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时间:2018-12-03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第一篇: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浅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转本三班 1020110220 杨静

摘 要:在中国诗歌史上 李白是最具独特性格的伟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艺术风格是以自然为宗飘逸豪放,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独具特色。他的诗裁体多样, 题材广泛并且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的一生把禀赋所具有的自信天真狂傲仗义等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自如同代诗人不可与之相比。 关键词:李白 诗歌 艺术特色 性格特征

一千多年以来,“兴废虽万变”,可李白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酒仙”和“诗仙”—直都没有改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句(语出杜甫《饮中八仙歌》),极为传神地描摹出了同为当时诗坛泰山北斗的诗人杜甫眼里的李太白:一个有傲骨而无傲气,藐视权贵而生活于民间,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天才诗人。更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语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大胸怀、大气魄、大才情夺天地造化之神工,其诗歌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魅力。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富诗性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已臻随心所欲的境地,其作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寻常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李白反复吟咏的主题是生命的自由,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形式在挣脱桎梏后的极度自由。那么李白的诗学风格艺术特色是怎样的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以自然为宗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确如王世贞指出,是以自然为宗的。顾名思义,王氏所说的“宗”, 无疑包含着李白对中国诗歌自然美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崇尚。 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有这样的感觉:除了激情的奔泻愤不可遏的呐喊、大起大落的跳跃、光怪陆离的闪烁之外,更趋于一种自然的化境。大体而言,他用典自然,把儒家的进取精神典型化;他抒意自然,把道家逍遥精神时代化;他写境自然,把佛家空寂精神形象化;他造语自然,把乐府民歌精神具体化。如在《古风一》中有诗云: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歇邻 。表明了他对清新自然的歌颂,也表明了自己欲效孔子删述垂辉。 所以这种儒家的进取精神在其诗歌中具有了典型化特征。 在《蜀道难》中他有诗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传说仙人常乘白鹿,这样蜀道的自然风光在其笔下就赋予了道家的精神。 在《韵语阳秋》中“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问语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我们知道李白是跌宕不羁的,是钟情于花酒风月的。可是,他对佛对禅却有独到见解 。正如诗中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梦,如风火般腾转变化,假假真真 。佛教原本讲空, 可是李白却将其形象化了。 此外无论在其《行路难》还是《长干行》等乐府名篇中,他都积极吸收民歌的精华, 既富于乐感又长于变化,语出自然是民歌精神的具体化。 语言的自然质朴以及民歌化、口语化表现形态,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特征

他曾经评朋友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却也正是他自己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的诗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有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征。

《越女词》中的其三写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诗

歌活泼自然,语言质朴率真,这与他认真学习六朝乐府民歌是分不开。《寄东鲁二稚子》是李白思念寄居东鲁的儿女而作的,全诗如诉家常,娓娓道来,明白如话:“吴地桑叶落,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此树我所种,别的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真挚的情感,都在其平铺直叙中流淌。再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同样语言自然率真,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将进酒》)则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化出,语言更显得平白、自然,而意境更见高远。我们从“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百川”、“奔流到海”与“东到海”以及“不复回”与“何时复西归”之间不难体会出来,可以说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乐府民歌为我所用而非我为乐府民歌所用的化境,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白的诗歌除了具有民歌化特征外,其诗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乐府民歌的语言多多少少是经过加工修饰的,与民间的日常口语相比毕竟第二手的,总是少了些鲜活与生气,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及语言学习时所说“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李白取法于文学语言的源头活水—— —民间的日常生活语言,并常常在诗歌创作上直接以口语入诗,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招呼、劝酒之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酒酣耳热时的高喊了,写得自然、贴切,很好地烘托了当时豪饮的气氛,读来倍感亲切,场景中的人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写得平白如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则是一句脱口而出的感慨,而且这一诗句在诗中再三出现,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妙处。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以极为浅近的语言,仅仅用四个诗句,却创造了一个鲜明的画面,开辟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诗句口语化的特征,是李白诗歌中的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宣城见杜鹃花》、《观胡人吹笛》、《登金陵凤凰台》、《赠汪伦》等许多作品中都可见到。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说:李白“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这也与李白诗歌多属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有很大关系。其实,语言只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或工具而已,李白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过为了更真实、更直接、更迅捷地表达一时的情感与愿望,他很少顾忌看起来毫无诗意的词语,往往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反倒有一种仿佛语言在说话而不是诗人在作诗的奇绝效果,让人感受到语言不仅仅具有交流工具的性质而且本身还具有活泼泼的生命特征。战国时代燕国的荆轲,一个本来不是诗人的刺客,尚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场合,他有感而发的即兴作品《易水歌》,却成了千古绝唱。大诗人李太白说自己“兴酣落笔”,其语言的天成和脱口而出的诗句,更显得其笔力之强,情感力量之大,似可摇撼五岳。

李白诗歌语言上的返朴归真,诗句的口语化、民歌化,不仅增强了其诗歌的表现力,而且无形之中平添了几分感染力。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二、豪放飘逸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如白居易所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与元九书》)李白的豪放源于他大言为美的夸饰,大胆的想象加之仗义的豪情。他的飘逸则源于他独具匠心的修辞。

(一)以“大言”为美的夸饰

世传宋玉写有《大言赋》和《小言赋》特意把事物放大或缩小,而李白所追求的“大言”之美, 固然与其所生活的时代有关,但是作为一种诗学境界 ,他对自然意象的摄取、对现实世界的描摹、对人生社会的透视都有着天分极高的处理功夫 。夸大则宏伟壮丽奇特无比,缩小则泥丸脱手神妙天成 。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三千尺”可谓艺术的放大。但这种夸张有生活的真实为基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艺术的真实。《结袜子》中:“感君恩重汗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在这里,李白把鲜明的对比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加大艺术的反差,从内容上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形式上形成一种不对称美。他把三杯与五岳的轻重作对比,又拿君恩之重与为之付命的鸿毛轻作比较。看来李白诗的气度由夸张的修辞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夸张的修辞增添了他的诗的豪放飘逸。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

李白的想象可谓与众不同,无论是天上人间抑或幽冥地府,所描写的无不闪动着特异。这种特异是那样的大气,大气之中又让人如踏浮云,飘然神驰。无论是那蜀道“可以横绝”的“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的“天梯石栈”,“百步九折”的岩峦,还是那让人高不可攀的巨峰及来自九天的飞流直下的瀑布无一不抒发他气吞五岳四海的胸怀。从而达到渲泄情感、表现自我的效果。他诗中的形象无论现实与虚幻,可以说都是超越时空的。将现实与梦境,人间与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如“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在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司马将军歌》)且看李白又是星光流彩,又是电闪雷鸣,并把闪电想象为倚天神剑,那翻江倒海之势又有多少是现实中来,不都是诗人伟大的想象么?所以说他的这些大气的想象 让他的诗读起来充满豪侠之气,又让人如临梦境,如入仙界倍感飘逸。

(三)生动鲜活的比拟

他的比喻与拟人是造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李白诗歌的比喻和拟人常与匪夷所思的奇诡想象相结合,具有生动新鲜、不落俗套的特点。如他在《古朗月行》中有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仙李白从小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呼”字活脱脱地画出了儿童时期兴奋、雀跃的神态;一个“疑”字又展示了他勤于思索的习惯,决非等闲之辈。而所呼 所疑的“白玉盘”和“瑶台镜”既表现了圆月的形状,又写出了它清亮照人的光芒,这是形似。人们总是把月亮看作美好神奇之物。此时,李白所用作比喻的“白 玉盘”和“瑶台镜”不就是既美好又神奇吗?从而达到了神似的境界,这种境界得益于他奇特的比喻。

在《劳劳亭》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风”人格化,从而使离别之苦、之无奈跃然纸上。明明自已想留住友人,却不说出而是让春风之多愁善感来表达离情。这春风又何常不是诗人自身的物化啊!其实像这样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拟人在李白的诗中可谓俯拾既是。李白正是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比喻与拟人,使自己的诗境扩大了。大到可以自由呐喊、吞吐五岳、气壮山河。也正是这种比喻与拟人的运用给他的诗罩上了一层轻纱。使人观之如飘然物外的仙人。所以说他独特的比喻与拟人是形成他诗风豪放飘逸的主要因素。

当然想象、比喻、夸张等还不足以表达其奔放、激越的情感时,李白便借助于富有浪漫色彩的梦。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以梦游来驰骋想象,梦中的神仙世界,绚丽多彩,“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奇情奇景,着实令人神往。而梦醒后梦境与现实的比较,不由得感慨万分,引出结尾两句点题之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的铮铮铁骨和热爱自由的人生追求。此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到了李白笔下,通过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仿佛可以任意扩大,收缩自如,幻化万千,这是李白的大胆创新,更是他对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

而他的才情也这些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艺术特征,与前面谈到的李白诗歌中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感情色彩和鲜明个性化特征的完美结合,使他的诗篇极具浪漫情调,形成了他的诗歌独有的“飘逸”风格。

三、不同体裁题裁的艺术特色

(一)不同体裁上的艺术特色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1、雄奇奔放的乐府歌行

李白才情横溢、豪放不羁,其乐府歌行似之。李白的乐府,歌行能综合乐府杂体和楚辞的长处而富于变化。如在《艺苑厄言》四卷中有这样的评述:“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然自是太白乐府。”又有《唐宋评理醇》云:白诗天才纵逸,至于培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人空,随风变灭,诚可谓怪伟奇绝者矣。”李白的乐府确实成就极高,从他的一首乐府名作《行路难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点。韦应时在《李诗纬》卷一中,评价此诗是:“太白纵作失意之声,亦必气概轩昂,若杜子则不然。”这一方面说出了李白乐府诗的雄奇奔放,另一方面说出了他在诗风上与杜甫的不同,此言评之极当!

2、明快、俊逸的五绝、七绝

李白的五言绝句,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这便形成了李白五绝的明快、含蓄蕴藉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七言绝句具有俊逸且不拘一格的特点。首先作为抒情小诗的绝句,最 忌字重,意重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复,但李白在一些诗里却存在着字重,意重,如: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这些重复不仅婉转且含义深刻,其次绝句要求韵调谐合,意境统一。李白写的一些绝句中,打破了这种成规,却取得了意外的效果,使诗歌别有风韵和情趣,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祗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一般转折都在第三句,而此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急急收煞,使全诗余味无穷。由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婉转还是“半轮山月”“如花的春殿”都体现李白的七绝不拘一格,而这种不拘一格在其诗的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到俊朗飘逸。

3、一语贯之的律诗

李白诗集中律诗较少,七律更少。他并非不能作合辙押韵的律诗,但因性格 不羁,不愿受声律拘束,故他所作的诗常有破出格律之处。《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过黄鹤楼时,由眼前之景即兴而发。此诗开口雄伟脱落雕饰,前半首别是一律,后半首则为古绝。登台而望,一气呵成,所感至深!再看一首五律《江夏别宋之悌》:“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此诗读响一般,正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一中所评:“太白‘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达夫’功名千里外,心 事一杯中’似皆从瘦抱之,‘悲生千里外,恨起一杯中’来。而达夫较厚,太白 较逸,并未易轩轾。这就是李白律诗的特点,既有其独特的风韵,又绝不受于拘束不落窠臼,乃一气呵成之神品。

(二)不同题材上的艺术特色

1.气势磅礴、细腻秀美的山水诗【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李白的山水诗是一种极其外向,有着雄浑力量的气势磅礴的阳刚之作。李白的一生是飘

泊的,是游历的,所以他占尽了中国名山名水之风流,成就了他的一大批精美的山水诗,并且他的山水诗有其自身的灵魂。李白的山水诗在心灵的细腻程度上不如其它山水诗人,然而这不是缺点,而恰是他自己的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确开创了山水诗的又一先河。但是并不是说李白就没有写得细腻秀美的山水诗,他的诗《访戴天道士七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依二三松。”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李白山水诗的另一面:秀美清丽、细腻之微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李白是一位一直在完全地表现自我的诗人,他执着地追求理想。即使在失意之时 也强烈地表达他的安社稷济苍生之心,他的寻仙访道决不是一种简单的隐退, 而是在寻求片刻宁静时的一种有目的的等待。因此可以说李白的山水诗,是大气中带有细腻,“鲁莽”中不乏思想。

2.雄浑、凄怆的边塞诗

李白的边塞诗具有苍凉雄浑、悲壮凄婉的诗风。他的边塞诗具有鲜明的个性, 有很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佳句。如《关山月》、《塞下曲六首之一》、《从军行》、《独不见》。 在这些诗作中,既有描写边塞风光的,也有描写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在写边塞风光上,他讲求意象层次性。《关山月》一首中,由近及远;《塞下曲》一首中,也很注重视觉的层次性,即由清晰到模糊。在意象的选择上,多用冷声调事物来突显环境的恶劣,在《太原早秋》一首中,他选取了“落芳”“霜威”“云断”等几个意象,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李白的边塞诗很注意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如在《独不见》中,他借助寒风声和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一种孤独的境况,最后用独自一人流泪的场面结尾。悲伤的场景得到突显,深化了主题,因此说李白是善于用水墨写大意,以最简练的笔墨,传边塞风光之神韵。

3.细腻精确、刻画传神的女性诗

李白的女性诗细致入微、刻画传神,善于把时间与空间,内在与自然有机而完美的结合。李白写下了大量的女性诗,它们成为李白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中女性形象有农村姑娘、女中豪杰、妓女、思妇和弃妇等,其中描写最多也最成功的是思妇的形象。《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在这首诗中,李白抓住了思妇在长久的睹物思人的自然心理。写正在家中缫丝的思妇,由茧成蛾想到麦子成熟,又由麦子的成熟这一空间上的客观事物,联想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中的丈夫的处境。在这一连串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中,既有时间的流动对人物心理的冲击和改变,又有空间的变化对人物情感的震动和牵引,而这一切又都集中在思夫的女人一个人身上。这就使这首诗情感的真实性和情感的震撼力得到强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女性诗的艺术特点,细腻中更含细致,精微中不乏精确,并且在时间与空间的处理上恰到好处。

4.“月我合一”的咏月诗

“月既是我,我既是月”,生活与命运融通。把李白的咏月诗单拿出来,一是因为月是中国人文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中国文学也和月结下了不解之缘;二是因为李白的咏月诗在其诗歌中成就极大。椐葛景春先生统计,李白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诗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他不像有的诗人那样对着清澈如水的月无病呻吟,或故作高深状哼哼呀呀,让人酸牙,而是把月与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命运融为一体,使月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读来绝无矫揉造作之气。李白从来不直呼月亮为月,如《初月》一首中,他称作“玉蟾”,不仅如此,在他的很多咏月诗作中,对月都有不同的称呼。如叫作金魄、圆光、圆影、玉钩、破镜等等,据统计有多达四百九十九个不同称呼。这是李白咏月诗的独特之处。李白的咏月诗不单写月,还经常把人介入,写二者的关系,如“山月随人归”,“暂伴月将影”等,类似诗句中不是月伴人便是人伴月。写出了人与月的亲密关系。李白的咏月诗是把生活与命运相融通的,如《静夜思》中那床前的月光让人思乡,《古朗月行》中儿时对月的幻想,《把酒问月》中对人生无常的质疑,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都与诗人的命

第二篇: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 题记

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描写酒﹑月﹑剑等意象的可谓比比皆是;综观李白的人生,我们也可以看到,酒﹑月﹑剑及与之相关的诗几乎包含了他生命的全部。因此,要读懂李白,就应该从这三个关键字入手。月亮最富有诗意,最让他心旌摇动,才思不绝;饮酒能涤荡他胸中的块垒,消愁释怀;舞剑是他外部的摧发,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他写起诗来,往往落笔天外,纵横捭阖,清新俊逸,自然天成。

唐诗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而李白又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因此,可以说,李白就是巅峰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相对许多多产诗人来说并不算多,但他的诗作却熠熠生辉, “光芒万古长”。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且积极进取,他总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从《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诗篇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就是代表。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被玄宗召入长安,短暂的长安生活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济苍生”的伟大抱负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于是,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愤懑郁积其胸。“愤怒出好诗,情乱出文学。”他愤怒了,感情错乱了。于是,便有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它们或仰怀古人雄,或逸兴壮思飞,或自悲身世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此后,李白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他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达出了他那种酷爱自由、放荡不羁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热切拥抱大自然才是他的归宿。那奇险的山川与他那不羁的性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他傲岸人格的升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诗人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挥洒,摄人心魄。美妙奇幻的仙境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深沉的苦闷与抑郁烟消云散,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

李白是豪放的、浪漫的,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反映现实主义的力作,如《塞下曲》、《战城南》、《丁都护歌》等。他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终其一生,他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他热爱这一事业,创作是他的第一需要。他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梦也写诗。诗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进,以诗退;进亦忧,退亦忧,是那样淡泊自然。他用生命的激情铸就了他昂扬的风采,用优美的诗篇昭示了大唐气象。也许,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其“诗仙”的美誉实属当之无愧。

在他的诗篇中,酒、月、剑等意象为何反复出现?其实,这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酒豪、月柔、剑烈分别体现了他的豪气、仙气、任侠气。

一﹑ 酒

酒是一种饮品,但人们往往赋予它极强的文化底蕴。人们饮酒已经不再纯粹为了满足口感,而是将自己的情绪联系在一块。古代诗词中,酒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意象。以饮酒歌咏而著名的诗人和诗作就有很多: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植“归来宴平乐,斗酒计十千”;阮籍、嵇康等“借酒发疯”,狂放不羁;还有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以酒释怀,其《饮酒》系列诗堪称经典;李白更是将诗酒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有人戏称他为“酒仙”,我看一点也不过分。李白之与酒,正如他与诗,从没有分开过。酒是他情感的物质载体,被融入诗中,成了他诗歌的灵魂。

李白与酒的关系,就如鱼与水的关系。李白有酒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所以他嗜酒如命,只要有酒喝,他就高兴。“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初是他乡。”只要有酒可醉,那管我乡他乡呢?对送他的客人也只谈酒,“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就是有酒相送足矣!唐玄宗命他赋诗,他非先要喝贡酒不可。有酒喝,他不用顾及其它。即使是千金散尽也不足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真可谓痛快淋漓,豪情万丈。为了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不要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因为他知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果不其然,他因诗酒而留名千古。他不仅在当时出了名,直到现在,他依然是人们追捧的对象,在2007年“我最喜欢的中国文化名人” 网上投票活动中,李白位居榜首。

李白为何对酒如此情有独钟呢?因为酒可言志, 酒可谴愁, 酒可融情、减轻孤独, 酒还可壮英雄胆,更显其豪迈本色。

酒可言志。李白少有壮志,自比管仲诸葛亮,总幻想能实现“奋其所能,愿为辅弼”的愿望,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伟大事业。总体上说,他是积极进取的。指导他的是儒家用世济时的思想,同时兼有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但是在现实中却总是常常碰壁,在长安短暂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只是供玄宗使唤和取乐的工具而已,他失望了,所以很快接受了道家的神游求仙思想。高远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渺小无力,他选择了“一生好入名山游”,其实这实属无奈,他唯有对天长叹:“空怀钓鳌心,从此别宫阙。”这时,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李白斗酒诗百篇”,唯酒他才快意超脱、志比天高,才会才思不绝。

酒可谴愁。李白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经历过从理想的巅峰跌入低谷的巨大起伏。他心中是愤懑至极、悲苦至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他愁苦的深沉与厚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怎样才能排遣长期郁积胸中的忧愁苦闷?怎样才能继续他的人生?惟有酒,惟有醉酒,方能解千愁。这对于一个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的诗人来说尤为重要。当然,酒是外物,酒的灵性是诗人赋予的,酒对诗人又怎么会是无所不能的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只能寻求一时的麻痹,寻求一时片刻的解脱而已。不过,酒是他的命,不可没有,那管其功效是否长久!

酒可融情、减轻孤独。李白广结名流,生性重情重义。他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也往往寄托在酒上。酒能增进友谊,加深感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一杯又一杯的美酒,又何尝不是他与友人之间的深

情厚意呢?这种毫无间隙的笃厚情谊,又何尝不是诗人精神的慰藉?在未逢知己,朋友天各一方之时,也惟有酒,才能减轻孤独。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惟有酒才能幻化成影子,才能形成三人共饮的欢娱场面。酒,使他孑然特立、漂泊无依的孤独得以减轻,得以排谴,得以给人崇高的美感享受。

酒还可壮英雄胆。李白醉酒后,要高力士为他脱靴,杨国忠替他研磨,多么潇洒与快意!不是酒,不是因为醉酒,一介书生岂敢傲王侯!岂敢“天子呼来不上船”!酒后更显其豪迈本色。“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狂放!难怪杜甫赞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总之,李白赋予了酒丰富而美好的内涵,酒也成全了他辉煌灿烂的人生。酒是他灵感产生的源泉,是他精神的寄托、快乐的所在。世间自有酒以来,好酒爱酒之人何止万千,但惟有李白才真正有资格说为酒而生,与酒共生。

二﹑月

月是自然万物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个,她柔和、轻盈、浪漫而又变化多端,总是让人遐想与神往。月亮的朦胧容易让人产生缠绵的感情。皓月当空,更让人浮想联翩,或借月怀远思乡,或托月思亲念友,或对月凭古吊今。月成了古典诗词中第一大意象。甚至有人夸张地说,李白无诗不写月,有月即成诗。 李白的诗中有许多和月光有关的诗句。李白诗中的月亮,也是变化多端。李白常写常新,他的诗中出现过无数形、色、义各不相同的月亮:“明月、朗月、皎月、素月、皓月、白月、弯月、半月、薄月、清月、汉月、晓月、寒月、山月、海月、云月、风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松月、天月、冰月、青天月、石上月……”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其中有很多属于李白的独创,每个词,都可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这些写月佳作,总让人爱不释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诗人在抒发怀乡之情,堪称经典,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诗人在抒发远大政治抱负,有意无意中巧合了人类“登月、揽月”的飞天梦想,实在不得不提及;“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是诗人淡泊仕途,笑傲江湖的真实写照;“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诗人在借月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深情,虽然彼此天各一方,却千里共婵娟,心息相通;“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是诗人对月发怀古之幽情,月亮成了时世变迁、人事沧桑的历史见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如影随行,共生同存,不舍分离,人天和谐,可谓真正的飘洒与自由自在。这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超越,是一种唯美主义的诗意境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貌似绕口令的诗句,却将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完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三﹑剑

剑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饰物,更是一种象征。 剑的刚柔相济、体文经武甚得历代文人珍爱,李白也不例外。生活中,李白喜欢佩剑,人所共知。“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李白好剑术,尝言自己“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剑赋予了李白一种任侠精神,

李白将任侠的英雄气质重点凝结在剑上。所以,他的许多诗篇慷慨激昂,恢弘豪迈。他的剑象征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他的剑诗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竟西来”,他用剑诗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和济世情怀,来表达他对历来杰出的英雄人物、狂士侠客的倾慕之情。然当他志不能遂,才被见弃之时,他也会以拔剑击柱之势,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情。有剑相伴,他就有激情与自信。 李白佩剑,好剑术,以剑为诗与他桀骜不驯、豪迈不拘的性格分不开的。他把剑带入了他的诗作之中,并渗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情趣爱好。剑在他笔下,或直用本意,或寓意象征,或实或虚,虚实相生。灵活自如,形成一种特色,甚至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千百年来无人企及。

酒、月、剑等意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酣畅淋漓、心花怒放的笔下,尽情挥洒。酒的豪气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的象征,月的朦胧注定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怀,剑的刚烈赋予他傲岸权贵的任侠精神。解读李白的诗歌,就应该牢牢地抓住这几个关键字。

第三篇: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一、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西域碎叶城,年幼时举家迁至蜀州昌隆县。

○身份血统。自称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突厥习俗。吴指南二次骨葬

1、蜀中时期:任侠漫游

●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18岁隐居大匡山读书

●信仰。紫云山、青城山

●任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 ●漫游干谒。干谒益州长史苏颋,峨眉、平羌、渝州之游(《峨眉山月歌》)

2、酒隐安陆:漫游干谒

●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724)出夔门,东游洞庭、庐山,至金陵、扬州,至剡中;西游云梦,北游襄州,最后定居安陆

●干谒生活。襄阳、洛阳、太原之游

●干谒对象。安州裴长史、襄阳韩朝宗

●西入长安。开元后期第一次入京【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漫游梁宋。

●迁居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干北海太守李邕

3、长安三载:供奉翰林

●奉召入京。吴筠、玉真公主的推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结识贺监。“谪仙人”

●空前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供奉翰林。《宫中行乐词》、《清平调》

●优游长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赐金放还。杨贵妃、高力士。“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4、寄家东鲁:十年漫游

【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洛阳梁宋之游。结识杜甫、高适

●北海受道箓。

●十年漫游。南下吴越,北上幽燕,定居庐山修道

5、乱中流离

●入永王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流放遇赦。郭子仪、高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涂病逝。李光弼、李阳冰

●迁葬青山。范传正【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乐府和歌行的区别

○乐府:有乐府旧题可以依傍。

○歌行:以“歌”、“行”、“吟”、“谣”等为题。

●沈德潜:白诗天才纵逸,变幻超忽,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

一、李白的乐府和歌行的题材开拓

●自觉继承古典诗歌关心现实、反映政治的优良传统,关心国运,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杜甫一起成为弘扬传统、奋力创新的代表诗人

1、对统治者溺于荒淫的忧虑

●《古风》之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2、揭露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

●《古风》之二十四: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战城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3、记录重大社会现实

●《豫章行》:可与《新婚别》互相发明

●《赠江夏韦太守》:可与《北征》并峙

4、抒发备受压抑的感受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

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二、李白乐府和歌行的艺术特色

●唐之三绝: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

1、纵横恣肆,气魄雄大,展现出狂放而自信的人格色彩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

2、句式参差,韵律跌宕,形成奔腾回旋、行云流水的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

3、奇特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感受,赋予李诗无与伦比的浪漫气质 ●《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胡应麟: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李白的绝句五七言皆擅,各臻化境

一、自然优美,简洁明快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含蓄蕴藉,情思绵邈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

三、清新飘逸,俊逸爽朗

●《陪族叔刑问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清水芙蓉,自然清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第四篇: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雅俗共赏)。

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优秀教案 一、导入新课2009-08-09 07:54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 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 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 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 )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 中之宝” ,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 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 ,又自称是“"酒中仙” , 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 “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 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 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 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 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 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 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 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 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 “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 “悲白发”叹意极浓, “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 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 “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 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 “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 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 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 直命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

”三句当快读, “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 “万古愁” 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 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 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 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 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 看课本注释, 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 2. 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 ) (语出曹 植《名都赋》 ) 3. 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 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不是李白的独创, 早在春秋时代 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 诗云: “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 ”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 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 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 展和延续。 《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 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 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歌开头这

两句, 不仅为下面的 “万古愁” 埋下了伏笔, 也为李白的 “开 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 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 、 ,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 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 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 云帆济沧海” 。李白是在公元 744 年写 《行路难》 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的时候, 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 辨。八年之后,即公元 752 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 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 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 之意, “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 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 蔑视, 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 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 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 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然, 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 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 无法解

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 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 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 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 与“陈王”的“深情厚意” 。 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 “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 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 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 ,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曹子建 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 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 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 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 yǐng 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 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 去, 形成咏叹味。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 一去不返, 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 “朝” “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 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 “乐” 。诗人渐趋狂放。朋友 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 “金樽” “对月”将饮酒诗化了, “莫使” “空”的双重否定 句 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 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 “一饮三百杯” 。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 不平。 “钟鼓馔玉” “不足贵”是出于愤慨。 “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惟有饮者 留其名” ,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 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

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 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 ,也是著名的“酒仙” 。 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 叔云 》所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 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 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 “菜来一碟乎, 两碟乎? 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 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 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 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 《把酒问月》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 。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 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 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 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11995/

推荐访问:李白斗酒诗百篇书法 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传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