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随笔 > 诗歌随笔 > 旅夜书怀主旨

旅夜书怀主旨

时间:2018-12-02   来源:诗歌随笔   点击:

【www.gbppp.com--诗歌随笔】

第一篇:旅夜书怀主旨

《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文学常识:“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写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三、解题:

旅夜书怀: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四、整体感知诗意:

首联: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颔联: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颈联: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尾联:“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五、赏析

(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意象有: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

画面:(近景)——孤弱的细草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远景)——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2、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艺术手法?

答: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显孤单凄凉。

此处用“平野阔”、“大江流”与“孤舟”形成对比,突出孤舟的孤单与渺小,这也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3、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作者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立意含蓄,悲愤更深。

艺术手法:直抒胸臆【旅夜书怀主旨】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用比喻的手法,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漂泊孤零的可悲与可叹。

(四)、小结:

此诗前半部分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部分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主旨: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

六、拓展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意理解:

首联: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颈联: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2、请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p align=right>刘芳</p>

第二篇:旅夜书怀主旨

旅夜书怀说课材料

《旅 夜 书 怀》

临猗三中毕娜群

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讲的《旅夜书怀》是高二年级第二学期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上的一篇诗文,写于杜甫去世前5年形象地表现了杜甫晚年的孤苦无依之状。

在高考中对应考点为诗歌鉴赏,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一个环节。

(二)说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完成三个知识点。

目标:

1、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2、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3、掌握并理解本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手法。

(三)说重点、难点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诗歌鉴赏的最大障碍就是看不懂诗。所以本节课我把“把握诗歌的主旨”放在教学重点这个位置,从具体的课堂分析中,让学生归纳出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例如,本节课的一开始就是从题目入手,对这首诗从内容到题材做了一个大致分析,从而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形象,把握诗歌的主旨,首先要从题目入手,接下来分析了作者的处境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明确此诗中作者的情感方向。又让同学们明白了诗歌鉴赏中知人论诗,从作者入手解读主旨的重要性。

在诗歌鉴赏中,近几年一个热门的考点是鉴赏诗歌中的景象、画面,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总是找出意象、答出意境,缺乏具体的语言描绘,为此失去一些不应当失去的分数。所以本节课将其作为一个难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示范分析,总结做题方法,学生当堂练习的方法。例如,教师先设疑问,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带领同学们从题干入手,找出题干落脚点,然后分析题干,做出正确解答并归纳出类型题的做题方法,然后用下一联当即练习。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理念,对学生从方法上加以引导,有不成熟的见解,请给位老师批评指正。

《旅 夜 书 怀》

临猗三中毕娜群

目标:

1、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2、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3、掌握并理解本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手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抓住诗歌情感的六种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中景象画面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

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先欣赏一段诗画朗诵(播放幻灯片1)。好了,让我们从深沉凄凉的哀告中走出,理性地把握一下这首诗。

二、 解题并感知

1、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点拨:注意“旅”

明确:羁旅诗【旅夜书怀主旨】

▲ 羁旅诗一般抒发那两种情感?

明确:思乡思亲 孤独愁苦

对号入座这首诗很显然偏重于后者。

2、 前面我们在讲《兵车行》的时候,了解过杜甫的生平,

文学史上将他的一生分做四个时期:

第三篇:旅夜书怀主旨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复习教案

一、 字词积累

危樯 qiang 官应老病休 ying 飘飘何所似 si 天地一沙鸥ou 危樯独夜舟——高高的桅杆 星垂平野阔——星光下照

名岂文章著——难道;显著 旅夜书怀——旅途中的夜晚;抒发情怀 官应老病休——年老多病;退休

二、

三、 文学常识《零距离》59页 课文内容

1、体裁:五言律诗

2、主旨:本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自己身体不适时的那种凄苦之情。

3、文章结构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颔联:意境雄浑阔大

颈联: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

尾联:抒悲愤交集的情感

4、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首联写了细草、微风、桅杆、小舟,这些景物蕴着浓厚的飘摇感和孤独感。颔联写了疏星、平野、月影、大江,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具有开阔辽远、气象博大的特点。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问句,翻译: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倒是应该年老多病而退休。

6、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这只孤独地在高大天地之间自由来去的鸟儿身上,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拓感,也体现着诗人初离官场远走高飞的自在感、解脱感。

7、背诵全诗

第四篇:旅夜书怀主旨

高中语文古诗选修理解性默写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背诵默写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 。

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 。

3.《春江花月夜》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诗句是 , 。

4.李商隐的《无题》中诗人使用比喻,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的盟誓,后又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 。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 , 。

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 , 。

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 。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 。

9.《旅夜书怀》中两句 , 。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是: , 。

11.《旅夜书怀》中两句 , 。,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旅夜书怀主旨】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 , 。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蜿蜒而去,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17.《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 。

19.《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1.《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人化,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22.《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24.《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春江花月夜》中 , 。 , 。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春江花月夜》中 , 。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2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8.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2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 。和 , 。令人叹为观止。

3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诗句是: , 。 , 。

3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 。

3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3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 。

34.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

3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 ,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

3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

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 。 ,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 , 。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3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 。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40.《卜算子•咏梅》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名句是 , 。

4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 。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42.苏轼的《定风波》中 , 。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 , 。了。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43.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他想涂个清净逍遥.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定风波》中相对应的句子是: , ? 。

44.苏轼的《定风波》中 , 。写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冷吗? , 。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5.苏轼的《定风波》中 , 。几句写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人生的快乐了。

46.《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 , 。

47.《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48.《兵车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送亲人离别时哭声震天的场面 , 。

49.《兵车行》的主旨句 , 。将批评的矛头大胆地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遏的激愤抗议。

50.《兵车行》写后方田园荒芜的景象 , 。

51.战争是残酷的,它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 , 。

52.《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

5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 , 。与李白《渡荆门山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样气魄宏大,境界开阔。同时也以壮景写了哀情。

54.《醉花阴》中 , , 。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55.《醉花阴》中 ,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56. 《醉花阴》中 , , 。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

57.《山居秋暝》中描绘山间宁静的夜景 , 。

58.《旅夜书怀》一诗中用反问和反语抒发对命运的愤慨不平的诗句是: , 。

59.李商隐《无题》诗中通过作者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是 , 。

60.李商隐的《无题》中将视角转到那姑娘身上,想像着她别后的可怜的诗句是: , 。

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是: , 。

61.《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62.《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63.《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64.李贺《天上谣》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沧海变桑田”的两句是: , 。

65.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 , 。

6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朝奏夕贬”的是 , 。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是 , 。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 , 。

67.杨迥《从军行》中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战斗场面激烈悲壮、有声有色的是 , 。从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表现从军边塞,无悔无怨(或表达了自己投笔从戎,戍边卫国壮志豪情)的是 , 。

68.李白《月下独酌》中写出诗人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是 , 。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是 , 。

69.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第一境也。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第二境也。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背诵默写答案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9.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旅夜书怀主旨】

15.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9.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2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8.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29.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0.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3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6.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旅夜书怀主旨】

3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39.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4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旅夜书怀主旨】

41.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五篇:旅夜书怀主旨

《旅夜书怀》教案

2

3

4

资阳市新课改 教案评选材料

5

第六篇:旅夜书怀主旨

古诗词阅读及答案

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

 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

2.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月夜①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思考与练习]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 。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瑶瑟怨①

(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②,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③,

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悲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④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思考与练习]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 ”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闻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题点拨(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旅夜书怀》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

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答案: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思》 作者:李白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 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 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 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 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 2.“燕草如碧丝”句。 拟人。 《月夜》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朦胧的月光斜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更衬托出月夜的静谧。辽阔的 天空中,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和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 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春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此诗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 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1)仰望 大地静谧(夜寒料峭) 虫声新透;(2) 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www.gbppp.com/mw/509395/

推荐访问: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赏析

热门文章