给予树教学反思

第1篇: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第2篇:《给予树》教学反思

爱是什么,《掌声》告诉我们爱就是一种鼓励和信任,爱就是尊重,《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就是有困难时让别人先离开,把安全留给他人,而《给予树》则告诉我们爱就是一种同情与体贴,爱是善良,爱是一颗仁爱的心。初次接触《给予树》一文时,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感动于金吉娅,感动于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给予树》一文向我们讲述着又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文中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一个八岁小女孩,她善良,体贴,同情,富有爱心。当她看到一棵“给予树”上挂着一个陌生小女孩的心愿时,便毫不犹豫地拿出妈妈给予的20美元,用了其中的大部分钱,为小女孩买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留给自己的仅仅只有50美分,用了19。5美元给予了小女孩,实现了她的愿望,拥有

了一个梦寐已久的洋娃娃。当这一切告知了自己的妈妈时,金吉娅显得很难过,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妈妈,妈妈好不容易才攒了一百美元,而自己竟然没有买一份像样的礼物给她。而事实上,妈妈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女儿,相反为女儿的善良与仁爱感到自豪,女儿在圣诞节送给自己的不仅仅是棒棒糖,更多更重要的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我喜欢这样的课文,喜欢这样的故事,每字每句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这样伟大的爱该怎样让我们年幼的三年级孩子领悟和体会呢?我尝试着这样的思路开始教学:抓住“给予”一词,在初步感知意思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认真朗读全文,找出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文章的焦点最后都聚集在金吉娅的身上,围绕课文的重点段落:“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展开研究。仅仅抓住“援助”一词,让孩子们体会怎样的帮助是援助?怎样的人需要援助?通过学习援助,然后让他们想象,小女孩当时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写有小女孩的信,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信是这样写的:圣诞老人啊,您在哪里呀?又到圣诞节了,我还是什么也没有。六岁的我没有见过爸爸妈妈,更没有得到过圣诞礼物。我多希望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妈妈,不要让她像我;一样成为孤儿。在课堂上,每一个孩子似乎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钱的可怜、贫穷、孤独的小女孩,在充分体会人物生活背景的基础上,再展开情感朗读,我发现效果极好,孩子们早已和小女孩融为一体了,仿佛他们就是那个可怜的陌生小女孩。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qg/289808/

推荐访问:关于误会的故事 误会小故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